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道路與鐵道工程學科介紹

發布時間:2020-04-23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河海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道路與鐵道工程學科介紹

河海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道路與鐵道工程學科介紹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河海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道路與鐵道工程學科介紹 正文

道路與鐵道工程學科專業
  1. 學科總體概況
道路與鐵道工程是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下屬的四個二級學科之一。河海大學道路與鐵道工程學科創建于2000年,經過十年建設,現已成為河海大學重點建設學科,2001年獲“交通運輸工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2010年獲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在2015年江蘇省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評估中獲評優秀,2016年在土木工程學科下設“道路與交通工程”二級博士點。
本學科旨在培養公路、城市道路、鐵道和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的規劃、勘測、設計、施工、運營、養護和管理等高級專門人才。本學科的核心研究領域為特殊路基工程處治、道路低碳安全設計、路面結構理論與材料開發。其中特殊路基工程處治在路基加固機理和控制理論、路堤拼接變形控制技術、路基邊坡耐久性加固結構及監測技術等領域研究居于領先地位;道路低碳安全設計在道路幾何設計、安全評價和環境景觀方面具有優勢;路面結構理論與材料開發在耐久性路面建養、生態環保路面設計及低碳節能新材料的方面具有優勢。
  1. 主要研究方向
(1)路基加固機理和控制理論
(2)路堤拼接變形控制技術
(3)路基邊坡耐久性加固結構及監測技術
(4)道路線性綜合設計指標及安全性評價
(5)耐久性路面建設養護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
(6)生態環保路面設計理論與材料開發。
  1. 學科隊伍情況
道路與鐵道工程學科教師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及學科結構合理。學科主要帶頭人和主要技術骨干多為中青年骨干教師。學科現有教師10余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5人,教授2人,副教授5人,有博士學位8人。
  1. 科研條件與科研成果
河海大學道路與鐵道工程學科擁有良好的科研條件:具有“交通部先進道路養護材料協同創新平臺”、“江蘇省交通基礎工程研究中心”和“河海大學土木與交通實驗中心”等科研平臺。學科擁有包括:旋轉壓實儀SGC(B0251 ICT-150)、動態剪切流變儀DSR(AR1500EX)、低溫彎曲流變儀BBR(TE-BBR 9728-V35)、瀝青壓力老化試驗儀PAV(美國)(PR-9300)、布氏旋轉粘度儀(RVDV-II+ ProViscometer)、瀝青旋轉薄膜烘箱(81-B0161/A)等硬件設施和相關配套設施。良好的科研條件為學科研究和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學科近5年來科研項目經費共約5600余萬元,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錄100多篇,發明專利授權60余項,出版學術專著10部,獲得了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中國公路學會特等獎在內的10余項國家、省部級科技獎勵。研究成果成功應用于長三角、珠三角等地交通基礎設施的規劃、設計、建設及運營項目,并在引江濟淮等國家重大交通工程中做出突出貢獻。
  1. 人才培養
道路與鐵道工程學科人才培養條件優越,目前擁有本專業碩士學位授權和土木工程學科下設“道路與交通工程”二級博士學位授權;研究生培養工作所需的實驗條件和配備齊全,并與中設集團、蘇交科、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等18家單位共建碩士研究生實踐基地。每年招收30名左右碩士研究生。
  1. 學科發展前景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重大發展戰略出臺,我國大力推進公路、鐵路、地上地下等綜合交通運輸建設,迫切需要大批道路與鐵道工程學科高端人才,學科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穩定,特色突出,優勢明顯,科研成績顯著。學科發展注重產、學、研相結合,科研工作緊密結合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努力服務于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建設。
河海大學

添加河海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河海大學考研分數線、河海大學報錄比、河海大學考研群、河海大學學姐微信、河海大學考研真題、河海大學專業目錄、河海大學排名、河海大學保研、河海大學公眾號、河海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河海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河海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hehaidaxue/yanjiushengyuan_256788.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