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河南科技學院研究生招生目錄
Add 河南科技學院
學姐微信為你答疑
學姐微信為你答疑
河南科技學院考研資源下載:河南科技學院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河南科技學院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河南科技學院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河南科技學院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考研派 okaoyan.com】 為大家提供2021河南科技學院研究生招生目錄相關資訊,以下是河南科技學院研究生招生目錄和招生簡章,在這里你可以了解河南科技學院研究生招生目錄的專業和河南科技學院研究生報考要求。具體請下載附件,查看河南科技學院考研專業目錄。
點擊下載:2022年河南科技學院研究生招生簡章+招生目錄
點擊下載:2021年河南科技學院研究生招生簡章+招生目錄
以上說明如有變動,以教育部發布的研究生招生政策為準,請考生隨時關注我校研究生處網站上最新信息。
二級學院研究生招生聯系方式
以上說明如有變動,以教育部發布的研究生招生政策為準,請考生隨時關注我校研究生處網站上最新信息。
二級學院研究生招生聯系方式
點擊下載:2021年河南科技學院研究生招生簡章+招生目錄
2021年河南科技學院碩士研究生招生目錄
2021河南科技學院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是廣大考研學子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招生專業目錄包含了招生專業、研究方向、考試科目、學習方式等具體信息,以下是考研派為大家整理的2021河南科技學院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點擊下列鏈接即可查看:2021河南科技學院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1.[√河南科技學院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及專業目錄(1).pdf] 已下載675次 河南科技學院2021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河南科技學院是一所省屬普通本科院校。學校始建于1939年,前身為中國共產黨早期
創建的延安自然科學院大學部生物系,歷經北方大學農學院、華北大學農學院、華北大學農學院長治分院、北京農業大學長治分校、平原農學院、百泉農業專科學校、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等時期。2004年5月,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河南科技學院。
學校地處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河南省新鄉市,占地面積2176畝,校舍面積
62萬平方米。建校80年來,學科專業已涵蓋農學、工學、理學、管理學、教育學、文學、
經濟學、法學、藝術學等9大學科門類,擁有21個教學學院,66個本科專業,合作辦有獨立學院--新科學院,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8230人。圖書館各類文獻資源總量達301萬冊(種),中外文期刊1500余種。學校建有國家級特色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卓越職教師資培養
計劃改革試點專業和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等15個,河南省一流專業、特色
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等29個。學校是河南省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建有省重點一級學科10個,其中,作物學被評為省A類特色學科,作物學、園藝學學科群為河南省特色骨干學科。建有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7個。學校是國家“2011”計劃協同創新單位,建有河南省
協同創新中心,設有院士工作站2個。學校有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省、部級重點
實驗室、國際合作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43個,有河南省科技
創新團隊、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省高校教學團隊、省優秀基層教學組織等40個。建有國家級現代蜜蜂產業技術綜合試驗站、河南省現代棉花產業技術體系共性技術研究中心,是教育部確定的首批“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國家高職高專師資培訓基地”。
學校全面落實“質量立校”戰略,著力培育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快專業、課程和教學團隊建設,積極推進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的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2001年以來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省級教學成果獎50余項。近三年來,學生在全國藍橋杯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機器人大賽、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比賽中獲得國家級以上獎勵200余項。建校以來,為國家培養了12萬余名高級專門人才,其中有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新友為代表的科技英才,有以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買興普為代表的基層優秀管理人才,有以河南廣安集團董事長高天增為代表的企業精英,還有眾多中高等職業院校優秀教師和管理骨干,以及大批省級、廳級、縣級政府高級管理人才,他們為河南省乃至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擁有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678人,其中專任教師1363人,教授等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28人,副教授等
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421人,博士、碩士生導師420余人,導師中65%擁有博士學位,54.4%擁有正高級職稱,已經形成了一支年齡與學歷結構合理、學術水平較高的導師隊伍。雙聘院士、中原學者7人,河南省特聘教授、校級特聘教授24人。現有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
技管理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1人;河南省優秀專家、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貼
專家13人;全國模范教師、優秀教師12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河南省教學名師、
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0人;河南省優秀教師23人;河南省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104人。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其國、蓋鈞鎰、成卓敏,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改平、陳煥春、喻樹迅、吳孔明、陳宗懋、程順和等70余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客座教授。
學校積極貫徹“科技興校”戰略,持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完成國際合作項目,國家“863”、“973”計劃、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技攻關、轉基因生物重大科技專項支撐計劃等科研課題3933項,獲科技成果獎1605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獎7項。1985年學校主持培育的小麥品種“百農3217”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實現了黃淮地區小麥生產水平的跨越式提升;2013年學校主持培育的小麥新品種“百農矮抗58”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為國家糧食生產和中原經濟區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受到河南省人民政府嘉獎,成為全省高校的驕傲。
學校全面實施“重點學科跨越工程”,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研究生培養與管理體系,研究生培養質量逐年提高。成立了6個研究生教育協同創新聯盟,建立了7個省級、校級研究生
教育創新培養基地和60多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聯盟與基地的成立,把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直接融入到產業升級、行業增效、區域發展和國家戰略中,為不斷提高研究生綜合素質和競爭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已畢業11屆580余名研究生,多數已成為所在單位的業務骨干或考取博士研究生。
學校不斷強化服務意識,積極對接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堅持“產學研”協同發展,突出科技引領,注重產教融合,主動推動學校與行業企業共建人才培養基地、技術創新基地、科技服務基地;主動融入一帶一路、糧食生產核心區、中原經濟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原城市群等國家戰略;主動與地方政府對接,獨創共建新模式,較好實現了獨立學院的轉型發展。學校積極開展社會服務,不斷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2018年高等學校科技統計資料顯示我校技術轉讓收入在全國高校排名47位。
學校著力推進開放辦學,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學校先后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荷蘭、日本、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烏克蘭等10多個國家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與澳大利亞南澳大學開展合作辦學;與烏克蘭蘇梅國立農業大學建有國際聯合研究生院;與美國東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共建作物基因組學與遺傳改良實驗室;與美國羅克韋爾自動化公司共建自動化實驗室;在吉爾吉斯斯坦建立農牧業科技示范中心。常年聘有美、英、加等國的外籍專家任教。
學校的辦學成就,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近年來,學校先后榮獲新中國成立70
周年河南高等教育十大杰出貢獻單位、改革開放40周年具有國內影響力河南高校,河南省文明單位、河南省教學改革先進單位、河南省科技創新十佳單位、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全國最佳暑期實踐大學、河南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河南省教師培訓先進單位、河南省高等學校數字化校園示范單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多項榮譽稱號。
展望未來,學校將繼續秉承“崇德尚能、知行合一”的校訓,發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學校精神,以“立德樹人,做推動高等教育進步的先行者;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發現自我;讓教師傾情教育,醉心研究,成就自我”為使命,以“嚴慈相濟、教學相長,
思想碰撞、靈魂喚醒,國家需求、社會尊重的具有內在價值的大學”為愿景,以“學生成長為中心,以知識創造為己任”為價值追求。堅持以提高教育質量為主線,以深化綜合改革為動力,扎實推進區域特色骨干大學建設,為早日把學校建成特色更加鮮明、優勢更加突出的教學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斗!
報考事宜
河南科技學院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采用普通招考形式進行。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則,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寧缺毋濫。
一、培養目標
旨在培養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遵紀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層次學術型專門人才以及具有較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
教育碩士的培養目標為:培養高素質的基礎教育學校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專任教師和管理人員。
二、學習方式
碩士研究生學習方式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試招生依據國家統一要求,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
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國家研究生招生規定,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或者國家承認的其他入學方式,被具有實施研究生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錄取,在基本修業年限或者學校規定年限內,全脫產在校學習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國家研究生招生規定,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或者國家承認的其他入學方式,被具有實施研究生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錄取,在基本修業年限或者學校規定的修業年限(一般應適當延長基本修業年限)內,在從事其他職業或者社會實踐的同時,采取多種方式和靈活時間安排進行非脫產學習的研究生。原則上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招生招收在職定向就業人員。
考生根據國家招生政策和我校招生簡章自主選擇報考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2021年,我校招收碩士研究生的12個一級學科學術學位碩士點和23個專業學位碩士
點,全部招收全日制碩士研究生。農業碩士(農藝與種業、畜牧、食品加工與安全、資源利
用與植物保護、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機械碩士、體育碩士、教育碩士(教育管理、學科教學·思政、學科教學·語文、學科教學·數學)等11個專業學位碩士點還招收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
學術學位:學習形式為“全日制脫產學習”。
專業學位:學習形式包括“全日制脫產學習”和“非全日制在職學習(暑期授課)”兩種。我校根據社會需求自主確定不同學科、類別研究生教育形式,根據培養要求分別制定培
養方案,統籌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協調發展,堅持同一標準,保證同等質量。
三、報考條件
報名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我校規定的體檢要求。
4.考生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錄取當年入學前必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2年(從畢業后到錄取當年入學之日,下
同)或2年以上,以及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且符合我校研究生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業務要求的人員,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4)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5.報考教育管理領域(代碼045101)的學歷條件為:大學本科畢業后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達到與大學本
科畢業生同等學力的人員;或已獲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6.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7.考生因報考研究生與所在單位產生的問題由考生自行處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復試或無法錄取,我校不承擔責任。
四、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
2021年,我校暫不開展“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簡稱“碩師計劃”)推薦免試工作。
五、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
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以下簡稱“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專門招收退役大學生士兵攻讀碩士研究生。
(一)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的考生,應為高校學生應征入伍退出現役,且符合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者。“高校學生”是指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含高職)、研究生、第二學士學位的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專科(高職)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
(二)考生網上報名時應選擇填報“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按要求如實填報本人入學、入伍、退役等相關信息,現場確認時應提供本人《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原件或復印件。
(三)我校自主確定“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要求和接受報考其他招生單位“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考生調劑的初試成績要求。
(四)報考普通計劃的考生,符合“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報考條件的,可申請調劑到“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錄取,其初試成績須符合我校確定的接受其他招生單位“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考生調劑的初試成績要求(原則上總分不低于180分,單科成績20分以上)。
(五)納入“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招錄的考生,不再享受退役大學生士兵初試加分政
策。
六、招生人數、學習年限
2021年,我校擬招收碩士研究生436名(其中:全日制學術學位158名,全日制專業
學位223名,非全日制55名)。最終招生總人數以國家正式下達的招生計劃文件為準。各
專業基本學習年限均為3年。
七、報名方法
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兩個階段。具體采用網上確認還是現場確認,詳見各省及報考點公告。所有參加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考生均須進行網上報名,并在網上或到報考點現場確認網報信息和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逾期不再補辦。報考費繳納方式按照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規定的方式執行,詳見各省網報公告。
(一)網上報名
1.網上報名時間: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補
報,也不得再修改報名信息)。
預報名時間為:2020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報考點選擇
應屆本科畢業生原則上應選擇就讀學校所在地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手續;其他考生應選擇工作或戶口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管理機構指定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手續。
3.考生應在規定時間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公網網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網址:http://yz.chsi.cn,以下簡稱“研招網”),瀏覽報考須知,并按教育部、省招辦、報考點以及我校的網上公告要求報名。
4.網上報名注意事項:
(1)考生報名時只填報一個招生單位的一個專業。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公布后,通過“研招網”調劑服務系統再填報調劑志愿。
(2)同等學力人員應如實填寫學習情況和提供真實材料。
(3)考生要準確填寫個人信息。對弄虛作假者,將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嚴肅處理。
5.報名期間將對考生學歷(學籍)信息進行網上校驗。考生須在報名前或報名期間自行登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網址:http://www.chsi.com.cn)查詢本人學歷(學籍)信息。
未能通過學歷(學籍)網上校驗的考生應在招生單位規定時間內完成學歷(學籍)核驗。
6.考生應按要求準確填寫個人網上報名信息并提供真實材料。考生因網報信息填寫錯誤、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要求
1.確認時間
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應在規定時間內到報考點指定的地點現場核對并確認其網上報名信息,逾期不再補辦。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時間由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根據國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區報考組織情況自行確定和公布。
2.確認要求
(1)考生現場確認應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應屆本科畢業生持學生證)和網上報名編號,由報考點工作人員進行核對。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的考生還應提交本人《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
(2)未通過學歷(學籍)網上校驗的考生,現場確認時應提供學歷(學籍)認證報告。
(3)所有考生均應對本人網上報名信息進行認真核對并確認。經考生確認的報名信息在復試及錄取階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寫錯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擔。
(4)考生應按報考點規定配合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
(三)資格審查
根據教育部規定,我校對考生報考信息和現場確認材料進行全面審查,確定考生的考試資格。
考生填報的報名信息與報考條件不符的,不得準予考試。網上學歷(學籍)校驗未通過的考生,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歷(學籍)核驗。
八、準考證
考生應在2020年12月19日至2020年12月28日期間,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錄“研招網”自行下載并打印《準考證》。《準考證》使用A4幅面白紙打印,正反兩面在使用期間不得涂改。考生憑《準考證》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參加初試。《準考證》復試時交驗。
九、考試
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分初試和復試兩個階段。
(一)初試:
碩士研究生招生初試一般設置四個單元考試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業務課一和業務課二,滿分分別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體育碩士專業學位初試設置三個單元考試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專業基礎綜合,滿分分別為100分、100分、300分。
1.初試時間:2020年12月26日至12月27日。除501園林規劃設計考試時間為6小
時外,其余各科考試時間均為3小時。考試時間以北京時間為準。超過3小時的考試科目在
12月28日進行(起始時間8∶30,截止時間由招生單位確定,不超過14∶30)。
考試日期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
12月26日101思想政治理論201英語一
204英語二
12月27日業務課一業務課二
2.初試科目:
學術學位研究生:
全國統一命題科目為:101-思想政治理論,201-英語一,301-數學一,303-數學三。自命題科目為:344-風景園林基礎,501-園林規劃設計,701-數學,703-動物生理學,
704-數學分析,705-無機化學,706-有機化學,707-生物化學(Ⅰ),708-園藝植物生理學,
709-食品微生物學;801-植物生理學,802-園藝綜合理論,803-分子生物學,804-微生物學,
805-食品化學,808-西方經濟學(宏觀、微觀),809-機械設計,810-機械工程控制基礎,
811-植物保護學概論,812-農業環境保護概論,813-生態學,815-園林植物,816-生物化學基礎,817-高等代數,818-分析化學,819-物理化學,820-高分子化學。
專業學位研究生:
全國統一命題科目為:101-思想政治理論,204-英語二,302-數學二。
自命題科目為:333-教育綜合,336-藝術基礎,337-工業設計工程,339-農業知識綜合一,340-農業知識綜合二,341-農業知識綜合三,342-農業知識綜合四,343-獸醫基礎,344-風景園林基礎,346-體育綜合,501-園林規劃設計,802-園藝綜合理論,805-食品化學,808-西方經濟學(宏觀、微觀),809-機械設計,810-機械工程控制基礎,811-植物保護學概論,813-生態學,816-生物化學基礎,901-教育管理學,902-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903-語文教學理論與文學寫作,904-數學綜合,906-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908-畜牧學概論,909-專業設計基礎,910-C程序設計,913-服裝設計專業基礎,914-美術教學論,917-綜合英語,918-音樂教學論,919-生物教學論,920-學前教育學。
(二)復試
初試成績達到我校復試分數線的第一志愿考生以及調劑考生均須參加我校組織的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復試采取差額形式,差額比例一般不低于120%。視新冠疫情防控情況確定復試方式是采取線上復試還是線下復試。線下復試包括體檢、筆試(外語、專業課)和面試。外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在復試中進行,成績計入復試成績。同等學力考生復試時還須加試兩門與報考專業相關的本科主干課程。加試方式為筆試。線上復試是指考生和復試專家組通過網絡開展的遠程復試形式。線上復試內容包括外語水平測試、專業知識測試、綜合素質及能力測試三個方面。
教育部按照一區、二區制定并公布參加全國統考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一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重慶、四川、陜西等21省(市);二區包括內蒙
古、廣西、海南、貴州、云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0省(區)。
在復試前對考生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學歷學籍認證報告、學生證、準考證等報名材料原件進行審查,不符合規定者,不予復試。
十、錄取
根據考生的初試成績、復試成績、政審情況和體檢情況擇優錄取。
錄取類別分為“定向就業”和“非定向就業”兩種。定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須在被錄取前與招生單位、用人單位分別簽訂定向就業合同,畢業時按定向合同就業。非定向就業考生須將人事檔案調入我校,畢業時采取學校推薦、本人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方式落實就業去向。
十一、調檔
復試結束后,擬錄取的全日制非定向碩士研究生人事檔案須調入我校。往屆畢業生須提前聯系確認自己的人事檔案所在單位。
十二、畢業證書、學位證書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畢業時,根據其修業年限、學業成績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發給相應的、注明學習方式的畢業證書;其學業水平達到國家規定的學位標準,可以申請授予相應的碩士學位。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實行相同的考試招生政策和培養標準,其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十三、學費標準及研究生獎勵資助政策
(一)學費
根據國家和河南省有關規定,凡被我校正式錄取的2021年全日制學術學位、全日制專業學位、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均須繳納學費。
全日制學費標準均為每生每學年6000元。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費標準為三年合計
14000元(第一年入學時繳納5000元,第二年繳納5000元,第三年繳納4000元)。均不含教材費、住宿費等費用。
(二)獎助體系
我校碩士研究生獎助體系包括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學校助學金、學業獎學金、新生獎學金、“三助”津貼等獎助項目。學校設有研究生培養專項經費。學校還通過立項資助研究生科研創新課題等形式吸引研究生參與高水平科研項目從而獲得資助。家庭困難的研究
生可以申請國家助學貸款。
學校代碼:10467
聯系電話:(0373)3040863、3693027、3040150
郵箱:yjsc10467@163.com
學校網址:http://www.hist.edu.cn
研究生處網址:http://yjsc.hist.edu.cn
地址:河南省新鄉市紅旗區華蘭大道東段河南科技學院研招辦郵政編碼:453003
以上說明如有變動,以教育部發布的研究生招生政策為準,請考生隨時關注我校研究生處網站上最新信息。
二級學院 | 聯系人 | 電話 | 郵箱 |
生命科技學院 | 于永昂 | 0373-3040337、13837312009 | xkyya@163.com |
動物科技學院 | 徐彥召 | 0373-3040718、13937379471 | haoxyz@163.com |
園藝園林學院 | 姚正陽 | 0373-3693518、15565228137 | yzy@hist.edu.cn |
食品學院 | 周浩宇 | 0373-3040674、18737337872 | 251740744@qq.com |
資源與環境學院 | 張力浩 | 0373-3040147、19939741723 | 504688598@qq.com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杜小偉 | 0373-3040320、15893858259 | 604820426@qq.com |
機電學院 | 劉要北 | 0373-3040394、13525029110 | liuyaobei@sina.com |
信息工程學院 | 吳效瑩 | 0373-3040349、13525001019 | 25931655@qq.com |
教育科學學院 | 李曉 | 0373-3040334、17839891006 | 40329708@qq.com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張希中 | 0373-3693520、15503927133 | 924439854@qq.com |
文法學院 | 張敏 | 0373-3693018、13663904402 | 29090366@qq.com |
數學科學學院 | 陳玉珍 | 0373-3040087、13653735225 | cyz_dlut@126.com |
體育學院 | 李景龍 | 0373-3040373、13683737720 | 461049159@qq.com |
化學化工學院 | 王松林 | 0373-3040148、13700736168 | 543565385@qq.com |
藝術學院 | 田偉 | 0373-3693581、13569865305 | 759701272@qq.com |
服裝學院 | 苗勇 | 13462229577 | 164081311@qq.com |
外國語學院 | 王慧敏 | 0373-3040248、15137305156 | 363157350@qq.com |
添加河南科技學院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河南科技學院考研分數線、河南科技學院報錄比、河南科技學院考研群、河南科技學院學姐微信、河南科技學院考研真題、河南科技學院專業目錄、河南科技學院排名、河南科技學院保研、河南科技學院公眾號、河南科技學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河南科技學院考研信息或資源。
2021河南科技學院研究生招生目錄 全文
河南科技學院是一所省屬普通本科院校。學校始建于1939年,前身為中國共產黨早期
創建的延安自然科學院大學部生物系,歷經北方大學農學院、華北大學農學院、華北大學農學院長治分院、北京農業大學長治分校、平原農學院、百泉農業專科學校、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等時期。2004年5月,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河南科技學院。
學校地處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河南省新鄉市,占地面積2176畝,校舍面積
62萬平方米。建校80年來,學科專業已涵蓋農學、工學、理學、管理學、教育學、文學、
經濟學、法學、藝術學等9大學科門類,擁有21個教學學院,66個本科專業,合作辦有獨立學院--新科學院,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8230人。圖書館各類文獻資源總量達301萬冊(種),中外文期刊1500余種。學校建有國家級特色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卓越職教師資培養
計劃改革試點專業和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等15個,河南省一流專業、特色
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等29個。學校是河南省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建有省重點一級學科10個,其中,作物學被評為省A類特色學科,作物學、園藝學學科群為河南省特色骨干學科。建有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7個。學校是國家“2011”計劃協同創新單位,建有河南省
協同創新中心,設有院士工作站2個。學校有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省、部級重點
實驗室、國際合作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43個,有河南省科技
創新團隊、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省高校教學團隊、省優秀基層教學組織等40個。建有國家級現代蜜蜂產業技術綜合試驗站、河南省現代棉花產業技術體系共性技術研究中心,是教育部確定的首批“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國家高職高專師資培訓基地”。
學校全面落實“質量立校”戰略,著力培育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快專業、課程和教學團隊建設,積極推進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的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2001年以來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省級教學成果獎50余項。近三年來,學生在全國藍橋杯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機器人大賽、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比賽中獲得國家級以上獎勵200余項。建校以來,為國家培養了12萬余名高級專門人才,其中有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新友為代表的科技英才,有以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買興普為代表的基層優秀管理人才,有以河南廣安集團董事長高天增為代表的企業精英,還有眾多中高等職業院校優秀教師和管理骨干,以及大批省級、廳級、縣級政府高級管理人才,他們為河南省乃至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擁有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678人,其中專任教師1363人,教授等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28人,副教授等
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421人,博士、碩士生導師420余人,導師中65%擁有博士學位,54.4%擁有正高級職稱,已經形成了一支年齡與學歷結構合理、學術水平較高的導師隊伍。雙聘院士、中原學者7人,河南省特聘教授、校級特聘教授24人。現有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
技管理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1人;河南省優秀專家、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貼
專家13人;全國模范教師、優秀教師12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河南省教學名師、
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0人;河南省優秀教師23人;河南省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104人。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其國、蓋鈞鎰、成卓敏,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改平、陳煥春、喻樹迅、吳孔明、陳宗懋、程順和等70余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客座教授。
學校積極貫徹“科技興校”戰略,持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完成國際合作項目,國家“863”、“973”計劃、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技攻關、轉基因生物重大科技專項支撐計劃等科研課題3933項,獲科技成果獎1605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獎7項。1985年學校主持培育的小麥品種“百農3217”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實現了黃淮地區小麥生產水平的跨越式提升;2013年學校主持培育的小麥新品種“百農矮抗58”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為國家糧食生產和中原經濟區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受到河南省人民政府嘉獎,成為全省高校的驕傲。
學校全面實施“重點學科跨越工程”,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研究生培養與管理體系,研究生培養質量逐年提高。成立了6個研究生教育協同創新聯盟,建立了7個省級、校級研究生
教育創新培養基地和60多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聯盟與基地的成立,把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直接融入到產業升級、行業增效、區域發展和國家戰略中,為不斷提高研究生綜合素質和競爭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已畢業11屆580余名研究生,多數已成為所在單位的業務骨干或考取博士研究生。
學校不斷強化服務意識,積極對接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堅持“產學研”協同發展,突出科技引領,注重產教融合,主動推動學校與行業企業共建人才培養基地、技術創新基地、科技服務基地;主動融入一帶一路、糧食生產核心區、中原經濟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原城市群等國家戰略;主動與地方政府對接,獨創共建新模式,較好實現了獨立學院的轉型發展。學校積極開展社會服務,不斷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2018年高等學校科技統計資料顯示我校技術轉讓收入在全國高校排名47位。
學校著力推進開放辦學,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學校先后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荷蘭、日本、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烏克蘭等10多個國家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與澳大利亞南澳大學開展合作辦學;與烏克蘭蘇梅國立農業大學建有國際聯合研究生院;與美國東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共建作物基因組學與遺傳改良實驗室;與美國羅克韋爾自動化公司共建自動化實驗室;在吉爾吉斯斯坦建立農牧業科技示范中心。常年聘有美、英、加等國的外籍專家任教。
學校的辦學成就,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近年來,學校先后榮獲新中國成立70
周年河南高等教育十大杰出貢獻單位、改革開放40周年具有國內影響力河南高校,河南省文明單位、河南省教學改革先進單位、河南省科技創新十佳單位、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全國最佳暑期實踐大學、河南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河南省教師培訓先進單位、河南省高等學校數字化校園示范單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多項榮譽稱號。
展望未來,學校將繼續秉承“崇德尚能、知行合一”的校訓,發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學校精神,以“立德樹人,做推動高等教育進步的先行者;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發現自我;讓教師傾情教育,醉心研究,成就自我”為使命,以“嚴慈相濟、教學相長,
思想碰撞、靈魂喚醒,國家需求、社會尊重的具有內在價值的大學”為愿景,以“學生成長為中心,以知識創造為己任”為價值追求。堅持以提高教育質量為主線,以深化綜合改革為動力,扎實推進區域特色骨干大學建設,為早日把學校建成特色更加鮮明、優勢更加突出的教學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斗!
報考事宜
河南科技學院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采用普通招考形式進行。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則,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寧缺毋濫。
一、培養目標
旨在培養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遵紀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層次學術型專門人才以及具有較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
教育碩士的培養目標為:培養高素質的基礎教育學校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專任教師和管理人員。
二、學習方式
碩士研究生學習方式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試招生依據國家統一要求,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
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國家研究生招生規定,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或者國家承認的其他入學方式,被具有實施研究生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錄取,在基本修業年限或者學校規定年限內,全脫產在校學習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國家研究生招生規定,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或者國家承認的其他入學方式,被具有實施研究生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錄取,在基本修業年限或者學校規定的修業年限(一般應適當延長基本修業年限)內,在從事其他職業或者社會實踐的同時,采取多種方式和靈活時間安排進行非脫產學習的研究生。原則上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招生招收在職定向就業人員。
考生根據國家招生政策和我校招生簡章自主選擇報考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2021年,我校招收碩士研究生的12個一級學科學術學位碩士點和23個專業學位碩士
點,全部招收全日制碩士研究生。農業碩士(農藝與種業、畜牧、食品加工與安全、資源利
用與植物保護、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機械碩士、體育碩士、教育碩士(教育管理、學科教學·思政、學科教學·語文、學科教學·數學)等11個專業學位碩士點還招收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
學術學位:學習形式為“全日制脫產學習”。
專業學位:學習形式包括“全日制脫產學習”和“非全日制在職學習(暑期授課)”兩種。我校根據社會需求自主確定不同學科、類別研究生教育形式,根據培養要求分別制定培
養方案,統籌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協調發展,堅持同一標準,保證同等質量。
三、報考條件
報名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我校規定的體檢要求。
4.考生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錄取當年入學前必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2年(從畢業后到錄取當年入學之日,下
同)或2年以上,以及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且符合我校研究生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業務要求的人員,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4)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5.報考教育管理領域(代碼045101)的學歷條件為:大學本科畢業后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達到與大學本
科畢業生同等學力的人員;或已獲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6.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7.考生因報考研究生與所在單位產生的問題由考生自行處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復試或無法錄取,我校不承擔責任。
四、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
2021年,我校暫不開展“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簡稱“碩師計劃”)推薦免試工作。
五、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
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以下簡稱“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專門招收退役大學生士兵攻讀碩士研究生。
(一)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的考生,應為高校學生應征入伍退出現役,且符合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者。“高校學生”是指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含高職)、研究生、第二學士學位的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專科(高職)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
(二)考生網上報名時應選擇填報“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按要求如實填報本人入學、入伍、退役等相關信息,現場確認時應提供本人《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原件或復印件。
(三)我校自主確定“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要求和接受報考其他招生單位“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考生調劑的初試成績要求。
(四)報考普通計劃的考生,符合“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報考條件的,可申請調劑到“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錄取,其初試成績須符合我校確定的接受其他招生單位“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考生調劑的初試成績要求(原則上總分不低于180分,單科成績20分以上)。
(五)納入“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招錄的考生,不再享受退役大學生士兵初試加分政
策。
六、招生人數、學習年限
2021年,我校擬招收碩士研究生436名(其中:全日制學術學位158名,全日制專業
學位223名,非全日制55名)。最終招生總人數以國家正式下達的招生計劃文件為準。各
專業基本學習年限均為3年。
七、報名方法
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兩個階段。具體采用網上確認還是現場確認,詳見各省及報考點公告。所有參加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考生均須進行網上報名,并在網上或到報考點現場確認網報信息和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逾期不再補辦。報考費繳納方式按照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規定的方式執行,詳見各省網報公告。
(一)網上報名
1.網上報名時間: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補
報,也不得再修改報名信息)。
預報名時間為:2020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報考點選擇
應屆本科畢業生原則上應選擇就讀學校所在地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手續;其他考生應選擇工作或戶口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管理機構指定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手續。
3.考生應在規定時間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公網網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網址:http://yz.chsi.cn,以下簡稱“研招網”),瀏覽報考須知,并按教育部、省招辦、報考點以及我校的網上公告要求報名。
4.網上報名注意事項:
(1)考生報名時只填報一個招生單位的一個專業。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公布后,通過“研招網”調劑服務系統再填報調劑志愿。
(2)同等學力人員應如實填寫學習情況和提供真實材料。
(3)考生要準確填寫個人信息。對弄虛作假者,將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嚴肅處理。
5.報名期間將對考生學歷(學籍)信息進行網上校驗。考生須在報名前或報名期間自行登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網址:http://www.chsi.com.cn)查詢本人學歷(學籍)信息。
未能通過學歷(學籍)網上校驗的考生應在招生單位規定時間內完成學歷(學籍)核驗。
6.考生應按要求準確填寫個人網上報名信息并提供真實材料。考生因網報信息填寫錯誤、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要求
1.確認時間
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應在規定時間內到報考點指定的地點現場核對并確認其網上報名信息,逾期不再補辦。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時間由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根據國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區報考組織情況自行確定和公布。
2.確認要求
(1)考生現場確認應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應屆本科畢業生持學生證)和網上報名編號,由報考點工作人員進行核對。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的考生還應提交本人《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
(2)未通過學歷(學籍)網上校驗的考生,現場確認時應提供學歷(學籍)認證報告。
(3)所有考生均應對本人網上報名信息進行認真核對并確認。經考生確認的報名信息在復試及錄取階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寫錯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擔。
(4)考生應按報考點規定配合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
(三)資格審查
根據教育部規定,我校對考生報考信息和現場確認材料進行全面審查,確定考生的考試資格。
考生填報的報名信息與報考條件不符的,不得準予考試。網上學歷(學籍)校驗未通過的考生,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歷(學籍)核驗。
八、準考證
考生應在2020年12月19日至2020年12月28日期間,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錄“研招網”自行下載并打印《準考證》。《準考證》使用A4幅面白紙打印,正反兩面在使用期間不得涂改。考生憑《準考證》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參加初試。《準考證》復試時交驗。
九、考試
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分初試和復試兩個階段。
(一)初試:
碩士研究生招生初試一般設置四個單元考試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業務課一和業務課二,滿分分別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體育碩士專業學位初試設置三個單元考試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專業基礎綜合,滿分分別為100分、100分、300分。
1.初試時間:2020年12月26日至12月27日。除501園林規劃設計考試時間為6小
時外,其余各科考試時間均為3小時。考試時間以北京時間為準。超過3小時的考試科目在
12月28日進行(起始時間8∶30,截止時間由招生單位確定,不超過14∶30)。
考試日期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
12月26日101思想政治理論201英語一
204英語二
12月27日業務課一業務課二
2.初試科目:
學術學位研究生:
全國統一命題科目為:101-思想政治理論,201-英語一,301-數學一,303-數學三。自命題科目為:344-風景園林基礎,501-園林規劃設計,701-數學,703-動物生理學,
704-數學分析,705-無機化學,706-有機化學,707-生物化學(Ⅰ),708-園藝植物生理學,
709-食品微生物學;801-植物生理學,802-園藝綜合理論,803-分子生物學,804-微生物學,
805-食品化學,808-西方經濟學(宏觀、微觀),809-機械設計,810-機械工程控制基礎,
811-植物保護學概論,812-農業環境保護概論,813-生態學,815-園林植物,816-生物化學基礎,817-高等代數,818-分析化學,819-物理化學,820-高分子化學。
專業學位研究生:
全國統一命題科目為:101-思想政治理論,204-英語二,302-數學二。
自命題科目為:333-教育綜合,336-藝術基礎,337-工業設計工程,339-農業知識綜合一,340-農業知識綜合二,341-農業知識綜合三,342-農業知識綜合四,343-獸醫基礎,344-風景園林基礎,346-體育綜合,501-園林規劃設計,802-園藝綜合理論,805-食品化學,808-西方經濟學(宏觀、微觀),809-機械設計,810-機械工程控制基礎,811-植物保護學概論,813-生態學,816-生物化學基礎,901-教育管理學,902-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903-語文教學理論與文學寫作,904-數學綜合,906-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908-畜牧學概論,909-專業設計基礎,910-C程序設計,913-服裝設計專業基礎,914-美術教學論,917-綜合英語,918-音樂教學論,919-生物教學論,920-學前教育學。
(二)復試
初試成績達到我校復試分數線的第一志愿考生以及調劑考生均須參加我校組織的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復試采取差額形式,差額比例一般不低于120%。視新冠疫情防控情況確定復試方式是采取線上復試還是線下復試。線下復試包括體檢、筆試(外語、專業課)和面試。外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在復試中進行,成績計入復試成績。同等學力考生復試時還須加試兩門與報考專業相關的本科主干課程。加試方式為筆試。線上復試是指考生和復試專家組通過網絡開展的遠程復試形式。線上復試內容包括外語水平測試、專業知識測試、綜合素質及能力測試三個方面。
教育部按照一區、二區制定并公布參加全國統考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一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重慶、四川、陜西等21省(市);二區包括內蒙
古、廣西、海南、貴州、云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0省(區)。
在復試前對考生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學歷學籍認證報告、學生證、準考證等報名材料原件進行審查,不符合規定者,不予復試。
十、錄取
根據考生的初試成績、復試成績、政審情況和體檢情況擇優錄取。
錄取類別分為“定向就業”和“非定向就業”兩種。定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須在被錄取前與招生單位、用人單位分別簽訂定向就業合同,畢業時按定向合同就業。非定向就業考生須將人事檔案調入我校,畢業時采取學校推薦、本人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方式落實就業去向。
十一、調檔
復試結束后,擬錄取的全日制非定向碩士研究生人事檔案須調入我校。往屆畢業生須提前聯系確認自己的人事檔案所在單位。
十二、畢業證書、學位證書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畢業時,根據其修業年限、學業成績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發給相應的、注明學習方式的畢業證書;其學業水平達到國家規定的學位標準,可以申請授予相應的碩士學位。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實行相同的考試招生政策和培養標準,其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十三、學費標準及研究生獎勵資助政策
(一)學費
根據國家和河南省有關規定,凡被我校正式錄取的2021年全日制學術學位、全日制專業學位、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均須繳納學費。
全日制學費標準均為每生每學年6000元。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費標準為三年合計
14000元(第一年入學時繳納5000元,第二年繳納5000元,第三年繳納4000元)。均不含教材費、住宿費等費用。
(二)獎助體系
我校碩士研究生獎助體系包括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學校助學金、學業獎學金、新生獎學金、“三助”津貼等獎助項目。學校設有研究生培養專項經費。學校還通過立項資助研究生科研創新課題等形式吸引研究生參與高水平科研項目從而獲得資助。家庭困難的研究
生可以申請國家助學貸款。
學校代碼:10467
聯系電話:(0373)3040863、3693027、3040150
郵箱:yjsc10467@163.com
學校網址:http://www.hist.edu.cn
研究生處網址:http://yjsc.hist.edu.cn
地址:河南省新鄉市紅旗區華蘭大道東段河南科技學院研招辦郵政編碼:453003
以上說明如有變動,以教育部發布的研究生招生政策為準,請考生隨時關注我校研究生處網站上最新信息。
二級學院 | 聯系人 | 電話 | 郵箱 |
生命科技學院 | 于永昂 | 0373-3040337、13837312009 | xkyya@163.com |
動物科技學院 | 徐彥召 | 0373-3040718、13937379471 | haoxyz@163.com |
園藝園林學院 | 姚正陽 | 0373-3693518、15565228137 | yzy@hist.edu.cn |
食品學院 | 周浩宇 | 0373-3040674、18737337872 | 251740744@qq.com |
資源與環境學院 | 張力浩 | 0373-3040147、19939741723 | 504688598@qq.com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杜小偉 | 0373-3040320、15893858259 | 604820426@qq.com |
機電學院 | 劉要北 | 0373-3040394、13525029110 | liuyaobei@sina.com |
信息工程學院 | 吳效瑩 | 0373-3040349、13525001019 | 25931655@qq.com |
教育科學學院 | 李曉 | 0373-3040334、17839891006 | 40329708@qq.com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張希中 | 0373-3693520、15503927133 | 924439854@qq.com |
文法學院 | 張敏 | 0373-3693018、13663904402 | 29090366@qq.com |
數學科學學院 | 陳玉珍 | 0373-3040087、13653735225 | cyz_dlut@126.com |
體育學院 | 李景龍 | 0373-3040373、13683737720 | 461049159@qq.com |
化學化工學院 | 王松林 | 0373-3040148、13700736168 | 543565385@qq.com |
藝術學院 | 田偉 | 0373-3693581、13569865305 | 759701272@qq.com |
服裝學院 | 苗勇 | 13462229577 | 164081311@qq.com |
外國語學院 | 王慧敏 | 0373-3040248、15137305156 |
363157350@qq.com |
90%的同學都瀏覽了: 河南科技學院考研真題 河南科技學院研究生院 河南科技學院招生簡章 河南科技學院聯系方式 河南科技學院考研復試 河南科技學院成績查詢 河南科技學院研究生專業 河南科技學院考研分數線 河南科技學院研究生導師 河南科技學院專業排名 河南科技學院參考書目 河南科技學院考研經驗 河南科技學院考研報錄比 河南科技學院考研問題
因為河南科技學院專業研究生數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輔導的數量不確定,請加我們顧問的微信進行咨詢和確認,搶先預訂研究生,以免錯失研究生一對一輔導培訓機會。
本周加入的 河南科技學院研究生兼職:
更多研究生學姐學長,請加學姐微信二維碼 >>
相關推薦
- 2021河南科技學院研究生招生目錄
- 2021河南科技學院考研專業目錄
- 2021河南科技學院研究生招生簡章
- 2021河南科技學院研究生專業目錄
- 2021河南科技學院研究生招生簡章及招生人數
- 2021河南科技學院考研科目
- 2021河南科技學院考研專業目錄及考試科目
- 2021北京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哈爾濱音樂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1廣州醫科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合肥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1內蒙古財經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長江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廣東財經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南昌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揚州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湖北文理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1北華航天工業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1山東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南京藝術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1山東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新疆醫科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蘇州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云南中醫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1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贛南醫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1吉林財經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蘭州理工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長安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西北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承德醫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1合肥工業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東南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天津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長春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1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山東體育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1昆明理工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吉林外國語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河南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安徽理工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哈爾濱體育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1國際關系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1中國藥科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西藏農牧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1吉林建筑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云南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