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考研各院簡介

發布時間:2016-07-05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考研
蘭州大學考研各院簡介

蘭州大學考研各院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蘭州大學考研各院簡介 正文

醫學院
  蘭州大學醫學院歷史源遠流長,1932年成立的甘肅學院醫學專修科開啟了蘭州大學的醫學教育;1942年,改為“國立西北醫學專科學校”;1945年,更名為“國立西北醫學院蘭州分院”;1946年,并入國立蘭州大學;1954年獨立建院,定名為蘭州醫學院;2004年,又回到了蘭州大學的懷抱;2014 年,學校重組了蘭州大學醫學院。歷經八十余年的春華秋實和風雨征程,蘭州大學醫學院植根于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蘭州大學這片豐饒沃土上,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醫學人才,為國家的醫療衛生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醫學院由基礎醫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口腔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藥學院6個學院以及第一醫院、第二醫院、口腔醫院3所直屬附屬醫院構成。醫學院作為蘭州大學醫學事務統籌、協調、管理的管理機構,下設綜合辦公室、組織人事部、教育教學部三個處級機構。
  醫學院人才薈萃,各學院及附屬醫院現有教職員工約6300人。其中,高職人員826人,中級人員1045人;教授129人,副教授267人;博士生導師61人,碩士生導師322人;主任醫(藥、護、技)師239人,副主任醫(藥、護、技)師398人。現有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5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1人;衛生部突出貢獻專家4人;甘肅省教學名師2人;甘肅省領軍人才第一、二層次49人;甘肅省優秀專家13人;甘肅省“333”科技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24人;甘肅省“555”創新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32人;隴原青年創新人才10人;甘肅省衛生系統領軍人才51人。
  醫學院現擁有臨床醫學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臨床醫學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2個博士學位授權專業;基礎醫學、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藥學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43個碩士學位授權專業,5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型;臨床醫學、麻醉學、醫學影像學、醫學檢驗、護理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公共事業管理和藥學9個本科專業。目前共有全日制在校醫學類專業學生6662人,其中本科生5021人。
  學院學科建設不斷增強,目前擁有9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消化內科、重癥醫學科、老年病科、心血管內科、骨科、神經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急診醫學科), 4個省級臨床醫學中心(甘肅省心臟中心、甘肅省輔助生殖臨床醫學中心、甘肅省眼科臨床醫學中心、甘肅省泌尿系疾病臨床醫學中心),10個省級重點實驗室(甘肅省胃腸病重點實驗室、甘肅省消化系腫瘤重點實驗室、甘肅省骨關節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甘肅省泌尿系統疾病研究重 點實驗室、甘肅省新藥臨床前研究重點實驗室、甘肅省血液病重點實驗室、甘肅省生物治療與再生醫學轉化重點實驗室、甘肅省循證醫學與臨床轉化重點實驗室(培育)、甘肅省心血管疾病重點實驗室(培育)、甘肅省生殖醫學與胚胎重點實驗室(培育)),16個省級醫療質量控制中心、23個省級醫療衛生重點學科,30余個各類國家級培訓基地。
  近年來,學院的科研成果豐碩,共獲國家獎項10余項,省部級獎項百余項,發表論文數萬篇,授權專利數百項。其中,近三年,連續獲得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發表SCI論文、影響因子、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數量逐年翻番。學院的整體實力在西北乃至全國具有重要的影響力。
  學院下設的3所直屬附屬醫院中,第一醫院和第二醫院均為三級甲等醫院,開放床位數3939張,口腔醫院開放口腔綜合治療椅位70張。2013年,各附屬醫院門急診人次達210萬,出院人次達13.3萬,住院手術臺次達4.8萬。
萃英學院
  為了貫徹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培養基礎學科領域國際領軍人才,根據《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部署,教育部于2009-2010年分別在北京大學等19所大學實施本科“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蘭州大學作為實施該計劃的19所院校之一,于2010年8月成立了萃英學院,作為基礎學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試點平臺,全面負責“計劃”的實施工作。
  按照教育部要求,萃英學院將在數學、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四個一級學科中進行拔尖學生培養模式的新探索;并在我校“隆基班”的基礎上配套實施人文基礎學科中的文學、歷史和哲學三個學科的拔尖學生的培養工作。
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蘭州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成立于2002年7月。主要負責蘭州大學留學生招生宣傳、留學生招生錄取、留學生管理、各種類型留學生教學培訓計劃的組織與實施。我院留學生主要包括中國政府獎學金生、校際交流生、高級進修生及各種長短期語言培訓生,來自于韓國、日本、美國、法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多個國家和地區。2002年4月,受國家漢辦委托,蘭州大學和哈薩克斯坦民族大學簽署協議,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圖共建漢語中心,由我院每年負責選派教師,為中亞五國培養社會各方面所需的漢語人才,培訓當地漢語教師,提高該地區漢語教學水平。2003年4月23日,舉行了隆重的漢語教學中心正式啟用揭幕儀式。同時,經中國國家教育部、國家漢辦批準,設立HSK考點,為留學生的漢語水平考試提供方便的條件。
文學院
  本院現有教授12人,副教授17人,講師20人,博士生導師10人,碩士生導師30人。設有6個研究所,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教育中心、語音實驗室、《秘書之友》雜志編輯部、蘭州大學西部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等機構。資料室藏有中外圖書近16萬冊。擁有“中國語言文學”博士授權一級學科,戲劇戲曲學碩士學位點,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型。接收世界各地區的留學生。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為甘肅省一級重點學科
  學院設漢語言文學、戲劇影視文學2個本科專業。
  ★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從事漢語言文學研究與教學的專門人才和從事文化管理、行政管理、文秘、宣傳編輯及其他文字工作的應用型人才。要求學生掌握漢語言文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專門知識,能順利閱讀中國古籍和外文專業文獻,有較強的寫作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
  ★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培養適應我國影視文化市場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性人才,培養具有扎實的專業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戲劇影視文學創作、評論、導演、制作、理論研究,以及影視管理、批評創作的專門人才。所培養的學生具有扎實寬厚的寫作訓練、影評劇評基礎。
新聞與傳播學院
    本院培養學科基礎扎實、知識結構合理、具備新聞傳播學基本素養,熟悉現代傳播新技術,深刻領會各類現代媒體傳播特點,能夠在新聞媒體、黨政機關、高等院校、大中型企業、廣告公司等從事新聞采編、公關宣傳、教學以及廣告設計、營銷策劃等工作的高層次新聞傳播專門人才。 本系現有1個實驗中心、2個研究所、3個教研室。設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廣告學3個本科專業。具有新聞學、傳播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傳播學為省級重點學科。
    ★新聞傳播學類(含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2個專業):本系立足寬口徑、厚基礎,從2004年起,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2個專業按新聞傳播學類招生。新生入學后,前兩年不分專業,后兩年根據學生興趣志愿選擇專業,學習專業課,使學生具備廣闊的學科視野和較高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
    ★廣告學專業:仍按專業招生,學生將在四年中全面系統地學習廣告學基本理論與實務課程,側重對學生進行廣告營銷策劃與創意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本院各專業統一開設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文學、傳播學、新聞理論、新聞采訪寫作等課程,特別注重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學生在三年級下半學期將赴全國各媒介及廣告公司參加為期一個學期的業務實習。
歷史文化學院
  本院現有博士生導師11人,碩士生導師29人。擁有歷史學、民族學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民族學博士點一級學科1個;民族學、歷史學碩士點一級學科2個。本院被教育部確定為歷史學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同時民族學、敦煌學是國家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及國家級重點學科,主辦《敦煌學輯刊》等國內外發行的學術刊物。
  ★歷史學基地班(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培養少而精的史學高級專門人才。學生培養突出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強素質的特點。主要課程有:中國通史、世界通史、歷史文選、史學概論、考古學通論等。采取導師制加強對學生學習和科研創新的指導。畢業生基本為研究生生源。
  ★歷史學類(含歷史學、世界歷史、民族學、博物館學4個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歷史學專業理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史學人才和具有較強適應能力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新生入學后,前兩年統一學習歷史學類基礎課和公共課,后兩年學生再具體選擇專業。注重外語水平、計算機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畢業生的相當一部分為研究生生源,也適宜從事教學、科研、文化交流、行政管理等工作。
  ★旅游管理專業(旅游文化方向):培養能夠熟練運用英語和多媒體技術,具有較高歷史文化素養、旅游學專業知識和實用技能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學生授予管理學學位。主要課程有:旅游學概論、旅游經濟學、導游規程、市場營銷學和旅行社及飯店經營管理等。
民族學研究院
  蘭州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是2000年批準成立的教育部百家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之一。中心在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第二輪評估中列第19位。現任基地主任為高永久教授。
  為進一步推動中心建設,2009年學校依托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成立蘭州大學民族學研究院,負責基地的運行和行政管理。院長由高永久教授兼任。
哲學社會學院
  本院現有教授7人,副教授17人。設有3個研究所和西部社會經濟發展研究與評價中心、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主辦《科學•經濟•社會》雜志。設有2個本科專業。現有哲學、社會學兩個一級碩士學科點,社會工作專業學位碩士點,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科技哲學、社會學、人口學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社會學學科為甘肅省一級重點學科,哲學學科為甘肅省一級重點培育學科。
  ★哲學專業:培養理論基礎扎實、思維敏捷、具有較強的理論研究和實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教學體系以培養思想家、學術后備人才和政府、企業的戰略分析、人事管理人才為目標。主要課程有:哲學概論、中國哲學、西方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科技哲學等。適宜到黨政機關、企事業、高校、部隊、新聞出版等單位從事理論研究與宣傳、管理、教學工作。可攻讀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
  ★社會學專業:培養社會學理論體系、科學方法和實證研究三大領域有機結合的應用型專門人才。主要課程有:社會學概論、西方社會學原理、社會調查方法、經濟社會學、發展社會學、環境社會學、網絡社會學等。畢業生適合在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和高校從事教學、科研、管理、市場營銷、策劃等工作。
經濟學院
  本院教學科研力量雄厚,教學手段現代化。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具有創新精神,經濟學理論扎實,數學基礎好,熟練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外語水平較高,實踐能力較強,在某一領域內有專長和實際技能的專門人才。畢業生適宜從事財政、金融、外貿、教學、科研等工作。
  本院設有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統計學等3個本科專業和經濟學學校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政治經濟學、經濟史、區域經濟學、數量經濟學、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金融學6個專業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區域經濟學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擁有區域經濟學國家重點學科、應用經濟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為實現培養目標,本著厚基礎、寬口徑、加強綜合素質培養的辦學思想,本院實行按類培養,新生入學后,前兩年學習經濟學類的專業基礎課和公共課,后兩年根據學生志愿分專業,學習專業課。
  本院各專業統一開設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統計學、數據庫及應用系統、信息檢索與利用、經濟法學等課程,注重對學生外語水平、計算機技能、經濟應用文寫作及其它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
管理學院
  蘭州大學管理學院是全國唯一一所綜合性“985工程”大學中的綜合型管理學院,專業設置涵蓋了管理學、法學2個學科門類中的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和政治學5個一級學科,其中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和國際政治為甘肅省重點學科。現有公共管理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自主設置了政府績效管理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有公共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有情報學、國際政治、國際關系等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有工商管理碩士(MBA,含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和國際工商管理碩士(IMBA))、公共管理碩士(MPA)、會計碩士(MPAcc)專業學位授權類型;設有甘肅省管理學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有行政管理、會計學/會計學(ACCA方向班)、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旅游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政治學與行政學、國際政治等8個本科專業,其中行政管理專業為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學院現有教授18人、萃英講席教授4人、客座教授1人,副教授43人。設有7個院級研究所,有蘭州大學中國政府績效管理研究中心(下設蘭州大學中國地方政府績效評價中心及蘭州大學中國西部公共管理研究中心)、蘭州大學虛擬組織與服務科學研究中心、蘭州大學華夏文化資源數據開發與管理研究中心、蘭州大學管理科學研究院(深圳)和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5個校級研究機構。在學生培養方面,成立了蘭州大學管理學院大學生領導力與社會責任發展中心。與德國萊比錫商學院、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馬克•漢菲爾德政府學院、英國薩瑞大學管理學院、荷蘭伊拉斯姆斯大學管理學院、法國國家電信學院管理學院、意大利都靈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印度IBS商學院、丹麥哥本哈根商學院、美國密蘇里州立大學管理學院、英國胡弗漢頓大學商學院、俄羅斯莫斯科大學國家管理系、韓國首爾大學行政大學院等34所國(境)外院校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開展了邀請外方專家來院授課、“3+1”合作培養本科生、聯合培養碩士/博士生、暑期學校、海外游學、科研合作、聯合舉辦學術會議等合作項目。
  學院的院訓是“學習管理就是學習成功”。
外國語學院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132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31人,常年聘有外籍教師14人。新建有數字同傳、筆譯、語用學、專業四八級考試等實驗室。藏書3.8萬余冊,長期訂閱中文期刊60余種,外文期刊30余種。設有英、俄、日、德、法5個本科專業,有英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俄語語言文學、翻譯4個研究所及翻譯碩士學位(MTI)教育中心。畢業生適宜在高校、科研、外事、外貿等部門工作。
  ★英語專業 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和廣博的文化知識的專業人才。主要課程有:基礎英語、高級英語、詞匯學、翻譯、英美文學等。其中“英語詩歌”為甘肅省精品課程。
  ★俄語專業 培養系統掌握俄語基礎知識、語言應用能力的專業人才。主要課程有:俄語精讀、俄語泛讀、寫作、高級俄語、翻譯等。
  ★日語專業 培養系統掌握日語應用能力、日本國家文化和文學等相關知識的專業人才。本專業得到日本“協力”等組織的大力支持。主要課程有:日語精讀、聽說、會話、日本文學、翻譯等。
  ★德語專業 培養系統掌握德語語言、文學方面的基本理論的專業人才。主要課程有:德語精讀、德語泛讀、德語寫作、高級德語、翻譯等。
  ★法語專業 培養系統掌握法語基礎知識、語言應用能力的專業人才。主要課程有:法語語音、法語精讀、法語泛讀、法語寫作、翻譯等。
法學院
  蘭州大學法學院前身為蘭州大學法律學系。法律學系的設立可上溯至1909年(清宣統元年)由至公堂改建的甘肅法政學堂。1946年8月,蘭州大學正式成立,共設法學院、文學院等4個學院,其中以法學院力量最強,人數也最多。1952年,蘭州大學將文學院、法學院合并,改稱“文法學院”。1953年,蘭州大學院系再次調整,法律系被撤消。1984年,蘭州大學法律系得以恢復重建,同年開始招收法學專業本科生。1986年,獲得經濟法學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成為中國西部地區最早招收碩士研究生的單位之一。1999年,獲得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同年,經濟法學成為甘肅高校省級重點學科。2005年,取得法學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2003年6月25日,蘭州大學法學院正式成立。
  學院現有教職工55人,其中專業教師41人,教授11人,副教授16人,講師14人;有甘肅省第一層次領軍人才1名,甘肅省師德標兵1名,蘭州大學師德標兵2名,蘭州大學隆基教學名師獎及中青年教師教學骨干獎獲得者各1名;聘請了24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授,聘任了97位在政法實務界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較高理論素養的專家為法學院校外兼職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并與校外法律實務部門聯建了32個實訓基地;2012年11月獲準成為首批全國58個應用型、復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之一。
  學院具有法學(不含知識產權法)、知識產權2個本科專業;擁有法學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法學),涵蓋憲法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經濟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法理學7個專業和1個法律碩士(J.M)專業學位授予權。設有憲法與行政法研究所、刑事法學研究所、民商法學研究所、經濟法學研究所、環境與資源法學研究所、國際法學、法理學7個研究所,司法鑒定學實驗室及刑事偵查學2個實驗室。
  恢復建系至今,經過幾代蘭大法律人的不懈努力,克服地域、人才流失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學院現已基本形成我國西北地區一個具有鮮明特色的集教學、科研于一身的法學教育基地。
  法學院院訓為:修身明理  尚法篤行。
馬克思主義學院
  學院設有馬克思主義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政治教育、中國現代政治發展研究所、國際問題5個研究所,1個研究中心(教育部區域和國別研究培育基地)。擁有2個專業圖書資料室和1個網絡計算機室,專業圖書12萬余冊,國內外報刊雜志數百種。學院現有教職工72人,其中專職教師62人;教授13人、副教授18人、講師31人;博士生導師11人、碩士生導師29人。8人具有國外學習工作經歷,4人為甘肅省領軍人才,2人為甘肅省教學名師,7人為甘肅省委理論宣講團成員。
    學院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馬克思主義理論,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與中國對外關系。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碩士點設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與中國對外關系4個碩士授權專業;政治學學科設有國際政治、國際關系、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3個碩士授權專業。學院設有國際政治、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與行政學3個本科專業。馬克思主義理論、國際政治系省級重點學科,國際政治專業也是省級特色專業,并是蘭州大學萃英學院招生專業。
  學院在做好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教學培養工作的同時,還承擔著全校三萬余名各類學生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工作。擁有2門教育部“精彩一課”和6門甘肅省“精品課程”。科學研究特色明顯,多次承擔國家和教育部重大、重點課題研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及中亞問題、西部邊疆穩定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科研成果和研究報告多次受中央領導的批示和肯定,獲得國家各級職能部門的認可和贊揚。
藝術學院
  蘭州大學藝術學院成立于2001年,為蘭州大學重點建設的學院之一,是一個專業起點高、充滿藝術活力的學院。學院依托百年學府的深厚文化積淀和學科優勢,汲取地區豐厚的傳統文化,探索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新型藝術學院辦學模式,培養專業過硬、視野開闊、思想敏銳、學養完善的復合型、創新型高層次專業藝術人才。
  學院現有專業教師5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多數教師有在維也納國立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烏克蘭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白俄羅斯國立音樂學院、密歇根大學美術學院、俄羅斯赫爾岑師范大學美術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等國內外著名藝術院校攻讀學位或進修學習的經歷,學院還聘有國內外客座教授16人。學院設有美術與設計研究所、音樂研究所,下設視覺傳達專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音樂表演專業、數字媒體藝術方向、舞蹈表演方向等,擁有音樂學碩士點,并建有視覺傳達、環境藝術、音樂表演、舞蹈表演的國內外藝術交流實踐平臺。學院辦學環境優美,教學設施齊全。擁有建筑面積10000余平米的藝術大樓,內設音響一流、舞臺設施齊全的600座席音樂廳、500平米練功廳、800平米美術展廳,還設有數碼鋼琴教室、設有印刷工藝試驗室、環藝設計實驗室、電腦設計教室、天光畫室、多媒體教室、MIDI制作教室40余間及琴房80余間。
  學院一貫重視教學工作,牢固確立了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堅持教學質量是學院發展的生命線,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教學基本建設,強化教學管理,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近年來,一批教師榮獲“全國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賽藝術設計類二等獎”、“甘肅省教育廳藝術教育先進個人”、“甘肅省高等學校青年教師成才獎”、“甘肅省科研成果獎”,并獲音樂、舞蹈、繪畫、設計“優秀指導獎”及“園丁獎”等榮譽稱號。
  學院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各類競賽活動和舉辦各類專業音樂會及作品展。學生在國內外聲樂、器樂、舞蹈、平面設計、環藝設計、書畫創作等專業大賽中頻頻獲獎。其中學生專業合唱團分獲第四屆、第六屆世界合唱比賽室內樂組銀獎,并赴多國參加演出交流活動;音樂表演專業學生赴西亞四國交流演出;鋼琴、手風琴、小提琴、琵琶、二胡等器樂及聲樂在“金鐘獎”和“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中多次獲得殊榮。平面設計、包裝設計、攝影作品、書畫作品等多次在全省、全國乃至國際的“設計比賽”、專業“美展”中多次獲獎。多年來,學院培養的德才兼備、品學兼優的高層次專業人才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
教育學院
  蘭州大學是成立高等教育研究機構較早的國內高校之一,是中國教育學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籌備和發起主要單位。
    教育學院成立于2002年。學院目前設有教育學系和教育技術學系以及高等教育研究所三個科研基層組織,設有蘭州大學西部基礎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蘭州大學現代教育技術中心、蘭州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蘭州大學文科實驗教學中心等科研、教學、服務、咨詢附屬機構。
    學院具有教育學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有高等教育學和教育經濟與管理2個碩士點。現設教育學、教育技術學(教育軟件與知識工程方向)2個本科專業和應用心理學輔修專業。  
    學院現有教職工37人。有專兼職教授16人,專兼職副教授9人,講師10人。專任教師中36%具有博士學位。有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10名。
    學院經過“211工程”、“985工程”建設,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教學管理制度、科研激勵制度與行政管理制度,積極探索并運用先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注重教學基礎設施的投入。在高等理科教育、高等學校課程與教學論、高等教育管理、信息與網絡高等教育、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西部基礎教育等方面形成了特色。
    學院承辦《高等理科教育》和《西北高等教育》兩種學術期刊。
數學與統計學院
  蘭州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成立于2004年,其前身分別為蘭州大學數學系和蘭州大學數學力學系。蘭州大學數學力學系成立于1946年,至今已有60年的歷史。在60年的辦學過程中,蘭州大學數學學科在老一代數學家陳文塬先生、陳慶益先生的帶領下,通過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和艱苦奮斗,從純粹本科生教學型逐漸發展成教學研究與本科生教育,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為一體,并具有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數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的省級重點學科。本院是國家首批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之一。現有教授15人,副教授16人,博士生導師12人,碩士生導師27人。設有2個本科專業、學校數學學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有基礎數學、應用數學、計算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4個博士點;基礎數學、計算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應用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5個碩士點。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本院下設2個系,11個研究所,1個教學實驗中心。有物理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材料物理與化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材料物理與化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光學、材料學、高等物理教育、計算物理8個碩士點;有物理學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磁學與磁性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現設有2個“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崗位。
     學院橫跨3個一級學科,已形成了理工結合的學科群。教師中副高級以上職稱41人,其中研究生導師35人。學院實驗條件優越,有甘肅省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與加拿大馬尼托巴大學共建了先進的大學物理實驗室;擁有國家“211工程”“985工程”等支持的信息材料、物理測試平臺等多個學科和研究平臺。
核科學與技術學院
  學院現有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學2個博士點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學、原子分子物理、核技術及應用4個碩士點,原子核物理(基地班)、放射化學(基地班)、核工程與核技術(教育部特色專業)、輻射防護與環境工程教育部特色專業)、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5個全日制本科專業。是首批獲得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和首批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單位之一;有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國家級重點學科、核科學與技術省一級重點學科、放射化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特殊學科、核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省部級)、教育部中子應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核科學與技術網上合作研究中心分中心、甘肅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擁有自行研制的國內領先水平的強流中子發生器。近年來,學院新建了電工電子學實驗室、核技術實驗室、輻射防護實驗室、核數據獲取實驗室等4個實驗室,修繕和改造了串列加速器實驗室,完成了中子實驗大樓建設,同時對ZF-300中子發生器進行了全面技術改造,大大改善了學院學習和科研實驗的條件。
  學院現有在崗教職工82人,其中專任教學科研人員58人;有本科生612人,碩士研究生133人,博士研究生99人。近5年新增甘肅省領軍人才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獲得者1人,甘肅省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4人,甘肅省師德標兵1人,蘭州大學師德標兵獲得者2人,甘肅省園丁獎獲得者1人、甘肅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1人。
  學院伴隨著我國核事業從無到有及“兩彈一艇”的輝煌成績已走過了半個世紀,為我國核科技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成為國家布局在西部地區核科學技術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學院將以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學院為目標,遵循“作西部文章,創一流大學”的辦學思路,凝練核學特色,爭創一流,弘揚兩彈精神, 再續輝煌,努力把學院建成我國核科學與技術的人才培養中心,科學研究中心,科技開發中心。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學院下設電子與信息科學系、計算機科學系、通信工程系和信息科學本科教學實驗中心;有現代通信技術研究所、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計算機軟件研究所、信息與通信工程研究所、電路與系統研究所、信號與信息處理研究所、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高性能計算及安全防范與策略研究所、天線研究所。學院擁有開源軟件與實時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計算機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保密局涉密信息系統安全保密測評中心系統測評(甘肅省)分中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省級重點學科。
  無線電物理二級學科博士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生物醫學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無線電物理、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電路與系統、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軟件與理論、生物醫學信息等二級學科碩士點;有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計算機應用技術領域、軟件工程領域等工程碩士學位授權方向。
  學院已經形成了網絡計算與人工智能、數據庫與數據挖掘、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技術、軟件工程與應用軟件、電磁波與新型光纖通信和光纖傳感系統、嵌入式系統開發及應用、智能信號處理與DSP實現、信息隱藏與發掘技術、生物醫學信息分析與識別、無線傳感器網絡等具有比較優勢的研究方向。
化學化工學院
  化學化工學院的教學科研基層組織由國家重點實驗室、化學系、應用化學與精細化工系、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心、分析測試中心以及15個研究所組成。同時擁有蘭州大學-金川公司金屬化合物聯合實驗室、蘭州大學-蘭州石油化工公司石油化工延伸產業聯合實驗室、化學化工產品開發中心、資料室、蘭州愛華化學化工公司。學院現有有專職教學科研人員112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博士生導師39人、教授42人、副教授 32人。
  化學化工學院是首批設置國家重點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省級重點學科的單位,擁有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甘肅省青年科技創新示范基地、“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和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化學是首批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權的學科。現有學士學位授權專業3個,碩士學位授權專業10個,博士學位授權專業8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1個。同時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首批建立的“創新研究群體”。
草地農業科技學院
  草地農業科技學院是草業科學領域內首家在全國重點綜合大學中設立的學院。設有畜牧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草業科學博士點,畜牧學一級學科碩士點,草業科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植物病理學、草地營養生物學、草坪生物學、草業地理信息學、動物營養與飼料學、農業經濟管理學等8個二級學科碩士點,農業推廣學和農村與區域發展2個碩士專業學位點;設有草業科學和農業經濟管理學(草業經濟方向)2個本科專業,甘肅省草業科學人才培養基地和甘肅省草業科學重點學科;設有教育部草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農業部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學重點開放實驗室、農業部牧草與草坪草種子質量監督檢測測試中心、甘肅省西部草業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2人,萃英特聘教授1人、萃英特聘講席教授1人,部、省跨(新)世紀優秀人才5人,教授14人(一級教授2人、二級教授3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導師14人,碩士生導師29人,兼職碩士生導師13名。
生命科學學院
  本院是國家首批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有植物學、生態學2個國家重點學科;生物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生物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細胞生物學、植物學、生態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動物學、生理學、水生生物學、微生物學、神經生物學、遺傳學、發育生物學、生物物理學12個博士點,12個碩士點。擁有中科院院士1人,教授23人,副教授26人。已形成了一套從大學本科直到博士后的人才培養體系。
  本院各專業除共同開設公共基礎課和動物生物學、植物生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等專業基礎課外,分專業開設專業課、專業大實驗課和配套選修課。
大氣科學學院
  大氣科學學院是國家首批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獲準設有大氣科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氣象學專業、大氣物理與大氣環境專業和應用氣象學專業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大氣科學博士后流動站;大氣科學、應用氣象學兩個本科專業,中國氣象局與蘭州大學聯合共建的大氣科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大氣科學國防生班;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學科被批準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大氣科學專業被批準為國家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學院擁有國家環境影響評價甲級單位資質。
  學院下設氣象學研究所、大氣物理與大氣環境研究所、環境變化研究所、大氣遙感與輻射研究所、環境質量評價研究中心、教學實驗中心,以及蘭州大學半干旱氣候與環境觀測站(SACOL)、甘肅省干旱氣候變化與減災重點實驗室等教學與科研機構。形成了氣候動力學和氣候預測、大氣遙感與資料同化、干旱氣候和災害氣象、大氣環境與污染防治、大氣邊界層與大氣擴散、大氣氣溶膠與氣候、環境氣象預報、全球變化與陸面過程、環境影響評價、醫療氣象學等研究方向。現有教授 11人(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副教授9人,高級工程師2人。
資源環境學院
  本院具有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工程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群,下設地理科學系、地質科學系、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系和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系4個學系,擁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地理學、地質學);國家級重點學科、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地理學);甘肅省重點學科3個(地理學、地質學、環境科學);二級學科博士點8個(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球系統科學、生物地理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第四紀地質學、古生物與地層學和環境科學);14個碩士點(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球系統科學、生物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城市與區域規劃、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地球化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構造地質學、第四紀地質學、水文學及水資源、環境科學、環境工程);8個本科專業(地理科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地質學、地球化學、環境科學、環境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西部環境),國家級創新群體1個(西部環境變化),國家級理科人才培養基地1個(地理科學)。
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
  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組建于2005年6月,是學校黨委在“做西部文章、創一流大學”的辦學理念指導下做出的重要決策,由原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力學系和資源環境學院地質工程系合并,組建成蘭州大學第一個工科學院。學院各學科點有著悠久的歷史,力學系前身可以溯源到蘭州大學數學力學系,蘭州大學數學力學系成立于1946年,至今已有近60年的歷史,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杰出人才,蘭州大學培養的第一位院士――劉人懷院士就是其中的代表。地質工程專業于1977年開始招生,至今也已有近30年的辦學歷史。
  學院下設力學與工程科學、土木工程、地質工程三個系,固體力學研究所、工程力學研究所、巖土工程研究所、地質工程研究所四個研究所,一個實驗中心--工程實驗中心。學院現有力學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固體力學、工程力學、地質工程三個博士點,固體力學、工程力學、地質工程、巖土工程、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五個碩士點,理論與應用力學、土木工程、地質工程三個本科專業。
地質科學與礦產資源學院
  蘭州大學地質科學與礦產資源學院于2011年9月10日正式揭牌成立。學院歷史可追溯到國立蘭州大學1946年創辦的地理系。1958年地質學本科專業設立,同時地理系更名為地質地理系;1984年地質學部分從原地質地理系分出,獨立成系;1999年由地理科學系、地質學系和大氣科學系組建成立資源環境學院;2003年設立地球化學本科專業,2006年地質學獲甘肅省重點學科。
  根據國家戰略需求和蘭州大學地質科學發展需要,蘭州大學地質科學與礦產資源學院于2011年9月10日正式揭牌成立。首任院長由中組部2010年引進的“QR”特聘教授牛耀齡博士擔任。
  學院現有地質學和地球化學2個本科專業;有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地球化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構造地質學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有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地球化學,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有地質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地質學博士后流動站。今后學院將著力發展地球物理學、資源勘查工程(固體礦產、能源地質)等專業和學科。
藥學院
  蘭州大學藥學院創建于1959年,初建為藥學系,2002年正式成立為藥學院,自創立至今已有44年歷史。44年以來,藥學院經歷了時代的巨變和風雨的鍛煉,今天,藥學院已逐步形成辦學指導思想明確、辦學思路清晰、辦學定位準確、特色較為鮮明的,為甘肅省培養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各類成人教育及繼續教育等多層次的藥學專業人才基地。
  藥學院下設8個教研室,分別是:藥物化學教研室、藥理學教研室、生藥與藥用植物學教研室、藥物分析學教研室、藥劑學教研室、藥事管理學教研室、分析化學與物理化學教研室及天然藥物化學教研室;有1個藥學基礎實驗室,2個專業實驗室:中藥制劑實驗室、中藥生藥鑒定實驗室,另設有一個中草藥研究所。
  藥學院與甘肅省較大規模的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甘肅省人民醫院、三愛堂醫院、蘭州空軍總醫院、鐵路中心醫院、蘭州陸軍總院等機構建立了長期的教學協作關系,擁有相對穩定的藥學見習與實習基地。
基礎醫學院
  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前身為1932年12月成立的甘肅學院醫學專修科的醫學基礎各教研室,現擁有甘肅省新藥臨床前研究重點實驗室、17個教學科研基層組織和3個科學研究中心。
  學院現有教學科研人員131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35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席教授”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萃英講席教授”7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2人, “跨世紀學科帶頭人”8人。
    學院現有二級學科博士點3個:中西醫結合臨床、遺傳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省級重點一級學科2個:中西醫結合、基礎醫學;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中西醫結合、基礎醫學;二級學科碩士點 10個:生理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病原學、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中西醫結合臨床、免疫學、中西醫結合基礎、遺傳學、藥理學;本科專業5個:臨床醫學、麻醉學、醫學影像學、醫學檢驗、護理學。教育部創新團隊一個:“多肽藥物” 創新團隊;省級實驗室一個:甘肅省實驗動物質量檢測實驗室;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一個: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學院建有醫學實驗中心科學研究開放平臺,實驗室面積12000多m2,大型、精密科研實驗儀器200多臺(件)、設備總價值4000萬元,面向全校開放。
口腔醫學院(口腔醫院)
  口腔醫學系建立于1985年,開始招收三年制口腔醫學大專生,1989年開始招收本科生。經過二十年的建設和發展,已逐步形成了明確的辦學指導思想和辦學思路。1995年,學院口腔門診部成立。2000年,利用教育貸款將口腔門診部改建成為具有現代水平的門診部,2002年通過省衛生廳審批在原門診部基礎上籌建口腔醫院。2003年,口腔臨床醫學碩士點審批獲得通過。2004年11月,隨著原蘭州醫學院并入蘭州大學,在原口腔門診部和口腔系的基礎上,先后成立了蘭州大學口腔醫院和口腔醫學院。至今,口腔醫學院已為甘肅省培養了約300余名合格的口腔專業醫師,成為集教學、科研和醫療于一體的特色學科單位,是甘肅省高等口腔醫學教育、科研及醫療的中心。
公共衛生學院
  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始建于1959年,2004年11月隨著蘭州醫學院并入蘭州大學,2005年1月組建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本院現有教授7人,副教授1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6人。下設2個系、3個研究所。設有預防醫學、預防醫學(婦幼衛生方向)和公共事業管理(衛生事業管理方向)3個本科專業。畢業生適宜在醫藥衛生行政部門、衛生監督、疾病預防控制、婦幼衛生保健、醫院有關部門、社區衛生服務、合作醫療、衛生教育等機構工作。
第一臨床醫學院
第二臨床醫學院
體育教研部
  蘭州大學體育教研部承擔全校公共體育教學任務,在43人的教師隊伍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14人,講師15人。體育設施包括有5個田徑場(含5個足球場)26個籃球場、28個排球場、12個網球場、2個體育館及眾多的乒乓球室、健身房、健美操房、武術室等室內教學場地,共計164079平方米。寬敞的活動場地、良好的設施器材為體育教學和學生課外活動進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體育教研部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學校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的指示,樹立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健康第一、終身受益的體育教育理念,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培養髙素質人才為目標,不斷進行體育教學改革以適應社會發展和培養髙素質人才的需要。在體育教學改革中構建體育與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提出了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教學與群體相結合、競技與健身相結合的全方位的學生體育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健康的身體和健全的人格。高水平運動隊項目有:田徑、武術、男子籃球和女子排球四只隊伍。現設有西北民族體育文化研究所。
網絡與繼續教育學院
  蘭州大學繼續教育始于1958年,1991年經國家教委批準成立成人教育學院,2001年更名為繼續教育學院;2000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試點網絡教育,同年成立網絡教育學院。2013年網絡教育學院與繼續教育學院合并,成立網絡與繼續教育學院。
  網絡與繼續教育學院既是辦學實體,也是蘭州大學網絡教育與繼續教育的歸口管理單位,負責學校普通全日制以外的網絡教育、成人教育(業余、函授)和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等各類本、專科學歷教育,承擔各種非學歷培訓工作。
  學院將秉承蘭州大學“做西部文章,創一流大學”的辦學理念和“自強不息、獨樹一幟”的校訓,弘揚蘭大精神,強化開放意識,注重內涵建設,提升教育質量,為國家尤其是西部地區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培養大批實用性專業人才。
蘭州大學

添加蘭州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蘭州大學考研分數線、蘭州大學報錄比、蘭州大學考研群、蘭州大學學姐微信、蘭州大學考研真題、蘭州大學專業目錄、蘭州大學排名、蘭州大學保研、蘭州大學公眾號、蘭州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蘭州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蘭州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lanzhoudaxue/yanjiushengyuan_31858.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