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學院獎學金

發布時間:2022-04-30 編輯:高招幫小莉
安徽科技學院獎學金

安徽科技學院獎學金內容如下,更多高招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高招幫APP和高招幫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高招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高招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招生客服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高招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高等院校。)

安徽科技學院獎學金 正文


安徽科技學院獎學金有哪些、一般多少錢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以下是高招幫為大家整理的獎學金設置情況,包含國家資助、地方政府資助和校內資助等,供大家參考:

1、安徽科技學院獎助學金設置情況


安徽科技學院本專科學生資助政策簡介
資助項目 資助金額 資助人數或比例
國家資助 國家獎學金 一次性獎勵8000元 根據當年省教育廳下達名額確定
國家勵志獎學金 一次性獎勵5000元 根據當年省教育廳下達名額確定
國家助學金 三個等次分別為:4000元、3000元、2000元 根據當年省教育廳下達名額確定
國家助學貸貸款 每年最高不超過8000元 無限制
基層就業國家資助 補償學費或代償國家助學貸款,每生每年不高于8000元 無限制
服兵役國家教育資助 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以及學費減免標準,本專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過8000元 根據征兵部門下達名額確定
綠色通道 通過“綠色通道”辦理入學手續,暫緩交納學費。入學后,我校資助部門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開展困難認定,采取不同措施給予資助 無限制
地方政府資助 創業補貼 每人一次性1500元 無限制
校內資助 困難補助 臨時困難補助 200-400元不等,特殊情況可資助1000元-2000元。 無限制
校內獎學金 優秀學生獎學金 特等獎學金:3000元,一等獎學金:1200元,二等獎學金:900元,三等獎學金:500元。 特等獎學金0.5%,
一等獎學金4%,
二等獎學金6%,
三等獎學金10%
單項獎學金 每人每項300元 無限制
師范類專業獎學金 每人每年500元 無限制
大學生學科和技能競賽獎學金 根據獲獎的級別和等次,1000元-10000元不等。 無限制
大學生創新創業獎學金 每學年評選創新獎個人,分等級獎金1000-2000元/人;團隊,分等級獎金3000-5000元/團隊。創業獎個人,分等級獎金1500-2500元/人;團隊,分等級獎金4000-6000元/團隊。 每學年評選創新獎個人15名,團隊8個。創業獎個人15名,團隊8個。
勤工助學 每月40個小時的酬薪原則上不低于蚌埠市或滁州市的最低工資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計酬標準,可上下浮動。 根據學校當年實際需求設置崗位
校內固定崗按月計酬,根據崗位特點和工作強度,每月工作時間為20-30小時。固定崗位工資標準為每月360元。
計酬體現績效原則。考核合格工資全額發放,優秀等次每月按400元發放;考核不合格按每月工資80%發放工資。
校內臨時崗位酬金發放標準為12元/工時。
學費減免 減免額度由學校視學生實際家庭經濟困難情況審定。 無限制
助力成長資助 七彩筑夢 每人每年1000元 每年評選出10名“勵志之星”,進行表彰和資助(1000元/人)。
校級求職創業補貼 500元/人 無限制


2、安徽科技學院簡介


安徽科技學院是一所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本科院校。學校始建于1950年,1965年開始舉辦本科教育。歷經安徽農學院鳳陽分院、皖北農學院、安徽農業技術師范學院、安徽技術師范學院等變遷,2005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安徽科技學院。70年櫛風沐雨、披荊斬棘,一代代安科人薪火相傳、砥礪奮進,學校事業長足發展。現有全日制本科生、碩士畢業生。


學校現有鳳陽校區和蚌埠龍湖校區,鳳陽校區位于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故鄉――明朝中都古城,校園綠樹成蔭,繁花似錦,環境幽美;龍湖校區位于蚌埠大學城,毗鄰蚌埠大學科技園、高鐵車站、龍子湖風景區。學校占地面積近2000畝,建筑面積58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5億元,現有5個基礎實驗教學中心、26個專業群實驗中心(室)和7個學科平臺。擁有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3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15個、省級示范實驗實訓中心9個。館藏紙質圖書137萬冊,電子圖書128萬冊。

添加安徽科技學院招生客服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高招幫”,關注【高招幫】微信公眾號,在高招幫微信公眾號輸入【安徽科技學院分數線、安徽科技學院高招群、安徽科技學院排名、安徽科技學院招生計劃、安徽科技學院招生目錄、安徽科技學院招生辦電話、安徽科技學院王牌專業】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安徽科技學院高考招生信息或資源

安徽科技學院高招公眾號 高招幫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gaozhaobang/jiangxuejin/674217.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