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師范學院研究生院

【考研派 okaoyan.com】 為大家提供漳州師范學院研究生院,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

漳州師范學院是福建省重點建設的省屬全日制本科院校,座落在歷史文化名城、閩南開放城市——漳州市。

  學校前身是創辦于1963年的福建第二師范學院,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停辦,1970年被撤銷。1977年以來,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和漳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重選校址,重建校園,先后經歷了龍溪地區中學師資培訓班、龍溪師范大專班、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辦學歷程。1986年經原國家教委批準復辦福建第二師范學院,并更名為漳州師范學院,與福建師范大學形成福建省 “一南一北”的本科教師教育格局。學校于1992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順利通過國家教育部首批師范院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03年增列為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2007年被列為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2008年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09年通過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的專家評審,獲教育碩士授予權。2013年4月24日獲批更名為閩南師范大學。

  復辦以來,學校一心一意搞建設,全力以赴謀發展,根據高等學校辦學條件要求,進行了全面的建設。現有校園占地面積1731畝,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1798萬元,館藏紙質圖書181.5萬冊,電子書刊33846GB;校園網絡設備齊全、功能先進,覆蓋全校。

  學校堅持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適度發展繼續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現有中國語言文學系、新聞傳播系、外國語言文學系、政治法律系、歷史與社會學系、管理科學系、數學與信息科學系、物理與電子信息工程系、化學與環境科學系、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教育科學與技術系、體育系、經濟學系、生物科學與技術系、藝術系、成人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學院、海外教育學院等18個教學院系,設有53個本科專業,面向全國26個省份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286人(含聯合辦學學生)。建立了中國語言文學、數學、化學、心理學等4個一級學科碩士授予點,2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研究生教育涵蓋文學、理學、教育學、工學、法學五大學科門類,現有在校研究生556名。開設了23個本專科成人教育專業。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堅持“培、引、聘”并舉,不斷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逐步建立了一支數量充足、結構日趨合理、發展態勢良好的教師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050人,其中正高114人,副高290人,博士21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9人,閩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閩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2人獲全國高師院校優秀教師稱號,1人獲全國高校優秀骨干教師稱號,7人入選“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8人入選“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獲省級優秀專家稱號,10人獲省教學名師獎,8人獲省優秀教師稱號,5人獲省師德之星、師德標兵、師德先進個人稱號,2人獲省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 10人獲省優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稱號。

  學校堅持質量立校方針,始終以教學為中心,以育人為根本,不斷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學校目前主持地方政府統籌下“三位一體”教師教育改革試點、優秀閩南文化文科人才培養計劃、產學研用聯合培養電子信息應用型人才改革試點、閩臺高校聯合培養人才改革試點、“大類招生、分流培養”改革試點等5個福建省“十二五”教育改革試點項目,其中,地方政府統籌下“三位一體”教師教育改革試點項目被列為福建省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改革重點項目。各項教育教學改革的穩步推進,帶動了教學管理、人事管理、學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各方面的體制機制創新。目前,學校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5個、省級教學團隊5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實驗區7個、省級精品課程23門、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5個。

  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加強科研合作與交流,科研水平不斷提高。建有2個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高校人文社科基地, 6個省級重點學科,6個科研創新平臺。入選我省首批科技擁軍示范基地。學校建立了鄧小平理論研究所、閩臺文化研究所、中華語言文化研究所、文化詩學研究所、儒學與傳統文化研究所、歷史研究所、區域經濟研究所、文藝傳播學研究所、教育科學研究所、應用心理研究所等26個研究所。近5年來,全校共獲準各級各類科研立項650余項,其中以我校為依托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8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5項,全國高校古籍整理委員會項目2項,省級科研項目118項,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20項,其中高飛教授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發表科研論文4205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檢索收錄375篇。

  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秉承“博學、明理、礪志、篤行”校訓,根植閩南,立足福建,面向全國,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校以來,共培養各類畢業生4萬多名,他們在各自崗位上勤懇敬業,勇于拼搏,樂于奉獻,大多數成為福建省基礎教育戰線上的業務骨干,也有的成為專家學者、黨政領導、商界驕子,贏得了社會廣泛贊譽。學校先后被評為“福建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社會實踐優秀志愿服務隊”、福建省“平安校園”,8次被評為“全國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 2006年薌濤劇社被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聯合授予“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稱號,2007年被評為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單位”,2009年被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學校”稱號。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合作交流。目前已與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學校充分發揮漳州在對臺學術和教育交流方面具備的獨特地域、資源和歷史文化優勢,積極開展閩南文化與兩岸交流研究,與臺灣明道大學、中州技術學院、成功大學、臺北教育大學、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等校均保持著良好、穩定的校際交流關系。現與臺灣明道大學合作開展廣播電視新聞學(影視多媒體技術方向)等5個專業的“校校企”閩臺高校聯合培養本科人才項目, 促進了學校與臺灣高校間的密切聯系。

  學校的發展,離不開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指導。黨和國家領導人方毅、彭沖、彭佩云,以及教育部和福建省領導,曾先后為學校題詞或到學校視察和指導工作,對學校的發展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對學校的發展前景寄予厚望。漳州市歷屆黨政主要領導都親臨學校現場辦公,全力支持學校的發展。

  目前,學校正全面實施中長期事業發展規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高等教育規律,主動融入福建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重點實施“特色化與綜合性協調發展、非均衡與整體性協調發展”兩大發展戰略,堅持“育人為本、提升內涵、改革創新、強化特色、協調發展”的工作方針,著力推進“質量立校、學術興校、人才強校、特色辦校”四大重點工程,全面提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的整體水平, 努力把我校建設成為教師教育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水平教學型師范大學。

文章來源:漳州師范學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