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做视频在线观看-啪啪99久久综合精品色-啪啪国产-啪啪激情网-成人高清毛片a-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北京協和醫學院考研網

北京協和醫學院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考研

考研派 > 考研資料(目錄) > 北京協和醫學院 > 基礎學院 >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考研

北京協和醫學院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考研

北京協和醫學院考研/保研免費資源:

相關專業

北京協和醫學院優惠價原價選擇
加入購物車立即購買
北京協和醫學院微信
研究生為你答疑,送資源

因為北京協和醫學院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專業研究生數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輔導的數量不確定,請加我們顧問的微信進行咨詢和確認,搶先預訂研究生,以免錯失研究生輔導機會。

北京協和醫學院是一個不錯的學校,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請各位準備報考北京協和醫學院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考研的同學注意: 北京協和醫學院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研究生錄取分數線(或稱考研分數線)的數據。因為每年都有不少人報考北京協和醫學院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考研,競爭激烈,所以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北京協和醫學院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研究生的考研人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 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另外考研派也會為大家北京協和醫學院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考研的參考書目、考研大綱、研究生招生咨詢電話等聯系方式。希望你考取北京協和醫學院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專業研究生,考研是個孤獨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學生好好復習備考,來年上個985/211,實現自己的名校研究生夢想。

北京協和醫學院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考研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100101]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北京協和醫學院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基礎學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10]醫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基礎醫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招生人數: 2
考試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語
③654基礎醫學綜合
④--無
備  注: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100101]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北京協和醫學院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基礎學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10]醫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基礎醫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0)不區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數: 1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654)基礎醫學綜合
④(--)無
備  注:
2007年北京協和醫學院考研報錄比: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2007年北京協和醫學院考研報錄比
年份 學院 專業 報錄人數 錄取人數 報錄比 推免人數
2007 藥物研究所 生藥學 12 2 16.67% /
2007 腫瘤醫院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11 2 18.18% /
2007 藥物研究所 藥劑學 11 2 18.18% /
2007 腫瘤醫院 腫瘤學 86 20 23.26% /
2007 藥用植物研究所 生藥學 125 28 22.40% /
2007 病原生物學研究所 微生物學 34 10 29.41% /
2007 腫瘤醫院 細胞生物學 26 5 19.23% /
2007 基礎醫學院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5 1 20.00% /
2007 血液學研究所(天津) 細胞生物學 19 4 21.05% /
2007 基礎醫學院 藥理學 16 3 18.75% /
2007 基礎醫學院 生物物理學 9 2 22.22% /
2007 國家人口計生委科研所 細胞生物學 20 5 25.00% /
2007 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 微生物與生化藥學 86 20 23.26% /
2007 藥物研究所 藥理學 38 10 26.32% /
2007 藥物研究所 藥物化學 93 24 25.81% /
2007 藥物研究所 藥物分析學 27 5 18.52% /
2007 北京協和醫院 皮膚病與性病學 8 2 25.00% /
2007 醫學信息研究所 情報學 8 3 37.50% /
2007 血液學研究所(天津) 藥理學 13 2 15.38% /
2007 基礎醫學院 科學技術哲學 6 2 33.33% /
2007 腫瘤醫院 免疫學 16 3 18.75% /
2007 北京協和醫院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28 5 17.86% /
2007 皮膚病研究所(南京) 皮膚病與性病學 23 4 17.39% /
2007 基礎醫學院 免疫學 25 5 20.00% /
2007 腫瘤醫院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12 2 16.67% /
2007 阜外醫院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19 5 26.32% /
2007 北京協和醫院 外科學 68 16 23.53% /
2007 北京協和醫院 臨床檢驗診斷學 9 2 22.22% /
2007 醫學生物學研究所(昆明) 免疫學 44 10 22.73% /
2007 基礎醫學院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28 6 21.43% /
2007 阜外醫院 遺傳學 7 2 28.57% /
2007 腫瘤醫院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6 1 16.67% /
2007 阜外醫院 外科學 19 4 21.05% /
2007 腫瘤醫院 臨床檢驗診斷學 31 5 16.13% /
2007 輸血研究所(成都) 免疫學 18 4 22.22% /
2007 阜外醫院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 8 2 25.00% /
2007 醫學實驗動物學研究所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6 2 33.33% /
2007 基礎醫學院 遺傳學 23 5 21.74% /
2007 醫學生物學研究所(昆明)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21 5 23.81% /
2007 整形外科醫院 外科學 58 12 20.69% /
2007 阜外醫院 麻醉學 9 2 22.22% /
2007 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 臨床檢驗診斷學 42 10 23.81% /
2007 腫瘤醫院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 5 1 20.00% /
2007 醫學實驗動物學研究所 動物學 24 5 20.83% /
2007 血液學研究所(天津)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24 5 20.83% /
2007 醫學生物學研究所(昆明) 遺傳學 19 4 21.05% /
2007 國家人口計生委科研所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3 1 33.33% /
2007 國家人口計生委科研所 外科學 43 12 27.91% /
2007 基礎醫學院 病原生物學 19 4 21.05% /
2007 護理學院 護理學 22 5 22.73% /
2007 基礎醫學院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 21 4 19.05% /
2007 醫學生物學研究所(昆明) 動物學 42 10 23.81% /
2007 國家人口計生委科研所 遺傳學 7 2 28.57% /
2007 醫學生物學研究所(昆明) 病原生物學 48 12 25.00% /
2007 醫學信息研究所 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 2 1 50.00% /
2007 國家人口計生委科研所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 8 2 25.00% /
2007 基礎醫學院 生理學 15 3 20.00% /
2007 協和公共衛生學院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 33 8 24.24% /
2007 基礎醫學院 生物醫學工程 23 4 17.39% /
2007 北京協和醫院 內科學 86 21 24.42% /
2007 阜外醫院 內科學 49 10 20.41% /
2007 國家人口計生委科研所 婦產科學 28 7 25.00% /
2007 血液學研究所(天津) 內科學 73 15 20.55% /
2007 北京協和醫院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25 7 28.00% /
 

學系簡介:        人體解剖學系建立于北京協和醫學院建校之初,美國解剖學及動物學家考德瑞為首任系主任;1921-1934年加拿大解剖學家步達生任系主任,其最為人所知的成就之一是發現了北京人頭蓋骨;首任中國人解剖學系主任是張鋆教授,其后歷任主任為張炳常教授、萬選才教授、嚴義坪教授。1959年協和醫大復校時,由張作干教授任組織學教研室主任,薛社普教授任胚胎學教研室主任,組織學與胚胎學合并后由薛社普教授繼續任教研室主任,隨后由徐靜教授、葉世雋教授接任。遵循張鋆教授嚴謹治學的宗旨,本學系培養了一批知名的教學和科研專家,如薛社普院士、張作干、張炳常、俞慧珠、李慧珍、萬選才、邵桐蓀、徐靜、葉世雋、呂金蟬、葉百寬、許增祿、葉惟三、曹承剛等多名專家學者,他們不僅為協和醫學院的解剖和組胚教學及科研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還活躍在兄弟醫學院校及其他相關部門的科研管理崗位。90年代解剖與組織胚胎合并成立解剖及組胚學系,主任為許增祿教授,現任主任為馬超教授。
        目前學系在職人員10名,其中教授3名:馬超(學系主任)、陳詠梅(學系副主任)、錢曉菁;副教授4名:李文婷、劉克、劉偉、仇文穎;講師1名:申新華;助理研究員1名:王濤;主管技師1名:袁勃。人員分屬解剖學教學組(馬超、李文婷、劉克、劉偉、申新華)、組胚教學組(陳詠梅、錢曉菁、仇文穎)和馬超課題組(馬超、王濤、袁勃)。

解剖學教學組承擔了醫大八年制本科生《人體解剖學》、《神經解剖學》和《神經生物學》、《護理學院人體生物學I》,以及研究生的《臨床應用解剖學》、《神經科學基礎》(比較神經解剖學)、《神經科學進展》(與神經生物學共享)、《解剖實驗與影像分析》課程的教學任務。組胚教學組承擔了醫大八年制本科生《組織胚胎學》、《護理學院人體生物學I》、《生長發育》以及研究生的《組織化學》課程的教學任務?!渡L發育》、《組織胚胎學》分別是北京市和北京協和醫學院精品課程。學系還承擔了生物醫學交叉學科人才實驗班《人體形態學的教學任務,對形態學課程進行了初步整合。學系秉承協和的優良傳統,在老教授們的“傳、幫、帶”培養下,青年教師逐步成長為教學與科研一線的主力,并銳意創新,組建了解剖學創新教學團隊,獲得了北京市、北京協和醫學院、基礎學院等各類教學改革項目31項,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北京協和醫學院優秀教學團隊、北京協和醫學院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北京協和醫學院“協和之友”優秀教師、北京協和醫學院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還多次在北京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獲得二、三等獎獎勵。授課效果深得學生好評,多人次被學生評為最受學生喜愛的老師。
  
 

        學系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慢性痛與癢覺機理的研究、人腦組織庫、生殖生物學等,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兩項。


歷屆主任及學科帶頭人:
1. 考德瑞 (Edmund Vincent Cowdry, 1888-1975):首任系主任(1917-1921),美國著名解剖學及動物學家,在北京協和醫學院創建了解剖學系。
2. 步達生(Davidson Black, 1884-1934):第二任系主任(1921-1934),加拿大解剖與古人類學家,1926年根據周口店發現的化石命名"北京中國猿人"(Sinanthropus pekinensis, 'Peking Man'),震驚世界。
 
3. 張鋆教授(1890~1977),醫學教育家,中國現代人體解剖學的開拓先驅。早年留學日本,1921年和1933年兩次赴美進修,先后在江西、湖南、上海醫學院、協和醫科大學解剖系執教近60年。他于1947年發起和參與重建了中國解剖學會,并擔任中國解剖學會第四、第五屆理事長(1956~1978);創建了《解剖學報》和《解剖學通訊》;主編了我國第一本解剖學統編教材《人體解剖學》。多年從事人體解剖學研究,在組織學和胚胎學方面也有所建樹;還曾致力于醫學教育管理,為我國醫學和解剖學發展培養了大批人才。
4. 張作干教授(1906~1969),1932年畢業于燕京大學,先后在燕京大學、齊魯大學、協和醫學院、貴陽醫學院任教,1947-1949年留學美國,獲哲學博士學位。我國組織化學奠基人之一,長期擔任《解剖學報》主編。1950年起始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從事細胞學和組織學研究,研制了我國第一臺恒冷箱切片機,較早地開展組織化學、電鏡技術的研究,并舉辦學習班,為全國培養眾多人才;主要研究胚胎發育中組織化學和超微結構變化,首創小鼠胚胎發育實驗動物模型,著有《各種因素對骨骼結構發育的影響并論及畸形成因》、《細胞學進展》(1965),譯著《胚胎學》(1956)(I. G. Barth著)。
5. 薛社普院士(1917~2017),1942年畢業于前中央大學并任教,1947~1951年留學美國,獲哲學博士;1951年起始先后在大連醫學院、哈爾濱醫學院、北京師范大學、中央衛生研究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執教,從事細胞學、胚胎學和生殖生物學研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解剖學會第八和第九屆理事長(1986~1994);早年研究神經發生,在胚層和生殖腺誘導分化、細胞分化調控、生殖細胞分化調節及藥物作用與機制、腫瘤細胞生長分化可逆性調控等方面卓有成就;近年主要從事紅細胞分化去核因子(EDDF)基因家族的分子生物學研究。主編《胚胎學與組織學基礎》(1960)、《細胞學進展》(1963)、《人體胚胎學圖譜》(1965)、《男用節育藥棉酚的實驗研究》(1983)、《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組織學與胚胎學》(1988)及《中國人胚胎發生發育實例圖譜》(1992)等。
 


教學工作:
一、教學人員介紹
教授:馬超(學系主任),陳詠梅(學系副主任),錢曉菁
返聘教授:許增祿,曹承剛,謝益寬
客座教授:Lawrence Rizzolo(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
副教授:李文婷,劉克,劉偉,仇文穎
講師:申新華

二、學系承擔的主要課程及建設情況
        學系承擔的主要課程包括醫大八年制本科生的《人體解剖學》、《神經解剖學》、《神經生物學》和《組織與胚胎學》;護理學院的《人體生物學I》和《生長發育》;研究生的《臨床應用解剖學》、《神經科學基礎》(比較神經解剖學)、《神經科學進展》(與神經生物學共享)、《解剖實驗與影像分析》和《組織化學》;以及生物醫學交叉學科人才實驗班的《人體形態學》等課程。學系始終堅持協和“三基三嚴”的優良教學傳統,同時不斷創新,重視基礎與臨床的結合,引入了協和醫院多名臨床大夫,共同組建了解剖學創新教學團隊,在課程的教材講義建設、教學手段與方法、國際化、雙語教學、網絡化與考核評價方式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績。
        教材講義建設:學系編寫和完善了《人體解剖學》、《神經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教學大綱和實習指導,以及具有協和特色的《人體解剖學》和《神經解剖學》填圖練習冊,《人體解剖學》、《組織學實習指導》有望成為教材正式出版。制作了多種解剖學、胚胎學課程的教學實物標本和模型,其中“小腦模型”和“大腦皮層模型”已經申請并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成功用于教學。
        教學手段與方法:學系通過多項教改項目對所承擔課程進行了教學手段與方法的革新。聘請有經驗的臨床醫生,開展了“面向臨床的解剖學講座”、“解剖學手術操作示教”、“解剖學臨床討論課”、“胚胎討論課”等內容,并將前三者整合為解剖學WORKSHOP,做到了手術示教、影像學與解剖學知識的有機融合,提高了學生學習解剖的興趣,將形態學基礎知識與臨床知識更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課程的國際化:自2012年起聘請了耶魯大學醫學院解剖教學主任Lawrence J. Rizzolo教授為學系兼職教授,每年來華參與解剖學的課堂教學、示范講課和青年教師培訓。還有來自美國、澳大利亞的多位教授走入解剖教學課堂參與教學,深受學生歡迎。
        雙語教學:學系一直堅持雙語教學,各門課程均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英文課件,中文講授,英文試卷,英文答卷有加分獎勵;組胚實習指導為英文材料,解剖實習指導為中文材料。解剖學實驗考試要求學生以中英文對照形式完成。
        課程的網絡化:建立了學系教學網站http://anatomy.sbm.pumc.edu.cn/,上傳了教學大綱、課件、實習指導、教學視頻、小測驗等教學相關內容,24小時開放;建立了虛擬仿真人體形態學教學網,下設數字人、虛擬人和顯微人3個欄目,整合了人體斷層切片、影像資料、組織切片與虛擬模型相結合,為學生多維度學習形態學打下基礎。建立QQ群、微信群,與學生實時互動、答疑解惑,搭建了師生共同學習交流的平臺。
        考核評價方式:建立題庫,考試試題注重結構與功能的聯系,以臨床病例為基礎考察基礎醫學知識,引導學生重視知識的應用?!督M織胚胎學》引入形成性評價,利用問卷星軟件,學生掃碼答題,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開展多種形式的小測驗和調查問卷,并將數據匯總、分析后及時反饋學生,重點分析錯誤原因,以考促學。

三、學系主持或參與教改情況
項 目 名 稱 經費(萬元) 起止年月 負責人 參與者 項目來源及編號 編號
組織學虛擬切片 8 2010.11-2013.10 仇文穎 陳詠梅,錢曉菁,徐園園 北京協和醫學院質量工程項目  
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網絡平臺及試題庫的建立 3.5 2012.01-2014.12 錢曉菁 陳詠梅,仇文穎,徐園園 基礎學院JG2011- 014  
《面向臨床的解剖學多媒體網絡教材計劃》 7 2012.10-2013.4 馬超 解剖系教師 基礎學院  
《新組織化學講義的編寫》 1 2012.1-2012.12 陳詠梅 錢曉菁,仇文穎 基礎學院 81271239
臨床病例引入胚胎學討論課 1.5 2012.1-2014.12 仇文穎 陳詠梅,錢曉菁,徐園園 基礎學院教學改革課題 JG2011- 013
《護理專業特色解剖學教學改革》 2.5 2012.1-2014.12 李文婷 解剖系教師 基礎學院  
《編寫中英文<人體解剖學實驗操作指導>》 2.5 2012.1-2014.12 李文婷 解剖系教師 基礎學院  
《人體解剖學及神經解剖學填圖練習》 2.5 2012.1-2014.12 劉克 解剖系教師 基礎學院  
《解剖學教學輔助模型制備》 2.5 2012.1-2014.12 劉克 解剖系教師 基礎學院  
以創新為理念的臨床應用解剖學教學改革 2 2012-2015 劉偉 解剖系教師 基礎所  
臨床與基礎相結合的解剖與組胚教學科研團隊建設 70 2013.1-2013.12 馬超 全體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建立臨床前綜合考核體系的探索 5 2013-2015 陳詠梅 錢曉菁、仇文穎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2013-ms050
《面向臨床的解剖教學改革》 5 2013.12-2015.9 馬超 解剖系教師 基礎學院 2013zlgc0103
建立臨床前綜合考核體系的探索 5 2013-2015 陳詠梅 錢曉菁、仇文穎 北京協和醫學院  
校級優秀教學團隊“解剖學創新教學團隊” 33 2013年 馬超 全體 協和醫學院  
病例為基礎的MOOCs課程制作及其運行機制初探(1門:心肌梗死) 20 2014- 劉偉 王莉,劉雅萍,郭姝 醫科院  
研究生臨床應用解剖學實習講義編寫 5 2014- 劉偉 解剖系教師 醫科院  
人體解剖學教育教學改革對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作用 5 2014.5-2015.7 馬超 解剖系教師 北京協和醫學院“學生職業素養培育工程”研究課題  
2014協和醫學院青年教師培養 10 2014-2016 錢曉菁   北京協和醫學院  
2014協和醫學院青年教師培養 10 2014-2016 仇文穎   北京協和醫學院  
《人體解剖學 》教材建設 30 2015.7-2018.6 劉克   北京協和醫學院教學改革項目 2015zlgc0107
小規模特色辦學經費資助《中英文對照組織學實習指導講義的編寫》 30 2015.7-2018.6 仇文穎 陳詠梅,錢曉菁,徐園園,戴申倩,馬超 北京協和醫學院教學改革項目 2015zlgc0108
協和特色《組織學胚胎學》試題庫的建設與完善 3 2015-1-2016-12 錢曉菁 陳詠梅,仇文穎,徐園園 北京協和醫學院校級教學改革項目,  
《組織化學》教學改革 3 2015-1-2016-13 錢曉菁 陳詠梅,仇文穎,徐園園 北京協和醫學院校級教學改革項目,  
形成性評價在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中的應用嘗試 4 2016.7-2018.7 陳詠梅   北京協和醫學院 2016zlgc0110
八年制解剖學討論課教材 8.5 2016.7-2019.7 申新華   北京協和醫學院 2016zlgc0123
協和醫學院青年醫學教育學者計劃 2 2016-2017 錢曉菁   北京協和醫學院 2016zlgc0703
撰寫以臨床案例為背景的解剖學英文考試題 10 2017.6-2019.6 李文婷   北京協和醫學院 2017zlgc0130
人體形態教學中的人文素養培育 10 2017.7-2020.6 馬超   北京協和醫學院 2017zlgc0101
組織胚胎學自主學習平臺建設 10 2017.9-2020.8 錢曉菁   北京協和醫學院 2017zlgc0109
協和醫學院青年醫學教育學者計劃 10 2017-2018 李文婷   北京協和醫學院  
 



四、學系發表教學論文情況
耶魯大學與北京協和醫學院解剖教學比較. 協和醫學雜志 2013,4(3): 334-337
人體解剖教學與臨床結合初探. 基礎醫學與臨床2013,3(8): 1075-1078, 3.
解剖學手術操作示教在解剖教學第二課堂中的探索 基礎醫學與臨床,2013,33(5):515-518
虛擬切片在組織學實驗考試中的應用 基礎醫學與臨床  2013,33(11):1508-10
八年制解剖教學中引入臨床手術的嘗試. 解剖學研究 2014,36(4): 312-314
以創新為理念的臨床應用解剖學教學改革. 基礎醫學與臨床 2015,35(6):854-856
組織學考試的質量測評 基礎醫學與臨床, 2015, 35(4): 567-571
A Reappraisal of Adult Thoracic and Abdominal Surface Anatomy via CT Scan in Chinese Population. Clin Anat 2016,29: 165-174
人體解剖學workshop教學實踐. 基礎醫學與臨床 2016,36(6): 869-871
做好遺體捐獻,促進解剖教學改革. 基礎醫學與臨床  2016,36(3): 415-418
局部解剖學中上肢教學體會. 基礎醫學教育 2016,18(5): 344-346
臨床應用解剖學帶教體會. 基礎醫學與臨床  2016,36(4):563-565
基于自主學習模式下的形態學多媒體網站的開發和應用. 基礎醫學與臨床;2017;37(6): 894-898
A Reassessment of Cervical Surface Anatomy ViaCT Scan in an Adult Population. Clin Anat 2017,30(3): 330-335
CBL教學法對醫學生胚胎學教學效果的影響 基礎醫學與臨床 2017 37(6):903-906
國內醫學八年制臨床醫學教育體系的現狀及展望 醫學教育管理 2017,03(3):187-190,213
形成性評價在組織學教學中的應用 基礎醫學與臨床 2017 Vol. 37 (12): 1785-88
將科研能力培養引入組織化學實驗教學 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2017,26(6):616-9
 
五、特色教學工作
        如組織學生基礎技能比賽;本科生科研早接觸;第二課堂等。
        學系承擔的形態學課程是醫學生必修的核心基礎課程,也是學生回到協和本部接觸到的第一門醫學類課程,對學生影響深遠。秉承協和優良的傳統,學系在教學中始終堅持“三基三嚴”,重視學生醫學基本功的訓練,同時根據時代的發展,不斷開拓進取,銳意創新,組建了解剖學創新教學團隊,申請并獲批了北京市、北京協和醫學院、基礎學院等各類教學改革項目31項,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根據學生反饋不斷調整,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形成了學系形態學的教學特色。
        學系建立了一套基礎-臨床高度結合的教學體系:聘請了協和醫院外科系統、婦產科和放射科等多位臨床教師參與解剖教學,有效整合了基礎與臨床學院的優勢資源,組建了基礎-臨床教師聯合的“解剖學創新教學團隊”;同時聘任國際名師定期來校參與授課,開展教師培訓,提高團隊青年教師的授課水平。教學團隊積極開展面向臨床的解剖學教學改革,通過集體備課、共同撰寫教案和聯合授課,在解剖教學中緊密結合醫學影像、手術解剖知識,開展了“面向臨床的解剖學講座”、“解剖學手術操作示教”等內容,并逐步將其整合為“解剖學workshop”系列課程,為首次接觸基礎醫學的學生,講述解剖知識在臨床中的應用,示范規范的解剖操作技巧,解析手術操作與解剖操作的異同,將解剖圖譜與解剖影像融會貫通,探討疾病的臨床表現與解剖結構、胚胎發育的聯系等,以臨床病例為依托,深入淺出的將解剖學知識靈活運用,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活躍性與創造力,讓解剖學不再枯燥,同時也為學生今后學習臨床課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且,在課程考核中借鑒并引入美國執業醫師考題的相關內容,以臨床問題考核基礎醫學知識,引導學生活學活用,縱向整合醫學知識。另外,在解剖教學中強化人文教育內容,融入人文關懷和藝術創作,并將其匯總為解剖學課程結業設計手冊,啟發和增強了醫學生的藝術和人文修養。
    
各課題組科研工作:
一、 馬超課題組
1. 課題組簡介
馬超課題組:神經科學的轉化醫學研究 Translational Neuroscience Research
主要研究方向:
(1)慢性痛與癢的神經機制 Neural Mechanisms of Chronic Pain & Itch
        慢性痛是我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嚴重影響人們健康生活質量的主要問題之一。在醫科院基礎所原謝益寬教授實驗室的基礎上,我們已經建立起了一個神經生物學研究實驗室和科研梯隊,以神經電生理、藥理學、影像學、免疫組化和動物行為學為主要手段,以背根神經節在體和離體記錄平臺為技術特色,重點研究慢性痛的免疫相關機制以及外周感覺神經元的異位放電機理。
        在此基礎上,還與耶魯大學醫學院、協和醫院等科研和臨床機構開展積極合作,將研究范圍推廣到慢性痛與瘙癢患者的病理改變和治療。癢覺的研究在世界范圍內仍處于起步階段,而其臨床價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運用類似的方法和思路,癢覺及瘙癢癥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可以與慢性痛的研究同步開展。
        目前研究課題已經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所院所長基金、醫科院“協和學者”獎勵基金以及美國NIH研究基金等支持。
(2)人腦組織庫的建設及合作研究項目:衰老與癡呆的人腦機制 Human Brain Banking Project & Collaborative Research: Mechanisms of Aging & Dementia in Human Brain
        本合作研究項目將在中國北京和澳大利亞悉尼兩地的人腦組織庫基礎上開展腦衰老和癡呆的神經機制研究。首先將從神經病理學角度確定衰老和癡呆的血管因素,并檢測神經元和膠質細胞的再生和功能失調相關指標。同時,將應用最新的蛋白組學方法研究正常老化及癡呆相關的信號轉導通路。這個項目的中澳合作雙方有較強的合作基礎和互補性,中方將以衰老研究為主,而澳方將以癡呆研究為主。研究結果將有助于揭示包括神經退行性癡呆在內的衰老相關的腦疾病機制,并為基于人腦組織庫的其他基礎和臨床醫學研究打下基礎。
        目前該研究項目已經獲得中國醫學科學院人體組織器官資源庫建設項目支持。

2. 課題組負責人介紹
        馬超教授,1973年出生,1999年畢業于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畢業后在北京協和醫院外科任住院醫師1年,2000年起赴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麻醉學系,先后任博士后訪問學者(2000-2003),副研究科學家(Associate Research Scientist,2003-2008)和助理教授(Tenure-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2008-2011)。在此期間,與耶魯醫學院國際著名的神經生物學家Robert LaMotte教授一起,綜合運用包括神經電生理,藥理,動物行為學,免疫組化,顯微影像學和分子生物學等技術研究慢性痛和癢的機制,2009年起作為課題獨立負責人獲得了美國NIH基金和耶魯醫學院麻醉學系科研專項基金等支持,在pai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PNAS等雜志上發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主編出版了學術專著《Animal Models of Pain》。2011年12月開始回到母校,任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解剖與組胚學系主任,“協和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回國后,致力于解剖與組胚學系教學管理工作和基礎-臨床結合的課程改革,開展了“面向臨床的解剖學講座”,“解剖學手術操作示教”等課程,獲得良好的效果。與此同時,在院所長基金的支持下,建立了一個高水準的神經生物學研究實驗室以及相應的科研梯隊。已經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協和青年科研基金等項目的資助,并和協和醫院麻醉學系開展了深入的合作,建立起“麻醉-疼痛聯合實驗室”,開展慢性痛和癢的轉化醫學研究。
        聯系方式:Email: [email protected] ,電話: 010-69156469(Lab)

3. 課題組成員介紹
謝益寬,教授,E-mail:[email protected];電話:010-69156469
王濤,助理研究員,博士,E-mail:[email protected];電話:010-69156469
袁勃,主管技師,本科,E-mail:[email protected];電話:010-69156469

4. 課題組主要科研項目
正在進行的課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批準號:81771205,“傷害性感覺神經元FcεRI在小鼠過敏性結膜炎瘙癢中的作用機制研究”, 2018.1- 2021.12 ,負責人:馬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情感和記憶的神經環路基礎)培育項目,批準號:91632113,“基于中國人腦組織庫的阿爾茨海默病分子機制研究”, 2017.1- 2019.12 ,負責人:馬超。
中國醫學科學院創新工程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人體組織器官資源庫建設項目,2012.12開始,負責人:馬超。
已完成的課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批準號:81271239,“痛覺神經元 Fc-gamma-I 型受體在慢性痛發生中的作用”, 2013 .1- 2016 .12 ,負責人:馬超。
NIH/NINDS, 2R01NS014624-34A1, Peripheral Neural Mechanisms of Inflammatory Itch and Pain. P.I. Robert H. LaMotte; Co-I. Chao Ma(課題合作人). 2012.9-2016.6.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院所長基金, 2011RC01, “慢性痛的神經機理研究”,2011.12-2013.11,負責人:馬超。
北京協和醫學院,協和青年科研基金,“外周感覺神經元Fc受體參與癢覺和瘙癢癥的機制”,2012.11-2013.10,負責人:馬超。
NIH/NINDS, 1R21NS075706-01A1, In-vivo properties of visualized, molecularly labeled neurons mediating itch. P.I. Robert H. LaMotte; Co-I. Chao Ma(課題合作人). 2011.12-2013.11.

5. 課題組近5年代表性論文
1)      Zhang L, Sun C, Jin Y, Gao K, Shi X, Qiu W, Ma C*, Zhang L*. Dickkopf 3 (Dkk3) Improves Amyloid-β Pathology, Cognitive Dysfunction, and Cerebral Glucose Metabolism in a Transgenic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J Alzheimers Dis. 2017 Sep 8. doi: 10.3233/JAD-161254. [Epub ahead of print]
2)      Liu X, Guo Z, Liu W, Sun W*, Ma C*.Differential proteome analysis of hippocampus and temporal cortex using label-free based 2D-LC-MS/MS. J Proteomics 165:26-34, 2017.
3)      Qiu W, Guo X, Lin X, Yang Q, Zhang W, Zhang Y, Zuo L, Zhu Y, Li CR, Ma C*, Luo X*.Transcriptome-wide piRNA profiling in human brains of Alzheimer's disease. Neurobio Aging 57:170-177, 2017.
4)      Liu F, Wang Z, Qiu Y, Wei M, Li C, Xie Y, Shen L, Huang Y*, Ma C*. Suppression of MyD88-dependent Signaling Alleviates Neuropathic Pain Induced by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in the Rat. 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 14(1):70, 2017.
5)      Jiang H, Shen X, Chen Z, Liu F, Wang T, Xie Y, Ma C*. Nociceptive Neuronal Fc-gamma receptor I is involved in IgG immune complex induced pain in the rat. Brain Behav Immun 62:351-361, 2017.
6)      Liu F, Xu L, Chen N, Zhou M, Li C, Yang Q, Xie Y, Huang Y, Ma C*. Neuronal Fc-epsilon receptor I contr ibutes to antigen-evoked prur itus in a murine model of ocular allergy. Brain Behav Immun 61:165-175, 2017.
7)      Shen XH, Xue HD, Chen Y, Wang M, Mirjalili SA, Zhang ZH*, Ma C*. A Reassessment of Cervical Surface Anatomy Via CT Scan in an Adult Population. Clin Anat 30(3): 330, 2017.
8)      Xu B, Xiong F, Tian R, Zhan S, Gao Y, Qiu W, Wang R, Ge W*, Ma C*. Temporal Lobe in Human Aging: a Quantitative Protein Profiling Study of Samples from Chinese Human Brain Bank. Exp Gerontol. 73:31-41, 2016.
9)      Xu B, Gao Y, Zhan S, Xiong F, Qiu W, Qian X, Wang T, Wang N, Zhang D, Yang Q, Wang R, Bao X, Dou W, Tian R, Meng S, Gai W, Huang Y, Yan X-X, Ge W*, Ma C*. Quantitative Protein Profiling of Hippocampus during Human Aging. Neurobio Aging 39:46-56, 2016.
10)      仇文穎,劉帆,楊倩,劉偉,王乃利,張迪,王濤,袁勃,馬超*.人腦組織庫樣本100例質量及影響因素分析. 解剖學報 47(3):315-320, 2016.
11)      Shen XH, Su BY, Liu JJ, Zhang GM, Xue HD, Jing ZY, Mirjalili SA, Ma C*. A Reappraisal of Adult Thoracic and Abdominal Surface Anatomy via CT Scan in Chinese Population. Clin Anat 29: 165-174, 2016.
12)      Wang T, Hurwitz O, Shimada SG, Qu L, Fu K, Zhang P, Ma C, LaMotte RH. Chronic Compression of the Dorsal Root Ganglion Enhances Mechanically Evoked Pain Behavior and the Activity of Cutaneous Nociceptors in Mice. PLoS One 10(9):59-77, 2015.
13)      Guo Y, Duan W, Ma C, Jiang C, Xie Y, Hao H, Wang R, Li L. Biocompatibilit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nanotube yarn neural electrodes in a rat model. BioMed Eng OnLine 14(1):1-13, 2015
14)      Zhu HX, Xue ZQ, Qiu WY, Zeng ZJ, Dai JP, Ma C, Luo XG, Yan XX. Age-related intraneuronal accumulation of αII-spectrin breakdown product SBDP120 in the human cerebrum is enhanced in Alzheimer's disease. Exp Gerontol. 69:43-52. 2015.
15)      Xue ZQ, He ZW, Yu JJ, Cai Y, Qiu WY, Pan A, Cai H, Ma C, Yan XX. Non-neuronal and neuronal BACE1 elevation in association with angiopathic and leptomeningeal β-amyloid deposition in the human brain. BMC Neurol. 15:71,2015
16)      劉帆,李春艷,徐魯斌,陳納澤,周末,姜浩武,馬超*. Fcγ和Fcε受體在小鼠三叉神經節的表達. 基礎醫學與臨床 2015, 35(6): 729-733.
17)      Li B, Yang XY, Qian FP, Tang M, Ma C*, Chiang LY*. A novel analgesic approach to optogenetically and specifically inhibit pain transmission using TRPV1 promoter. Brain Res. 1609:12-20. 2015
18)      Li H, Huang Y, Ma C, Yu X, Zhang Z, Shen L. MiR-203 Involves in Neuropathic Pain Development and Represses Rap1a Expression in Nerve Growth Factor Differentiated Neuronal PC12 Cells. Clin J Pain. 31(1):36-43. 2015.
19)      Li JM, Liu C, Hu X, Cai Y, Ma C, Luo XG, Yan XX. Inverse correlation betwee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cancer: implication for a strong impact of regenerative propensity on neurodegeneration? BMC Neurol. 14(1):211. 2014
20)      Xue ZJ, Shen L, Wang ZY, Hui SY, Huang YG*, Ma C. STAT3 inhibitor WP1066 as a novel therapeutic agent for bCCI neuropathic pain rats. Brain Res. 1583:79-88. 2014.
21)      Qu L, Fan N, Ma C, Wang T, Han L, Fu K, Wang Y, Shimada SG, Dong X, Lamotte RH*. Enhanced excitability of MRGPRA3- and MRGPRD-positive nociceptors in a model of inflammatory itch and pain. Brain.137(Pt 4):1039-5. 2014
22)      Yan XX*, Ma C, Gai WP, Cai H, Luo XG. Can BACE1 Inhibition Mitigate Early Axonal Pathology in Neurological Diseases? J Alzheimers Dis. 38(4):705-18, 2014.

6. 課題組近5年專利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用新型專利:大腦皮層功能柱模型。馬超,穆瑞民,張迪,等。申請號:ZL 2016 2 022438.X,2016年3月23日申請,2017年1月4日授權公告。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用新型專利:小腦模型。馬超,劉克,曹承剛,等。專利號:ZL 2014 2 0561113.4,2014年9月26日申請,2015年2月18日授權公告。

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專業代碼:100101     門類/類別:醫學     學科/類別:基礎醫學
 

專業介紹

溫州醫科大學為例: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于200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人體解剖方向,共有教師1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講師8人,助教2人;有博士后1人,博士3人,碩士7人;留學歸國3人,省級優秀教師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目前承擔國家品牌課程1門,省精品課程1門,市級精品課程3門。在本學科現有生物支架移植與免疫研究所、臨床應用解剖學研究室、免疫組化研究室、數字X線影像研究室等多個設備先進、功能齊全的研究所(室)。教研室目前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省自然在內的各級科研課題20余項,公開發表教改、科研論文20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50余篇,影響因子超過100 (按2013年標準)。獲美國整形外科學會科技成果一等獎1次,加拿大顯微外科學年會論文一等獎1次;獲國內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次,溫州市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各1次,省優秀科技論文二等獎3次。
組織胚胎學方向,共有教師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講師6人,;有博士6人,碩士1人。教研室高質量地完成對國內各醫藥學專業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學,為留學生進行全程英語教學,同時積極參加教材建設、精品課程建設,《人體組織胚胎學》2004年被評為校精品課程,2005年被評為浙江省精品課程。共主、參編數8部高等醫學院校教材。教研室老師承擔了包括國家自然、省自然在內的各級科研課題10余項,經費達100多萬元,公開發表教改、科研論文100余篇,并多次獲省、市獎。
本學位點目前有碩士研究生導師5人,有應用解剖學(導師:唐茂林、陳成春)、去細胞生物支架(導師:梅勁)四個研究方向、神經內分泌學(導師:廖敏)和中樞神經系統的可塑性研究(導師:孫臣友)。
 

專業點分布

首都醫科大學 北京協和醫學院 北京大學 南開大學 河北醫科大學 華北理工大學 承德醫學院 河北北方學院 山西醫科大學 內蒙古醫科大學 大連大學 大連醫科大學 中國醫科大學 錦州醫科大學 沈陽醫學院 延邊大學 吉林大學 北華大學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哈爾濱醫科大學 佳木斯大學 牡丹江醫學院 海軍軍醫大學 復旦大學 同濟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揚州大學 蘇州大學 東南大學 南京中醫藥大學 徐州醫科大學 南京醫科大學 江蘇大學 溫州醫科大學 浙江大學 杭州師范大學 安徽理工大學 安徽醫科大學 蚌埠醫學院 皖南醫學院 福建醫科大學 濰坊醫學院 泰山醫學院 濱州醫學院 鄭州大學 新鄉醫學院 河南大學 河南科技大學 武漢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中南大學 南方醫科大學 中山大學 暨南大學 廣州醫科大學 廣東藥科大學 汕頭大學 廣西醫科大學 右江民族醫學院 海南醫學院 重慶醫科大學 陸軍軍醫大學 成都醫學院 四川大學 西南醫科大學 成都中醫藥大學 川北醫學院 遵義醫學院 貴州醫科大學 大理大學 昆明醫科大學 空軍軍醫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延安大學 蘭州大學 青海大學 寧夏醫科大學 石河子大學 新疆醫科大學

專業院校排名

1001 基礎醫學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43 所,本次參評38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78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學校代碼 學校名稱 評選結果
1 10001 北京大學 A+
2 10023 北京協和醫學院 A+
3 10246 復旦大學 A
4 10248 上海交通大學 A-
5 10335 浙江大學 A-
6 10558 中山大學 A-
7 90030 第二軍醫大學 A-
8 10062 天津醫科大學 B+
9 10285 蘇州大學 B+
10 10312 南京醫科大學 B+
11 10422 山東大學 B+
12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B+
13 10533 中南大學 B+
14 10610 四川大學 B+
15 12121 南方醫科大學 B+
16 10025 首都醫科大學 B
17 10159 中國醫科大學 B
18 10161 大連醫科大學 B
19 10183 吉林大學 B
20 10247 同濟大學 B
21 10486 武漢大學 B
22 10698 西安交通大學 B
23 90032 第四軍醫大學 B
24 10055 南開大學 B-
25 10089 河北醫科大學 B-
26 10226 哈爾濱醫科大學 B-
27 10304 南通大學 B-
28 10459 鄭州大學 B-
29 10559 暨南大學 B-
30 10631 重慶醫科大學 B-
31 10730 蘭州大學 B-
32 10313 徐州醫科大學 C+
33 10366 安徽醫科大學 C+
34 10384 廈門大學 C+
35 10403 南昌大學 C+
36 10555 南華大學 C+
37 10598 廣西醫科大學 C+
38 10660 貴州醫科大學 C+
39 11065 青島大學 C+
40 10114 山西醫科大學 C
41 10472 新鄉醫學院 C
42 10560 汕頭大學 C
43 10570 廣州醫科大學 C
44 10678 昆明醫科大學 C
45 10752 寧夏醫科大學 C
46 10759 石河子大學 C
47 10081 華北理工大學 C-
48 10160 錦州醫科大學 C-
49 10299 江蘇大學 C-
50 10343 溫州醫科大學 C-
51 10367 蚌埠醫學院 C-
52 10542 湖南師范大學 C-
53 10601 桂林醫學院 C-
54 10760 新疆醫科大學 C-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研究生考試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語
③306西醫綜合
(注:各個學校專業方向,考試科目有所不同,以上以南方醫科大學為例)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考研參考書:
慶醫科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專業考研參考書目,有時候也叫考研指定教材,基本上可以說是考研專業課復習最重要的考研輔導資料。考研專業課的考核是很有針對性的,因為考研 重慶醫科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專業的專業課考試是學校自己命題,這就要求考生要完全按照報考院校的要求進行非常有針對性的復習,具體來說就是一定要用重慶醫科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專業考研指定教材進行復習,進行認真的鉆研,考研真題試卷最終是根據考研指定教材出的,如果不按照重慶醫科大學考研指定的書目進行復習,那么即使復習的再好,實力再強,也很有可能會在專業課上栽跟頭。重慶醫科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專業參考書與指定教材為:611 生物綜合
《醫學生物學》楊撫華7,科學出版社
《醫學生物學》左 伋5,人民衛生出版社
《醫學遺傳學》陳 竺1,人民衛生出版社
《醫學細胞生物學》凌詒萍1 ,人民衛生出版社
801 細胞生物學
《醫學細胞生物學》楊撫華6 ,科學出版社
802 生物化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黃詒森3,科學出版社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習綱要與同步練習》卜友泉1,科學出版社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專業研究生就業:
這個專業主要學的就是化學和生物,而且和高中很不一樣的,以前在高中我的化學和生物都是強項,現在卻…雖然你說高中生物和化學不好,其實不會有很大影響…就我的學校而言,就業率接近100%,主要是在各大醫院和邊檢,疾控中心…如果有能力,進海關也不是不可能……另外,這個工作是相當穩定的,卻也不是那么容易

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北京協和醫學院考研分數線、北京協和醫學院報錄比、北京協和醫學院考研群、北京協和醫學院學姐、北京協和醫學院考研真題、北京協和醫學院專業目錄、北京協和醫學院排名、北京協和醫學院保研、北京協和醫學院公眾號、北京協和醫學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北京協和醫學院考研信息或資源。

北京協和醫學院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之家公眾號

北京協和醫學院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考研 推薦

北京協和醫學院研究生學姐


加學姐,獲免費答疑,進考研群
北京協和醫學院考研網由北京協和醫學院研究生維護,發布最新的北京協和醫學院研究生招生信息,還提供北京協和醫學院研究生1對1輔導和考研真題等服務,有問題請加微信溝通。

關于我們

以下資料由北京協和醫學院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研究生團隊整理提供,其團隊成員覆蓋各個院系,專門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題和高分筆記、題庫等資料。

專業課資料作為考研核心資料,部分專業重題概率極高,必須吃透,反復復習。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學長一對一輔導的,也可聯系我們安排。

考研派網站,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臺,資料有任何問題,均可向我們投訴,我們會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團隊解決問題,保障同學們的權益。

購買指南 發貨信息 關于我們 - 研究生兼職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中文99视频在线观看 | 九九亚洲精品自拍 | 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 网站三级 |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 |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 日本欧美三级 |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 亚洲第一页在线播放 | 久久久久久毛片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九九 | 91香蕉国产线在线观看免费 | 妖精www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 韩日三级视频 |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国产大片 | 美女流白浆网站 | 在线播放一级片 |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小说 | 99国产小视频 | 国产四区| 性做久久久久免费看 | 加勒比一本一道在线 | 日韩色吧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日本成人免费观看 |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桶免费网站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爽爽爽 | 丁香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 | 久久99国产亚洲精品观看 | 亚洲天堂久久精品成人 |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 国产99视频在线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日本特级视频 | 免费黄色毛片视频 |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 免费观看欧美精品成人毛片能看的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产美女自拍视频 | a级片黄色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