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導師:姜紹飛

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導師:姜紹飛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微信,為你答疑,送資源

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導師:姜紹飛 正文
姓名:姜紹飛
性別:男
職稱:教授
學院:土木工程學院
電話: 0591-2286 5379; 13559121678
傳真:0591-2286 5355
Email: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姜紹飛,男,1969年生于山東,博士,博士生導師,福建省閩江學者特聘教授,福建省海峽兩岸土木工程防震減災工程研究中心總工,福州大學結構工程研究所所長,結構工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特聘教授.福建省和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遼寧省和福建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福建省首屆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和福建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入選中國科協高層次人才庫.兼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專家、中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分會理事、福建省工程建設科學技術標準化協會常務理事、福建省青年科學家協會理事、中國建筑學會抗震防災分會和中國建筑學會結構計算理論與工程應用專業委員會委員,《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Wave Propagation》、《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和《福州大學學報》等編委,國家、省部基金與科技獎勵評審專家,《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NDT&E 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中國科學》、《工程力學》、《土木工程學報》、《建筑結構學報》等30 余種國內外核心期刊審稿人等學術職務.
近些年他帶領“結構智能健康監測與防災減災研究團隊“(成員包括姜紹飛教授、吳兆旗副研究員(博士后)、方圣恩副研究員、沈圣博士、俞波高工(福州市抗震辦主任,福大兼職教授)及20余名博士生和碩士生)主要在土木工程/軌道交通結構健康監測/診斷與加固、智能信息處理與物聯網技術、鋼/組合結構、結構抗震/抗火/抗疲勞與防災減災等前沿領域解決了很多理論與工程實踐中遇到的關鍵技術難題,取得了系列創新性的研究成果.主持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及省部級項目20余項,并與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香港等國家與地區的學者進行科研合作與研究生培養.承擔的項目不僅解決了很多工程技術和科學難題,促進了結構設計與防災減災的系統化、精細化、智能化,而且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9次.申報國家專利8項,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項、實用專利2項.出版著作4部,發表學術論文130余篇,被SCI收錄9篇、EI收錄50余篇次.這些研究成果為提高土木工程結構的安全與防災減災、促進土木工程學科及其與信息技術學科的融合、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并入選美國Marquis 2012科學與工程名人(Marquis Who’s Who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2) (Marquis Who’s Who為國際著名的名人傳記錄),事跡分別被福建省教育電視臺的“福建省創新人才工作體系機制”專題及福州大學等多個媒體所報道.
學習及工作經歷
1987.9--1997.3 東北大學土木與資源學院, 獲工學學士(1991.7)、碩士(1994.3)、博士(1997.3)學位
1997.4--1999.4 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動站, 博士后,副研究員
1999.5--2006.12 沈陽建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副教授; 教授(2003.8破格); 大連理工
大學土木工程博士生導師(2004.3); 學科帶頭人(2004.3)
2000.6--2001.7 香港理工大學,訪問學者(RA)
2005.5--2006.5 新加坡國立大學,公派訪問學者, 訪問教授
2007.1--至 今 福州大學結構工程國家重點(培養)學科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福建省海峽兩岸土木工程防震減災工程研究中心總工(2009.6),
結構工程研究所所長(2009.6),福建省閩江學者特聘教授(2010.10)
研究方向
1.結構健康監測、診斷與加固
2.鋼/組合結構
3.智能信息處理及應用
4.結構抗震、抗火與防災減災
5.物聯網技術及其在土木工程與古建筑健康監測、保護與修復加固中的應用
6.4S(遙感系統、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專家系統)技術及應用
主要科研項目
1.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傳統古建聚落規劃改造及功能綜合提升技術集成與示范”(2012BAJ14B05)子課題“物聯網技術在古建筑健康監測與災害預警中的應用研究”,負責人, 2012.1-2015.12
2.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 “城市基礎設施安全監測控制物聯網技術研究及應用示范”(2011BAK02B03)中子課題“城市道路與軌道交通安全監測及應急保障物聯網應用示范”, 2012.1-2015.12, 參加。
3.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傳統古建聚落規劃改造及功能綜合提升技術集成與示范”(2012BAJ14B05)子課題“古建筑安全評價與修復糾正加固技術研究”,參加, 2012.1-2015.12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基于盲源分離與信息不完備的結構響應分析與安全性評定(50878057),負責人, 2009.1-2011.12
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鋼-混凝土混合結構中半剛性組合連接的性能與設計(51008081),第二, 2011.1-2013.12
6.高等學校博士點基金:基于KPCA結構損傷非線性特征提取與異常檢測方法研究(20093514110005),負責人, 2010.1-2012.12
7.福建省首屆杰出青年基金:FRP-PVC管混凝土新型組合結構構件力學性能研究(2009J06027),負責人,2009.3-2012.12
8.福建省閩港人才合作項目:大型土木工程結構健康監測關鍵技術研究,負責人,2010.1-2012.12
9.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項目計劃: FRP-PVC管混凝土新型組合構件靜力性能研究(2009-K2-40),負責人, 2009.3-2012.10
10.福州市抗震辦科技項目:福州市建設局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及信息系統(二期),負責人, 2009.5-2012.12
11.福州大學高層次人才計劃:基于不確定性推理的海洋平臺損傷檢測與可靠性評定研究(826229),負責人, 2007.1-2012.12
12.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導管架平臺的智能信息處理與可靠性評定(XSJRC2007-24),負責人, 2008.1-2010.12 (驗收為優秀)
1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于多傳感器數據融合的結構損傷檢測新方法 (50408033), 負責人, 2005.1-2007.12 (鑒定為國際先進)
14.國家十五科技攻關:住宅建筑體系與工程質量保障關鍵技術子題(2002BA806B-4), 第二, 2002.5-2005.5 (鑒定為國際先進)
國家發明或實用專利
1.國家發明專利--“改進希-黃變換的結構響應分析方法”, ZL200610046897.7,2009.2.25獲得授權,中國,姜紹飛
2.國家發明專利--“易修復鋼結構梁柱節點”, ZL201010164386.1, 2011.3.28獲得授權,中國,吳兆旗,姜紹飛,曾建仙, 付春, 劉景良
3.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混凝土新型組合柱”, ZL200920137336.7,獲得授權,中國,姜紹飛,吳兆旗
4.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新型鋼梁柱連接結構”, ZL201020181041.2, 2010.12.29獲得授權,中國,吳兆旗,姜紹飛, 楊海,蘇建強
5.國家發明專利--“基于改進EMD和ARMA模型的結構響應分析方法”, 201010301210.6,申請日:2010.2.5,公開日:2010.12.1,姜紹飛,付春,吳兆旗
6.國家發明專利--“基于小波包估計噪聲方差的ICA收縮信號去噪方法”, 201010187344.X, 申請日:2010.5.31,公開日:2010.11.10,姜紹飛,林志波, 吳兆旗, 曾建仙, 付春
7.國家發明專利--“自適應一致性數據融合方法”, 201110200655.X, 申請日為2011.7.18,姜紹飛,韓哲東, 吳兆旗
8.國家發明專利--“數據不完備下基于一致性數據替換的結構異常檢測方法”, 201110200656.4, 申請日為2011.7.18,姜紹飛,韓哲東, 吳兆旗
獲獎項目
1.“大型結構健康監測若干關鍵技術研究”獲得2011年度福建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
2. “結構響應智能信息處理技術與可靠性評定”獲得2009年度遼寧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
3.“基于多傳感器數據融合的結構損傷識別新技術研究”獲得2008年度遼寧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
4.“砌體住宅建筑結構工程質量檢測與質量診斷技術研究”獲得2007年度遼寧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2007年度建設部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勵三等獎
5.“基于振動測量的復雜結構損傷檢測技術”獲得2006年度建設部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勵三等獎
6.“基于改進HHT和ICA的結構信號分析與損傷檢測研究”獲得2006年度遼寧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
7.“高溫后鋼管混凝土的力學性能評估及修復措施”獲得2004年度遼寧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8.“土木工程專業雙語教學的改革與實踐”獲得2005年度遼寧省高校教育研究獎勵二等獎
9.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by Integrating Data Fusion and 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獲得2008年遼寧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一等獎
學術與榮譽稱號
1. 2012年2月獲聘《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Wave Propagation》編委
2. 2011年11月獲聘《福州大學學報》編委
3. 2010年10月被福建省遴選為閩江學者特聘教授
4. 2010年9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專家
5. 2010年8月福建省工程建設科學技術標準化協會常務理事
6. 2010年4月福建省青年科學家學會理事
7. 2009年12月中國建筑學會抗震防災分會委員
8. 2009年5月獲得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
9. 2009年8月入選中國科協高層次人才庫
10. 2009年8月獲聘《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編委
11. 2008年7月入選福建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省級人選
12. 2008年1月獲得第九屆福建青年科技獎
13. 2008年8月中國建筑學會結構計算理論與工程應用學術委員會委員
14. 2007年9月入選“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15. 2006年12月入選“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青年骨干教師”
16. 2005年11月入選“遼寧省高等學校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17. 2004年7月榮獲遼寧省人事廳等8部門遴選的“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
18. 2004年獲聘《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編委
19. 2004年, 擔任中國鋼協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分會理事
代表性論著
1. 著作: 4部
[1]姜紹飛,吳兆旗編著: 結構健康監測與智能信息處理技術及應用,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11.2
[2]姜紹飛著: 基于神經網絡的結構優化設計與損傷檢測,科學出版社,2002.6
[3]姜紹飛,張春明譯: 大型公共建筑設計與施工: 仁川國際機場,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
[4]張春明,姜紹飛,張春麗譯: 大型公共建筑的設計與施工: 世界銀行,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6
2. 學術論文: 130余篇.其中, 10余篇被SCI、 50余篇被EI 收錄. 部分論文目錄如下:
[1] Shao-Fei Jiang, Sheng-Lan Ma, Cheng-Li Liang, Zhao-Qi Wu. Axial Behavior of CFRP-PVC- Confined Concrete Stubs[J]. Advanced Science Letters, doi:10.1166/asl. 2012.2634, 2012, Vol. 5, 1-7 ( SCI、EI收錄)
[2] Shao-Fei Jiang, Chun Fu, Chunming Zhang. A hybrid data-fusion system using modal data and 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 for damage detection[J].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 2011, doi: 10.1016/j.advengsoft.2011.03.002, 2011, 42:368-374 (SCI、EI收錄)
[3] Shao-Fei Jiang, Chun Fu. Structural Mod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Using 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 Model Based on Improved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J]. Advanced Science Letters, doi:10.1166/asl. 2012.2628, 2012, Vol. 5, 11-15 ( SCI、EI收錄)
[4] Shao-Fei Jiang, Chun-Ming Zhang, Shuai Zhang. Two-stage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using fuzzy neural networks and data fusion techniques[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doi:10.1016/ j.eswa.2010.06.093, 2011, 38(1):511-519 (SCI、EI收錄)
[5] Zhao-Qi Wu, Jian-Qiang Su, and Shao-Fei Jiang. Determination of Design Bending Moment of a T -Stub Connection with Inserted Plates[J]. Advanced Science Letters, doi:10.1166/asl.2012.2630, 2012, Vol. 5, 21-25 ( SCI、EI收錄)
[6] Shao-Fei Jiang, Chun-Ming Zhang, Juan Yao. Eigen-level data fusion model by integrating rough set and 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 for structural damage identification[J].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2011, 14(2): 333-349(SCI、EI收錄)
[7] Jianxian Zeng, Shao-Fei Jiang, Yanhai Wu. Stress-strain relation Model of core RPC and its application to RPC-filled steel tubes[J]. Advanced Science Letters, doi:10.1166/asl.2011.1679, 2011, 4(3): 720-725 ( SCI、EI收錄)
[8] Shao-Fei JIANG, Zhao-qi WU, De-Sheng NIU. Experimental study on fire-exposed rectangular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FST) columns subjected to bi-axial force and bending[J].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10, 13(4):551-560 (SCI、EI收錄)
[9] Shao-Fei Jiang, Chun-Ming Zhang, CG Koh.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by integrating data fusion and 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J].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06,9(4):445-458(SCI、EI 收錄)
[10] Shao-Fei JIANG, Da-bao FU, Chun-Ming HU, Zhao-Qi WU. Damage Identification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Arch Bridge using Data Fusion Based on Information Allocation Theory[J]. Procedia Engineering, 15 (2011) 1705-1710(EI收錄)
[11] Shao-Fei Jiang, Zhao-Qi Wu. Effect of attribute reduction on rough-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 for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Journal, 2011, Vols.163-167: 2482-2487 (EI收錄)
[12] Shao-Fei Jiang, Chun Fu and Zhaoqi Wu. Intelligent data-fusion model using correlation fractal dimension for structural damage identification[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Journal, 2011,143-144: 1300-1304 (EI收錄)
[13] Shao-Fei Jiang, Feng Xu, Chun Fu. Intelligent damage identification model of an arch bridge based on box-counting dimension and 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J].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2010, 6(4): 1185-1192 (EI收錄)
[14] Shao-Fei Jiang, Zhaoqi Wu, Yun-Fei Qiu. Meso-mechanics analysis of concrete: generation of random aggregate structure[J].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9, Vols. 400-402: 363-370 (EI收錄)
[15] 姜紹飛,林杰. 基于粗集的改進對向傳播網絡結構損傷識別[J]. 振動與沖擊,2011,30(6):1-4,14(EI收錄)
[16] 付春,姜紹飛,牟海東.基于改進HHT的結構模態參數識別方法[J]. 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2011,19(4):583-590(EI收錄)
[17] 姜紹飛. 結構健康監測-智能信息處理及應用[J].工程力學,2009,26(SupII):184-212(EI收錄)
[18] 姜紹飛,胡春明. 基于模態指標與數據融合的鋼管混凝土拱橋損傷識別[J]. 振動與沖擊,2009, 28(12): 96-100 (EI收錄)
[19] 姜紹飛,牛德生,于清海.高溫后矩形鋼管混凝土雙向壓彎構件力學性能試驗研究[J].建筑結構學報,2008, 29(5):13-19(EI收錄)
[20] 姜紹飛,張帥.基于模糊神經網絡的數據融合損傷識別方法[J].工程力學, 2008,25(2):95-101 (EI收錄)
[21] 姜紹飛,張帥.基于模糊神經網絡和證據理論的結構損傷識別新方法[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8,28(4):139-145
[22] 姜紹飛,劉明,倪一清,高贊明.基于自適應概率神經網絡的大跨懸索橋損傷定位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03, 36(8):74-78
教授過的課程
1.本科生: 鋼結構設計原理,建筑鋼結構設計,混凝土結構,土木工程專業英語,土木工程概論
2.碩士生:工程結構健康監測與診斷,高等結構實驗,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理論,專業英語
3.博士生: 結構健康監測理論,高等組合結構,結構健康監測與智能信息處理
添加福州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福州大學考研分數線、福州大學報錄比、福州大學考研群、福州大學學姐微信、福州大學考研真題、福州大學專業目錄、福州大學排名、福州大學保研、福州大學公眾號、福州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福州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福州大學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fuzhoudaxue/daoshi_507781.html
推薦閱讀
-
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導師:李湘祁
姓名:李湘祁性別:女職稱:教授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電話::研究方向:介孔材料、有機無機復合材料、發光材料。個人簡介:年年:畢業于中南工業大學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獲學士學位……
日期:10-29 閱讀量:20 -
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導師:王乾廷
姓名:王乾廷性別:男職稱:講師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電話::研究方向:()先進制造技術()材料加工工程個人簡介:合肥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本科,獲工……
日期:10-29 閱讀量:20 -
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導師:黃向東
姓名:黃向東性別:男職稱:副教授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電話::研究方向:非氧化物陶瓷、碳碳復合材料個人簡介:年年:吉林大學物理系固體物理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年年:吉林大學……
日期:10-29 閱讀量:20 -
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導師:鄭興華
姓名:鄭興華性別:男職稱:副教授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方向:微波介質陶瓷、壓電鐵電材料、巨介電常數材料的制備及機理個人簡介:年年:中南工業大學現中南大學復合材料專業……
日期:10-29 閱讀量:20 -
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導師:黃曉巍
姓名:黃曉巍性別:男職稱:副教授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電話::研究方向:氧化鋯增韌陶瓷的液相燒結,高性能氧化鋯電解質的制備與研究個人簡介:年年:畢業于陜西科技大學材料學?!?
日期:10-29 閱讀量:20 -
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導師:王炳喜
姓名:王炳喜性別:男職稱:副教授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電話::研究方向:聚合物功能材料,聚合物復合材料,工程塑料,磁性材料,納米材料等個人簡介:現在,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
日期:10-29 閱讀量:20 -
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導師:吳任平
姓名:吳任平性別:男職稱:副教授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電話::研究方向:傳統陶瓷,特種陶瓷,環境材料,水處理,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個人簡介:年年:畢業于西北輕工業學院陶瓷?!?
日期:10-29 閱讀量:20 -
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導師:吳波
姓名:吳波性別:男職稱:教授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電話::研究方向:多尺度計算材料學,金屬材料和陶瓷材料的結構、相變和性能研究,特種加工過程模擬仿真,新材料開發。研究課題……
日期:10-29 閱讀量:20 -
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導師:邵艷群
姓名:邵艷群性別:女職稱:副研究員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電話::研究方向:納米功能材料、鈦陽極的制備技術與應用研究、金屬電化學原理個人簡介:年年:福州大學大學金屬材料及熱……
日期:10-29 閱讀量:20 -
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導師:于巖
姓名:于巖性別:女職稱:教授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電話::研究方向:傳統陶瓷,特種陶瓷,環境材料,污水處理,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個人簡介:年年:畢業于福州大學化工系硅酸鹽工……
日期:10-29 閱讀量:20 -
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導師:呂海霞
姓名:呂海霞性別:女職稱:副教授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方向:有機聚合物整體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電話:::個人簡歷:年年:畢業于濟南大學工業分析專業獲學士學位年年:工作……
日期:10-29 閱讀量:20 -
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導師:呂秋豐
姓名:呂秋豐性別:男職稱:副教授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方向:功能高分子材料;納米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的改性及應用;炭功能材料。個人簡歷:年:鄭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日期:10-29 閱讀量:20 -
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導師:王晨
姓名:王晨性別:男職稱:副教授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方向:磁性材料、材料表面處理、電致變色材料個人簡歷::畢業于浙江大學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獲學士學位:畢業于浙江大學……
日期:10-29 閱讀量:20 -
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導師:張騰
姓名:張騰性別:男職稱:講師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方向: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直接醇類燃料電池電話:::個人簡歷:美國密蘇里科技大學材料系博士社會兼職審稿專家,編委教學……
日期:10-29 閱讀量:20 -
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導師:鄭玉嬰
姓名:鄭玉嬰性別:女職稱:教授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方向:高分子復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用助劑電話:::個人簡歷:鄭玉嬰,女,年月出生,漢族,福建省福州人……
日期:10-29 閱讀量:20 -
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導師:陳永祿
姓名:陳永祿性別:男職稱:副教授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方向:、有色金屬的凈化與強韌化;、有色金屬熔煉添加劑;、綠色熔鑄技術及裝備;、無鉛黃銅制備技術;、高硅鋁合金的硅……
日期:10-29 閱讀量:20 -
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導師:李東南
姓名:李東南性別:男職稱:教授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方向:有色合金液態成形、金屬半固態成形技術、壓鑄與擠壓鑄造、材料摩擦磨損等電話:::個人簡歷:年年:南昌大學鑄造?!?
日期:10-29 閱讀量:20 -
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導師:李寶銘
姓名:李寶銘性別:男職稱:副教授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方向:光電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復合材料電話::個人簡歷:教育背景西安交通大學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工學學士西安交……
日期:10-29 閱讀量:20 -
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導師:林樅
姓名:林樅職稱:副教授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方向:高性能結構與功能陶瓷;新型生物陶瓷材料;高性能敏感陶瓷;粉體合成及表面處理;微波加熱與合成技術等。電話::個人簡歷:……
日期:10-29 閱讀量:20 -
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導師:楊曉華
姓名:楊曉華職稱:教授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方向:金屬材料焊接接頭組織和性能研究電話::個人簡歷:楊曉華,山西省太原市生人,年畢業于東北大學材料系金相專業,獲學士學位……
日期:10-29 閱讀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