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師范學院傳媒學院官網

更新時間:2022-02-18 14:51:53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Add 長江師范學院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長江師范學院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長江師范學院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的長江師范學院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長江師范學院官網來自長江師范學院研究生院網站,及歷年考研分數線數據的匯總(學校網站一般不穩定,或存留的分數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長江師范學院歷年考研分數線,希望對長江師范學院考研報考有用。

長江師范學院傳媒學院官網:

長江師范學院傳媒學院


長江師范學院傳媒學院簡介:
傳媒學院成立于2014年。學院的前身是2009年在原中文系基礎上建立的文學與新聞學院,當年第一個傳媒專業廣播電視新聞學招生(2012年根據教育部專業目錄調整更名為廣播電視學)。2011年第二個傳媒專業播音與主持藝術招生;2016年第三個傳媒專業網絡與新媒體招生。
學院面向全國10余個?。ㄊ?、自治區)招生,現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997人。
學院人才隊伍建設邁上新臺階?,F有教師43人,其中高級職稱10人,博士后教師1人,博士學位教師8人,在讀博士6人。專任教師中有重慶市教書育人楷模、重慶市優秀教育工作者、重慶市優秀共產黨員、重慶市教學能力大賽二等獎獲得者、重慶市學科競賽優秀指導教師。近5年,學院教師積極參加國家和重慶市重大戰略問題和地方傳媒事業應用性研究,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3項,重慶市級一流課程2門,省部級科研項目6項,重慶市教委科研項目5項,省部級教改項目8項。
學院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圍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國家戰略,以“傳古播今、上善新民,傳而有道、以文化人”為辦學理念,以培養媒體融合背景下應用性復合型高素質傳媒人才培養為立足點,以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以校內外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為保障,以媒體融合背景下的傳媒研究和社會服務為突破口。學院是長江經濟帶、尤其是重慶市重要的傳媒人才培養基地、傳媒文化和城鄉傳媒事業應用研究基地。畢業生以“就業有實力”“創業有能力”“發展有潛力”廣受歡迎。
學院辦學條件優越。已經建成了體系化的傳媒實踐教學平臺,包括攝影實訓室、語音實訓室、形體實訓室、藝術表演實訓室、非線性編輯實驗室、影視配音實驗室、新聞演播室、新媒體實驗室等9個基礎實驗室和電視節目編輯系統、虛擬演播系統、綜合演播廳等3個綜合實訓平臺,實驗室用房2300多平米,設備1100余臺套,價值1200多萬元。同時,與字節跳動、鳳凰數字媒體產業集團、江蘇廣播電視總臺、重慶廣播電視集團、豬八戒網、重慶自然博物館、重慶規劃展覽館、重慶大學生影視創新實訓基地、重慶市各區級融媒體中心等業界機構合作建立專業實踐基地。
學院大力強化廣播電視學、播音與主持藝術、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應用性色彩,全面立體推進“學做合一,以文化人”傳媒人才培養模式和課堂教學改革,提升學生專業硬實力和廣泛適應能力。學院各專業新生報到率97%以上,畢業生就業率96%以上。研究生報考率30%以上,分別考取中國傳媒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蘭州大學、重慶大學、西南大學、浙江傳媒學院、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等國內高校和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等國外高校研究生。
學院注重學生專業技能與文化內涵培養,鼓勵學生參加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朗誦藝術大賽(齊越節)、微視頻大賽、重慶市高校主持人電視大賽、網頁設計大賽、夏青杯朗誦藝術大賽、未來金話筒主持人大賽等學科競賽,打造“印象鑒湖”文化育人品牌,提升學生專業核心競爭力;學院設立“傳媒大講堂”,開展“一月一書一影雙百工程賞析活動”,增強學生文化內涵。
學院注重開放辦學。一方面,切實加強與地方各類融媒體平臺、影視傳媒公司、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持續做好選派學生到國外大學交換學習工作,每年選派10余名傳媒專業學生到意大利、波蘭、韓國等國家相關大學交換學習。
 
長江師范學院傳媒學院聯系方式:
地址:重慶市涪陵區李渡聚賢大道16號
院長辦公室:023-72792007
書記辦公室:023-72792008
 
長江師范學院傳媒學院學科設置:
新聞傳播類(包括廣播電視學和網絡與新媒體)
為適應國家招生制度改革,推進學科專業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2021年實行新聞傳播類大類招生。新聞傳播類大一執行新聞傳播大類培養,主要安排學科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大一結束按照“遵循志愿,成績優先”“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合理調控,高效利用”“陽光分流,接受監督”進行專業分流,進入“廣播電視學”或“網絡與新媒體”專業進行培養。
1.廣播電視學專業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立足于新聞傳播學的內在規律,著眼于廣播電視事業發展的現實需要和未來前景,緊跟信息技術新發展、媒體融合新動向和業界格局新變化,具備講好中國故事的專業基本功,具備全媒化應用性、復合型多項專業藝術和技術才能,能夠在融媒體機構、廣播電視機構以及其他傳媒機構、企事業單位從事工作的高素質新聞傳播人才。也可以進一步攻讀本專業或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
主要課程:新聞學理論、傳播學理論、新媒體概論、影視藝術概論、新聞采訪與報道、新聞評論、廣播電視節目策劃、電視攝像與節目編輯、廣播電視節目編導與制作、視聽語言、專題片與紀錄片創作。
2.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網絡與新媒體順應“融合媒體”時代的需求,實行大類招生、大類培養。新生入學后第一學年不分專業,統一學習通識課程和面向新媒體傳播的學科基礎課程。第一學年結束后,綜合學生意愿和學業水平,通過選拔進入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學習,完成后三年的專業課程。本專業圍繞“新媒體創意與運營”特色定位,針對新媒體業態不斷涌現、媒體融合發展、傳播手段變革和話語方式創新,突出文理兼收、學做合一特性,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網絡與新媒體基本理論、思維方式、應用技術,適應社會發展、媒體變局及行業所需,能夠綜合運用多種媒介手段進行整合傳播的復合型傳媒人才。核心專業能力包括融合新聞采編實務、數字產品內容策劃、設計、研發、推廣與運營、網絡輿情分析與管理等。學生畢業后能夠在傳統媒體新媒體部、新媒體平臺、融媒體中心、數字出版機構、電子商務等各類企業、政府部門、公益機構,從事網絡與新媒體相關工作。同時也為學生搭建項目孵化平臺,鼓勵學生自主創業。
主要課程:視聽媒體概論、計算機語言、數據庫技術與應用、數字攝影攝像與編輯、數字圖像處理、融媒體新聞采訪與寫作、融媒體新聞評論、融媒體新聞編輯、廣告策劃與文案設計、網絡社會學、電子商務、新媒體數據分析與應用、新媒體受眾研究、網頁設計與制作實務、媒介經營與管理、網絡輿情分析與管理、融媒體傳播實務、智能媒體傳播。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
本專業面向新聞傳播事業、影視文化創意產業、廣播電視產業、企事業宣傳部門及相關傳媒領域,針對數字化、智能化背景下融媒體發展趨勢,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熱愛祖國、恪守職業道德,普通話標準,具有基本的播音學理論修養與較強的廣播電視節目主持能力,一定的廣播電視采編及后期制作能力,面向融媒體機構、廣播電臺、電視臺、文化創意產業企事業單位、黨政機關宣傳部門、展覽館、博物館等機構和單位的普通話播音與主持、新聞采訪報道、影視配音、解說、表演、專業教學等工作崗位,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養的高素質應用性、復合型普通話播音主持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播音與主持藝術導論、普通話語音與播音發聲、播音創作、廣播播音與主持、電視播音與主持、表演藝術、形體訓練、影視配音藝術、即興口語表達。
 

添加長江師范學院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長江師范學院考研分數線、長江師范學院報錄比、長江師范學院考研群、長江師范學院學姐微信、長江師范學院考研真題、長江師范學院專業目錄、長江師范學院排名、長江師范學院保研、長江師范學院公眾號、長江師范學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長江師范學院考研信息或資源。

長江師范學院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