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族大學民族研究院官網

更新時間:2022-02-08 15:23:44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Add 西藏民族大學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西藏民族大學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西藏民族大學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的西藏民族大學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西藏民族大學官網來自西藏民族大學研究生院網站,及歷年考研分數線數據的匯總(學校網站一般不穩定,或存留的分數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西藏民族大學歷年考研分數線,希望對西藏民族大學考研報考有用。

西藏民族大學民族研究院官網:

西藏民族大學民族研究院


西藏民族大學民族研究院簡介:
民族研究院是一個以科研為主、兼顧教學、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學院,現有教職工50人,其中教授8人(博士生導師2人),副教授12人。教師中已經獲得博士學位的有21人,在讀博士7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職工占職工總數的92%。教師隊伍中有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2人,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1人,國家民委民族問題研究優秀中青年專家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人選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民族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哲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文化部“中國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基金會”咨詢專家1人,西藏自治區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
一、學院領導班子
黨委書記、副院長:胡永祿
黨委副書記:魏金川
副院長:丹曲
副院長:劉玉皚
二、專業情況和人才培養
目前開設有民族學、歷史學(師范)、文物與博物館學三個本科專業和民族學專業下設民族宗教事務管理方向;擁有民族學和中國史兩個碩士一級學科,一級學科民族學下設民族學、中國少數民族史兩個二級學科碩士專業,中國史下設專門史、歷史文獻學、中國近現代史三個碩士專業。截至目前,累計培養本科生1000多人,碩士研究生300多人,共有30多名碩士研究生考取中山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廈門大學、中央民族大學、陜西師范大學等高校的博士研究生。
三、科研情況
民族研究院的科研注重基礎研究與重大現實問題研究相結合,在藏族史、藏族文化、人口較少民族的經濟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方面成果顯著,形成了我院的科研特色和老中青三代科研隊伍。民族研究院的前身民族研究所有彭英全、文國根、張天鎖、申新泰等老一代民族學專家,在歷史(包括藏族史)研究方面有顧祖成、陳崇凱等,他們在民族理論、藏族文化、藏族歷史等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2010年以來,全院加大了科研力度,拓寬了研究范圍,教師共主持和參與各類科研項目97項,項目總金額達600多萬元,其中參與國家重大科研項目7項,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多項,承擔省部級項目30多項,校級項目30多項,在各類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00多篇,出版專著、譯著60多部,獲得省部級以上各類獎勵30余項,有些成果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自治區領導的批示。
四、辦學特色和優勢
(一)研究生教育成效顯著
我院堅持以科研為主、培養高層次人才為宗旨,在研究生教育教學中積極鼓勵研究生從事科研工作,通過舉辦學術論壇等形式吸引學生撰寫高質量的學術論文,使研究生養成了積極好學、潛心學術的學習風氣。經過長期積累,研究生在學術修養和科研能力上均居全校前列,累計發表文章300多篇,有10余人獲得國家獎學金,多人提交的論文在全國民族理論研究生論壇、學校研究生學術論壇上獲獎。此外,我院還以重點學科經費資助研究生從事科學研究,先后資助10余項,其中集體項目5項、個人項目11項,使學生掌握了實施科研項目的技巧,不斷在各自專業學科領域開拓創新。
(二)本科生田野調查訓練特色鮮明、獨樹一幟
我院非常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創新能力,努力培養理論和實踐俱佳的復合型人才。根據各專業特點,任課教師在加強理論課教學的同時積極開展教學實踐活動,與陜西、西藏和甘肅的十幾個教學實踐實訓基地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機制,定期組織學生前去考察實習,為學生提供深入接觸社會的機會,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增長了才干。以參加大學生創新項目為例,2011年以來,我院本科生共承擔國家級、自治區和校級創新項目64項(11年2項,12年5項,13年6項,14年8項,15年8項,16年4項,17年5項,18年9項,19年17項)。
特別重視對大學生進行田野調查技能的訓練,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方法和模式,克服各種困難,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經過多年的積累,我院師生在學校周邊開辟出了民院十字勞動力市場、舊貨市場、新興北路夜市等田野調查訓練場所,使學生走出教室,接觸社會,掌握調查方法和技巧。2013年7月,在甘肅省夏河縣建成“西藏民族學院民族學專業實習基地”并投入使用;2018年11月在西藏林芝米林縣南伊珞巴民族鄉建成“西藏民族大學民族學教學科研實訓基地”并投入使用。2010年以來,我院組建的調查隊先后在甘肅、青海、四川和西藏各地市開展了較長時間的田野調查,受到《今日中國》和中國西藏網的報道,發表調查報告10余篇,拍攝紀錄片6部,其中,《拉卜楞農牧人家》榮獲甘肅省第四屆大學生DV創作大賽優秀獎,《行走日喀則》榮獲貴州省“萬峰林國際微電影盛典”高校單元二等獎,并包攬了微電影策劃、攝影、創作、后期制作等諸多一等獎獎項。
經過長期的田野調查訓練,我院成功實現了多專業合作調查,打造出一支應用實踐型調查團隊,形成了老師帶碩士生、碩士生帶本科生、高年級學生帶低年級學生的田野調查模式,對于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發揮了巨大作用。
(三)依托對口支援高校,全方位開展本科生聯合培養工作
為進一步豐富教學資源,實現多元化辦學目標,依托對口支援高校,開展“1+1+2”(選派2年級學生到中山大學學習1年)的聯合培養模式。我院從2013年開始,每年從民族學、文博專業本科生中各選拔10名學生赴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為進一步完善和優化與中山大學開展的民族學及文物與博物館專業本科生聯合培養模式,2017年將“1+1+2”培養模式調整為“1+2+1”培養模式(選派2年級學生到中山大學學習2年)。他們在中山大學學習期間,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得到了鍛煉,綜合素質有了很大提高,得到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教師“真誠、熱情、踏實、好學”的評語。此外,每年選拔2名歷史師范專業學生到華東師范大學交流學習;2019年,選拔4名同學前往廈門大學進行為期一年的交流學習。通過與對口支援高校開展本科生聯合培養工作,激發了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形成了積極向上的學習風氣,培養了學生們的競爭意識。
(四)創辦西藏高校首份學生雜志,為學生提供廣闊舞臺
針對大學生思想活躍、勇于創新的特點,我院從2010年建院伊始創辦了《篤學》雜志,編輯部人員均由學生組成,在教師的指導下辦刊,面向全校征稿,突出學術性,強調可讀性和新穎性。截至目前,共發行13期,每期出版300冊,面向全校師生發放,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使這份雜志成為西藏自治區高校中第一份由學生自主創辦的期刊。
 
西藏民族大學民族研究院聯系方式:
地址:西藏民族大學內3號教學樓1樓
通信地址:陜西省咸陽市文匯東路6號西藏民族大學民族研究院
郵政編碼:712082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辦公電話
黨委書記:029-33755889
院長:029-33755704
黨委副書記:029-33755926
黨政辦公室:029-33755925(傳真)
教學科研辦公室:029-33755890
團學辦公室:029-33755714
 
專業名稱 分數線 2022擬招生
教育學原理 2021:327
2020:321
2019:315
45
課程與教學論 2021:327
2020:321
2019:315
高等教育學 2021:327
2020:321
2019:315
 
教育學原理 [040101]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西藏民族大學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教育學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4]教育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教育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0)不區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數: 8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④(--)無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40)梵文
③(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④(--)無
備  注:
高等教育學 [040106]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西藏民族大學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教育學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4]教育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教育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0)不區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數: 9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④(--)無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40)梵文
③(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④(--)無
備  注:

添加西藏民族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西藏民族大學考研分數線、西藏民族大學報錄比、西藏民族大學考研群、西藏民族大學學姐微信、西藏民族大學考研真題、西藏民族大學專業目錄、西藏民族大學排名、西藏民族大學保研、西藏民族大學公眾號、西藏民族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西藏民族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西藏民族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