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學石油化工與環境學院官網
更新時間:2022-02-19 15:52:00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Add 浙江海洋大學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浙江海洋大學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浙江海洋大學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的浙江海洋大學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浙江海洋大學官網來自浙江海洋大學研究生院網站,及歷年考研分數線數據的匯總(學校網站一般不穩定,或存留的分數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浙江海洋大學歷年考研分數線,希望對浙江海洋大學考研報考有用。
添加浙江海洋大學去年調劑上岸微信號 浙江海洋大學考研復試真題.PDF 浙江海洋大學往年招收調劑的專業 浙江海洋大學各專業往年調劑錄取分數線 浙江海洋大學一志愿生源調劑去向
[2022浙江海洋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浙江海洋大學專業排名]
[浙江海洋大學考研群]
[浙江海洋大學考研難嗎] [浙江海洋大學研究生院]
浙江海洋大學石油化工與環境學院官網:
浙江海洋大學石油化工與環境學院
浙江海洋大學石油化工與環境學院簡介:
浙江海洋大學石油化工與環境學院是學校重點支持、發展較快、特色明顯的應用研究型二級學院。學院始建于2002年11月設立的石化學院,2006年7月更名為石油化工學院,2013年1月更名為石化與能源工程學院,2020年6月,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的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專業并入石化學院后,更為現名。
學院積極深化“特色辦學、錯位發展”的辦學理念,不斷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大力加強師資團隊建設,充分夯實辦學條件基礎,著力強化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能力,切實提升人才培養層次和質量,全面推進應用研究型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優良品牌的應用型“開采-儲運-化工-安全—環境”油氣類全產業鏈專業群。
學院設有油氣儲運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科學與工程、安全工程和海洋油氣工程等5個專業,其中油氣儲運工程專業是浙江省特色專業、浙江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擁有浙江省一流學科(B類)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科;設有石油與天然氣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資源與環境專業碩士點。
學院擁有一支整體素質高,學緣、學歷和年齡結構合理,能協作共事、積極奮進的師資團隊。截至2021年底,共有教職工78人,其中專任教師58人,占比74.4%。專任教師中,有高級職稱人員31人,占53.4%;有博士學位48人,占82.8%;國家級人才3人,省級人才8人,同時聘有油氣儲運工程學科專業知名教授3人,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科外籍專家3人,石油化工企業專家客座教授12人。
學院現有在校本科生1260名,石油與天然氣工程碩士研究生58人;畢業生綜合素質高,動手能力強,深受用人單位歡迎,近五年培養本科畢業生932名,平均就業率98%,其中,近兩年讀研率30%以上。學院十分重視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尤其注重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的培養,建有浙江省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和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與當地企業合作共建的中國(浙江)自貿區油氣全產業鏈產教融合基地為浙江省高等學校省級產教融合示范基地,教師獲2016年浙江省高等教學教育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學生在國家和浙江省大學生學科競賽、創業大賽和體育競賽中多次獲獎,近五年獲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A類學科競賽獎項3項,中國石油工程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油氣儲運工程設計大賽等B類17項;獲浙江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浙江省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和浙江省大學生環境生態科技創新大賽等省部級A類學科競賽36項,B類285項;獲全國大學生創新項目17項,浙江省新苗人才計劃23項。
學院積極開展科研和社會服務工作,設有臨港石油天然氣儲運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浙江省石油化工環境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石油天然氣儲運技術工程實驗室和舟山市臨港石油天然氣儲運產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及學科方向負責人主持國家科技計劃重大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兩化融合聯合基金項目1項,國家支撐計劃項目課題等2項。近五年來,全院共主持國家國家級項目(課題)共16項,省部級課題50余項,擁有發明專利130余項,發表重要論文180余篇,出版著作5部;科技成果獲得省部級獎2項,國家級行業協會獎3項。學院是中國石化銷售企業培訓基地,設有“舟山市油品計量檢測培訓考核中心”、“舟山市石油化工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和“浙江海洋大學石化培訓中心”。
學院累計培養各類畢業生18000余名,培訓石油、天然氣和化工企業干部員工23000余名,遍布全國各地。涌現出以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石油分公司黨委書記、分公司代表岑利祥,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石油分公司黨委書記、分公司代表毛陸軍,浙江省臺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戴國富,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石油分公司副總經理馮東明和中國石油銷售湖北分公司副總經理趙向陽等為代表的杰出校友,以及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系統勞動模范葛建良,中國石化銷售企業技能比武金牌獲得者邵中海、何永軍、朱利斌等為代表的優秀校友。一大批畢業生成為中石化、中石油的銷售企業技術骨干或管理骨干,也有一批畢業生成為石油化工、商貿、建筑和房地產等民營企業的佼佼者。
浙江海洋大學石油化工與環境學院聯系方式:
學院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臨城街道海大南路1號
郵編:316022
聯系電話:0580-2551586
浙江海洋大學石油化工與環境學院學科設置:
浙江海洋大學石油化工與環境學院簡介:
浙江海洋大學石油化工與環境學院是學校重點支持、發展較快、特色明顯的應用研究型二級學院。學院始建于2002年11月設立的石化學院,2006年7月更名為石油化工學院,2013年1月更名為石化與能源工程學院,2020年6月,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的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專業并入石化學院后,更為現名。
學院積極深化“特色辦學、錯位發展”的辦學理念,不斷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大力加強師資團隊建設,充分夯實辦學條件基礎,著力強化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能力,切實提升人才培養層次和質量,全面推進應用研究型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優良品牌的應用型“開采-儲運-化工-安全—環境”油氣類全產業鏈專業群。
學院設有油氣儲運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科學與工程、安全工程和海洋油氣工程等5個專業,其中油氣儲運工程專業是浙江省特色專業、浙江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擁有浙江省一流學科(B類)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科;設有石油與天然氣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資源與環境專業碩士點。
學院擁有一支整體素質高,學緣、學歷和年齡結構合理,能協作共事、積極奮進的師資團隊。截至2021年底,共有教職工78人,其中專任教師58人,占比74.4%。專任教師中,有高級職稱人員31人,占53.4%;有博士學位48人,占82.8%;國家級人才3人,省級人才8人,同時聘有油氣儲運工程學科專業知名教授3人,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科外籍專家3人,石油化工企業專家客座教授12人。
學院現有在校本科生1260名,石油與天然氣工程碩士研究生58人;畢業生綜合素質高,動手能力強,深受用人單位歡迎,近五年培養本科畢業生932名,平均就業率98%,其中,近兩年讀研率30%以上。學院十分重視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尤其注重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的培養,建有浙江省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和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與當地企業合作共建的中國(浙江)自貿區油氣全產業鏈產教融合基地為浙江省高等學校省級產教融合示范基地,教師獲2016年浙江省高等教學教育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學生在國家和浙江省大學生學科競賽、創業大賽和體育競賽中多次獲獎,近五年獲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A類學科競賽獎項3項,中國石油工程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油氣儲運工程設計大賽等B類17項;獲浙江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浙江省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和浙江省大學生環境生態科技創新大賽等省部級A類學科競賽36項,B類285項;獲全國大學生創新項目17項,浙江省新苗人才計劃23項。
學院積極開展科研和社會服務工作,設有臨港石油天然氣儲運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浙江省石油化工環境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石油天然氣儲運技術工程實驗室和舟山市臨港石油天然氣儲運產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及學科方向負責人主持國家科技計劃重大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兩化融合聯合基金項目1項,國家支撐計劃項目課題等2項。近五年來,全院共主持國家國家級項目(課題)共16項,省部級課題50余項,擁有發明專利130余項,發表重要論文180余篇,出版著作5部;科技成果獲得省部級獎2項,國家級行業協會獎3項。學院是中國石化銷售企業培訓基地,設有“舟山市油品計量檢測培訓考核中心”、“舟山市石油化工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和“浙江海洋大學石化培訓中心”。
學院累計培養各類畢業生18000余名,培訓石油、天然氣和化工企業干部員工23000余名,遍布全國各地。涌現出以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石油分公司黨委書記、分公司代表岑利祥,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石油分公司黨委書記、分公司代表毛陸軍,浙江省臺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戴國富,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石油分公司副總經理馮東明和中國石油銷售湖北分公司副總經理趙向陽等為代表的杰出校友,以及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系統勞動模范葛建良,中國石化銷售企業技能比武金牌獲得者邵中海、何永軍、朱利斌等為代表的優秀校友。一大批畢業生成為中石化、中石油的銷售企業技術骨干或管理骨干,也有一批畢業生成為石油化工、商貿、建筑和房地產等民營企業的佼佼者。
浙江海洋大學石油化工與環境學院聯系方式:
學院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臨城街道海大南路1號
郵編:316022
聯系電話:0580-2551586
浙江海洋大學石油化工與環境學院學科設置: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0820)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一級學科主要圍繞臨港石油石化產業發展需要,對油氣田開發工程、油氣儲運工程、油氣加工與安全工程、油氣環境工程等領域開展研究。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一級學科是重點建設的浙江省一流學科,油氣儲運工程二級學科為浙江省重點學科;建有臨港石油天然氣儲運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浙江省石油天然氣儲運技術工程實驗室、浙江省石油化工環境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示范教學中心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實驗教學中心、院士工作站。
本一級學科碩士點下設的四個學科方向與研究方向、研究內容如下:
1.油氣田開發工程 (082002)
主要研究油層基本性質和石油天然氣在多孔介質中的運動規律,通過建立有效驅替動力系統合理的開發油氣藏,經濟有效地將油氣開采到地面的各種設計和分析原理及方法。下設3個研究方向:
(1)油氣田開發理論及應用。以經濟、高效和合理地開采油氣資源為目的,通過建立油氣藏開發地質模型,研究儲層流體滲流規律,建立有效驅替動力系統,選擇合理鉆采技術工藝,優化油氣藏開發方案,以及后期開發調整與挖潛等一系列油氣藏開發理論及配套工藝技術。
(2)提高采收率與采油化學。提高采收率技術(EOR)是指向油層中注入流體、能量,以提高產量或采收率為目的開采技術。主要包括聚合物驅、化學復合驅、氣體混相或非混相驅、蒸汽驅、微生物驅等。采油化學主要研究油層與油水井化學改造等。主要包括油氣層酸化、壓裂、堵水調剖、清防蠟、水處理、化學驅、降壓增注和防腐防垢等相關采油化學工藝技術等。
(3)非常規油氣資源開采理論與技術。以致密油和頁巖氣等為主非常規油氣資源開采理論與技術,主要包括多方法多尺度非常規儲層表征、非常規儲層評價及“甜點”預測、非常規儲層滲流機理及產能評價、“甜點區”地質工程一體化設計,水平井體積壓裂與微地震監測和多井平臺式“工廠化”生產管理等。
2.油氣儲運工程 (082003)
主要研究發生在油氣儲存與運輸過程中的各種物理、化學現象及其機理和預測的理論和方法,以及相應的施工、裝備和控制技術等,主要包括油氣的礦場收集與處理,長距離輸送(以管道運輸為主),儲存與裝卸,以及城市輸配系統等。下設3個研究方向:
(1)臨港油氣儲運設施施工技術。主要開展臨港復雜地質條件下的儲罐基礎處理技術、復雜海況下的油氣管道敷設技術、海洋環境自然災害條件下臨港儲罐設計和施工技術、臨港大型水封洞庫設計和施工技術、大型儲氣庫施工技術等研究。
(2)臨港油氣儲運裝備技術。主要開展臨港大型油氣儲罐新材料、海底油氣管道檢測與監測技術、碼頭裝卸核心設備關鍵技術、海洋環境下油氣儲運自動控制設備關鍵技術、海洋復雜環境下各類油氣儲運設備防腐技術研究。
(3)天然氣儲運與城市燃氣輸配系統工程。主要針對城市燃氣管網的建設與運行中的技術難點,開展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關鍵設備技術、新型低溫材料、液化天然氣的冷能利用、漁船用液化天然氣發動機、液化天然氣(LNG)直接為城市燃氣輸配系統供氣的工藝優化等研究。
3.油氣加工與安全工程(0820Z1)
主要研究石油與天然氣加工技術,以及加工過程中的人、物、系統、環境等免受外界和內在的危險有害因素的安全實踐問題,包括油氣資源轉化和高效利用,油氣加工生產過程的危險源的辨識和評價,災害、事故、職業危害等的預測、預防、預警與應急救援等關鍵技術及其集成,預防和控制風險與減少事故損失的方法、設施及社會工程等。下設3個研究方向:
(1)油氣加工技術。面向石油天然氣加工領域,開展油氣資源轉化與高效利用技術研究,主要包括天然氣催化轉化、CO2催化轉化以及油氣催化加氫等技術研究。
(2)油氣安全技術。面向石油與天然氣領域安全工程技術難題,重點研究油氣開發、儲存、加工和使用過程中涉及的物料、反應過程、設備儀表及自動化等可能引發的泄漏、火災爆炸、中毒等災害的防治技術。
(3)油氣事故應急救援技術。面向石油天然氣等企業安全生產和應急救援重大需求,重點研究智能消防、新型防滅火材料與裝備、應急救援裝備與技術,安全監控和智能預警信息平臺,風險評估和應急管理。
4.油氣環境工程(0820Z2)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一級學科主要圍繞臨港石油石化產業發展需要,對油氣田開發工程、油氣儲運工程、油氣加工與安全工程、油氣環境工程等領域開展研究。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一級學科是重點建設的浙江省一流學科,油氣儲運工程二級學科為浙江省重點學科;建有臨港石油天然氣儲運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浙江省石油天然氣儲運技術工程實驗室、浙江省石油化工環境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示范教學中心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實驗教學中心、院士工作站。
本一級學科碩士點下設的四個學科方向與研究方向、研究內容如下:
1.油氣田開發工程 (082002)
主要研究油層基本性質和石油天然氣在多孔介質中的運動規律,通過建立有效驅替動力系統合理的開發油氣藏,經濟有效地將油氣開采到地面的各種設計和分析原理及方法。下設3個研究方向:
(1)油氣田開發理論及應用。以經濟、高效和合理地開采油氣資源為目的,通過建立油氣藏開發地質模型,研究儲層流體滲流規律,建立有效驅替動力系統,選擇合理鉆采技術工藝,優化油氣藏開發方案,以及后期開發調整與挖潛等一系列油氣藏開發理論及配套工藝技術。
(2)提高采收率與采油化學。提高采收率技術(EOR)是指向油層中注入流體、能量,以提高產量或采收率為目的開采技術。主要包括聚合物驅、化學復合驅、氣體混相或非混相驅、蒸汽驅、微生物驅等。采油化學主要研究油層與油水井化學改造等。主要包括油氣層酸化、壓裂、堵水調剖、清防蠟、水處理、化學驅、降壓增注和防腐防垢等相關采油化學工藝技術等。
(3)非常規油氣資源開采理論與技術。以致密油和頁巖氣等為主非常規油氣資源開采理論與技術,主要包括多方法多尺度非常規儲層表征、非常規儲層評價及“甜點”預測、非常規儲層滲流機理及產能評價、“甜點區”地質工程一體化設計,水平井體積壓裂與微地震監測和多井平臺式“工廠化”生產管理等。
2.油氣儲運工程 (082003)
主要研究發生在油氣儲存與運輸過程中的各種物理、化學現象及其機理和預測的理論和方法,以及相應的施工、裝備和控制技術等,主要包括油氣的礦場收集與處理,長距離輸送(以管道運輸為主),儲存與裝卸,以及城市輸配系統等。下設3個研究方向:
(1)臨港油氣儲運設施施工技術。主要開展臨港復雜地質條件下的儲罐基礎處理技術、復雜海況下的油氣管道敷設技術、海洋環境自然災害條件下臨港儲罐設計和施工技術、臨港大型水封洞庫設計和施工技術、大型儲氣庫施工技術等研究。
(2)臨港油氣儲運裝備技術。主要開展臨港大型油氣儲罐新材料、海底油氣管道檢測與監測技術、碼頭裝卸核心設備關鍵技術、海洋環境下油氣儲運自動控制設備關鍵技術、海洋復雜環境下各類油氣儲運設備防腐技術研究。
(3)天然氣儲運與城市燃氣輸配系統工程。主要針對城市燃氣管網的建設與運行中的技術難點,開展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關鍵設備技術、新型低溫材料、液化天然氣的冷能利用、漁船用液化天然氣發動機、液化天然氣(LNG)直接為城市燃氣輸配系統供氣的工藝優化等研究。
3.油氣加工與安全工程(0820Z1)
主要研究石油與天然氣加工技術,以及加工過程中的人、物、系統、環境等免受外界和內在的危險有害因素的安全實踐問題,包括油氣資源轉化和高效利用,油氣加工生產過程的危險源的辨識和評價,災害、事故、職業危害等的預測、預防、預警與應急救援等關鍵技術及其集成,預防和控制風險與減少事故損失的方法、設施及社會工程等。下設3個研究方向:
(1)油氣加工技術。面向石油天然氣加工領域,開展油氣資源轉化與高效利用技術研究,主要包括天然氣催化轉化、CO2催化轉化以及油氣催化加氫等技術研究。
(2)油氣安全技術。面向石油與天然氣領域安全工程技術難題,重點研究油氣開發、儲存、加工和使用過程中涉及的物料、反應過程、設備儀表及自動化等可能引發的泄漏、火災爆炸、中毒等災害的防治技術。
(3)油氣事故應急救援技術。面向石油天然氣等企業安全生產和應急救援重大需求,重點研究智能消防、新型防滅火材料與裝備、應急救援裝備與技術,安全監控和智能預警信息平臺,風險評估和應急管理。
4.油氣環境工程(0820Z2)
主要研究面向石油與天然氣生產、運輸及儲存等工業過程的環境污染控制與資源化技術,主要包括油氣工業大氣污染控制技術、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近海海域石油污染修復技術。下設3個研究方向
(1)油氣工業大氣污染控制技術。針對石油煉化一體化及油氣儲運過程排放的廢氣,開展大氣污染監測與溯源、揮發性有機物與惡臭廢氣治理、油氣回收材料研發以及碳減排等技術研究。
(2)油氣工業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針對石油煉化一體化及油氣儲運過程產生的廢水,研究難降解含油廢水生物與膜處理以及廢水深度處理與回用技術與設備。
(3)近海海域石油污染修復技術。針對臨港石油儲運基地以及近海石油開采與輸運產生的石油污染,研究分別適用于近海水體溢油污染,以及含油沉積物、土壤的新型修復材料、制劑與裝備。
(2)油氣工業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針對石油煉化一體化及油氣儲運過程產生的廢水,研究難降解含油廢水生物與膜處理以及廢水深度處理與回用技術與設備。
(3)近海海域石油污染修復技術。針對臨港石油儲運基地以及近海石油開采與輸運產生的石油污染,研究分別適用于近海水體溢油污染,以及含油沉積物、土壤的新型修復材料、制劑與裝備。
添加浙江海洋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浙江海洋大學考研分數線、浙江海洋大學報錄比、浙江海洋大學考研群、浙江海洋大學學姐微信、浙江海洋大學考研真題、浙江海洋大學專業目錄、浙江海洋大學排名、浙江海洋大學保研、浙江海洋大學公眾號、浙江海洋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浙江海洋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