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考古學院介紹

發(fā)布時間:2020-04-29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介紹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介紹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介紹 正文

考古學院匯聚了大量享有良好國際聲譽、具有重要學術影響的優(yōu)秀教師。
  考古學院現(xiàn)有教職工78人,專任教師57人,其中教授35人(含博士生指導教師30人),副教授13人,講師9人。其中包括,國家千百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2人,中組部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考古學規(guī)劃評審專家1人,寶鋼優(yōu)秀教師獎獲得者3人,教育部新(跨)世紀優(yōu)秀人才8人,全國模范教師1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4人,吉林省資深高級專家1人,吉林省長白山學者3人,吉林省教學名師1人,吉林省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第一層次人選1人,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yè)技術人才3人,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1人,吉林大學匡亞明特聘教授13人。
 
  考古學院形成了“中國考古、外國考古、科技考古、文字考古、文化遺產、博物館學”六位一體的教學與科研體系。
  近五年來,考古學院教師獲得各類科研項目152項,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4項(含重大項目6項、重點項目1項),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yǎng)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28項(含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12項),其他各級各類項目96項,資助經費累計4446萬元。發(fā)表學術論文426篇、出版學術著作17部,獲吉林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5項。
  自2008年起,學術集刊《邊疆考古研究》被列入“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2012年開始主辦出版英文學術年刊《Asian Archaeology(亞洲考古)》。


  考古學院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依靠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已建立起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高水平人才培養(yǎng)體系。
  考古學院擁有國家特色專業(yè)建設點1個,國家級優(yōu)秀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精品課1門,國家級資源共享課程1門,全國模范教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2項;擁有吉林省高等學校基礎教學示范實驗中心“吉林大學考古學實驗教學中心”和吉林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考古學院現(xiàn)有在校本科生252人,碩士研究生315人,博士研究生76人,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在站4人。近四年來,本科畢業(yè)生保送、考取研究生比例占畢業(yè)生總人數的76%,畢業(yè)生就業(yè)率達到100%。學生文化社團組織“文物愛好與保護者協(xié)會”舉辦的“北辰博古學術沙龍”,在全國高校產生了較大影響。
  除國家和學校的獎學金外,考古學院還設有“系友獎學金”,獎勵資助品學兼優(yōu)或特困學生。
 
  考古學院始終致力于推動中國考古學走向世界的進程,努力構建開放的國際化學術交流平臺。
  考古學院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匹茲堡大學、俄勒岡大學、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學、日本東京大學、九州大學、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等多家國外高校保持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持續(xù)開展形式多樣的合作研究與人員交流,從海外引進匡亞明講座教授4人、講座教授1人。學院與西蒙菲莎大學合作組建了“生物考古聯(lián)合實驗室”。
  考古學院每年舉辦多次國際國內學術研討會,大力支持師生赴國(境)外研修、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每年舉辦的“全國高校學生考古論壇”、“人類骨骼考古學”暑期學校,已為300余位海內外有志于考古事業(yè)的青年學子開闊了學術視野,提供了展示才華的舞臺。
吉林大學

添加吉林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吉林大學考研分數線、吉林大學報錄比、吉林大學考研群、吉林大學學姐微信、吉林大學考研真題、吉林大學專業(yè)目錄、吉林大學排名、吉林大學保研、吉林大學公眾號、吉林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吉林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吉林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jilindaxue/yanjiushengyuan_264316.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