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碩導:汝企和

發布時間:2021-11-02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碩導:汝企和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碩導:汝企和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碩導:汝企和 正文

 

  個人簡介

  1949年生,江蘇蘇州人。于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1982年本科畢業,1985年研究生畢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后留于該系任教至今,現任歷史學院教授,博導;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歷史文獻教研室主任。長期從事歷史文獻學史研究,在宋代文獻學領域發表論文20余篇。整理的《續編兩朝綱目備要》在中華書局出版,獲北師大優秀著作獎,并獲宋史界一致好評。2007年出版專著《中華傳統文化探幽》。其另一研究領域是教學研究,主編的《中國歷史文選》已成為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材”,并獲全國教材一等獎。發表教學研究的論文10余篇,于2006年獲北師大錢瑗教育基金優秀教學獎;2008年6月獲寶鋼教育獎。近年來又開辟了第三領域——中華數術文化研究,并已撰寫論文數篇。其學風一向嚴謹扎實,論文及專著均頗見功力。

  著作、譯作:

  點校《續編兩朝綱目備要》(20余萬字),中華書局1995年7月版。
  整理《癸辛雜識》(16萬字),團結出版社1998年2月版。
  主編《中國歷史文選》(上中下三冊,84萬余字),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6月版。
  翻譯《十九世紀中國的常勝軍》(23.6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2月版。
  于2002年5月教育部頒布專文委托北京師范大學召開的全國“中國歷史文選”教學研討會的開幕式上發表主題報告;在閉幕式上發表總結報告;會后主編大會論文集《中國歷史文選教學研究》第四集(23萬字),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3年6月出版。
  專著《中華傳統文化探幽》(22萬字),2008年6月版。
  主編的《中國歷史文選》經高水平修訂后再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版。成為北京市精品教材。
  于2009年5月教育部頒布專文委托北京師范大學召開的全國“中國歷史文選”教學研討會的閉幕式上發表總結報告;會后主編大會論文集《解字說文——中國歷史文選研究》第五輯(18萬字),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

  論文:

  翻譯:《美使麥蓮致國務卿馬賽函及其天京蕪湖之行》,《太平天國史譯叢》(第二輯),中華書局1983年9月版。
  《〈續編兩朝綱目備要〉初探》,《史學史研究》1987年第二期。
  《〈宋史〉校記補遺二十則》,《歷史文獻研究》(北京新二輯),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版。
  《以教育心理學的原理指導歷史文選教學》(0.7萬字),《中國歷史文選教學研究》第二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版。
  《〈四庫全書〉某些岐誤之原因》,《歷史文獻研究》(北京新四輯),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版。
  《宋初官方搜求書籍述論》(0. 8萬字),《陰山學刊》1994年第三期。
  《〈四庫全書〉歧義一瞥》(1. 5萬字),《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4年第五期。
  《宋初官方校勘述論》(1. 3萬字),《宋史研究論文集》1996年1月。
  《對〈中國歷史文選〉教材編寫的思考與探索》(1. 3萬字),《中國歷史文選教學研究》第三集,甘肅文化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對建國以來〈中國歷史文選〉教材的回顧與思考》(1. 4萬字),《史學論衡》1999年7月。
  《北宋中后期官府校勘述論》(1. 9萬字),《中國史研究》2000年第一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宋史卷)2000年第二期轉載,并將此文列為該期之第一篇。且于2002年5月被“新世紀中國西部叢書編委會”評選為“新世紀、新經濟、新西部學術成果獎”之特等獎;8月被“中國西部發展戰略叢書編委會”評選為優秀論文獎特等獎。
  《陳垣先生的教育成就與教學方法初探》(0. 8萬字),《勵耘學術承習錄》,2000年11月。
  《推動“歷史文選”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探索》(1.1萬字),《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1年第一期。《二十一世紀中國社會發展戰略研究文集》、《中國社會科學理論參考文庫》與《中國教育家論文經典》均已全文轉載;并被《中國社會科學理論參考文庫》編纂委員會和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分別評為論文一等獎;02年11月被“中國教育學會”評選為“全國高校教師文科優秀論文”。
  《論兩宋館閣之校勘史書》(1.6萬字),《史學史研究》2001年第一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宋史卷)2001年第三期轉載。
  《略論南宋時期之官府校勘》(0. 8萬字),《歷史文獻研究》第20輯,2001年7月。
  《深化教學研究,推動歷史文選教學改革持續發展》(0.5萬字),《北師大本科教育教學論文集》,2002年1月。
  《略論宋代官府對經部書的校勘》(1.3萬字),《史學論衡(慶祝北師大百年校慶歷史系論文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版。
  《父親汝龍的夕陽時光》,《人民政協報》2003年2月27日;3月6日。
  《弘揚中華文化?? 光大中華美德》(0.12萬字),《光明日報》2003年3月21日(第3版)。
  《論宋代館閣之校勘經部書》(1.5萬字),《中國文化研究》2003年第一期。并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宋遼金元史)2003年第二期作為首篇全文轉載。
  《南宋館閣校勘述論》(1.4萬字),《河北大學學報》2003年第三期。
  《論北宋官府對道教書籍的校勘 》(1.1萬字),《中國道教》 2003年第四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宗教卷)2003年第6期轉載。
  《再論以教育心理學原理指導歷史文選教學改革》(0.8萬字),《歷史文選教學研究》(第四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
  《讓“歷史文選”教學改革與時俱進,為宏揚中華文化作出更大貢獻》(0.7萬字),《歷史文選教學研究》(第四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
  《對建國以來〈中國歷史文選〉教材的回顧與思考》(1. 4萬字),《歷史文選教學研究》(第四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
  《第四屆全國歷史文選教學研討會綜述》(0.8萬字),《歷史文選教學研究》(第四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
  《古漢語過關考試小結》,《歷史文選教學研究》(第四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
  《略論北宋時期之館閣校勘》,《歷史文獻研究》(第22輯),2003年7月。
  《論北宋官府之綜校四部群書》(0.9萬字),《圖書館雜志理論學術年刊》(2003年),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年3月。其《后記》明言:只有入選《圖書館雜志》的優秀論文才可刊于《理論學術年刊》!
  《論“中國歷史文選”教學中的周期性問題》(0.8萬字),《教師教育研究》2004年第三期。(2004年6月)
  《略論兩宋官府對史書的校勘》(0.6萬字),《宋史研究論文集》(第十輯),蘭州大學出版社2004年6月。
  《北宋官府校勘經部書的輝煌成就》(0.5萬字),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中心:《新世紀黨政干部理論學習文集》(先進文化卷),中國文史出版社2004年7月版。同時獲優秀論文獎。
  《兩漢時期之相人術與漢代社會》(1.3萬字),《齊魯學刊》2005年第五期。
  《兩漢時期之相人術與漢代社會》,《新華文摘》2006年第一期。
  《北宋官府對醫書的校理》,(1萬字),《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6年第二期。
  《對完善校勘學理論體系的若干思考》,(1.2萬字),上海2005年《圖書館雜志理論學術年刊》,2006年10月出版。
  《簡論北宋官府之醫書校理》,刊于2006年年底出版的《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黨政干部理論學習文選》。
  《簡論北宋官府對四部群書的校理》,中華名人系列叢書編輯部:《中華名人文論大全》(第三卷),《中國語言文化出版社》。06年9月1日收到入選函,稱本文獲特等獎!
  《以研究推動“歷史文選”教學改革不斷深化》(1.1萬字),《高校歷史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大象出版社2007年 3月版。
  《魏晉時期之相人術與魏晉社會》(1.3萬字),《齊魯學刊》2007年第四期。
  《中國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1.1萬字),《歷史教學問題》2007年第六期(12月)。
  《論衡·骨相篇》與《潛夫論·相列》解析——兼論東漢相人術之特點(1.3萬字),《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8年第三期。
  《以“小學”為重點內容??? 加強歷史文選實習訓練》,《現代教育報·教材周刊》,2008年11月21日第四版。
  《思念父親汝龍先生》,1.7萬字,《炎黃文化研究》第九輯,大象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為李世萍《鄭玄〈毛詩箋〉研究》撰寫的序,2009年?
  《關于建立古漢語過關考試題庫的探索與思考》,載于《解字說文——中國歷史文選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3月版。
  《論陳垣先生對中國歷史文選課的貢獻》,載于《解字說文——中國歷史文選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3月版。

  
  項目:

  96年被批準為國家教委“高等人文社會科學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之第一批立項項目(筆者為項目帶頭人)。99年已提前結項,受到教育部的通報嘉獎。
  98年被批準為北京師范大學“面向21世紀教學改革”立項項目(筆者為帶頭人)。99年已結項。
  2005年被批準為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精品課程立項項目(筆者為帶頭人)。
  2007年被批準為北京師范大學本科生精品課程立項項目(筆者為帶頭人)。
  2007年被批準為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項項目(筆者為帶頭人)。
  2008年古漢語檢測題庫被批準為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教學改革立項項目(筆者為帶頭人)。
  2009年實習研究被批準為北京師范大學2009年教學改革立項項目(筆者為帶頭人)。
  2009年被批準為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創新平臺建設項目”(筆者為帶頭人)。
  2009年被批準為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網絡課程建設項目”(筆者為帶頭人)。

  獲獎:

  1996 年獲北師大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筆者為該成果之帶頭人)。
  1997 年獲北京市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同上)。
  1998 年《續編兩朝綱目備要》獲北師大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獨立)。
  2000 年獲北師大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筆者為該成果之帶頭人 )。
  2001 年 8 月獲北師大首屆成人高等教育教學獎一等獎(獨立)。
  2001 年 9 月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筆者為該成果之帶頭人)。
  2002 年 5 月筆者主編的《中國歷史文選》獲北師大教材優秀獎一等獎。
  2002 年 9 月獲北師大第二屆教師本科教學優秀獎(獨立)。
  2002 年 10 月筆者主編的《中國歷史文選》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2004 年 12 月獲北師大高等教育教學獎二等獎。
  2005 年 12 月獲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第六次優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三等獎(獨立)。
  2006 年 6 月獲北師大第四屆教師本科教學優秀獎(獨立)。
  (四月被本學院學生推選為北京師范大學十佳教師候選人。)
  2006 年 7 月獲北師大(第二屆) 錢瑗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 !
  2008 年 4 月被評為北京師范大學名師!
  (四月被本學院學生第二次推選為北京師范大學十佳教師候選人。)
  2008 年 5 月獲北師大第五屆教師本科 教學優秀獎特等獎 。
  2008 年 6 月獲 寶鋼教育獎 。
  (2010年4月被本學院學生第三次推選為北京師范大學十佳教師候選人。)

  
  培養學生情況:

  2010年:畢業博士2名,碩士2名,均已找到工作。
  2009年:畢業博士1名,碩士2名,當年均已找到工作。
  2008年:畢業博士1名,碩士2名,當年均已找到工作。
  2007年:畢業博士1名,碩士2名,當年均已找到工作。
  2006年:碩士2名,當年均已找到工作。

  聯系方式:

  通訊地址: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郵編:100875。
  宅電:(010)62251892
  Email: [email protected]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更新或錯誤,請聯系我們進行更新或刪除,聯系方式

添加北京師范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北京師范大學考研分數線、北京師范大學報錄比、北京師范大學考研群、北京師范大學學姐微信、北京師范大學考研真題、北京師范大學專業目錄、北京師范大學排名、北京師范大學保研、北京師范大學公眾號、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北京師范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北京師范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北京師范大學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beijingshifandaxue/daoshi_510016.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