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農業大學林學院 / 園林與藝術學院林木遺傳育種學科

發布時間:2020-06-03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江西農業大學林學院 / 園林與藝術學院林木遺傳育種學科

江西農業大學林學院 / 園林與藝術學院林木遺傳育種學科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江西農業大學林學院 / 園林與藝術學院林木遺傳育種學科 正文

一、學科介紹
林木遺傳育種學科隸屬林學一級學科中的二級學科。本學科現有正高4人,副高2人,具博士學位4人,博士后1人,碩士學位5人,博士生導師2人,江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 人,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1 人,江西省青年科學家1人,已形成了一支學術水平較高、實力雄厚、年齡結構、學緣結構合理的教學和科研隊伍。近五年來,本學科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各類項目2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科技進步二、三等獎5項,在國內外重要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80余篇。
二、培養目標
培養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林木遺傳育種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
1.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為科學事業獻身的精神;
2.進一步學習和掌握林木遺傳學基礎理論和林木改良先進技術,具有熟練的專業操作技能;熟悉所從事研究方向的國內外發展動態及最新科技成就;具有獨立進行科學研究、在學科前沿領域能作出創造性工作的能力;能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
3.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態。
三、研究方向
3.1林木遺傳改良
3.2林業生物技術
3.3林木分子生物學
四、學習年限
研究生學習年限定為3年,在職攻讀學位研究生學習年限相應延長1年。特殊情況,經學校批準后可適當延長,但不得超過5 年。
五、培養方式和方法
采取理論學習、科學研究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方式進行系統培養。實行以第一指導老師為首的指導小組集體培養的方式。要求碩士生在完成課程學習和畢業論文外,還要求參加必要的學術講座、學術報告、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
六、課程教學
6.1 學分
教學16學時為1學分。碩士研究生在攻讀學位期間,所修學分的總和應在28-30學分之間,其中學位課為14-15學分,選修課程9-12學分;專業英語寫作、 Seminar和聽學術講座等開放式教學的課程(簡稱開放式課程)各計1學分。
實踐性課程中的教學實踐、社會實踐各計1學分,均為附加學分。
6.2 授課方式、成績評定方式
6.2.1授課方式根據課程的特點和性質,選擇講授和實驗,或講授和操作,或實驗,或講授和研討,或研討、讀書報告、指導、自學等等形式。
6.2.2成績評定方式研究生的科目成績評定分為考試與考核兩種方式。考試科目按百分制評定成績,60分以上可獲學分??己丝颇堪磧?、良、及格、不及格評定成績,及格以上可獲學分。
6.3 課程教學
課程性質統一定為學位課(含公共課和專業課)、選修課(含必選課和自選課)、開放式課程、實踐性課程,具體事宜按《江西農業大學研究生課程教學管理辦法》執行。
6.3.1學位課。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課程5-6門,碩士公共學位課2門,專業學位課3-4門。英語6學分;碩士公共學位政治課中國特色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2學分。
6.3.2選修課分為必選和自選。
6.3.3開放式課程
目前設置的開放式課程是指定要修的。開放式課程有Seminar、專業英語寫作和聽學術報告三門,課程結束,考核及格,各計1分。
6.3.3.1 Seminar
Seminar應結合碩士生的專業課程學習、學位論文工作,由導師、學科與相關領域專家、研究生共同參加,以專人報告、集中討論或兩者相結合的方式展開。Seminar每學期舉行不少于2次(其中研究生本人匯報不少于1次),累計不少于10次。導師負責對研究生Seminar完成情況進行評定,由研究生秘書檢查備案。凡檢查通過者,記1學分。
6.3.3.2專業英語寫作
專業外語作業要求碩士生在入學后兩年內,在導師指導下可根據研究方向及論文選題進行不少于一篇文獻資料的英譯漢(或漢譯英),英譯漢每篇字數不少于6000漢字,漢譯英不少于1萬字符;或用所學第一外語撰寫一篇與本人研究方向密切相關的學術論文(或文獻綜述報告)并進行投稿,每篇字數應不少于1萬字符。導師負責對研究生專業外語寫作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束后,記1學分。研究生應將《專業外語寫作考核表》及本人所寫的中、外文文稿裝訂后于入學后第二學年末提交到所在學院,由研究生秘書備案。凡檢查通過者,記1學分。
6.3.3.3學術講座
鼓勵研究生多參加學術交流活動,拓寬學術視野,提高學術修養。每個研究生在讀期間,至少聽研究生處舉辦的學術講座3次,并計1個學分。
另,研究生每參加校內其他單位或個人舉辦的學術報告、講座、會議1次,可計0.2學分。研究生每參加校外的學術會議1 次計1 分,做學術報告加計1學分,此要求不做統一規定,所得學分不得與其他規定學分沖抵,但可與總學分相加。
6.3.4實踐性課程
教學實踐和社會實踐課結束,考核合格,各附加1學分。
6.3.4.1教學實踐。教學實踐是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好途徑。研究生的教學實踐可在導師指導下做一些與教學有關的工作如:批改作業、答疑、實驗準備,上輔導課及習題課;答疑及批改作業;指導實驗或生產實習;參與編寫教材及指導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等?;蚰M課堂教學等來完成教學實踐的任務。研究生的教學實踐活動由學科組統一安排,7個工作日以上,導師負責指導和考核,考核及格附加1學分。已從事過大學本科教育兩年或兩年以上的或師范本科院校教育類專業畢業的可免修。
6.3.4.2社會實踐。為了使廣大研究生在學期間能夠更多地接觸社會、了解國情,增強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走正確成長的道路,并在實踐中鍛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和綜合素質,研究生在校期間,參加適當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必要的。社會實踐的內容包括:
A.結合所學專業知識,開展科技服務,協助實踐單位解決科研、生產中的某些技術或管理問題。
B.開展人員培訓或進行科技、管理、法律等方面的咨詢服務。
C.結合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進行專題調研、科學考察,了解國情,接觸社會,向工作在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一線的同志學習等。
D.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C. 參加各種社會兼職。
社會實踐由學科根據學科特點進行安排,研究生處也為研究生的社會實踐創造機會,提供平臺,定期組織研究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一般為20個工作日以上,指導教師負責考核,考核及格附加1學分。對入學前有過二年以上工作經驗的研究生,不做要求。
6.3.5課程設置及安排(見九附:林木遺傳育種課程設置及安排)
6.3.6主要課程內容簡介
6.3.6.1 高級生物統計與分析(上)(Advanced Biological Statistics and AnalysisI))
本課程的實質為《多元統計分析》,它是為農林院校各專業所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該課程首先復習了假設檢驗、方差分析、回歸分析等一元統計分析的理論和方法;其次重點介紹了多元回歸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判別分析、聚類分析和典型相關分析等多元統計分析的內容。在講授過程中,以統計分析軟件SPSS為工具,介紹軟件的基本功能以及在多元統計分析中的應用技巧。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可以掌握常用的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同時能夠熟練運用統計軟件進行試驗資料的整理與分析,從而為后繼專業課程提供必要的統計分析手段與技能。
主要教材與閱讀文獻
[1]朱建平.應用多元統計分析.科學出版社,2006
[2]袁志發,周靜芋主編.多元統計分析.科學出版社,2002
[3]唐守正.多元統計分析方法. 中國林業出版社,1984
[4]丁思統主編.多元分析方法及應用.中國科學文化出版社,2008
[5]賈乃光,張青,李永慈編著.數理統計.中國林業出版社,2006
6.3.6.2 高級生物統計與分析(下)(Advanced Biological Statistics and AnalysisII))
本課程是基于《高級生物統計與分析》(上)即《多元統計分析》之上,為植物生產類專業所開設的一門專業應用型課程,重點解決植物生產類專業方向的科學研究中的田間試驗設計,主要講授對比法和間比法、完全隨機化試驗和隨機區組試驗、平衡不完全區組試驗、裂區試驗、正交試驗、協方差分析、回歸正交設計和回歸旋轉設計等常見的試驗設計方法及其統計分析方法。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試驗設計方法與數據處理方法,從而為后一階段的學位論文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主要教材與閱讀文獻
[1] 洪偉,吳承禎編著.《試驗設計與分析――原理.操作.案例》.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
[2] 丁希泉.《農業應用回歸設計》.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
[3] 《農業試驗設計與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4] 蓋鈞鎰主編.《試驗統計方法》.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
6.3.6.3林木遺傳育種專題 (Subject of Forest Genetics and Breeding)
主要講授林木遺傳育種現狀;林木種質資源的保護、管理和利用;林木選育技術基礎;重要針葉樹和闊葉樹的改良方案等林木改良體系;現代林木育種技術(雜交育種,倍性育種,抗性育種,無性系育種);現代生物技術與現代繁育技術。
主要教材與閱讀文獻
[1]陳曉陽編著.林木育種學.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明庥主編.林木遺傳育種學.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3]陳岳武主編.樹木良種選育方法.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4
[4]沈熙環編著.林木育種學.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0
[5]莽克強等.農業生物工程.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8
[6]Bruce Zobel, John Talbert. Applied Forest Tree Improvement. John Wiley & Sons Inc.1984
6.3.6.4 群體遺傳學(Popular Genetics)
群體遺傳學是應用概率統計方法研究群體內質量性狀基因在世代間的傳遞和表達規律的遺傳學分支學科。它通過群體內基因、基因型頻率在群體內的平衡,以及影響群體平衡的若干因素(突變、選擇、遷移、遺傳漂變、交配方式)的研究,揭示群體內的遺傳變異規律,其研究內容涉及到生物種內進化問題及植物育種問題。群體遺傳學是探討分子群體遺傳進化和基因組學的基礎。
主要教材與閱讀文獻
[1] 徐剛標編著. 植物群體遺傳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9
[2] 郭平仲編著. 群體遺傳學導論.北京,農業出版社,1993.5
[3] 王喜忠,楊玉華編著. 群體遺傳學原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2.12
6.3.6.5 森林生態學(Forest Ecology
該課程為林學一級學科的公共課程,通過課程學習了解生態學發展歷程和趨勢,掌握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水平上森林生態研究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重點掌握與林學一級學科下各學科方向關系比較密切的森林土壤生態、森林生態水文、全球變化與森林碳匯功能、生態系統退化與恢復、城市森林生態、干擾生態與林火生態等領域的相關理論及其研究進展,了解森林生態學研究的新手段、新方法。
主要教材與閱讀文獻
[1]蔡曉明.生態系統生態學.科學出版社,1999年
[2]戈峰.現代生態學.科學出版社,2002年
[3]Kimmins.Forest Ecology.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年
[4]方精云.全球生態學——氣候變化與生態響應.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
[5]J.LChapman,M.J.Reiss.生態學原理與應用(影印本).清華大學出版社,劍橋大學出版社
[6]相關期刊
6.3.6.6 林木數量遺傳學 (quantitative genetics in Forestry)
數量遺傳學是研究群體數量性狀遺傳與變異規律的一門遺傳學分支學科。它通過對生物的兩個基本現象:親屬間的相像以及雜種優勢為主要對象,探討它們在不同選擇條件和交配體系下的變化動態,是指導育種,理解進化的基礎。林木主要的經濟性狀都是數量性狀,所以數量遺傳學在林木遺傳改良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主要教材與閱讀文獻
[1] 翟虎渠和王建康編著. 應用數量遺傳(第二版),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7
[2] 續九如編著林木數量遺傳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 馬育華編著.植物育種的數量遺傳學基礎。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南京, 1982
[4] D.S. Falconer(儲明星等譯). 數量遺傳學導論(第四版) 。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5
6.3.6.7 林業生物技術( Forestry Biotechnology)
主要講授林業生物技術概論、細胞工程(工廠)原理、植物細胞工程、林木良種繁育工程、基因工程原理、林木基因工程技術、林木轉基因新品種培育、轉基因生物安全性及其評價與管理、林木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有用次生代謝生物技術。探索普通生物技術的共同規律和林木生物技術中特殊方法。
主要教材與閱讀文獻
[1] 尹偉倫著林業生物技術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0
[2] 譚曉風張志毅主編林業生物技術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2008
6.3.6.8 分子遺傳學 (Molecular Genetics)
分子遺傳學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遺傳和變異機制的遺傳學分支學科,主要研究基因的本質、基因的功能以及基因的變化等問題。主要內容包括DNA的結構、基因組和染色體、DNA復制、修復、突變、轉錄、翻譯、原核調控、真核調控、調控的分子機制、遺傳重組和基因工程,以及分子遺傳學研究方法等。
主要教材與閱讀文獻
[1]李振剛編著. 分子遺傳學. 科學出版社 2008 第3版
[2]路鐵剛,丁毅編著. 分子遺傳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中科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http://www.ncgr.ac.cn/
[4]http://www.nature.com/index.html
[5]http://www.genetics.org/
6.3.6.9 林木遺傳改良 (Tree Genetic Improvement)
主要講述林木改良的意義及特點,個體改良與群體改良的策略的區別;林木子代測定中各種交配設計的原理及配合力的計算方法;林木種源試驗、選擇的基本原理與方法,雜交的遺傳效應及利用,無性繁殖的遺傳效應及利用,種子園的營建技術,林木細胞工程與基因工程基本原理,遺傳圖譜構建以及數量性狀基因定位等。
主要教材與閱讀文獻
[1]陳曉陽編著.林木育種學.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明庥主編.林木遺傳育種學.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3]陳岳武主編.樹木良種選育方法.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4
[4]Bruce Zobel, John Talbert. Applied Forest Tree Improvement. John Wiley & Sons Inc.1984
七、碩士研究生中期考核
碩士研究生應在課程結束后、由院(系)組織進行中期考核。
碩士生的中期考核要求入學后第三學期內,開題報告后,由所在學院統一組織和實施。考核審查小組應對考核對象的思想品德、課程學習和科研能力三方面進行全面考核,并根據考核結果進行分流,最后由研究生院審核、備案。具體要求按《江西農業大學關于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規定(修訂)》執行。
八、科學研究與學位論文
8.1 科學研究
8.1.1選題。研究生的科研須從選題開始,與任何科學研究一樣必須有計劃、有組織地調查、收集、閱讀、分析和評價有關文獻,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選題。研究生應在導師指導下,在查閱文獻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選題,在入學后的第三學期結束前完成開題報告書的撰寫。
8.1.2開題報告。開題報告書首先應征得導師認可,并在舉行開題報告會的前一周送達考核小組成員審閱,方可參加開題報告會。開題報告由考核小組進行論證,論證通過者,以書面形式報所在學院審批備案。在此基礎上,碩士生應在導師的指導下盡快擬定論文的具體工作計劃,并予以實施。具體要求按《江西農業大學關于學術型研究生開題報告的規定》執行。
8.1.3科學實驗或社會調查。科學實驗或社會調查是研究生完成學位論文的基石,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研究生動手完成。研究生在科學實驗或社會調查過程中,在導師指導下,學習和掌握適當的數據收集方法,學習和遵守實驗室操作規程和數據采集規范,能運用正確的統計方法和手段,自己動手取得學位論文所需要的第一手數據和資料。
8.2學位論文
8.2.1論文工作中期報告。為使碩士研究生的論文工作得到所在學科集體的幫助,應階段性的向所在學科教師做科研報告。進入論文中期階段后,由碩士研究生報告科研工作的階段成果和存在的問題,聽取建議,改進論文工作。
中期研究報告后,由碩士生填寫《江西農業大學攻讀研究生論文工作中期報告情況表》,由指導教師審核后,送交研究生處備案。
8.2.2撰寫學位論文的要求。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是碩士研究生學術水平的重要標志,應表明作者碩士研究生應在本學科內掌握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8.2.2.1選題體現學科前沿和社會發展與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意義、學術價值、應用價值和創新性。
8.2.2.2學位論文應是在導師指導下由研究生本人完成的。
8.2.2.3論文的結論和所引用的資料詳實準確。
8.2.2.4論文有獨立見解。
8.2.2.5碩士學位論文字數約在2-3萬字。
8.2.2.6學位論文必須遵守學術規范。
8.2.2.7碩士研究生用于做學位論文的時間,一般不少于1年。
8.2.3論文發表要求。在省級以上學術期刊或在省級以上(含省級)學術會議上發表與專業相關的學術論文1篇或以上。具體要求按贛農大園發[2012] 3號文件《研究生在讀期間學術論文(作品)發表暫行規定》執行。
8.2.4論文送審、答辯與學位授予研究生必須完成上述課程學習、修滿規定的學分,論文發表及學位論文等各項都達到規定的要求,經導師同意,論文經盲審通過后,學位論文方可提交答辯。由學院按照《江西農業大學學位授予細則》的要求,組織論文評審和答辯委員會。
學位論文通過答辯后,提交校學位委員會審批,審批通過者,即可授予學位,頒布發碩士學位證書和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
江西農業大學

添加江西農業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江西農業大學考研分數線、江西農業大學報錄比、江西農業大學考研群、江西農業大學學姐微信、江西農業大學考研真題、江西農業大學專業目錄、江西農業大學排名、江西農業大學保研、江西農業大學公眾號、江西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江西農業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江西農業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jiangxinongyedaxue/yanjiushengyuan_315548.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