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導師:朱華友

發布時間:2021-11-05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導師:朱華友

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導師:朱華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導師:朱華友 正文


  個人簡介
  朱華友,男,1967年生,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專職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開發與產業規劃。入選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專家庫專家,浙江師范大學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地理碩士點負責人,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地理教學團隊負責人。先后擔任過本科生區域經濟學、人文地理學、西方經濟學、城市經濟學等專業基礎和專業理論課的教學工作。為研究生講授區域經濟學、區域分析與規劃等課程。

  科研教學獲獎
  1.浙江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優秀指導教師.共青團浙江省委、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科技協會、浙江省學生聯合會等聯合頒發.2009.
  2.浙江省現代工業型村落經濟社會變遷研究(著作).2008年浙江省高??蒲谐晒泉劊?br />   3.新經濟地理學經濟活動空間集聚的機制過程及其意義.浙江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2007.
  4.浙中城市群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動力機制和外部因素研究——兼論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關系(項目號:金社字[2005]10號).金華市重點課題優秀成果獎.2006.
  5.浙江省現代工業村落結構轉型及其治理研究(論文).金華市第十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7.12.
  6.浙江師范大學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7.浙江師范大學優秀青年骨干教師獎,2008.
  8.2007-2008浙江師范大學優秀教學管理獎.
  9.2007,2008,2009,2010年度浙江師范大學科技活動優秀指導教師.

  科研課題主持與完成
  1.我國沿海外貿加工集群的去地方化問題研究(4117110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12.1-2015.12.
  2.鄉鎮樂器專業化產業區的變遷與升級研究(Y5100215).浙江省自然基金委員會,2010-2012.
  3.浙江現代工業型村落經濟社會變遷研究.浙江社科規劃課題(浙江文化研究工程課題,項目號:05WZT005-3).省重點課題.2005.12-2006.12.
  4.錢塘江流域經濟開發史.浙江社科規劃課題(浙江文化研究工程課題,項目號:05WZT-4).省重點課題.2005.12-2007.3.
  5.花坦古村落經濟社會變遷研究.浙江社科規劃課題(浙江文化研究工程課題,項目號:07WHZT001Z-3),省重點課題.2007.8-2008.7.
  6.金義大都市區新型產業分工與沖突管理研究.金華市社聯重點課題,2008.5-2009.4.
  7.浙中崛起:經濟轉型與空間格局發展研究.金華市社聯重點課題,2009.5-2010.4.
  8.浙中城市群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動力機制和外部因素研究——兼論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關系.金華市社科聯重點課題.2005-2006.
  9.澤雅屏紙文化保護科技研究.浙江省文化廳,2009-2010.
  10.金華市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2010-2015年”發展規劃.金華市經委,2009.
  11.蘭溪經濟開發區產業布局規劃.蘭溪經濟開發區管委會,2010.5-2010.9
  12.蘭溪經濟開發區“十二五”發展規劃.蘭溪經濟開發區管委會,2010.11-2011.4
  13.雙龍風景區“十二五”發展規劃.雙龍風景區管委會,2010.11-2011.5.

  參與項目
  1.基于水荒風險模型的水資源承載力創新研究(40771044),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2008.1-2010.12.
  2.長江三角洲村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戰略與政策研究(項目號:浙社規[2005]第5號).浙江省社科規劃課題(長三角三省市聯合招標項目).2005
  3.浙江專業市場型村落經濟社會變遷研究.浙江社科規劃課題(浙江文化研究工程課題,項目號:05WZT005-4).2005.12-2007.3.

  講授課程
  區域經濟學、區域分析與規劃等課程

  出版的著作與教材
  1.朱華友,陳修穎,蔡東.浙江省現代工業型村落經濟社會變遷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2.朱華友,徐寶敏.錢塘江流域經濟開發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3.朱華友.空間集聚與產業區位的形成:理論研究與應用分析.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4.陳修穎,朱華友,于濤方.浙江省現代市場型村落經濟社會變遷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5.黎鵬,朱華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與我國的經貿策略響應.接力出版社.2004.
  6.陳雄,陳修穎,朱華友.中國區域研究理論與實踐.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7.世界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參編(第8章).

  發表的論文
  1.Zhu Huayou,Su Yang.Study on Regional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carbon emission:the case of Jinhua city.ICEE,2011(05):3535-3538.( EI檢索),1/2.
  2.Zhu Huayou,Yu Guojun.Study on Vicissitud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Township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District——the Case of Luoshe Piano Industrial District in Zhejiang.MIITEG,2011(05):2392-2395.1/2.
  3.Zhu Huayou,Xie Wei.The Upgrading of Instruments Industrial Districts:Based on the Compare of Luoshe Piano Industrial District and Italianate Industrial Districts.MIITEG,2011(05):2911-2915.1/2.
  4.朱華友.蘇陽.基于碳排放控制的區域產業轉型研究.經濟問題探索,2011(10):124-128.CSSCI.1/3.
  5.朱華友.鄉鎮樂器產業區升級:一個生態位理論拓展的視角.中國文化產業評論,2011,13:381-391.1/1
  6.朱華友,呂飛.文化哲學視角下的產業集群演化和升級研究.經濟地理,2010(6).(CSSCI)
  7.朱華友,陳寧寧.村落祠堂的功能演變及其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影響.中國農村觀察,2009(2).(CSSCI)
  8.朱華友,周淑云.地方產業集群的國際化發展策略研究—以永康五金產業集群為例.華東經濟管理,2009(2).(CSSCI)
  9.朱華友,劉海燕.零售商業商圈實務、區位選擇及其問題的規避.商業研究,2009(7).(CSSCI)
  10.朱華友,陳軍.產業集群治理結構的分異及其對集群升級的影響.社會科學家,2009(7).(CSSCI)
  11.朱華友.城市零售業的微區位選擇及其競爭力研究.中國流通經濟,2009(9).(CSSCI)
  12.朱華友,蔣自然.浙江省工業型村落:發展模式與形成動力研究.地理科學,2008(3).(CSCD).
  13.朱華友,孟云利.集群視角下的產業轉移的路徑\動因及其區域效應研究.社會科學家,2008(7).(CSSCI)
  14.朱華友,蔣自然.基于城市流的浙中城市群內在功能聯系及其政策響應.城市發展研究,2008(1).(CSSCI)
  15.朱華友.浙江省現代工業型村落經濟社會變遷.紅旗文稿,2008(7).
  16.朱華友.浙江省工業村落經濟社會結構轉型及其治理研究.農業經濟問題,2007(6).(CSSCI)
  17.朱華友,陳俊.產業集群風險研究:基于浙江省兩個產業集群的實證.科技進步與對策,2007(4).(CSSCI)
  18.朱華友.經濟活動空間集聚機理的尺度分異及其整合研究.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1(1).
  19.朱華友.基于企業社會責任的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與升級研究.中國產業集群,2006(4).
  20.朱華友,丁四保.產業集群治理研究:一個基于浙江省企業社會責任實證的視角.經濟地理,2006,26(6).(CSSCI)
  21.ZHU Hua-you,DING Si-bao.Re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Location in View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Chinese Geography Science,2006,16(4).(SCI).
  22.朱華友,丁四保.全球化背景下產業區位形成的悖論的理論闡釋及其實踐意義.世界地理研究,2005,14(3).
  23.朱華友.新經濟地理學經濟活動空間集聚的機制過程及其意義.經濟地理,2005,25(6).(CSSCI)
  24.朱華友,毛錦旗.城市開發建設對城市地貌的利用研究——以浙江省金華市為例.浙江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8(4).
  25.朱華友.產業區位形成理論的演進及其應用價值研究.經濟地理,2005增刊.(CSSCI)
  26.朱華友,丁四保.長春—吉林經濟帶現階段空間結構和特點研究.人文地理.2004,19(3).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地理.2004(5).(CSSCI)
  27.朱華友.我國產業集群研究現狀及理論述評.資源開發市場.2004,20(2).人大復印料全文轉載.國民經濟管理.2004(6).(CSSCI)
  28.朱華友,郝瑩瑩.長春市經濟技術開發對長春市經濟貢獻研究.經濟地理.2004,24(2).(CSSCI)
  29.朱華友.經濟帶的形成和演進——以長春-吉林經濟帶為例.軟科學.2003,17(3).(CSSCI)
  30.朱華友,丁四保.外部規模經濟與國際貿易區域化及其對中國的啟示.世界地理研究.2003,14(3).人大復印料全文轉載.外貿經濟、國際貿易.2004(1).(CSSCI)
  31.朱華友,高斌,丁四保.新經濟地理學及其對經濟地理學范式的修正.地域研究與開發.2003,22(6).人大復印料全文轉載.地理.2004(1).(CSSCI)
  32.蔡東,朱華友.溫州民企旅游:資源優勢、開發模式及其實現.社會科學家,2008(1).(CSSCI)
  33.蔡東,朱華友.區域旅游景點的互動與整合——以浙中城市群為例.社會科學家,2009(3).(CSSCI)
  34.陳雄,朱華友.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區位問題及其重構研究.經濟地理,2006,26(3).(CSSCI)
  35.陳軍朱華友.產業集群治理模式研究——一個拓展的視角.經濟問題探索,2008(11).(CSSCI)
  36.陳軍,朱華友.走出家族困境:一個基于信任治理的理論框架.市場轉型與中小企業成長(國際會議論文集),2008.7.
  37.蔣自然,朱華友.產業集群創新政策的提出及其理念體系探討[J].科學管理研究,2007(4).(CSSCI)
  38.丁四保,朱華友.中國地理學研究中的倫理思考——以圖們江地區國際交通通道開發研究為例.地理科學.2003,23(2).(CSCD).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更新或錯誤,請聯系我們進行更新或刪除,聯系方式

添加浙江師范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浙江師范大學考研分數線、浙江師范大學報錄比、浙江師范大學考研群、浙江師范大學學姐微信、浙江師范大學考研真題、浙江師范大學專業目錄、浙江師范大學排名、浙江師范大學保研、浙江師范大學公眾號、浙江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浙江師范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浙江師范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浙江師范大學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zhejiangshifandaxue/yanjiushengdaoshi_512517.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