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工程大學化工與制藥學院導師介紹

發布時間:2017-08-09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武漢工程大學
武漢工程大學化工與制藥學院導師介紹

武漢工程大學化工與制藥學院導師介紹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武漢工程大學化工與制藥學院導師介紹 正文

化工與制藥學院
姓名 性別 年齡 職稱 科學研究(項目、論文) 研究方向
吳元欣 51 教授 主持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15項,參加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十多項。 在國際、國內刊物上發表論文120余篇…… 化學與生化工程 
精細化工與環境工程 
多相化學反應與分離工程 
生物化學工藝及過程裝備 
綠色化學工藝及其裝備 
廢水、廢氣處理新工藝及其裝備。
王存文 45 教授 主持或參加研究項目20余項;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SCI收錄5篇,EI收錄14篇;參編教材及專著3部;2002年“反應工程基礎理論及多相反應…… 催化反應工程 
生物化學工程 
天然產物活性成分的提取與分離。
池汝安 47 教授楚天學者 主要長期從事稀土和天然產物的化工分離工作。在國內外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138篇,其中SCI收入22篇,EI收入31篇,并獲得專利權3項。先后…… 分離科學與技術
郭  嘉 39 教授楚天學者 主持和參與縱向科研9項,企業委托課題2項;發表學術論文90余篇,其中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英文論文37篇,全部為SCI和EI收錄,被SCI引…… 綠色化學工藝、 
吸附分離技術及其應用、 
生物質資源綜合利用 
氣態污染物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陳  嶸 35 教授楚天學者 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了湖北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計劃優秀中青年人才項目以及武漢市科技局武漢市青年科技晨光計劃項目各一項,其研究成果分別…… 生物活性的金屬配合物與蛋白質 
功能生物納米材料的合成 
生物活性測試及生物體系的應用
潘志權   教授 完成了“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結構和功能模擬”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學、武漢市科技局目和湖北省教育廳等多項項目,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 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質研究以及教學
周  紅   教授 參加了國家和省課題三項,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湖北省教育廳一項,湖北省科技廳項目一項, 2007年由主持申報的湖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 配合物的合成、性質研究
柏正武 45 教授 主持了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一項湖北省教育廳基金項目。共發表研究論文35篇,其中20篇論文被SCI或EI…… 手性分子的分離與制備
劉善堂 45 “楚天學者計劃”特聘教授 對利用原子力顯微鏡納米刻蝕,電化學檢測和功能納米結構的制備和應用,直至納米科學的前沿動態較為了解,發表了26篇學術論文,其中SCI收錄論文15篇。SCI引文索引顯示,申請人作為第一作者的論文被SCI他人引用150多次,最高單篇SCI他引68次。 從事表面物理化學,納米材料方向的研究
巨修練 49 特聘教授 先后主持及參加國家科技攻關計劃、863、國家自然基金等科研項目10余項。作為主要完成人,先后獲省部級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大北農科技成果獎1項。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60余篇;合編教材二部。 主要從事藥物的分子設計、合成及構效關系研究
沈喜洲 47 特聘教授 中國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聯合博士生導師。200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先后主持了“潤滑油基礎油脫氮精制成套技術及其應用”,“加劑抑制常三線柴油堿洗過程中的乳化提高柴油收率”,“焦化蠟油精制—催化裂化組合工藝研究”。 主要從事石油煉制技術的開發
程健 48 教授 曾經獲得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山東省教委科研成果三等獎。發表各類科學研究論文40多篇,其中被四大檢索系統收錄8篇。曾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密歇根大學進修。 研究課題主要包括改性道路瀝青材料技術研究,道路瀝青生產新技術開發研究,超臨界流體分離技術研究,生物能源技術研究
閆福安 44 教授 從事精細化工方向的教學、科研工作,發表論文30余篇,主持、參與縱、橫向科研項目十余項。 主要進行涂料(黏合劑)用水性樹脂的研究和開發
陳金芳 51 教授 1983年開始撰寫科技論文,現已公開發表科技論文60多篇,主持并完成的科技小項目數十項。申請專利10余項。以鑒定的成果3項。 在化學工程與工藝及其相關領域都有濃厚的研究興趣?,F在正致力于工業廢物資源化
劉永瓊 55 教授 后主持和參加?。ú浚┘壙蒲许椖?1項,企業項目40余項,獲省級科研鑒定成果8項,獲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優秀教材…… 藥物合成及新藥開發 
藥物新劑型新制劑 
天然藥物及活性成分
胡國元 43 教授 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48篇,SCI收錄3篇,3篇獲省(市)級自然科學優秀獎,主持完成省級項目4項,參加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食、藥用菌的發酵工藝與代謝產物分離技術、環境微生物學、微生物轉化硒資源、根瘤菌分子生物學等研究。
張良均 54 教授 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級重點科技攻關計劃等項目20余項,獲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30余篇…… 高分子功能材料 
高分子精細化工 
化工過程通用技術性問題研究
韓新才 45 教授 參加國家自然基金等科研項目1項,主持省教育廳重點科研項目1項、以及橫向科研項目4項,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獲武漢市自然科學優…… 新型生物農藥與化學農藥研究 
真菌遺傳育種的研究
劉安昌 44 教授 承擔省級公關課題3項及二十多項橫向項目,完成省科技廳組織鑒定項目一項,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30余篇;出版論著3部…… 精細化學品、有機藥物及其中間體的合成、有機感光材料
丁一剛 45 教授 先后主持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研項目10余項;參與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獲部級科技進步獎…… 超臨界流體技術 
濕法磷酸凈化技術 
熱壓敏材料合成 
納米鈦酸鍶合成
萬其進 51 教授 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公開發表(或宣讀)學術論文50余篇,其中18篇被SCI、EI收錄;編寫、出版的編著四部,主持一項省教育廳重大科研項目…… 生物電分析 
納米分析和毛細管電泳分離
朱圣東 40 教授 國際期刊《Bioresources》編委,《The Open Biotechnology Journal》和《The Open Biotechnology Reviews》編委會國際顧問,被國際期刊《Green Chemistry》邀請撰寫Review,其中SCI收錄14篇(累積影響因子為22,均為第一作者),EI收錄17篇(均為第一作者)。 主要從事綠色化工和植物纖維原料的綜合利用方面的研究開發工作,英國皇家化學會2006年在《Chemical Technology》第5期上對我們的研究工作進行了專題報道
徐旺生 42 教授 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0項,獲省重大科學技術成果1項,兩篇科研論文獲湖北省科技論文二等獎。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40多篇…… 無機功能材料 
納米材料的制備技術和方法研究
張珩 52 教授 主持和參加國家、省重點項目及橫向課題近80項,獲化工部科技進步三等獎。通過湖北省石化行業辦鑒定一形,通過武漢市科委鑒定項目一項…… 抗癌藥、抗精神病藥物、抗真菌藥、治哮喘藥物等的合成工藝研究和工業化開發的研究。
張佑紅 44 特聘教授 美國生物工程技術權威雜志<<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特約審稿人, 湖北省生物工程學會常務理事。目前主持了回國留學基金項目一項,武漢市科技攻關項目一項, 近三年橫項項目進帳近四十萬。共發表研究論文近三十篇。 主要從事動物細胞培養及動力學、病毒感染動力學及過程模擬、生物反應器設計和生物提取的研究工作
艾軍 52 教授 主持參與和組織完成了炸藥新型敏化增粘劑開發及生產、新型鐵路冷藏車共晶液的技術研究、廢舊膠粉改性瀝青的制備研究,在國內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3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2篇;發明專利2項,參編教材兩部。 主要從事應用化學、環境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楊藝虹 54 教授 在國內公開發行刊物上發表學術性研究論文五十余篇,主持和參加科研項目四十余項。作為項目第二負責人的教學研究項目“制藥工程課程體系的研究”分別獲得湖北省政府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一等獎,武漢工程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 主要科研方向為新藥研究開發及藥物合成及工藝研究
熊祥祖 57 副教授 先后完成和參與完成科研項目20余項。以第一發明人申報工程發明專利,有一項以獲發明專利授權,并被企業認可。在各類刊物上發表論文20余篇…… 濕法磷酸凈化及磷化工精細產品的開發研究,磷化工生產過程中的綜合利用與節能降耗研究
袁軍 40 副教授 以第一作者發表科學研究論文32篇,其中被SCI/EI收錄5篇。參編教材1部,申請和獲得發明專利4項,通過省級成果鑒定4項,鑒定結果2項為國際先進水平、2項國內領先水平。 主要從事的科學技術領域主要有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和性能研究、廢舊高分子材料的回收利用研究
胡學雷 41 副教授 持完成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湖北省新型反應器與綠色化學工藝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各1項。目前作為負責人正在承擔國家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課題各1項。 從事藥物合成、金屬酶模擬和大環稀土熒光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奚強 42 副教授 其研究成果分別在Syn.Lett., J.Appl.Poly.Sci.,等著名的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并多次前往歐州、吉隆坡等地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進行學術交流。先后發表論文三十余篇,著作2部,獲武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專利二項。 手性化合物的不對稱合成與動態動力學拆分,精細高分子材料
孫煒 41 副教授 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1項、湖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1項、武漢市科技攻關項目1項,先后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湖北省教育廳重大研究項目等科研課題。獲專利授權1項,發表論文26篇,其中EI收錄11篇,SCI收錄2篇。 主要研究方向為化工過程模擬及分子模擬
曾東方 43 副教授 先后參加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1項湖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作為參加人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發表論文(著)35篇。目前被聘為武漢工程大學碩士生導師。 主要從事生物技術方面的研究
王為國 45 副教授 發表 “二元常規間歇精餾的最小汽化總量(化工學報,2006)等學術論文40余篇,其中“恒回流比間歇精餾的最小回流比計算及其能耗分析(化工學報,2004),“二元混合物“全回流”間歇精餾的能耗(化工學報, 2004)等6篇論文被EI收錄。 主要從事“間歇精餾基礎理論”,“生物質能源開發與利用”等研究工作
官仕龍 45 副教授 參與湖北省科委重點科研攻關項目3項,主持橫向科研項目5項,共發表科研論文30余篇,主編教材3部,出版專著1部。  
包傳平 56 副教授 持完成了江漢石油管理局資助項目“利用氯化石蠟副產鹽酸制取磷酸氫鈣的研究”、湖北祥云化肥有限公司資助項目“循環復分解法制備磷酸二氫鉀的研究”等橫向項目;在國內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近20篇,申請國家專利五項,參與出版著作五部。 主要研究方向為新型化學反應器、傳質與分離、化學反應動力學等,并從事化學反應工程等化工專業方面的教學工作
吳廣文 45 副教授 負責承擔完成的項目4項,參加國家及省級項目2項,曾主持完成產業化項目10余項,其中6項已完成產業化應用,均取得較好的經濟及社會效益。  
宣愛國 51 副教授 近5年組織和參與實施的科研項目15個,部分研究項目有,石油化工裝置關鍵設備運行狀態的在線監測與事件應急預案,高溫高壓和超臨界條件下流體物性預測的分子模擬。 長期從事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方向的教學與科研
楊建設 55 副教授 近五年來承擔或合作完成的學術研究課題有《酸棗仁皂甙及黃酮提取分離工藝技術開發》、《甘氨酸小試工藝研究》等共二十五項。在國內外公開發行刊物上發表的學術論文共十五篇。 主要從事制藥工藝與藥物控釋制劑技術的研究
何壽林 54 副教授 企業合作項目“物理熱態快速結晶藥典級乳酸鈣產品和生產新工藝”,獲省科技廳頒發的湖北省重大科學技術成果獎。發表論文20余篇;參編專…… 超純化合物的分離制備;功能性食品提取
陳啟明 51 副教授 參加了國家自然基金和湖北省科技廳等科研項目多項,主持和參加橫向科研項目多項。在國內核心等刊物上發表論文30余篇;參編教材二部…… 從事化妝品、日用化學品、化工助劑、天然物質的分離提取等方面的研究
周玉新 51 副教授 主持完成了四川品源生物工廠有限公司資助項目“2.5萬噸粗賴氨酸造粒生產裝置”,在國內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近40篇,申請國家專利五項,出版著作四部,其中獨撰專著“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一部。 主要研究方向為新型化學反應器、傳質與分離、納米粉體材料的制備研究等,并從事化工專業方面的教學工作
劉少文 45 副教授 先后主持、參加國家自然基金、湖北省科技廳、企業橫向等科研項目10余項,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20余篇…… 催化劑制備與應用研究、碳納米材料制備與應用研究、新型化學反應器開發與應用研究、硫資源循環經濟研究
祝 宏 45 副教授 先后主持或參與了十余項新藥或新工藝的研究開發工作,獲多項國家新藥證書和科技成果獎,發表論文和專著數十篇…… 藥物合成和制藥工程的研究
李慶祥 44 副教授 參與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兩項。作為項目負責人已完成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科技攻關項目各一項。目前正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 生物無機化學、有機合成化學、配位化學
袁 華 43 副教授 主持或參加國家級、省部級等科研項目6項,發表論文40余篇,主編教材一部,參編教材1部。獲國家發明專利四項,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有機合成和天然產物化學
尹傳奇 42 副教授 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湖北省教育廳基金1項。同時,參與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第一作者論文20余篇…… 主要從事不對稱催化及手性分離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鄒菁 45 副教授 其研究成果分別在 J. Mater.Sci, J.Matrial.lett,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等國際國內核心學術期刊上發表。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了多個湖北省科技廳和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 研究課題主要包括納米半導體材料的制備;納米材料形態、微觀結構同光電化學行為相關性研究以及在電化學體系的應用研究,研究領域涉及納米材料科學,無機化學,波譜學,電化學
劉生鵬 39 副教授 參與了省科技廳縱向項目并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先后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多個項目研究,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了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研究……  
金士威 36 副教授 主持和參與武漢市科技局晨光計劃項目一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課題2項,”973”項目一項、”863”二項。在國內外公開刊物上發表論文近30篇…… 化工生產新工藝開發 
環境生態毒理學
冉國芳 46 副教授 主持負責省級教學研究項目《基礎化學實驗CAI設計》并獲省政府頒發的教學成果三等獎,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所開發的《儀器分析》多媒體課件獲省教育廳三等獎,《計算機在分析化學中的應用》獲武漢工程大學優秀教材二等獎。 研究課題主要包括分析化學、化學計量學,以及生物醫學圖像技術
黃齊茂 34 副教授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武漢市科技局晨光計劃項目一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課題四項;參與湖北省科技廳創新群體項目…… 大環及超分子化學、光動力治療光敏劑研制、藥物中間體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磷資源綜合利用新技術
閆志國 33 副教授 目前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教育廳青年基金和武漢市科技局晨光計劃各一項。作為主要完成人,先后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二項。在國內外核心…… 化工產品生命周期研究,催化反應體系多尺度效應,催化劑設計的分子模擬,以化工過程安全設計的研究工作。
鄧祥義 52 教授 在國內外重要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出版專著1部,獲得發明專利2項。目前承擔省部級項目5項。曾獲2005年湖北省優秀論文三等獎,黃石市優秀論文二等獎,黃石市人民政府三等獎。 化工(納米)粉體材料,化工環保
杜娟 53 教授 在國內核心等刊物和大型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20多篇。目前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了湖北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計劃重點項目以及襄樊市科技局科技計劃項目各一項。 主要從事發光無機納米材料在生物上的應用研究
劉華俊 46 副教授 。劉華俊博士研究課題主要包括氧化物半導體納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和納米膜氣敏傳感器。其研究成果分別在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sics, Analytica Chimica Acta, Anal. Chem., 《分析化學實驗室》等國內外刊物上發表。 主要研究方向為納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
鄭琦 46 副教授 近三年在國內外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共8篇,科研經費17萬元,年均5.5萬元;目前承擔項目共3項,其中省部級1項。 學科專業為應用化學,研究方向:分子光譜,光催化
胡海平 51 教授級高工 歷任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00年進入武漢工程大學化工與制藥學院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發表論文多篇,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獎2項,湖北省技術發明獎1項。 精細化工產品、有機硅材料、化工助劑等化工產品的研究開發
黃艷剛 47 教授級高工 多年來主持完成了科研及產業化項目有省科技廳課題“新型植物生長調節劑菊胺酯在農業中的應用研究與示范”,武漢市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新型植物生長調節劑增產菊胺酯”;武漢市科委項目新材料GMT研制。 主要從事聚烯烴助劑的研究
金煉鐵 50 教授級高工 目前研究的具體項目為“高效抗氧劑”。主持完成的項目“鹽酸乙脒生產新工藝”1997年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聚烯烴成核劑HB2002”2005年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主要從事聚烯烴助劑方面的課題研究
樂道進 54 教授級高工 近年來在國內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主持和參加完成了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其中主持項目《HFW—1高效復合熱穩定劑的研制與應用》和主要參加項目《聚烯烴成核劑HB2002》分別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主要從事精細化工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究與應用開發工作
雷興家 52 教授級高工 發表論文十余篇,有三項成果獲省科技進步獎。92年獲中國化學會優秀化學獎,95年獲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96年獲化工部首批跨世紀優秀拔尖人才稱號?,F兼任湖北省化學化工學會副理事長。 研究領域為磷酸鹽新產品開發、精細化學品及工藝研究,并涉及分離工程過程
芮 斌 43 高級工程師 主要參加的HGR-1多功能拉絲潤滑劑項目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并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ZWG-3拉絲潤滑劑項目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另外主持和參加了多項科研項目,多項成果通過省級科技鑒定。 主要從事水基金屬加工潤滑劑的研究開發工作
黎莉 46 研究員 主持和承擔完成了10多項國家級、省級和企業科研項目。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在國家及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20余篇。 主要從事中藥活性成分及制劑研究、中藥新藥及保健品的開發研究
魏凌云 33 講師 主持湖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一項。參加863、948、國家自然基金等科研項目。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5篇,申請專利2項。 主要從事功能性食品研究
張越非 32 講師 主要從事等離子體光譜/質譜及其聯用技術在環境和生物樣品分析中的技術研究。并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微量、超高靈敏度電熱蒸發等離子體質譜聯用新技術研究”的部分研究工作。2006年6月加入武漢工程大學化工與制藥學院“湖北省楚天學者計劃” 特聘教授實驗室。 主要從事植物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分離與結構鑒定,以及藥物及環境污染物的分析研究等
杜治平 37 講師 先后參加過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863、國家自然基金等10余項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近年來先后在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Catalysis communications…… 從事綠色化學工藝及催化劑研究工作
肖艷華 37 講師 先后參加過國家支撐計劃、863、國家自然基金等10余項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近年來先后在Catalysis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從事藥物的研究與開發工作
馮菊紅 31 講師 已發表論文4篇,其中3篇被SCI收錄,申請發明專利1項。 新農藥的研發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更新或錯誤,請聯系我們進行更新或刪除,聯系方式

添加武漢工程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武漢工程大學考研分數線、武漢工程大學報錄比、武漢工程大學考研群、武漢工程大學學姐微信、武漢工程大學考研真題、武漢工程大學專業目錄、武漢工程大學排名、武漢工程大學保研、武漢工程大學公眾號、武漢工程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武漢工程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武漢工程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武漢工程大學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wuhangongchengdaxue/yanjiushengdaoshi_97253.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