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時空雙維度中的中國城市文明”暑期學校招生通知

發布時間:2021-08-28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2021年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時空雙維度中的中國城市文明”暑期學校招生通知

2021年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時空雙維度中的中國城市文明”暑期學校招生通知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2021年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時空雙維度中的中國城市文明”暑期學校招生通知 正文

根據相關領域專家的估計,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將顯示我國城市化率超過了60%,已經進入中高城市化率國家行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化發展的速度和尺度是人類歷史上罕有的地理現象之一。不過,與此同時中國城市也面臨著城市風貌趨同、城市特色單調等問題,基礎設施同文化建設不完全一致。時代要求城市歷史地理學發揮多維度、廣視角的優勢,為物質和精神文明雙豐收貢獻力量。
本所計劃于2021年7月舉辦“時空雙維度中的中國城市文明”暑期學校,廣泛邀請城市歷史地理學、城市考古、歷史人類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分享從事相關研究的一些方法、心得體會,以及技術要領,旨在培育新銳,切實推動中國城市歷史地理的發展。
授課時間
2021年7月19日~23日
授課方式
網絡授課
授課專家及擬授講題
周振鶴: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資深教授。任中國行政區劃研究會理事,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等職。主要從事歷史地理學的研究,并旁及地方行政制度史、文化語言學、近代新聞史以及中外語言接觸史、海外交通史和地方志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專著《西漢政區地理》、《體國經野之道》、《中華文化通志·地方行政制度志》,合著《方言與中國文化》,主著《中國歷史文化區域研究》,主編《上海歷史地圖集》等著作。
擬授講題:地圖上的民國上海:《新編上海歷史地圖集》編后
李孝聰: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暨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榮休教授、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特聘教授、武漢大學國家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協同創新中心特聘研究員。曾任北京大學歷史地理與古地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歷史地理》副主編。研究領域包括歷史地理學、交通與城市歷史地理研究、中國地圖史等。主要專著有《歐洲收藏部分中文古地圖敘錄(中、英文)》、《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文古地圖敘錄(中、英文)》、《中國區域歷史地理》、《歷史城市地理》、《中國城市的歷史空間》及《中國古代輿圖調查與研究》等,發表研究論文130余篇。
擬授講題:我怎樣做城市歷史地理研究
唐曉峰: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主要從事歷史人文地理、歷史城市地理,古代地學思想史研究。著有《拉鐵摩爾與邊疆中國》、《從混沌到秩序:中國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論》、《文化地理學釋義》等。
擬授講題:北京的城市考古與歷史地理研究
劉志偉: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現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國社會史學會副會長,中國經濟史學會理事,廣東歷史學會副會長。
擬授講題:歷史人類學視角下的珠三角城市群
周尚意: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部教授,中國地理學會文化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以及國際地理聯合會(IGU)文化地理委員會和全球共識委員會的委員、亞洲文化景觀學會(ACLA)常務理事、區域研究學會(RSA)中國分會副理事長、著名刊物Sustainability,National Geographical Journal of India編委。主要從事文化地理學研究,最早將美籍華裔地理學加段義孚教授學說引進國內學界。已發表中英文學術文章200余篇,專著20余部。
擬授講題:景觀觀察的四對視角
魯西奇:武漢大學教授,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美國耶魯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專家。主要從事區域歷史地理與社會經濟史研究,特別是漢水流域歷史地理與社會經濟史的綜合研究。著有《城墻內外:古代漢水流域城市的形態與空間結構》等9部專著,譯作包括《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沖突與社區》等。
擬授講題:中國歷史上城市的人與社會:一些研究設想
張萍: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北京市特聘教授,哈佛大學訪問學者。現為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經濟學會理事、中國古都學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歷史經濟地理學、西北區域歷史地理、GIS與數字人文。博士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出版學術著作8部,先后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及中國臺灣和日本、韓國等國期刊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搭建了絲綢之路歷史地理信息開放平臺(www.srhgis.com)。主持有國家社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等近十項。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入選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擬授講題:古舊地圖與西北城市歷史地理研究
張曉虹: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史地所所長,2002—2003年度哈佛燕京學者。主要從事歷史城市地理學與歷史文化地理學研究。2002-2003年度以《傳統文化與城市規劃——14-19世紀傳統文化與中國城市規劃關系的歷史地理考察》為題,在哈佛大學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訪問研究。主持“上海城市活動空間研究(1843-194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研究方向亦有對西北地區的歷史文化現象及其環境效應的研究。專著 《文化區域的分異與整合——陜西歷史文化地理研究》,編著《萬民所依:建筑與意象》《洞天福地》等作品。
擬授講題:城市空間的生產與消費:以近代上海為例
傅林祥: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為歷史政區地理、上海史地、古籍整理等,最近數年主要從事清代政區地理與地方行政制度史的研究。曾擔任《上海歷史地圖集》副主編、《中華大典·歷史地理典·域外分典》分典主編,編寫《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中華民國卷》《中國行政區劃通史·清代卷》等,點校、注釋《夢粱錄》《武林舊事》《通鑒地理通釋》等古籍。
擬授講題:宋代江南市鎮的規模與性質
丁雁南: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青年副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有城市歷史地理、地圖學史、地理學思想史等,發表有《“史實與想象:‘嘉隆王插旗’說質疑”》《“地圖學史視角下的古地圖錯訛問題”》《“近代跨國精英的社交空間:上海的總會和俱樂部”》《“地理知識與貿易拓展: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手稿地圖上的南海”》等論文。
擬授講題:城市性的空間特征:中西比較的方法
 
學員招收及選拔辦法
此次暑期學校面向海內外高校招收學員,招收主要面向碩士生、博士生,并酌量考慮即將升入四年級的本科生和青年教師,總計招收正式學員35人。(另有候補和旁聽5人)。
報名者請提供以下材料:
1、本人簡歷1份;
2、個人信息表1份,格式如下,請單獨保存為一個word文檔;

3、代表作1篇(已刊、未刊均可)。
報名方式:
電子郵件報名,6月30日(含)之前,將申請材料(簡歷、個人信息表、代表作)發送至[email protected]。收到報名材料,我們會回復確認。
7月5日左右,暑期學校組委會將確定并公示錄取學員名單。
學員管理及考核辦法
1、研修期間,每位學員必須遵從暑期學校相關安排,按時完成作業。
2、學員在9月30日(含)前,撰寫并提交不少于1500字的研修報告。
3、全程聽講,完成作業,并提交研修報告的學員,經暑期學校組委會審閱合格后,頒發結業證書。
復旦大學

添加復旦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復旦大學考研分數線、復旦大學報錄比、復旦大學考研群、復旦大學學姐微信、復旦大學考研真題、復旦大學專業目錄、復旦大學排名、復旦大學保研、復旦大學公眾號、復旦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復旦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復旦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fudandaxue/jianzhang_460802.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