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官網

更新時間:2022-02-19 14:48:36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Add 浙江工業大學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浙江工業大學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浙江工業大學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的浙江工業大學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浙江工業大學官網來自浙江工業大學研究生院網站,及歷年考研分數線數據的匯總(學校網站一般不穩定,或存留的分數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浙江工業大學歷年考研分數線,希望對浙江工業大學考研報考有用。

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官網:

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


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簡介:
化學工程學院始建于1953年,經過六十余年的建設和發展,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諸方面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16年第四次全國學科評估中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進入全國 A 類行列,并列全國第 8 位(5.56%),也是我校唯一一個A類學科。學院設有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能源化學工程、安全工程、海洋技術共五個本科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應用化學專業、能源化學工程專業、安全工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雙萬計劃”。
學院現有教職工250人,其中正高職63人、副高職101人,高級職稱人員占全院教職工人數的65.6%;現有博士生導師58人,碩士生導師137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省一流學科1個,省重點學科2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8個(其中支持其它學院2個),省部共建綠色化學合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籌)1個,能源材料及應用國家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國家級化學化工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化學化工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重點實驗室3個,省行業(區域)科技創新服務平臺2個;國家煤炭開發利用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員,作為牽頭(或核心)單位參與省重點技術創新團隊5個;先后獲國家級科技成果獎13項,省部級獎40余項。根據ESI美國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最新數據顯示,我校化學、工程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農業科學5個學科進入全球 ESI 排名前1%,其中,化學學科2001年起進入全球 ESI 排名前1%,且目前絕對排名前500位(229位);年發表SCI、EI論文400余篇,年獲授權專利100余項,年承擔國家基金、國家重點研究計劃等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40余項,年到款經費5000余萬元,擁有各類儀器設備約1.5億元。
學院現有在校本科生1300余人,碩士生近1400人,博士生130余人,博士后20余人,近四年我院博士生、碩士生招生人數已超過本科生招生人數;現有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業2個,國家“雙萬計劃”專業4個;擁有國家雙語示范課程1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國家精品課程1門,省精品課程6門;獲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7項。學院已形成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成為我國化工領域高等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學院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已與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比利時、日本等國家的一些著名大學或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友好合作互訪關系,每年有超過6%的學生赴境外攻讀學位或者參與第二課堂游學。
學院以“團結、勤奮、鉆研、貢獻”為院訓,堅持求真務實,勇于開拓創新,為把學院早日建設成為高水平、有特色的研究型學院而努力奮進。(更新于2021年4月22日)

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聯系方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潮王路18號
郵編:310014

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發展歷程:
化學工程學院,是在 1953 年杭州化工學校化工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1960年成立浙江化工學院無機化工系和有機化工系,同年位于衢州的第二個校園也破土動工,開學時定校名為烏溪江化工學院。 1961年 11 月無機和有機兩系合并為化工系。1980年9月曾一度改為浙江工學院化工輕工系, 1982年10月恢復化工系,1991年更名為浙江工業大學化工系,1995年4月更名成立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2003年2月更名成立化學工程與材料學院,2013年7月更名成立化學工程學院。
化工系階段
化工系是當時全校規模最大的系。設有化學工程、應用化學 2個碩士點,化學工程、有機化工、精細化工、工業分析、工業腐蝕與防護、電化學工程、環境工程等 7個本科專業和精細化工專科專業。
設有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化工原理、有機化工、精細化工、化工儀表、反應工程與工藝、電化學生產工藝、腐蝕與防護、環境工程等 11 個教學研究室和相應的實驗室,以及系計算機室、資料室、玻璃工場等。設有工業化學、催化加氫、工業催化、腐蝕與防護、農藥、化學工程、精細化工、應用化學、多相催化等9個研究所(室、中心)。
1994年有教職工163人,學生1107人。教師中有正、副教授等高級職務的 48人,中級職務的80人。科研實驗用房近7000平方米。已建成精細化工、工業催化、化學工程、應用化學四個學科。
化工學院階段
1995年4月,經學校批準,化學工程系改名為化學工程學院,下設化學工程、精細化工、有機化工、工業催化、應用化學等5個系。
學院成立8年間是教學、科研、學位點和內部管理體制等發展與調整較快的一個時期。1998年,經國家學位辦批準,工業催化專業可授予博士學位,成為我校第一個博士學位點。共申報成功工業催化博士點1個,化學工藝、農藥、材料學、工業催化等碩士點4個。
1996年,為加強學科建設,強化科研工作,增強科研活力,形成教學、科研兩個中心,學院在原有科研力量的基礎上,成立了化工研究院,下設5所12室,1個中心,1個省級基地,1個省重點實驗室。
為改善人才培養的知識結構,更新和拓寬專業面向,1994 年增設環境工程專業,1999 年增設制藥工程專業,2001年增設藥物制劑專業。按“實基礎、寬口徑”的培養目標,1996年實行按大專業招生,共設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高分子材料、制藥工程等四個本科專業。原有的5個系相應地調整為4系1部,即化學工程及工藝系、制藥工程系、應用化學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和基礎化學部。
1998年,學校因組建生物環境工程學院,將環境工程教研室及所屬專業調出,同時將高分子材料教研室及所屬專業從原輕工系調入。2000年6月學校成立藥學院,與化工學院實行二塊牌子一套班子,2001年9月為加強制藥學科的發展,學校決定藥學院獨立運作,作為主要力量的制藥工程和藥學學科成建制劃出。兩次院系調整,先后共有3個新興學科和專業(環境工程、制藥工程、藥物制劑)調出。化工學院為學校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999年根據校第三次學科建設工作會議提出的“人人進學科、人人有學科方向、人人有學科歸屬”的要求,學院按新型建設框架組建學科。至年底共組建完成化學工程、工業催化、應用化學、農藥學、化學、材料工程、制藥工程等7 大學科,實行按學科制模式運作。 2000年8月申報成功化學工藝碩士點,2001年組建化學工藝學科。
至2003年2月,學院共有教職工175人(在崗165人),專職從事教學科研(含實驗室)工作的157人,其中,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技專家2人、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技專家4人、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9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4人、省“ 151 ”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5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有101人,占61.2%;具有博士學位的42人,占26.8%,具有碩士學位的55人,占35%。此外,目前在職攻讀博士21人、碩士14人。
在院本科生1300余人,博士研究生35人,碩士研究生184人,工程碩士研究生60多人。已形成化學工程、應用化學、工業催化、化學工藝、材料工程、農藥學、化學等7大學科,其中應用化學、工業催化、化學工程為省重點學科,材料學為省重點扶植學科。有省多相催化重點實驗室和省低壓液相催化加氫中試基地,具有工業催化博士點,化學工程、應用化學、工業催化、化學工藝、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農藥學等 7 個碩士點,化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點,工業催化高師碩士點。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海洋技術等4 個本科專業。
化學工程與材料學院階段
2003年2月,經學校批準,化學工程系改名為化學工程與材料學院,學院進入了爭上水平、上層次的內涵發展期。幾年來,學院的師資隊伍建設、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平臺建設等各項工作邁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
師資隊伍建設方面,該階段有教職工248人,其中正高級職稱教師75人、副高級職稱教師100人,博士生導師52人、碩士生導師194人,專任教師中獲博士學位人員占63%。擁有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中央“千人計劃”入選者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30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6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3人,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干教師資助計劃”入選者1人,浙江省特級專家2人、有突出貢獻科技專家7人、“千人計劃”入選者1人、“錢江學者”特聘教授6人,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8人、“新世紀151人才工程”62人(其中重點資助人員4人)。教師中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等國家級以上榮譽17人次,獲“侯德榜成就獎”、“侯德榜創新獎”各1人。
學科建設方面,2005年,工業催化、應用化學被列為浙江省第一批重中之重學科,化學工程、材料學被列為浙江省重點學科;2006年,申報獲批“有機化學”校重點學科;2007年,工業催化被列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008年,新材料及加工工程被列為省重中之重學科;2012年,獲批建設化學工程與技術省重中之重一級學科,下設工業催化、應用化學、綠色化學與技術、化學工程、化學工藝5個研究方向;同時,獲批建設化學、農藥省重點學科,學院新設立海洋化學與化工學科。學院現設有化學工程與技術(下設工業催化、應用化學、綠色化學與技術、化學工程、化學工藝等學科方向)、新材料及加工工程、化學、農藥、海洋化學與化工等5個學科。2006年、2012年教育部學位中心公布的學科排名中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綜合實力排名中分別名列第13位、14位。
科研研究和平臺建設方面,2003年2月,經國家科技部批準,設立綠色合成技術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004年11月,經國家財政部批準,設立省部共建基礎化學實驗國家教學示范中心培育基地;2010年,經科技部批準,設立能源材料及應用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學院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能源材料及應用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省重點實驗室及研究中心5個,省行業(區域)科技創新服務平臺2個,為國家煤炭開發利用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員,作為牽頭(或核心)單位參與省重點技術創新團隊6個,下設工業催化研究所等18個研究所。近10年獲獎成果達125項,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中國專利金獎等省部級以上大獎26項;年均發表SCI、EI論文150余篇,年增長率約10%;年獲授權專利50余項;年均科研經費達3000余萬元,2012年達5500余萬元(其中縱向3200萬元,橫向2300萬元)。
人才培養方面,2003年10月,經國家人事部批準設立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2005年,獲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同年獲材料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授予權;2006年,獲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和分析化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12年,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碩士點下自設海洋化學與化工二級碩士點;2009年開始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型研究生。同時,學院于2006年成立化學工程與工藝系、應用化學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和化學系等4個系,2009年成立海洋技術系,2012年成立能源化學工程系。為了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的特點和優勢,學院于2010年開始按“化學工程與材料類”進行大類招生與培養。學院已形成從本科、碩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高等教育體系,建有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博士后流動站,下設有化學工程、工業催化、應用化學、化學工藝、材料化工5個二級學科博士點;設有化學工程、化學工藝、工業催化、應用化學、海洋化學與化工、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7個工學碩士學位點,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等3個理學碩士學位點,農藥學1個農學碩士學位點,以及化學工程、材料工程2個工程碩士學位點,工業催化高師碩士學位點;建有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海洋技術和能源化學工程等5個本科專業。60年來已為國家培養了博士、碩士、本科、專科等不同層次的畢業生二萬余名;現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學生1800余人,碩士研究生1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10余人,博士后流動科研人員10余人。本科生畢業初次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繼續深造率達30%;研究生初次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
化學工程學院階段
學校于2013年7月和9月相繼成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和海洋學院。化學工程與材料學院于2013年7月更名為化學工程學院。

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學科設置:
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學科一直以大學基礎化學教學科研為已任,為化學、化工、材料、生物、環境、藥學等近化類理工科專業培育合格人才。經過多年努力,形成了“四大化學”的學科布局,學科隊伍力量雄厚,年齡和結構合理,科研實力和水平大幅提高,形成鮮明的研究特色和優勢。于2006年成功申報成功了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和物理化學3個二級學位碩士學位點,2011年申報成功浙江省“十二五”高校重點學科,2016年入選“浙江省重點高校建設計劃”第三批重點建設學科。四個方向特色和優勢如下:
1、有機功能分子設計與應用已在有機新材料化學、有機合成化學、綠色有機合成技術等領域形成了鮮明的研究特色和優勢。重點研究有機合成和綠色合成的原子經濟性的理論問題,探討化合物的手性合成與手性拆分的方法和機理,為生命科學、生物醫藥、綠色制藥提供新路徑和新思路。
2、無機納米化學與技術 已形成無機合成與理論化學、無機功能材料和無機納米材料化學三個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研究團隊重視探索在介觀層面上研究材料的組成、結構與功能間的內在關系,著重研究無機磁性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光化學材料的內在規律性,通過基礎性研究實現功能材料創新突破提供理論支撐。
3、催化及表面化學 在環境催化、納米層狀材料及計算化學、氟氯烴催化轉化等領域已經形成了特色。研究團隊堅持走有工大特色的“產、學、研”相結合物理化學發展之路,加速科研成果轉化。探索工業應用前沿發展的基礎理論問題,為工業應用提供理論支持和科學依據。
4、分析化學 長期以來堅持理科與工科結合,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結合的特色,在色譜分析、光譜分析及電化學分析等領域已經形成鮮明的研究特色和優勢,使本研究方向始終站在學科發展前沿。
化學已進入ESI全球機構排名1%,在邱均平2016年度學科排名榜中,相對排名為28.3%。說明經過多年的發展,化學學科已具備一級學科培養碩士研究生條件。化學學科每年為近化類理工科學院培養1000左右本科生,承擔大量國家基礎研究項目和面向企業的大型橫向項目,近5年科研到款3000多萬,100萬以上橫向項目6項,為浙江工業大學的發展和浙江省的經濟建設作出貢獻,有廣泛的社會需求。
浙江工業大學教育學專碩無招生;
浙江工業大學教育學學碩招生情況如下:
院校系 專業名詞及代碼   學習方式 類別 專業:22考研擬招生人數 20考研復試線 21考研復試線 復試分值占比
(012)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職業技術教育學院) (040100)教育學 (01)職業技術教育學(職業教育教師教育、職業教育政策與規劃、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
(02)課程與教學論(課程與教學原理、技術學科課程、課程資源開發與場域建設)
(03)高等教育學(高等職業教育治理現代化、高等職業院校評價、應用本科教育理論)
全日制   3 331 337 40-50%
浙江工業大學教育學院校分析:
一、考試方式。浙江工業大學22年教育學學術型研究生考試專業課由自命題改為統考,即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二、招生人數。浙江工業大學22年教育學學碩招生人數還未公布。
三、復試錄取。浙江工業大學年教育學學術型研究生復試線為見上文表格,往年浙江工業大學為自命題,復試線并不能推算22考研的過線難度。
四、浙江工業大學教育學考研特點
1、教育學僅招收學碩,專業課統考。
2、招生專業少。
3、招生人數少。
4、同等學力考生報考無額外要求。
值得注意:浙江工業大學21教育學考研一志愿上岸不足,需要大量調劑。

教育學 [040100]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浙江工業大學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4]教育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教育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職業技術教育學(職業教育教師教育、職業教育政策與規劃、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
02.課程與教學論(課程與教學原理、技術學科課程、課程資源開發與場域建設)
03.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原理與政策、高等職業教育、高等工程教育)
招生人數: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611:教育學專業綜合
④--:無
備  注: 本學位點是一級學科,按照一級學科招生。一級學科下設的三個研究方向,考生可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其中一個方向填報志愿,供學位點錄取時參考。

添加浙江工業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浙江工業大學考研分數線、浙江工業大學報錄比、浙江工業大學考研群、浙江工業大學學姐微信、浙江工業大學考研真題、浙江工業大學專業目錄、浙江工業大學排名、浙江工業大學保研、浙江工業大學公眾號、浙江工業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浙江工業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浙江工業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