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藥學院簡介

發布時間:2020-04-17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北京大學藥學院簡介

北京大學藥學院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北京大學藥學院簡介 正文

北京大學藥學院的前身是北京大學中藥研究所,始建于1941年。在此基礎上,1943年建立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1952年醫學院獨立建院,隨之改名為北京醫學院藥學系;1985年隨學校更名為北京醫科大學藥學院;2000年4月更名為北京大學藥學院。曾設本草、制藥、藥學、藥檢、藥物化學、生藥學、應用化學(醫藥)、藥理學等專業,現設藥學專業(六年制本碩連讀)。藥學專業于2007、2008年被批準為國家級、北京市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于2008年被批準為“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簡稱理科基地)藥學專業點。北京大學藥學院是一個以培養研究型人才為目標的藥學院。
1943-1945年劉思職教授任系主任,1945-1947年陳同度教授任系主任,1947-1958年薛愚教授任系主任,1958-1966年王序教授任系主任,1978-1983年王序教授任系主任,1983-1988年王夔教授任系主任、院長,1988-1999年張禮和教授任院長,1999-2004年彭師奇教授任院長,2004-2005年劉俊義教授任常務副院長,2005-2016年劉俊義教授任院長;2016年至今,周德敏教授任院長。至今藥學院已有四名教授遴選院士,其中王序教授、王夔教授、張禮和教授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樓之岑教授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藥學院由六系(化學生物學系,藥物化學系,天然藥物學系,藥劑學系,分子與細胞藥理學系,藥事管理與臨床藥學系)、一室(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一所(應用藥物研究所)、一中心(藥學實驗教學中心)組成。下設四個委員會:教學委員會、學術委員會、藥物研究與開發委員會、對外合作交流委員會。現有三個國家重點學科即藥物化學、生藥學及藥理學科,藥學學科于2007年被認定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在教育部2012年學科評估中排名全國第一,于2017年入選教育部雙一流建設學科,2017年QS全球藥學學科排名第24位。2019年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單位。
學院在職職工178名,有教授(研究員)45名、副教授(副研究員)51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3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3名,中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7人,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4個,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人才12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入選者4人,北京市優秀青年人才1人,全國優秀教師1名,北京市教學名師3名,北京市優秀教師8名。博士生導師62名、碩士生導師52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12名,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7.5%,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14名,占專任教師總數的10.9%。
學院在校各類學生114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15人、統招碩士研究生365人、在職申請學位研究生46人,六年制本碩連讀學生516人。
學院近年來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8項、二等獎26項、三等獎12項,其他獎20余項;近五年發表論文1824篇(其中被SCI收錄的1248篇)。
藥學院與國際國內科研院所、制藥企業有著廣泛的合作與交流。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荷蘭等國家及港澳臺地區等十幾所大學或公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聘請外籍名譽教授4名、客座教授12名,對內、對外交流的擴大和加深促進了藥學院整體地位與水平的穩步提高。
北京大學藥學院今后幾年的奮斗目標是:逐步發展為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藥學院。 
北京大學

添加北京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北京大學考研分數線、北京大學報錄比、北京大學考研群、北京大學學姐微信、北京大學考研真題、北京大學專業目錄、北京大學排名、北京大學保研、北京大學公眾號、北京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北京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北京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beijingdaxue/yanjiushengyuan_252202.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