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貴州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Add 貴州師范大學
學姐微信為你答疑
學姐微信為你答疑
貴州師范大學考研資源下載:貴州師范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貴州師范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貴州師范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貴州師范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考研派 okaoyan.com】 為大家提供2021貴州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相關資訊,以下是貴州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和招生簡章,在這里你可以了解貴州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的專業和貴州師范大學研究生報考要求。具體請下載附件,查看貴州師范大學考研專業目錄。
點擊下載:2022年貴州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簡章+招生目錄
點擊下載:2021年貴州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簡章+招生目錄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名師7人。師資隊伍中有“候鳥型”特聘教授22人。
學校教育教學資源較為豐富,是全省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2017年1月,學校榮獲“國家級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稱號,12月入選教育部“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現有1個國家級大學校外實踐基地、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教育現代化監測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教師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社會實踐研修基地)、1個國家級教育綜合實驗實訓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1個全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1個省級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 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中國國際化人才外語考試(BFT)貴州省考試培訓中心、貴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基地、貴州省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基地、貴州省心理健康骨干教師培訓中心、貴州省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貴州省教師教育現代化教學實習基地、全國外語水平考試貴州考試中心、信息技術及應用培訓基地、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培訓中心、貴州省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中心、貴州省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貴州省高考評卷基地、貴州省美術設計類專業考試基地、貴州省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專業術科考試基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基地等掛靠在學校。
學校有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1 個國家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1個國家級眾創空間、1個教育部111引智基地、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教育部科技創新人才團隊、6個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7個省級重點實驗室、6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6個省級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遙感中心貴州分部、12個省級科技創新人才團隊、4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級天文研究與教育中心,1個貴州省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全省高校唯一),2個院士工作站。近年來,學校共承擔省部級(含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772項,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國家級科研項目24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526項,全校科研經費近4.18億元;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165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24 項;國際級文藝獎2項;獲批專利441項,出版學術著作344部。學術論文被SCIE、SSCI、SCI、EI、ISTP、ISSHP、CSSCI、CSCD收錄5607余篇。
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水平高,無線網絡覆蓋大部分公共區域及圖書館閱覽區域,基于公共數據平臺的數字化校園服務全校。圖書館資源豐富、特色鮮明,是“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CALIS(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貴州省文獻信息服務中心”,“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分中心”。三校區館舍面積6.15萬平方米,館藏紙質文獻276.5萬余冊,其中古籍文獻約10萬 余冊,年訂閱紙質中外文報刊2228余種;數字資源總量達116.8TB,其中電子圖書168.8萬余種冊, 提供使用中外文數據庫61個,其中自建特色數據庫21個。
學校注重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研究,先后與美國、英國、葡萄牙、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等多個國家和臺灣地區的大學與科研機構建立長期合作與交流關系,開展有師生交流項目。開放辦學力度進一步加大,是承擔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培養任務院校之一,與英國蘇格蘭學歷管理委員會合作舉辦有英國高等教育文憑項目
(SQA-AD),與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合作開設有本科國際通識教育課程(IGEC)。學校設有漢語 水平考試(HSK)考點,可組織實施相關漢語水平考試。
學校歷經七十九年風雨,代代貴師學人以振興國家、民族為己任,修身治學,殫精竭慮,形成了特有的學人品質和學校品格,熔鑄了“愛國、奉獻、敬業、自強”的大學精神,凝練了“慎思篤行、博學致新”的校訓,培養培訓了27萬余名各條戰線的優秀人才,成為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綜合實力穩步提升、以教師教育為特色的多科性師范大學,為推動貴州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基礎教育的
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將繼續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突出特色,推動跨越,為加快建設教師教育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斗。
(注:相關數據截止日期為2020年6月20日)
附表3: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不含一級學科覆蓋)
貴州師范大學2020年各培養單位碩士研究生招生情況一覽表
注:2020年招生數據僅供參考。2021年各專業招生人數暫不確定,具體按照上線人數、教育部正式下 達招生計劃、推免生實際錄取情況并結合我校學科情況安排為準。
號)等相關文件。碩士研究生按其學習方式分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兩種。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試招生依據國家統一要求,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
(一)全日制、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區分
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國家研究生招生規定,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或者國家承認的其他入學方式,被具有實施研究生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錄取,在基本修業年限或者學校規定年限內,全脫產在校學習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國家研究生招生規定,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或者國家承認的其他入學方式,被具有實施研究生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錄取,在基本修業年限或者學校規定的修業年限(一般應適當延長基本修業年限)內,在從事其他職業或者社會實踐的同時,采取多種方式和靈活時間安排進行非脫產學習的研究生。
(二)考生根據國家招生政策和我校招生章程自主選擇報考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具體招生專業見后附招生專業目錄(注意:全日制與非全日制招生專業,已在我校招生專業目錄研究方向中做出明確標注區分,請謹慎選擇)。
(三)我校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原則上只招收在職定向就業人員。
三、報考條件
(一)報名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 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 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我校規定的體檢要求。
4. 考生的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 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在錄取當年入學前必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或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2年(從畢業后到錄取當年入學前,下同)或2年以 上的人員,以及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且根據我校培養目標,考生還應具備以下任一條件: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合格或以第一作者在省(部)級刊物上發表一 篇以上(含一篇)與報考專業相關的論文。
(4)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二)報名參加以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按下列規定執行:
1.報名參加法律(非法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報考條件(一)中的各項要求。
(2)報考前所學專業為非法學專業(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法學門類中的法學類專業[代碼為0301]畢業生、專科層次法學類畢業生和自學考試形式的法學類畢業生等不得報考)。
2. 報名參加法律(法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報考條件(一)中的各項要求。
(2)報考前所學專業為法學專業(僅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法學門類中的法學類專業[代
碼為0301]畢業生、專科層次法學類畢業生和自學考試形式的法學類畢業生等可以報考)。
3. 報名參加旅游管理、教育碩士中的教育管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報考條件(一)中的1、2、3各項的要求。
(2)大學本科畢業后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或大學本科結業后,達到大學本科畢業同等學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且根據我校培養目標,還應具備以下任一條件: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合格或以第一作者在省(部)級刊物上發表一篇以上(含一 篇)與報考專業相關的論文;或獲得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四、報名
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兩個階段。應屆本科畢業生原則上應選擇就讀學校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手續;其他考生
(含旅游管理專業學位考生)應選擇工作或戶口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手續。
(一)網上報名: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公網網址:https://yz.chsi.com.cn或教育網址:https://yz.chsi.cn。 1. 網上預報名時間:2020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 網上正式報名時間: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報名期間,考生可自行 修改網上報名信息或重新填報報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條有效報名信息。逾期不再補報, 也不得修改報名信息。考生在網上報名時必須牢記自己的網報用戶名、密碼、報名編號等,并準確填寫所有信息,凡不按要求報名、網報信息誤填、錯填或填報虛假信息等造成不能考試、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3. 注意事項:
(1)考生報名時只能填報一個招生單位的一個專業。待考試結束,教育部公布考生進入復試的 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過“研招網”調劑服務系統了解招生單位的計劃余額信息,并按相關規定自主多次平行填報多個調劑志愿。
(2)以同等學力身份報考的人員,應按我校要求如實填寫學習情況和提供真實材料。
(3)考生要準確填寫個人信息,對本人所受獎懲情況,特別是要如實填寫在參加普通和成人高 等學校招生考試、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等國家教育考試過程中因違規、作弊所受處罰情況。對弄虛作假者,我校將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進行處理。
(4)報名期間報名系統將對考生學歷(學籍)信息進行網上校驗,考生可上網查看學歷(學籍)校驗結果。考生也可在報名前或報名期間自行登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網址:http:// www.chsi.com.cn)查詢本人學歷(學籍)信息。
未通過學歷(學籍)校驗的考生應在我校規定時間內完成學歷(學籍)校驗。
(5)按規定享受少數民族照顧政策的考生,在網上報名時須如實填寫少數民族身份,且申請定 向就業少數民族地區,填報考生身份為下列任一類:①報考我校且畢業后在國務院公布的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定向就業的少數民族普通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②或工作單位和戶籍在國務院公布的民族區域自治地方,且定向就業單位為原單位的少數民族在職人員考生。請務必準確填寫定向就業單位相關信息,現場確認后一律不得更改。不按“定向”方式填寫的,視為自動放棄享受少數民族照顧
政策。
(6)已被招生單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報名參加當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否則取消其推免錄取資格。
(7)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應為高校學生應征入伍退出現役,且符合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者(“高校學生”指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含高職)、研究生、第二學士學位的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專科(高職)應
(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下同)。考生報名時應選擇填報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 并按要求填報本人入伍前的入學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關信息,網上確認(現場確認)與復試期間須提交本人《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
(8)國防生和現役軍人報考我校,應事先認真閱讀了解解放軍及我校有關報考要求,遵守保密規定,按照規定填報報考信息。
(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
1. 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應當在規定時間內到報考點指定地點現場核對并確認其網上報名信息,逾期不再補辦。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時間由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根據國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區報考組織情況自行確定和公布。
2. 考生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應當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應屆本科畢業生持學生證)和網上報名編號,由報考點工作人員進行核對。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還應當提交本人《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
3. 所有考生均應當對本人網上報名信息進行認真核對并確認。報名信息經考生確認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寫錯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擔。
4. 考生應當按規定繳納報考費。
5. 考生應當按報考點規定配合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
注:請考生務必認真填寫通訊地址(省、市、縣、地址、郵編、聯系電話、姓名),尤其注意考生本人聯系方式保持有效(通訊地址、聯系電話須在2021年9月初前通暢)。考生所填的通訊地址須詳盡、準確,如因地址不詳而出現事關個人的招生重要資料郵寄投遞失誤等問題,我校概不負責。
(三)網上確認(現場確認)要求:
請考生在報名前仔細閱讀我校各專業報考條件,現場確認結束后,我校將對考生報考信息和現場確認材料進行全面審查,確定考生的考試資格。凡考生填報的報名信息與我校報考條件不符的, 一律不準考。
五、初試
(一)準考證
2020年12月19日至28日,考生須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查詢考試信息,并自行下載打印《準考證》。《準考證》使用A4幅面白紙打印,正反兩面在使用期間不得涂改或書寫。考生憑下載打印的《準考證》及有效居民身份證參加初試、復試。
(二)初試日期和時間:2020年12月26日至12月27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 17:00)。超過3小時的考試科目在12月28日進行(起始時間8:30)。考試時間以北京時間為準。
12月26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論、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
12月26日下午 外國語
12月27日上午 業務課一
12月27日下午 業務課二
12月28日考試時間超過3小時的考試科目
學校初試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請關注我校研究生院網站(http://yjsc.gznu.edu.cn/)。
六、復試
復試擬安排在2021年3月下旬至4月初進行(最晚須在2021年4月底前完成)。
(一)學校在國家確定的二區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基礎上,結合生源和招生計劃等情況,確定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要求和其它學術要求。
我校依據教育部有關政策,自主確定并公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要求。
(二)獲得復試資格的考生,應按規定攜帶初試準考證、居民身份證件、學歷學位證書、學歷學籍核驗結果、學生證等報名材料原件及復印件參加復試。我校在復試前對考生資格進行嚴格審查,對不符合規定者,不予復試。
(三)以同等學力參加復試的考生,須在復試階段加試兩門本科主干課程。加試方式為筆試。其他加試要求以各院系復試錄取實施細則為準。
(四)符合教育部加分政策考生,需在復試前向報考院系書面申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未按時提交申請、證明材料,或證明材料弄虛作假、不符合加分政策的,不予加分。
(五)報考類別為“定向就業”的考生,須在復試時或擬錄取名單公布后一周內向學院提交與定向單位簽訂的《貴州師范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定向就業合同》(一式三份)。
(六)復試名單、復試辦法和程序,復試具體時間、地點等請在復試前關注我校研究生院網站或相關學院網站。學校調劑工作按照教育部規定和學校調劑辦法執行。
七、體檢
考生體檢工作由我校在考生擬錄取后組織進行。體檢標準參照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聯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教學〔2003〕3號)要求,按照《教育部辦公廳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學生入學身體檢查取消乙肝項目檢測有關問題的通知》(教學廳〔2010〕2號)規定執行,未達到體檢標準者,不予錄取。
八、錄取
錄取工作安排在2021年5月上旬。
(一)我校將根據教育部下達的招生計劃、考生初試和復試成績、思想政治表現、身心健康狀況等擇優確定錄取名單。
(二)考生錄取類別分為“非定向就業”和“定向就業”兩種。錄取類別為定向就業的考生, 須在被錄取前與招生單位、用人單位分別簽訂定向就業合同。考生錄取類別上報教育部后將無法變更。考生因報考碩士研究生與所在單位產生的問題由考生自行處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復試或無法錄取,我校不承擔責任。
九、學制、學習方式、培養所在校區、住宿情況
1. 學制:全日制學術型研究生為3年,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為2至3年,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 生為3年,具體各專業學制詳見后續頁的學費標準一覽表。
2. 學習方式:全日制為脫產學習,非全日制為非脫產學習。
3. 培養所在校區:貴州師范大學花溪校區——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大學城
貴州師范大學寶山校區——貴州省貴陽市寶山北路116號
4. 住宿情況:全日制研究生住宿由后勤部門統一安排,費用標準可查看我校計財處網頁,具體安排以新生入學須知為準;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校不安排住宿。
十、學費
學校嚴格按照國家和貴州省規定的標準執行,具體標準見后續頁的學費標準一覽表。
十一、獎助辦法
學校對全日制研究生提供各種獎、助學金,確保研究生在學制期限內有一定的生活保障而專心學習、研究。具體的主要獎、助學金為:
1.研究生獎學金:
(1)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2)研究生學業獎學金
(3)“謝曉堯獎學金”
2. 研究生國家助學金;
3. 研究生“三助一輔”崗位津貼。
十二、畢業生就業
碩士研究生按其就業方式分為定向就業和非定向就業兩種類型。定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業;非定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按本人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辦法就業。
畢業派遣按研究生畢業當年的就業政策執行。
十三、其它
1. 凡報考我校的考生均須遵守本章程要求,否則謝絕報考。考生因報考碩士研究生與所在單位產生的問題由考生自行處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復試或無法被錄取,我校不承擔責任。
2. 我校不舉辦任何形式的考研輔導班,特別提醒考生不要上當受騙。自命題科目可參照初試考試大綱認真備考。
3. 考生在各階段應注意瀏覽我校研究生院網站(http://yjsc.gznu.edu.cn/),我們會將各類有關的 招生信息及時、詳盡地在網頁上予以公布。
4. 復試和錄取辦法等其他未盡事宜由學校另行制定。
5. 未盡事宜按教育部《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文件規定執行。本章程說明若與國家2021年招生文件政策不符,以國家招生文件為準。
6. 本章程由貴州師范大學研究生院負責解釋。
單位代碼:10663
聯系部門:貴州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名師7人。師資隊伍中有“候鳥型”特聘教授22人。
學校教育教學資源較為豐富,是全省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2017年1月,學校榮獲“國家級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稱號,12月入選教育部“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現有1個國家級大學校外實踐基地、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教育現代化監測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教師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社會實踐研修基地)、1個國家級教育綜合實驗實訓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1個全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1個省級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 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中國國際化人才外語考試(BFT)貴州省考試培訓中心、貴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基地、貴州省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基地、貴州省心理健康骨干教師培訓中心、貴州省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貴州省教師教育現代化教學實習基地、全國外語水平考試貴州考試中心、信息技術及應用培訓基地、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培訓中心、貴州省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中心、貴州省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貴州省高考評卷基地、貴州省美術設計類專業考試基地、貴州省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專業術科考試基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基地等掛靠在學校。
學校有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1 個國家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1個國家級眾創空間、1個教育部111引智基地、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教育部科技創新人才團隊、6個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7個省級重點實驗室、6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6個省級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遙感中心貴州分部、12個省級科技創新人才團隊、4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級天文研究與教育中心,1個貴州省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全省高校唯一),2個院士工作站。近年來,學校共承擔省部級(含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772項,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國家級科研項目24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526項,全校科研經費近4.18億元;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165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24 項;國際級文藝獎2項;獲批專利441項,出版學術著作344部。學術論文被SCIE、SSCI、SCI、EI、ISTP、ISSHP、CSSCI、CSCD收錄5607余篇。
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水平高,無線網絡覆蓋大部分公共區域及圖書館閱覽區域,基于公共數據平臺的數字化校園服務全校。圖書館資源豐富、特色鮮明,是“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CALIS(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貴州省文獻信息服務中心”,“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分中心”。三校區館舍面積6.15萬平方米,館藏紙質文獻276.5萬余冊,其中古籍文獻約10萬 余冊,年訂閱紙質中外文報刊2228余種;數字資源總量達116.8TB,其中電子圖書168.8萬余種冊, 提供使用中外文數據庫61個,其中自建特色數據庫21個。
學校注重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研究,先后與美國、英國、葡萄牙、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等多個國家和臺灣地區的大學與科研機構建立長期合作與交流關系,開展有師生交流項目。開放辦學力度進一步加大,是承擔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培養任務院校之一,與英國蘇格蘭學歷管理委員會合作舉辦有英國高等教育文憑項目
(SQA-AD),與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合作開設有本科國際通識教育課程(IGEC)。學校設有漢語 水平考試(HSK)考點,可組織實施相關漢語水平考試。
學校歷經七十九年風雨,代代貴師學人以振興國家、民族為己任,修身治學,殫精竭慮,形成了特有的學人品質和學校品格,熔鑄了“愛國、奉獻、敬業、自強”的大學精神,凝練了“慎思篤行、博學致新”的校訓,培養培訓了27萬余名各條戰線的優秀人才,成為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綜合實力穩步提升、以教師教育為特色的多科性師范大學,為推動貴州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基礎教育的
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將繼續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突出特色,推動跨越,為加快建設教師教育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斗。
(注:相關數據截止日期為2020年6月20日)
附表3: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不含一級學科覆蓋)
貴州師范大學2020年各培養單位碩士研究生招生情況一覽表
注:2020年招生數據僅供參考。2021年各專業招生人數暫不確定,具體按照上線人數、教育部正式下 達招生計劃、推免生實際錄取情況并結合我校學科情況安排為準。
號)等相關文件。碩士研究生按其學習方式分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兩種。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試招生依據國家統一要求,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
(一)全日制、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區分
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國家研究生招生規定,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或者國家承認的其他入學方式,被具有實施研究生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錄取,在基本修業年限或者學校規定年限內,全脫產在校學習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國家研究生招生規定,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或者國家承認的其他入學方式,被具有實施研究生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錄取,在基本修業年限或者學校規定的修業年限(一般應適當延長基本修業年限)內,在從事其他職業或者社會實踐的同時,采取多種方式和靈活時間安排進行非脫產學習的研究生。
(二)考生根據國家招生政策和我校招生章程自主選擇報考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具體招生專業見后附招生專業目錄(注意:全日制與非全日制招生專業,已在我校招生專業目錄研究方向中做出明確標注區分,請謹慎選擇)。
(三)我校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原則上只招收在職定向就業人員。
三、報考條件
(一)報名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 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 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我校規定的體檢要求。
4. 考生的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 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在錄取當年入學前必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或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2年(從畢業后到錄取當年入學前,下同)或2年以 上的人員,以及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且根據我校培養目標,考生還應具備以下任一條件: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合格或以第一作者在省(部)級刊物上發表一 篇以上(含一篇)與報考專業相關的論文。
(4)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二)報名參加以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按下列規定執行:
1.報名參加法律(非法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報考條件(一)中的各項要求。
(2)報考前所學專業為非法學專業(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法學門類中的法學類專業[代碼為0301]畢業生、專科層次法學類畢業生和自學考試形式的法學類畢業生等不得報考)。
2. 報名參加法律(法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報考條件(一)中的各項要求。
(2)報考前所學專業為法學專業(僅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法學門類中的法學類專業[代
碼為0301]畢業生、專科層次法學類畢業生和自學考試形式的法學類畢業生等可以報考)。
3. 報名參加旅游管理、教育碩士中的教育管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報考條件(一)中的1、2、3各項的要求。
(2)大學本科畢業后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或大學本科結業后,達到大學本科畢業同等學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且根據我校培養目標,還應具備以下任一條件: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合格或以第一作者在省(部)級刊物上發表一篇以上(含一 篇)與報考專業相關的論文;或獲得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四、報名
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兩個階段。應屆本科畢業生原則上應選擇就讀學校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手續;其他考生
(含旅游管理專業學位考生)應選擇工作或戶口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手續。
(一)網上報名: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公網網址:https://yz.chsi.com.cn或教育網址:https://yz.chsi.cn。 1. 網上預報名時間:2020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 網上正式報名時間: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報名期間,考生可自行 修改網上報名信息或重新填報報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條有效報名信息。逾期不再補報, 也不得修改報名信息。考生在網上報名時必須牢記自己的網報用戶名、密碼、報名編號等,并準確填寫所有信息,凡不按要求報名、網報信息誤填、錯填或填報虛假信息等造成不能考試、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3. 注意事項:
(1)考生報名時只能填報一個招生單位的一個專業。待考試結束,教育部公布考生進入復試的 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過“研招網”調劑服務系統了解招生單位的計劃余額信息,并按相關規定自主多次平行填報多個調劑志愿。
(2)以同等學力身份報考的人員,應按我校要求如實填寫學習情況和提供真實材料。
(3)考生要準確填寫個人信息,對本人所受獎懲情況,特別是要如實填寫在參加普通和成人高 等學校招生考試、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等國家教育考試過程中因違規、作弊所受處罰情況。對弄虛作假者,我校將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進行處理。
(4)報名期間報名系統將對考生學歷(學籍)信息進行網上校驗,考生可上網查看學歷(學籍)校驗結果。考生也可在報名前或報名期間自行登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網址:http:// www.chsi.com.cn)查詢本人學歷(學籍)信息。
未通過學歷(學籍)校驗的考生應在我校規定時間內完成學歷(學籍)校驗。
(5)按規定享受少數民族照顧政策的考生,在網上報名時須如實填寫少數民族身份,且申請定 向就業少數民族地區,填報考生身份為下列任一類:①報考我校且畢業后在國務院公布的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定向就業的少數民族普通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②或工作單位和戶籍在國務院公布的民族區域自治地方,且定向就業單位為原單位的少數民族在職人員考生。請務必準確填寫定向就業單位相關信息,現場確認后一律不得更改。不按“定向”方式填寫的,視為自動放棄享受少數民族照顧
政策。
(6)已被招生單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報名參加當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否則取消其推免錄取資格。
(7)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應為高校學生應征入伍退出現役,且符合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者(“高校學生”指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含高職)、研究生、第二學士學位的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專科(高職)應
(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下同)。考生報名時應選擇填報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 并按要求填報本人入伍前的入學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關信息,網上確認(現場確認)與復試期間須提交本人《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
(8)國防生和現役軍人報考我校,應事先認真閱讀了解解放軍及我校有關報考要求,遵守保密規定,按照規定填報報考信息。
(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
1. 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應當在規定時間內到報考點指定地點現場核對并確認其網上報名信息,逾期不再補辦。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時間由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根據國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區報考組織情況自行確定和公布。
2. 考生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應當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應屆本科畢業生持學生證)和網上報名編號,由報考點工作人員進行核對。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還應當提交本人《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
3. 所有考生均應當對本人網上報名信息進行認真核對并確認。報名信息經考生確認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寫錯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擔。
4. 考生應當按規定繳納報考費。
5. 考生應當按報考點規定配合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
注:請考生務必認真填寫通訊地址(省、市、縣、地址、郵編、聯系電話、姓名),尤其注意考生本人聯系方式保持有效(通訊地址、聯系電話須在2021年9月初前通暢)。考生所填的通訊地址須詳盡、準確,如因地址不詳而出現事關個人的招生重要資料郵寄投遞失誤等問題,我校概不負責。
(三)網上確認(現場確認)要求:
請考生在報名前仔細閱讀我校各專業報考條件,現場確認結束后,我校將對考生報考信息和現場確認材料進行全面審查,確定考生的考試資格。凡考生填報的報名信息與我校報考條件不符的, 一律不準考。
五、初試
(一)準考證
2020年12月19日至28日,考生須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查詢考試信息,并自行下載打印《準考證》。《準考證》使用A4幅面白紙打印,正反兩面在使用期間不得涂改或書寫。考生憑下載打印的《準考證》及有效居民身份證參加初試、復試。
(二)初試日期和時間:2020年12月26日至12月27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 17:00)。超過3小時的考試科目在12月28日進行(起始時間8:30)。考試時間以北京時間為準。
12月26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論、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
12月26日下午 外國語
12月27日上午 業務課一
12月27日下午 業務課二
12月28日考試時間超過3小時的考試科目
學校初試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請關注我校研究生院網站(http://yjsc.gznu.edu.cn/)。
六、復試
復試擬安排在2021年3月下旬至4月初進行(最晚須在2021年4月底前完成)。
(一)學校在國家確定的二區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基礎上,結合生源和招生計劃等情況,確定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要求和其它學術要求。
我校依據教育部有關政策,自主確定并公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要求。
(二)獲得復試資格的考生,應按規定攜帶初試準考證、居民身份證件、學歷學位證書、學歷學籍核驗結果、學生證等報名材料原件及復印件參加復試。我校在復試前對考生資格進行嚴格審查,對不符合規定者,不予復試。
(三)以同等學力參加復試的考生,須在復試階段加試兩門本科主干課程。加試方式為筆試。其他加試要求以各院系復試錄取實施細則為準。
(四)符合教育部加分政策考生,需在復試前向報考院系書面申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未按時提交申請、證明材料,或證明材料弄虛作假、不符合加分政策的,不予加分。
(五)報考類別為“定向就業”的考生,須在復試時或擬錄取名單公布后一周內向學院提交與定向單位簽訂的《貴州師范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定向就業合同》(一式三份)。
(六)復試名單、復試辦法和程序,復試具體時間、地點等請在復試前關注我校研究生院網站或相關學院網站。學校調劑工作按照教育部規定和學校調劑辦法執行。
七、體檢
考生體檢工作由我校在考生擬錄取后組織進行。體檢標準參照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聯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教學〔2003〕3號)要求,按照《教育部辦公廳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學生入學身體檢查取消乙肝項目檢測有關問題的通知》(教學廳〔2010〕2號)規定執行,未達到體檢標準者,不予錄取。
八、錄取
錄取工作安排在2021年5月上旬。
(一)我校將根據教育部下達的招生計劃、考生初試和復試成績、思想政治表現、身心健康狀況等擇優確定錄取名單。
(二)考生錄取類別分為“非定向就業”和“定向就業”兩種。錄取類別為定向就業的考生, 須在被錄取前與招生單位、用人單位分別簽訂定向就業合同。考生錄取類別上報教育部后將無法變更。考生因報考碩士研究生與所在單位產生的問題由考生自行處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復試或無法錄取,我校不承擔責任。
九、學制、學習方式、培養所在校區、住宿情況
1. 學制:全日制學術型研究生為3年,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為2至3年,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 生為3年,具體各專業學制詳見后續頁的學費標準一覽表。
2. 學習方式:全日制為脫產學習,非全日制為非脫產學習。
3. 培養所在校區:貴州師范大學花溪校區——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大學城
貴州師范大學寶山校區——貴州省貴陽市寶山北路116號
4. 住宿情況:全日制研究生住宿由后勤部門統一安排,費用標準可查看我校計財處網頁,具體安排以新生入學須知為準;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校不安排住宿。
十、學費
學校嚴格按照國家和貴州省規定的標準執行,具體標準見后續頁的學費標準一覽表。
十一、獎助辦法
學校對全日制研究生提供各種獎、助學金,確保研究生在學制期限內有一定的生活保障而專心學習、研究。具體的主要獎、助學金為:
1.研究生獎學金:
(1)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2)研究生學業獎學金
(3)“謝曉堯獎學金”
2. 研究生國家助學金;
3. 研究生“三助一輔”崗位津貼。
十二、畢業生就業
碩士研究生按其就業方式分為定向就業和非定向就業兩種類型。定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業;非定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按本人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辦法就業。
畢業派遣按研究生畢業當年的就業政策執行。
十三、其它
1. 凡報考我校的考生均須遵守本章程要求,否則謝絕報考。考生因報考碩士研究生與所在單位產生的問題由考生自行處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復試或無法被錄取,我校不承擔責任。
2. 我校不舉辦任何形式的考研輔導班,特別提醒考生不要上當受騙。自命題科目可參照初試考試大綱認真備考。
3. 考生在各階段應注意瀏覽我校研究生院網站(http://yjsc.gznu.edu.cn/),我們會將各類有關的 招生信息及時、詳盡地在網頁上予以公布。
4. 復試和錄取辦法等其他未盡事宜由學校另行制定。
5. 未盡事宜按教育部《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文件規定執行。本章程說明若與國家2021年招生文件政策不符,以國家招生文件為準。
6. 本章程由貴州師范大學研究生院負責解釋。
單位代碼:10663
聯系部門:貴州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點擊下載:2021年貴州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簡章+招生目錄
2021年貴州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目錄
2021貴州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是廣大考研學子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招生專業目錄包含了招生專業、研究方向、考試科目、學習方式等具體信息,以下是考研派為大家整理的2021貴州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點擊下列鏈接即可查看:2021貴州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附件【貴州師范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pdf】已下載146次 貴州師范大學2021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貴州師范大學的前身——“國立貴陽師范學院”創建于1941年,是當時全國八所國立師范學院之一。建校之初,以王克仁、齊泮林、曾景、蕭文燦、王佩芬、朱厚錕、尹炎武、李獨清、李銳夫、楊憲益、姚奠中、夏元 、謝六逸、譚戒甫、向義、熊銘青、郝新吾、湯炳正、趙咸云、梁祖蔭等為代表的一批知名學者來校任教。他們艱苦辦學,傳薪繼火,為學校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1950年10月更名為“貴陽師范學院”;1954年10月教育部委托貴州省人民政府管理貴陽師范學院,
11月貴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接管學院;1985年更名為“貴州師范大學”,1996年被貴州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屬重點大學;2004年原貴州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并入;2006年被列入教育部“對口支援西部高校計劃”,與廈門大學結成對口支援關系;2013年7月正式獲批博士學位授權單位;2015年成為教育部與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等學校;2017年成為貴州率先進入教育部/國家外專局“111計劃”的高校,2019年獲批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中國語言文學)。
學校地處有著“中國避暑之都”美譽的林城——貴州省省會貴陽市,現有三個校區,分別座落在云巖區、白云區(求是學院)和花溪區,占地面積近2800畝。有全日制在校學生4.27萬人(含求是學院本科學生13000余人)。設有24個學院、1所繼續教育學院、1所獨立學院(求是學院)。
學校學科專業實力位居貴州省高校前列。現有4個貴州省國內一流建設學科、4個貴州省區域內一流建設學科、2個貴州省“世界一流建設學科II類學科(群)”、1個貴州省“國內一流建設學科 I類學科(群)”、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覆蓋32個二級學科)、2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覆蓋107個二級學科)、1個獨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自主設置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9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領域)授權點,81個本科專業,具備應屆本科生攻讀碩士學位推免權。有1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5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有7個全國高校本科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個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改革項目、4個教育部卓越中學教師培養項目、10個省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9個省級卓越人才培養計劃項目、7個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中心、11個省級特色重點學科、13個省級重點學科、19個省級高校示范性本科專業(特色專業),學科專業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1個學科門類,形成了以教師教育為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布局。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師資隊伍結構不斷改善。現有在職教職工2595人,其中師資1794 人,師資中有教授303人、副教授695人。學校師資隊伍中有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人選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級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1人、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術技術帶頭人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全國模范教師2 人、全國優秀教師11人、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4人、全國師德標兵 1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秀教師2人、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先進工作者2人、全國兩課優秀教師1人、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年度影響力人物3人、全國優秀社科普及專家1人、教育部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1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人、貴州省核心專家7人、省管專家34人、貴州省優秀教師13人、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7人、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黔靈學者”5人、貴州省優秀科技工作者10人、省優秀青年科技人才20人、省青年創新人才獎3人、省青年科技獎14人、省高層次創新人才38人(千層次人才31人、百層次人才7人)、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26人、省
11月貴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接管學院;1985年更名為“貴州師范大學”,1996年被貴州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屬重點大學;2004年原貴州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并入;2006年被列入教育部“對口支援西部高校計劃”,與廈門大學結成對口支援關系;2013年7月正式獲批博士學位授權單位;2015年成為教育部與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等學校;2017年成為貴州率先進入教育部/國家外專局“111計劃”的高校,2019年獲批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中國語言文學)。
學校地處有著“中國避暑之都”美譽的林城——貴州省省會貴陽市,現有三個校區,分別座落在云巖區、白云區(求是學院)和花溪區,占地面積近2800畝。有全日制在校學生4.27萬人(含求是學院本科學生13000余人)。設有24個學院、1所繼續教育學院、1所獨立學院(求是學院)。
學校學科專業實力位居貴州省高校前列。現有4個貴州省國內一流建設學科、4個貴州省區域內一流建設學科、2個貴州省“世界一流建設學科II類學科(群)”、1個貴州省“國內一流建設學科 I類學科(群)”、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覆蓋32個二級學科)、2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覆蓋107個二級學科)、1個獨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自主設置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9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領域)授權點,81個本科專業,具備應屆本科生攻讀碩士學位推免權。有1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5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有7個全國高校本科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個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改革項目、4個教育部卓越中學教師培養項目、10個省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9個省級卓越人才培養計劃項目、7個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中心、11個省級特色重點學科、13個省級重點學科、19個省級高校示范性本科專業(特色專業),學科專業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1個學科門類,形成了以教師教育為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布局。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師資隊伍結構不斷改善。現有在職教職工2595人,其中師資1794 人,師資中有教授303人、副教授695人。學校師資隊伍中有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人選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級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1人、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術技術帶頭人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全國模范教師2 人、全國優秀教師11人、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4人、全國師德標兵 1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秀教師2人、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先進工作者2人、全國兩課優秀教師1人、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年度影響力人物3人、全國優秀社科普及專家1人、教育部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1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人、貴州省核心專家7人、省管專家34人、貴州省優秀教師13人、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7人、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黔靈學者”5人、貴州省優秀科技工作者10人、省優秀青年科技人才20人、省青年創新人才獎3人、省青年科技獎14人、省高層次創新人才38人(千層次人才31人、百層次人才7人)、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26人、省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名師7人。師資隊伍中有“候鳥型”特聘教授22人。
學校教育教學資源較為豐富,是全省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2017年1月,學校榮獲“國家級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稱號,12月入選教育部“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現有1個國家級大學校外實踐基地、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教育現代化監測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教師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社會實踐研修基地)、1個國家級教育綜合實驗實訓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1個全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1個省級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 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中國國際化人才外語考試(BFT)貴州省考試培訓中心、貴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基地、貴州省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基地、貴州省心理健康骨干教師培訓中心、貴州省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貴州省教師教育現代化教學實習基地、全國外語水平考試貴州考試中心、信息技術及應用培訓基地、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培訓中心、貴州省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中心、貴州省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貴州省高考評卷基地、貴州省美術設計類專業考試基地、貴州省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專業術科考試基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基地等掛靠在學校。
學校有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1 個國家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1個國家級眾創空間、1個教育部111引智基地、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教育部科技創新人才團隊、6個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7個省級重點實驗室、6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6個省級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遙感中心貴州分部、12個省級科技創新人才團隊、4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級天文研究與教育中心,1個貴州省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全省高校唯一),2個院士工作站。近年來,學校共承擔省部級(含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772項,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國家級科研項目24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526項,全校科研經費近4.18億元;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165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24 項;國際級文藝獎2項;獲批專利441項,出版學術著作344部。學術論文被SCIE、SSCI、SCI、EI、ISTP、ISSHP、CSSCI、CSCD收錄5607余篇。
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水平高,無線網絡覆蓋大部分公共區域及圖書館閱覽區域,基于公共數據平臺的數字化校園服務全校。圖書館資源豐富、特色鮮明,是“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CALIS(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貴州省文獻信息服務中心”,“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分中心”。三校區館舍面積6.15萬平方米,館藏紙質文獻276.5萬余冊,其中古籍文獻約10萬 余冊,年訂閱紙質中外文報刊2228余種;數字資源總量達116.8TB,其中電子圖書168.8萬余種冊, 提供使用中外文數據庫61個,其中自建特色數據庫21個。
學校注重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研究,先后與美國、英國、葡萄牙、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等多個國家和臺灣地區的大學與科研機構建立長期合作與交流關系,開展有師生交流項目。開放辦學力度進一步加大,是承擔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培養任務院校之一,與英國蘇格蘭學歷管理委員會合作舉辦有英國高等教育文憑項目
(SQA-AD),與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合作開設有本科國際通識教育課程(IGEC)。學校設有漢語 水平考試(HSK)考點,可組織實施相關漢語水平考試。
學校歷經七十九年風雨,代代貴師學人以振興國家、民族為己任,修身治學,殫精竭慮,形成了特有的學人品質和學校品格,熔鑄了“愛國、奉獻、敬業、自強”的大學精神,凝練了“慎思篤行、博學致新”的校訓,培養培訓了27萬余名各條戰線的優秀人才,成為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綜合實力穩步提升、以教師教育為特色的多科性師范大學,為推動貴州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基礎教育的
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將繼續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突出特色,推動跨越,為加快建設教師教育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斗。
(注:相關數據截止日期為2020年6月20日)
序號 | 學科代碼 | 學科名稱 | 序號 | 學科代碼 | 學科名稱 |
1 | 0301 | 法學 | 12 | 0702 | 物理學 |
2 | 0302 | 政治學 | 13 | 0703 | 化學 |
3 | 0305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14 | 0705 | 地理學 |
4 | 0401 | 教育學 | 15 | 0710 | 生物學 |
5 | 0402 | 心理學 | 16 | 0713 | 生態學 |
6 | 0403 | 體育學 | 17 | 0802 | 機械工程 |
7 | 0501 | 中國語言文學 | 18 | 0812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8 | 0502 | 外國語言文學 | 19 | 0830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9 | 0602 | 中國史 | 20 | 0839 | 網絡空間安全 |
10 | 0603 | 世界史 | 21 | 1201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11 | 0701 | 數學 | 22 | 1304 | 美術學 |
附表3: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不含一級學科覆蓋)
序號 | 學科代碼 | 學科名稱 |
1 | 010101 | 馬克思主義哲學 |
附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序號 | 碩士專業學位代碼 | 碩士專業學位名稱 | 專業領域 |
1 |
0351 |
法律碩士 |
法律(非法學) |
2 | 法律(法學) | ||
3 | 0352 | 社會工作碩士 | 社會工作 |
4 |
0451 |
教育碩士 |
教育管理 |
5 | 現代教育技術 | ||
6 | 小學教育 | ||
7 | 心理健康教育 | ||
8 | 學前教育 | ||
9 | 學科教學(思政) | ||
10 | 學科教學(歷史) | ||
11 | 學科教學(語文) | ||
12 | 學科教學(英語) | ||
13 | 學科教學(數學) | ||
14 | 學科教學(物理) | ||
15 | 學科教學(化學) | ||
16 | 學科教學(地理) | ||
17 | 學科教學(生物) | ||
18 | 學科教學(體育) | ||
19 | 學科教學(音樂) | ||
20 | 學科教學(美術) | ||
21 | 職業技術教育 | ||
22 |
0452 |
體育碩士 |
體育教學 |
23 | 運動訓練 | ||
24 | 競賽組織 | ||
25 | 社會體育指導 | ||
26 | 0454 | 應用心理碩士 | 應用心理 |
27 | 0551 | 翻譯碩士 | 英語筆譯 |
28 | 0953 | 風景園林碩士 | 風景園林 |
29 | 1254 | 旅游管理碩士 | 旅游管理 |
30 |
1351 |
藝術碩士 |
音樂 |
31 | 舞蹈 | ||
32 | 美術 | ||
33 | 藝術設計 | ||
34 | 廣播電視 |
貴州師范大學2020年各培養單位碩士研究生招生情況一覽表
培養單位代碼 |
培養單位 |
全日制 |
全日制總計 |
非全日制 |
|
學術型 | 專業型 | ||||
001 | 歷史與政治學院 | 58 | 90 | 148 | - |
002 | 法學院 | 17 | 54 | 71 | - |
003 | 文學院 | 41 | 70 | 111 | 18 |
004 | 教育學院 | 43 | 105 | 148 | 36 |
005 | 外國語學院 | 21 | 83 | 104 | - |
006 | 數學科學學院 | 39 | 52 | 91 | - |
007 | 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 | 26 | 64 | 90 | 9 |
008 |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 29 | 25 | 54 | - |
009 | 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 | 61 | 45 | 106 | 5 |
010 | 生命科學學院 | 77 | 55 | 132 | 4 |
011 | 體育學院 | 21 | 41 | 62 | 8 |
012 | 音樂學院 | - | 57 | 57 | - |
013 | 美術學院 | 11 | 64 | 75 | - |
014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6 | 45 | 51 | - |
016 | 貴州省山地環境重點實驗室 | 34 | - | 34 | - |
017 | 喀斯特研究院 | 48 | 20 | 68 | - |
018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57 | - | 57 | - |
019 | 材料與建筑工程學院 | 9 | 14 | 23 | - |
020 |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 16 | 42 | 58 | - |
021 | 貴州省信息與計算科學重點實驗室 | 16 | - | 16 | - |
022 | 國際旅游文化學院 | - | 47 | 47 | 13 |
023 | 大數據與計算機科學學院 | 20 | 20 | 40 | - |
024 | 傳媒學院 | - | 21 | 21 | - |
025 | 心理學院 | 41 | 60 | 101 | 20 |
總計 | 691 | 1074 | 1765 | 113 |
貴州師范大學2021年(全國統考)全日制、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招生章程說明
一、招生計劃
我校2021年全日制、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預計為1900名左右:
(一)全國統考招生計劃
通過全國統考招生的碩士研究生:全日制約1600名左右、非全日制約110名左右。
(二)推免計劃
擬接收推免生(全稱: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約200名左右(我校接收推免 生專業詳見貴州師范大學2021年推免生招生專業目錄),各專業實際招收的推免生數以當年公布的推免生擬錄取名單為準(預計將于2020年10月底公布),推免生未完成計劃將轉入全國統考招生計劃。
(三)“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
我校2021年擬招收“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碩士研究生20~30名,招生計劃專項專用。2021 年我校“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僅在以下專業開展招生:
(四)招生總規模最終人數、各專業招生人數暫不確定,具體按照統考實際生源情況、教育部正式下達招生計劃、推免生實際錄取情況并結合我校學科情況安排為準。
二、全日制、非全日碩士研究生相關說明
說明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廳[2016]2
★請考生報名前務必仔細閱讀本章程
★凡報考我校研究生的,均視為已認真閱讀本章程一、招生計劃
我校2021年全日制、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預計為1900名左右:
(一)全國統考招生計劃
通過全國統考招生的碩士研究生:全日制約1600名左右、非全日制約110名左右。
(二)推免計劃
擬接收推免生(全稱: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約200名左右(我校接收推免 生專業詳見貴州師范大學2021年推免生招生專業目錄),各專業實際招收的推免生數以當年公布的推免生擬錄取名單為準(預計將于2020年10月底公布),推免生未完成計劃將轉入全國統考招生計劃。
(三)“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
我校2021年擬招收“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碩士研究生20~30名,招生計劃專項專用。2021 年我校“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僅在以下專業開展招生:
院系 | 專業代碼 | 專業名稱 | 學習形式 | |
歷史與政治學院 |
035200 | 社會工作 | 全日制 | |
045102 | 學科教學(思政) | 全日制 | ||
045109 | 學科教學(歷史) | 全日制 | ||
法學院 | 035102 | 法律(法學) | 全日制 | |
數學科學學院 | 045104 | 學科教學(數學) | 全日制 | |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 045106 | 學科教學(化學) | 全日制 | |
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 |
045110 | 學科教學(地理) | 全日制 | |
070501 | 自然地理學 | 全日制 | ||
070502 | 人文地理學 | 全日制 | ||
070503 |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 全日制 | ||
077601 | 環境科學 | 全日制 | ||
077602 | 環境工程 | 全日制 | ||
095300 | 風景園林 | 全日制 | ||
體育學院 | 040303 | 體育教育訓練學 | 全日制 | |
045201 | 體育教學 | 全日制 | ||
美術學院 | 135107 | 美術 | 全日制 | 01美術教育方向不招收士兵計劃 |
135108 | 藝術設計 | 全日制 | ||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 045120 | 職業技術教育 | 全日制 |
二、全日制、非全日碩士研究生相關說明
說明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廳[2016]2
號)等相關文件。碩士研究生按其學習方式分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兩種。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試招生依據國家統一要求,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
(一)全日制、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區分
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國家研究生招生規定,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或者國家承認的其他入學方式,被具有實施研究生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錄取,在基本修業年限或者學校規定年限內,全脫產在校學習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國家研究生招生規定,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或者國家承認的其他入學方式,被具有實施研究生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錄取,在基本修業年限或者學校規定的修業年限(一般應適當延長基本修業年限)內,在從事其他職業或者社會實踐的同時,采取多種方式和靈活時間安排進行非脫產學習的研究生。
(二)考生根據國家招生政策和我校招生章程自主選擇報考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具體招生專業見后附招生專業目錄(注意:全日制與非全日制招生專業,已在我校招生專業目錄研究方向中做出明確標注區分,請謹慎選擇)。
(三)我校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原則上只招收在職定向就業人員。
三、報考條件
(一)報名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 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 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我校規定的體檢要求。
4. 考生的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 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在錄取當年入學前必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或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2年(從畢業后到錄取當年入學前,下同)或2年以 上的人員,以及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且根據我校培養目標,考生還應具備以下任一條件: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合格或以第一作者在省(部)級刊物上發表一 篇以上(含一篇)與報考專業相關的論文。
(4)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二)報名參加以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按下列規定執行:
1.報名參加法律(非法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報考條件(一)中的各項要求。
(2)報考前所學專業為非法學專業(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法學門類中的法學類專業[代碼為0301]畢業生、專科層次法學類畢業生和自學考試形式的法學類畢業生等不得報考)。
2. 報名參加法律(法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報考條件(一)中的各項要求。
(2)報考前所學專業為法學專業(僅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法學門類中的法學類專業[代
碼為0301]畢業生、專科層次法學類畢業生和自學考試形式的法學類畢業生等可以報考)。
3. 報名參加旅游管理、教育碩士中的教育管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報考條件(一)中的1、2、3各項的要求。
(2)大學本科畢業后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或大學本科結業后,達到大學本科畢業同等學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且根據我校培養目標,還應具備以下任一條件: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合格或以第一作者在省(部)級刊物上發表一篇以上(含一 篇)與報考專業相關的論文;或獲得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四、報名
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兩個階段。應屆本科畢業生原則上應選擇就讀學校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手續;其他考生
(含旅游管理專業學位考生)應選擇工作或戶口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手續。
(一)網上報名: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公網網址:https://yz.chsi.com.cn或教育網址:https://yz.chsi.cn。 1. 網上預報名時間:2020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 網上正式報名時間: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報名期間,考生可自行 修改網上報名信息或重新填報報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條有效報名信息。逾期不再補報, 也不得修改報名信息。考生在網上報名時必須牢記自己的網報用戶名、密碼、報名編號等,并準確填寫所有信息,凡不按要求報名、網報信息誤填、錯填或填報虛假信息等造成不能考試、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3. 注意事項:
(1)考生報名時只能填報一個招生單位的一個專業。待考試結束,教育部公布考生進入復試的 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過“研招網”調劑服務系統了解招生單位的計劃余額信息,并按相關規定自主多次平行填報多個調劑志愿。
(2)以同等學力身份報考的人員,應按我校要求如實填寫學習情況和提供真實材料。
(3)考生要準確填寫個人信息,對本人所受獎懲情況,特別是要如實填寫在參加普通和成人高 等學校招生考試、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等國家教育考試過程中因違規、作弊所受處罰情況。對弄虛作假者,我校將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進行處理。
(4)報名期間報名系統將對考生學歷(學籍)信息進行網上校驗,考生可上網查看學歷(學籍)校驗結果。考生也可在報名前或報名期間自行登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網址:http:// www.chsi.com.cn)查詢本人學歷(學籍)信息。
未通過學歷(學籍)校驗的考生應在我校規定時間內完成學歷(學籍)校驗。
(5)按規定享受少數民族照顧政策的考生,在網上報名時須如實填寫少數民族身份,且申請定 向就業少數民族地區,填報考生身份為下列任一類:①報考我校且畢業后在國務院公布的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定向就業的少數民族普通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②或工作單位和戶籍在國務院公布的民族區域自治地方,且定向就業單位為原單位的少數民族在職人員考生。請務必準確填寫定向就業單位相關信息,現場確認后一律不得更改。不按“定向”方式填寫的,視為自動放棄享受少數民族照顧
政策。
(6)已被招生單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報名參加當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否則取消其推免錄取資格。
(7)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應為高校學生應征入伍退出現役,且符合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者(“高校學生”指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含高職)、研究生、第二學士學位的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專科(高職)應
(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下同)。考生報名時應選擇填報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 并按要求填報本人入伍前的入學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關信息,網上確認(現場確認)與復試期間須提交本人《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
(8)國防生和現役軍人報考我校,應事先認真閱讀了解解放軍及我校有關報考要求,遵守保密規定,按照規定填報報考信息。
(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
1. 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應當在規定時間內到報考點指定地點現場核對并確認其網上報名信息,逾期不再補辦。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時間由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根據國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區報考組織情況自行確定和公布。
2. 考生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應當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應屆本科畢業生持學生證)和網上報名編號,由報考點工作人員進行核對。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還應當提交本人《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
3. 所有考生均應當對本人網上報名信息進行認真核對并確認。報名信息經考生確認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寫錯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擔。
4. 考生應當按規定繳納報考費。
5. 考生應當按報考點規定配合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
注:請考生務必認真填寫通訊地址(省、市、縣、地址、郵編、聯系電話、姓名),尤其注意考生本人聯系方式保持有效(通訊地址、聯系電話須在2021年9月初前通暢)。考生所填的通訊地址須詳盡、準確,如因地址不詳而出現事關個人的招生重要資料郵寄投遞失誤等問題,我校概不負責。
(三)網上確認(現場確認)要求:
請考生在報名前仔細閱讀我校各專業報考條件,現場確認結束后,我校將對考生報考信息和現場確認材料進行全面審查,確定考生的考試資格。凡考生填報的報名信息與我校報考條件不符的, 一律不準考。
五、初試
(一)準考證
2020年12月19日至28日,考生須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查詢考試信息,并自行下載打印《準考證》。《準考證》使用A4幅面白紙打印,正反兩面在使用期間不得涂改或書寫。考生憑下載打印的《準考證》及有效居民身份證參加初試、復試。
(二)初試日期和時間:2020年12月26日至12月27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 17:00)。超過3小時的考試科目在12月28日進行(起始時間8:30)。考試時間以北京時間為準。
12月26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論、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
12月26日下午 外國語
12月27日上午 業務課一
12月27日下午 業務課二
12月28日考試時間超過3小時的考試科目
學校初試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請關注我校研究生院網站(http://yjsc.gznu.edu.cn/)。
六、復試
復試擬安排在2021年3月下旬至4月初進行(最晚須在2021年4月底前完成)。
(一)學校在國家確定的二區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基礎上,結合生源和招生計劃等情況,確定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要求和其它學術要求。
我校依據教育部有關政策,自主確定并公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要求。
(二)獲得復試資格的考生,應按規定攜帶初試準考證、居民身份證件、學歷學位證書、學歷學籍核驗結果、學生證等報名材料原件及復印件參加復試。我校在復試前對考生資格進行嚴格審查,對不符合規定者,不予復試。
(三)以同等學力參加復試的考生,須在復試階段加試兩門本科主干課程。加試方式為筆試。其他加試要求以各院系復試錄取實施細則為準。
(四)符合教育部加分政策考生,需在復試前向報考院系書面申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未按時提交申請、證明材料,或證明材料弄虛作假、不符合加分政策的,不予加分。
(五)報考類別為“定向就業”的考生,須在復試時或擬錄取名單公布后一周內向學院提交與定向單位簽訂的《貴州師范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定向就業合同》(一式三份)。
(六)復試名單、復試辦法和程序,復試具體時間、地點等請在復試前關注我校研究生院網站或相關學院網站。學校調劑工作按照教育部規定和學校調劑辦法執行。
七、體檢
考生體檢工作由我校在考生擬錄取后組織進行。體檢標準參照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聯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教學〔2003〕3號)要求,按照《教育部辦公廳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學生入學身體檢查取消乙肝項目檢測有關問題的通知》(教學廳〔2010〕2號)規定執行,未達到體檢標準者,不予錄取。
八、錄取
錄取工作安排在2021年5月上旬。
(一)我校將根據教育部下達的招生計劃、考生初試和復試成績、思想政治表現、身心健康狀況等擇優確定錄取名單。
(二)考生錄取類別分為“非定向就業”和“定向就業”兩種。錄取類別為定向就業的考生, 須在被錄取前與招生單位、用人單位分別簽訂定向就業合同。考生錄取類別上報教育部后將無法變更。考生因報考碩士研究生與所在單位產生的問題由考生自行處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復試或無法錄取,我校不承擔責任。
九、學制、學習方式、培養所在校區、住宿情況
1. 學制:全日制學術型研究生為3年,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為2至3年,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 生為3年,具體各專業學制詳見后續頁的學費標準一覽表。
2. 學習方式:全日制為脫產學習,非全日制為非脫產學習。
3. 培養所在校區:貴州師范大學花溪校區——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大學城
貴州師范大學寶山校區——貴州省貴陽市寶山北路116號
4. 住宿情況:全日制研究生住宿由后勤部門統一安排,費用標準可查看我校計財處網頁,具體安排以新生入學須知為準;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校不安排住宿。
十、學費
學校嚴格按照國家和貴州省規定的標準執行,具體標準見后續頁的學費標準一覽表。
十一、獎助辦法
學校對全日制研究生提供各種獎、助學金,確保研究生在學制期限內有一定的生活保障而專心學習、研究。具體的主要獎、助學金為:
1.研究生獎學金:
(1)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2)研究生學業獎學金
(3)“謝曉堯獎學金”
2. 研究生國家助學金;
3. 研究生“三助一輔”崗位津貼。
十二、畢業生就業
碩士研究生按其就業方式分為定向就業和非定向就業兩種類型。定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業;非定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按本人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辦法就業。
畢業派遣按研究生畢業當年的就業政策執行。
十三、其它
1. 凡報考我校的考生均須遵守本章程要求,否則謝絕報考。考生因報考碩士研究生與所在單位產生的問題由考生自行處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復試或無法被錄取,我校不承擔責任。
2. 我校不舉辦任何形式的考研輔導班,特別提醒考生不要上當受騙。自命題科目可參照初試考試大綱認真備考。
3. 考生在各階段應注意瀏覽我校研究生院網站(http://yjsc.gznu.edu.cn/),我們會將各類有關的 招生信息及時、詳盡地在網頁上予以公布。
4. 復試和錄取辦法等其他未盡事宜由學校另行制定。
5. 未盡事宜按教育部《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文件規定執行。本章程說明若與國家2021年招生文件政策不符,以國家招生文件為準。
6. 本章程由貴州師范大學研究生院負責解釋。
單位代碼:10663
聯系部門:貴州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地 網 |
址:貴州省貴安新區花溪大學城 址:http://yjsc.gznu.edu.cn/ |
郵政編碼:550025 |
電 | 話:0851—83227112 | 傳 真:0851-83227112 |
信 | 箱:gznu_yzb@126.com |
添加貴州師范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貴州師范大學考研分數線、貴州師范大學報錄比、貴州師范大學考研群、貴州師范大學學姐微信、貴州師范大學考研真題、貴州師范大學專業目錄、貴州師范大學排名、貴州師范大學保研、貴州師范大學公眾號、貴州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貴州師范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2021貴州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全文
貴州師范大學的前身——“國立貴陽師范學院”創建于1941年,是當時全國八所國立師范學院之一。建校之初,以王克仁、齊泮林、曾景、蕭文燦、王佩芬、朱厚錕、尹炎武、李獨清、李銳夫、楊憲益、姚奠中、夏元 、謝六逸、譚戒甫、向義、熊銘青、郝新吾、湯炳正、趙咸云、梁祖蔭等為代表的一批知名學者來校任教。他們艱苦辦學,傳薪繼火,為學校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1950年10月更名為“貴陽師范學院”;1954年10月教育部委托貴州省人民政府管理貴陽師范學院,
11月貴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接管學院;1985年更名為“貴州師范大學”,1996年被貴州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屬重點大學;2004年原貴州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并入;2006年被列入教育部“對口支援西部高校計劃”,與廈門大學結成對口支援關系;2013年7月正式獲批博士學位授權單位;2015年成為教育部與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等學校;2017年成為貴州率先進入教育部/國家外專局“111計劃”的高校,2019年獲批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中國語言文學)。
學校地處有著“中國避暑之都”美譽的林城——貴州省省會貴陽市,現有三個校區,分別座落在云巖區、白云區(求是學院)和花溪區,占地面積近2800畝。有全日制在校學生4.27萬人(含求是學院本科學生13000余人)。設有24個學院、1所繼續教育學院、1所獨立學院(求是學院)。
學校學科專業實力位居貴州省高校前列。現有4個貴州省國內一流建設學科、4個貴州省區域內一流建設學科、2個貴州省“世界一流建設學科II類學科(群)”、1個貴州省“國內一流建設學科 I類學科(群)”、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覆蓋32個二級學科)、2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覆蓋107個二級學科)、1個獨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自主設置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9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領域)授權點,81個本科專業,具備應屆本科生攻讀碩士學位推免權。有1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5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有7個全國高校本科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個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改革項目、4個教育部卓越中學教師培養項目、10個省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9個省級卓越人才培養計劃項目、7個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中心、11個省級特色重點學科、13個省級重點學科、19個省級高校示范性本科專業(特色專業),學科專業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1個學科門類,形成了以教師教育為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布局。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師資隊伍結構不斷改善。現有在職教職工2595人,其中師資1794 人,師資中有教授303人、副教授695人。學校師資隊伍中有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人選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級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1人、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術技術帶頭人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全國模范教師2 人、全國優秀教師11人、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4人、全國師德標兵 1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秀教師2人、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先進工作者2人、全國兩課優秀教師1人、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年度影響力人物3人、全國優秀社科普及專家1人、教育部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1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人、貴州省核心專家7人、省管專家34人、貴州省優秀教師13人、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7人、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黔靈學者”5人、貴州省優秀科技工作者10人、省優秀青年科技人才20人、省青年創新人才獎3人、省青年科技獎14人、省高層次創新人才38人(千層次人才31人、百層次人才7人)、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26人、省
11月貴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接管學院;1985年更名為“貴州師范大學”,1996年被貴州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屬重點大學;2004年原貴州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并入;2006年被列入教育部“對口支援西部高校計劃”,與廈門大學結成對口支援關系;2013年7月正式獲批博士學位授權單位;2015年成為教育部與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等學校;2017年成為貴州率先進入教育部/國家外專局“111計劃”的高校,2019年獲批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中國語言文學)。
學校地處有著“中國避暑之都”美譽的林城——貴州省省會貴陽市,現有三個校區,分別座落在云巖區、白云區(求是學院)和花溪區,占地面積近2800畝。有全日制在校學生4.27萬人(含求是學院本科學生13000余人)。設有24個學院、1所繼續教育學院、1所獨立學院(求是學院)。
學校學科專業實力位居貴州省高校前列。現有4個貴州省國內一流建設學科、4個貴州省區域內一流建設學科、2個貴州省“世界一流建設學科II類學科(群)”、1個貴州省“國內一流建設學科 I類學科(群)”、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覆蓋32個二級學科)、2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覆蓋107個二級學科)、1個獨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自主設置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9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領域)授權點,81個本科專業,具備應屆本科生攻讀碩士學位推免權。有1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5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有7個全國高校本科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個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改革項目、4個教育部卓越中學教師培養項目、10個省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9個省級卓越人才培養計劃項目、7個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中心、11個省級特色重點學科、13個省級重點學科、19個省級高校示范性本科專業(特色專業),學科專業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1個學科門類,形成了以教師教育為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布局。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師資隊伍結構不斷改善。現有在職教職工2595人,其中師資1794 人,師資中有教授303人、副教授695人。學校師資隊伍中有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人選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級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1人、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術技術帶頭人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全國模范教師2 人、全國優秀教師11人、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4人、全國師德標兵 1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秀教師2人、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先進工作者2人、全國兩課優秀教師1人、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年度影響力人物3人、全國優秀社科普及專家1人、教育部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1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人、貴州省核心專家7人、省管專家34人、貴州省優秀教師13人、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7人、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黔靈學者”5人、貴州省優秀科技工作者10人、省優秀青年科技人才20人、省青年創新人才獎3人、省青年科技獎14人、省高層次創新人才38人(千層次人才31人、百層次人才7人)、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26人、省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名師7人。師資隊伍中有“候鳥型”特聘教授22人。
學校教育教學資源較為豐富,是全省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2017年1月,學校榮獲“國家級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稱號,12月入選教育部“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現有1個國家級大學校外實踐基地、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教育現代化監測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教師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社會實踐研修基地)、1個國家級教育綜合實驗實訓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1個全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1個省級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 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中國國際化人才外語考試(BFT)貴州省考試培訓中心、貴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基地、貴州省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基地、貴州省心理健康骨干教師培訓中心、貴州省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貴州省教師教育現代化教學實習基地、全國外語水平考試貴州考試中心、信息技術及應用培訓基地、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培訓中心、貴州省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中心、貴州省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貴州省高考評卷基地、貴州省美術設計類專業考試基地、貴州省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專業術科考試基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基地等掛靠在學校。
學校有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1 個國家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1個國家級眾創空間、1個教育部111引智基地、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教育部科技創新人才團隊、6個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7個省級重點實驗室、6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6個省級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遙感中心貴州分部、12個省級科技創新人才團隊、4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級天文研究與教育中心,1個貴州省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全省高校唯一),2個院士工作站。近年來,學校共承擔省部級(含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772項,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國家級科研項目24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526項,全校科研經費近4.18億元;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165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24 項;國際級文藝獎2項;獲批專利441項,出版學術著作344部。學術論文被SCIE、SSCI、SCI、EI、ISTP、ISSHP、CSSCI、CSCD收錄5607余篇。
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水平高,無線網絡覆蓋大部分公共區域及圖書館閱覽區域,基于公共數據平臺的數字化校園服務全校。圖書館資源豐富、特色鮮明,是“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CALIS(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貴州省文獻信息服務中心”,“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分中心”。三校區館舍面積6.15萬平方米,館藏紙質文獻276.5萬余冊,其中古籍文獻約10萬 余冊,年訂閱紙質中外文報刊2228余種;數字資源總量達116.8TB,其中電子圖書168.8萬余種冊, 提供使用中外文數據庫61個,其中自建特色數據庫21個。
學校注重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研究,先后與美國、英國、葡萄牙、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等多個國家和臺灣地區的大學與科研機構建立長期合作與交流關系,開展有師生交流項目。開放辦學力度進一步加大,是承擔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培養任務院校之一,與英國蘇格蘭學歷管理委員會合作舉辦有英國高等教育文憑項目
(SQA-AD),與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合作開設有本科國際通識教育課程(IGEC)。學校設有漢語 水平考試(HSK)考點,可組織實施相關漢語水平考試。
學校歷經七十九年風雨,代代貴師學人以振興國家、民族為己任,修身治學,殫精竭慮,形成了特有的學人品質和學校品格,熔鑄了“愛國、奉獻、敬業、自強”的大學精神,凝練了“慎思篤行、博學致新”的校訓,培養培訓了27萬余名各條戰線的優秀人才,成為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綜合實力穩步提升、以教師教育為特色的多科性師范大學,為推動貴州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基礎教育的
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將繼續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突出特色,推動跨越,為加快建設教師教育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斗。
(注:相關數據截止日期為2020年6月20日)
序號 | 學科代碼 | 學科名稱 | 序號 | 學科代碼 | 學科名稱 |
1 | 0301 | 法學 | 12 | 0702 | 物理學 |
2 | 0302 | 政治學 | 13 | 0703 | 化學 |
3 | 0305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14 | 0705 | 地理學 |
4 | 0401 | 教育學 | 15 | 0710 | 生物學 |
5 | 0402 | 心理學 | 16 | 0713 | 生態學 |
6 | 0403 | 體育學 | 17 | 0802 | 機械工程 |
7 | 0501 | 中國語言文學 | 18 | 0812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8 | 0502 | 外國語言文學 | 19 | 0830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9 | 0602 | 中國史 | 20 | 0839 | 網絡空間安全 |
10 | 0603 | 世界史 | 21 | 1201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11 | 0701 | 數學 | 22 | 1304 | 美術學 |
附表3: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不含一級學科覆蓋)
序號 | 學科代碼 | 學科名稱 |
1 | 010101 | 馬克思主義哲學 |
附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序號 | 碩士專業學位代碼 | 碩士專業學位名稱 | 專業領域 |
1 |
0351 |
法律碩士 |
法律(非法學) |
2 | 法律(法學) | ||
3 | 0352 | 社會工作碩士 | 社會工作 |
4 |
0451 |
教育碩士 |
教育管理 |
5 | 現代教育技術 | ||
6 | 小學教育 | ||
7 | 心理健康教育 | ||
8 | 學前教育 | ||
9 | 學科教學(思政) | ||
10 | 學科教學(歷史) | ||
11 | 學科教學(語文) | ||
12 | 學科教學(英語) | ||
13 | 學科教學(數學) | ||
14 | 學科教學(物理) | ||
15 | 學科教學(化學) | ||
16 | 學科教學(地理) | ||
17 | 學科教學(生物) | ||
18 | 學科教學(體育) | ||
19 | 學科教學(音樂) | ||
20 | 學科教學(美術) | ||
21 | 職業技術教育 | ||
22 |
0452 |
體育碩士 |
體育教學 |
23 | 運動訓練 | ||
24 | 競賽組織 | ||
25 | 社會體育指導 | ||
26 | 0454 | 應用心理碩士 | 應用心理 |
27 | 0551 | 翻譯碩士 | 英語筆譯 |
28 | 0953 | 風景園林碩士 | 風景園林 |
29 | 1254 | 旅游管理碩士 | 旅游管理 |
30 |
1351 |
藝術碩士 |
音樂 |
31 | 舞蹈 | ||
32 | 美術 | ||
33 | 藝術設計 | ||
34 | 廣播電視 |
貴州師范大學2020年各培養單位碩士研究生招生情況一覽表
培養單位代碼 |
培養單位 |
全日制 |
全日制總計 |
非全日制 |
|
學術型 | 專業型 | ||||
001 | 歷史與政治學院 | 58 | 90 | 148 | - |
002 | 法學院 | 17 | 54 | 71 | - |
003 | 文學院 | 41 | 70 | 111 | 18 |
004 | 教育學院 | 43 | 105 | 148 | 36 |
005 | 外國語學院 | 21 | 83 | 104 | - |
006 | 數學科學學院 | 39 | 52 | 91 | - |
007 | 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 | 26 | 64 | 90 | 9 |
008 |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 29 | 25 | 54 | - |
009 | 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 | 61 | 45 | 106 | 5 |
010 | 生命科學學院 | 77 | 55 | 132 | 4 |
011 | 體育學院 | 21 | 41 | 62 | 8 |
012 | 音樂學院 | - | 57 | 57 | - |
013 | 美術學院 | 11 | 64 | 75 | - |
014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6 | 45 | 51 | - |
016 | 貴州省山地環境重點實驗室 | 34 | - | 34 | - |
017 | 喀斯特研究院 | 48 | 20 | 68 | - |
018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57 | - | 57 | - |
019 | 材料與建筑工程學院 | 9 | 14 | 23 | - |
020 |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 16 | 42 | 58 | - |
021 | 貴州省信息與計算科學重點實驗室 | 16 | - | 16 | - |
022 | 國際旅游文化學院 | - | 47 | 47 | 13 |
023 | 大數據與計算機科學學院 | 20 | 20 | 40 | - |
024 | 傳媒學院 | - | 21 | 21 | - |
025 | 心理學院 | 41 | 60 | 101 | 20 |
總計 | 691 | 1074 | 1765 | 113 |
貴州師范大學2021年(全國統考)全日制、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招生章程說明
一、招生計劃
我校2021年全日制、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預計為1900名左右:
(一)全國統考招生計劃
通過全國統考招生的碩士研究生:全日制約1600名左右、非全日制約110名左右。
(二)推免計劃
擬接收推免生(全稱: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約200名左右(我校接收推免 生專業詳見貴州師范大學2021年推免生招生專業目錄),各專業實際招收的推免生數以當年公布的推免生擬錄取名單為準(預計將于2020年10月底公布),推免生未完成計劃將轉入全國統考招生計劃。
(三)“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
我校2021年擬招收“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碩士研究生20~30名,招生計劃專項專用。2021 年我校“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僅在以下專業開展招生:
(四)招生總規模最終人數、各專業招生人數暫不確定,具體按照統考實際生源情況、教育部正式下達招生計劃、推免生實際錄取情況并結合我校學科情況安排為準。
二、全日制、非全日碩士研究生相關說明
說明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廳[2016]2
★請考生報名前務必仔細閱讀本章程
★凡報考我校研究生的,均視為已認真閱讀本章程一、招生計劃
我校2021年全日制、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預計為1900名左右:
(一)全國統考招生計劃
通過全國統考招生的碩士研究生:全日制約1600名左右、非全日制約110名左右。
(二)推免計劃
擬接收推免生(全稱: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約200名左右(我校接收推免 生專業詳見貴州師范大學2021年推免生招生專業目錄),各專業實際招收的推免生數以當年公布的推免生擬錄取名單為準(預計將于2020年10月底公布),推免生未完成計劃將轉入全國統考招生計劃。
(三)“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
我校2021年擬招收“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碩士研究生20~30名,招生計劃專項專用。2021 年我校“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僅在以下專業開展招生:
院系 | 專業代碼 | 專業名稱 | 學習形式 | |
歷史與政治學院 |
035200 | 社會工作 | 全日制 | |
045102 | 學科教學(思政) | 全日制 | ||
045109 | 學科教學(歷史) | 全日制 | ||
法學院 | 035102 | 法律(法學) | 全日制 | |
數學科學學院 | 045104 | 學科教學(數學) | 全日制 | |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 045106 | 學科教學(化學) | 全日制 | |
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 |
045110 | 學科教學(地理) | 全日制 | |
070501 | 自然地理學 | 全日制 | ||
070502 | 人文地理學 | 全日制 | ||
070503 |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 全日制 | ||
077601 | 環境科學 | 全日制 | ||
077602 | 環境工程 | 全日制 | ||
095300 | 風景園林 | 全日制 | ||
體育學院 | 040303 | 體育教育訓練學 | 全日制 | |
045201 | 體育教學 | 全日制 | ||
美術學院 | 135107 | 美術 | 全日制 | 01美術教育方向不招收士兵計劃 |
135108 | 藝術設計 | 全日制 | ||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 045120 | 職業技術教育 | 全日制 |
二、全日制、非全日碩士研究生相關說明
說明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廳[2016]2
號)等相關文件。碩士研究生按其學習方式分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兩種。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試招生依據國家統一要求,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
(一)全日制、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區分
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國家研究生招生規定,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或者國家承認的其他入學方式,被具有實施研究生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錄取,在基本修業年限或者學校規定年限內,全脫產在校學習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國家研究生招生規定,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或者國家承認的其他入學方式,被具有實施研究生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錄取,在基本修業年限或者學校規定的修業年限(一般應適當延長基本修業年限)內,在從事其他職業或者社會實踐的同時,采取多種方式和靈活時間安排進行非脫產學習的研究生。
(二)考生根據國家招生政策和我校招生章程自主選擇報考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具體招生專業見后附招生專業目錄(注意:全日制與非全日制招生專業,已在我校招生專業目錄研究方向中做出明確標注區分,請謹慎選擇)。
(三)我校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原則上只招收在職定向就業人員。
三、報考條件
(一)報名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 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 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我校規定的體檢要求。
4. 考生的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 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在錄取當年入學前必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或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2年(從畢業后到錄取當年入學前,下同)或2年以 上的人員,以及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且根據我校培養目標,考生還應具備以下任一條件: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合格或以第一作者在省(部)級刊物上發表一 篇以上(含一篇)與報考專業相關的論文。
(4)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二)報名參加以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按下列規定執行:
1.報名參加法律(非法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報考條件(一)中的各項要求。
(2)報考前所學專業為非法學專業(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法學門類中的法學類專業[代碼為0301]畢業生、專科層次法學類畢業生和自學考試形式的法學類畢業生等不得報考)。
2. 報名參加法律(法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報考條件(一)中的各項要求。
(2)報考前所學專業為法學專業(僅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法學門類中的法學類專業[代
碼為0301]畢業生、專科層次法學類畢業生和自學考試形式的法學類畢業生等可以報考)。
3. 報名參加旅游管理、教育碩士中的教育管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報考條件(一)中的1、2、3各項的要求。
(2)大學本科畢業后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或大學本科結業后,達到大學本科畢業同等學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且根據我校培養目標,還應具備以下任一條件: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合格或以第一作者在省(部)級刊物上發表一篇以上(含一 篇)與報考專業相關的論文;或獲得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四、報名
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兩個階段。應屆本科畢業生原則上應選擇就讀學校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手續;其他考生
(含旅游管理專業學位考生)應選擇工作或戶口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手續。
(一)網上報名: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公網網址:https://yz.chsi.com.cn或教育網址:https://yz.chsi.cn。 1. 網上預報名時間:2020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 網上正式報名時間: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報名期間,考生可自行 修改網上報名信息或重新填報報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條有效報名信息。逾期不再補報, 也不得修改報名信息。考生在網上報名時必須牢記自己的網報用戶名、密碼、報名編號等,并準確填寫所有信息,凡不按要求報名、網報信息誤填、錯填或填報虛假信息等造成不能考試、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3. 注意事項:
(1)考生報名時只能填報一個招生單位的一個專業。待考試結束,教育部公布考生進入復試的 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過“研招網”調劑服務系統了解招生單位的計劃余額信息,并按相關規定自主多次平行填報多個調劑志愿。
(2)以同等學力身份報考的人員,應按我校要求如實填寫學習情況和提供真實材料。
(3)考生要準確填寫個人信息,對本人所受獎懲情況,特別是要如實填寫在參加普通和成人高 等學校招生考試、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等國家教育考試過程中因違規、作弊所受處罰情況。對弄虛作假者,我校將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進行處理。
(4)報名期間報名系統將對考生學歷(學籍)信息進行網上校驗,考生可上網查看學歷(學籍)校驗結果。考生也可在報名前或報名期間自行登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網址:http:// www.chsi.com.cn)查詢本人學歷(學籍)信息。
未通過學歷(學籍)校驗的考生應在我校規定時間內完成學歷(學籍)校驗。
(5)按規定享受少數民族照顧政策的考生,在網上報名時須如實填寫少數民族身份,且申請定 向就業少數民族地區,填報考生身份為下列任一類:①報考我校且畢業后在國務院公布的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定向就業的少數民族普通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②或工作單位和戶籍在國務院公布的民族區域自治地方,且定向就業單位為原單位的少數民族在職人員考生。請務必準確填寫定向就業單位相關信息,現場確認后一律不得更改。不按“定向”方式填寫的,視為自動放棄享受少數民族照顧
政策。
(6)已被招生單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報名參加當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否則取消其推免錄取資格。
(7)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應為高校學生應征入伍退出現役,且符合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者(“高校學生”指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含高職)、研究生、第二學士學位的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專科(高職)應
(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下同)。考生報名時應選擇填報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 并按要求填報本人入伍前的入學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關信息,網上確認(現場確認)與復試期間須提交本人《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
(8)國防生和現役軍人報考我校,應事先認真閱讀了解解放軍及我校有關報考要求,遵守保密規定,按照規定填報報考信息。
(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
1. 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應當在規定時間內到報考點指定地點現場核對并確認其網上報名信息,逾期不再補辦。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時間由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根據國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區報考組織情況自行確定和公布。
2. 考生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應當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應屆本科畢業生持學生證)和網上報名編號,由報考點工作人員進行核對。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還應當提交本人《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
3. 所有考生均應當對本人網上報名信息進行認真核對并確認。報名信息經考生確認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寫錯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擔。
4. 考生應當按規定繳納報考費。
5. 考生應當按報考點規定配合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
注:請考生務必認真填寫通訊地址(省、市、縣、地址、郵編、聯系電話、姓名),尤其注意考生本人聯系方式保持有效(通訊地址、聯系電話須在2021年9月初前通暢)。考生所填的通訊地址須詳盡、準確,如因地址不詳而出現事關個人的招生重要資料郵寄投遞失誤等問題,我校概不負責。
(三)網上確認(現場確認)要求:
請考生在報名前仔細閱讀我校各專業報考條件,現場確認結束后,我校將對考生報考信息和現場確認材料進行全面審查,確定考生的考試資格。凡考生填報的報名信息與我校報考條件不符的, 一律不準考。
五、初試
(一)準考證
2020年12月19日至28日,考生須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查詢考試信息,并自行下載打印《準考證》。《準考證》使用A4幅面白紙打印,正反兩面在使用期間不得涂改或書寫。考生憑下載打印的《準考證》及有效居民身份證參加初試、復試。
(二)初試日期和時間:2020年12月26日至12月27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 17:00)。超過3小時的考試科目在12月28日進行(起始時間8:30)。考試時間以北京時間為準。
12月26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論、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
12月26日下午 外國語
12月27日上午 業務課一
12月27日下午 業務課二
12月28日考試時間超過3小時的考試科目
學校初試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請關注我校研究生院網站(http://yjsc.gznu.edu.cn/)。
六、復試
復試擬安排在2021年3月下旬至4月初進行(最晚須在2021年4月底前完成)。
(一)學校在國家確定的二區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基礎上,結合生源和招生計劃等情況,確定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要求和其它學術要求。
我校依據教育部有關政策,自主確定并公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要求。
(二)獲得復試資格的考生,應按規定攜帶初試準考證、居民身份證件、學歷學位證書、學歷學籍核驗結果、學生證等報名材料原件及復印件參加復試。我校在復試前對考生資格進行嚴格審查,對不符合規定者,不予復試。
(三)以同等學力參加復試的考生,須在復試階段加試兩門本科主干課程。加試方式為筆試。其他加試要求以各院系復試錄取實施細則為準。
(四)符合教育部加分政策考生,需在復試前向報考院系書面申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未按時提交申請、證明材料,或證明材料弄虛作假、不符合加分政策的,不予加分。
(五)報考類別為“定向就業”的考生,須在復試時或擬錄取名單公布后一周內向學院提交與定向單位簽訂的《貴州師范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定向就業合同》(一式三份)。
(六)復試名單、復試辦法和程序,復試具體時間、地點等請在復試前關注我校研究生院網站或相關學院網站。學校調劑工作按照教育部規定和學校調劑辦法執行。
七、體檢
考生體檢工作由我校在考生擬錄取后組織進行。體檢標準參照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聯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教學〔2003〕3號)要求,按照《教育部辦公廳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學生入學身體檢查取消乙肝項目檢測有關問題的通知》(教學廳〔2010〕2號)規定執行,未達到體檢標準者,不予錄取。
八、錄取
錄取工作安排在2021年5月上旬。
(一)我校將根據教育部下達的招生計劃、考生初試和復試成績、思想政治表現、身心健康狀況等擇優確定錄取名單。
(二)考生錄取類別分為“非定向就業”和“定向就業”兩種。錄取類別為定向就業的考生, 須在被錄取前與招生單位、用人單位分別簽訂定向就業合同。考生錄取類別上報教育部后將無法變更。考生因報考碩士研究生與所在單位產生的問題由考生自行處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復試或無法錄取,我校不承擔責任。
九、學制、學習方式、培養所在校區、住宿情況
1. 學制:全日制學術型研究生為3年,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為2至3年,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 生為3年,具體各專業學制詳見后續頁的學費標準一覽表。
2. 學習方式:全日制為脫產學習,非全日制為非脫產學習。
3. 培養所在校區:貴州師范大學花溪校區——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大學城
貴州師范大學寶山校區——貴州省貴陽市寶山北路116號
4. 住宿情況:全日制研究生住宿由后勤部門統一安排,費用標準可查看我校計財處網頁,具體安排以新生入學須知為準;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校不安排住宿。
十、學費
學校嚴格按照國家和貴州省規定的標準執行,具體標準見后續頁的學費標準一覽表。
十一、獎助辦法
學校對全日制研究生提供各種獎、助學金,確保研究生在學制期限內有一定的生活保障而專心學習、研究。具體的主要獎、助學金為:
1.研究生獎學金:
(1)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2)研究生學業獎學金
(3)“謝曉堯獎學金”
2. 研究生國家助學金;
3. 研究生“三助一輔”崗位津貼。
十二、畢業生就業
碩士研究生按其就業方式分為定向就業和非定向就業兩種類型。定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業;非定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按本人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辦法就業。
畢業派遣按研究生畢業當年的就業政策執行。
十三、其它
1. 凡報考我校的考生均須遵守本章程要求,否則謝絕報考。考生因報考碩士研究生與所在單位產生的問題由考生自行處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復試或無法被錄取,我校不承擔責任。
2. 我校不舉辦任何形式的考研輔導班,特別提醒考生不要上當受騙。自命題科目可參照初試考試大綱認真備考。
3. 考生在各階段應注意瀏覽我校研究生院網站(http://yjsc.gznu.edu.cn/),我們會將各類有關的 招生信息及時、詳盡地在網頁上予以公布。
4. 復試和錄取辦法等其他未盡事宜由學校另行制定。
5. 未盡事宜按教育部《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文件規定執行。本章程說明若與國家2021年招生文件政策不符,以國家招生文件為準。
6. 本章程由貴州師范大學研究生院負責解釋。
單位代碼:10663
聯系部門:貴州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地 網 |
址:貴州省貴安新區花溪大學城 址:http://yjsc.gznu.edu.cn/ |
郵政編碼:550025 |
電 | 話:0851—83227112 | 傳 真:0851-83227112 |
信 | 箱:gznu_yzb@126.com |
90%的同學都瀏覽了: 貴州師范大學研究生院 貴州師范大學招生簡章 貴州師范大學聯系方式 貴州師范大學考研復試 貴州師范大學成績查詢 貴州師范大學研究生專業 貴州師范大學考研報錄比 貴州師范大學考研分數線 貴州師范大學專業排名 貴州師范大學參考書目 貴州師范大學研究生導師 貴州師范大學考研問題 貴州師范大學考研真題 貴州師范大學考研經驗
因為貴州師范大學專業研究生數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輔導的數量不確定,請加我們顧問的微信進行咨詢和確認,搶先預訂研究生,以免錯失研究生一對一輔導培訓機會。
本周加入的 貴州師范大學研究生兼職:
中國古代文學專業:韋* *體育教學專業:譚* *學科思政教學專業:胡* *學科教學(地理)專業:牟* *學科教學(地理)專業:吳* *學科教學(數學)專業:于* *小學教育專業:陳* *小學教育專業:楊* *應用心理學專業:李* *漢語言文字學專業:何* *自然地理學專業:王* *更多研究生學姐學長,請加學姐微信二維碼 >>
貴州師范大學考研專業目錄:
歷史與政治學院
法學院
文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
- 教育學原理
- 課程與教學論
- 學前教育學
- 高等教育學
- (專業學位)教育管理
- (專業學位)現代教育技術
- (專業學位)小學教育
- (專業學位)心理健康教育
- (專業學位)學前教育
- (專業學位)應用心理
- 基礎心理學
-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 應用心理學
- 教育技術學
外國語學院
數學科學學院
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
體育學院
音樂學院
美術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
貴州省山地環境重點實驗室
喀斯特研究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材料與建筑工程學院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貴州省信息與計算科學重點實驗室
國際旅游文化學院
大數據與計算機科學學院
傳媒學院
相關推薦
- 2021貴州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 2021貴州師范大學考研專業目錄
- 2021貴州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簡章
- 2021貴州師范大學研究生專業目錄
- 2021貴州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簡章及招生人數
- 2021貴州師范大學考研科目
- 2021貴州師范大學考研專業目錄及考試科目
- 2021河北科技師范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1沈陽藥科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中央財經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中南財經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中國美術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1華南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西華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塔里木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鞍山師范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1北京工業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沈陽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湖南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1北京印刷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1上海財經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東北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南通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國際關系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1北京工商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淮陰工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1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延邊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蘇州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陜西理工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皖南醫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1天津財經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山東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廣州體育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1浙江音樂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1華中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浙江海洋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石河子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南京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青島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青海民族大學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貴州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上海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1北京服裝學院研究生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