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防災減災工程與防護工程簡介

發布時間:2020-04-15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北方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防災減災工程與防護工程簡介

北方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防災減災工程與防護工程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北方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防災減災工程與防護工程簡介 正文

一、學科簡介
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學科主要涉及地震工程、抗風工程、抗火工程、抗爆工程、工程檢測加固、地質災害防護工程和工程結構耐久性等諸多領域。主要研究各類災害的成災機理、毀損效應,各類工程結構與工程系統在災害作用下的破壞機理、結構反應分析方法與試驗技術,災害荷載引起的工程結構和工程系統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災變預警和安全防控技術等,對社會安定和經濟建設具有重要的經濟和社會意義。本學科的主要任務是建立和發展用以提高工程結構和工程系統抵御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能力的科學理論、設計方法和工程控制技術,通過工程措施和先進技術最大限度地減輕未來災害可能造成的破壞,減少經濟損失,保證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提高災后經濟恢復和發展的能力,保持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提高工程結構的防護能力。
二、學科就業前景
本學科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習年限3年。依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和省部級自然基金項目以及各類企業合作橫向課題進行研究生培養工作,畢業生具有從事本學科領域內科學研究和獨立承擔專業技術工作的能力,多數學生畢業后進入本學科領域工程建設前沿的科研、設計和施工單位工作,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就業率(含升學率)一直保持在100%。該學科研究生畢業后統一授予“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
三、導師隊伍
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學科的導師隊伍共10人,包括教授3人、副教授4人、講師3人,其中8人具有博士學位,此外還聘請校外兼職導師4名,多數導師具有工程背景。
宋小軟,博士,教授,土木系主任,長期從事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科研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20多項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項及教學成果獎2項,獲國家授權專利5項、軟件著作權9項。主要研究方向為混凝土結構及其組合結構;工程實驗及檢測技術;建筑節能與結構一體化技術。

四、科研方向與成果

本學科在地震地面運動特性、地下管道抗震分析理論、城市生命線地震工程的理論與實驗、工程結構防災加固、組合結構、城市軌道交通高架橋梁抗震設計及行車安全研究等領域逐步形成一定的特色和優勢。團隊近五年來承擔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教委基金以及各類橫向科研項目60余項,科研經費達900多萬元;出版專著、教材6部,授權專利6項;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被三大檢索收錄近100篇??蒲谐晒@陜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地震局防災減災優秀成果二等獎、北京市科學技術三等獎、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吉林省科技成果獎等多項省部級以上獎項。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

1)城市生命線工程的抗震與防災減災

2)建筑結構的隔震、減震與控制

3)建筑結構的檢測、加固與改造

4)FRP增強復合材料及其復合結構性能

5)鋼管混凝土結構體系應用分析

6)復雜建筑結構的設計與性能研究

7)鋼筋混凝土結構非線性數值模擬與優化設計

8)混合骨料混凝土及再生混凝土

9)橋梁設計理論及應用與仿真分析、既有橋梁檢測加固設計及施工
五、科研與培養環境

本學科依托北京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北方工業大學建工實驗中心、國家甲級建筑設計院及研究所、校外試驗基地等,在工程抗震及防災減災、結構動力特性測試與分析、建筑結構檢測與監測、混凝土性能研究及建筑結構數值模擬等研究方向具有先進的儀器設備和分析軟件。試驗儀器設備總值2000多萬元。 

六、學科帶頭人、責任教授電話、電子郵件



學術帶頭人:宋小軟 教授

學科咨詢聯系方式:

張迪老師:010-88802383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civil.ncut.edu.cn/  


北方工業大學

添加北方工業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北方工業大學考研分數線、北方工業大學報錄比、北方工業大學考研群、北方工業大學學姐微信、北方工業大學考研真題、北方工業大學專業目錄、北方工業大學排名、北方工業大學保研、北方工業大學公眾號、北方工業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北方工業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北方工業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ncut/yanjiushengyuan_250969.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