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大學農學院食品科學系簡介

發布時間:2020-05-07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寧夏大學農學院食品科學系簡介

寧夏大學農學院食品科學系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寧夏大學農學院食品科學系簡介 正文

寧夏大學農學院食品科學系成立于1986年,同年農產品加工專業專科招生,1994年本科招生,2012年一本招生,2002年食品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開始招生。經過30年的艱苦奮斗和不懈努力,成為國家特色專業、自治區重點專業、自治區優勢特色學科。食品科學系設置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及食品生物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兩個專業方向。
本專業立足地方經濟發展,緊密跟蹤學科國際前沿,打造一支面向地方食品與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團隊,在應用基礎研究,技術、裝備研發領域取得系列具有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標志性成果,大力推進成果應用與轉化。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科技創新與推廣人才。將學科建設成為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優勢,西部一流、國內知名的高水平科技創新、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為寧夏乃至西北地區食品產業的發展提供科技支撐、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撐。 
二、人才培養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培養具有化學、生物學、食品工程、食品技術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在食品領域內從事教學與科學研究、生產與經營、食品生產技術管理、品質控制、產品開發、工程設計、技術推廣與開發與食品營銷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業人才。目前已培養了2000余名專科生、本科生、碩士研究生與博士研究生,已成為國內本行業各級專業技術和管理方面的骨干力量,在我國特色食品工業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寧夏大學食品科學專業本科生培養水平及教學條件大幅度提高,取得系列教學成果。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全部參與重大科研項目,有力地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高。獲得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1項;現有自治區級精品課程1項,校級精品課程1項,主持重點課程建設和特色專業建設項目6項,核心課程2項,教改項目5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項目4項,獲得國家級大學生創新項目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開展雙語教學課程2門。
三、學科團隊
現有專任教師2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8人、講師3人;具有博士學位者10人,比例已達到47.6%;有博士生導師2名,碩士生導師11名;設立1個院士工作站,柔性引進院士1名;國家“百千萬級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人選”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自治區“313人才”1名;國家科技人才服務企業特派員7名;校級品牌名師1名;自治區科技特派員4名,銀川市科技特派員3名。教師基礎知識過硬,專業技能強,有很強的事業心和責任心,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強有力的保證了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獲得科技進步獎、教學成果獎、教學優秀獎、招商銀行獎、建設銀行獎、寧大-國網電力教學優秀獎等。2013年自治區特色農產品保鮮加工科技創新團隊被自治區黨委組織部、人社廳、科技廳評定為優秀團隊。
四、教學科研條件
在科學研究與研究生培養方面,建有國家羊肉加工技術研發中心、寧夏食品微生物應用技術與安全控制重點實驗室、寧夏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寧夏無醇發酵飲品聯合實驗室、寧夏大學食品科學研究所、寧夏大學農產品貯藏與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寧夏大學牛羊肉加工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使本學科成為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及人才培養基地。
在本科教學方面,設有食品工藝與分析實驗室、食品加工與裝備實驗室、食品生物工程實驗室,滿足本科生40余門課程的實驗教學和大學生創新實驗、開放實驗等教學需求。建有食品加工實訓車間,包括肉乳加工生產線、啤酒生產線、葡萄酒與含汽發酵飲品生產線、乳品發酵生產線及有氧發酵系統等校內實訓基地。近年又新增寧夏大學農學院肉與肉制品加工實訓中心、食品機械與設備設計制造實訓中心,形成了食品工藝、食品機械、食品生物、食品安全等多學科知識內容交叉、滲透、融合特色的,進行食品工藝、食品生物工程和食品安全三個專業方向的校內實訓。同時也加強了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以高校的科技優勢,積極服務于企業,企業發展需要人才與科技,優勢互補、共求發展,以此為結合點,實行了3+1實踐教學模式;先后與區內集“基地-加工-科研-產業化”一體化的龍頭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緊密的合作關系,目前已經參與教學實習的校外企業有22個;在實踐中,學生以企業難題做畢業論文題目,把知識轉化為能力;企業提前與學生簽訂就業協議,縮短了實習期,增加了就業率,為加強校企橫向合作研究提供良好平臺,也為企業解決生產中存在的技術難題,充分體現了產學研一體化效應。
五、科學研究及國內外影響
經過多年發展,學科凝練出食品科學、特色農產品安全與加工、農產品無損檢測與加工裝備、食品生物技術4個研究方向。學科團隊近五年主持科研項目60余項,其中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8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0余項,地廳市縣及校企合作項目10余項,近五年累計立項經費達8700余萬元;發表學術論文兩百余篇,其中SCI、EI、ISTP收錄40余篇,授權專利10余項。通過主持國家重大課題、技術轉讓、國內外學術交流,本專業受到國內外同行關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棗果商品化無損檢測分級關鍵技術裝備及示范”、得到子課題承擔單位浙江大學配合,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牛羊肉生產運銷中危害物及禁忌物控制、溯源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新絲路經濟帶食品生產技術升級與品牌創新模式研究及應用示范”得到子課題承擔單位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西北民族大學、新疆畜牧科學院等單位的配合,并得到學術認可。通過東西部合作,獲批“寧夏區域特色農業資源生物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功能型膳食食品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寧夏特色果蔬綠色貯藏保鮮關鍵技術研究”等6項自治區重點(重大)研發計劃項目,不斷增強科研項目承擔能力。通過專利“基于計算機視覺技術的紅棗無損自動分級機”轉讓新疆刀郎棗業公司,“枸杞咀嚼片”轉讓天津恒鵬陽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江南大學、天津科技大學共建重點實驗室,柔性引進江南大學特色農產品生物加工人才團隊等,提高了學科國內外影響力。
六、服務社會 
主動承擔社會服務功能。圍繞地方食品與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需求,突破系列關鍵技術并應用轉化,承擔3個自治區現代化農業園區的科技服務,7人擔任自治區、銀川市科技特派員,2人擔任自治區黨委專家團專家,與10余家龍頭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協助共同組建了5個科技平臺;合作研發新產品30余種,紅棗智能分級分選機20余臺套,產生間接經濟效益3956萬元左右。成功舉辦國際國內重要學術會議6次,增強了專業影響力。多位教師作為寧夏電視臺、銀川晚報等媒體特邀嘉賓,面向公眾普及食品安全知識,下企業進行科技咨詢累計百余次,培訓基層技術骨干1500多人次。主持或參與制訂行業標準、地方標準11部,協助企業制訂企業標準25部。 
七、對外人才交流培養
寧夏大學農學院食品科學系每年選派數名品學兼優的本科生前往上海交通大學、南昌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阿爾伯塔大學、曼尼托巴大學與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大學進行訪學與實習,不斷加強對外交流,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鼓勵支持研究生參加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學術會議15-20人次/年,訪學2-3人次/年。每年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做學術報告3-5次。與江南大學、天津科技大學、浙江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昌大學、等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與日本新瀉大學、愛爾蘭都柏林大學、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馬來西亞農業大學、新西蘭梅西大學等建立了長期國際合作模式,為研究生創造訪學、參加學術交流的機會。
寧夏大學

添加寧夏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寧夏大學考研分數線、寧夏大學報錄比、寧夏大學考研群、寧夏大學學姐微信、寧夏大學考研真題、寧夏大學專業目錄、寧夏大學排名、寧夏大學保研、寧夏大學公眾號、寧夏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寧夏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寧夏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ningxiadaxue/yanjiushengyuan_272111.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