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農業經濟管理培養方案
![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農業經濟管理培養方案 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農業經濟管理培養方案](http://img.okaoyan.com/西南大學/5.jpg)
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農業經濟管理培養方案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微信,為你答疑,送資源
![](http://m.btfokj.cn/images/okaoyanzuoxi.jpg)
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農業經濟管理培養方案 正文
一、學科(專業)主要研究方向序號 | 研究方向名稱 | 主要研究內容、特色與意義 |
研究生導師 (博導注明) |
1 | 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 | 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運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研究在土地、勞動力、資金、技術和管理等稀缺資源的約束條件下,農業生產活動和經濟活動的運行規律和內在機制及其政策運用,探索我國“三農“問題的成因,為我國農業經濟理論研究體系的完善和“三農問題”的解決做出貢獻。 |
戴思銳教授(博導) 溫鐵軍教授(博導) 張應良教授(博導)周黎明副教授 余世勇副教授 王圖展副教授 |
2 | 農業技術經濟 | 研究農業科技進步、農業技術創新、農業技術擴散和采用的內在規律及機理,重點開展中國農業科研公共投資研究和農戶技術采納行為研究;并結合農業技術經濟效益評價原理分析,依據農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和農業技術經濟分析方法,對具體的農業技術經濟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關的調控措施,為解決我國農業技術進步及農業科研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問題提供理論支持。 |
李容教授(博導) 肖亞成研究員 周洪文副教授 楊丹副教授 |
3 | 農業資源與環境管理 | 研究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環境經濟政策的一般理論,對資源利用效率與環境進行比較分析,描述可持續發展與資源環境、經濟政策、產業結構、城鎮發展等之間的關系,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為我國農業資源高效和可持續利用提供理論依據和政策指導。 |
段豫川教授(博導) 向東梅副教授 孫順強副教授 |
培養目標(本表可不填政治標準): 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高級專門人才。具體要求如下: (1)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熱愛祖國、獻身農業;遵紀守法、品德優良;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團結協作精神,服從國家需要,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具有農業經濟管理學科扎實的基礎理論和較全面的專業知識、較強的經濟分析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能熟練運用一門外語和借助計算機進行科學研究,了解與所從事研究方向有關的國內外的發展動態;能獨立從事農業經濟方面的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 (3)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體素質。 |
學制: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生2~5年,基本學習年限為3年。 應修學分: 35學分(各學科自定) 其中 必修: 24 學分(含學術活動和實踐活動) 選修不低于: 11 學分 |
三、課程設置(包括主文獻研讀、學術活動等必修環節)
類型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含中英文) | 開課學期 | 學時 | 學分 |
任課 教師 |
考核 方式 |
備 注 | |
必修課 | 公共課 | 11000001001 | 第一外國語 | 2 | 90 | 3 | 外國語學院 | 考試 | |
11000002002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1 | 36 | 2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考試 | |||
11000002004 |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 | 1 | 18 | 1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考試 | |||
平臺課 | 11020202001 | 高級計量經濟學 | 1 | 54 | 3 | 高遠東、楊丹 | 考試 | ||
11020202002 | 高級微觀經濟學 | 1 | 54 | 3 | 溫濤、高遠東 | 考試 | |||
專業課 | 11020205021 | 中外主文獻研讀 | 2 | 36 | 2 |
導師組 (模塊課) |
考查 | 李容 | |
11120301004 | 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 | 1 | 54 | 2 | 余世勇 | 考試 | |||
11120301005 | 管理學理論及研究方法論 | 3 | 54 | 2 | 王釗 | 考試 | |||
11020205052 | 產業組織理論 | 2 | 54 | 2 | 王釗、鄧宗兵 | 考試 | |||
選 修 課 |
11020202005 | 發展經濟學理論 | 1 | 54 | 2 | 祝志勇 | 考查 | ||
11020202006 | 制度經濟學理論 | 3 | 36 | 2 | 張應良 | 考查 | |||
11020202023 | 決策理論與方法 | 2 | 54 | 2 | 鄧宗兵 | 考查 | |||
11020202022 | 現代企業理論 | 1 | 36 | 2 | 王志章 | 考查 | |||
11020205022 | 發展金融理論專題(模塊課) | 3 | 36 | 2 | 王定祥等 | 考查 | |||
11020202014 | 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理論 | 2 | 36 | 2 | 賴亞蘭 | 考查 | |||
11020202004 | 區域經濟學理論 | 2 | 54 | 2 | 張應良 | 考查 | |||
11020204050 | 高級宏觀經濟學 | 1 | 54 | 2 | 謝家智、李海明 | 考查 | |||
11120301012 | 農業企業經營管理專題 | 3 | 36 | 2 | 向東梅 | 考查 | |||
11120301013 | 農業技術經濟專題 | 2 | 36 | 2 | 周洪文 | 考查 | |||
11120301014 | 土地經濟學 | 3 | 36 | 2 | 王炯 | 考查 | |||
其它必修環節 | 開題報告 | 3 | 不計學分,完清審核簽字手續,向培養單位提交開題報告一份 | ||||||
學術活動:參加學術報告、前沿講座、學術研討等(至少5次) | 2 | 提交學術報告手冊,導師簽字,培養單位核查 | |||||||
實踐活動:社會、教學和科研實踐活動(三選一) | 2 | 導師審查簽字后向培養單位提交實踐報告一份或發表高水平論文的復印件 | |||||||
中期考核及論文進展檢查 | 4 | 不計學分,完清審核簽字手續,向培養單位提交相關材料各一份 | |||||||
同等學力補修課程 | 1 | 統計學原理 | 1 | 36 | 不計學分 | ||||
2 | 管理學原理 | 1 | 36 | 不計學分 | |||||
3 | 西方經濟學 | 1 | 36 | 不計學分 | |||||
4 | 會計學原理 | 1 | 36 | 不計學分 |
四、培養方式與方法
培養流程與要求,檢查與考核,質量監督等措施: 碩士生采取課程學習與論文并重的原則,用于學位論文研究時間不得少于1年。 1.制定培養計劃 第一學期內在導師或導師組的指導下制定“碩士生個人培養計劃”一式兩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報所在培養單位備案。 2.主文獻研讀 根據研究課題和撰寫論文的需要,指導老師應當安排研究生進行調查研究、查閱文獻、收集資料,研究生要查閱中外文獻的最小閱讀量100篇,其中外文文獻不少于20篇(讀的文獻篇目由學位點指定),撰寫文獻閱讀報告,經學位點考核合格后獲得2學分,文獻閱讀環節完成后方能開題。在完成文獻閱讀后擬定不少于15000字的文獻綜述。 3.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學位論文研究的一個重要環節。碩士生學位論文開題時間放在第三學期或第四學期初,可與中期考核同時進行。培養單位根據研究生選題情況,按二級學科成立若干開題報告審查小組。審查小組由具有研究生培養經驗、副高以上職稱的專家3-5人組成,對論文選題的可行性進行論證,分析難點,明確方向,以保證學位論文按時完成并達到預期結果。 4.學術活動 碩士生應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如學術報告、前沿講座、學術研討等,在學習期間(一般在中期考核前)須參加學術活動不得少于5次。應填寫“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記錄冊”,提交導師審查。 5.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包括教學實踐、社會實踐和科研實踐,碩士研究生可任選其中一項實踐。在完成實踐活動后應提交實踐報告一份或發表高水平論文的復印件,提交導師審查簽字。 6.中期考核 根據本單位研究生規模和學科點現狀,按照學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實施辦法提出本單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體時間和辦法,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三學期末進行。主要檢查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表現、課程學習和學分完成情況、開題報告情況、發表論文情況等,并進行經濟學、管理學、計量經濟學三門課程的年試。 A、考核在培養單位統一組織領導下,由各專業負責實施,組成包括培養單位(學科)負責人、導師代表、班主任等在內的若干考核小組(每組成員3-5人)進行考核,同時較廣泛地聽取其他教師的意見。 B、業務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課程學習是否達到規定要求,通過課程學習反映出來的科研及思維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學生工作組會同有關人員進行。 C、填寫“西南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評估表”,對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結論性意見。 D、經過中期考核的碩士研究生,按考核結果分3種流向: 碩-博連讀:具體要求見學校相關文件規定。 進入碩士論文階段:學習成績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論文為主要參照),可進入碩士論文階段,繼續完成碩士學業。 中止學業:個別成績較差,明顯表現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繼續攻讀學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未改正者中止其學業,按學籍管理的有關規定,發給相應證書。 7.學位論文中期進展及檢查(列出時間、具體組織形式等) 學位論文中期進展檢查應安排在第五學期期初進行,主要檢查文獻閱讀情況(需列出與學位論文相關的中外文獻清單)、論文實際進展及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發表論文情況、參加學術活動情況等。 培養單位根據研究生選題情況,按二級學科成立若干學位論文中期檢查小組。檢查小組由研究生導師以及與論文選題相關的副高以上職稱的專家3-5人組成,對論文進展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檢查,并幫助研究生提出解決方案,以保證學位論文按時完成并達到預期結果。 |
科研能力與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證明其科研能力與水平的檢驗標志): 1.至少參與導師或其他老師的一項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 2.攻讀學位期間,深入一線開展調查研究,至少寫出一篇高質量的調查研究報告; 3.攻讀學位期間,積極參加教學實踐,至少擔任10個學時的本科學生的教學工作; 4.攻讀學位期間,于第二學年撰寫一篇5000字左右的學年論文,由指導教師評定成績,作為中期考評的重要參考。 5.攻讀學位期間,至少參加不低于五次的學術研討活動。 6.碩士論文答辯之前,以第一作者或獨立地公開發表(第一署名單位為“西南大學”)1篇以上與學位論文有關的學術論文; |
畢業與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包括畢業條件、畢業論文等方面的要求): 畢業條件: 在學校規定年限內,按培養方案的規定完成課程學習、學分要求和必修環節,成績合格,完成畢業論文并通過答辯,經審查合格者,準予畢業。 碩士研究生確因學業優秀,經本人申請,指導教師和所在培養單位同意,報研究生院批準,可以申請提前畢業,但在校時間不得少于二年。凡申請提前畢業者,應當達到以下基本條件: 1.中期考核結論為優秀或在校期間被評為優秀研究生; 2.人文社會學科類在申請畢業答辯前公開發表屬于畢業論文研究組成部分的2篇A類學術論文,自然科學類在申請畢業答辯前公開發表屬于畢業論文研究組成部分的2篇A1學術論文。學術論文界定標準以學校最新發文公布為準。 畢業論文基本要求: 畢業論文基本要求與《學位論文基本要求》一致。 |
六、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
(包括學術水平、創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資格要求: 學術成果按照學校學位委員會有關規定執行。成果無侵犯他人著作權行為,沒有發表有嚴重科學性錯誤的文章、著作和嚴重歪曲原作的譯作。 內容要求: 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新見解或新成果,對本學科發展或經濟建設、社會進步有一定意義;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有創見性的學術論文;一般不應少于3萬字;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碩士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 學位論文的主要組成部分: 學位論文一般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中文封面、版權聲明、中文摘要、英文摘要(Abstract)、目錄、正文、參考文獻、附錄、致謝、作者簡歷及攻讀學位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 (一)學位論文題目應簡明扼要地概括和反映出論文的核心內容,一般不宜超過25個漢字(符),英文題目一般不應超過150個字母,必要時可加副標題。 (二)論文摘要包括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Abstract)兩部分。論文摘要應概括地反映出本論文的主要內容,主要說明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內容、方法、成果和結論;要突出本論文的創造性成果或新見解,不宜使用公式、圖表,不標注引用文獻。英文摘要(Abstract)應與中文摘要內容相對應。 摘要最后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關鍵詞(3-5個),關鍵詞是為了文獻標引工作從論文中選取出來,用以表示全文主題內容信息的單詞或術語。 (三)正文是學位論文的主體,包括引言(或緒論)、論文主體及結論等部分。 1.引言(或緒論)應包括選題的背景和意義,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述評,本論文所要解決的問題、所運用的主要理論和方法、基本思路和論文結構等。引言(或緒論)應獨立成章,用足夠的文字敘述,不與摘要雷同。 2.論文主體由于涉及不同的學科,在選題、研究方法、結果表達方式等有很大的差異,不作統一的規定。但必須嚴格遵循本學科國際通行的學術規范,言之成理,論據可靠,實事求是,合乎邏輯,層次分明,簡練可讀。 3.結論是對整個論文主要成果的總結,應明確、精煉、完整、準確。結論應明確指出本研究的創新點,對論文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等加以預測和評價,說明研究中尚難解決的問題,并提出今后進一步在本研究方向進行研究工作的設想或建議。應嚴格區分本人研究成果與他人科研成果的界限。 (四)參考文獻應本著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凡學位論文中有引用或參考、借用他人成果之處,均應按不同學科論文的引用規范,列于文末(通篇正文之后)。需正確區分直接引用和轉引并明確加以標注。 技術規范要求: 自己的研究結果與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注明來源;獨立完成論文,在準備和撰寫過程中接受導師指導、采納專家建議、獲得他人幫助等應實事求是地表示感謝,但不能把未對論文提供幫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謝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識、引用的資料和數據準確無誤,所用概念、術語、符號、公式等符合學術規范,沒有嚴重錯誤或使用嚴重錯譯的譯文;對問題的論述完整、系統、邏輯嚴密,關鍵詞得當;語言精練,語句符合現代漢語規范,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外文拼寫錯誤、筆誤和校對錯誤等總計不超過論文的萬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計)。 按學校要求,在《學位論文原創性聲明》和《學位論文版權協議書》上簽名,并附在學位論文首頁。 具體格式按照《西南大學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及打印要求》執行。 |
西南大學農業經濟管理碩士點 專業主文獻目錄
一、專著教材類
(一)基礎類
1.經濟學入門類
(1)曼昆《經濟學原理》(第5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梁小民教授翻譯
(2)薩繆爾森《經濟學》(Economics)16版 商務印書館 蕭深教授翻譯
(3)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 卡爾·E·沃爾升《經濟學》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黃險峰張帆譯
2.中級經濟學類
(1)黎詣遠 李明志 《微觀經濟分析》(第二版) 清華大學出版社
(2)周惠中 《微觀經濟學》 上海人民出版社
(3)H.范里安 著,費方域等譯《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4)R.S.平狄克、D.L.魯賓菲爾德著 《微觀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5)多恩布什 《宏觀經濟學》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6)保羅克魯格曼 《國際經濟學》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計量經濟學方法類
(1)古扎拉蒂 《計量經濟學》(上、下) 林少宮譯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伍德里奇 《計量經濟學導論》 中國人大學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3)黃益平 宋立剛 《應用數量經濟學基礎》上海人民出版社
(二)專業類
(1)《改造傳統農業》,(美)西奧多·W.舒爾茨著,梁小民譯,1987[1964],商務出版社 (Schultz, T. W. 1964. 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農民經濟組織》,(俄)恰亞諾夫著,蕭正洪譯,1996,中央編譯出版社
(3)《農民的道義經濟學:東南亞的反叛與生存》,(美)詹姆斯.C.斯科特著,譯林出版社2001年版
(4)《農業發展的國際分析》,(日)速水佑次郎、(美)弗農•拉坦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5)《經濟發展中的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美)蓋爾•約翰遜著,2004,商務印書館
(6)《以自由看待發展》,(美)阿馬蒂亞·森著,2002,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Sen, Amartya. 1999. Development as Freedom. New York: Anchor Books.)
(7)《農業發展的國際分析》,速水佑次郎、弗農·拉坦(中文版)(郭熙保、張進銘等譯)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8)《發展經濟學—從富裕到貧困》,速水佑次郎(李周 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9)《農業經濟論》,速水佑次郎,中國農業出版社
(10)《農業與經濟發展》,加塔克,英格森特著,華夏出版社 1987.6
(11)《發展經濟學》(第四版),(美)吉利斯,波金斯,羅默等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12)《農業經濟學前沿問題》,科爾曼,中國稅務出版社
(13)《發展微觀經濟學》,普蘭納布·巴德漢、克利斯托弗·尤迪,北京大學出版社
(14)《農民經濟學—農民家庭農業和農業發展》(第二版),弗蘭克·艾利思著(胡景北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15)《經濟發展中的農業、農村、農民問題》,D·蓋爾·約翰遜著(林毅夫、趙耀輝譯),商務印書館2005年
(16)《農業與經濟增長—理論與度量》,亞爾·蒙德拉克著(國風、方軍譯),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年
(17)《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奧利弗·E·威廉姆森著(段毅才、王偉譯),商務印書館2004年
(18)《B模式——拯救地球、延續文明》,萊斯特·布朗,東方出版社,2003
(19)《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美) 諾思著,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1992年版
(20)《現代化:理論與歷史經驗的再探討》,(美)塞繆爾·亨廷頓等,上海譯文出版社1993年版
(21)《社會學理論的結構》,喬納森·特納,華夏出版社2006年版
(22)《國家競爭優勢》,(美)邁克爾·波特著,華夏出版社2002年版
(23)《發展中經濟的農村金融》,J•D•馮 匹斯克,中國金融出版社1990年版
(24)《農民經濟學—農民家庭農業和農業發展》(第二版),弗蘭克·艾利思著(胡景北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5)《華北的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美)黃宗智著,中華書局1986年版
(26)《長江三角洲小農經濟與鄉村發展》,(美)黃宗智著,中華書局2000年版
(27)《江村經濟》,費孝通著,江蘇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8)《制度、技術和中國農業發展》,林毅夫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三聯出版社1993年版
(29)《再論制度、技術與中國農業發展》,林毅夫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30)《邁向21世紀的中國糧食經濟》,黃季焜、羅澤爾著,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年版
(31)《中國農村基本經濟制度研究--“三農”問題的世紀反思》,溫鐵軍著,中國經濟出版社2000年版
(32)《中國的奇跡: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林毅夫、蔡昉、李周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三聯出版社
(33)《<管理科學季刊>最佳論文集》,徐淑英、張維迎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34)《中國農業科研優先序—我國主要糧食作物科研的需求和供給分析》,林毅夫、沈明高、周皓,中國農業出版社
(35)《中國農業科技投資經濟》,黃季焜、胡瑞法、張林秀和Scott Rozelle ,中國農業出版社
(36)《現代制度經濟學》(上、下) (天則文庫),盛洪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
(37)《中國經濟》,蔡昉、林毅夫著,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年
(38)《中國農業科學技術政策》,國家科技委員會,中國農業出版社
(39)《中國農業科學技術政策背景資料》,國家科技委員會,中國農業出版社
(40)《中國農業科學技術50年》,農業部科技教育司,中國農業出版社
(41)《21世紀農業科技展望》,盧良恕,山東科技出版社
(42)《農業總論》,胡躍高,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43)《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史稿》,梁家勉主編,農業出版社
(44)《世界農業科技現狀與趨勢》,鄧楠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
(45)《中國近代農業科技史》,郭文韜 曹隆恭主編,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二、期刊類
(一)中文期刊類
(1)經濟研究
(2)管理世界
(3)經濟學(季刊)
(4)中國農村經濟
(5)中國農村觀察
(6)農業經濟問題
(7)農業技術經濟
(8)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9)經濟科學
(10)中國農業經濟評論(2008年起改為英文出版: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見學校圖書館數字資源Emerald數據庫))
(二)英文期刊類
(1)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Agricultural Economics
(3)China Economic Review
(4)Economic Development & Cultural Change
(5)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6)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7)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8)Research Policy
(9)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Technovation
(11)The 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Review
三、期刊論文類
(一)中文期刊論文
(1)陳宗勝、黎德福,“內生農業技術進步的二元經濟增長模型——‘中國及東亞奇跡’再解釋”,《經濟研究》2004年第11期
(2)李功奎、鐘甫寧,“農地細碎化、勞動力利用與農民收入—基于江蘇省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實證研究”,《中國農村經濟》2006年№4
(3)林毅夫、董先安、殷韋,“技術選擇、技術擴散與經濟收斂”(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工作論文No.C2002017,2002年)
(4)向國成、韓紹鳳,“農戶兼業化:基于分工的視角”,中國農村經濟2005年第8期,pp.4-9
(5)向國成、韓紹鳳,“分工與農業組織化演進:基于間接定價理論模型的分析”,《經濟學(季刊)》,2007年№1
(6)都陽,“影子工資率對農戶勞動供給水平的影響—對貧困地區農戶勞動力配置的經驗研究”,《中國農村觀察》2000年№5
(7)譚淑豪、Nico Heerink、曲福田,“土地細碎化對中國東南部水稻小農戶技術效率的影響”,《中國農業科學》2006年№12
(8)許 慶、田士超、邵 挺、汪學軍,“土地細碎化與農民收入:來自中國的實證研究”,《農業技術經濟》2007年№6
(9)陳錫文,“關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幾點認識”,《中國農業經濟評論》2006年第2期
(10)張德遠、吳方衛,“國外農業科研領域中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的合作”,《農業經濟問題》2004年第1期
(11)馮開文,“家庭責任制與農民收入—一個經濟制度變遷的回顧”,《中國農業經濟評論》2004年第2期
(12)汪三貴、劉曉展,“信息不完備條件下貧困農民接受新技術行為分析”,《農業技術經濟》1996年№12
(13)周立群,曹利群,“依靠組織創新推動農業技術進步”,《學習與探索》2001年第4期
(14)李大勝、李 琴,“農業技術進步對農戶收入差距的影響機理及實證研究”,《農業技術經濟》2007年№3
(15)趙芝俊、張社梅,“近20年中國農業技術進步貢獻率的變動趨勢”,《中國農村經濟》2006年№3
(16)郭劍雄,“農業技術進步類型的一個擴展及其意義”,《農業經濟問題》2004年第3期
(17)劉進寶、劉 洪,“農業技術進步與農民農業收入增長弱相關性分析”,《中國農村經濟》2004年№9
(18)趙洪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業技術進步率演進的研究”,《財經研究》2004年第12期
(19)尹茂生,“私人部門農業科研投資的國際分析”,《農業經濟問題》2004年第3期
(20)辛 賢,“公共農業研發投資與私人農業研發投資的互補關系研究”,《中國農村經濟》2002年№5
(21)劉曉昀、辛 賢,“國外私人農業R&D 投資及對我國農業科研機構轉制的政策啟示”,《中國農村經濟》2001年№7
(22)毛學峰、辛 賢,“貧困形成機制—分工理論視角的經濟學解釋”,《農業經濟問題》2004年第2期
(23)高啟杰,“中國農業技術創新模式及其相關制度研究”,《中國農村觀察》2004年№2
(24)國魯來,“農業技術創新誘致的組織制度創新—農民專業協會在農業公共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中的作用”,《中國農村觀察》2003年№5
(25)袁開智、趙芝俊、張社梅,“農業技術進步貢獻率測算方法:回顧與評析”,《技術經濟》2008年第2期
(26)趙芝俊、袁開智,“中國農業技術進步貢獻率測算及分解:1985—2005”,《農業經濟問題》2009年第3期
(27)黃振華,“技術進步、人力資本與中國農業發展—1985—2005年中國農業技術進步率的實證與比較”,《財經問題研究》2008年第3期
(28)黃季焜、胡瑞法 “農業科技投資體制與模式:現狀及國際比較”,《管理世界》2000年第3期
(29)胡瑞法、黃季焜、卡爾·普雷、斯高特·羅賽爾 “中國農業科研體制與政策問題的調查與思考”,《管理世界》1996年第3期
(30)陳和午,“農戶模型的發展與應用:文獻綜述”,《農業技術經濟》2004年№3
(31)李谷成、馮中朝、范麗霞,“小農戶真的更加具有效率嗎?來自湖北省的經驗證據”,《經濟學(季刊)》2009年10月,pp.95-124
(32)李谷成 馮中朝 范麗霞,“農戶家庭經營技術效率與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分解(1999-2003年)——基于隨機前沿生產函數與來自湖北省農戶的微觀證據”,《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7年 24卷 8期
(33)李谷成 馮中朝 占紹文,“家庭稟賦對農戶家庭經營技術效率的影響沖擊——基于湖北省農戶的隨機前沿生產函數實證”,《 統計研究 》2008年25卷第1期
(34)陳開軍; 賀彩銀; 張永麗,“剩余勞動力轉移與農業技術進步——基于拉—費模型的理論機制與西部地區八個樣本村的微觀證據”,《產業經濟研究》,2010年第01期
(35)陳玉萍; 張嘉強; 吳海濤; 丁士軍,“資源貧瘠地區農戶技術采用的影響因素分析”,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年第04期
(36)陳玉萍; 吳海濤; Sushil Pandey; 陶大云;“技術采用對農戶間收入分配的影響:來自滇西南山區的證據”,中國軟科學,2009年 第07期
(37)賀振華,“農戶兼業的一個分析框架”,中國農村觀察,2005年第1期,pp.2-9
(38)錢忠好,“非農就業是否必然導致農地流轉——基于家庭內部分工的理論分析及其對中國農戶兼業化的解釋”,《中國農村經濟》2008年第11期,pp.13-21
(39)王美艷,“農民工還能返回農業嗎?—來自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調查數據的分析”,《中國農村觀察》2011年№1pp.20-30
(40)姚洋,“非農就業結構與土地租賃市場的發育”,《中國農村觀察》1999年第2期,pp.16-21
(41)展進濤、陳超,“勞動力轉移對農戶農業技術選擇的影響—基于全國農戶微觀數據的分析”,《中國農村經濟》2009年第3期pp.75-84
(42)朱喜、史清華、蓋慶恩,“要素配置扭曲與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經濟研究》2011年第5期pp.86-98
(二)英文期刊論文
1. Antle, J.M., 1983, “Infrastructure and Aggregat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ternational Evidenc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Vol.31, No.3, pp.609—619.
2.Benziger, V., 1996, “Urban Access and Rural Productivity Growth in Post-Mao China,”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Vol.44, No.3, pp.539—570.
3. Byron, R. P., and E. Q. Manaloto,1990,“Returns to Education in China,”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Vol.38, pp.783—796.
4.Chang, G. H., and G. J. Wen ,1997, “Communal Dining and the Chinese Famine of 1958~1961,”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 Vol.46, pp.1~34.
5.Fan, S.,1991,“Effect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Institutional Reform on Production Growth in Chinese Agriculture,”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73, pp.266—275.
6.Fan, Shenggen,Linxiu Zhang, and Xiaobo Zhang, 2004, “Reforms, Investment, and Poverty in Rural China,” Economic Development & Cultural Change, Vol.52 pp395-420.
7.Fujiki, H., 1999, “The Structure of Rice Production in Japan and Taiw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Vol.47, pp.387-400.
8.Fuller, F., D. Hayes, and D. Smith, 2000, “Reconciling Chinese Meat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Data,”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Vol.49, pp.23-43.
9.Griliches, Z.,1964,“Research Expenditures, Education, and the Aggregat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unc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LIV, pp.961—974.
10.Halbrendt, C., F. Tuan, C. Gempesaw, and D. Dolk-Etz, 1994, “Rural Chinese Food Consumption: The Case of Guangdong,”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76, pp.794-799.
11.Harris, J. and M. P. Todaro, 1970, “Migration, Unemployment and Development: A Two-Sector analysi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X, pp.126~142.
12.Hatton, T. J. and J. G. Williamson, 1992, “What Explains Wage Gaps between Farm and City? Exploring the Todaro Model with American Evidence, 1989~1941,”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Vol.40, pp.267~294.
13.Hayami,Y.,1996,“The Peasant in Economic Moderniz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78,pp.1157—1167.
14.Headley, J., 1968, “Estimating the Productivity of Agricultural Pesticides,”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 50, pp.13—23.
15.Huang J., and S. Rozelle, 1995,“Environment Stress and Grain Yields in China,”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77, pp.853—864.
16.Kikuchi, M. and Yujiro Hayami, 1999, “Technology, Market, and Community in Contract Choice: Rice harvesting in the Philippine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Vol. 47, pp.371-386.
17.Lau, L. J., and P. A. Yotopoulos, 1971, “A Test for Relative Efficiency and Application to Indian Agricultur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61, pp.94—109.
18.Leibenstein, H.,1966, “Allocative Efficiency vs X-Efficienc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LVI, pp.392—415.
19.Liang, E.P.L., 1981, “Market Accessibility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Prewar China,”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Vol.30, No.1, pp.77—105.
20.Lin,J.Y., 1992,“Rural Reforms and Agricultural Growth in Chin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82, pp.34—51.
21.Pingali, P.L., 1997,“From Subsistence to Commercial Production Systems: the Transformation of Asian Agriculture”,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79, pp.628—634.
22.Riskin, Carl, 1994, “Chinese Rural Poverty: Marginalized or Dispersed?”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84, pp281-285.
23.Sahota, G. S., 1968,“Effici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in Indian Agriculture”,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50, pp.584—605.
24.Todaro,M.P., 1969, “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59, No.1, pp.138-48.
25.Wiens, Thomas B., 1983, “Price Adjustment,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73, p319-325.
26.Yotopoulos, P. A., and L. J. Lau, 1973, “A test for Relative Economic Efficiency: Some Further Resul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63, pp.214—223.
27.Zai, Hengyun Ma, Jikun Huang, and Scott Rozelle, 2004, “Reassessing China's Livestock Statistics: An Analysis of Discrepancies and the Creation of New Data Series,” Economic Development & Cultural Change, Vol.52, pp445-472.
28.Zhang, B., and C. A. Carter, 1997,“Reforms, the Weather,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a's Grain Sector,”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79, pp.1266—1277.
29.Nigel Key; Elisabeth Sadoulet; Alain de Janvry. 2000. Transactions Costs and Agricultural Household Supply Response,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82)2: 245-259.
30.O'Brien KJ. 2002. Collective action in the Chinese countryside, CHINA JOURNAL, 48: 139-154
西南大學
添加西南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西南大學考研分數線、西南大學報錄比、西南大學考研群、西南大學學姐微信、西南大學考研真題、西南大學專業目錄、西南大學排名、西南大學保研、西南大學公眾號、西南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西南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西南大學考研公眾號](http://img.okaoyan.com/gzh/西南大學.png)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http://img.okaoyan.com/gzh/kyp.jpg)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xinandaxue/yanjiushengyuan_339417.html
推薦閱讀
-
西南大學2022考研報名人數39410人
12月25-27日,西南大學考點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工作圓滿完成,實現平安研考和應考盡考的目標。今年,全國近4萬人報考學校碩士研究生,學校考點承接考生4771名,考點設置在第八……
日期:01-11 閱讀量:22399 -
西南大學2021年秋季學期研究生第一外國語(英語學術寫譯)期
各研究生培養單位: 為進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學模式創新改革,推動學校研究生教育信息服務平臺建設,促進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學校從2017年秋季學期起實施研究生公共英語信息化……
日期:12-28 閱讀量:24811 -
西南大學關于開展重慶市研究生導師團隊建設項目中期進展
相關單位及導師團隊負責人: 為加強導師團隊建設,充分發揮導師團隊在全面推進雙一流建設和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中的引領示范作用,推動導師團隊建設工作,根據《重慶市研究生導師團……
日期:12-22 閱讀量:24472 -
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西南大學考點考生須知
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將于2021年12月25日至27日舉行。應疫情防控要求,同時考慮到考點所在地北碚區天生路和杜家街交通較為擁堵的實際情況,為確保考生順利參加考試,……
日期:12-21 閱讀量:24869 -
西南大學2022年碩士研究生考研報名公告
各位考生:報考年碩士研究生一律網上報名,考生報名前請務必仔細閱讀《教育部關于印發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的通知》(教學函號)及西南大學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專業目錄……
日期:09-29 閱讀量:23157 -
西南大學研究生獎學金評定辦法
序號獎助類別名稱金額(萬元生年)覆蓋比例助學金國家助學金獎學金國家獎學金按當年上級部門下發名額評定新生學業獎學金一等二等三等優秀獎學金、企業獎學金按學校、社會及企業提供的獎……
日期:07-30 閱讀量:23636 -
西南大學研究生學費標準
學費標準學術型研究生學費標準如下:哲學門類(專業代碼以開頭)、農學門類(專業代碼以開頭)學費為每生元年,其他門類學費標準為每生元年。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費標準見表。表專業學位……
日期:07-30 閱讀量:21857 -
西南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發放通知
我校年博士、碩士錄取通知書擬于年月底月初通過郵政發出,郵寄地址為考生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時所填報的通訊地址,如需更改,請于年月日前點擊下方鏈接或掃描二維碼登記更改后的錄取通知……
日期:06-30 閱讀量:23336 -
西南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發放通知
我校年博士、碩士錄取通知書擬于年月底月初通過郵政發出,郵寄地址為考生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時所填報的通訊地址,如需更改,請于年月日前點擊下方鏈接或掃描二維碼登記更改后的錄取通知……
日期:06-28 閱讀量:23769 -
2021考研西南大學醫學研究所擬錄取研究生名單公示
近日,研究生擬錄取名單已出。考研的同學們有沒有關注?今天考研派小編就整理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擬錄取名單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點開此鏈接可……
日期:05-25 閱讀量:22263 -
2021考研西南大學柑橘研究所擬錄取研究生名單公示
近日,研究生擬錄取名單已出。考研的同學們有沒有關注?今天考研派小編就整理了西南大學柑橘研究所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擬錄取名單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點開此鏈接可查看……
日期:05-25 閱讀量:21367 -
2021考研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擬錄取研
考生編號擬錄取專業初試成績復試成績綜合總成績備注生物學生物學生物學生物學生物學生物學生物學生物學生物學生物學生物學生物學生物學生物學生物學生物學生物學生物學生物學生物學生物……
日期:05-25 閱讀量:23275 -
2021考研西南大學生物技術中心擬錄取研究生名單公示
考生編號擬錄取專業初試成績復試成績綜合總成績備注微生物學普通生微生物學普通生微生物學普通生微生物學普通生微生物學普通生微生物學普通生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普通生生物化學與分子……
日期:05-25 閱讀量:24074 -
2021考研西南大學中國文學新詩研究所擬錄取研究生名單公示
考生編號擬錄取專業初試成績復試成績綜合總成績備注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普通生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普通生中國現當代文學普通生中國現當代文學普通生中國現當代文學普通生比較文學與世界文……
日期:05-25 閱讀量:24124 -
2021考研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擬錄取研究生名單公示
考生編號擬錄取專業初試成績復試成績綜合總成績備注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普通生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普通生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普通生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普通生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普通生語言……
日期:05-25 閱讀量:22220 -
2021考研西南大學商貿學院擬錄取研究生名單公示
考生編號擬錄取專業初試成績復試成績綜合總成績備注農業管理普通生農業管理普通生企業管理普通生……
日期:05-25 閱讀量:24793 -
2021考研西南大學水產學院擬錄取研究生名單公示
考生編號擬錄取專業初試成績復試成績綜合總成績備注水產養殖普通生水產養殖普通生水產養殖普通生水產養殖普通生水產養殖普通生水產養殖普通生水產養殖普通生水產養殖普通生水產養殖普通……
日期:05-25 閱讀量:24462 -
2021考研西南大學動物醫學院擬錄取研究生名單公示
考生編號擬錄取專業初試成績復試成績綜合總成績備注基礎獸醫學普通生基礎獸醫學普通生基礎獸醫學普通生基礎獸醫學普通生基礎獸醫學普通生基礎獸醫學普通生基礎獸醫學普通生基礎獸醫學普……
日期:05-25 閱讀量:24118 -
2021考研西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擬錄取研究生名單公示
考生編號擬錄取專業初試成績復試成績綜合總成績備注應用統計普通生應用統計普通生應用統計普通生應用統計普通生應用統計普通生應用統計普通生應用統計普通生應用統計普通生應用統計普通……
日期:05-25 閱讀量:2705 -
2021考研西南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擬錄取研究生名單公示
考生編號擬錄取專業初試成績復試成績綜合總成績備注信息與通信工程普通生信息與通信工程普通生信息與通信工程普通生信息與通信工程普通生信息與通信工程普通生信息與通信工程普通生信息……
日期:05-25 閱讀量:23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