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理工大學車輛工程考研QQ群

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山東理工大學考研分數線、山東理工大學報錄比、山東理工大學考研群、山東理工大學學姐、山東理工大學考研真題、山東理工大學專業目錄、山東理工大學排名、山東理工大學保研、山東理工大學公眾號、山東理工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山東理工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考研真題資料優惠價原價選擇
加入購物車立即購買

報考山東理工大學車輛工程研究生考試的同學在復習階段會意識到自己的基礎薄弱,時間不夠用,寄期望于可以通過參加山東理工大學車輛工程考研QQ群的方式幫自己快速的掌握考試的重點。點擊查看微信QQ群 http://m.okaoyan.com/qun.html手機訪問

山東理工大學微信
研究生為你答疑,送資源

山東理工大學

但是,讓很多同學都比較糾結的是,要不要在備考過程中報一個輔導班?應該選擇什么樣的輔導機構呢?針對這些問題,考研派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兩條建議:

1. 考研是一項幾百萬人長跑,最終只有少部分可以到達終點的運動,我們不能選擇本科院校、不能選擇好的導師授課、不能讓自己聰明到看一遍就會,那么,就需要利用一切該利用的資源,在起跑階段,就超越很多人。

2. 考研輔導班和考研培訓班也并非救世主,同學們在選擇輔導班的時候,授課導師一定要是報考院校對應專業比較優秀的研究生,或者名師。自己也要足夠努力,才能考上理想的學校。

關于山東理工大學車輛工程考研輔培訓班,目前包括考研機構開設的輔導班以及考研學校自行開設的輔導班。2007年前有很多學校的研究生錄取考試,學校會開辦一些考研專業課的輔導班,并有輔導班,這些輔導輔導非常好,因為都是參與出題或改卷老師們開的課,但后來國家不在允許研究生招生單位做任何相關的培訓輔導,所以專業課考研輔導基本不在會更新,當然一些全國統考的科目還是會有些考研輔導機構會開設一些考研輔導班的培訓課程,比如西醫綜合等等。 目前我國的山東理工大學車輛工程考研培訓以考研機構為主,時間上包括長期和短期,形式上有大班授課、小班授課以及一對一授課等不同形式,公共課和專業課均有課程(專業課限于熱門專業),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需要進行選擇上不上輔導班以及選擇輔導班的何種方式。

山東理工大學車輛工程考研QQ群
車輛工程學科始建于1978年,是山東省最早設立的車輛工程學科,也是我校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權學科之一,2013年成為博士學位授權學科,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已形成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教育培養體系。“九五”至“十二五”期間連續四屆遴選為山東省強化建設重點學科,車輛工程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車輛工程教學團隊是國家級教學團隊,《汽車電器與電子技術》課程是國家級精品課程和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另外還有《汽車構造》、《汽車理論》、《汽車設計》、《汽車振動與噪聲》等4門課程為省級精品課程。本學科設有“山東省車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理工大學新能源汽車工程技術研究院”等科研機構。“汽車電氣及控制技術”、“車輛系統動力學”兩支校級創新研究團隊。
本學科現有教師26人,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12名、講師6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0名、占教師總數的77%,博士生導師4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名,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名,山東省教學名師2名。現在讀本科生820名、博士生和碩士生113名。
學科主要研究方向:車輛系統動力學、汽車電子電氣及電動車技術、車身數字化設計與制造、特種車輛及控制技術。近幾年來,本學科獨立完成的車輛用“釹鐵硼永磁發電裝置可控整流穩壓技術及其應用”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微型汽車車身CAD/CAE/CAM系統”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另外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省部級二等獎10項、三等獎6項,山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8項、省部級項目22項、廳局級及與企事業單位聯合開發項目92項。本學科與中國重汽集團、一汽青島汽車有限公司、濰柴動力集團、北汽福田汽車公司、中通客車集團、比亞迪汽車、奇瑞汽車、山東時風集團、山東五征集團、山東唐駿歐鈴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產學研合作關系,所研發的科技成果大都被企業采用,為企業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學科代碼:0823
 
一、培養目標及要求
1、認真學習和領會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以及科學嚴謹、求真務實的治學態度和工作作風。
2、掌握交通運輸工程學科扎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獨立從事本領域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實施與管理能力,具有良好職業素養,了解本領域的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工程問題。
3、比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順利閱讀本學科領域的科技資料及文獻,并具備一定的聽、說和寫作能力。
4、為高等學校、科研單位、行業管理等部門以及交通運輸企業培養高層次的創新型專門技術人才,從事交通運輸工程領域的教學和科學研究、交通運輸系統規劃及設計、產品設計與開發、工程設計及管理等工作的創新型、應用型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
二、研究方向
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設以下5個研究方向,各研究方向簡介詳見附表1。
1、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2、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3、道路交通安全工程
4、新能源汽車及智能車輛控制技術
5、道路與橋梁工程
三、學習年限
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含學位論文答辯時間),科學研究和撰寫論文時間不少于一年(從開題報告通過之日開始計算)。在滿足論文工作時間要求的前提下,符合《交通與車輛工程學院關于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提前畢業的暫行規定》要求,經指導教師同意,少數品學兼優的學生提前完成學業,可申請提前畢業。 
四、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
課程教學實行學分制,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研究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至少應完成不少于26學分的學習任務。同等學歷或跨專業攻讀全日制學術型碩士學位研究生,應補修本領域本科階段主干課程2門及導師指定的其它課程,經考核成績合格(不計學分),方可申請答辯。
課程設置詳細情況見附表2。
五、必修的培養環節
1、學術交流
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應聽取學術報告或參加學術會議不少于6次,公開做學術報告不少于1次,填寫“碩士生參加學術活動記錄冊”,經導師簽字后交學院核定存檔以備核查。未達到要求的研究生不能參加論文答辯。
2、實踐環節包括教學實踐、專業實踐、社會實踐
教學實踐內容:助課,協助指導畢業設計、課程設計和實習等,由導師安排并考核。
專業實踐內容:參與導師科研項目、實習基地和協作單位的研究和實踐活動,由導師安排并考核。
社會實踐內容:包括參加社會調查、行業統計信息、組織會議、聯系業務、幫助實驗室建設及管理等活動,由導師安排并考核。
3、開題報告
為確保學位論文的質量,研究生應通過文獻閱讀、學術調研,確定論文選題和研究內容,經導師同意后于第三學期末提交開題報告。本學科研究生實行集體開題制,按照研究方向分交工、交運兩個開題小組,每個開題小組由本學科(方向)5人以上具有碩士研究生指導資格的專家組成評審小組對學生所做開題報告進行評審,提出評價和修改意見,暫緩通過的比例不得少于每個開題小組實際開題人數的10%(不夠1人的按照1人計算)。每位研究生在學期間至多兩次學位論文開題機會,兩次開題時間間隔不得少于3個月,兩次開題均未通過者按學校相關規定終止培養。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審核通過一年后方可申請學位論文送審、答辯。
4、中期篩選考核
研究生課程學習基本結束后,以研究生培養方案為依據,在第四學期對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科研創新、實踐能力及健康狀況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其目的是總結評價研究生入學以來的學習科研情況,及時發現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中期篩選考核小組確定考核成績為“合格”者,可以繼續完成學位論文;考核成績為“不合格”者,經所在單位簽署意見,研究生院審核,報分管校長批準,終止學籍,做研究生肄業處理。
六、學位論文
1、學位論文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研究生獨立完成。
2、學位論文一般程序為:文獻閱讀和調研、初步寫出研究課題綜述、撰寫開題報告、理論分析與研究、科學實驗、論文撰寫、論文送審和論文答辯等環節。
3、學位論文要求理論聯系實際,內容充實、技術先進、結論正確、格式規范、條理清楚、表達準確。論文結構包括:題目、中英文摘要、目錄、正文、參考文獻、致謝、研究成果、附錄等。
4、學位論文對所研究的課題應在理論分析、科學實驗、工程應用與指導實踐等環節具有一定的創新性,提出一定的新見解。
5、學位論文應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先進性,應反映出作者對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的掌握情況,反映出作者綜合運用有關理論、方法和手段解決理論與實踐問題的能力。
6、學位論文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山東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評審辦法》和《山東理工大學碩士學位授予實施細則》,以及《交通與車輛工程學院關于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位授予的補充規定》和《交通與車輛工程學院關于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提前畢業的暫行規定》的有關規定組織評閱與答辯,達到學校及學院相關規定標準方可由校學位辦受理答辯及學位申請事宜。
 
 

附表1:研究方向簡介
序號 研究方向 每個研究方向對應的知識域
01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以交通運輸工程學、系統科學、經濟學、信息科學和環境科學等為基礎,從事交通運輸系統規劃、設計、管理與經濟的政策、理論、方法及影響等方面的研究。
02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以電子、計算機、控制、網絡通訊、人工智能、交通運輸工程等知識為基礎,從事人、車、路協同及交通運輸系統優化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促進交通運輸系統運行安全與暢通。
03 道路交通安全工程     以車輛安全技術、道路工程技術、行為科學、交通心理學、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網絡技術、交通信息采集與處理技術等知識為基礎,從事道路交通運輸系統安全研究,促進人、車、路、環境協同及安全。
04 新能源汽車及智能車輛控制技術 以汽車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電子技術、自動控制技術、新能源技術等方面的知識為基礎,從事新能源汽車、智能車輛、輔助駕駛、汽車電子控制、性能檢測和故障診斷、排放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與開發。
05 道路與橋梁工程 以相關數學、力學、道路工程材料、運輸安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等理論知識為基礎,從事道路和橋梁工程的勘察、設計、論證、監測、施工、管理、減災防災與風險評估等領域的研究,促進道路和橋梁工程設計理念、施工工藝、監測量測技術的發展。
 
 


  姓名:徐家川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1969年10月
  職稱及任職時間:副教授 2004年1月 指導層次:碩士
  指導一級學科:機械工程 學歷/學位:工學博士
  畢業院校及時間:同濟大學 2008年6月
  所學專業:車輛工程

  1、學術簡歷
  本人自1992年畢業參加工作以來,先后參入了省教育廳、省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教育部以及橫向課題等多項課題,在汽車車身造型、曲面光順和車身結構等方面開展了多年的研究工作,發表學術論文近10余篇,獲得了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

  2、教學情況
  自參加工作以來,主講過《汽車設計》、《專用汽車設計》、《車輛工程專業英語》、《汽車車身計算機輔助設計》、《汽車構造》等本科生課程;主講過研究生課程《汽車車身現代設計方法》。指導過本科生《汽車設計》、《汽車理論》等課程的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

  3、研究生培養情況
  自2008年開始指導車輛工程研究生,現指導研究生5名,工程碩士1名。

  4、主要教學科研成果
  科研情況:
  1、基于點云曲率和邊界特征的汽車車身A級曲面光順方法,省基金,主持
  2、大變形畸變單元的無網格自適應數值模擬方法,省基金,參加
  3、汽車車身快捷CAD系統研究開發,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項目,參加
  4、汽車高質量車身曲面生成方法的研究,省基金,參加
  3、微型純電動轎車車門開發,北京航天發射技術研究所,主持
  4、福田重卡車身改型測繪與處理,福田諸城汽車廠,主持
  5、日照遨游三輪車測繪與數據處理,遨游公司,參加
  ABDEM微機汽車車身CAD/CAM系統推廣應用 三等獎 教育部
  論文:
  1、汽車車身A級曲面光順方法,汽車技術 2008年2月
  2、Bézier曲面拼接誤差影響因素,汽車技術 2007年9月
  3、汽車車身曲面光順中過渡圓角曲面的構建,山東理工大學學報-2007年3期
  4、逆向工程中車身A級曲面的評價方法,汽車技術-2007年4期
  5、Bézier曲線拼接誤差關系的研究,山東理工大學學報-2006年1期
  6、汽車車身曲面光順中控制頂點的排列,汽車技術,2011年7期
  7、基于UG的汽車車身復雜過渡曲面光順方法,汽車技術,2009年7月
  8、Designing fair curves using monotone curvature pieces,Computer Aided Geometric Design, Volume 21, Issue 5, May 2004
  9、汽車車身A級曲面的表示與次數選擇,汽車技術,2010年9月
  10、基于UG的車身點云數據快速對齊方法,汽車技術,2010年5月

  聯系方式:2786036-8011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姓名:劉永啟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65.08
  職務:系主任 職稱及任職時間:教授,2004
  指導層次:博士研究生 指導一級學科:工程熱物理
  學歷/學位:研究生/博士
  畢業院校及時間:上海理工大學 2003年9月
  所學專業: 熱能工程

  1、教學情況:
  講授本科生課程:發動機原理、汽車電器與電子技術、內燃機制造工藝學、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英語、特種發動機、清潔燃料。
  講授研究生課程:高等內燃機原理、清潔燃料與燃燒、車輛排放與控制、汽車故障診斷學、高等燃燒學、燃燒學。

  2、科研情況:
 ?、僦鞒只騾⑴c課題
  已主持完成課題20余項,累計課題經費1400萬余元。其中包括:山東省科技攻關計劃項目“DSJ特效電子生物技術處理機研制”、機械工業部新產品計劃項目“FT400型復合式黑液提取機及提取工藝研究”、勝利油田科技攻關項目“燃氣動力裝置”、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高爐煤氣內燃機燃燒特性的研究”、淄博市科技攻關項目“電控高爐煤氣內燃機發電機組關鍵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和企業委托課題“低濃度煤礦瓦斯氧化技術的研究及裝置開發”、和“40000m3/h立式煤礦乏風瓦斯熱氧化裝置”等項目。作為技術負責人正在主持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重點項目“煤礦乏風瓦斯氧化利用關鍵技術與設備開發”的研究。作為主要人員參與完成了973項目“在電場作用下傳熱過程的強化與控制”、上海市科技攻關重點項目“電場強化傳熱關鍵技術開發”、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電場作用下熱傳遞的微觀機理研究”和山東省優秀中青年科學家獎勵基金“電場強化傳熱應用技術的研究”。
  ②主要獲獎和鑒定成果:
?  FT400復合式黑液提取機的研制開發. 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0年,負責人。
?  電場自然對流和沸騰換熱的影響及其規律研究。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2005年,3排2。
?  煤礦乏風瓦斯氧化利用關鍵技術研究。山東理工大學科技進步一等獎,2010年,負責人。
?  礦井乏風瓦斯熱氧化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2010年,負責人。
?  礦井乏風瓦斯熱氧化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山東教育廳技術鑒定,負責人。
?  4萬方立式煤礦乏風瓦斯氧化裝置。煤炭工業協會鑒定,負責人。
?  DSJ特效電子生物技術處理機研制。山東省科委新產品鑒定,負責人。
?  YD油冷式電動滾筒研制。淄博市科委新產品鑒定,負責人。
?  FT400型復合式黑液提取機及提取工藝研究。機械工業部新技術和新產品鑒定,負責人。
 ?、壅撐陌l表情況:
  共發表論文90余篇,被SCI、EI和ISTP檢索4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7部。其中部分代表作:
?  Yongqi Liu, Jinhui Han, Yanyan You and Zhenqiang Gao. Numerical Study on the Transient Preheating Process of a Regenerative Oxidation Bed. The Ope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1, 5, 62-67. (EI檢索)
?  Liu Yongqi, Li Ruiyang, Yu Hongling, Wang Fagang. The effect of electrode polarity on EHD enhancement of boiling heat transfer in a vertical tube. Int. J Experimental Thermal and Fluid Science,2005, Vol.29(5): 601-608. (SCI、EI檢索)
?  Liu Yongqi, Wang Yanxia, Men Xiuhua and Lin Fenghua. An Investigation on Piston Pin Seat Fatigue Life on the Mechanical Fatigue Experiment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s.324-325: 527-530. (SCI、EI檢索)
?  劉永啟, 李瑞陽, 郁鴻陵, 王發剛. 圓柱形和三角形電極的EHD強化管內沸騰換熱的試驗研究. 清華大學學報, 2003, 43(12): 1682-1686. (EI檢索)
?  劉永啟, 李瑞陽, 王發剛, 郁鴻陵. 電極極性影響EHD強化沸騰傳熱的機理研究. 化工學報,2004,55(1): 160-162. (EI檢索)
?  劉永啟, 李瑞陽, 郁鴻陵, 王發剛. 中心圓柱電極EHD強化垂直管內沸騰換熱的試驗研究. 化工學報,2004, 55(4): 545-549. (EI檢索)
?  劉永啟, 李瑞陽, 郁鴻陵, 王發剛, 王延遐. 圓柱電極和帶狀電極的EHD強化管內沸騰換熱. 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6, 30(4): 261-264. (EI檢索)
?  劉永啟, 李瑞陽, 王發剛, 郁鴻陵. 電極對EHD強化沸騰傳熱的影響. 上海理工大學學報, 2002, 24(2): 131-136. (EI檢索)
?  劉永啟, 李瑞陽, 郁鴻陵, 王發剛. 電場中汽泡在換熱表面上的變形及對沸騰換熱影響. 上海理工大學學報, 2004, 26(1): 11-14. (EI檢索)
?  劉永啟, 張振興, 劉瑞祥等. 乏風瓦斯蓄熱氧化床阻力特性的數值模擬. 煤炭學報, 2010, 35(6): 946-950. (EI檢索)
?  劉永啟, 陳香春, 高振強等. 抽放瓦斯與乏風混合器的性能研究. 煤炭學報, 2011, 36(7): 1145-1149 . (EI檢索)
 ?、軐@闆r
  作為第一發明人,已獲得2項發明專利和9項實用新型準專利;另外還申報并受理了14項國家發明專利。
?  劉永啟, 劉瑞祥, 高振強. 礦井乏風瓦斯熱氧化裝置, 發明專利, 專利號:ZL200810249860.3.
?  劉永啟, 劉瑞祥, 高振強. 礦井乏風瓦斯氧化裝置的加熱啟動系統, 發明專利, 專利號:ZL200810159296.6.

  3、研究方向
  內燃機節能與排放控制、清潔燃料、強化傳熱

  4、指導研究生情況
  共指導1名博士研究生和30人名碩士研究生,其中已經畢業的碩士研究生有22人。

  5、其他情況
 ?、僦饕鐣媛?br /> ?  中國能源協會理事;
?  內燃機學報特邀編委;
?  中國往復式內燃燃氣發電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  中國活塞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讷@得的榮譽
  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學校“特出津貼”第一層次人員,淄博市高層次人才第二層次人員,2008年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2007年榮獲山東理工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個人”、 山東理工大學“畢業設計優秀指導教師”和 山東理工大學“教學質量獎”, 2008年、2009年和2011年三次榮獲山東理工大學“教學質量獎” ,2009年榮獲山東理工大學“教學優秀獎”,2011年榮獲山東理工大學“大學時期,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師”。

  6、聯系方式
  通訊地址:山東省淄博市山東理工大學交通與車輛工程學院
  郵編:255049 Tel:0533-2782616 E-mail:[email protected]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姓名:曹 凱 性別: 男 出生年月:1959.3
  職稱及任職時間:副教授  指導層次: 碩士
  指導一級學科:交通運輸工程
  學歷/學位: 工學博士
  畢業院校及時間:日本茨城大學
  所學專業:生產科學

  1. 畢業及訪問學校:
?  本科畢業于哈爾濱師范大學和天津大學,獲雙學士學位。
?  研究生畢業于日本茨城大學理工學研究科,獲復雜系統碩士、生產科學博士博士學位。
?  日本長崗科技大學訪問學者。

  2. 專業特長:智能交通控制及智能車輛控制軟技術及方法

  3. 主攻方向:智能道路與智能車輛協同控制方法及技術

  4. 科學研究及任職:
?  參與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我國基礎學科布局評價與協調發展分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于人車環境動態數據協同推演的汽車駕駛傾向性辨識方法研究》、日本愛知縣智能交通項目《智能交通控制預警系統》、日本智能運輸集成系統項目《AGV系統的智能化技術開發》和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 《基于云理論的新的不確定性推理機制及擴展研究》
?  主持研究: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交通態勢評估的道路安全推理研究 》、淄博市科技發展項目《城市道路威脅評估方法研究》
?  日本電氣學會會員,IEEE智能交通系統國際會議審稿人

  5. 研究生培養: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專業碩士生導師,已培養和正在培養研究生共18名,其中,1人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即將畢業),1人在西北工業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人獲哈爾濱工大學與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聯合博士培養機會。獲山東理工大學科匯研究生獎學金2人,研究生優秀畢業生1人。獨立獲得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1人。

  6. 教學情況:
?  主講本科生課程為:《系統工程》、《運籌學》、《交通運輸系統分析方法》、《道路交通系統工程》、《交通管理與控制》、《交通工程專業英語》等,并指導本科生課外興趣研究小組,曾獲山東理工大學一等獎;
?  主講研究生課程為:《預測決策技術》、《交通網絡分析》、《模糊控制技術與應用》、《道路網絡優化算法》、《交通控制技術》等。“交通運輸系統分析”、“交通管理與控制”、“交通工程專業英語”和“預測決策技術”、“交通網絡分析”、“模糊控制技術與應用”、“道路網絡優化算法”

  7. 代表性研究成果:
  在日本電氣學會(IEEJ)論文誌、重要國內核心期刊及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40余篇,多次參加在日本、臺灣、加拿大和美國召開的國際會議。
  1. Kai Cao,A Vehicle Control Strategy in AGV System[J](in Japanese). IEEJ Trans IA, Vol.126,No6, 2004
  2. Kai Cao,Hamamtsu.Y, An adaptive hybrid wavelet neural network and its application. Proceedings of IEEE ROBIO, 2004 EI 檢索
  3. Kai Cao,An Analysis of Double Queue on PRT System[J] (in Japanese). IEEJ Trans IA, Vol.125,No6, 2005
  4. Kai Cao,Hamamatsu.Y,Traffic Flow Forecasting Using the DESFM Model[J]. IEEJ Trans EIS, Vol.126,No2, 2006 EI 檢索
  5. Kai Cao, Zhao Mo,Design of Real time Traffic Information Prediction and Simulation System Based on AOSVR and On-line Learning, Proceedings of IEEE VES 2006 EI 檢索
  6. Kai Cao, Hamamatsu.Y,Traffic information real-time monitoring based on a short-long term algorithm, Proceedings of IEEE SMC, 2006 EI 檢索
  7. 曹凱,于少偉,周蘆蘆, 基于動態目標位置的智能車輛控制研究[J],信息與控制, Vol.37, No.4, 2008.
  8. 唐進軍,曹凱, 一種自適應軌跡曲線的地圖匹配算法[J],測繪學報, Vol.38,No.3,2008,EI 檢索
  9. 曹凱,車輛彎道機動駕駛控制算法[J],信息與控制,Vol.40, No.2, 2011
  10. 曹凱,基于道路勢場的智能車輛機動駕駛控制算法,系統仿真學報,Vol.23, No.10, 2011

  聯系方式:2786036-2021 [email protected]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力學(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學科代碼:0801
 
一、培養目標及要求
1、認真學習和領會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以及科學嚴謹、求真務實的治學態度和工作作風。
2、培養具有系統、扎實的數學、物理基礎理論,在力學領域內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和較熟悉的實驗技能,了解本領域發展的前沿和動態,并具備從事高校教育和科研能力的專門人才。
3、比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順利閱讀本學科領域的科技資料及文獻,并具備一定的聽、說和寫作能力。
4、為高等學校、科研單位、行業管理部門、企業培養高層次的創新型技術人才,從事力學領域的教學和科學研究等。
二、研究方向
力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設以下4個研究方向,各研究方向簡介詳見附表1。
1、工程結構分析及優化
2、機械振動噪聲及其控制
3、結構熱力學及強度分析
4、實驗固體力學與信息處理
三、學習年限
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科學研究和撰寫論文時間不少于一年(從開題報告通過之日開始計算)。若因客觀原因不能按時完成學業者,可申請適當延長學習年限,但最長延長時間不超過1年。在滿足論文工作時間要求的前提下,經指導教師同意,符合《交通與車輛工程學院關于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位授予的補充規定》和《交通與車輛工程學院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提前畢業的暫行規定》的要求,少數品學兼優的學生提前完成學業,可申請提前畢業。
       四、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
課程教學實行學分制,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研究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至少應完成不少于26學分的學習任務。同等學歷或跨專業攻讀全日制學術型碩士學位研究生,應補修本領域本科階段主干課程2門及導師指定的其它課程,經考試成績合格(不計學分),方可申請答辯。
課程設置詳細情況見附表2。
    五、必修的培養環節
1、學術交流
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應聽取學術報告或參加學術會議不少于6次,必須在學科范圍內公開進行不少于1次的學術報告,填寫“碩士生參加學術活動記錄冊”,經導師簽字后交學院核定存檔以備核查。未達到要求的研究生不能參加論文答辯。
2、實踐環節包括教學實踐、專業實踐、社會實踐
教學實踐內容:助課,協助指導畢業設計、課程設計和實習等,由導師安排并考核。
專業實踐內容:參與導師科研項目、實習基地和協作單位的研究和實踐活動,由導師安排并考核。
社會實踐內容:包括參加社會調查、行業統計信息、組織會議、聯系業務、幫助實驗室建設及管理等活動,由導師安排并考核。
3、開題報告
為確保學位論文的質量,研究生應通過文獻閱讀、學術調研,確定論文選題和研究內容,經導師同意后提交開題報告。由本學科專業5人以上專家組成評審小組對學生所做開題報告進行評審,提出評價和修改意見,不通過者可限期重做(兩次開題時間間隔不得少于3個月),仍不通過者終止培養。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審核通過一年后方可申請學位論文送審、答辯。
4、中期篩選考核
研究生課程學習基本結束后,以研究生培養方案為依據,在第四學期對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科研創新、實踐能力及健康狀況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其目的是總結評價研究生入學以來的學習科研情況,及時發現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中期篩選考核小組確定考核成績為“合格”者,可以繼續完成學位論文;考核成績為“不合格”者,經所在單位簽署意見,研究生院審核,報分管校長批準,終止學籍,做研究生肄業處理。
六、學位論文:
1、學位論文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研究生獨立完成。
2、學位論文一般程序為:文獻閱讀和調研、初步寫出研究課題綜述、撰寫開題報告、理論分析與研究、科學實驗、論文撰寫、論文送審和論文答辯等環節。
3、學位論文要求理論聯系實際,內容充實、技術先進、結論正確、格式規范、條理清楚、表達準確。論文結構包括:題目、中英文摘要、目錄、正文、參考文獻、致謝、研究成果、附錄等。
4、學位論文對所研究的課題應在理論分析、科學實驗、工程應用與指導實踐等環節具有一定的創新性,提出一定的新見解。
5、學位論文應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先進性,應反映出作者對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的掌握情況,反映出作者綜合運用有關理論、方法和手段解決理論與實踐問題的能力。
6、學位論文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山東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評審辦法》和《山東理工大學碩士學位授予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組織評閱與答辯,并且符合《交通與車輛工程學院關于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位授予的補充規定》的要求,方可由校學位辦受理答辯及學位申請事宜。
 
附表1:研究方向簡介
序號 研究方向 每個研究方向對應的知識域
01 工程結構分析及優化 掌握彈性力學、塑性力學、板殼力學、數值分析、有限元法、分析力學、優化方法等專業知識,了解工程結構分析及優化方面的國內外發展動態,能夠在工程結構分析及優化與固體力學計算方面進行科學研究。
02 機械振動噪聲及其控制 掌握物理方程、振動理論與分析、信號采集與分析、有限元分析、動態測試與傳感器技術、振動噪聲檢測與控制、故障診斷等專業知識,了解信號處理與振動噪聲方面的國內外發展動態,能夠在振動噪聲分析與控制以及信號處理方面進行科學研究。
03 結構熱力學及強度分析 掌握數學物理方程、彈性力學、有限元法、數值分析、高等流體力學,計算流體力學等專業知識,了解流體力學方面的國內外發展動態,能夠用數值分析模擬流體力學問題,并能夠解決工程中的強度問題。
04 實驗固體力學與信息處理 掌握彈性力學、數值分析、塑性力學、有限元法,光測電測力學,數字信號處理技術等課程,工程結構分析及優化,了解實驗固體力學與信息處理方面的國內外發展動態,能夠在結構與材料力學性能測試及相應測試儀器分析方面進行科學研究。
 


  姓名:高松  性別:男  職稱及任職時間:教授2003年1月1日
  所屬學科:載運工具運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指導層次:碩士博士 職務:副院長

  教學、科研、課題情況及指導研究生情況簡介
  1.個人簡介:
  高松,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淄博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長期從事車輛電控技術、電動汽車技術、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等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是山東理工大學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帶頭人,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省級重點學科首席專家。

  2.教學方面:
  主講《汽車電子控制系統設計與開發》等研究生課程,指導研究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自2001年擔任碩士生導師以來,迄今已招收研究生31名,畢業研究生26名,畢業生或是以優異成績考取了重點高校博士生,或是成為了高等院校骨干教師,或是已成為我國車輛或交通運輸領域企業技術骨干。積極開展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創新本科教育教學模式貼近行業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項目獲2009年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3.科研方面:
  近年來,高松教授帶領科研團隊緊緊圍繞 “電動汽車技術”和“交通信息技術”等交通與車輛工程領域前沿重大課題開展了深入研究,先后主持國家“863”計劃、山東省自主創新成果轉化重大專項、山東省科技攻關計劃、淄博市電動汽車重大專項等縱向課題以及企業委托橫向重點課題10余項,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
  3.1獲得科研獎勵
  3.1.1“工程車輛無線遙控駕駛技術研究與遙控推土機開發”項目獲2003年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3.1.2“摩托車電控燃油噴射與排放控制技術研究”項目獲2009年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3.1.3“分布式實時鐵路軌溫、降雨量無線遙測系統”項目獲2002年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3.1.4“智能型無線遙控垃圾堆埋清壓車開發”項目獲2006年度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3.2主持重大科研課題
  3.2.1國家“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課題“高性能鎳氫動力電容電池及電動汽車應用考核”(2012——2014,400萬)
  3.2.1山東省自主創新成果轉化重大專項“純電動微型轎車與微型貨車關鍵技術開發與產業化”(2009-2012,300萬)
  3.2.3淄博市電動汽車重大專項“純電動城市公交車研制” (2011-2012,370萬)。

  4.主要社會兼職
  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汽車缺陷調查與鑒定專家
  第五、六、七、八屆全國交通運輸青年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員會組織委員
  山東省技術創新特聘專家
  山東省汽車工程學會理事
  “農業裝備與車輛工程”雜志編委。

  5.電子信箱:gaosong @sdut.edu.cn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姓名:沈玉鳳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65年10月
  職稱:教授 最后學歷:工學碩士
  研究方向:工程結構分析及優化

  沈玉鳳, 女,1965年10月出生,于1990年6月在吉林工業大學計算力學專業獲得工學碩士學位。自2004年1月開始任交通與車輛工程學院力學教研室教授,2003年聘任為固體力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共有3屆畢業生,目前指導在讀碩士生2屆2人?,F研究方向為“工程結構分析及優化”。

  主講的本科生課程有:《材料力學》、《理論力學》;研究生課程有:《分析力學》。

  曾獲得的獎勵或榮譽稱號:
  省級精品課程《材料力學》項目負責人;
  2007年8月獲山東省第三屆教學名師獎;
  2005年2月獲山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項目負責人;
  山東理工大學第一屆教學名師獎;
  連續5屆獲得山東理工大學教學優秀獎。
  公開發表論文20余篇,參加縱向科研項目9項,主持完成橫向科研項目3項,參加完成橫向科研項目3項;主持在研橫向項目1項。

  參加的項目先后獲得:
  2001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6位),2002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3位),2003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第8位),2006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4位。

  聯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
  13616441150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據山東理工大學大學研究生院消息,山東理工大學交通與車輛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名單已公布,具體名單如下。

 學科專業

人數

導師

車輛工程

 

19

鄒廣德   任傳波    高  松

葛文慶   張學義    剛憲約

張為春   柴  山     周長城

李軍偉   孟憲皆    李  旭

徐家川   石沛林    劉瑞軍

李  迪    王樹鳳    苗立東

焦學健

交通運輸工程

 

12

高  松    譚德榮    曲金玉

韓加蓬   魯力群    王曉原

宇仁德   曹  凱     張俊友

賈致榮  陳正發  冷韶華

呂安濤    李慶印

力學

 

9

任傳波   柴  山     沈玉鳳

王延遐   許英姿    李麗君

張東煥   陳正發   賈致榮

動力機械及工程

 

4

劉永啟   劉世英    劉瑞祥

何  芳

 

【精品閱讀】




  姓名:李軍偉 性別: 男 出生年月:1964年3月
  職稱及任職時間:教授,2006年 指導層次:碩士
  指導一級學科:機械工程 學歷/學位:研究生/博士
  畢業院校及時間:哈爾濱工業大學,2003年
  所學專業:機械電子工程

  教學方面,能夠認真備課,精心講解,把當前的新知識、新技術融于平時的教學環節中,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要承擔“控制理論基礎及應用”、“電動車控制技術”、“汽車網絡技術”等3門研究生課程。

  科研方面,長期致力于汽車電子控制系統的研究開發工作,以各種單片機和DSP為基礎,以嵌入式系統為平臺,主要從事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整車控制系統、新型驅動電機及控制系統、能源管理及控制系統、車載總線(CAN總線)系統的動態仿真、優化設計、硬件及軟件的設計開發工作。

  近幾年來,先后主持承擔了“電動汽車驅動系統控制技術的研究”(山東省自然基金)、“微型電動汽車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山東省教育廳科技攻關項目)、“微型電動汽車關鍵技術研究”(淄博市科技攻關項目)、“基于CAN總線的汽車數字儀表設計”(山東省經信委技攻關項目)、“油液混合動力公交車整車控制系統開發”、“電動汽車整車控制器開發”、“微型電動汽車電機控制器開發”等研究課題。發表核心期刊論文近30余篇,三大檢索論文10余篇。

  在汽車電子控制系統的開發方面,具有較完善的科研條件。有用于電動車輛建模、仿真、性能評估的CRUISE軟件、基于MATLAB/Simulink的汽車電子控制系統開發及半實物仿真軟硬件工作平臺——dSPACE實時仿真系統、基于CANoe的CAN總線研發平臺以及電控系統開發所必要的儀器設備。

  畢業的研究生中,除部分考取博士研究生之外,其中絕大多數的畢業生都在國內著名的汽車公司或研發單位從事汽車電子電控系統的研發工作。

  聯系方式:
  山東理工大學交通與車輛工程學院
  淄博市張店區張周路12號
  電子信箱: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姓名:呂安濤 性別: 男 出生年月:1972.10
  職務:副主任 職稱及任職時間:高級工程師,2008.2
  指導層次:碩士  指導一級學科:交通運輸
  學歷/學位:博士研究生/博士  
  畢業院校及時間:中國農業大學,2006.6
  所學專業: 車輛工程

  近五年,完成科研項目10余項、技術服務20余項、發表論文15篇、專利1項、軟件著作版權1項,獲省部級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
  
  具體如下:
  一、科研方面。以主要完成人身份參加了部省聯合攻關項目“公路交通服務社會滿意度測評方法研究”、國家公益類項目“長途客運線路信息標準”(國家標準)、“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評價體系研究”、“高速公路機電系統模塊化綜合檢測儀器的研制”等項目研究工作,目前正主持進行“高速公路路錐布放機器人研發”。

  二、技術服務方面。以主要完成人身份參加了交通運輸部十二五重大規劃項目“城市客運發展對策研究”,;以主要完成人身份正進行“交通行業管理指標體系及考核系統研究與應用”、“山東交通四化管理研究”、“山東省港航系統節能減排考核標準體系研究”等創新科研工作;以主要完成人身份參加了“山東省交通運輸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山東省交通運輸科技管理辦法”、“濟南市道路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臨沂市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棗莊市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以及山東高速集團委托的多條高速公路交通量調查預測分析工作等多項技術服務工作,取得良好社會經濟效益。

  三、獲獎方面。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棗莊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2008年度科技咨詢先進個人。

  四、發表論文、申請專利方面。申請國家專利一項“高速公路機電系統綜合檢測儀器測量系統”(201020121758.8)。申請國家軟件著作版權一項“基于GIS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評價與決策支持系統”(2010R11S031473)。任副高職以來共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其中EI收錄2篇 。

  五、進修及社會兼職情況。2008年11月參加國家智能運輸中心組織的“國家標準編寫規劃培訓”,以及美國能源基金組織的“The Mass Transit and Bus Rapid Transit”等培訓活動。被聘為山東省高級科技咨詢師、山東汽車工程學會第二屆專家委員會成員、全國智能運輸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交通信息服務工作組專家、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等社會兼職。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姓名:魯力群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69.10
  職稱及任職時間:副教授 指導層次:碩士
  指導一級學科:交通運輸工程
  學歷/學位:研究生/博士
  畢業院校及時間:北京科技大學
  所學專業:車輛工程

  1.簡介:
  魯力群,男,漢族,1969年10月出生,山東理工大學交通與車輛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1993年7月至1998年9月在核工業二一零從事工程機械、液壓控制等設計工作,任助理工程師、工程師;1998年7月至今在山東理工大學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任講師、副教授。發表科研論文20余篇。主講過《汽車理論》、《液壓傳動技術》、《液壓與液力傳動》、《機械設計》、《物流技術裝備》、《物流運輸管理》等課程。先后承擔和參與過十多個項目的開發和研究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實際工程經驗及科研基礎。

  2.研究方向:
 ?。?)非公路車輛、工程機械整機及關鍵零部件開發研制;(2)機電液一體化集成設計及控制技術;(3)現代物流裝備技術。

  3.主持或參與過的主要項目:
  (1)“大口徑工程鉆機研制”(1993~1994);
  (2)“HSP-200水井鉆機研制”(1995);
  (3)“1500m拖車式巖芯鉆機研制”(1996~1997);
  (4)“旱作農業裝備技術研究”(2001~2003);
  (5) “石化行業旋轉式耐磨閥國產化研制”(2005);
  (6)“150T重型自行走平板式載重車研制”(2006~2007);
  (7)“系列鉸接式自卸車研制”(2006~2007);
  (8)“地下礦山工程輔助車輛研制”(2008);
  (9)“拖拉機負載傳感閉心電控液壓提升器研制”(2009~2011);
  (10)“混凝土拖式泵車研制”(2010~2011)。

  4.近期主要論文:
  (1)魯力群,趙靜,石博強. 鉸接式自卸車鉸接系統結構性能分析及試驗研究.煤炭學報.2010(2):324~328 (EI)
  (2)LU Liqun,Zhao Jing .Study on varying rule of steering dynamitic parameters of articulated dump truck. Intelligent Computing Technology and Automation.2009.10(EI)
  (3)LU Liqun,Zhao Jing .The Optimization of Articulated Point on Steering Cylinder of Articulated Dump Truck.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2009.5(EI)
  (4)LU Liqun,Zhao Jing .Finite Element Model Analysis on Articulated System of Articulated Dump Truck.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2009.5(EI)
  (5)魯力群,黃銅生,石博強.鉸接式車輛轉向系統計算及計算機輔助設計. 礦山機械.2009(3):44~47
  (6)魯力群,石博強,郭朋彥,李燾.自行式重型平板車多轉向模式控制研究. 煤礦機械2008(8):164~166
  (7)魯力群,石博強. 鉸接式自卸車液壓轉向系統的動態仿真.礦山機械.2007(2):61~63
  (8)LU Liqun,Zhang Jing,Shi Boqiang. Dynamical Simulation of Hydraulic Steering System on Articulated Dump Truck(ADT). Proceedings of ICMEM2007.2007.11
  (9)魯力群,李其昀,趙靜. 深松旋耕溝播聯合作業機深松技術.山東理工大學學報.2003(11)72~75
  (10)LU Liqun,Zhao Jing,Li Hongwen. Development and Study on Subsoiling-rotary-furrow Planting Combine Machine. Proceedings of 2004-CIGR.2004.10

  5.聯系方式:
  電話:0533-2786036轉8027
  E-mail: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本學科始建于1978年,已形成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是山東省車輛工程學科最早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學科之一, “九五”至“十二五”連續四屆遴選為山東省強化建設重點學科。建有電動汽車智能化動力集成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車輛工程示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新能源汽車協同創新中心等科研平臺。
已形成了車身數字化設計與制造、車輛系統動力學、汽車電子電氣與電動車技術、工程車輛機電一體化四個穩定的研究方向。現有博士生導師7名、碩士生導師23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名、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名。
近5年來,承擔國家級項目11項、省部級課題17項,科研經費4260萬元;獲得省部級一等獎2項;授權發明專利108項,直接經濟效益36800萬元。建立了與中國重汽、青島一汽、北汽福田、中通客車、山東五征、泰安航空特種車等企業的長期合作關系。本學科可為國內外車輛研發中心、車輛整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交通運輸管理部門等培養從事產品設計、開發、管理、技術推廣應用、科研和教學工作的高層次創新型專門技術人才。


  姓 名:張東煥 性 別:男 出生年月:1966.04
  職 務:無 職稱及任職時間:副教授,2005.01
  指導層次:碩士 指導一級學科:力學
  學歷/學位:碩士
  畢業院校及時間:山東科技大學,2004.07
  所學專業:機械工程

  1、學術簡歷
  張東煥,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材料與結構的失效研究。參與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發表學術論文15篇,近期代表性的有:
  ①鑄鐵黏聚裂紋的張開位移與應力分布,《機械強度》,2012, 34(1):126-130,4排1;
 ?、阡摾w維混凝土劈裂斷裂電測試驗研究,《混凝土》,2005(1):130-133,3排1;
 ?、鄣V山壓力顯現理論研究進展及進展,《礦山機械》,2010, 38(12): 13-15, 2排1;
 ?、芑炷翑嗔堰^程區拉伸軟化的本構關系,《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10, 30(4): 8-12,4排2;
 ?、菁庸袒炷亮旱腉FRP板抗拉強度與界面切應力,《玻璃鋼/復合材料》,2010, 30(4): 8-12,3排2;

  2、教學情況
  主講本科生課程有:《材料力學》、《理論力學》、《結構力學》、《工程力學》;研究生課程有《斷裂力學》等課程和指導本科生畢業設計。教學效果優秀;獲山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連續4年獲山東理工大學教學質量獎;2009年3月獲山東理工大學第四屆教學優秀獎;2010年9月獲山東理工大學優秀教師。主編《工程力學》教材1部,參編《工程力學》教材1部。指導本科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獲得了山東省機電產品大賽一等獎1項。

  聯系方式:
  電子信箱: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交通與車輛工程學院以建設國內知名的教學研究型學院為目標,歷經 40 多年的建設與發展,現已發展成為以車輛工程學科為龍頭,以交通運輸工程和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為兩翼,以力學學科為支撐的車輛與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群,形成了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學院現為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單位、山東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單位、山東省交通運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單位。  

學院現有教職工 116 人,其中格魯吉亞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1 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1 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 人,泰山學者特聘教授 1 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4 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層次”人選 1 人,省級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首席專家 3 人,山東省教學名師 1 人,博士生導師 9 人,碩士生導師 63 人,教授 19 人,副教授、高級實驗師 47 人。具有博士學位 71 人,占專任教師的 77.17%。有本科生 2000 余名,博士生和碩士生 300 余名。
  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學院現擁有車輛工程(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交通運輸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2 個一級學科碩士點,車輛工程和交通運輸工程 2 個工程碩士培養領域。有車輛工程、交通運輸(汽車運用工程)、交通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 4 個本科專業,車輛工程專業和交通運輸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和山東省品牌專業,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是山東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車輛工程學科是山東省首批重點學科、首批特色重點學科及泰山學者設崗學科,2018 年入選山東省一流學科(機械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學科是山東省重點學科,新能源汽車被列入學校 “十三五”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工程 2 個聚焦學科之一,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為學校一級學科博士點培育建設學科。有國家級教學科研平臺 3 個,省部級教學科研平臺 5 個。
  近年來,學院先后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86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 40 余項、省部級項目 100 余項。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 2 項,省部級一等獎 9 項、二等獎 15 項,發表論文 1500 余篇,其中被 SCI、EI、SSCI 收錄300 余篇,出版專著 19 部、教材 30 部,授權發明專利 300 余項。


  姓名:劉瑞軍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65年8月
  職務:民進淄博市科技委員會主任 職稱及任職時間:副教授 2001年12月
  指導層次:碩士 指導一級學科:機械工程 學歷/學位:研究生/ 博士
  畢業院校及時間:吉林大學 所學專業:車輛工程

  1、教學情況
  主講過《汽車構造》、《汽車概論》、《汽車電器及電子技術》、《汽車發動機原理》等本科生課程。
  參編教材三部:
 ?、?1世紀高職高專系列教材《汽車構造》,2001.7機械工業出版社;
 ?、?1世紀全國實用規劃教材《汽車工程概論》,2008.6北京大學出版社;  
 ?、廴珖究圃盒C械類教材《液壓與液力傳動》,2010.8北京大學出版社。

  2、科研情況
  主持和參與了省自然科學基金及多項橫向課題,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
 ?、胖鞒只騾⑴c科研情況
 ?、偕綎|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船舶柴油機發電裝置整流穩壓控制》 (主持)
  ②山東理工大學博士科技啟動基金項目《汽車產業循環經濟》(主持)
  ③淄博強大集團《高強度發動機螺栓研發》(主持) 2011
  ④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利用可變功率的永磁發電機回收汽車制動能量關鍵技術研究》(6排5)
 ?、萆綎|省科技攻關計劃項目 《汽車用切向永磁與爪極電磁混合勵磁穩壓發電機 的研制》(6排4)
  ⑥山東金寶集團公司項目《農用三輪車駕駛室開發》,1999
 ?、呱綎|巨力集團公司項目《巨力750農用運輸車駕駛室的研究與開發》,1999
 ?、啾逼L锕卷椖俊禙ORLAND1049輕型貨車駕駛室的研究開發》,1999
 ?、岜逼L锕卷椖俊陡L颋T1022輕型貨車車身的研究開發》,2000
 ?、偏@獎情況
 ?、佟陡咝实湍芎南盗杏来藕銐喊l電機關鍵技術及產業化》2003教育部二等獎
  ②《帶真空泵的可控整流穩壓式釹鐵硼永磁發電裝置》2009年機械工業三等獎
  ③《汽車減振器閥系參數優化設計方法研究》2008山東省高校三等獎
 ?、堋镀嚋p振器閥系參數設計研究》山東理工大學一等獎
  ⑤山東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2009第十一屆“挑戰杯”優秀指導教師
  ⑥山東工程學院優秀實驗技術成果二等獎《三維測量CAD系統》1998 ⑦《汽車構造》CAI系統的研發,2004年省級教學成果三等獎

  3、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和興趣為:汽車新技術、汽車電器及電子技術。2008年到2009年在德國馬格德堡大學和漢諾威大學進修期間對綠色制造技術和廢舊汽車回收及拆解等進行了探討和研究。

  4、聯系方式
  電子郵箱:
  手機:13792173197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山東理工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科以道路交通運輸系統中的人-車-路-環境為研究對象,圍繞交通運輸中載運工具運用工程、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道路與鐵道工程等領域的核心科學問題及關鍵技術開展研究,形成相對應的四個穩定研究方向。
本學科具備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擁有交通運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專業中職師資碩士兩個專業學位碩士點,是山東省最早擁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和二級學科碩士點最多的交通運輸工程學科,并擁有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省級重點學科和交通運輸工程國家特色本科專業,整體水平處于省內領先地位。山東省道路智能控制及運輸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掛靠本學科。
近年來在車輛系統動力學及控制、車輛CAE與碰撞安全性、車輛節能與排放控制、新能源汽車設計與性能匹配、交通和運輸系統仿真及優化、交通流狀態辨識及控制、交通行為與安全、人-車-環境協同智慧及控制、智能道路與智能車輛、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道路交通規劃、城市與交通系統協同生長、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以及道路、橋梁、隧道(地下工程)的結構設計、論證、施工、監控、管理、養護和加固等有關理論、方法、政策和工藝等方面理論與應用技術開發領域取得豐碩的成果,部分成果已獲得應用,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本學科擁有各類教學科研人員54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2人,博士3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人,山東省教學名師2人,博士生導師6人,實驗設備總值超過2000萬元。
近年承擔了國家863項目2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7項,省部級項目50余項,企事業委托項目120余項,科研經費3000余萬元,獲得發明專利15項,發表學術論文380余篇,其中SCI、EI、ISTP檢索100余篇,出版著作9部,教材11部。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山東省軟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


  姓名:劉世英 性別: 男 出生年月:1969.2
  職稱及任職時間:應用研究員
  指導層次:工學碩士/工程碩士
  指導一級學科:車輛工程
  學歷/學位: 博士
  畢業院校及時間:山東大學
  所學專業: 熱能工程

  2007年獲山東大學熱能工程博士學位。2009年進入山東理工大學任教,主要從事發動機方面的教學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發動機零部件設計、分析及實驗研究。在工作中,先后負責或參與了國家經貿委基金項目《設計開發評價一體化研究環保節能型活塞》、國家科委項目《高性能轎車活塞設計與精密成型的加工技術》、國家經貿委基金項目《集多項高新技術于一體的大功率活塞的研究開發》等。現主持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微裂紋尺度的活塞銷孔疲勞開裂行為的機理研究》、《活塞銷座機械疲勞失效行為與機理的力學研究》等兩項科研項目。發表國內外科研論文30余篇,其中8篇被EI檢索?,F指導研究生1名。

  聯系方式:15505435718
  郵箱: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姓名:張學義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63.01
  學歷學位:研究生博士 畢業院校及時間:山東科技大學2011.12
  所學專業:車輛工程 任現職時間:教授、2001.1 博導、2006.06
  指導一級學科:機械工程  指導層次:碩士博士  職務:無

  1、學術簡歷
  張學義,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十佳優秀發明家、山東省教學名師、山東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車輛工程專業國家級教學團隊帶頭人、《汽車電器與電子技術》國家級精品課程負責人。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排名1)、省部級二等獎6項(均排名1),申請發明專利32項、已獲得授權12項,發表論文122篇,出版著作5部,主持國家級項目6項、省部級項目8項、已通過省部級等鑒定項目16項。

  2、教學情況
  主講《汽車電源技術》等課程和指導本科生畢業設計,指導研究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獲得了山東省“挑戰杯”創業計劃竟賽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山東省研究生優秀科技創新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

  3、研究生培養情況
  2001年至今指導碩士研究生19名、已畢業15名,另外指導工程碩士研究生11名、已畢業8名。指導的研究生畢業論文有兩人分別獲得2005年度和2006年度山東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4、主要教學、科研成果
  4.1主持或參與科研情況
  ①汽車用稀土永磁發電裝置可控整流穩壓技術(編號:20102060403、起止時間:2011~2013),國家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計劃,經費500萬元,排名1;
  ②YSX-500型四相可控整流穩壓式釹鐵硼永磁發電機(編號:2008GRC60069、起止時間:2009~2011),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排名1;
  ③YHH—300型汽車用混合勵磁穩壓發電機(編號:2012GH041462、起止時間:2013~2015),國家火炬計劃,排名1; 
 ?、軒д婵毡玫乃南噔S鐵硼永磁發電裝置(編號:2010GH041246、起止時間:2011~2013),國家火炬計劃,排名1;
 ?、萜囉们邢蛴来排c爪極電磁混合勵磁穩壓發電機的研制(編號:2009GG10004016、起止時間:2010~2012),山東省科技發展計劃,排名1;
 ?、奁囉?2V飛輪離心式釹鐵硼永磁起動發電集成裝置的研制(編號:2010GGX10401、起止時間:2011~2013),山東省科技發展計劃,排名1;
 ?、咻p型汽車用42V永磁與電磁復合勵磁穩壓發電裝置的研制(編號:2012GGA03002、起止時間:2013~2015),山東省科技發展計劃,排名1;
 ?、嗬每煽卣鞣€壓式稀土永磁發電系統回收汽車廢氣余能技術研究(編號:ZR2012EEM011、起止時間:2013~2015),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排名1;
 ?、彳囕v工程專業國家級教學團隊建設(起止時間:2008~2010),國家教育部,排名1;
  ⑩電動汽車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起止時間:2009~2011),山東省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經費200萬元,排名1。
  4.2獲獎情況
  ①釹鐵硼永磁發電裝置可控整流穩壓技術及其應用,2006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首位;
 ?、谲囕v用釹鐵硼永磁發電裝置可控整流穩壓技術及其應用(推廣類),2010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首位;
 ?、圮囕v用釹鐵硼永磁發電裝置可控整流穩壓技術與系列產品開發,2005年山東省技術發明二等獎,首位;
  ④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穩壓技術與釹鐵硼永磁發電裝置的研究及產業化,2004年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首位;
  ⑤高效率低能耗永磁恒壓發電裝置的關鍵技術及產業化,2003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首位。
  4.3論文發表情況
  ①Zhang Xueyi,Shi Liwei,Wang Yujuan.Design and stabilivolt analysis of Nd-Fe-B permanent magnet generator for electric vehicle range extender.《Electric and Hybrid Vehicles》,2011,Vol.3,No3,259-271.(EI收錄:20120814798678)
 ?、趶垖W義,史立偉.汽車用42V釹鐵硼永磁發電機穩壓分析.《汽車工程》, 2011,33(11):994-997.(EI收錄:20115114614590)
 ?、蹚垖W義,史立偉.汽車用帶真空泵的稀土永磁穩壓發電機.《汽車工程》, 2008,30(2):164-166.
 ?、軓垖W義.車輛用釹鐵硼永磁發電裝置的電子穩壓研究.《農業機械學報》,2005,36(1):130-133.(EI收錄:2005108875863)
  ⑤張學義,等.農用車用離心式永磁直流發電機的設計開發.《農業工程學報》, 2002,18(6):74-76.(EI收錄:2003047337093)
  ⑥張學義,史立偉,徐政欣.車輛用可控整流穩壓式永磁發電裝置的研究.《農業工程學報》,2006,22(11):104-107.(EI收錄:20070410389894)
 ?、邚垖W義,杜欽君,譚德榮.農用運輸車用張緊輪式永磁恒壓發電機.《農業機械學報》,2000,31(6):98-100.
  ⑧張學義,高明玲,張亮修.單相雙半波可控整流穩壓發電裝置的研究.《電機與控制學報》,2005(1):33-36.
  ⑨Zhang Xueyi,Yin Hongbin,Shi Liwei.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n Magnetic Flux Leakage of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Generator for Vehicle. 《Mechanical,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2011,Vols.66-68,Part1,483-488.(EI收錄:20113214223262)
 ?、鈀hang Xueyi,Zong Qingliang,Shi Liwei. Study on Controlled Rectification Constant-voltage of the 42V Rare-earth Permanent-magnet Generator on Vehicles. IEEE CMCE’2010.(EI收錄:20105013486875)
  4.4專利情況(已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2項)
 ?、倨囉昧嘤来虐l電機,授權發明專利:ZL200610043449.1,首位;
  ②復合勵磁同步發電機,授權發明專利:ZL200510104298.1,首位;
 ?、刍旌蟿恿ζ囉谜鞣€壓器,授權發明專利:ZL200410024309.0,首位;
  ④離心式永磁起動發電裝置,授權發明專利:ZL200510044107.7,首位;
 ?、莼旌蟿畲虐l電機電子穩壓控制器,授權發明專利:ZL200910015858.4,首位。

  5、主要社會任職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15350289)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會員(E021500222M)

  電子信箱: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能源與動力工程是山東省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學科,是山東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設工程”輻射建設學科,2013年在能源動力類專業評估中居山東省第一名,教學科研實力較強。本專業主要培養從事動力機械、動力工程、能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側重于熱力發動機,尤其是在中、小功率高速車用發動機方面具有特色。學科團隊現有14人,教授4人,博士生導師2人,具有博士學位及海外學歷工作經歷者占70%以上?,F有省級精品課程1門,校精品課程4門,擁有山東省“高等學校骨干學科教學實驗中心”,實驗室面積2000余m2,實驗設備總價值約1200余萬元,建立了10余個校外實習實踐基地,已經形成了較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目前已畢業博士1名、碩士30余名、本科生1100余名,正在培養博士5名、碩士20余名、本科生500余名。
近年來,依托本學科建設了山東省石油焦煅燒余熱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山東理工大學低品質能源與節能研究所,擁有AVL動態測試平臺、200m3/h和800m3/h煤礦乏風熱氧化實驗平臺、1000m3/h煤礦乏風預熱催化氧化實驗平臺、PM60全自動壓汞儀、TGA/DSC同步熱分析儀、丹迪動態熱線風速儀等大型儀器和裝置。
本學科設有內燃機現代設計技術、內燃機燃燒與排放技術、傳熱傳質及余熱高效利用技術和高效燃燒技術與低品位能源利用技術4個研究方向。近年來,承擔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重點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山東省科技發展計劃、山東省中青年科學家獎勵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省部級項目10余項,其他各類課題30多項;獲得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中國機械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山東省中小企業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0余項,在《Int. J. Experimental Thermal and Fluid Science》、《J. Enhanced Heat Transfer》、《Combustion and Flame》、清華大學學報、化工學報、煤炭學報等高水平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被SCI、EI檢索70余篇。學科在煤礦乏風氧化利用、固體物料余熱利用、發動機強度分析、發動機清潔燃料燃燒、生物質燃燒等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中在固體物料余熱利用方面,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煅燒石油焦的固體物料余熱回收,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在煤礦乏風氧化利用方面,開展了深入系統的研究,形成了完整的熱利用氧化技術系統,多臺工業樣機已經投入商業運行,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車輛工程     專業代碼:080204     門類/類別:工學     學科/類別:機械工程

專業介紹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為例
車輛工程是天津市重點學科,主要培養汽車及相關工業的管理、設計、開發和高等教育科研人才,熟練掌握汽車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必要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具有從事汽車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教學、工程應用等專門高級技術工作的能力。主要研究方向有:整車和總成的現代設計理論及方法、車輛制造工藝知識、汽車車身制造,汽車輕量化和數字化;車輛先進設計方法與性能優化、汽車CAE技術、車輛系統動力學與控制、現代車輛傳動與控制技術、汽車電子控制技術、汽車主動與被動安全等。畢業生適合在整車與零部件企業從事車輛相關技術研發、生產制造、應用研究與管理等方面工作,也可在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從事相關的教學及科研工作。

專業點分布

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陸軍軍事交通學院 天津工業大學 天津科技大學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 天津大學 石家莊鐵道大學 燕山大學 太原理工大學 太原科技大學 內蒙古工業大學 沈陽工業大學 沈陽理工大學 東北大學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大連交通大學 遼寧工業大學 沈陽建筑大學 吉林大學 北華大學 長春大學 哈爾濱理工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東北石油大學 東北農業大學 同濟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揚州大學 陸軍工程大學 東南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南京工業大學 常州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江蘇大學 南京林業大學 淮海工學院 浙江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安徽工程大學 安徽農業大學 福州大學 江西理工大學 華東交通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 青島理工大學 山東大學 山東科技大學 青島科技大學 齊魯工業大學 鄭州大學 河南科技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 長江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 湖南工業大學 長沙理工大學 廣東工業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廣西大學 廣西科技大學 重慶理工大學 重慶大學 西南石油大學 四川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昆明理工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西安理工大學 西安工業大學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西安科技大學 西安石油大學 陜西理工大學 蘭州理工大學 蘭州交通大學

專業院校排名

0802 機械工程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參評89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189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學校代碼 學校名稱 評選結果
1 10003 清華大學 A+
2 10213 哈爾濱工業大學 A+
3 10248 上海交通大學 A+
4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A+
5 10007 北京理工大學 A
6 10056 天津大學 A
7 10141 大連理工大學 A
8 10335 浙江大學 A
9 10698 西安交通大學 A
10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A-
11 10183 吉林大學 A-
12 10216 燕山大學 A-
13 10247 同濟大學 A-
14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A-
15 10532 湖南大學 A-
16 10533 中南大學 A-
17 10561 華南理工大學 A-
18 10611 重慶大學 A-
19 90002 國防科技大學 A-
20 10004 北京交通大學 B+
21 10005 北京工業大學 B+
22 10008 北京科技大學 B+
23 10112 太原理工大學 B+
24 10145 東北大學 B+
25 10280 上海大學 B+
26 10286 東南大學 B+
27 10288 南京理工大學 B+
28 10290 中國礦業大學 B+
29 10299 江蘇大學 B+
30 10337 浙江工業大學 B+
31 10359 合肥工業大學 B+
32 10422 山東大學 B+
33 10497 武漢理工大學 B+
34 10613 西南交通大學 B+
35 10699 西北工業大學 B+
36 10701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B+
37 11845 廣東工業大學 B+
38 10019 中國農業大學 B
39 10080 河北工業大學 B
40 10109 太原科技大學 B
41 10150 大連交通大學 B
42 10153 沈陽建筑大學 B
43 10186 長春理工大學 B
44 10214 哈爾濱理工大學 B
45 10217 哈爾濱工程大學 B
46 10251 華東理工大學 B
47 10252 上海理工大學 B
48 10255 東華大學 B
49 10338 浙江理工大學 B
50 10386 福州大學 B
51 10486 武漢大學 B
52 10488 武漢科技大學 B
53 10610 四川大學 B
54 10614 電子科技大學 B
55 10615 西南石油大學 B
56 10700 西安理工大學 B
57 11414 中國石油大學 B
58 90006 解放軍理工大學 B
59 10010 北京化工大學 B-
60 10110 中北大學 B-
61 10142 沈陽工業大學 B-
62 10190 長春工業大學 B-
63 10384 廈門大學 B-
64 10385 華僑大學 B-
65 10403 南昌大學 B-
66 10424 山東科技大學 B-
67 10433 山東理工大學 B-
68 10464 河南科技大學 B-
69 10534 湖南科技大學 B-
70 10595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B-
71 10657 貴州大學 B-
72 10674 昆明理工大學 B-
73 10710 長安大學 B-
74 10731 蘭州理工大學 B-
75 10732 蘭州交通大學 B-
76 10013 北京郵電大學 C+
77 10022 北京林業大學 C+
78 10058 天津工業大學 C+
79 10144 沈陽理工大學 C+
80 10147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C+
81 10225 東北林業大學 C+
82 10295 江南大學 C+
83 10298 南京林業大學 C+
84 10336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C+
85 10426 青島科技大學 C+
86 10429 青島理工大學 C+
87 10460 河南理工大學 C+
88 10702 西安工業大學 C+
89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C+
90 10704 西安科技大學 C+
91 10755 新疆大學 C+
92 10856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C+
93 11660 重慶理工大學 C+
94 90059 火箭軍工程大學 C+
95 10009 北方工業大學 C
96 10057 天津科技大學 C
97 10079 華北電力大學 C
98 10107 石家莊鐵道大學 C
99 10143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C
100 10146 遼寧科技大學 C
101 10220 東北石油大學 C
102 10285 蘇州大學 C
103 10294 河海大學 C
104 10304 南通大學 C
105 10360 安徽工業大學 C
106 10361 安徽理工大學 C
107 10459 鄭州大學 C
108 10462 鄭州輕工業學院 C
109 10491 中國地質大學 C
110 10495 武漢紡織大學 C
111 10500 湖北工業大學 C
112 10530 湘潭大學 C
113 10536 長沙理工大學 C
114 10593 廣西大學 C
115 1123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C
116 10151 大連海事大學 C-
117 10254 上海海事大學 C-
118 10259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C-
119 10289 江蘇科技大學 C-
120 10291 南京工業大學 C-
121 10292 常州大學 C-
122 10427 濟南大學 C-
123 10430 山東建筑大學 C-
124 10431 齊魯工業大學 C-
125 10590 深圳大學 C-
126 10618 重慶交通大學 C-
127 10623 西華大學 C-
128 10708 陜西科技大學 C-
129 11065 青島大學 C-
130 11078 廣州大學 C-
131 10066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 C-
132 10081 華北理工大學 C-

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車輛工程     專業代碼:085234     門類/類別:工學     學科/類別:工程

專業介紹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為例
車輛工程領域
車輛工程領域現有專兼職碩士生導師16人,其中教授(研究員)7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9人、長城學者1人;先后承擔和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科研計劃等縱向科研課題、企業橫向科技項目20余項,科研經費到款額一千多萬元,獲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在新能源汽車技術、整車集成設計理論、汽車零部件CAD/CAM/CAE一體化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具有特色;車輛工程實驗室、新能源汽車北京實驗室擁有價值一千余萬元的汽車整車性能測試、汽車電子控制系統測試、汽車結構強度及振動測試、混合動力汽車實驗臺、電池及動力系統測試等實驗儀器和設備;擁有教育部“北京電動車輛協同創新中心”(2011協同創新中心)、“北京汽車與裝備輕量化技術研發基地”等校內科技創新平臺及北汽福田、北汽研究總院等多個校外培養基地。
本領域設有三個研究方向:
車輛系統動力學與控制技術:研究車輛及關鍵系統的控制技術及其應用,主要包括:車輛系統動力學特性建模與分析、系統控制方法與策略、車輛信息技術、整車傳動及底盤關鍵部件的優化匹配與控制技術、車輛安全行駛控制、電氣綜合控制和總線技術、NVH控制技術等方面的研究與設計應用。
新能源汽車開發與系統集成:主要研究新能源汽車開發與系統集成等關鍵技術,主要包括:整車電機驅動與控制技術、動力電池能量管理技術、復合能源存儲及管理技術、混合動力汽車技術、汽車節能與排放控制技術、車載網絡及智能控制技術等。
現代汽車設計方法與制造技術:研究面向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現代設計方法,面向汽車工業的先進制造技術,主要包括:汽車結構輕量化設計理論與方法、汽車產品數字化設計方法、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的CAD/CAE/CAM一體化技術、汽車動力傳動系統優化設計等。

專業點分布

陸軍裝甲兵學院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河北工業大學 燕山大學 中北大學 太原科技大學 沈陽工業大學 沈陽理工大學 大連交通大學 遼寧工業大學 吉林大學 哈爾濱理工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 青島理工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 重慶理工大學 重慶交通大學 西安科技大學

專業院校排名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27 所,本次參評25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52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學校代碼 學校名稱 評選結果
1 10286 東南大學 A+
2 10613 西南交通大學 A+
3 10004 北京交通大學 A-
4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A-
5 10247 同濟大學 A-
6 10151 大連海事大學 B+
7 10213 哈爾濱工業大學 B+
8 10497 武漢理工大學 B+
9 10533 中南大學 B+
10 10710 長安大學 B+
11 10183 吉林大學 B
12 10254 上海海事大學 B
13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B
14 10536 長沙理工大學 B
15 10618 重慶交通大學 B
16 10732 蘭州交通大學 B
17 10005 北京工業大學 B-
18 10404 華東交通大學 B-
19 10561 華南理工大學 B-
20 10699 西北工業大學 B-
21 10059 中國民航大學 C+
22 10107 石家莊鐵道大學 C+
23 10225 東北林業大學 C+
24 10248 上海交通大學 C+
25 10299 江蘇大學 C+
26 90045 空軍工程大學 C+
27 10016 北京建筑大學 C
28 10141 大連理工大學 C
29 10150 大連交通大學 C
30 10532 湖南大學 C
31 10558 中山大學 C
32 10003 清華大學 C-
33 10252 上海理工大學 C-
34 10294 河海大學 C-
35 10298 南京林業大學 C-
36 10674 昆明理工大學 C-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2017年)0802 機械工程排名: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參評89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189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北京交通大學車輛工程專業全國排名

序號 學校代碼 學校名稱 評選結果
1 10003 清華大學 推薦閱讀:(車輛工程專業目錄 A+
2 10213 哈爾濱工業大學 A+
3 10248 上海交通大學 推薦閱讀:(車輛工程專業分析 A+
4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推薦閱讀:(車輛工程專業目錄 A+
5 10007 北京理工大學 推薦閱讀:(車輛工程錄取分數線 A
6 10056 天津大學 推薦閱讀:(車輛工程專業目錄 A
7 10141 大連理工大學 推薦閱讀:(車輛工程報錄比 A
8 10335 浙江大學 推薦閱讀:(車輛工程錄取分數線 A
9 10698 西安交通大學  A
10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推薦閱讀:(車輛工程參考書目 A-
11 10183 吉林大學 推薦閱讀:(車輛工程錄取分數線 A-
12 10216 燕山大學 推薦閱讀:(車輛工程參考書目 A-
13 10247 同濟大學  推薦閱讀:(車輛工程錄取分數線 A-
14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推薦閱讀:(車輛工程考試大綱 A-
15 10532 湖南大學 A-
16 10533 中南大學 A-
17 10561 華南理工大學 A-
18 10611 重慶大學 推薦閱讀:(車輛工程錄取分數線 A-
19 90002 國防科技大學 A-
20 10004 北京交通大學 推薦閱讀:(車輛工程參考書目 B+
21 10005 北京工業大學 B+
22 10008 北京科技大學 B+
23 10112 太原理工大學  推薦閱讀:(車輛工程錄取分數線 B+
24 10145 東北大學 B+
25 10280 上海大學 B+
26 10286 東南大學 B+
27 10288 南京理工大學 B+
28 10290 中國礦業大學 B+
29 10299 江蘇大學 B+
30 10337 浙江工業大學 B+
31 10359 合肥工業大學 B+
32 10422 山東大學 B+
33 10497 武漢理工大學 B+
34 10613 西南交通大學 B+
35 10699 西北工業大學 B+
36 10701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B+
37 11845 廣東工業大學 B+
38 10019 中國農業大學 B
39 10080 河北工業大學 B
40 10109 太原科技大學 B
41 10150 大連交通大學 B
42 10153 沈陽建筑大學 B
43 10186 長春理工大學 B
44 10214 哈爾濱理工大學 B
45 10217 哈爾濱工程大學 B
46 10251 華東理工大學 B
47 10252 上海理工大學 B
48 10255 東華大學 B
49 10338 浙江理工大學 B
50 10386 福州大學 B
51 10486 武漢大學 B
52 10488 武漢科技大學 B
53 10610 四川大學 B
54 10614 電子科技大學 B
55 10615 西南石油大學 B
56 10700 西安理工大學 B
57 11414 中國石油大學 B
58 90006 解放軍理工大學 B
59 10010 北京化工大學 B-
60 10110 中北大學 B-
61 10142 沈陽工業大學 B-
62 10190 長春工業大學 B-
63 10384 廈門大學 B-
64 10385 華僑大學 B-
65 10403 南昌大學 B-
66 10424 山東科技大學 B-
67 10433 山東理工大學 B-
68 10464 河南科技大學 B-
69 10534 湖南科技大學 B-
70 10595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B-
71 10657 貴州大學 B-
72 10674 昆明理工大學 B-
73 10710 長安大學 B-
74 10731 蘭州理工大學 B-
75 10732 蘭州交通大學 B-
76 10013 北京郵電大學 C+
77 10022 北京林業大學 C+
78 10058 天津工業大學 C+
79 10144 沈陽理工大學 C+
80 10147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C+
81 10225 東北林業大學 C+
82 10295 江南大學 C+
83 10298 南京林業大學 C+
84 10336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C+
85 10426 青島科技大學 C+
86 10429 青島理工大學 C+
87 10460 河南理工大學 C+
88 10702 西安工業大學 C+
89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C+
90 10704 西安科技大學 C+
91 10755 新疆大學 C+
92 10856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C+
93 11660 重慶理工大學 C+
94 90059 火箭軍工程大學 C+
95 10009 北方工業大學 C
96 10057 天津科技大學 C
97 10079 華北電力大學 C
98 10107 石家莊鐵道大學 C
99 10143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C
100 10146 遼寧科技大學 C
101 10220 東北石油大學 C
102 10285 蘇州大學 C
103 10294 河海大學 C
104 10304 南通大學 C
105 10360 安徽工業大學 C
106 10361 安徽理工大學 C
107 10459 鄭州大學 C
108 10462 鄭州輕工業學院 C
109 10491 中國地質大學 C
110 10495 武漢紡織大學 C
111 10500 湖北工業大學 C
112 10530 湘潭大學 C
113 10536 長沙理工大學 C
114 10593 廣西大學 C
115 1123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C
116 10151 大連海事大學 C-
117 10254 上海海事大學 C-
118 10259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C-
119 10289 江蘇科技大學 C-
120 10291 南京工業大學 C-
121 10292 常州大學 C-
122 10427 濟南大學 C-
123 10430 山東建筑大學 C-
124 10431 齊魯工業大學 C-
125 10590 深圳大學 C-
126 10618 重慶交通大學 C-
127 10623 西華大學 C-
128 10708 陜西科技大學 C-
129 11065 青島大學 C-
130 11078 廣州大學 C-
131 10066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 C-
132 10081 華北理工大學 C-

數據來源: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   

2007年車輛工程專業學校排名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1 吉林大學 A+ 5 清華大學 A 9 重慶大學 A
2 西南交通大學 A+ 6 同濟大學 A 10 華南理工大學 A
3 北京理工大學 A 7 湖南大學 A 11 北京科技大學 A
4 上海交通大學 A 8 中南大學 A      
 
B+等(16個):江蘇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浙江大學、南京理工大學、長安大學、蘭州交通大學、燕山大學、東北大學
 
 
B等(17個):西安理工大學、東南大學、山東大學、大連交通大學、四川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工學院、河北工業大學、西華大學、重慶交通大學、長沙理工大學、河南科技大學、揚州大學、青島理工大學、遼寧工學院
 
 
C等(11個):名單略
    2015-2016年車輛工程專業學校排名
排 名
學校名稱
星 級
開此專業學校數
1 清華大學 5★ 137
2 湖南大學 5★ 137
3 吉林大學 5★ 137
4 哈爾濱工業大學 5★ 137
5 上海交通大學 5★ 137
6 華中科技大學 5★ 137
7 西安交通大學 5★ 137
8 西南交通大學 4★ 137
9 北京理工大學 4★ 137
10 重慶大學 4★ 137
11 燕山大學 4★ 137
12 同濟大學 4★ 137
13 中南大學 4★ 137
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4★ 137
15 浙江大學 4★ 137
16 武漢理工大學 4★ 137
17 江蘇大學 4★ 137
18 長安大學 4★ 137
19 天津大學 4★ 137
20 華南理工大學 4★ 137
 
車輛工程研究生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1數學一
④801理論力學、833自動控制理論選一 
 
車輛工程考研參考書:
01理論力學:
《理論力學》(Ⅰ、Ⅱ),哈爾濱工業大學理論力學教研室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七版
833自動控制理論;
《自動控制原理》,劉國海、楊年法.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年 
 
車輛工程專業研究生就業:
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從事與汽車工程有關的設計、制造、實驗、運用、研究與汽車營銷,以及現代汽車企業設計及管理方面的工作
可從事崗位
司機
行政司機
駕駛員
商務司機
服務顧問
二手車評估師
司機 駕駛員
銷售工程師
貨車司機
總經理司機
專職司機
小車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