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博導:高旺盛

發布時間:2021-10-06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博導:高旺盛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博導:高旺盛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博導:高旺盛 正文

基本信息
姓名: 高旺盛
性別:
系別: 農學系
職稱: 教授
學位: 博士


 

個人簡歷   現為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農業大學循環農業研究中心主任。
  
   1983-1994.1 甘肅農業大學農學系 講師,副教授
   1994.1-1995.6 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 博士后
   1995.7-1997.3 中國農業大學西區科技處 副處長
   1997.4-1999.7 中國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 副教授
   1999.8-2002.8 中國農業大學作物學院 教授,副院長
   2002.9-2003.12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副院長
   2004.1-2006.5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學校辦公室主任
   2006.6--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發展規劃處處長
    


 

聯系方式   Tel:8610-62731436
   Fax:8610-62731436
   Email:wshgao@cau.edu.cn
   Add.: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西路2號 100193
    


 

社會職務  中國農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耕作制度研究會理事長
  中國可持續農業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中國作物學會常務理事
  教育部科技委農林學部委員
  科技部農業科技減災委員會委員
  科技部糧食豐產科技工程戰略研究組組長
  “十二五”現代農業科技戰略研究專家組組長。 


 

教學工作  本科生:《農業生態學》
  博士生:《宏觀農業系統研究與進展》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農業生態系統學、宏觀農業與發展戰略規劃、農業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已主持完成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項目12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5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主編《中國區域農業協調發展戰略》、《農業宏觀分析方法與應用》、《中國農業與世界農業概論》、《農作學》等學術專著15部。先后應邀赴美國、荷蘭、日本、泰國、奧地利等國家合作研究和參加學術會議。
  目前主持國家級項目3項,包括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 “糧食主產區農田生態健康管理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保護性耕作技術研究與示范”及“農田復合生物共生循環模式研究與示范”,并擔任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保護性耕作”及重大項目“循環農業”項目首席專家。
    


 

課題項目
   2007-2010年: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農田復合生物共生循環模式與技術研究
   2006-2010年: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保護性耕作技術體系研究與示范
   2006-2010年: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糧食主產區農田生態健康管理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2004-2006年: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糧食主產區保護性耕作制與關鍵技術研究
   2004-200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測度、市場轉化與決策模式研究
   2004-2005年:農業部軟課題,農業科技跨越發展戰略研究
   2003-2004年: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戰略研究,農業科技問題區域戰略研究
   2003-2005年:北京市項目,京郊裸露農田保護型耕作關鍵技術研究
   2001-2003年:國家基金項目,秸稈還田對作物-土壤-環境影響效應研究
   2001-2005年:國家攻關重點課題,區域農業協調持續發展戰略與典型模式研究
   2001-2005年:國家攻關重點課題,區域農業協調持續發展重大戰略問題研究
   2001-2005年:國家攻關重點課題,區域農業結構調整關鍵技術研究
   2001-2005年:國家“973”課題,農牧交錯帶農業系統生產力耦合機理研究
   2001-2005年:國家“863”子課題,區域節水型農作制度研究
    


 

論文著作   著作:
   1、《中國農業產業實用新技術讀本》.高旺盛主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中國農業與世界農業概論》.高旺盛主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農業宏觀分析方法與應用》.高旺盛主編.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9
   4、《中國農作制度研究進展2008》. 高旺盛主編.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5、《農業資源與區劃》. 楊改河主編,高旺盛副主編.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
   6、《新農村建設與農村科技發展戰略》.賈敬敦主編,高旺盛副主編.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
   7、《現代農業與農作制度建設》.鄭建初,高旺盛主編,胡躍高陳阜等副主編.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8、《中國區域農業發展戰略》,高旺盛主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4
   9、《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理論與策略》,高旺盛著,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10、《農作學》.劉巽浩主編,高旺盛,陳阜,胡躍高副主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5
   11、《糧食安全與農作制度建設》,高旺盛主編,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12、《秸稈還田的機理與技術模式》,劉巽浩,高旺盛,朱文珊,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13、《集約持續農業工程技術》,劉巽浩,高旺盛著,河南科技出版社,2001
   14、《旱地農業系統生產力與適度開發》,高旺盛著,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1999
  
  
  主要學術論文(帶*為通訊作者):
   1、Chen Yuanquan, Gao Wangsheng*, Dong Xiaobin. Green accounting for agriculture production system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value of agroecosystem services. In: Proceedings of the 6th biennial international workshop “advances in energy studies: towards a holistic approach based on science and humanity”, Graz, Austria,29/June-2/July, 2008, pp.125-141
   2、Nie Sheng-wei, Chen Yuan-quan, Gao Wang-sheng*, Sui Peng. Impacts of maize intercropping with soybean and groundnut on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Farming system design 2009. August 23-26, 2009,Monterey, CA USA
   3、NIE Sheng-wei, GAO Wang-sheng*, CHEN Yuan-quan, SUI Peng and A. Egrinya Eneji. Review of Current Status and Research Approaches to Nitrogen Pollution in Farmlands.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9, 8(7): 101-105
   4、Qin hongling,Gao wangsheng, Ma yuecun, et al. Dynamics of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under different land-use in Inner Mongolia Mountains of north China. Specialty Conference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ies for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Beijing, China. 2006.10
   5、Wangsheng Gao, Yuanquan Chen. Principles and models for circular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Chin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Farming system design 2009. August 23-26, 2009,Monterey, CA USA
   6、Xiaobin Dong, Sergio Ulgiati , Maochao Yan , Xinshi Zhang, Wangsheng Gao*. Energy and eMergy evaluation of bioethanol production from wheat in Henan Province. China.Energy Policy 36 (2008) 3882-3892
   7、Xiaobin Dong, Sergio Ulgiati, Maochao Yan, Wangsheng Gao. Progress, influence and perspectives of emergy theories in China, in support of environmentally sou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quitable trade. Energy Policy 36 (2008) 1019-1028
   8、Xiao-bin Dong, Wang-sheng Gao*, Yuan-quan Chen , Wei-li Liang. Valuation of fragile agroecosystem services in the Loess region: A case study of Ansai county in China. Outlook on Agriculture, 36(2007),255-262
   9、Yang Shiqi, Gao Wangsheng*. Harmony coefficient and regional agricultural system.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6,5(7):539-554
   10、Yuecun MA, Hongling QIN, Chunmei YIN, Wangsheng GAO*, et al. Dynamics of soil water content under different tillage systems in agro-pastural eco-zone. Front. Agric. China,2008,2(2):208-215
   11、高旺盛,陳源泉,段留生等. 中國糧食主產區農田生態健康問題與技術對策探討.農業現代化研究, ,2008,29(1):89-91,111
   12、高旺盛,陳源泉,陳冬冬. 基于農業生態服務價值的農業綠色GDP核算指標體系初探.農業現代化研究,2005,26(1):1-5
   13、高旺盛,陳源泉,董孝斌.黃土高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重要性與恢復對策探討.水土保持學報,2003,17(2):59-61(225)
   14、高旺盛,陳源泉,梁龍. 論發展循環農業的基本原理與技術體系.農業現代化研究,2007,28(6):731-734
   15、高旺盛,陳源泉,石彥琴等.中國集約高產農田生態健康評價方法及指標體系初探.中國農學通報, 2007,23(10):131-137
   16、高旺盛,董孝斌.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脆弱農業生態系統服務評價——以安塞縣為例.自然資源學報,2003,18(2):182-188
   17、高旺盛,劉巽浩.我國西部生態經濟脆弱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策略.中國軟科學,2001(10):124-125(90)
   18、高旺盛,秦紅靈,趙沛義.內蒙古陰山北麓干旱區不同種植模式對農田風蝕的影響.水土保持研究,2005,(5):122-125 ???
   19、高旺盛. 論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基本原理與發展趨勢中國農業科學,2007,40(12): 2702-2708
   20、高旺盛.北方農牧交錯帶農業系統生產力研究方法分析.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2,18(4):279-282(228)
   21、高旺盛.論新時期現代農業的內涵、特征及科技對策.中國農學通報, 2007,23(10):1-4
   22、高旺盛.西部農業開發的戰略地位與現代化途徑.農業現代化研究,2002,23(4):259-262
   23、陳冬冬,高旺盛*,陳源泉.生態足跡分析方法研究進展.應用生態學報,2006,17(10): 1983-1988
   24、陳冬冬,高旺盛*,隋鵬,吳天龍.現代種植業系統及糧食生產能量轉化效率的動態分析——以山前平原河北欒城縣為例.地理科學進展,2008,27(1):99-104
   25、陳源泉, 高旺盛*.中國糧食主產區農田生態服務價值總體評價.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9,30(1):33-39
   26、陳源泉,高旺盛*.基于農業生態服務價值的農業綠色GDP核算——以安塞縣為例.生態學報,2007,27(1):250-259
   27、陳源泉,高旺盛*.農牧交錯帶農業生態服務功能的作用及其保護途徑.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5,15(4):110-115??
   28、陳源泉,高旺盛*.農業生態補償的原理與決策模型初探.中國農學通報,2007,23(10):163-167
   29、陳源泉,高旺盛*.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市場轉化問題初探.生態學雜志,2003,22(6):77-80(249)
   30、陳源泉.高旺盛*.基于生態經濟學理論與方法的生態補償量化研究.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7,27(4):165-170
   31、董孝斌,高旺盛*,嚴茂超.黃土高原典型流域農業生態系統生產力的能值分析——以安塞縣紙坊溝流域為例.地理學報,2004,59(2):223-229(232)
   32、董孝斌,高旺盛*,嚴茂超.基于能值理論的農牧交錯帶兩個典型縣域生態經濟系統的耦合效應分析.農業工程學報,2005,21(11):1-6?
   33、董孝斌,高旺盛*.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典型縣域的能值分析.水土保持學報,2003,17(1):89-92(245)
   34、董孝斌,高旺盛*.提高北方農牧交錯帶農業生態系統生產力的對策與建議.山地學報,2005,24(2):213-217??
   35、彭濤,高旺盛*,隋鵬.農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指標體系的探討.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4,9(1):21-25
   36、秦紅靈, 高旺盛*, 李春陽.北方農牧交錯帶免耕對農田耕層土壤溫度的影響.農業工程學報,2007,23(1):40-47
   37、秦紅靈,高旺盛*,馬月存等. 兩年免耕后深松對土壤水分的影響.中國農業科學,2008,41(1):78-85
   38、秦紅靈,高旺盛*,馬月存等.免耕條件下農田休閑期直立作物殘茬對土壤風蝕的影響. 農業工程學報,2008,24(4):66-71
   39、秦紅靈,高旺盛*,馬月存等.免耕對農牧交錯帶農田休閑期土壤風蝕及其相關土壤理化性狀的影響.生態學報 ,2007,27(9):3778-3784
   40、楊世琦,高旺盛*,隋鵬等.湖南資陽區生態經濟社會系統協調度評價研究.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5,15(5):67-71?
   41、董孝斌,嚴茂超,高旺盛*等.內蒙古赤峰市企業-人工草地-肉羊系統生產范式的能值分析.農業工程學報, 2007,23(9):195-200
   42、何文清,陳源泉,高旺盛*等.農牧交錯帶風蝕沙化區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經濟價值評估.生態學雜志,2004,23(3):49-53
   43、何文清,趙彩霞,高旺盛*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風蝕主要影響因子研究——以內蒙古武川縣為例.應用生態學報,2005,16(11):2092-2096
   44、陳源泉,董孝斌,高旺盛*.黃土高原農業生態補償的探討.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6,22(2):109-112
   45、梁龍,陳源泉,高旺盛*. 兩種水稻生產方式的生命周期環境影響評價.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9,28(9):1992-1996
   46、梁龍,陳源泉,高旺盛*等.華北平原冬小麥-夏玉米種植系統生命周期環境影響評價.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9,28(8):1773-1776
   47、梁龍,陳源泉,高旺盛*.我國農業生命周期評價框架探索及其應用——以河北欒城冬小麥為例.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9,19(5):154-160
   48、馬月存,秦紅靈,高旺盛*等.農牧交錯帶不同耕作方式土壤水分動態變化特征.生態學報,2007,27(6):2523-2530
   49、聶勝委,陳源泉,高旺盛*等.玉米與不同功能植物間作對環境的影響.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9,28(10):2204-2210
   50、王國升,陳源泉,高旺盛*.區域農村發展差距成因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07,28(5):7-11
   51、楊世琦,楊正禮,高旺盛*. 區域農業系統自尺度與國家尺度上的協調度評價——以河北省曲周縣為例.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8, 16 (1):200- 205
   52、楊世琦,楊正禮,高旺盛*.國家尺度區域農業系統協調度評價.生態學報,2008,28(8):4047-4056
   53、李向東,陳尚洪,陳源泉,高旺盛*等.四川盆地稻田多熟高效保護性耕作模式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生態學報,2006,26 (11) :3782-3788
   54、李向東,湯永祿,隋鵬,高旺盛*等.四川盆地稻田保護性耕作制可持續性評價研究.作物學報,2007,33(6):942-948
   55、許翠,隋鵬,謝光輝,高旺盛*.楊農復合種植模式土壤水分效應及生產力分析.中國農業科學,2006,39(4):758-763
    


 

獎勵情況   2004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排名第二)
   2005年獲河北省山區創業獎二等獎(排名第一)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更新或錯誤,請聯系我們進行更新或刪除,聯系方式

添加中國農業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中國農業大學考研分數線、中國農業大學報錄比、中國農業大學考研群、中國農業大學學姐微信、中國農業大學考研真題、中國農業大學專業目錄、中國農業大學排名、中國農業大學保研、中國農業大學公眾號、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中國農業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中國農業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中國農業大學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zhongguonongyedaxue/daoshi_477633.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