太原理工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簡介

發布時間:2020-05-17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太原理工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簡介

太原理工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太原理工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簡介 正文

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簡介 
來源:機械工程學院 | 發布時間:2016-07-13 | 瀏覽次數:2068  
 
 
 
 
 
機械工程學科是我校歷史最悠久、實力最強的學科之一,始建于本世紀初。1902年學校創建時就設立了機械工程專業,五十年代以來以朱景梓教授為代表的國內著名機械專家,在教學和科學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貢獻,為本學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97年太原工業大學與山西礦業學院合并成立了太原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科涵蓋了礦山機械工程,不僅拓寬了學科領域,更增加了新的活力。
 
一、學科學位授權點的發展情況如下:
 
碩士點:機械電子工程(原流體傳動及控制)(1981年)
 
    機械設計與理論(原機械學)(1981年)
 
    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1981年)
 
博士點:機械電子工程(1998年)
 
    機械設計與理論(2000年)
 
    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2003年)
 
    車輛工程(2005年)
 
    一級學科博士點:機械工程(2005年)
 
博士后流動站:機械工程(2003年)
 
二、重點實驗室、中心
 
  教育部:新型傳感器及智能控制重點實驗室 (2003年)
 
  省級:山西省機械電子工程重點實驗室 (2004年)
 
       山西省機械電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999年)
 
三、重點學科
 
     省級:機械設計與理論(1994年)
 
        機械電子工程(1998年)
 
        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2004年)
 
     煤炭部:礦山機械及機電控制(1995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
 
1、機電系統動態設計和生產過程工況監測、診斷及智能控制的理論和方法
 
本研究方向圍繞以大功率、低速、重載為特征的重型礦山機電系統的動態設計、工況監測和故障診斷以及生產過程的智能控制等問題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與優勢,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2、機械制造自動化系統和元件
 
本研究方向以系統動力學、現代控制理論、計算機輔助工程、測試技術為基礎,綜合運用理論分析與綜合、實驗研究以及計算機數字仿真等手段,深入研究與機械制造自動化的有關理論、方法和關鍵技術。
 
3、先進機械加工理論與技術
 
先進機械加工理論與技術是先進制造技術的主要研究方向,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方向在精密零件表面光整加工新技術和齒輪精密加工理論與技術二方面開展了深入的研究。
 
4、機械系統可靠性與運行安全監測理論和方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對大型機械設備,特別是對其關鍵部件的性能(包括強度、可靠性、智能可控性、最優結構和動力學特性等)提出了愈來愈高的要求。所以進行大型機械設備關鍵部件及其動力學研究對推動機械工業的高速發展意義重大。由楊兆建教授等組成的學術梯隊在多年科研和培養研究生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5、重型礦山機械和工程車輛的設計理論與方法
 
結合山西經濟建設特點,在礦山機械及車輛工程的設計、開發等方面開展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6、現代齒輪傳動系統的理論和設計
 
繼承本學科在齒輪傳動方面的研究優勢,結合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五、各二級學科博士點情況
 
(一)機械設計與理論
 
機械設計與理論學科是于1997年國務院對學科門類調整后將原來的機械工程一級學科中的機械學、礦山機械、冶金機械、工程機械等8個學科整合而成的新的二級學科,是我校設立最早的學科之一。機械設計與理論學科1981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首批碩士學位點、2000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機械工程一級博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被國家人事部批準設立機械工程博士后流動站。2007年12月被確定為山西省重點學科。主要研究方向為:
 
1、機械動力學與網絡環境下設計方法:本方向以大型機械裝備為及其關鍵零部件,特別是大型礦山機械、重型機械為工程背景,主要開展大型復雜機械設備狀態參數監測理論與方法、機械動力學與機械CAE、網絡環境下的機械設計等研究。
 
2、機電液復合傳動系統設計理論與方法:本方向主要研究基于生產安全、環境安全和基于節能降耗的機電液復合傳動系統理論和方法。
 
3、礦山機械機電一體化技術:本方向以煤礦采掘機械為應用對象,應用控制理論和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實現采掘設備的可視化分析與數字化設計。
 
4、機械傳動與CAD:本方向主要研究機械傳動、機械結構分析及優化設計、計算機圖形處理技術及CAD 。 
 
5、摩擦學與機械材料表面特性:本方向主要研究彈性流體動力潤滑基礎問題及工程應用研究、亞微米尺度的薄膜潤滑、微觀尺度摩擦化學和功能表面改性及界面材料等。
 
(二)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
 
本學科創建于1953年,1981年獲國家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
 
本學科在長期的教學、科研實踐中形成了一支年齡、知識結構合理,具有較強進取精神,配合默契的學科梯隊。已培養碩士研究生近500名,其中50余位在國內獲博士學位后成為高校、科研、軍隊、企業等單位的學術、技術骨干,有的走向高級領導崗位。
 
本學科多年來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或國內先進的科研成果,在國內同類院校有一定的知名度。
 
本學科緊密結合經濟建設的發展,從事特種加工、齒輪精密加工等方向的研究,在產學研一體化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三)車輛工程
 
太原理工大學的前身太原工學院早在1958年就創辦了農業機械系,并設有農業機械和拖拉機兩個專業,重點培養農用內燃機、拖拉機底盤設計的專業人才,1965年將農業機械和拖拉機兩個專業改為農用動力專業,1976年以后改為內燃機專業。1998年專業調整將內燃機專業并入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保持車輛與動力機械專業方向。在近三十年的本科教學過程中,先后培養本科生約1300名,為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本學科所屬的實驗室面積近2000平方米,各種儀器設備總價值800余萬元。
 
    主要研究方向:
 
1.多用燃料發動機:主要從事煤基含氧燃料(甲醇、二甲醚、甲醇重整氫、煤層氣)化學能轉變為熱能及機械能的過程,包括混合氣的形成、氣體流動、燃燒、排放以及發動機的結構設計,力爭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3項;
 
2.發動機電子控制系統的研究與開發:主要從事發動機燃料供給系統、發動機控制系統的軟硬件及其傳感器和執行器、發動機狀態檢測與故障診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力爭取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
 
3.重型及專用汽車(運煤車)車身與底盤的結構分析與設計;
 
4.汽車車身的動態設計和優化設計,車輛振動與噪聲控制。
 
 
太原理工大學

添加太原理工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太原理工大學考研分數線、太原理工大學報錄比、太原理工大學考研群、太原理工大學學姐微信、太原理工大學考研真題、太原理工大學專業目錄、太原理工大學排名、太原理工大學保研、太原理工大學公眾號、太原理工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太原理工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太原理工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taiyuanligong/yanjiushengyuan_290916.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