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育技術的研究生培養方案

發布時間:2020-04-25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贛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育技術的研究生培養方案

贛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育技術的研究生培養方案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贛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育技術的研究生培養方案 正文

一、教育技術學學科簡介
教育技術學是教育學的二級學科,該學科從2003年開始招收教育技術學本科學生,課程與教學論信息技術方向已招收5屆碩士研究生,目前已有2屆畢業研究生。多年來教育技術學團隊一直圍繞教育技術學理論與實踐應用、信息技術的績效評價、電子導師的應用和網絡教育等方面進行研究,形成了信息技術的教育應用研究和信息技術的網絡應用研究等方向,研究成果在國內有一定的影響。
該方向經過長期的建設和培養,形成了一支素質高、學歷、職稱、年齡結構合理的研究和教學團隊。導師中有江西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和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師4人,教授3人、副教授4人,江西省教學名師1人。
該學科目前完成和在研的課題有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省人文社會規劃課題、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等20多項,在《電化教育研究》、《中國電化教育》和《遠程教育雜志》等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了30多篇學術論文,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遠程教育應用、信息技術應用的效益評估和教育技術教師培訓模式等方面進行了較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在江西省多媒體課件展示大賽中獲3項一等獎。
教育技術學方向有良好的研究生培養條件,有江西省實驗示范中心、配有教育技術學方向培養所需的非線性編輯實驗室、圖形實驗室、數字演播實驗室、網絡遠程實驗室和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室,有專業圖書資料室和各種教育技術專業資料和雜志。
二、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素養,系統掌握教育技術學專業知識,具有現代教育技術科學研究能力和現代教育技術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具體培養目標是:
1、政治立場堅定,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努力學習和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熱愛社會主義,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努力實踐科學發展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崇德、尚學、求實、創新”,遵紀守法,學風嚴謹,品行端正,有較強的事業心、責任心和獻身精神,開拓進取,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掌握教育技術學基本理論,以及有關教學設計、教學資源開發、網絡教育、遠程教育、現代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專門知識,具有較強的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能勝任高等學校、科研機構、職能部門、企事業單位的教學科研、媒體開發、技術應用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3、掌握一門外國語,能較為熟練地運用一門外國語查閱本專業相關資料、撰寫論文摘要;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能夠獨立地進行學術交流;能較熟練地使用計算機和網絡,具有較強的信息檢索能力。
4、具有較高的科學素養、高尚的學術道德和健康的身心。
三、學科專業與研究方向
1、學科專業為教育技術學
2、學科研究方向
(1)信息技術教育應用
(2)現代遠程教育
(3)教育媒體的理論與實踐
四、學制
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實行3年為基本學制的彈性學制,其中學位論文工作時間不得少于1年。對于提前完成規定的全部學業,成績特別優秀的,經專家推薦和嚴格考核,可以提前畢業,但不得少于兩年;個別因客觀原因不能在規定的學制內完成學業的,經審核批準可適當延長,一般不超過4年。
五、課程設置與學分要求
1、課程設置(見附件一:課程設置表)
課程結構分為學位課程和非學位課程兩大類。學位課程包括:政治理論課、外國語課、基礎理論課和專業課;非學位課程包括:專業選修課和公共選修課。
2、學分
碩士研究生在攻讀學位期間,總學分必須不少于38學分。其中課程學分不得少于30學分,必修環節8學分。課程學習中學位課程不少于20學分,其余課程不少于10學分(一般每18學時計1學分)。
具體課程結構及學分配置如下:
1、學位課程(不少于20學分)
①公共課程:5門,共8學分;
②學科基礎課程:3門,共6學分;
③專業基礎課程:4門,每門2學分,共6至8學分。
2、非學位課程(不少于6學分)
①專業選修課程:11門,每門2學分,至少修滿6學分;
②跨專業選修課程(素質教育課程):2門,每門2學分,至少修滿4學分;
3、課程考核
(1)研究生學位課程考核方式采用考試形式,非學位課程一般采用考查的形式。學位課程的考核成績75分為合格,非學位課程的考核成績60分為合格。
(2)達到下列條件之一者,可申請免修、免試公共英語課程,并免考學位英語。
① 本科(全日制)階段為英語專業,參加全國高校英語專業四級考試達到合格水平;
② 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英語成績達到75分及以上;
③ 入學前兩年內全國大學英語六級考試成績達到480分及以上(其中聽力成績80分及以上);
④ 入學前兩年內托福考試成績550分及以上(總分677)或80分及以上(總分120分);
⑤ 入學前兩年內雅思考試成績5.5分及以上。
4、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在課程學習結束和開題報告完成后進行,具體要求見《贛南師范學院碩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暫行辦法》。未通過中期考核者,不得進入學位論文階段。
六、必修環節
1、開題報告(3學分)
(1)碩士研究生撰寫開題報告前,必須了解教育技術學領域研究的歷史與現狀,完成教育技術學學科的國內外經典文獻目錄,研究生要從中至少選擇40篇重要文獻進行閱讀,并撰寫不少于5000字的文獻綜述1篇(1學分)。
(2)研究生在文獻閱讀的基礎上進行選題,撰寫開題報告書。開題報告一般應在第三學期完成,經開題報告會后,由學科導師組作出通過或不通過的決定(2學分)。
2、實踐環節(2學分)
教育技術學的研究生應結合學習“三助”工作在校學習期間參加社會實踐,實踐的形式應與本專業有關,時間一般半年以上。具體考核辦法另行制定。對選擇了教師方向發展課程模塊的學生,必須參加“三助”中的助教且教學課時數不少于20課時。
3、學術活動環節(2學分)
教育技術學學科的碩士研究生在校學習期間,必須在學校做一次公開的學術報告(1學分,不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參加學術會議或學術報告(講座)等學術活動10次以上(1學分,不含學術例會),每次參加學術活動后需撰寫不少于400字的小結,并填寫《研究生學術活動記錄本》,學術活動環節經考查合格,給予學分。
4、學位英語考試(1學分)
學校統一組織非英語專業的學位英語考試,考試合格方可申請學位。
七、學位論文
1、碩士學位論文是對碩士研究生進行科學研究的全面訓練,培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衡量碩士研究生能否獲得碩士學位的重要依據之一。碩士研究生在校學習期間,一般至少要用一年的時間完成學位論文。碩士學位論文工作應在導師或導師小組指導下,獨立設計和完成某一科研課題。為保證碩士學位論文質量,導師和學院應重視學位論文的選題、開題報告、課題中期檢查、預答辯、答辯等幾個環節,并制訂具體的時間安排。對預答辯過程中表現出選題及科研能力存在嚴重問題者,必須推遲論文答辯時間。
2、教育技術學學科的碩士學位論文必須是與本專業和學科相符的學術性論文,凡是通俗性、泛論性或單純敘述他人成果的文章或翻譯材料,不能作為碩士學位論文;碩士學位論文具體格式要求參見《贛南師范學院關于碩士學位論文格式的規定(修訂)》。
3、教育技術學學科碩士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1)選題應努力體現本專業的學科前沿和社會發展與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具有一定的科學意義、學術價值、應用價值和創新性;(2)學位論文應是在導師指導下由研究生獨立完成的研究結果;(3)論文的結論和所引用的資料應詳實準確;(4)論文正文的篇幅在文科3萬字以上,理科2萬字以上,符合學位論文的規范,其基本的理論和應用成果達到可以在專業學術刊物上發表的水平。
4、學校對學位論文進行中期檢查,根據研究生的開題報告,檢查論文寫作進展和完成情況,并針對論文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強指導,保證學位論文工作的順利進行。
5、碩士研究生入學第二學年結束以前,研究生按照各學科專業指定雜志格式要求撰寫一篇4000字以上的學術論文,學校組織專家統一進行評審;或在碩士研究生入學后至論文答辯前,有1篇以第一作者(或導師為第一作者,研究生本人為第二作者)發表的論文在學校認定的專業學術期刊發表(人文社科必須是核心、CSSCI、SSCI檢索刊物,理工科必須是核心、SCI或EI檢索刊物),該論文的第一署名單位必須是贛南師范學院。考核認定不合格者,不能申請論文答辯。
6、研究生完成課程學習以及各個必修環節并取得相應的學分,完成了學術論文發表的要求后,按照《贛南師范學院碩士學位授予工作細則》申請學位論文答辯。
7、為保證碩士學位論文的質量,應采取論文公開答辯形式。對碩士學位論文按學校規定進行匿名外校送審,抽檢和評優。
八、培養計劃和培養方式
1、培養計劃
(1)碩士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應在導師的指導下,根據本學科的培養方案和碩士生本人的具體情況確定研究方向與培養計劃。制訂碩士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應該充分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對該碩士研究生的科學研究方向、課程學習要求及考試方式、教學實踐和參加學術活動等環節做出具體的規定或要求。碩士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須經導師簽字,學院領導審定后,存入研究生個人檔案。
(2)碩士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是導師指導碩士生學習的依據,也是對碩士研究生畢業和授予學位進行審查的依據。培養計劃確定后,碩士生和導師均應嚴格遵守。在執行培養計劃的過程中,若因特殊原因需要修改,必須填寫《培養計劃變更申請表》,經導師和學院領導同意后,報研究生部備案。
2、培養方
(1)建立健全以研究生為本的培養方式,重視和促進研究生個性的健康發展,積極采用啟發式、研討式、參與式等教學方式,充分調動研究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其創造性。
(2)研究生的培養實行導師負責和導師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的培養方式,注重導師組群體的智慧,又注重發揮導師的專業特長,以確保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對于研究生的中期篩選、論文開題報告、論文中期檢查等有關研究生教育與培養的重要事宜,須經導師組集體討論后決定。
(3)積極探索研究生培養途徑,力求使教、學、研一體化。有計劃地組織研究生參加導師的課題研究、教學實踐和科研訓練;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形式,讓研究生有較多的機會參與學術交流和學術研討,及時了解最新的學術信息,把握本學科發展與研究動態,提高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4)導師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因材施教,全面關心研究生成長,定期了解其思想學習和科研等方面的狀況,并及時予以指導幫助;導師要積極創造條件,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培養研究生高尚的青草和良好的學術道德,在研究生培養中發揮第一責任人的作用。
九、文獻閱讀
在教學計劃的附表中列出了40多種(類)教育技術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在學習期間應重點閱讀的經典著作、專業文獻、專業學術期刊和網站(見附錄二)。研究生應撰寫出不少于3篇專題討論總結或讀書報告,并存檔,作為文獻閱讀的考核依據。
贛南師范大學

添加贛南師范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贛南師范大學考研分數線、贛南師范大學報錄比、贛南師范大學考研群、贛南師范大學學姐微信、贛南師范大學考研真題、贛南師范大學專業目錄、贛南師范大學排名、贛南師范大學保研、贛南師范大學公眾號、贛南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贛南師范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贛南師范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gnsfxy/yjsy_258599.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