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
上海交通大學 | 優惠價 | 原價 | 選擇 |
---|---|---|---|
上海交通大學801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基礎考研真題資料(大全版 | ¥368 | ¥760 | ![]() |
上海交通大學801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基礎考研真題資料(精簡版 | ¥229 | ¥560 | ![]() |
加入購物車立即購買 |
上海交通大學微信
研究生為你答疑,送資源

研究生為你答疑,送資源

95%的同學還閱讀了:
[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分數線]
[上海交通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上海交通大學考研難嗎]
[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院]
[上海交通大學考研群]
[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學費]
[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因為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研究生數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輔導的數量不確定,請加我們顧問的微信進行咨詢和確認,搶先預訂研究生,以免錯失研究生輔導機會。
上海交通大學是一個不錯的學校,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請各位準備報考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的同學注意: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研究生錄取分數線(或稱考研分數線)的數據。因為每年都有不少人報考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競爭激烈,所以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研究生的考研人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 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另外考研派也會為大家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的參考書目、考研大綱、研究生招生咨詢電話等聯系方式。希望你考取上海交通大學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研究生,考研是個孤獨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學生好好復習備考,來年上個985/211,實現自己的名校研究生夢想。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研究生考試科目
專業代碼、名稱及研究方向 | 考試科目 | 備注 |
082400 船舶與海洋工程 | 僅面向推免生選拔,不從全國研究生統一考試中選拔。 | 理工科各專業均可以跨學科報考。 |
01全日制-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 | ||
02全日制-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 ||
03全日制-水聲工程 | ||
04全日制-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排名
序號 | 學校名稱 | 評估結果 |
1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A+ |
2 | 上海交通大學 | A+ |
3 | 海軍工程大學 | B+ |
4 | 天津大學 | B |
5 | 大連海事大學 | B |
6 | 武漢理工大學 | B- |
7 | 西北工業大學 | B- |
8 | 大連理工大學 | C+ |
9 | 華中科技大學 | C+ |
10 | 江蘇科技大學 | C |
11 | 上海海事大學 | C- |
12 | 浙江大學 | C- |
上海交通大學考研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參考書目
801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基礎
必答題(占總分的30%):
必答題(占總分的30%):
①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英語》(第1、2、3章),陸偉東、連璉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年4月(Unit 1 Ship Types;Unit 2 Ship Performances;Unit 3 Structural Strength)
② 《船舶原理與結構》(第1、2、3、7章),陳雪深、裘泳銘、張永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一章 船舶類型;第二章 船體幾何要素;第三章 船舶浮性、穩性和抗沉性;第七章 船體結構)
選答題(①-⑤任選一,占總分的70%)
① 船舶力學:《船舶結構力學》,陳鐵云、陳伯真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和 《水動力學基礎》,劉岳元、馮鐵城、劉應中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0年
② 《船舶原理》(上冊)(第一篇船舶靜力學,第二篇船舶阻力),盛振邦等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3年9月
③ 《工程熱力學》(第四版),沈維道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
④ 《聲學基礎》(第二版),杜功煥、朱哲民、龔秀芬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
⑤ 《水力學》,吳持恭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專業分析
學校介紹上海交通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創辦于1896年、以南洋公學為前身的上海交通大學,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之一。一個世紀以來,形成了“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求創新”的優良傳統和辦學特色,為國家培養了10多萬優秀人才,包括一批杰出的政治家、社會活動家、實業家、科學家、教授和工程技術專家,為國家的繁榮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著名校友有江澤民,以及陸定一、丁關根、汪道涵、錢學森、吳文俊、鄒韜奮、茅以升、蔡鍔、黃炎培、邵力子、王安等。在國家23位“兩彈一星”功臣中,交大校友有6位;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中,交大的校友有200多名。改革開放以來,一批較年輕的校友已在世界各地、各行各業嶄露頭角。 交通大學在解放前已成為一所在海內外(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有一定影響的知名大學。建國以來,雖然經過了50年代的“院系調整”和“西遷”等重大變動,上海交大人“飲水思源,愛國榮校”,寸心不移。改革開放以來,上海交通大學率先在全國高校進行校內管理體制改革,使古老學府煥發出青春和活力。經過20多年來的不懈努力,學校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現已成為一所以堅實的理科為基礎,強大的工科為主干,管、農、文、法等學科具有特色,具有國內一流水平,并有較大國際影響的全國重點大學。通信與電子系統、船舶與海洋工程、自動控制、復合材料、金屬塑性加工等若干個學科已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光纖技術、系統工程等一批新興學科在國內具有重要地位。
專業介紹
船舶與海洋工程系成立于1943年。建系60年以來為我國船舶工業、人民海軍、國防科工委、海洋石油開發、船(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舶檢驗及交通運輸等各部門培養了大批的高級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同時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和工程設計成果。該系師資力量雄厚,有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槱教授為代表的一批國內外知名教授。該系除了船舶與海洋工程本科專業以外,還擁有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物設計制造學科的碩士點和博士點及一個博士后流動站。此外,近期還新增了海洋工程博士點。船舶與海洋工程系在本科教學中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訓練,除了學習基礎和專業知識外,還特別重視學生的管理知識、計算機和外語能力的培養,并通過一系列的教學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社會、熟悉生產,重視理論聯系實際。
考試科目
研究方向 | 初試科目 | 復試科目或內容 | 初試參考書目或教材 |
01全日制-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 02全日制-輪機工程 03全日制-水聲工程 04全日制-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
僅面向推免生選拔,不從 全國研究生統一考試中選 拔 |
理工科各專業均可以跨 學科報考 |
《船舶原理與結構》(第1、2、3、7章),陳雪深、裘泳銘、張永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一章,船舶類型;第二章,船體幾何要素;第三章,船舶浮性、穩性和抗沉性;第七章,船體結構) |
參考書目
《船舶原理與結構》(第1、2、3、7章),陳雪深、裘泳銘、張永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一章,船舶類型;第二章,船體幾何要素;第三章,船舶浮性、穩性和抗沉性;第七章,船體結構)
分數線
年份 | 分數線 |
2020 | 325 |
2019 | 322 |
學費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碩士研究生均需繳納學費。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學制3年,學費標準為0.8萬元/生.學年,每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報到時繳納,按三學年繳納
主要導師
鄒早建,1982年本科畢業于武漢水運工程學院船舶設計與制造專業,1984年碩士研究生畢業于武漢水運工程學院船舶流體力學專業;曾留學聯邦德國漢堡大學多年,1994年獲漢堡大學船舶流體力學專業工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船舶操縱與控制方面的研究和計算流體動力學(CFD)方法在船舶與海洋結構物水動力性能設計中的應用研究,致力于采用CFD方法開發數值船池并將其應用于船舶操縱性等船舶水動力性能預報。主持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原國家教委資助優秀年輕教師基金項目、交通部重點科技項目、教(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育部高等學校骨干教師資助計劃項目等多項科研項目;正在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教育部重點科技項目;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60余篇。1996年至2002年曾任國際船池會議(ITTC)操縱性技術委員會委員,曾被遴選為國家人事部等七部委“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1997年度)、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及部級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1999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為中國造船工程學會船舶力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及操縱性學組組長、中國航海學會內河船舶駕駛專業委員會委員、德國造船技術協會(STG)會員、《中國造船》和《船舶力學》編委、《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執行編委。
張維競,男,1953年生于上海,籍貫江蘇無錫,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船舶動力系船舶動力裝置專業。曾先后擔任上海交通大學動力機械工程系副系主任、動力與能源工程學院副院長、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和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院長助理,現為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教育發展中心主任,船舶與海洋工程系副系主任,動力裝置及自動化研究所動力裝置監控技術與故障診斷學科梯隊負責人,并擔任中國造船學會輪機學術委員會自動化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高等學校機電類學科教學委員會委員,上海造船工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上海交通大學課程與教材建設委員會委員,《機電設備》編委會委員。
柳存根,男,教授,1958年生,博士,現任船舶與海洋工程系副主任,長期從事船舶設計制造等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船舶3D數字化設計,船舶與海洋工程建造技術。主持國家重點攻關項目“船舶數字化智能設計系統”二個子項的研究,國防重點項目2項、“82m自航重載甲板貨(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船設計”、“南海神廣州日報號仿古游船設計”、國家重點創新技術項目“水火彎板計算機輔助加工系統研究”。參加科技部“加快提升船舶工業科技創新能力戰略研究”,“四省區地方造船發展及科技進步戰略研究”,國家重點創新項目“船舶集成制造技術”,自然科學資金項目“艦船的模塊化劃分及其虛擬建造技術研究”等10多項科研項目
2021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082400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船舶與海洋工程 [082400]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上海交通大學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8]工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24]船舶與海洋工程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1)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02)輪機工程 (03)水聲工程 (04)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
|
招生人數: |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1)數學一 ④(800)僅從推免生選拔 |
|
備 注: | 僅面向推免生選拔,不從全國研究生統一考試中選拔。理工科各專業均可以跨學科報考。 |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082400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船舶與海洋工程 [082400]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上海交通大學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8]工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24]船舶與海洋工程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1全日制-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 02全日制-輪機工程 03全日制-水聲工程 04全日制-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
|
招生人數: | ||
考試科目: | 僅面向推免生選拔,不從全國研究生統一考試中選拔。 | |
備 注: | 理工科各專業均可以跨學科報考。 |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考試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
③301數學一
④801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基礎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參考書目
801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基礎必答題(占總分的30%):
①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英語》(第1、2、3章),陸偉東、連璉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年4月(Unit 1 Ship Types;Unit 2 Ship Performances;Unit 3 Structural Strength)
② 《船舶原理與結構》(第1、2、3、7章),陳雪深、裘泳銘、張永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一章 船舶類型;第二章 船體幾何要素;第三章 船舶浮性、穩性和抗沉性;第七章 船體結構)
選答題(①-④任選一,占總分的70%)
① 船舶力學:《船舶結構力學》,陳鐵云、陳伯真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和 《水動力學基礎》,劉岳元、馮鐵城、劉應中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0年
② 《船舶原理》(上冊)(第一篇船舶靜力學,第二篇船舶阻力),盛振邦等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3年9月
③ 《工程熱力學》(第四版),沈維道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
④ 《聲學基礎》(第二版),杜功煥、朱哲民、龔秀芬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專業排名
2012-2013年研究生教育分學科排行榜——船舶與海洋工程排 序 | 學校名稱 | 得 分 | 星 級 | 學校數 |
1 | 上海交通大學 | 0.980763844 | 5★ | 19 |
2 | 武漢理工大學 | 0.937016874 | 4★ | 19 |
3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0.926420026 | 4★ | 19 |
4 | 大連理工大學 | 0.670115010 | 4★ | 19 |
排 序 | 學校名稱 | 得 分 | 星 級 | 學校數 |
1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1.000000000 | 5★ | 17 |
2 | 上海交通大學 | 0.722356374 | 4★ | 17 |
3 | 武漢理工大學 | 0.618047933 | 4★ | 17 |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經驗
直到今天,我的考研之路才算結束。從7月底開始,每天重復一樣的事兒:去同一個自習室、看那些看得想吐的書、做那些需要損失大量腦細胞的變態題目、吃學校食堂幾百年不變的菜„„其實寥寥數語根本無法切實描述復習那段時間的辛酸與喜悅,就連每天保持久坐三小時以上不上廁所以鍛煉膀胱括約肌也成為值得炫耀的事兒。這些天有些學弟學妹與我交流考研經驗,老實說,考研期間我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走下來的,走的都是大多數考研的孩子走的路。現在,我僅憑自己記憶把考研期間的一些感受與心得寫下來,不為別的,只希望能對后來人有所幫助。
事先申明,以下僅為個人觀點。不喜者請勿往下看。我不愿與任何人爭論關于考研的問題。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A 非智力因素
每件事情都會有非常都因素參與進來,也許其中的某些不打緊的因素卻能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我將其直接分為非智力因素與智力因素兩大塊,但這并不是指智商。并不是說考上的同學智商就一定比考不上的同學智商高。
動機是一個人做一件事的初衷,我認為動機不分單純與復雜也不分良好與不良。有的人確實喜愛他的專業,愿為祖國的事業奮斗;有的人只是好個面子;還有的人是位愛情、親情而考研„„不存在誰的動機好誰的不好,只是所處的位置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而已。但是,每個準備考研的同學請你在下決定之前一定要弄清楚,你究竟為什么而考研。只有把這個問題整明白了我們才能夠進入下一個話題。
當你把自己的考研動機明確了之后,下一步就是鎖定自己的目標。目標分地區、學校、專業。大家應該心里都有數,大多數學校對于自己學校的學生多多少少都會有點照顧的,所以,如果你不是特別偏愛某個學校或地區的話,能考自己學校就盡量考自己學校。有些同學本科并不是很好但很希望通過考研進入名校,個人并不反對,但事先一定要明白自己優勢與劣勢,不要盲目,也不要妄自菲薄。把大體目標確定以后開始具體化,我所指的具體化就是把它轉化為你所要考的成績。
以我為例,上海交大船舶與海洋工程2010年學術型的錄取分數是380+,最初我是以380為目標的,可是后來,我開始意識到380可能根本不夠(事后證明,我是對的),所以9月底時我把目標提到了400分:政治70;英語70;數學一130;專業課130。我相信目標決定高度的!只有把自己的目標細化才能知道自己具體應該做些什么。之后的復習我就是按照這個標準來準備的。
信息的收集是關系考研能否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這些信息包括了所要報考的院校的信息,考研書籍的信息,考研的國家政策信息等等。 情報工作很重要,信息的來源很多。首先,關于院校的信息,可以通過學校官網來查詢,如果有同學或學長在你所報考的學院最好了,一般通過這種途徑得到的信息都是非常有價值的,所以,考研有時還是需要拼人脈的,或者,可以到上海交通大學考研網(http://www.jiaodakaoyan.com/)上查找專業信息,也是很有幫助的;其次,關于考研書籍的訊息主要還是自己在考前多看一些網上的經驗貼,那些學長可以告訴你們很多關于書籍的優缺點,當然,關鍵是自己挑;最后,不要因為考研就完全封閉自己,偶爾可以多上上網,和同學交流交流,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這個就不多說了,運氣確實是存在的。但是,我必須強調,運氣也是建立在厚實的復習基礎上才有效的。
B、智力因素
接下來的才是左右你考研復習的關鍵因素。再次聲明,僅為個人觀點。
一、英語 三人成虎,考研英語的恐怖在眾多學長的口口相傳中達到了談虎色變的地步。在這,我要告訴所有準備考研的同學們,考研英語,并不是真的難,而令眾多考研高分牛人在英語單科折戟沉沙的原因不是因為英語有多難,是因為沒有掌控好出題人的意圖。 a、單詞 考研英語的單詞貌似只比CET-6多1000詞,但卻令眾多考生感到痛苦萬分,原因只在于考研英語里的單詞考查了非常多一詞多義,而且出題人偏偏愛考查某個單詞的相當冷僻的一個意思。這是讓人很頭疼的一件事兒。所以,考研的詞匯量一定要保證!背單詞是件很枯燥的事情,更崩潰的是一本考研單詞書背完幾遍后感覺還是比較生疏。在這里,奉勸大家,不要耍小聰明,只要時間充足,扎扎實實地把單詞關給過了,后面還是大boss!如果時間不夠,那么可以邊做真題邊學單詞。 單詞學習從開始復習到考試,最好都不要停下來。至少過個兩遍吧。我從7月底開始看,一直沒停過,每遍的周期越來越短,自己注解的單詞也越來越多。 b、閱讀 閱讀是考研的重頭戲,毫不過分地說,考研的所有題目都是建立在閱讀的基礎上的,沒有單選,閱讀與翻譯以及新題型都是建立在對文章的理解上的。閱讀的重要性通過分數就體現出來了:40。還可包括翻譯10分。有很多同學從初中開始就對做閱讀感到很困惑:為什么我感覺選這個也可以,答案卻是另一個?其實我也有!但是后來我慢慢領悟:每個題目的解答都是要看出題人的意圖。考研英語經過了這么多年的發展,認真研究不難發現,很多題出題風格都是很一致的。英語只要不斷地做真題領悟出題人的出題風格與出題意圖,解答就會不由自主地順著他們的思路去了,只要跟出題人想到一塊兒了還怕做不正確嗎?! 閱讀的書我不多說。模擬題我做了一遍,真題我自己都忘了做了幾遍,總之,到后面不看文章都能知道這題選什么。其他的根據自己興趣吧,小做怡情~大搞傷身。 我從7月底開始做模擬題,每天兩三篇不用多。剛開始不用注重每篇用時多少。一篇半個小時都沒關系,關鍵是精讀,把那些長難句試著自己翻譯出來,最后對答案,看看自己翻譯的如何。模擬題不用過于在意每篇對多少,試著去琢磨出題人這題想考查你什么,這很關鍵。到了9月底我開始做真題閱讀了,這個時候可以開始掐表。而且要鍛煉一次性做四篇的能力與耐力了。做完一遍可以再做下一遍,每次都好好做總結,直到考試那一天都要保持一定量,手感要保持好。再次申明:出題人的風格與意圖! c、作文 作文分大小作文,小作文10分,大作文20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作文是可以通過突擊拿分的,我的作文是12月中才開始準備的,應該說不算早也不算遲,一個月的時間挺夠了。當然,這幾年有些地區的閱卷老師非常反感模板作文,但是我要說的是,沒有模板,作文會顯得更加無從下手,除非你平時就非常注重英語作文的鍛煉。如果只是應試,考前一個月開始就幾個熱點話題背一背自己感覺比較好的模板,到時考的時候就會顯得從容,無論什么內容都可以往里面塞。今年的英語大作文比較常規,關于環境保護的,我相信有背過模板的人應該寫這篇作文時都會覺得很輕松。小作文是推薦一部電影,這個以前沒有遇到過,也沒有想過。當時以為會考一種大綱上的新題型:摘要。結果沒考,2012年的考生還是應該稍微準備一下,我不會猜題,但是有備無患。
二、數學一 數學一是大多數考工科的學生需要考的科目。數學的學習其實我不愿多說,就是不斷地做題。我所說的做題就是把書上的題目認認真真地獨立把它們做完,而不是一遇到不懂的就馬上看答案,這樣是沒有效果的。有些同學喜歡看而不做,我覺得除非你是大牛,否則到了真正做題的時候你會覺得異常生疏,每一題都很熟悉卻沒一題會做,或者做的題目漏洞百出。今年的數學屬于比較簡單的了,140+的同學很多很多,我那可憐的135根本沒什么競爭力,所以告誡各位考生,數學是生命!數學拿了高分才是王道。 我從7月底就開始直接看數學,首先從教科書看起,書的選擇也是見仁見智,高數我用的是同濟第五版;線代用同濟的(紫色皮的),也有同學用清華的,我看了一下,感覺也挺不錯的;概率論用浙大版的,但在用之前最好先看看大綱,后面很多是不用看的。高數我是有把課后練習認認真真去做的,這樣的話矛盾出現了:時間不夠!高數兩本看完已經快9月了!這種速度肯定不行,有兩個解決方案,一:提前準備,在8月之前就把教科書看完;二:跳過教科書,直接看考研復習書。當時第一種方案對于我沒有用了,所以我就直接開始看考研復習書,當時我直接就用復習全書開始復習線代和概率論,客觀地說,線代是三門中最簡單也是最綜合的,學習線代需要不斷地把之前的內容與后面的結合起來,其規律性很強,很容易的。其他科目的綜合性會略小一些。至于概率論,我看了很多遍都沒怎么學好,后來沒辦法,把浙大版教材的參數估計與假設檢驗那一章節看了一下,課后練習做了之后就頓悟了,還是要去記一些必要的公式。所以我個人的觀點是,時間允許的話,先看教材。如果時間真的不夠了,直接看考研復習的書,到了實在不能理解的章節再回歸教材。 《復習全書》要做很多遍,第一遍時我用了大概40天吧,那時已經10月中旬了,停一兩天之后開始第二遍。如果說第一遍只是讓你對數學一的梗概有個了解的話,第二遍絕對要做到隨便看到一個知識點都不陌生。而且第一遍里遺留的問題(事先打上記號)要在第二遍解決!大體說是第一遍宏觀、第二遍微觀。我將近11月底把第二遍看完的。第二遍看完后,我花了兩天總結、檢測,隨手翻開一頁,隨便挑一題,看看自己會不會。11月底就可以開始看李永樂的《400題》了,請注意,這本書我的感覺是:難!而且不大切合考題,但為什么要做呢?以什么心態做呢?請以做作業的心態做,不用過于在意對錯,遇到錯的,馬上把全書翻開重新再看,究竟自己哪里有欠缺!我做了一個多星期就不想做了,太打擊自信心了。這時已經12月10號左右了。離考試還有一個月,還差什么呢?真題!說實話,我是故意把真題留著的,這樣可以試著檢測自己(但英語千萬別效仿,英語真題要盡早做),每天做一套,十天完成!做的時候把手機關了,三個小時不要上廁所,逼著自己做完。剩下的二十天還是真題與全書結合,剩下的時間很重要,要好好把握,盡量不要去做太多新題,把以前做過的題目再做一遍,查缺補漏。隨便翻開哪一題都會做。 全書我大概做了有4遍,兩遍是細做,第三遍結合《400題》做,第四遍結合真題做。其實客觀的說,我的數學學習時間很趕,希望大家不要學我。有時候看到別人看了那么多遍,基礎那么扎實,很絕望。但是一定要堅持下來,速度和質量都很關鍵。
關于參考書,我和身邊大多數同學用的都是李永樂的《復習全書》,這本書知識點非常全面,講解內容也較為通俗,口碑很不錯。也有同學用陳文燈的復習書,我沒用過,網上評論也挺不錯,但是陳文燈的書比較適合那些基礎較好,理解能力很好,思維跳躍的同學,我身邊只有一個同學用陳文燈的,今年沒考上。個人建議還是走常規路線。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單科的講義,我只買過線代的,感覺挺好。
三、政治 政治是我這次考研最失敗的地方,不是裝*,我直到現在都還是認為給我打分打錯了,63分,情何以堪?我對過標準答案,客觀題50分,我拿了38到40分,有一題確實忘了自己選什么,主觀題50分才給我25分左右讓我實在是難以接受。但是事實是不容爭辯的,我也沒想到也沒必要去查分,太麻煩,上了就夠。 政治我是從10月中開始準備的,其實政治的復習爭議是最大的,我這個分數確實沒什么資格在這里提。簡單說說吧。馬哲是難點,毛特是重點,近代史綱要要結合毛特的內容看,思修我只看了一遍。馬哲我看了很多遍,確實有點難,但是自己要不斷去領悟,某些觀點可能你不認同,但這是考試!毛特看的最多,因為它的內容最多,分數比重也最大。 關于做題,先不忙著做真題,可以做做模擬題。在這里,我要重點批判任汝芬的序列二!什么垃圾?!題目倒是不少,答案錯得更多!使得我在初學的時候產生了很多困惑,以為是自己理解錯誤了,原來是書上的答案錯了!最可惡的是,錯了就好好認錯,再發行一本小冊子專門印制正確答案我也會去買的。結果我一個去上考研政治輔導班的同學回來說,只有去上他的課的學生才拿到正確答案,其他買書的拿的答案有非常多錯誤!所以強烈建議大家抵制任汝芬序列。同學說肖秀榮的習題書不錯,只是當時我已經誤入歧途了,沒用過,但同學都說很好,略作推薦吧。后來還有那本小冊子,叫做《最后20天20題》的,也是垃圾,估了20個主題60多個小題,吹得天花亂墜,害的一大群考生屁顛兒屁顛兒甩著手中的鈔票在書店外哭著喊著深怕買不著,結果,沒一題估中,邊都沒擦著!真題的話版本也很多,差別不大,自己挑喜歡的就可以了。 以上關于政治的書籍是我這一年的情況,也許2012年考研又會有所不同,可能有些書商痛定思痛好好出書了也說不準,我只是客觀的說說。順便為自己的分數叫聲屈,同學們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需要好好挑輔導書,不要人云亦云的,我覺得不好可能你覺得好!
四、專業課 專業課其實認真準備分一般都不會低,船舶結構力學(今年不知會不會改革,聽說有老師對今年的復試的學生挺不滿,想把船舶原理和流體力學加進來)還會是重頭戲,如果考試大綱改革的話,學長們會盡快通知大家的,但是不要恐慌,重點還是放在結構力學。我是從9月中后期開始準備專業課的(據說也有11月開始準備的大牛,請自己三思),暑假8月的時候也看過幾頁,但是那時學長說沒必要那么早,所以就看了幾天放一邊了。專業課一定要認真看書上的分析,基礎分析很重要,不要只去背推導出來的公式,這樣的基礎很不扎實。船舶結構力學的解答基本分為解析法與能量法,我復習了四五遍,后來還把材料力學拿出來對比,尋找一些更加完善的簡易的解法。這四五遍基本是按照“宏觀—微觀—宏觀”這樣的思路去復習的,粗中有細。至于其細節,需要專門一篇來分析。 關于參考書目,交大版的船舶結構力學與習題,歷年真題。當然網上很多歷年真題的版本,我相信我手中的,其中還是很多學長的回憶版。 在這里,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學長,沒有學長的傾力相助,我連考研的勇氣都沒有!真的很感謝。
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院校
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船舶與海洋工程 專業代碼:082400 門類/類別:工學 學科/類別:船舶與海洋工程
專業介紹
浙江海洋大學為例
本學科自2017年開始以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方式招收碩士研究生,其中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最長培養年限為5年。
船舶與海洋工程一級學科主要圍繞船舶與海工產業發展需要,在水動力學、結構力學、建造工藝力學等基礎理論上對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輪機工程、水聲工程、海洋工程、海洋油氣工程等應用領域開展系統研究,解決數字化設計與建造、船舶綜合節能、海洋工程設計與建造、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以及海洋油氣開發等工程技術難題。
本學科為浙江省重點學科,支撐的“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與省特色優勢專業建設點;建有浙江省近海海洋工程技術重點實驗室、浙江省船舶先進制造技術研發中心、江海通達新船型研發中心;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工程教育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學科現有教授17名、博士20名,兼職博士生導師2名,碩士生導師36名;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名,省教學名師2名,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5名,省151人才工程人才7名;獲省級教學成果一、二等獎6項。近5年來,承擔了國家、省部級及其他項目300余項,累計科研經費近億萬元;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13項;出版著作30余部,發表論文500余篇,SCI、EI等收錄300余篇。
1)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
本學科方向主要從事船舶設計、建造的理論與方法研究,開發新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船型與結構的優化設計方法、船舶性能與結構的評估方法以及船舶先進制造工藝技術。主要研究方向及內容如下:
①船舶現代設計技術研究
主要研究解決各類船舶的總體論證、環境荷載、動力響應、結構強度、振動與噪聲、可靠性理論以及工程系統分析等設計過程中存在的科學技術問題,重點開展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物的環境載荷與流固耦合、可靠性全壽命風險評估與決策、疲勞極限強度、船舶碰撞以及船舶振動與噪聲等研究。
②船舶先進制造技術研究
主要研究解決各類船舶的數字化生產設計、水火彎板、冷彎加工、切割加工、船舶涂裝、焊接工藝、精度安裝以及船舶下水等生產制造中存在的科學技術問題,重點開展數字化生產設計、成型工藝、腐蝕余量控制、涂層控制、工藝焊接以及精度安裝等生產技術問題研究。
③船型開發技術研究
主要開展新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研發、船舶水動力性能研究以及船舶節能設計技術研究,重點開展基于粘性流數值模擬技術和實驗方法的船舶阻力與船舶推進器水動力學研究、基于船舶的操縱運動水動力性能與傾覆機理的高性能船舶航行性能研究。
2)輪機工程
本學科方向主要從事現代船舶動力工程及配套設備、船舶電氣及其自動化、船舶安全與污染控制等領域的研究,開發液貨船、江海聯運船、LNG動力船等特種船舶的安全營運、節能減排、風險評估以及污染控制技術。主要研究方向及內容如下:
①船舶動力工程及配套設備
主要以船舶動力裝置與系統以及輔助設備為研究對象,科學研究主要涉及船舶柴油機性能優化與匹配技術、動力設備與系統優化設計、船舶機電配套設備開發、船舶節能減排與新能源應用技術、船舶動力系統的遠程機務管理模式、船舶動力系統監測與診斷方法和多對象的信息融合技術研究等。
②船舶電氣及其自動化
主要以船舶機械設備與系統為研究對象,科學研究主要涉及動力設備與系統參數檢測與運行優化、船舶推進系統控制、船舶通信與導航系統建模仿真及控制研究、船舶集成軟件開發和測量系統等技術環節。
③船舶安全與污染控制
主要以船舶航行過程為研究對象,以“綠色船舶、安全航海、清潔海洋”為目標,科學研究主要涉及船舶柴油機排氣后處理SCR技術、船舶設備安全防護、溢油污染控制、壓載水處理及港口大氣排放控制等技術環節。
3)水聲工程
本學科方向主要從事船舶及海洋結構物的水下噪聲檢測與控制技術研究和海洋聲學儀器裝備的研發,探索嵌入式技術在海洋聲學儀器中的應用。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內容如下:
①海洋聲學儀器裝備
基于水下探測的實際需求,利用電工電子、信號處理、嵌入式系統、水聲換能器、多波束聲吶的最新成果,同時結合水下定位、通信、遙測的具體要求,從事水聽器、水聲通信網絡等海洋聲學儀器裝備的設計、開發與應用研究。
②水下噪聲檢測與控制
主要研究船舶及海洋結構物水下噪聲的檢測理論和評估,包括機械噪聲、螺旋槳噪聲、水動力噪聲的產生機理和測量方法以及船舶及海洋結構物水下噪聲對航道測量、水文觀測、海洋生物的影響和控制技術。
4)海洋工程
本學科方向主要開展海洋工程結構設計理論與方法、海洋工程結構建造技術與安裝工藝、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與利用等領域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內容如下:
①海洋工程結構設計理論與方法:主要開展海洋環境載荷及對海洋工程結構的作用、海底地基基礎分析及其與近海建筑物的相互作用、海洋平臺結構強度計算與結構優化分析、海洋平臺水動力響應,以及海洋平臺結構損傷檢測與安全評估,海底管道及海洋立管分析與研究。重點研究風、浪、流作用下海洋工程裝備的結構設計、強度分析以及動力特性等。
②海洋工程結構建造技術與安裝工藝:主要研究海洋平臺及海底管道等海洋工程結構物的建造、安裝與海上施工工藝與技術。研究海工構筑物的結構可靠性和工程防護措施。
③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與利用:主要進行波浪能、潮流能和海上風能等海洋能源利用技術與開發工程的研究。基于海洋流體動力學和能源轉換的基礎理論研究,研制惡劣海況條件下經濟、安全可靠的海洋能電站新型工程結構和高轉換效率的發電系統,進行水動力參數附加質量、阻尼、環境荷載等的耦合匹配優化設計。
專業點分布
天津理工大學 浙江海洋大學 海軍工程大學 重慶交通大學
專業院校排名
0824 船舶與海洋工程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13 所,本次參評12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18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 學校代碼 | 學校名稱 | 評選結果 |
1 | 10217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A+ |
2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學 | A+ |
3 | 90038 | 海軍工程大學 | B+ |
4 | 10056 | 天津大學 | B |
5 | 10151 | 大連海事大學 | B |
6 | 10497 | 武漢理工大學 | B- |
7 | 10699 | 西北工業大學 | B- |
8 | 10141 | 大連理工大學 | C+ |
9 | 10487 | 華中科技大學 | C+ |
10 | 10289 | 江蘇科技大學 | C |
11 | 10254 | 上海海事大學 | C- |
12 | 10335 | 浙江大學 |
C- |
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院校
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船舶與海洋工程 專業代碼:085223 門類/類別:工學 學科/類別:工程
專業介紹
寧波大學為例
船舶與海洋工程是201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專業學位授予點。
本學位點有正高職稱14人,其中兼職博導4人,博士28人,交通部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1名,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員1名、第三層次培養人員5名,浙江省重點學科帶頭人2名,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專家組成員2人,浙江省塊狀經濟轉型升級服務組首席專家1人,浙江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人員1名,浙江省高等學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名,寧波市領軍和拔尖人才第一層次人選1名、第二層次人選1名、第三層次人選1名,寧波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人員1名,寧波市高校名師1名、培養對象1名。近5年來,本學位點以寧波市重點學科為平臺,承擔了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軟科學計劃項目、浙江省科技計劃項目、寧波市重點科技計劃項目等100余項,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寧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廳市獎項5項;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市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獲發明專利授權13項,國家財政部和省財政廳專項實驗室各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擁有較好的科研條件。
本學位點主要培養以下四個領域的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
(1)能源利用與環境保護:主要研究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的節能減排理論與技術,包括船舶動力裝置能量綜合利用、新能源、節能技術、海洋能源利用、柴油機性能優化與排放控制、船舶柴油機高效低排放燃燒、廢氣凈化、船舶壓載水和艙底油污水處理等。
(2)船舶工程安全技術與機電控制:主要研究船舶與機電設備安全運行的理論與技術,研究船舶動力裝置、船舶柴油機、船舶輔機、船舶電站等主要關鍵設備的運行參數狀態自動監測和過程控制,研究大型機械結構物的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理論和工程應用等。
(3)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與制造:主要研究船舶設計新理論與新方法;船舶制造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船機制造新技術;船舶阻力、推進、操縱性、耐波性等方面理論、方法及應用技術;多體撓性結構系統的水彈性響應、海洋管線結構多體系統幾何非線性動力響應、海洋浮體系泊系統的流體非線性機理等。
(4)港航技術與管理工程:主要研究港口與航道安全、船舶航行安全、航海通信與信息化技術、航海智能技術與系統、海上應急相關的管理和處置理論技術;港口經營和管理技術與方法、國際航運管理理論與方法等。
能源利用與環境保護方向負責人楊國華教授,博士,哈工大兼職博士生導師, 2013-2017年教育部海洋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浙江省“151”第二層次人才,國家863計劃評審專家、教育部科技獎勵評審專家、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環保專項)專家組成員,中國能源學會理事。主持完成國家863計劃項目1項,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1項,國家九五攻關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5項。獲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2010年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2009年度寧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浙江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3項,獲發明專利授權12項。出版著作4部,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其中SCI、EI收錄17篇。
船舶工程安全技術與機電控制方向負責人馮志敏教授,擔任中國航海學會船舶機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工業自動化分會常務委員、浙江造船工程學會副理事長等,主要從事船舶機電設備、海洋工程結構的狀態監測與過程控制等研究。近年來承擔國家級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7項,獲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浙江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2項。國家第六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獎2項,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4項。獲國家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5項。在國家核心刊物和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70余篇。
船舶和海洋結構物設計與制造方向負責人朱克強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評審專家、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咨詢專家、省塊狀經濟轉型升級服務組首席專家。主要從事船舶與海洋結構動態性能與環境影響、船舶操縱與系泊、海洋工程多體系統的運動與強度分析、海洋管線結構系統動態響應、船舶修造新技術等方面的研究。近五年承擔國家八五、九五、十五國防預研基金項目8項。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發表核心刊物論文100余篇。
港航技術與管理工程方向負責人鄭彭軍研究員為高層次回國人員,博士,博士生導師,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客座教授。為寧波市領軍和拔尖人才第一層次培養對象,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專家組成員。主要從事智能交通、智慧物流和港航技術研究,研究方向包括智慧港航技術、智能交通系統、交通環保節能技術、海事和交通系統評價等。現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國家863子課題1項,國家海事局、浙江海事局、政府等橫向課題50余項。回國前曾主研和參與完成英國工程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EPSRC)等基金項目三項:歐盟(EC)項目五項,英國交通部(DfT)和工業界資助項目九項。在國際重要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發表研究論文近100篇,大多被SCI、EI或ISTP收錄,包括在交通領域頂尖期刊《交通研究》發表論文。擔任包括“IEEE Transaction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Transportation Research”、“Transport Policy” 在內的九種國際權威交通學術刊物論文評審人。擔任歐洲工業模擬國際會議的組委會成員,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le Structures & Systems”編委。
本學位點的碩士畢業生可以在船舶、航運、海事、海洋工程、機電、能源、環保等領域的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科研、設計、制造、管理等工作。
專業點分布
大連海事大學 大連海洋大學 上海海事大學 寧波大學 山東交通學院 欽州學院 重慶交通大學
專業院校排名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13 所,本次參評12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18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 學校代碼 | 學校名稱 | 評選結果 |
1 | 10217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A+ |
2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學 | A+ |
3 | 90038 | 海軍工程大學 | B+ |
4 | 10056 | 天津大學 | B |
5 | 10151 | 大連海事大學 | B |
6 | 10497 | 武漢理工大學 | B- |
7 | 10699 | 西北工業大學 | B- |
8 | 10141 | 大連理工大學 | C+ |
9 | 10487 | 華中科技大學 | C+ |
10 | 10289 | 江蘇科技大學 | C |
11 | 10254 | 上海海事大學 | C- |
12 | 10335 | 浙江大學 | C- |
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上海交通大學考研分數線、上海交通大學報錄比、上海交通大學考研群、上海交通大學學姐、上海交通大學考研真題、上海交通大學專業目錄、上海交通大學排名、上海交通大學保研、上海交通大學公眾號、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上海交通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 推薦
-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
-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參考書目
-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QQ群
-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難嗎
-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考試科目
-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研究生分數線
-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研究生一對一輔導
-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研究生輔導
-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輔導
-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參考書目
-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船舶與海洋工程保研夏令營
-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船舶與海洋工程保研
-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船舶與海洋工程保研細則
-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船舶與海洋工程保研條件
-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保研夏令營
-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論壇
-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分數線
-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真題
-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
- 浙江海洋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
- 重慶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
- 寧波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
- 天津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
- 哈爾濱工業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
- 華南理工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
- 大連海洋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
- 武漢理工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
- 集美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考研
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學姐

加學姐,獲免費答疑,進考研群
上海交通大學考研網由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維護,發布最新的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還提供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1對1輔導和考研真題等服務,有問題請加微信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