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是國家生命科學基礎研究所,創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1957年建立的北京實驗生物研究所,著名生物學家貝時璋院士任第一任所長,現任所長為許瑞明研究員。
研究所的定位是:充分發揮多學科交叉的綜合優勢,在蛋白質科學、腦與認知科學、感染與免疫、核酸生物學等學科前沿領域實現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突破,加強生命科學領域關鍵裝備的創新研制,實現關鍵技術和實驗方法的重點突破,構建以生物制藥和體外診斷為重點的轉化型研究體系,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發揮源頭創新和骨干、引領作用,持續產出重大引領性科研成果,爭取進入生命與健康領域國際一流研究所行列。
建所以來,在貝時璋、鄒承魯、梁棟材和楊福愉等老一輩科學家的帶領下,歷經幾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開創并推動了我國細胞生物學、放射生物學、宇宙生物學、酶學、結構生物學、膜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生物控制論和生物物理工程技術等學科的研究和發展,造就了一批優秀科學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開發了一批高技術產品,孵化和創辦了數家高技術公司,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國家生命科學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生物物理所在蛋白質科學、腦與認知科學、感染與免疫、核酸生物學、蛋白質與多肽藥物等學科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生物物理所擁有生物大分子、腦與認知科學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感染與免疫、核酸生物學兩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蛋白質與多肽藥物和交叉科學兩個所級重點實驗室;以及依托蛋白質與多肽藥物實驗室建設的"北京市生物大分子藥物轉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依托交叉科學實驗室建設的"北京市生物醫學分子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科院蛋白質科學研究平臺和北京磁共振腦成像中心依托研究所建設,為科研提供完備的公共技術支撐,同時開展實驗方法學和實驗技術創新研究,并面向社會開放共享。
依托生物物理所建設的"中國科學院生物大分子卓越創新中心"匯集最具創新活力的生物大分子研究領域優秀人才,以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為牽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人民生命健康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建設國際領先的生物大分子功能與結構研究平臺,營造創新、開放、競爭、流動的新機制,形成我國生物大分子科學研究重大成果的發源地,成為追求科學卓越,引領未來學科發展,致力于科學和技術原創的國際一流生命科學研究機構。
生物物理所牽頭承辦中國科學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緊密依靠動物所、遺傳發育所、植物所、微生物所、北京基因組所、心理所等京區生命科學研究機構,匯聚京區生命科學研究最優秀的核心人才和優勢資源,協同創新,教研相長,以科學的卓越支持一流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構建科教融合平臺。
生物物理所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自行增列博士生導師試點單位及中國科學院博士生重點培養基地單位。研究所現有生物學、心理學、基礎醫學3個一級學科。設有二級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認知神經科學、神經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免疫學、再生醫學專業碩士、博士培養點各8個;生物工程專業1個。至2019年底,研究所共有研究生導師113人(含兼職20人),培養畢業研究生共計1831人;在學研究生64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35人、碩士研究生211人,外國留學生6人。研究所于1987年建立博士后流動站,一級學科為生物學,二級學科包括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等,至2019年底,研究所共有在站博士后66人。
生物物理所1998年被國家科委列為中國科學院五個基礎研究所改革試點單位之一,2001年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2005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所進入知識創新工程三期,2010年被中國科學院評為首批整體擇優進入"創新2020"。院黨組部署實施"率先行動計劃"、啟動研究所分類改革后,2015年第2次院長辦公會議決定依托生物物理所成立中國科學院生物大分子卓越創新中心,2017年通過驗收,現已進入正式運行階段。生物物理所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科院先導科技專項等多項國家和院重大科研任務。
生物物理所是中國生物物理學會、中國認知科學學會的掛靠單位。主要出版物包括《生物物理學報》(Biophysics Reports)、《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和《蛋白質與細胞》(Protein & Cell),其中《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蛋白質與細胞》(Protein & Cell)是SCI收錄期刊。研究所現擁有1100平方米的圖書館,開通了科技文獻數據庫21個,可訪問3000余種外文學術期刊和大部分中文學術期刊。
生物物理所的辦所原則是:服從國家需要,理論聯系實際,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共同愿景是:探索生命奧秘,創造人類幸福;核心價值觀是:創新、一流、責任、奉獻;文化理念是:和諧、民主、自由。
、 獎學金
國科大實行完善的研究生獎助政策體系,學生按照國科大相關規定,可享受和參評的獎助學金主要包括六個類別,即國家助學金、國家獎學金、中科院獎學金、國科大學業獎學金、研究所獎學金、“助研/助教/助管”崗位津貼。學習科研表現優秀的學生,還可以申請國家、中科院、研究所設立的各類專項獎學金。
學費
中國科學院大學2022年度碩士招生將繼續按照國家規定進行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改革,對新入學研究生收取學費和住宿費,學費及住宿費在國家有關部門核定的范圍內收取:
1.國家計劃內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學費標準一般為8000元/年/生,按學年收取。
2.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碩士研究生和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碩士研究生的收費標準同上,享受與其他普通招考考生相同的獎助體系待遇。
聯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大屯路15號
郵編:100101
聯系部門:教育處
聯系人:許老師
聯系電話:010-64889890
郵箱:[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www.ibp.ca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