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皖南醫學院衛生綜合碩士研究生考研大綱

發布時間:2021-09-15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2022皖南醫學院衛生綜合碩士研究生考研大綱

2022皖南醫學院衛生綜合碩士研究生考研大綱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2022皖南醫學院衛生綜合碩士研究生考研大綱 正文

Ⅰ.考試性質
衛生綜合(353)科目考試是我校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專業招收碩士研究生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一門入學專業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學生掌握大學本科階段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等 5 門課程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以及運用其理論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評價的標準是高等學校預防醫學及相關專業本科畢業生能達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證被錄取者具有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的專業基礎知識,有利于在專業上擇優選拔。
Ⅱ.考查目標
衛生綜合(353)科目考試涵蓋高等學校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的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等 5 門專業課程。要求考生:(1)準確地掌握該 5 門課程內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2)熟悉職業環境、生活環境和食品中主要的對人群健康的影響因素、對健康損害的特點及識別、評價、預防和控制這些危害的原則和方法。(3)能靈活運用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環境衛生學和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基本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4)掌握各類流行病學研究方法的設計原理,實施及質量控制原則與資料分析方法,以解決疾病預防控制中的實際問題。(5)掌握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及影響因素,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熟悉慢性病的“三級”預防的基本含義,疾病監測的定義和應用。(6)掌握衛生統計工作的四個基本步驟、變量類型、統計學中常用的總體、樣本、概率等基本概念。(7) 掌握不同類型資料的統計描述和統計推斷方法,并能理解各統計參數的實際意 義。
Ⅲ.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30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流行病學》 20%
《衛生統計學》 20%
《環境衛生學》 20%
《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 20%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20%
四、試卷題型結構
1.名詞解釋 100 分 (20 小題,每小題 5 分)
2.單項選擇題 50 分 (25 小題,每小題 2 分)
3.簡答題及分析題 150 分 (10 小題,每小題 15 分)
Ⅳ.考查內容
一、流行病學
(一) 緒論
1.流行病學的定義、特征、原理與方法、應用。2.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按研究設計類型分類)。
(二) 疾病的分布
1.研究疾病分布的意義。2.主要疾病頻率測量指標的概念、計算及用途。3.疾病流行的強度,散發、暴發、流行和大流行的概念。4.疾病人群、時間和地區分布的描述方法及影響因素。5.出生隊列分析。
(三) 描述性研究
1.現況研究的概念和目的。2.普查的概念。3.現況研究的設計、實施步驟、常見的偏倚和質量控制方法。4.抽樣調查的樣本含量估計方法。5.普查和抽樣調查的優缺點。6.生態學研究的概念。
(四)隊列研究
1.隊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隊列研究的設計、樣本大小的估計、常見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3.隊列研究資料中各種率(累計發病率和發病密度)和暴露與疾病的關聯指標(相對危險度、歸因危險度、人群歸因危險度)的計算方法和流行病學意義。4.研究對象(暴露組與非暴露組)的選擇。5.隊列研究的優點與局限性。
(五)病例對照研究
1.病例對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類型、實施步驟、常見偏倚的來源及控制方法。2.病例與對照的來源與選擇。3.影響病例對照研究樣本大小的因素。4.OR 值及其可信區間的計算方法和流行病學意義。5.分層分析的概念和方法。6.病例對照研究的優點與局限性。
(六)實驗流行病學研究
1.實驗流行病學的概念和特點。2.實驗流行病學研究的類型、設計原則和步驟。3.真實驗和類實驗的概念。4.評價實驗效果的主要指標。5.實驗流行病學研究的優點與局限性。
(七)篩檢
1.篩檢的概念、應用原則。2.篩檢試驗真實性及其評價指標的含義、計算方法及各項指標之間的相互關系。3.篩檢試驗可靠性和預測值的含義、計算方法。4.篩檢中的偏倚。
(八)偏倚及其控制
1.偏倚的概念。2.偏倚的種類。3.偏倚的控制。
(九)病因與因果推斷
1.病因的概念。2.病因推斷的邏輯方法及因果標準。
(十)疾病預防策略與措施
1.我國的衛生工作方針和預防工作策略。2.疾病的三級預防。3.公共衛生監測。
(十一)傳染病流行病學
1.傳染病流行病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傳染病流行過程的概念、三個環節及其影響因素。3.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
(十二)慢性非傳染病流行病學
1.腫瘤流行病學。2.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學。3.糖尿病流行病學。4.慢性非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
(十三)醫院感染
1.醫院感染的流行過程。2.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
(十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病學
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概念、特征和分類。2.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評估、處理和預防。
(十五)傷害流行病學
1.傷害的分布特征、影響因素以及研究方法。2.傷害的預防與控制。
(十六)藥物流行病學
1.藥物流行病學的概念、研究方法和用途。2.藥物不良反應的流行特征、影響因素和預防控制。
二、衛生統計學
(一)緒論
1.衛生統計學基本概念:總體和樣本、同質和變異、變量類型、參數和統計量。2.統計工作的基本步驟。
(二)調查研究設計
1.調查研究設計的特點和類型。2.常用抽樣方法:單純、系統、分層及整群隨機抽樣。3.調查計劃的制訂、現場調查的實施注意問題。4.調查表制定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三)實驗設計
1.實驗設計的特點、基本原則和基本要素。2.常用的實驗設計方案:完全隨機設計、配對設計和配伍組設計。3.實驗設計中樣本量估計的影響因素。
(四)定量資料的統計描述
1.編制頻數表的方法和步驟、頻數分布表的用途。
2.描述定量資料集中趨勢的算術均數、幾何均數、中位數的計算方法和適用條件。
3.描述定量資料離散趨勢的極差、四分位數間距、方差、標準差和變異系數的計算方法和適用條件。
4.百分位數的概念和計算方法。
5.正態分布的概念和兩個參數;正態曲線下面積分布規律。
6.標準正態分布的概念和標準化變換。
7.正態分布的應用。
(五)定性資料的統計描述
1.相對數常用指標。
2.應用相對數的注意事項。
3.率的標準化法。
(六)總體均數與總體率的估計
1.均數的抽樣誤差與標準誤。
2.標準差與標準誤的區別與聯系。
3.t 分布的圖形和特征、t 分布與標準正態分布的關系。
4.參數估計的概念、方法和計算。
5.二項分布與 Poisson 分布的特征及其應用條件。
6.可信區間與參考值范圍的區別。
(七)假設檢驗基礎
1.假設檢驗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
2.假設檢驗的基本步驟。
3.單側檢驗與雙側檢驗的異同及選擇依據。
(八)t 檢驗
1.單樣本均數的 t 檢驗及應用條件。
2.配對樣本均數的 t 檢驗及應用條件。
3.兩獨立樣本均數的 t 檢驗及應用條件。
4.近似 t 檢驗的應用條件及方法。
5.Ⅰ、Ⅱ類錯誤的概念。
6.假設檢驗應注意的問題。
7.變量變換。
(九)方差分析
1.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2.方差分析的應用條件。
3.完全隨機設計、隨機區組設計的方差分析。
4.多樣本均數的兩兩比較方法。
(十)?2 檢驗
1.?2 檢驗的基本思想。
2.四格表資料?2 檢驗的應用條件及相應統計量的計算公式:基本公式(或專用公式)、校正的基本公式(或校正的專用公式)。
3.對四格表資料?2 檢驗的應用條件和方法。
4.行?列表(R ? C 表)資料的?2 檢驗的用途、應用條件、條件不滿足時的處理方法。
5.行?列表檢驗的注意事項。
6.Fisher 確切概率法的應用條件。
(十一)非參數檢驗
1.非參數統計的概念、適用條件與優缺點。
2.配對設計資料的符號秩和檢驗。
3.兩樣本的秩和檢驗。
4.多樣本的秩和檢驗。
5.隨機區組設計的秩和檢驗。
(十二)雙變量關聯性分析
1.直線相關的適用條件。
2.直線相關的概念,相關系數的意義、計算及假設檢驗。
3.等級相關系數的計算及假設檢驗。
4.線性相關的注意事項。
(十三)直線回歸分析
1.直線回歸的概念。
2.回歸分析的前提假設。
3.回歸系數與截距的意義與計算,回歸系數的假設檢驗。
4.進行直線相關與回歸分析注意事項。
5.直線回歸方程的應用。
6.直線相關與回歸的區別與聯系。
(十四)多重線性回歸
1.多重線性回歸概念、方程中參數的意義及假設檢驗。
2.自變量篩選的原則和標準。
3.自變量的篩選的常用方法。
(十五)統計表和統計圖
1.統計表的結構、制表注意事項。
2.繪制統計圖的基本要求、選擇使用和常用統計圖的繪制方法。
三、環境衛生學
(一)緒論
1.環境衛生學的定義、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
(二)環境與健康的關系
1.環境污染與健康。
(1)環境污染對人群的急、慢性危害。
(2)環境污染與致癌危害。
(3)環境污染與致畸危害。
(4)環境內分泌干擾物危害。
2.環境與健康關系的研究方法。
(三)大氣衛生
1.大氣的特征及其衛生學意義。
2.大氣污染及大氣污染物的轉歸。
(1)大氣污染的來源。
(2)大氣污染物的種類。
(3)影響大氣中污染物濃度的因素。
(4)大氣污染物的轉歸。
3.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1)大氣污染物進入人體的途徑
(2)大氣污染對健康的直接危害。
(3)大氣污染對健康的間接危害。
4.大氣中主要污染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1)二氧化硫。
(2)顆粒物。
(3)氮氧化物。
(4)鉛。
(5)多環芳烴。
5.大氣污染對健康影響的調查和監測。
(四)水體衛生
1.水質的性狀和評價指標。
(1)物理性狀指標。
(2)化學性狀指標。
(3)微生物性狀指標。
2.水體的污染源和污染物。
(2)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
(3)水體污染物。
3.水體的污染,自凈和轉歸。
(1)各種水體污染的特點。
(2)我國水體污染的概況。
(3)水體污染的自凈及其機制。
(4)水體污染物的轉歸。
4.水體污染的危害。
(1)生物性污染的危害。
(2)化學性污染的危害。
(3)物理性污染的危害。
(五)飲用水衛生
1.飲用水與健康。
(1)飲用水污染與疾病。
(2)飲用水的其他健康問題。
2.生活飲用水標準及用水量標準。
(六)土壤衛生
1.土壤的污染、自凈及污染物的轉歸。
2.土壤污染對健康的影響。
(1)重金屬污染的危害。
(2)農藥污染的危害。
(3)生物性污染的危害。
(七)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
1.概述。2.碘缺乏病。3.地方性氟中毒。4.地方性砷中毒。5.與環境硒有關的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
(八)環境污染性疾病
1.概述。2.慢性甲基汞中毒。3.慢性鎘中毒。4.宣威室內燃煤空氣污染與肺癌。
(九)住宅與辦公場所衛生
1.住宅的衛生學意義與要求。2.住宅設計的衛生要求。3.住宅小氣候對健康的影響及其衛生學要求。4.室內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及其控制策略。5.辦公場所衛生。6.室內空氣污染對健康影響的調查。
(十)公共場所衛生
1.公共場所主要環境因素及對人體健康的影響。2.公共場所的衛生要求。
(十一)城鄉規劃衛生
1.城市規劃衛生。2.村鎮規劃衛生。
(十二)環境質量評價
1.API 及其評價指標。
(十三)家用化學品衛生
1.家用化學品與健康。
四、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
(一)概論
1.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學科的概念、歷史、發展趨勢。2.職業性有害因素與職業性損害的概念、分類和特點。3.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的基本準則。
(二)職業生理學
1.體力勞動過程的生理變化與適應。2.腦力勞動過程的生理變化與適應。3.勞動負荷評價的基本概念和方法。4.作業能力的動態變化和影響因素。
(三)職業心理學
1.職業心理學和職業緊張的概念。
2.與職業有關的心理因素。
3.職業緊張的模式、緊張源、緊張反應表現、職業緊張的控制和干預。
4.心身疾病的概念及常見種類。
(四)職業工效學
1.職業工效學概念。2.勞動姿勢、合理用力、常見疾患。3.人體測量內容、類型、方法以及人體測量數據的應用。4.機器、作業環境和勞動組織對作業能力的影響。
(五)職業性有害因素與健康損害
1.生產性毒物來源、存在形態、接觸機會、進入途徑等。
2.職業中毒臨床類型、表現、診斷、急救治療原則和危害控制原則。
3.以下所述毒物與職業衛生有關的主要理化性質、接觸機會、毒理、毒作用的臨床表現、早期監測、健康監護及診斷和預防原則(包括職業禁忌癥)。
(1)金屬與類金屬:鉛、汞、鎘、砷等;
(2)刺激性和窒息性氣體:概述、常見毒物如氯氣、氮氧化物、氨、一氧化碳、硫化氫、氰化氫等;
(3)有機溶劑:概述、常見的有機溶劑如苯、二氯乙烷、正己烷等;
(4)苯的氨基與硝基化合物:概述、常見的苯的氨基與硝基化合物如苯胺、三硝基甲苯;
(5)高分子化合物生產中的毒物:概述、常見的高分子化合物生產中的毒物如二異氰酸甲苯酯、氯乙烯、含氟塑料等;
(6)農藥:有機磷酸酯類、擬除蟲菊酯類、氨基甲酸酯類、百草枯。
4.生產性粉塵。
(1)概述:概念、來源與分類;生產性粉塵的理化特性及其衛生學意義;生產性粉塵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粉塵危害的控制;
(2)矽肺、煤工塵肺、硅酸鹽塵肺、有機粉塵及其引起的肺部疾患。
5.物理性有害因素。
(1)概述:物理因素的特點和預防原則;
(2)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高溫作業、噪聲、振動、非電離輻射與電離輻射。
6.職業有害因素所致其他職業病。
(1)職業性皮膚?。焊拍詈团R床類型,職業性皮炎、職業性痤瘡、職業性黑變病和職業性潰瘍的概念、接觸機會、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預防和治療;
(2)職業性腫瘤:概念、職業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識別和判別,常見的職業腫瘤,職業腫瘤的預防原則。
(六)職業性有害因素的識別、評價與控制
1.職業性有害因素識別。2.職業環境監測。3.職業性有害因素接觸評估及危險度評價。4.生物監測。5.作業場所衛生安全評價。
(七)職業衛生服務與健康促進
1.職業生命質量。2.職業衛生服務。3.健康監護。
(八)職業衛生法規與監督管理
1.職業病防治法。2.職業衛生標準。3.職業衛生監督管理。
(九)職業傷害和職業安全
1.職業安全的意義與任務;職業傷害的范圍、分類。
2.常見職業性傷害事故及其危險因素:物體打擊、高處墜落、車輛傷害、電擊傷害、操作事故所致傷害。
3.職業傷害分布特征。
4.職業傷害發生的危險因素。
5.職業安全健康管理與事故預防對策。
6.職業衛生突發性事故應急處理。
五、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一) 營養學基礎
1.概述。2.氨基酸、蛋白質的功能、食物蛋白質營養學評價。3.脂肪酸的分類及其功能、類脂及其功能、膳食脂肪的營養學評價。4.碳水化合物的分類、食物來源、碳水化合物的功能。5.能量概述、人體能量消耗、人體一日能量需要量的確定。6.礦物質概述、礦物質的生理功能、影響吸收的因素、缺乏與過量及食物來源。7.維生素概述、維生素的生理功能、缺乏與過量的危害及食物來源。
(二)食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
1.植物化學物概述、各類植物化學物的生理學作用。
(三)各類食品的營養價值
1.食品營養價值的評定及意義。2.食品營養價值的影響因素。
(四)特殊人群的營養
1.孕婦營養生理特點,孕婦和乳母的營養需要。2.嬰幼兒生長發育特點,母乳喂養優點,人乳的優點。3.老年人生理代謝特點,膳食營養因素與衰老。4.特殊環境人群的營養與膳食。
(五)公共營養
1.概述。2.居民營養狀況調查。3.公共營養監測。4.營養干預。5.保證居民膳食營養的政策措施。
(六)臨床營養
1.病人的營養狀況評價。2.病人膳食管理。
(七)營養與營養相關疾病
1.營養與肥胖的關系。2.營養與糖尿病。3.營養與痛風。
(八)食品污染及其預防
1.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預防。2.食品化學性污染及其預防。
(九)食品添加劑及其管理
1.食品添加劑概述。2.各類食品添加劑的作用原理。
(十)食品新技術及其衛生學問題
1.食品新技術概述。
(十一)各類食品衛生及其管理
1.畜、禽及魚類食品的衛生問題。2.食用油脂的衛生問題。3.酒類的衛生問題。
(十二)食源性疾病及其預防
1.食源性疾病。2.細菌性食物中毒機制、中毒癥狀和治療方法。3.有毒動植物中毒機制、中毒癥狀和治療方法。4.化學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中毒癥狀、急救與治療。
(十三)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及風險評估
1.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對受試物的要求。2.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包括的內容。
(十四) 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概念
1.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概念。2.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的構成。3.食品良好生產規范和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體系的概念。
 
皖南醫學院

添加皖南醫學院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皖南醫學院考研分數線、皖南醫學院報錄比、皖南醫學院考研群、皖南醫學院學姐微信、皖南醫學院考研真題、皖南醫學院專業目錄、皖南醫學院排名、皖南醫學院保研、皖南醫學院公眾號、皖南醫學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皖南醫學院考研信息或資源

皖南醫學院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wnyxy/cksm_467027.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