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官網

更新時間:2022-01-29 15:16:08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Add 安徽大學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安徽大學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安徽大學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的安徽大學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安徽大學官網來自安徽大學研究生院網站,及歷年考研分數線數據的匯總(學校網站一般不穩定,或存留的分數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安徽大學歷年考研分數線,希望對安徽大學考研報考有用。

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官網:

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


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簡介:
學院成立于2011年5月,由原社會學系和原政治學系合并組建。現有社會學、社會工作、政治學與行政學、國際事務與國際關系四個本科專業,其中社會學、政治學與行政學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社會工作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擁有社會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文化、生態與社會協調發展”交叉學科博士點,社會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政治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全國首批社會工作碩士專業學位(MSW)授權點。擁有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農村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全國婦聯立項建設、與省婦聯共建的婦女/性別研究基地,與省政協共建的“新時代人民政協理論和實踐研究基地”,安徽大學人口研究所,安徽大學東方毅政治發展研究中心,安徽大學社會治理研究中心,安徽省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發展研究中心,安徽大學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中心,安徽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高水平建設單位,備案中心I類),安徽大學西亞北非研究中心等11個研究機構。建有社會工作實驗室、基層選舉實驗室和社會調查中心,在省內外建立30余個固定實習實訓基地,是安徽省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掛靠單位。辦有《安徽人口》雜志和《安徽社會發展報告》藍皮書,是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政治學會會員單位和安徽省社會心理學會掛靠單位。學院與美國、加拿大、英國、西班牙、墨西哥、蘇里南、澳大利亞、香港和臺灣地區等開展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學院現有教職工66人,其中,專任教師57人,專職管理人員9人;教授17人,副教授19人,講師21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45人;碩士生導師37人,博士生導師12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教育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民政部“全國基層政權建設與社區治理專家委員會”委員3人,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專家委員會”委員1人,國家民委民族研究優秀中青年專家1人,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5人;國家級學會理事或常務理事8人;省政協委員1人,省政府參事1人;省文化宣傳領域拔尖人才1人,省高校學科(專業)拔尖人才1人;安徽大學特聘教授2人。
近五年來,主持國家級一流課程、省級精品示范課程、教學示范課程等20余門,主持省級振興計劃重大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省級重點、一般教育教學研究項目等省級教學質量工程項目30余項,省級教學團隊4個。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獲得各類科研立項200余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和青年項目20余項,省部級項目40余項,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和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子課題近10項。在CSSCI發表論文200余篇,出版專著20余部,編著省級規劃教材等專業教材近10部。有省高峰學科建設項目1項,校級學術創新團隊5個。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獲省社會科學獎一、二、三等獎,國家民委社科成果獎一、二、三等獎,民政部全國民政政策理論研究獎一、二、三等獎等省部級獎項20余項。
學院近年來參與了全國第六次、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國社會家庭結構調查、人口計生調查、文明城市調查、行風調查、安徽鄉鎮政治生態調查、皖北鄉鎮干部隊伍建設狀況調查、安徽省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高級知識分子狀況調查、安徽省返鄉農民工素質與就業問題調查、2014、2015、2018年安徽省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觀察、安徽省脫貧攻堅第三方監測評估等大型社會調查活動,為社會提供各類咨詢和培訓5000余人次,社會工作教育對口扶貧工作榮獲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嘉獎令,脫貧攻堅第三方監測評估工作受到高度肯定,多地專函致謝。圍繞我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思路與對策、安徽省人口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安徽省鄉村治理體制改革、農村社區建設、城市智慧社區建設、安徽政治生態建設與評估、皖北鄉鎮干部隊伍建設、養老服務業態發展、地方文明創建、基層黨建創新、民政部村民自治試點創新經驗等方面,獲得橫向項目立項百余項,立項經費達2000余萬元,10余篇咨政報告被黨和國家領導人和省市主要領導批示、采納,為國家和區域社會政治發展發揮了智庫作用。
學院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專業及復合型人才。本科生獲得國家級和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和科研訓練計劃項目200余項,獲得“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二、三等獎、“挑戰杯”安徽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競賽金、銀獎、“吳建民大使獎”、安徽省“模擬政府”大賽一等獎、全省大中專學生志愿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優秀調研報告一、二等獎等省部級及以上獎勵近百項。
 
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聯系方式:
農村社會發展研究中心:0551-65108891
人口所:0551-65107549
輔導員辦公室:0551-63861757、63861067
院圖書資料室:0551-63861892
院黨委辦公室:0551-63861485
院研究生教學辦公室:0551-62950340
院教學辦公室:0551-63861250
院行政辦公室:0551-63861240
 
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學科設置:
學院博士點、碩士點簡介
文化、生態與社會協調發展交叉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一、培養目標:本學科培養具備歷史文化、生態環境、法學和發展社會學等多學科深厚的理論基礎、綜合的研究能力和廣闊的學術視野的復合型高層次專業人才。在本學科畢業的博士研究生,不僅通曉文化、生態與社會協調發展的相關專業知識,而且善于把各學科的專業知識融會貫通地運用到學術研究和社會實踐之中,既能進行開拓性和創新性的高質量的教學與科研,又能針對社會發展中的實際問題開展對策研究和實踐操作,可以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黨政機關等部門從事教學科研與管理工作。
二、主要課程:包括公共必修課、專業必修和選修課等。博士生課程學習必須至少修滿15學分(1學分相當于18學時),總學分不得超過20學分。學位課考試成績75分及以上為合格。
1. 公共必修課
第一外國語(學位課):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有較好的寫作和聽說能力,能進行學術交流。
第二外國語:第一外國語為非英語者,必修第二外國語(英、日、俄)。要求具有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及聽說的初步能力。
政治理論課(學位課):《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
2. 專業必修課及專業選修課
專業必修課程是深入研究本學科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方法原則的課程設置。包括:社會發展理論與方法研究、文化社會學理論研究、人類行為與生態環境研究等。
專業選修課程體系旨在圍繞學科發展方向和社會需求變化,拓展研究深度和廣度,突出特色,圍繞特定問題展開專題研究。包括:法治文化研究、社會治理的理論、實踐研究、歷史社會學研究、歷史文化學研究、人口生態學專題、社會風險評估與協調發展研究、環境政策與管理研究、比較文化研究、區域文化與社會發展專題、網絡社會學研究、法治與社會發展研究、當代中國問題研究等。
三、研究方向:文化變遷與社會協調發展研究;生態演進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研究;社會矛盾與基層治理創新研究。
四、就業去向: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等。
五、授予學位:法學博士。
社會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社會學
一、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從事社會學教學、研究及相關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該專業的研究生應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堅實的社會學專業基礎知識、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體魄、較高的綜合素質、較強的應用和創新能力,且能運用社會學的專業知識研究社會發展中的現實問題;畢業后能夠從事社會學教學與研究、社會政策研究、社會規劃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有較強的口頭和書面文字表達的能力,能熟練運用計算機及相關操作軟件,熟練掌握一門外語,能閱讀和翻譯本專業的英文資料。
二、主要課程: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理論、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中國社會思想史、古典社會學理論、現當代社會學理論、SPSS和定量數據分析、社會發展研究、當代中國社會問題研究、社會政策研究、社會科學名著選讀、政治社會學專題、文化社會學專題、農村社會學專題、城市社會學專題、社會學范疇研究、社區研究、社會分層與流動。
三、研究方向:社會學理論;應用社會學;政治社會學;中國社會思想史。
四、就業去向:政府部門、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群團組織、企業、調研機構和各類社會中介機構。
五、授予學位:法學碩士。
人口學
一、培養目標:確立以“育人為本,服務地方、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高質量的課程教學,嚴格的專業訓練和豐富的調研活動,培養能夠在研究機構、高等院校、人口與計劃生育等政府部門、群團組織、調研機構和各類社會中介機構從事人口學教學與研究、社會政策研究、社會調查、社區工作的高層次專門人才。
二、主要課程:人口學理論、人口統計學、人口社會學、人口生態學、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西方人口思想史、中國人口思想史、人口地理學、區域人口規劃、區域人口預測、世界人口、人口專題研究等。
三、研究方向:區域人口研究;人口與可持續發展。
四、就業去向:政府部門、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群團組織、新聞媒體、調研機構、企業。
五、授予學位:法學碩士。
人類學
一、培養目標:注重培養道德品質高尚,熟悉學科的理論方法和前沿動態,精于實地調研和文獻分析,創新意識敏銳,社會適應和開拓能力強的人類學專門人才。
二、主要課程:人類學理論與方法、文化人類學名著選讀、宗教人類學、政治人類學、歷史人類學、應用人類學、都市人類學、文化遺產學、田野調查法、徽州社會與文化。
三、研究方向:人類學理論與方法論;應用人類學。
四、就業去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
五、授予學位:法學碩士。
民俗學
一、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民俗學研究專門人才。要求學生掌握堅實的民俗學專業知識,能熟練地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獨立從事創造性的民俗學研究;能熟練地運用計算機,至少能用一種外語熟練地閱讀專業書刊;有嚴謹求實的科研作風,
二、主要課程:中國民俗與民俗學史、民間文藝學、民俗學理論與方法、田野調查的理論與實踐、西方民俗學史、徽州民俗、民間宗教與民間信仰研究、中國民俗文獻典籍選讀、民俗學名著精讀、文化人類學理論、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研究方向:區域民俗;宗教民俗;民俗學理論與方法。
四、就業去向:高等院校、科研、文化、出版、新聞單位以及政府部門的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
五、授予學位:法學碩士。
政治與社會發展
一、培養目標:培養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優良的道德品質,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國家治理需要的,系統掌握社會學基本理論和方法,融會貫通政治學等多學科基本知識,扎實掌握政治與社會發展基本理論,具備從事專業工作能力的高級復合型專門人才。本學科畢業的碩士研究生能夠勝任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媒體咨詢和社會組織的實際管理、政策分析、宣傳教育、教學科研、公共傳播和社會服務等工作,也可以在社會學、政治學等相關學科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二、主要課程: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理論、社會發展研究、社會科學理論與研究方法、古典社會學理論、現當代社會學理論、社會科學名著選讀、現代政治分析、政治社會學研究、比較現代化研究、國家治理現代化研究、中國社會學史、中國政治發展、當代中國社會政治思潮專題、中國社會政治分析、社會政策研究、社會組織與公共參與專題、基層政治與社會發展研究、社會風險治理研究、網絡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等。
三、研究方向:政治文化與社會轉型;社會管理與社會政策;基層民主與社區治理。
四、就業去向: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媒體咨詢和社會組織從事黨政管理、政策分析、宣傳教育、教學科研、公共傳播和社會服務等工作。
五、授予學位:法學碩士。
政治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政治學理論
一、培養目標:以服務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為人才培養目標,理實結合,學用并舉,培養面向黨的建設、政府管理、社會治理和外交外事、高校教學科研等領域的應用型和研究型人才。該方向的研究生應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素養、嚴謹的學風、較為深厚的政治學理論基礎、較寬的知識面和較強的實踐與創新能力,掌握政治學的科學研究方法,能熟練運用計算機及相關操作軟件,掌握一門外語,能閱讀和翻譯本專業的外文資料。
二、主要課程:政治學基礎理論;現代政治學研究方法;博弈論;比較政治學;政治學原著選讀;當代中國政治;中國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外政治制度史;政黨制度專題;政治社會學專題;政治生態專題;國家治理現代化專題;政府理論專題;基層政治專題等。
三、研究方向:政治學理論與方法;國家治理研究;基層政治研究;政治參與研究;政治社會學。
四、就業去向: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新聞媒體、社會組織等。
五、授予學位:法學碩士。
中國政治
一、培養目標:以服務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為人才培養目標,理實結合,學用并舉,培養面向黨的建設、政府管理、社會治理和外交外事、高校教學科研等領域的應用型和研究型人才。該方向的研究生應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素養、嚴謹的學風、較為深厚的政治學理論基礎、較寬的知識面和較強的實踐與創新能力,掌握政治學的科學研究方法,能熟練運用計算機及相關操作軟件,掌握一門外語,能閱讀和翻譯本專業的外文資料。
二、主要課程:政治學基礎理論;現代政治學研究方法;博弈論;比較政治學;政治學原著選讀;當代中國政治;中國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外政治制度史;政黨制度專題;政治社會學專題;基層政治專題;社區治理專題;地方治理創新專題;網絡安全與政府治理專題等。
三、研究方向: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政治發展;地方治理創新;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政治文化建設。
四、就業去向: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新聞媒體、社會組織等。
五、授予學位:法學碩士。
 
黨的建設與中共黨史 
一、培養目標:以服務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為人才培養目標,理實結合,學用并舉,培養面向黨的建設、政府管理、社會治理和外交外事、高校教學科研等領域的應用型和研究型人才。該方向的研究生應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素養、嚴謹的學風、較為深厚的政治學理論基礎、較寬的知識面和較強的實踐與創新能力,掌握政治學的科學研究方法,能熟練運用計算機及相關操作軟件,掌握一門外語,能閱讀和翻譯本專業的外文資料。
二、主要課程:政治學基礎理論;現代政治學研究方法;博弈論;比較政治學;黨的學說與黨的建設經典文獻選讀;當代中國政治;中國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外政治制度史;政黨制度專題;中共黨史專題;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政治發展專題;中國共產黨黨風廉政建設專題;基層黨建專題等。
三、研究方向: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政治發展;中共黨史研究;黨風廉政建設研究;新型政黨制度研究。
四、就業去向: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新聞媒體、社會組織等。
五、授予學位:法學碩士。
 
國際關系
一、培養目標:以服務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為人才培養目標,理實結合,學用并舉,培養面向政府外交外事管理、高校教學科研、智庫研究和機構外事管理等領域的應用型和研究型人才。該方向的研究生應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素養、嚴謹的學風、較為深厚的國際關系理論基礎、較寬的知識面和較強的實踐與創新能力,掌握國際關系的科學研究方法,能熟練運用計算機及相關操作軟件,熟練掌握一門外語,能閱讀和翻譯本專業的外文資料。
二、主要課程:政治學基礎理論;比較政治學;國際關系理論原著選讀;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方法;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外政治制度史;全球化與全球治理;國際政治經濟學專題;當代中國外交專題;博弈論;亞太區域發展專題;西亞北非專題;中國與歐盟專題;中國與拉美地區發展專題;臺灣政治與兩岸關系;“一帶一路”與國際公共事務治理專題等。
三、研究方向:國際關系理論;國際事務與全球治理;中美關系研究;西亞北非研究;中等強國的政治與外交;拉美國家研究。
四、就業去向: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傳媒機構、國際組織等。
五、授予學位:法學碩士。
政府與政策
一、培養目標:以服務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為人才培養目標,理實結合,學用并舉,培養面向黨的建設、政府管理、社會治理和外交外事、高校教學科研等領域的應用型和研究型人才。該方向的研究生應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素養、嚴謹的學風、較為深厚的政治學理論基礎、較寬的知識面和較強的實踐與創新能力,掌握政治學的科學研究方法,能熟練運用計算機及相關操作軟件,掌握一門外語,能閱讀和翻譯本專業的外文資料。
二、主要課程:政治學基礎理論;現代政治學研究方法;博弈論;比較政治學;政治學原著選讀;當代中國政治;中國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外政治制度史;政黨制度專題;公共政策分析;基層政治專題;社區治理專題;地方治理創新專題;網絡安全與政府治理專題等。
三、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地方政府與治理創新;基層政權建設與基層治理。
四、就業去向: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新聞媒體、社會組織等。
五、授予學位:法學碩士。
社會工作專業碩士學位點
一、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具備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秉承社會工作專業價值倫理,掌握社會工作理論和方法,熟悉和善用社會政策,具備較強的社會服務策劃、執行、督導、評估和研究能力,勝任針對不同人群及領域的社會服務與社會管理的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
二、主要課程:社會工作理論、高級社會工作實務、個案社會工作研究、小組社會工作研究、社區社會工作研究、社會工作項目管理、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工作倫理、礦區社會工作、社會政策、安徽區域文化與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Mothering、學術寫作。
三、就業去向:政府部門、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群團組織、企業、調研機構和各類社會中介機構。
四、授予學位:法學碩士。
 
學院本科專業簡介
社會學(本科,按“社會學類”招生,一學年后分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立足安徽、面向全國、放眼世界,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立體觀察社會現象與多維考察社會問題的基本能力,提升學生解釋與解決社會問題的知識水平,提高學生社會調查研究與社會統計技能。本專業堅持“爭一流、重服務、創特色”的發展理念,在教學中施行“寓教于研、寓教于用、教學研用一體化”培養模式;重視與理工、人文以及其他社科專業的深度融合。近年來學科建設緊扣國家、長三角和安徽社會發展需要,在理論社會學、政治社會學、農村社會學、文化社會學、空間與網絡社會學、人口社會學以及社會治理等主要領域,圍繞社會調查與評估、農村社會發展、婦女與性別平等、人口統計與規劃、基層社會治理、網絡社會治理等專題業已形成特色優勢和品牌效應。
主要課程:社會學概論、國外社會學理論、社會研究方法、社會工作概論、中國社會思想史、西方社會思想史、文化人類學理論、社會統計學、社區概論、農村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經濟社會學、發展社會學、城市社會學、網絡社會學等。
就業去向:政府部門、科研及各類調查機構、大專院校、新聞媒體、企業、專業服務組織、攻讀研究生與出國留學等。
授予學位:法學學士
專業建設: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社會工作(本科,按“社會學類”招生,一學年后分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口徑寬、適應面廣,具有系統、扎實的社會工作專業理論知識,實踐能力與合作意識強,能熟練掌握并運用社會工作的技術與方法,從事各類社會工作實務、社會工作行政、社會政策研究、社會服務與項目評估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社會工作概論、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社會行政、社會政策、社會工作實務、社會保障、社會福利制度、社會學概論、社會調查與研究方法、社會心理學等。
就業去向:政府部門及事業單位、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老齡委等群團組織、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福利與慈善機構、專業服務組織、新聞媒體等。
授予學位:法學學士
專業建設: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政治學與行政學(本科,按專業招生)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優良的道德品質,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扎實的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理論、知識和方法,具有政治與行政事務方面的應用技能,能夠勝任公共治理、政策分析、宣傳教育、教學科研和公共傳播等方面工作的優秀復合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政治學原理、公共行政學、中西政治思想史、中外政治制度、中國政府與政治、比較政治學、國際政治學概論、外交學導論、政府經濟學、公共政策分析、領導科學、行政秘書學等。
就業去向: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單位、新聞傳媒、社會組織等。
授予學位:法學學士
專業建設: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國際事務與國際關系(本科,按專業招生)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國際事務與國際關系基本知識和理論,具有一定的研究分析、對外交流和涉外管理能力,在政治和業務方面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能夠勝任對外交流實務、政策分析、教學研究和新聞宣傳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復合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國際關系學概論、外交學概論、國際關系史、當代中國外交、國際法、國際組織、國際文化交流、國際商務與管理、涉外文秘、專業英語、地區與國別政治經濟與外交(包括美國、日本、歐盟、俄羅斯及發展中國家等)等。
就業去向:各級黨和政府的涉外事務部門、教育科研機構、新聞媒體、國際組織、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等。
授予學位:法學學士
 
安徽大學2021復試分數線
006高等教育所 0401 教育學 ≥334
安徽大學2020復試分數線
006高等教育所 0401 教育學 ≥334  

高等教育學 [040106]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安徽大學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4]教育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教育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高等教育法學
02高等教育管理學
03高等教育學原理
04高等教育經濟學
招生人數: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備  注:

添加安徽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安徽大學考研分數線、安徽大學報錄比、安徽大學考研群、安徽大學學姐微信、安徽大學考研真題、安徽大學專業目錄、安徽大學排名、安徽大學保研、安徽大學公眾號、安徽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安徽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安徽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