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師范大學新增學位點或學科方向2019年研究生培養方案作的通知

發布時間:2020-04-26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湖南師范大學新增學位點或學科方向2019年研究生培養方案作的通知

湖南師范大學新增學位點或學科方向2019年研究生培養方案作的通知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湖南師范大學新增學位點或學科方向2019年研究生培養方案作的通知 正文

 
關于做好湖南師范大學新增學位點或學科方向2019年研究生培養方案制定(修訂)工作的通知
 
發布人:日期:2019-11-24 14:47:08瀏覽數:173
 
 
 
 
湖南師范大學研究生院
 
院通〔2018〕77號
 
 
 
關于做好湖南師范大學新增學位點或學科方向
 
2019年研究生培養方案制定(修訂)工作的通知
 
各學院:
 
研究生培養方案是學校高層次人才培養的綱領性文件,是學校教育思想和辦學理念的集中體現,是實現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實施方案。為規范新增學位點或學科方向(以下統稱新增點)的研究生培養過程管理,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文件依據
 
本次培養方案制定(修訂)工作根據《湖南師范大學關于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方案修訂工作的指導意見》(校行發研究生字[2017]21號)及《湖南師范大學關于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修訂工作的指導意見》(校行發研究生字[2017]22號)文件精神組織實施。
 
二、新增學位點或學科方向
 
新增點包括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及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通過的,擬于2019年在我校新招生的全部學位點、學科方向及領域。詳見附件1和附件2。
 
三、培養方案主要內容及結構格式
 
學術型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主要內容及結構格式參照附件3執行,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主要內容及結構格式參照附件4執行。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主要內容及結構格式需嚴格依照教指委指導性培養方案執行,具體要求參照附件5。課程編碼規則見附件6。
 
四、工作進程及時間安排
 
(一)2018年11月28日,研究生院召開會議,部署學校新增點2019研究生培養方案制定(修訂)工作事宜。
 
(二)2019年3月30日前,學院召開新增點會議,部署培養方案制定(修訂)工作相關事宜,各新增點組織導師討論,形成培養方案初稿,學院組織校外專家對新增點培養方案初稿進行論證,學位點根據專家意見修改培養方案,學院將修改后的培養方案紙質版(加蓋學院公章)和電子版交研究生院相關培養科室。
 
(三)2019年5月10日前,研究生院組織校外專家對各學院新增點研究生培養方案進行論證,并向學院提出反饋意見。
 
(四)2019年5月25日前,學院組織學位點根據專家意見修改培養方案,并形成定稿。
 
(五)2019年6月1日前,學院將本院新增課程庫EXCEL電子版提交研究生院相關培養科室審核,審核通過后,兩天內由研究生院培養科統一導入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統。。
 
(六)2019年6月10日,學院科研與研究生辦公室將培養方案定稿錄入管理系統,并從管理系統中將錄入好的培養方案定稿打印交研究生院相關培養科室,紙質版本需主管院長簽字并加蓋學院公章。
 
五、工作要求:
 
1.各學院各學位點應高度重視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由各學位點負責人牽頭,組織相關教師認真討論,制訂(修訂)培養方案。
 
2.嚴格按照工作進程及時間安排開展培養方案的制訂(修訂)工作。
 
3、原有招生專業培養方案,如需進行微調,可在本次一同修訂。由學院出具報告及修訂的培養方案報研究生院。原則上原有招生專業培養方案不得做大的修訂。
 
附件1:2017年新增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匯總表
 
附件2:2018年新設置二級學科(或學科方向、領域)名單
 
附件3:學術型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樣本
 
附件4: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樣本
 
附件5:新增專業學位授權點指導性培養方案
 
附件6:課程編碼規則
 
研究生院
 
2018年11月26日
 
附件1:
 
2017年新增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匯總表
 
 
 
 
序號
 
一級學科/專業學位
 
類別代碼
 
一級學科/專業學位
 
類別名稱
 
授權類別
 
 
1
 
0201
 
理論經濟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
 
 
2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
 
一級學科博士點
 
 
3
 
0402
 
心理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
 
 
4
 
0503
 
新聞傳播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
 
 
5
 
0704
 
天文學
 
一級學科碩士點
 
 
6
 
1007
 
藥學
 
一級學科碩士點
 
 
7
 
0451
 
教育博士
 
專業學位博士點
 
 
8
 
0651
 
文物與博物館
 
專業學位碩士點
 
 
9
 
1053
 
公共衛生
 
專業學位碩士點
 
 
10
 
1253
 
會計
 
專業學位碩士點
 
 
備注:教育博士2018年培養方案已制定,本次無需再制定。
 
附件2:
 
 
2018年新設置二級學科(或學科方向、領域)名單
 
 
序號
 
授權級別
 
二級學科(或學科
 
方向、領域)名稱
 
擬設或撤銷類別
 
所在學科
 
申請學院
 
 
博士
 
碩士
 
 
1
 
 
 
翻譯學
 
設置學科方向
 
外國語言文學
 
外國語學院
 
 
2
 
 
 
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
 
設置學科方向
 
外國語言文學
 
外國語學院
 
 
3
 
 
 
國別與區域研究
 
設置學科方向
 
外國語言文學
 
外國語學院
 
 
4
 
 
 
編輯出版學
 
設置學科方向
 
新聞傳播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
 
 
5
 
 
 
民族舞蹈學
 
設置學科方向
 
音樂與舞蹈學
 
音樂學院
 
 
6
 
 
 
現代語言學
 
設置學科方向
 
中國語言文學
 
文學院
 
 
7
 
 
 
經濟史
 
設置學科方向
 
理論經濟學
 
商學院
 
 
8
 
 
 
數學教育
 
設置學科方向
 
數學
 
數學與統計學院
 
 
9
 
 
 
智能科學與技術
 
設置學科方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信息與工程學院
 
 
10
 
 
 
智能軟件工程
 
設置學科方向
 
軟件工程
 
信息與工程學院
 
 
11
 
 
 
遺傳學
 
設置二級學科
 
生物學
 
附屬光琇醫院
 
 
12
 
 
 
發育生物學
 
設置二級學科
 
生物學
 
附屬光琇醫院
 
 
13
 
 
 
全科醫學
 
設置專業學位領域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
 
附屬張家界醫院
 
 
14
 
 
 
學科教學(化學)
 
設置專業學位領域
 
教育碩士
 
教育科學學院
 
 
15
 
 
 
學科教學(生物)
 
設置專業學位領域
 
教育碩士
 
教育科學學院
 
 
16
 
 
 
學科教學(歷史)
 
設置專業學位領域
 
教育碩士
 
教育科學學院
 
 
17
 
 
 
學科教學(地理)
 
設置專業學位領域
 
教育碩士
 
教育科學學院
 
 
18
 
 
 
學科教學(美術)
 
設置專業學位領域
 
教育碩士
 
教育科學學院
 
 
19
 
 
 
學科教學(音樂)
 
設置專業學位領域
 
教育碩士
 
教育科學學院
 
 
附件3:學術型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樣本
 
湖南師范大學學術型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2019年版)
 
學科名稱:××××(學科代碼:××××)
 
一、學科簡介
 
編制要求: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制定并頒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一級學科簡介》和《湖南師范大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標準》為依據,簡要介紹學科內涵、特點、師資、科研情況、培養條件及主要特色。
 
二、培養目標
 
編制要求: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制定并頒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一級學科簡介》和《湖南師范大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標準》為依據,結合學科的特點制定本學科的學術型博士研究生培養目標,同一專業不同層次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定位要有區別并保證內在的邏輯性。
 
三、研究方向及簡介
 
編制要求:研究方向的設置應考慮學科自身的優勢和特點,把握學科專業的發展趨勢和前沿,結合社會需求。設置的研究方向數量不宜過多,且需保持相對穩定。
 
按一級學科修訂培養方案的學科:若按一級學科招生,則研究方向可以自主設置;若按二級學科招生,則研究方向需與二級學科名稱一致。
 
按一級學科修訂培養方案的學科,研究方向的設置需經校學位辦審核。
 
四、學制與學習年限
 
全日制脫產博士研究生學制為3年,全日制非脫產博士研究生學制為4年。博士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為8年(含休學和保留學籍)。
 
休學創業的博士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可延長1-2年。
 
五、培養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養實行導師負責制,并接受導師組的集體指導。導師需同時對博士研究生的業務和思想進行指導和教育。
 
編制要求:學院可在此基礎上自行修改和增補。
 
六、課程設置與學分要求
 
畢業最低學分要求:
 
 
 
畢業
 
總學分
 
課程學分
 
學術活動
 
學分
 
 
總學分
 
公共必修課學分
 
學科必修課學分
 
任意選修課學分
 
 
15
 
13
 
5
 
2
 
2
 
2
 
 
編制要求:各學科畢業最低學分要求需在培養方案中明確標明,畢業最低學分要求可以根據需要上調。
 
課程設置及學分分配:
 
 
 
類別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課
 
學期
 
考核形式
 
備注
 
 
公共必修課
 
100010001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36
 
2
 
1
 
考試
 
必修
 
 
100010002
 
博士英語口語
 
16
 
1
 
1
 
考試
 
必修
 
 
100010003
 
博士英語閱讀
 
16
 
1
 
1
 
考試
 
必修
 
 
100010004
 
博士英語寫作
 
16
 
1
 
1
 
考試
 
必修
 
 
學科必修課
 
 
 
 
 
 
 
必修
 
 
 
 
 
 
 
 
 
任意選修課
 
 
 
 
 
 
 
必選2學分以上
 
 
 
 
 
 
 
 
 
 
 
 
 
 
 
 
必修
 
環節
 
 
學術活動
 
 
2
 
 
 
必修
 
 
補修課
 
 
 
 
 
 
 
跨學科考生必修
 
 
 
 
 
 
 
 
 
 
 
 
 
 
 
 
說明:1)英語免修免考要求見《湖南師范大學(非外國語專業)研究生英語學習管理辦法》;2)任意選修課可選擇非本培養方案內課程(含全校互通互選課程、微型課程、創新創業課程等);3)補修課不計入總學分,成績需及格。
 
 
國際博士研究生:漢語(3學分)和中國概況(3學分)為公共必修課;若本科階段或碩士階段已修過中國概況,可申請免修,但不免考,通過考試后獲得學分。
 
國際博士研究生其他學分及總學分要求與普通博士研究生相同。
 
港澳臺僑博士研究生:學分要求與普通博士研究生相同。
 
國際博士研究生及港澳臺僑地區博士研究生培養管理其他要求由研究生院另行規定。
 
編制要求:
 
1)各模塊畢業最低學分要求不能低于學校規定的最低學分要求;
 
2)補修課為本專業的碩士生必修課,補修課程的門數和課程名稱由各學科自行確定;
 
3)鼓勵有條件的學科按學科群進行課程設置。
 
七、其他培養環節
 
1.個人培養計劃
 
博士生應在入學1個月內,在導師的指導下制定個人培養計劃。個人培養計劃應包括課程學習和科學研究計劃。個人培養計劃由導師組審查通過后報學院及研究生院備案。
 
2.學術活動
 
在讀期間,博士研究生應聽取不少于20場由學校、學院、實驗室、學位點組織的高水平學術講座;應公開主講不少于2次有關文獻閱讀、學術研究等內容的學術報告。博士研究生在學期間應至少參加全國性或國際性學術會議1次,并提交自己撰寫的學術論文。學術活動占2學分,根據博士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的考勤和主講的學術報告質量等進行考核。
 
編制要求:各學科要求可高于上述要求。
 
3.中期考核。
 
博士研究生在論文開題前(第三個學期初)進行中期考核。具體要求參見《湖南師范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實施管理辦法》。
 
編制要求:有條件的學科可采用博士研究生學科綜合考試的形式加強中期考核,并在培養方案中明確寫明。
 
八、學術論文發表
 
編制要求:各學科應依照《湖南師范大學關于研究生在攻讀學位期間發表學術論文的規定》(校行發研究生字[2018]29號)自主確定本學科博士研究生發表學術論文的具體要求,要求在培養方案中明確注明。
 
九、學位論文
 
1.論文開題報告
 
博士研究生一般應于第三學期末前完成開題報告。開題報告的時間與論文答辯的時間間隔原則上不少于16個月。開題報告具體要求參見《湖南師范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實施管理辦法》。
 
2.論文預審
 
論文預審是指對研究生學位論文初稿進行的預評審,具體要求參見《湖南師范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預審管理辦法(試行)》。
 
3.論文評閱與答辯
 
論文評閱與答辯的具體要求參見《湖南師范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評閱實施辦法》、《湖南師范大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工作實施細則》
 
附件4: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樣本
 
湖南師范大學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2019年版)
 
學科名稱:××××(學科代碼:××××)
 
一、學科簡介
 
編制要求: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制定并頒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一級學科簡介》和《湖南師范大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標準》為依據,簡要介紹學科內涵、特點、師資、科研情況、培養條件及主要特色。
 
二、培養目標
 
編制要求: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制定并頒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一級學科簡介》和《湖南師范大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標準》為依據,結合學科的特點制定本學科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同一專業不同層次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定位要有區別并保證內在的邏輯性。
 
三、研究方向及簡介
 
編制要求:研究方向的設置應考慮學科自身的優勢和特點,把握學科專業的發展趨勢和前沿,結合社會需求。設置的研究方向數量不宜過多,且需保持相對穩定。
 
按一級學科修訂培養方案的學科:若按一級學科招生,則研究方向可以自主設置;若按二級學科招生,則研究方向需與二級學科名稱一致。
 
按一級學科修訂培養方案的學科,研究方向的設置需經校學位辦審核。
 
四、學制與學習年限
 
碩士研究生學制為3年,最長學習年限為5年(含休學和保留學籍)。碩士研究生提前畢業要求參見《湖南師范大學關于研究生提前畢業及延長學習年限的有關規定》。
 
休學創業的碩士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可延長1-2年。
 
五、培養方式
 
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實行導師負責制,并接受導師組的集體指導。導師需同時對碩士研究生的業務和思想進行指導和教育。
 
編制要求:學院可在此基礎上自行修改和增補。
 
六、課程設置與學分要求
 
畢業最低學分要求(人文社會科學類學科選擇本表):
 
 
 
畢業
 
總學分
 
課程學分
 
學術
 
活動
 
學分
 
實踐
 
環節
 
學分
 
 
總學分
 
公共必修課學分
 
學科必修課學分
 
方向限選課學分
 
任意選修課學分
 
 
30
 
26
 
6
 
4
 
4
 
4
 
2
 
2
 
 
 
 
畢業最低學分要求(理工科類學科選擇本表):
 
 
 
畢業
 
總學分
 
課程學分
 
學術
 
活動
 
學分
 
實踐
 
環節
 
學分
 
 
總學分
 
公共必修課學分
 
學科必修課學分
 
方向限選課學分
 
任意選修課學分
 
 
26
 
22
 
6
 
4
 
4
 
4
 
2
 
2
 
 
編制要求:各學科根據學科性質在上述兩表中選擇其一在培養方案中明確標明,畢業最低學分要求可以根據需要上調。
 
 
 
課程設置及學分分配(人文社會科學類學科選擇本表):
 
 
 
類別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課
 
學期
 
考核形式
 
備注
 
 
公共必修課
 
00001000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36
 
2
 
1
 
考試
 
必修
 
 
000010002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
 
18
 
1
 
1
 
考試
 
必修
 
 
300010001
 
碩士學位英語課程
 
48
 
3
 
2
 
考試
 
必修
 
 
學科必修課
 
 
 
 
 
 
考試
 
必修
 
 
 
 
 
 
 
考試
 
 
 
 
 
 
 
考試
 
 
方向限選課
 
 
 
 
 
 
 
必選4學分以上
 
 
 
 
 
 
 
 
 
 
 
 
 
 
 
 
 
 
 
 
 
 
 
 
 
 
 
 
 
 
 
 
 
 
 
 
 
 
 
 
 
 
 
 
 
 
 
 
 
 
 
任意選修課
 
 
 
 
 
 
 
必選4學分以上
 
 
 
 
 
 
 
 
 
 
 
 
 
 
 
 
 
 
 
 
 
 
 
 
 
 
 
 
 
 
 
 
 
 
 
 
 
必修
 
環節
 
 
實踐環節
 
 
2
 
 
 
必修
 
 
 
學術活動
 
 
2
 
 
 
 
補修課
 
 
 
 
 
 
 
跨學科及同等學力考生必選
 
 
 
 
 
 
 
 
 
 
 
 
 
 
 
 
 
 
 
 
 
 
 
說明:1)英語免修免考要求見《湖南師范大學(非外國語專業)研究生英語學習管理辦法》;2)任意選修課可選擇非本培養方案內課程(含全校互通互選課程、微型課程、創新創業課程等);3)補修課不計入總學分,成績需及格。
 
 
 
 
課程設置及學分分配(理工科類學科選擇本表):
 
 
類別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課
 
學期
 
考核形式
 
備注
 
 
公共必修課
 
00001000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36
 
2
 
1
 
考試
 
必修
 
 
000010003
 
自然辨證法
 
18
 
1
 
1
 
考試
 
必修
 
 
300010001
 
碩士學位英語課程
 
48
 
3
 
1
 
考試
 
必修
 
 
學科必修課
 
 
 
 
 
 
考試
 
必修
 
 
 
 
 
 
 
考試
 
 
 
 
 
 
 
考試
 
 
方向限選課
 
 
 
 
 
 
 
必選4學分以上
 
 
 
 
 
 
 
 
 
 
 
 
 
 
 
 
 
 
 
 
 
 
 
 
 
 
 
 
 
 
 
 
 
 
 
 
 
 
 
 
 
 
 
 
 
 
 
 
 
 
 
任意選修課
 
 
 
 
 
 
 
必選4學分以上
 
 
 
 
 
 
 
 
 
 
 
 
 
 
 
 
 
 
 
 
 
 
 
 
 
 
 
 
 
 
 
 
 
 
 
 
 
必修
 
環節
 
 
實踐環節
 
 
2
 
 
 
必修
 
 
 
學術活動
 
 
2
 
 
 
 
補修課
 
 
 
 
 
 
 
跨學科及同等學力考生必選
 
 
 
 
 
 
 
 
 
 
 
 
 
 
 
 
 
 
 
 
 
 
 
說明:1)英語免修免考要求見《湖南師范大學(非外國語專業)研究生英語學習管理辦法》;2)任意選修課可選擇非本培養方案內課程(含全校互通互選課程、微型課程、創新創業課程等);3)補修課不計入總學分,成績需及格。
 
 
國際碩士研究生:漢語(3學分)和中國概況(3學分)為公共必修課;若在本科階段已修過中國概況,可申請免修,但不免考,通過考試后獲得學分。
 
國際碩士研究生其他學分及總學分要求與普通碩士研究生相同。
 
港澳臺僑碩士研究生:學分要求與普通碩士研究生相同。
 
國際碩士研究生及港澳臺僑地區碩士研究生培養管理其他要求由研究生院另行規定。
 
編制要求:
 
1)各模塊畢業最低學分要求不能低于學校規定的最低學分要求;
 
2)補修課為本專業的本科生必修課,補修課程的門數和課程名稱由各學科自行確定;
 
3)鼓勵有條件的學科按學科群進行課程設置。
 
七、其他培養環節
 
1.個人培養計劃
 
碩士研究生應在入學1個月內,在導師的指導下制定個人培養計劃。個人培養計劃應包括課程學習、實踐環節和學位論文等計劃。個人培養計劃由導師組審查通過后報學院及研究生院備案。
 
2.學術活動
 
在讀期間,碩士生應聽取不少于10場由學校、學院、實驗室、學位點組織的高水平學術講座;應公開主講不少于1次有關文獻閱讀、學術研究等內容的學術報告。學術活動占2學分,根據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的考勤和主講的學術報告質量進行考核。
 
編制要求:各學科要求可高于上述要求。
 
3.實踐環節
 
實踐環節包括科研實踐、教學實踐與社會實踐等類別。實踐環節占2學分,其中科研實踐占1學分,教學實踐或者社會實踐占1學分。
 
編制要求:各學科應根據《湖南師范大學科學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環節實施與考核管理辦法》及學科特點在培養方案中明確規定研究生參與實踐的內容、形式和時間,以及考核方式。
 
4.中期考核。
 
碩士研究生在論文開題前(第四學期初)進行中期考核。具體要求參見《湖南師范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實施管理辦法》。
 
八、學術論文發表
 
編制要求:各學科應依照《湖南師范大學關于研究生在攻讀學位期間發表學術論文的規定》(校行發研究生字[2018]29號)自主確定本學科碩士研究生發表學術論文的具體要求,并在培養方案中明確注明。
 
九、學位論文
 
1.論文開題報告
 
碩士研究生一般應于第四學期初完成開題報告。開題報告的時間與論文答辯的時間間隔原則上不少于10個月。開題報告具體要求參見《湖南師范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實施管理辦法》。
 
2.論文預審
 
論文預審是指對研究生學位論文初稿進行的預評審,具體要求參見《湖南師范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預審管理辦法(試行)》。
 
3.論文評閱與答辯
 
論文評閱與答辯的具體要求詳見《湖南師范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評閱實施辦法》、《湖南師范大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工作實施細則》。
 
附件5:新增專業學位授權點指導性培養方案
 
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參考性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及基本要求
 
培養具有較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國際化會計專門人才。基本要求為:
 
(一)具有良好職業道德、進取精神和創新意識。
 
(二)具有較強的業務能力,能夠熟練運用現代會計、財務、審計及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具有從事高層次會計管理工作所必備的國際視野、戰略意識和領導潛質。
 
(四)熟練掌握和運用數據分析處理方法及一門外國語言。
 
二、培養方向
 
各培養單位應根據其辦學優勢和社會需求設置培養方向,并根據培養方向設置課程模塊,制定具體培養方案。
 
三、學制與年限
 
實行彈性學制,學習年限一般為2-4年。
 
采用學分制,總學分不少于40學分。
 
四、培養方式
 
(一)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強調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重視采用案例教學、沙盤演練、現場參觀研討、參與企業咨詢等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方法,逐步增加實踐教學的比例。
 
(二)開辟第二課堂,聘請實務部門、政策制定部門和監管部門有實踐經驗的專家開設講座或承擔部分課程。
 
(三)成立導師組或實行雙導師制,聘請企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政府部門有關專家共同承擔指導工作。
 
(四)加強實踐環節,了解會計實務,培養實踐應用能力。
 
(五)綜合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包括考試、作業、案例分析、課堂討論、撰寫專題報告等。
 
(六)重視和加強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的培養。
 
五、課程設置
 
各培養單位應根據社會需求和本單位的辦學特色及優勢,有針對性地制定本單位培養方案,設計課程體系,確定教學內容,加強教學管理,做好培養工作。課程教學要緊密結合會計實務,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加強案例教學,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
 
鼓勵各培養單位在大數據分析方向上進行相關探索,開發這一方向的新興課程,以進一步滿足社會需求。設置包括必修課、選修課和實踐課的課程體系。
 
(一)必修課(必須修讀,共20學分)
 
1.公共必修課(共8學分)
 
(1)政治課(2學分)
 
(2)外國語(3學分)
 
(3)管理經濟學(3學分)
 
2.專業必修課(共12學分)
 
(1)財務會計理論與實務(3學分)
 
(2)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3學分)
 
(3)審計理論與實務(3學分)
 
(4)管理會計理論與實務(3學分)
 
(二)選修課(必須修滿13學分)
 
1.限選課(必須修滿8學分)
 
限選課指根據培養方向的需要設置的模塊化課程。各培養單位可從以下課程中選擇限選課,也可以根據自身辦學特色與優勢開設其他限選課。
 
(1)專業外語(2學分)
 
(2)數量分析方法(2學分)
 
(3)管理統計學(2學分)
 
(4)會計研究方法(2學分)
 
(5)宏觀經濟分析(2學分)
 
(6)微觀經濟學(2學分)
 
(7)金融市場與金融工具(2學分)
 
(8)企業理財工具應用(2學分)
 
(9)戰略管理(2學分)
 
(10)商法概論(2學分)
 
(11)管理信息系統(2學分)
 
(12)投資學(2學分)
 
(13)會計職業道德(2學分)
 
(14)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專題(2學分)
 
(15)高級成本會計(2學分)
 
(16)資本營運與財務戰略(2學分)
 
(17)資本市場與上市籌劃(2學分)
 
(18)財務報表與企業經營分析(2學分)
 
(19)業績評價與激勵機制(2學分)
 
(20)信息披露與盈余管理(2學分)
 
(21)中國稅制(2學分)
 
(22)國際商務與國際結算(2學分)
 
(23)企業并購(2學分)
 
(24)會計師事務所治理與管理(2學分)
 
(25)管理咨詢理論與實務(2學分)
 
(26)經濟責任審計(2學分)
 
(27)管理審計(2學分)
 
(28)企業價值評估(2學分)
 
(29)政府與非營利性組織會計(2學分)
 
(30)稅務會計(2學分)
 
(31)企業稅務籌劃(2學分)
 
(32)內部控制(2學分)
 
(33)風險管理(2學分)
 
(34)管理能力與溝通技巧(2學分)
 
(35)公司治理(2學分)
 
(36)會計系統設計與財務共享(2學分)
 
(37)數據處理與分析方法(2學分)
 
(38)云會計與智能財務共享(2學分)
 
(39)大數據與財務決策(2學分)
 
(40)機器學習與財務智能(2學分)
 
(41)大數據審計(2學分)
 
(42)信息系統審計(2學分)
 
(43)大數據稅務風險管理(2學分)
 
(44)大數據挖掘與商業智能(2學分)
 
2.任選課(必須修滿5學分)
 
由學生在全校為碩士研究生開設的課程(含限選課中未選過的課程)中選修至少5學分。
 
(三)實踐課(必須修滿7學分)
 
1. 參加本行業的社會實踐活動(5學分)
 
在學習期間必須保證不少于半年的實習實踐,可采用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學生應提交實踐計劃,撰寫實踐總結報告,通過后獲得相應的學分,以此作為授予學位的重要依據。
 
具有三年以上財務、會計、審計相關專業工作經驗的學生,可以通過提交專業實務工作總結等方式,獲得相應學分。
 
2.參與案例研究與開發活動(2學分)
 
在學習期間必須參與案例研究與開發活動,包括但不限于獨立或協助指導老師通過實地調研形成教學案例、參與企業管理咨詢活動并形成管理咨詢報告、參加學生案例大賽、發表案例研究方面的學術成果。案例研究與開發活動由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參與的案例開發工作情況或科研成果評定成績,學生取得相應的學分。
 
六、學位論文與學位授予
 
會計碩士專業學位論文要體現專業學位特點,突出學以致用,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學位論文應體現學生已系統掌握會計理論、專業知識和研究方法,具備綜合運用會計等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方法,分析和解決會計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創新性和實用價值。
 
論文類型一般應采用案例分析、調研(調查)報告、專題研究、組織(管理)診斷等。鼓勵學位論文選題與實習實踐、案例開發內容相關。學位論文的篇幅一般不少于2萬字。
 
學位論文答辯前,必須通過是否存在學術不端問題審查并出具書面結論,論文的總文字復制比應低于15%。
 
各培養單位應建立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與預答辯制度、匿名評閱制度。學位論文評閱人必須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校外實務部門專業人員。鼓勵邀請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校外實務部門專業人員作為論文答辯委員會的成員。
 
完成課程學習,取得規定學分,并通過學位論文答辯者,經學位授予單位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授予會計碩士專業學位。
 
本方案僅供指導與參考之用,請各培養單位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立并持續改進本單位的培養方案。
 
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指導性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促進衛生事業的發展,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高素質、高層次的公共衛生應用型專門人才。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遵守國家憲法法律,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熱愛公共衛生事業。
 
2、具有所學專業較寬廣的基礎理論和較系統的專業知識,掌握現代公共衛生及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
 
3、掌握公共衛生的管理方法和技能,能獨立從事公共衛生的現場工作;能結合公共衛生實際發現問題,并運用所學的理論與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結合公共衛生實踐完成具有參考價值的學位論文并通過答辯。
 
4、至少掌握一門外國語,能較熟練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具有一定的聽、說和寫作能力。
 
二、招生對象
 
主要招收具有一定實踐經驗的從事公共衛生專業的在職人員以及有志于從事公共衛生事業的其他相關專業人員。報考者須符合國家有關專業學位招生規定,通過MPH全國聯考。
 
三、學習方式及年限
 
主要采用在職學習方式進行培養,學習年限一般為2~4年,其中累計在校學習時間不少于1年。
 
四、培養內容與要求
 
公共衛生碩士的培養采用理論學習、社會實踐和現場專題研究三結合的培養模式,實行學分制,必修課、選修課、社會實踐等總學分不少于40學分。必修課程應涵蓋自然辯證法概論,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外國語,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衛生經濟學、衛生事業管理等,總學分不少于20學分。同時,根據實際需要和不同研究方向開設選修課程,并組織進行公共衛生社會實踐教學,具體課程由培養單位自行設定,總學分不少于20學分。在教學中應加強案例教學,強調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堅持公共衛生社會實踐與現場教學相結合的原則。攻讀學位者在校期間至少安排一個月時間去有關的公共衛生機構進行現場實踐,以了解我國公共衛生機構、體制、工作范疇、任務職責、管理形式、衛生服務需求等現狀。同時,還應結合實踐,就亟待解決的公共衛生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和研討,并撰寫一份現場實踐報告。
 
攻讀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可根據各校實際情況,實行學校導師與現場導師共同指導的方式。學校導師應具備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專業碩士導師資格。現場導師由從事公共衛生實際工作,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實際經驗的副教授以上或相當職稱者擔任。
 
五、論文工作
 
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的論文工作,應結合公共衛生的實際需要進行選題,突出專題研究的實際意義和應用價值。攻讀學位者應在導師及導師小組的指導幫助下,深入現場,對某些亟待解決的社區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或衛生管理和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制訂、設計解決方案,收集資料,在現場實踐的基礎上,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對策,撰寫出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論文。其基本要求:
 
1、選題應緊密結合公共衛生的實際;
 
2、專業學位論文的形式可以是一篇質量較高的現場調查報告,也可以是針對某一公共衛生問題提出科學合理的衛生政策分析報告,或其它解決公共衛生實際問題的研究論文;
 
3、論文結果應對公共衛生工作具有一定的實際參考價值。
 
六、學位授予
 
攻讀學位者按照培養計劃的要求,修滿規定學分,完成公共衛生現場實踐,完成學位論文并通過答辯者授予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
 
文物與博物館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試行)
 
一、培養目標及基本要求
 
面向各級文物管理機構及各類博物館、研究機構、出版機構、社團組織、文物商店、拍賣行等,培養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具有現代文博事業理念,較好掌握文物與博物館及相關領域的知識和技能,能勝任較高水平業務或管理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文物與博物館專門人才。
 
二、招生對象
 
具有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學歷(或本科同等學力)人員。
 
三、學習方式與年限
 
全日制學習年限一般為2年;非全日制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其中累計在校學習時間不少于1年。
 
四、培養方式
 
課堂教學為主,提倡理論聯系實際和培養創造精神的教學風格,提倡和鼓勵教學單位與文博機構合作辦學。
 
五、課程設置
 
實行學分制,總學分不少于22學分。
 
(一)公共基礎課(4學分)
 
1、外語(2學分)
 
2、政治(2學分)
 
(二)專業基礎課(6學分)
 
注:下列課程名稱僅供參考,具體課程名稱與內容由各培養單位根據自身師資情況確定,“理論”一詞包含了諸如學術史和國外理論研究前沿等內容。
 
1、文物學理論與方法
 
2、考古學理論與方法
 
3、博物館學理論與方法
 
4、文物保護理論與方法
 
5、文物保護政策與法規
 
6、文化遺產理論與方法
 
7、史料學與史學概論
 
8、專業外語
 
(三)專業選修課(6學分)
 
注:下列課程名稱僅供參考,具體課程名稱與內容由各培養單位根據自身師資情況確定。
 
文物學專題
 
1、中國古陶瓷鑒定與研究
 
2、中國青銅器鑒定與研究
 
3、中國古代書畫鑒定與研究
 
4、中國古玉石器鑒定與研究
 
5、骨蚌牙角器鑒定與研究
 
6、竹木漆器鑒定與研究
 
7、古文字與出土文獻研究
 
8、中國古代建筑研究
 
9、文物藝術品市場研究
 
10、古地質與古生物標本研究
 
11、中國文物保護管理體制研究
 
12、民族與民俗文物研究
 
13、專業文獻選讀
 
考古學專題
 
1、史前考古學研究
 
2、歷史考古學研究
 
3、田野考古學研究
 
4、科技考古研究
 
5、藝術考古研究
 
6、公共考古研究
 
7、考古人類學
 
8、環境考古研究
 
9、專業文獻選讀
 
10、水下考古研究
 
11、航空考古研究
 
12、專業文獻選讀
 
博物館學專題
 
1、博物館展覽策劃研究
 
2、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研究
 
3、博物館教育工作研究
 
4、中外博物館史研究
 
5、博物館信息化研究
 
6、博物館建筑研究
 
7、專業文獻選讀
 
文保專題
 
1、有機文物保護與修復技術
 
2、無機文物保護與修復技術
 
3、古建筑保護技術
 
4、遺址保護技術
 
5、測年技術
 
6、成分分析
 
7、水下出土文物保護
 
8、專業文獻選讀
 
(四)學術實踐活動(共6學分)
 
1、學術活動(2學分)
 
在學期間參加本專業前沿講座不少于10次。
 
2、實踐環節(4學分)
 
結合學位論文選題,在文博考古機構實習實踐不少于6個月。
 
六、學位論文
 
論文選題必須來源于社會實踐或工作實際中的現實問題,有明確的實踐意義和應用價值。論文形式可以是調研報告、修復報告、規劃設計、產品開發、案例分析、項目管理、文學藝術作品等,重在考察學生綜合運用理論、方法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位論文答辯成員中應有相關行業實踐領域具有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
 
七、學位授予
 
完成課程學習及實習實踐等培養環節,取得規定學分,并通過學位論文答辯者,經學位授予單位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授予文物與博物館碩士專業學位。
 
附件6:課程編碼規則
 
課程編碼規則
 
課程編碼總長為9位,具體規則如下:
 
 
位數
 
1
 
2
 
3
 
4
 
5
 
6
 
7
 
8
 
9
 
 
說明
 
學術型博士課程=“1”
 
專業學位博士課程=“2”
 
學術型碩士課程=“3”
 
專業學位碩士課程=“4”
 
學院代碼
 
學校統一開設的課程=“00”
 
公共必修課=“01”
 
學科必修課=“02”
 
方向限選課=“03”
 
任意選修課=“04”
 
專業核心課=“05”
 
專業拓展課=“06”
 
補修課=“07”
 
課程流水號
 
 
例如:課程編碼為“101020001”的課程代表法學院的一門博士學科必修課程。
 
 
 
1
 
01
 
02
 
0001
 
 
博士課程
 
法學院
 
學科必修課
 
課程流水號
 
 
特別說明:
 
1.本次新修訂的培養方案中的課程編碼全部采用新的編碼規則。
 
2.管理系統中原有課程保持不變,供2017級以前學生使用,這部分課程自2019年春季學期起將全部停止開課。
 
湖南師范大學

添加湖南師范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湖南師范大學考研分數線、湖南師范大學報錄比、湖南師范大學考研群、湖南師范大學學姐微信、湖南師范大學考研真題、湖南師范大學專業目錄、湖南師范大學排名、湖南師范大學保研、湖南師范大學公眾號、湖南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湖南師范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湖南師范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hunanshifandaxue/yanjiushengyuan_260090.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