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導師:王海東

發布時間:2021-11-20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導師:王海東

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導師:王海東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導師:王海東 正文

[導師姓名]
王海東

[所屬院校]
湖南大學

[基本信息]
導師姓名:王海東
性別:男
人氣指數:1474
所屬院校:湖南大學
所屬院系:土木工程學院
職稱:副教授
導師類型:碩導
招生專業:結構工程
研究領域:工程結構抗震性能研究;土-結構相互作用;既有建筑無損檢測技術及應用研究;既有建筑加固改造技...

[通訊方式]
辦公電話:0731-8821500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通訊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山,410082

[個人簡述]


[科研工作]
工作履歷:2005.08-2007.05 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講師,系黨支部書記;2007.06-2010.12 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教授,系黨支部書記;2011.01-2011.12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Visiting Scholar;2012.01- 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教授,系黨支部書記。
學術兼職:全國建筑物鑒定與加固技術標準委員會湖南省分會副秘書長2013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9年遴選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對象湖南大學“985工程”“現代結構與橋梁科技創新平臺”團隊成員《高性能水泥復合砂漿鋼筋網加固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主要起草人第十屆國際結構工程青年專家研討會(ISSEYE-10)組織委員會委員第二屆國際混凝土和結構工程進展研討會(2ICACS2008)組織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土木工程研究生論壇組織委員會委員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 等刊物論文評審人
近年來,圍繞工程結構抗震、既有建筑加固改造等方面開展工作,主要的成果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1)樁(筏)基-土介質-上部結構動力相互作用研究。對野外樁基-土介質- 1/2比例鋼筋混凝土框架模型和室內筏基-土介質-1/4比例鋼框架模型進行牽引釋放、長時微震、結構頂層平穩激振及爆破地震等試驗,獲得了結構及土介質的動力響應參數,通過與數值分析對比,對樁-土介質-上部結構動力相互作用機理和實驗方法進行了研究,特別是發現基頻折減率與上部結構與地基相對剛度比有關,相對剛度比越大,折減率越大。對考慮土-結構相互作用時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抗震性能及倒塌機制進行了理論研究,發現不考慮相互作用對于倒塌分析偏于不安全。相關成果發表或錄用在《土木工程學報》、《工程力學》、《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等重點期刊上。2)基于阻尼和應變累積的土動力本構模型研究以及考慮含水率變化對非飽和土力學性能的影響研究。提出了一種通過在滯回曲線中顯式地引入代表阻尼比大小的形狀系數,使得理論滯回曲線真實地反應土體的滯回阻尼性能。首先推導在等幅對稱荷載下滯回曲線的理論方程。然后,對擴展的曼辛不規則加卸載準則進行了改造,提出當沿小圈加載時,滯回曲線奔向曾經到達過的最大加卸載點,從而將該模型推廣應用于隨機地震荷載的情況。對累積體應變與動剪模量、阻尼比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相應的強化關系式。而且在常用的非線性模型基礎上,通過引入動剪模量的強化系數和阻尼比的衰減系數,建立了一種能考慮循環應變歷史影響的土動力模型。利用WF 循環單剪試驗系統,完成大應變下,不同含水率和不同正應力下非飽和砂土的循環剪切試驗,并分析了不同正應力條件下,含水率對非飽和砂土動力特性影響的規律。發現存在臨界含水率,無論正應力大小,低于臨界含水率時,滯回曲線相差不大,而高于臨界含水率時,滯回曲線隨含水率的增大迅速衰減。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土木工程學報》、《巖土工程學報》、《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巖土力學》等重點期刊上,他引次數為9次。3)樁-土介質動力耦合效應解析方法研究。申請者充分利用Novak薄層法和遞推矩陣法結合后所具有的的優勢,將其推廣至層狀地基中樁-土介質動力耦合效應分析,而且通過改進Novak薄層法,利用解析分析方法考慮樁周土軟化規律,模擬樁周土的非線性特征,在理論上證明了該方法的正確性,并通過數值模擬證明了該系列方法的可靠性,探討了樁長徑比、樁土模量比、土介質軟化區范圍等因素對層狀地基中不同支撐類型的單樁動力響應的影響,并提出了控制單樁動力響應的方法。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瑞利波激勵下的單樁豎向動力響應的簡化解析方法, 得到了樁底固支時單樁豎向動力位移分布的閉合解,通過數值模擬,探討了樁長徑比、土介質軟化區范圍等因素對單樁動力影響。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建筑結構學報》、《振動工程學報》、《工程力學》、《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等權威和重點期刊上,總的他引次數為12次。4)現有的工程結構抗震性能的研究。對傳統的穿斗式木構架結構、空斗墻砌體結構及高層、超高層結構中應用的鋼板剪力墻結構的抗震性能進行深入研究,研究發現,穿斗式木構架結構柱腳浮擱于礎石的作法及榫卯節點有明顯的減震、耗能效果,值得更深入的發掘,以指導現代結構的減震、耗能措施發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建筑結構學報》等權威刊物,受到國內外學者的認可。針對鋼板剪力墻結構自振周期研究缺乏研究的現狀,提出了考慮周邊框架影響的鋼板剪力墻結構等效抗剪剛度的簡化計算方法,并由此推導出鋼板剪力墻結構自振周期的簡化計算公式,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對于占農村住宅中比例最大的空斗墻砌體結構,采用了現場實測和數值模擬的方法對其抗震性能進行研究,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災害學報》。5)既有工程結構無損檢測、加固改造技術研究及工程應用。申請者一直致力于新型工程材料加固既有工程結構的研究,特別是預應力碳纖維加固和高性能復合砂漿鋼筋網技術的研究。在預應力碳纖維加固技術中,開發了一套適應于碳纖維布材張拉的裝置,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建立了一整套的設計理論、施工工藝,并應用于實際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獲得湖南省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和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參與了《水泥復合砂漿鋼筋網加固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中的研究工作,并將其應用于郴州摩泰大酒店、長沙華裔府商住樓等工程改造,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開展了基于探地雷達原理的復合地基樁基檢測技術研究,獲得國內外專家認可,相關成果在《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等期刊發表。
獎勵與榮譽:1、《結構加固新技術》,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本人排名:7;2、《碳纖維加固混凝土結構新技術研究》,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本人排名:2;3、《預應力碳纖維技術研究與應用》,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二等獎,本人排名:4;4、《結構抗震設計》,湖南省精品課程,本人排名:4;5、入選“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6、遴選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對象”

[教育背景]
1994.8~1998.6 湖南大學土木系建筑工程專業,攻取學士學位;1998.9~2001.6 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結構工程,攻取碩士學位;2001.9~2005.7 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土木工程,攻取博士學位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更新或錯誤,請聯系我們進行更新或刪除,聯系方式

添加湖南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湖南大學考研分數線、湖南大學報錄比、湖南大學考研群、湖南大學學姐微信、湖南大學考研真題、湖南大學專業目錄、湖南大學排名、湖南大學保研、湖南大學公眾號、湖南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湖南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湖南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湖南大學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hunandaxue/daoshi_521688.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