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農業水土工程碩士簡介

發布時間:2020-05-07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寧夏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農業水土工程碩士簡介

寧夏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農業水土工程碩士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寧夏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農業水土工程碩士簡介 正文

一、學科簡介
寧夏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農業水土工程是農業工程一級學科中一個覆蓋范圍較廣、交叉性很強的二級學科,是以土壤學與作物學、水文氣象學、水力學、等為基礎的應用學科。其重點研究內容是農業節水理論、田間節水灌溉新技術與節水灌溉設備、中低產田改良技術、水資源持續利用理論與工程技術、灌區用水管理、農業高效用水的工程技術等方面的應用基礎理論和新技術。
農業水土工程于2003年取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11年3月獲得水利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1年3月獲得寧夏第一個水利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申報成功寧夏土建與水利工程院士工作站;2011年申報成功“旱區現代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創新團隊;2006年獲得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007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8年獲得寧夏自治區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2009年獲批旱區現代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農業水土工程是由農田水利工程學科發展起來的,并以水文水資源、水利水電工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環境工程等學科為相鄰學科。經過多年的發展,在旱區節水灌溉新技術、壓砂地持續利用關鍵技術、灌區用水管理系統開發、灌區用水耗水及節水潛力評價及南部山區水土保持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本學科已成為西北地區具有地域特色的較高水平的教學、科研基地。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農業水土工程高級專門人才。具體要求是:
1.認真學習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樹立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具有集體主義精神以及追求真理、獻身科學事業的精神。
2.碩士研究生在本學科內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教學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碩士研究生的知識結構應達到能夠讀懂本專業學術論文;應具有熟練運用本專業常用實驗方法、計算方法、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的實踐能力;應具有參加完整科研過程的科研能力。
3.掌握一門外國語,碩士研究生應能運用該門外國語比較熟練地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
4.身心健康。
三、培養方式
本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采取政治思想教育與業務教育并重,課程學習和科學研究并重的方式。研究生指導教師在培養研究生的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指導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確定研究生指導小組,鼓勵聘請實際部門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作為研究生的副導師聯合指導研究生完成學位論文,以加強對研究生的綜合培養。
四、學習年限
碩士研究生的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最長不得超過5年(含休學等中斷學習的時間),優秀碩士研究生提前完成課程學習和學位論文者,可申請提前答辯和提前畢業,獲得碩士學位。
五、研究方向
(1) 精準節水灌溉與信息系統新技術
本方向針對灌區灌溉水利用系數低、水分生產效率低等問題,已在干旱多風寒冷地區的節水灌溉理論和技術體系方面其成果已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獎,為節水農業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根據節水灌溉發展趨勢,本方向設置3個子方向:
①精準灌溉原理與技術研究。圍繞水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低等問題,在基于RS、GIS、GPS、DSS和自動化技術基礎上,開展滴灌、噴灌等精準灌溉原理、技術、設備、裝置研究,為節水農業提供技術支撐。
②作物水肥耦合模型和優化利用研究。圍繞溫室作物、大田作物如何提高水分生產效率等問題,研究水肥耦合對作物增產和品質影響的機理、模型和優化利用,建立作物水肥耦合理論和技術體系,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
③節水灌溉信息系統研究。采用互聯網+智慧灌溉和信息系統等新技術,研究和開發區域或流域節水灌溉信息系統,為灌溉決策服務。
(2)農業水土資源優化配置理論與技術
針對寧夏處于西北干旱地區水資源短缺、土壤鹽漬化等問題,以旱區水土資源合理配置、提高水土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為目標,綜合運用水資源系統工程理論與技術、GIS技術、信息系統技術和智能化技術,主要研究灌區多種水源綜合運用、聯合調控模式、地下水動態預測及地表水與地下水聯合調度與管理技術;基于鹽漬化防治的灌區水資源優化配置模式,為旱區農業可持續發展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技術支撐。
(3)旱區水土資源調控研究
針對干旱半干旱黃土地區和風沙區水土流失問題,以天然草場和旱作農業的土壤水分動態研究為突破口,在區域生態恢復與重建理論及技術、小流域治理及水資源綜合利用、山區生態需水量預測理論方面已取得成果,繼續研究的子方向為:①干旱地區生態恢復與建設的基本原理和關鍵技術;②變化環境下干旱地區水文預報、水資源評價方法及理論。
六、課程設置與學分計算
1.課程設置原則
(1)以能讀懂本專業學術論文為目的,設置本專業所必需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課程。
(2)以能熟練運用本專業常用的實驗方法、計算方法、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為目的,設置本專業必需的案例分析與專業課程。
2.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
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按類別分為學位課和非學位課(見附表)。
課程17學時計1學分,實驗課34學時計1學分,補修課不計學分。
總學分控制在34—35學分以內,其中課程學分為27—28學分(學位課課程不少于20學分),必修環節學分為4學分,創新能力3學分。
跨學科、專業和以同等學力考入的碩士研究生,需補修本學科大學本科3--4門主干課程(不計學分)。
3.實踐環節
實踐環節為必修環節7學分。
(1)教學實踐或專業實習2學分
教學實踐與專業實習是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的重要環節,每位碩士研究生都必須參加,其評價材料是申請學位的必備材料之一。
教學實踐可采取多種方式進行,如輔導本科生有關課程,指導實驗,協助指導畢業設計(或論文)等,累計時間不少于4周。教學實踐應在本學科專業指定的教師指導下進行,完成后填寫《寧夏大學研究生教學\專業實習考核表》,經指導教師及院、系審核后歸入本人檔案。
專業實習的目的是增強碩士研究生的專業實踐知識和獨立工作能力。專業實習包括進企業、進社區、下鄉等方式,專業實習累計時間不少于4周。專業實習結束后,由研究生本人填寫《寧夏大學研究生教學\專業實習考核表》,并由接受實習單位做出相應的書面鑒定。
(2)科研實踐5學分
文獻綜述、開題報告1學分:碩士研究生文獻閱讀要結合課題研究方向和具體的研究領域進行,參考文獻不得少于40篇,其中外文參考文獻不少于10篇,文獻綜述報告不少于5000字。
學術報告1學分:在學期間,必須參加10次以上學術報告活動,每次學術報告活動結束后,碩士研究生本人應手工填寫學術報告登記表。至少參加全國性學術會議1次。
創新能力3學分:達到下列條件之一者可獲得3學分:
①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專業相關學術論文1篇(本人署名前二位);
②獲得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發明專利排名前三位的發明人;
③主持學校或院級研究生創新實驗項目已結題,并獲得院級以上獎勵;
④獲得省部級以上各類學術科技競賽獎;
以上各項署名單位必須為寧夏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否則不予認可。
4.課程考核方式與標準
碩士研究生課程學習考核可采取多種方式。除實驗、實習課可以進行考查外,其它課程一律進行考試。碩士研究生學位課程考核采取考試方式,政治理論課亦可以采取課程論文方式。選修課程的考核可以由任課教師根據培養方案對課程的要求決定。
七、中期考核
碩士研究生課程學習時間為一年半,結束后進行中期考核,實行分流制。具體辦法見《寧夏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辦法》。
八、發表學術論文
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發表學術論文按《寧夏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關于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發表學術論文的規定》執行。發表學術論文若未達到《寧夏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關于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發表學術論文的規定》的要求(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必須至少在中文核心及以上期刊公開發表與本人學位論文相關的1篇論文(會議論文不計),且發表學術論文應以研究生為第一作者,導師為第二作者或導師為第一作者,研究生為第二作者,其署名單位均須為寧夏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不允許申請碩士學位。
九、學位論文工作
學位論文是碩士生培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碩士生進行科學研究或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全面訓練。碩士生創新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位論文中可以集中體現。碩士生應積極參與導師承擔的科研項目,注意選擇有重要應用價值的課題,學位論文要有新工作和新見解。碩士生入學后在導師指導下確定研究方向,通過查閱文獻、收集資料和調查研究確定研究課題,并在規定時間完成開題報告。學位論文必須在導師指導下由碩士生獨立完成,要求達到概念清楚、立論正確、分析嚴謹、計算正確、數據可靠、文句簡練、圖表清晰、層次分明,能體現碩士生具有寬廣的理論基礎,較強的獨立工作能力和優良的學風。與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礎上繼續進行的課題,必須在論文中應明確指出本人所做的工作。學位論文必須采用計算機編輯和輸出,具體格式參照《寧夏大學學位論文格式、書寫規范》。用于學位論文的實際工作時間不得少于一年。
寧夏大學

添加寧夏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寧夏大學考研分數線、寧夏大學報錄比、寧夏大學考研群、寧夏大學學姐微信、寧夏大學考研真題、寧夏大學專業目錄、寧夏大學排名、寧夏大學保研、寧夏大學公眾號、寧夏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寧夏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寧夏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ningxiadaxue/yanjiushengyuan_272358.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