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環境工程專業的研究生培養方案

發布時間:2020-04-20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環境工程專業的研究生培養方案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環境工程專業的研究生培養方案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環境工程專業的研究生培養方案 正文

一、 培養目標與要求
培養具有環境工程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能獨立從事環境工程領域應用研究與開發、工程設計與實施、技術改造與攻關、新技術推廣與應用、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評價、環境監測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較強的繼續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國際視野的優秀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二、領域方向
01 大氣污染控制及催化技術 02 水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
03 固體廢物資源化 04 環境監測與評價
05 環境規劃與管理
三、培養方式
全日制工程碩士(環境工程)研究生采取全脫產的培養方式,課程學習主要在校內完成,論文答辯須在校內完成。
校內外雙導師共同指導,以校內導師指導為主,校外導師參與工程實踐過程、項目研究、學位論文等多個環節的指導工作。
四、學制與學分要求
全日制工程碩士(環境工程)研究生培養實行學分制,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最長不得超過4年。學位論文研究工作時間應保證不少于1年??倢W分不低于36學分,不高于40學分。其中學位課程學分要求
18學分;非學位課程學分要求應屆本科畢業生不低于9學分,其他學生不低于12學分;必修環節學分要求應屆本科畢業生9學分,其他學生6學分。
五、培養思路
采取雙導師制,即以校內導師指導為主,校外導師參與工程實踐、項目研究、學位論文等多個環節的指導工作。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 實行多學科綜合、寬口徑的培養方式。
1. 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職業需求為目標,以綜合素養和應用知識與能力的提高為核心,根據行業、職業領域對全日制環境工程領域碩士研究生知識與能力的要求,搭建科學合理的課程結構,著重突出專業技能、工程實踐的培養。
2. 為完善研究生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提高專業素養及就業創業

能力,增加應用性課程的開設,并與政府、企業、事業等單位合作, 開設一些提高研究生實踐工作能力的課程,或根據社會需求開設適當的訂單式課程,還可開設與職業資格認證相關的課程。
3. 教學內容強調理論性與應用性的有機結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實踐應用;教學過程要重視運用團隊學習、案例分析、現場實踐、模擬訓練等方法;要注重培養研究生研究實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4. 課程學習與實踐教學緊密銜接,課程學習主要在學校完成,實習、實踐在校內或校外工程實踐基地完成。
六、培養標準及實現
1.培養標準
表 1 工程碩士(環境工程)研究生培養標準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標準細化描述
   
1.1 相關社會科
1.1.1 國情與科學聯系能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學知識 1.1.2 數學、邏輯、社會
經濟學、法律等人文知識
 
自然辯證法、數值分析、環境監察
      現代環境監測、高等環境化學、規劃
      環境評價、環境信息系統工程、大氣
    1.2.1 專業基礎理論知識 污染控制理論與工藝、水污染控制理
      論與工藝、固廢污染控制理論與工藝
      的基本知識、方法和原理
 
1. 一般性專門知識
1.2 學科基礎知識 1.2.2 專業法律、法規、政策 在規劃環境評價、環境風險評價、環境監察、區域環境規劃方法等課程中
講授有關政策、法律法規
      工程制圖標準和各種環境工程圖樣
    1.2.3 專業工程設計技能 表示方法,大氣污染控制、水污染控
制、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與處置的相關
      設計、工藝流程圖
   
 
1.3 研發技能
 
1.3.1 創新思維培養
具有開拓創新意識,學習環境工程技
術進展;熟悉新技術帶來的影響,對現有工程實踐和技術的熟悉程度
 
1.3.2 設計研發能力
熟悉工程概預算知識;進行產品開發和設計的能力,以及工程項目集成的
基本能力
2. 專業工     具有從事環境監測與評價、環境規劃
程設計研     與管理的能力,提出具體的環境監測
發及工程 2.1 學科知識、設 2.1.1 環境監測與評價、 方案,熟悉環評報告書以及環境規劃
實踐、管理 計研發能力的培養 規劃與管理的技術知識 方案的制定工作程序;能夠分析測試
的能力和     數據,分析偏差產生的原因等,綜合
態度     問題的解決方案并形成總結性建議

    2.1.2 環保設備的設計知識和研發能力 掌握扎實的環境工程技術的理論知
識,能夠進行具體的環保設備和構筑物的設計計算
 
 
2.1.3 污染控制技術知識和設計研發能力
掌握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與處置技術的新工藝、新方法、新材料、新設備和先進生產方式以及環境工程的前沿發展現狀和趨勢;具有工程技術創新和開發的基本
能力
 
2.1.4 清潔生產與節能減排
掌握清潔生產的原理、工藝流程的產污分析的知識和能力;積極參與企業設計與開發項目,如節能環保產品指
標、設計、控制技術、測試方法等
 
 
 
 
 
 
2.2 工程管理能力和態度
 
 
2.2.1 執著與應變
能夠主動進行相關的工作并愿意承擔風險,具有主動采取行動的魄力并抓住機會,預見行動帶來的利益和風險;具有處理工程與社會和自然和諧
的基本能力
 
 
2.2.2 求知欲和終身學習
充分認識自我的能力,個人知識、能力和態度,自身興趣、強項與弱點等,掌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具有信
息獲取、知識更新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2.2.3 管理和調節能力
具有管理方面的能力,確定任務的主次、重要性和緊迫性并有效的執行任
 
 
2.3 職業能力和態度
2.3.1 工程師職業道德規
掌握成功進行工程實踐所需的職業
道德、正直誠信等職業能力
2.3.2 責任感和責任心 具有責任感,能夠正視個人并承擔責
2.3.3 法制意識和觀念 日常法制及與工程相關的法律法規
 
 
 
 
 
 
 
3. 人際交往能力
 
 
 
 
 
 
 
3.1 團隊協作能力
 
3.1.1 團隊意識
能夠組建或積極參與團隊,具有團隊合作意識,互通有無,互相溝通,各
環節合作協調
 
3.1.2 組建高效團隊
善于根據任務要求和 特點組建團隊,為團隊成員分配任務,如:工藝工程師以及工程人員等需要有效合
 
 
3.1.3 團隊工作運行
團隊成員開展工作、交流,團隊之間的相互幫助、任務的調整、妥協,具有規劃組織的能力,在項目的設計, 需求,進度,各環節銜接,時間安排, 統籌等方面都要團隊成員共進,實施
有效操作管理
3.1.4 團隊成長和演變 在團隊協作中互相促進,互相提高,
注意團隊的成長,積極推進團隊進步
3.1.5 領導能力 能在團隊中領導或支配能力,注重團
 

      隊凝聚力,顯示領導魅力,能有效協
調團隊中各項任務
 
 
3.1.6 技術協作
明確各個成員的分工,知道各個環節的前后環節,以及相應環節的銜接人員,善于與其他團隊成員協作、遇到
問題能夠分析原因,不推委、樂于幫助其他成員解決問題
 
 
 
 
 
 
 
 
3.2 交流溝通能力
3.2.1 交流戰略和交流方法 具有一定的溝通技巧和交流方法,在項目的不同階段和不同情形之下,采
用不一樣的溝通技巧和交流策略
 
3.2.2 寫作交流能力
書寫并報告個人或小組報告,無論是項目階段性報告還是項目的技術報告,都要思路清晰,簡單明了,重點
突出
 
3.2.3 電子和多媒體交流
能以書面、電子形式、圖表以及口頭等方式進行有效的交流,適應無紙化辦公,網絡會議等新型辦公模式,學
會紀律自律和良好交流
 
 
3.2.4 圖表交流
適應各種形式的圖表交流,學會使用專業圖示交流,無論是項目的執行流程圖,審核驗證流程圖,還是專業的設計圖紙,結構圖紙,數據統計報告,
分析報告等等
   
3.3 外語交流能力
3.3.1 技術外文文檔撰寫能力 具有閱讀外文專業文獻資料的能力,
初步掌握用外語撰寫論文、報告的能力
3.3.2 外語口頭表達能力 具備簡單的外語交流能力
 
 
4. 社會意識的培養
4.1 哲學與行業意識 4.1.1 培養正確的人生觀、
價值觀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自然辯證
4.1.2 良好的行業意識 學習行業法規和政策
 
4.2 培養發展全球觀
4.2.1 掌握不同企業文化 參加企業專家講座
4.2.2 環境工程全球化的
發展
參加學校外籍專家專題講座、國際學
術會議、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七、知識能力大綱
將培養標準細化為知識能力大綱,依據知識能力大綱確定課程, 將知識能力大綱落實到具體的課程和教學環節。對各項知識、能力要求須有明確的考核標準、方式。
1. 學位課
1) 公共基礎課:自然辯證法概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英語。
知識能力要求:通過公共基礎課的學習,對學生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教育,使學生掌握科學思維方法,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科學創造力,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基礎上,具備分析和

處理科學技術發展中的現實問題的能力;并要求學生掌握好英語,進行本專業的學習、研究,滿足新世紀對高層次人才的要求。
2) 專業基礎課:數值分析、現代環境監測、高等環境化學、水污染控制理論與工藝、大氣污染控制理論與工藝。
知識能力要求:使學生具備數值分析、高等環境化學的基礎知識與技能,為以后進一步從事科學計算、污染物分析及控制、環境監測與評價等方面的學習、研究和應用打下基礎;同時要求學生掌握大氣和水污染控制領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工藝類型,為今后從事污染物治理的工藝設計、方案論證及工程調試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2. 非學位課
1) 專業方向課:環境科學與工程進展、環境規劃與評價方法、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分析、現代環境生物技術、廢物資源化與循環經濟、清潔生產技術與審核。
知識能力要求:使學生具有從事、環境規劃與評價以及清潔生產能力審核的能力,提出具體的環境監測方案,熟悉環評報告書以及環境規劃方案的制定工作程序;掌握廢物污染控制技術的新工藝、新方法、新設備等。熟悉環境生物技術及環保領域廢物資源化處理新技術及其工程應用情況。
2) 自選課程:體育等。
3. 必修環節
必修環節包括工程(專業)實踐、專業技能。1)環境工程專業實踐:3-6 學分。
2)環保工程師技能訓練:3學分。
全日制工程碩士(環境工程)研究生專業技能包括常規環境監測實驗技能、設計制圖技能、環境評價及規劃管理技能等三部分,4學分。第3學期末進行專業技能考核,具體考核內容、考核標準和要求如表2 。專業技能考核通過者,方可準予進行學位論文工作??己巳缥茨芡ㄟ^,可申請參與下一年度的專業技能考核,如通過則延期1年畢業;如仍未通過,則給予退學處理。

2 全日制工程碩士(環境工程)研究生專業技能考核

    (5)環境規劃、管理的工作步驟、編寫方案的工作程序 (書)的編寫。學期末,教師從布置題目選取一部分內容進行現場 ppt 匯報答辯, 匯報答辯時間為 1h,并根據評分標準給出成績。
考核評分標準:
1、相關知識的學習與掌握熟悉程度(30 
2、項目背景資料調查與收集方法(10?)
3、項目現狀監測方案編制及附圖繪制(10?)
4、方案或報告編寫的內容、質量及規范性(20?)
5、PPT 匯報和答辯情況(30?)
 
八、工程(專業)實踐方案
1.培養目標
學生通過在企業分階段、分層次的實習,以環境工程儀器、設備、技術和工藝方法的基本知識和能力要求為基礎,以工藝設計、流程、運行管理為主線,了解工程實際需要,培養職業素養、分析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管理能力等工程綜合能力。從而培養具有獨立從事環境工程領域中某一方向(環境監測與評價、污染控制及資源化、環境規劃與管理)的專業技術能力,以適應未來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需要,成為面向未來的具有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國際視野的高級工程人才。
總體要求如下:
(1) 深入了解現代企業特點及文化,了解環境工程項目方案的編寫、設計流程,生產工藝、工程項目的規劃與管理。掌握清潔生產工藝流程所涉及的法律、法規、規范、標準及其在產品實現環節中的具體實現;逐步培養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職業道德。
(2) 熟悉行業發展對現代環境監測儀器的新要求,熟悉環境監測儀器的工作原理和特點;熟練掌握監測的方法和操作流程以及對其監測數據的分析和解釋。
(3) 掌握污染控制技術的環保設備的設計、運行和管理,熟悉新型環境污染控制治理技術,培養項目方案設計、設備開發和技術改

造能力。
(4) 熟悉環境各要素質量相關標準與規范,掌握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的編寫,熟悉環境規劃與管理的業務工作流程。
(6) 熟悉新型環保設備開發的方案設計,項目任務書的編寫, 生產工藝編寫的依據和規范。
(7) 掌握現場故障處理方法。2.培養模式
工程實踐采用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3.培養內容
(1) 實踐時間
全日制工程碩士(環境工程)研究生在學期間,必須保證不少于半年(累計18 周)的工程實踐,計3學分;應屆本科畢業生的工程實踐時間原則上不少于1 年(累計36 周),計6學分。
(2) 實踐方式
現場講解與觀摩、現場調試和操作等。
(3) 實踐內容與要求:          1)了解行業及企業文化、管理體系;
2) 了解企業生產與社會需求的關系;
3) 掌握現代環境監測儀器的工作原理、管理與維修;
4) 常見污染物處理方法、工藝流程;
5) 掌握環境治理工藝的設計方案、可行性報告、說明書、圖紙等的編撰原則及規范;
6) 熟悉并掌握環境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的工作流程、報告書的編寫;
7) 熟悉并掌握常見環保設備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掌握簡易環保設備的設計、現場調試、運行管理;
8) 掌握工程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知識在污染控制的技術改造中的應用;
9) 以實踐訓練過程的參與,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養成良好工作習慣和團隊合作精神;
10) 培養產品開發、生產等過程中人員協調、分工、協作意識與

組織管理能力、交流溝通能力。
(4) 實踐考核
現場專業技術人員及指導教師對其設計方案、可行性報告、圖紙、團隊配合與操作技能等進行評判,并要求小組進行專題報告及答辯。
4. 培養要求
工程實踐分為“環境監測與評價”、“污染控制及資源化”和“環境規劃與管理”三個學習模塊,學生根據自己研究方向選擇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進行工程實踐,具體要求見表2。
全日制工程碩士(環境工程)研究生,第2學期中期制定工程實踐計劃,經學校導師和企業方導師審核批準后,第2學期末進入實習基地進行實地實習,掌握實習要求的各項基本要求,并于實習結束后撰寫工程實踐總結報告,進行考核評定成績。實踐環節考核合格后, 于第3學期末進入學位論文實踐階段??倢嵺`環節時間累積不少于半年,應屆本科畢業生的工程實踐時間原則上不少于1年。
6. 實踐基地
成都環境監測中心站、西南航空港污水處理廠、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農業部沼氣科學研究所、四川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四川帝澳環保節能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成都氣象環境評價咨詢中心、四川中荷環保分離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等。
九、課程體系與培養計劃
參見《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教學計劃表》(見附件)。
十、學位論文
1、論文選題
學位論文選題應來源于應用課題或現實問題,必須要有明確的職業背景和應用價值。學位論文及研究成果應具有創新性,達到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授予學位論文的水平與要求。

2、論文形式
(1) 學位論文須符合國家工程碩士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學校關于各種內容與形式學位論文的標準與要求。
(2) 學位論文的研究內容可以是工程技術、產品開發、規劃設計等,研究成果的形式是報告或產品。
(3) 學位論文及研究成果應具有創新性,達到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授予學位論文的水平與要求。
(4) 學位論文須獨立完成,要體現研究生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評審與答辯
學位論文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成員中,應至少有2名相關行業實踐領域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
十一、畢業與學位授予
全日制工程碩士(環境工程)研究生完成規定學分的學習,學位論文答辯通過后,學院將申請人的有關學位申請材料報送校學位委員會辦公,校學位委員會對學位申請人進行全面審查和綜合評價,以不記名投票方式表決,做出是否授予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決議。校學位委員會頒發由國務院學位辦統一印制的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證書。
十二、課程大綱
參見《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課程教學大綱(模板)》。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添加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考研分數線、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報錄比、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考研群、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學姐微信、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考研真題、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專業目錄、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排名、成都信息工程大學保研、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公眾號、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chengduxinxigongchengdaxue/yanjiushengyuan_253336.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