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簡介

發布時間:2020-06-05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云南民族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簡介

云南民族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云南民族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簡介 正文

化學與環境學院簡介
 
學院基本情況
在學校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全院各族師生的共同努力,近年來學院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建設、基礎平臺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快速發展,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科研實力不斷增強。學院設有化學系和環境系,5個本科專業:化學、應用化學、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和化學工程與工藝,化學學科是云南省“十二五”優勢特色重點建設學科,“應用化學”和“化學”專業為云南省級特色專業,儀器分析、有機化學及無機化學為云南省級精品課程,“化學類核心課程教學團隊”為云南省級教學團隊等;化學為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設有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環境化學及化學生物學7個專業;有云南省化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有云南省跨境民族地區生物質資源清潔利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云南省生物高分子功能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云南省聚乳酸基功能材料工程實驗室、民族地區礦產資源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云南省高校民族地區資源清潔轉化重點實驗室、云南省高校環境友好低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一個院士工作站、一個專家工作站;云南民族大學綠色化學與功能材料省創新團隊、云南省高校綠色化學新能源與材料科技創新團隊、云南省高校生物可降解材料科技創新團隊、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項目。
學院定位:以理為主、理工結合、拓展工學,努力打造教學和科研并重的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為一體的在國內有突出優勢的教學研究型學院。
目標:以本科教育為立院之本,研究生教育為發展之要,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為核心,優化、充實專業建設和學科結構,強化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平臺優勢,實現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實踐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以實力較強的化學學科為發展方向,圍繞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建設和發展,促進和帶動環境、化工、材料等研究領域的發展,實現教學與科研水平的新跨越。
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專兼教職工55人,其中專任教師51人,博士研究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27人,教授20人、副教授和副高級9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6人、碩士學位教師20人,省級高端科技人才1人,省級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省級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才2人,省級教學名師3人等。師資隊伍的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歷(學位)結構、學緣結構和專業布局比較合理。近幾年來,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學院在加強現有教師培養的同時,引進了10余名高水平、高層次的博士人才,后續發展實力強勁。
實驗室建設
學院擁有云南省化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驗教學科研大樓1萬多平方米,本科專業實驗教學基礎實驗設備齊全,擁有以x衍射儀、場發射掃描電鏡、400M核磁共振波譜儀、氣-質聯用儀、液-質聯用儀、紅外光譜儀、旋光儀、熒光倒置顯微鏡等為代表的現代分析儀器,價值2000余萬元。
教學科研平臺
學院擁有云南省跨境民族地區生物質資源清潔利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云南省生物高分子功能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云南省聚乳酸基功能材料工程實驗室、民族地區礦產資源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云南省高校民族地區資源清潔轉化重點實驗室、云南省高校環境友好低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二個院士工作站、一個專家工作站等。這些平臺保障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科技創新團隊
學院擁有2支省級和2支高校科技創新團隊:云南省綠色化學與功能材料研究創新團隊、云南民族大學生物基功能材料與應用科技省創新團隊,云南省高校綠色化學新能源與材料科技創新團隊、云南省高校生物可降解材料科技創新團隊;1支校級科技創新團隊:藥物分子合成及超分子化學研究創新團隊。
人才培養
學院始終將人才培養作為發展的重心,建院30余年來,為社會培養了3000余名本專科畢業生,300余名碩士研究生,畢業的學生大部分在各行各業的主要崗位上從事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
近幾年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規模不斷壯大,培養質量大大提升,碩士研究生每年招收約40人,現在校碩士研究生100余人;本科生每年招生200余人,目前在校本科生800余人,年均20%考取碩士研究生繼續深造;為了培養更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學院實行本科生大一、大二年級不分專業,統一集中培養,后期可適量調整專業的靈活培養模式,深受學生歡迎。
科學研究
近年來,學院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0余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0余項,地廳級和橫向項目20余項,目前在研科研總經費2000余萬元;申請國家專利100余項,已轉讓科研技術2項;出版專著和教材15部;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云南省自然科學三等獎1項、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獲中國發明協會第九屆“發明創業獎·項目獎”金獎1項;研發了暖白光LED燈泡等8個產品;發表科研論文4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錄的論文200余篇。部分研究成果發表在《Macromolecules》、《Electrochimica Acta》、《Macromolecular Chemistry And Physics》、《Carbohydrate Polymers》、《European Polymer Journal》、《Ceramics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RSC Advances》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在學術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多篇碩士研究生論文獲云南省優秀碩士論文獎,此外本科學生多次獲省級數學建模競賽一、二、三等獎;在科研成果轉化應用上也取得較好的實績,“高純魔芋葡苷聚糖的復配性能及研究”、“聚己內酯”等項目已實現了產業化生產應用。
國際合作與學術交流
   近年來學院承辦國內學術交流會3次,協辦國內學術交流會1次,邀請專家到實驗室進行學術交流50余次,教師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50余人次。從硬件和軟件上均具備了較廣泛開展國內、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的平臺。
  學院充分利用學校在國際合作交流和國際教育方面的優勢,通過引進國際科技力量,搭建國際化研究平臺,促進礦物資源綜合利用、再生資源轉化為主的生物資源等非常規科技成果的轉化與交流,深化產學研合作機制改革,從根本上促進了資源綜合利用創新能力的提升。2014年申報批準了云南省跨境民族地區生物質資源清潔利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2015年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項目,按計劃每年將派出碩士研究生2名到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和澳大利亞迪肯大學學習3-12月。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Roger Ruan教授,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的Colin Jams Barrow教授、馬來西亞科學大學的Bassim H. Hameed教授等在國際相關研究領域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專家到學校交流訪問。目前,云南民族大學已經柔性引進了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Roger Ruan教授,并聘請了美國明尼蘇達大學Roger Ruan教授、澳大利亞迪肯大學Bassim H. Hameed教授和楊文榮教授、馬來西亞科學大學Bassim H. Hameed教授為我校的客座教授,形成創新能力強、技術水平高、國際資源豐富的特色研究團隊,培養一批優秀的技術性創新人才。
研究生教育管理與質量
為盡快提高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學院除加強基礎專業教學外,加大研究生的實驗工作量,并規定2011級碩士研究生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必須在中文核心期刊及其以上的雜志上發表實驗研究論文1篇以上方可申請畢業。此規定不僅對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而且也對指導教師在科研務實和質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幾年的實踐表明,研究生科研成果數量和質量逐年不斷上升,2014屆畢業生人均發表文章1.7篇,研究生第一作者SCI收錄文章17篇,其中SCI一區1篇;每年有多位碩士研究生考上985高校的博士研究生。
云南民族大學

添加云南民族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云南民族大學考研分數線、云南民族大學報錄比、云南民族大學考研群、云南民族大學學姐微信、云南民族大學考研真題、云南民族大學專業目錄、云南民族大學排名、云南民族大學保研、云南民族大學公眾號、云南民族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云南民族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云南民族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yunnanminzudaxue/yanjiushengyuan_317322.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