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學科簡介

發布時間:2020-04-25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湖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學科簡介

湖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學科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湖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學科簡介 正文

(一)學科概況
 
1、學科概況、授權資格及發展歷程簡介
 
1.1 學科內涵、授權資格及發展歷程
 
農業資源與環境學科是自然生態系統和農業經濟系統中±壤(地)、養分與肥料、水分和生物質以及氣候等自然要素和生產力決定的資源和環境屬性對農業生產和管理活動的影響及其運籌控制的科學。本學科主要研究對象為,圍繞農業和農村生產生活的土壤、水、養分、肥料、大氣等制約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資源,以及影響人類健康和自然變化的農業生態環境。
 
湖南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學科已有60多年的發展歷史,1951年3月湖南農學院成立之始就設有土壤與農業化學專業,后更名為土壤與植物營養專業,現名為農業資源與環境。目前該學科下設植物營養學、土壤學、農業環境保護和土地資源與信息技術4個二級學科。1986年獲土壤學碩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獲植物營養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植物營養學博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農業資源與環境一級學科碩、博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獲準設立農業資源利用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植物營養學科和農業資源與環境學科分別于2006年和2011年被評為湖南省重點學科,2012年在第三次全國學科水平評估中并列第七,2016年在第四次全國學科水平評估中排名前30%(并列全國第七)。1篇博士學位論文獲國家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2篇博士論文獲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8篇碩士論文獲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1.2 師資隊伍
 
本學科現有教師44人,其中正高職稱19人,副高職稱10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8人,占86.4%;博士研究生導師14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9人。現有外專百人計劃學者1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崗位科學家1人,國家重點研發項目首席科學家2人,芙蓉學者1人,湖南省百人計劃人才1人,神農學者2人,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1人,湖南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1 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師7人。在國家級學會擔任常務理事或理事3人,在國家級學會擔任監事長和副監事長2人次,在省級自然與社會科學學會擔任副理事長或常務理事職務10人。
 
1.3 教學、科研和對外合作平臺
 
教學平臺:農業資源利用、農業環境保護兩個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實驗室,環境與資源省級實踐教學示范中心,館藏2000余件的土壤及巖石標本館等。
 
科研平臺:土肥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農田污染控制與農業資源利用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省農業典型污染物生態修復與濕地保護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環境保護畜禽養殖與農業種植污染控制湖南省工程技術中心、農業部農藥登記殘留試驗單位、植物營養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農業資源與環境校級創新平臺、土壤學校級研究所等。
 
創新團隊:在“南方糧油作物協同創新中心”(國家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中組建了“多熟制稻田土壤可持續利用”和“稻油輪作養分高效利用”兩個創新團隊。
 
教學與科研條件:實驗室面積4500平方米,現有儀器設備價值4170萬元,大型現代化盆栽試驗基地1萬平米,長期定位試驗基地1萬平米,在長沙市、常德市、益陽市、衡陽市等地建立了水稻、油菜、果蔬等試驗示范基地8個。
 
1.4 優勢方向
 
本學科以南方土壤/土地質量及生產力持續提高、農業資源高效利用和農業生態環境保護中的重大科技問題為導向,深入開展基礎理論、技術創新研究和高層次人才培養。重點開展耕地質量保育與退化土壤修復,養分高效與抗逆境脅迫的生理與分子機制,作物高效施肥、養分損失阻控與肥料資源開發,農田典型污染物污染機理與防控,農業資源與環境信息技術和農業資源微生物等方面研究。
 
1.5 科研成果
 
近五年,主持或承擔各類科研課題209項,其中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與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課題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6項。研究經費總額達6760萬,年均科研經費1352萬元,人均科研經費150萬元,人均年科研經費30萬元。發表論文473篇,其中SCI收錄論文33篇。出版學術專著11部、教材11部,授權發明專利28項,授權軟件著作權20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湖南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2項。
 
(二)學科方向
 
1、土壤學
 
土壤學以“土壤物質運動與環境的關系”為核心,主要研究土壤組成、土壤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土壤發生與演變、土壤分類和分布、土壤開發利用和保護等,為合理利用土壤資源、消除土壤障礙因子、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提供理論和科學依據。現已形成土壤化學、土壤發生與分類、土壤肥力與培肥3方面研究團隊。目前,本方向共有12名教學科研人員,具有博士學位10人,其中正高職稱5人,副高職稱4人,博士研究生導師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6人。
 
2、植物營養學
 
主要研究植物體內、植物與環境之間物質能量轉化與交換規律及調控技術,研究領域包括植物營養生理、植物營養遺傳與分子生物學、植物營養生態、植物根際營養、肥料學與新型肥料的研制、現代施肥技術、植物養分資源管理與利用等。現有植物營養生理與遺傳學、植物營養生態與資源利用、養分資源綜合管理與現代施肥技術3個優勢研究團隊。本方向共有教師10人,具有博士學位7人,正高職稱5人,副高職稱1人,博士研究生導師3人,碩士研究生導師6人。
 
3、農業環境保護
 
主要研究農業污染物的環境行為、毒害機理、農業農村環境污染防控與農業生態建設等,研究領域包括重金屬與有機污染物的環境行為、農業生態調控與保護、農業環境污染治理。現已形成農業污染減排、重金屬污染修復、農業典型污染環境行為3個優勢研究團隊。本方向共有教師11人,具有博士學位9人,正高職稱7人,博士研究生導師3人,碩士研究生導師8人。
 
4、土地資源與信息技術
 
主要研究土地利用與覆被變化、土地信息技術及其應用、水土資源利用與保護、土地利用規劃與管理等領域,以農業資源信息技術應用和農業信息化為特色和優勢。研究內容包括土地/土壤資源的組成、特性、分類、數量、質量、空間分異與時間變化規律以及合理利用、保護與管理及其信息技術應用,尋求解決人類所面臨土地資源問題的途徑,為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理論和方法。現已形成土地利用與覆被變化、土地信息技術及應用、水土資源利用與保護、土地利用規劃與管理四個研究方向。本方向共有教師10人,具有博士學位8人,正高職稱4人,副高職稱2人,博士研究生導師3人,碩士研究生導師7人。
 
湖南農業大學

添加湖南農業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湖南農業大學考研分數線、湖南農業大學報錄比、湖南農業大學考研群、湖南農業大學學姐微信、湖南農業大學考研真題、湖南農業大學專業目錄、湖南農業大學排名、湖南農業大學保研、湖南農業大學公眾號、湖南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湖南農業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湖南農業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hunau/yanjiushengyuan_258814.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