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師范學院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學科教學?物理)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

發(fā)布時間:2018-12-17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寧夏師范學院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學科教學?物理)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

寧夏師范學院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學科教學?物理)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寧夏師范學院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學科教學?物理)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 正文

一、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掌握現(xiàn)代教育理論、具有較強的物理教育教學實踐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質的中學物理教師或教育管理人員。具體要求為:
(一)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熱愛教育事業(yè),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遵紀守法,積極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
(二)具有良好的學識修養(yǎng)和扎實的物理專業(yè)基礎,了解物理學科前沿和發(fā)展趨勢。
(三)具有較強的教育實踐能力,能勝任物理教育教學工作,在現(xiàn)代教育理論指導下運用所學理論和方法,熟練使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解決物理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能理論結合實踐,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開展創(chuàng)造性的物理學科教育教學和教學研究工作。
(四)熟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政策與法規(guī),掌握物理學科教育教學改革的新理念、新內容和新方法。
(五)掌握學科教育教學研究理論與方法,具有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物理學科教育教學中具備引領、示范、指導的能力。
(六)能熟練運用英語閱讀物理專業(yè)的外文文獻資料。
二、招生對象
具有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學歷(或本科同等學力)人員。
三、學習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學習方式,學習年限一般為兩年。
四、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以理論結合實踐為原則,分為學位基礎課,專業(yè)必修課程,專業(yè)選修課程,實踐教學四個模塊。總學分不少于36學分。
(一)學位基礎課(12學分)
1.英語(2學分)
2.政治理論(2學分,含教師職業(yè)道德教育)
3.教育學原理(2學分)
4.課程與教學論(2學分)
5.中小學教育研究方法(2學分)
6.青少年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學分)
(二)專業(yè)必修課(10學分)
1.物理課程與教材分析(2學分)
2.物理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3學分)
3.教育測量與評價(2學分)
4.物理學科基礎與前沿專題(3學分)
(三)專業(yè)選修課(至少選修6學分)
1.現(xiàn)代教育技術應用(2學分,含網絡信息技術與應用)
2.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學分)
3.教育政策與法規(guī)(1學分)
4.現(xiàn)代物理與中學物理(2學分)
5.物理學習理論與方法(2學分)
6.物理文化與物理學史(2學分)
7.物理解題研究(2學分)
8.物理基礎教育改革研究(1學分)
9.物理實驗設計與教學研究(1學分)
10.物理教育研究方法(1學分)
11.物理教育心理學(2學分)
12.教育統(tǒng)計原理和方法(2學分)
(四)實踐教學(8學分)
實踐教學時間原則上不少于1年。實踐教學包括教育實習、教育見習、微格教學、教育調查、課例分析、班級與課堂管理實務等實踐形式,其中到中學進行實踐活動的時間不少于半年(創(chuàng)造條件,盡可能采取頂崗實習的方式)。
五、教學方式
1.課程學習與實踐課程緊密銜接,采用課堂參與、小組研討、案例教學、合作學習、模擬教學等方式,課程學習主要在校內完成,實習、實踐在現(xiàn)場或學習單位完成。
2.成立導師組負責研究生的指導,實行校內外雙導師制,在中學聘任有經驗的高級教師擔任指導教師。第一學年以校內導師指導為主,第二學年校外導師參與實踐過程、項目研究與論文指導等多個環(huán)節(jié)指導工作。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工作一般在第二學期末啟動,考核主要從思想政治品德表現(xiàn)、課程學習、學科實習等幾個方面進行客觀、公正的考核。考查合格者,進入碩士論文撰寫階段。凡有一項不合格,中期考核不予通過,但允許重修重考。
七、學位論文及學位授予
1.學位論文選題應緊密聯(lián)系基礎教育實踐,來源于中小學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論文形式可以多樣化,如調研報告、案例分析、校本課程開發(fā)、教材分析、教學案例設計等。論文字數(shù)不少于1.5萬字。
2.論文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成員中,應該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級教師職稱的中小學教師或教學研究人員。
3.修滿規(guī)定學分,并通過論文答辯者,經學位授予單位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授予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同時獲得碩士研究生畢業(yè)證書。
八、其它
非師范類專業(yè)畢業(yè)生入學后,應至少補修2門教師教育課程(如基礎物理專題研究、物理教育學、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不計學分。
九、課程學分及教學安排表(見附表)
課程類型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學期 學時 學分 課程
性質
考核
方式
備注  
 




0451101 英語 1、2 72 2 必修 考試 12

 
0451102 政治理論 1 36 2 必修 考試  
0451103 教育學原理 1 36 2 必修 考試  
0451104 課程與教學論 2 36 2 必修 考試  
0451105 中小學教育研究方法 1 36 2 必修 考試  
0451106 青少年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 36 2 必修 考試  

業(yè)


0451201WL 物理課程與教材分析 1 36 2 必修 考試 10

 
0451202WL 物理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 2 54 3 必修 考試  
0451203WL 物理教育測量與評價 1 36 2 必修 考試  
0451204WL 物理學科基礎與前沿專題 2 54 3 必修 考試  

業(yè)



 
0451301WL 現(xiàn)代教育技術應用 2 36 2 選修 考查 6

 
0451302WL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1 36 2 選修 考查  
0451303WL 教育政策與法規(guī) 1 18 1 選修 考查  
0451304WL 現(xiàn)代物理與中學物理 2 36 2 選修 考查  
0451305WL 物理學習理論與方法 2 36 2 選修 考查  
0451306WL 物理文化與物理學史 1 36 2 選修 考查  
0451307WL 物理解題研究 2 18 1 選修 考查  
0451308WL 物理基礎教育改革研究 2 36 2 選修 考查  
0451309WL 物理實驗設計與教學研究 1 18 1 選修 考查  
0451310WL 物理教育研究方法 2 36 2 選修 考查  
0451311WL 物理教育心理學 1 18 1 選修 考查  
0451312WL 教育統(tǒng)計原理和方法 1 36 2 選修 考查  
教育實踐 實踐教學 教育見習與微格教學 1 18 1 選修 考查 8學分(≥1年)  
中學物理課例分析 2 18 1 選修 考查  
教育實習與教育調查
(≥半年)
3 18 6 選修 考查  
學位
論文
1、開題報告及學位論文工作中期檢查 完成審核簽字手續(xù),向學院提交培養(yǎng)計劃、選題報告  
2、論文撰寫、審核、答辯 在雙導師指導下于4學期完成  
非師范生
補修
課程
基礎物理專題研究 物理非師范專業(yè)補修 1、2 54   不計學分      
物理教育學 物理非師范專業(yè)補修 1、2 54   不計學分      

十、參考書目
1.閻金鐸.物理實驗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2.閻金鐸.物理教學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3.喬際平.物理教育心理學.廣西教育出版社,2002.
5.趙崢.物理學與人類文明十六講.高等教育出版.2008.
6.霍金.時間簡史.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7.王較過.物理教學論.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8.吳國盛.科學的歷程(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9.趙凱華.定性與半定量物理學(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0.趙凱華.新概念物理學教程·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量子物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11.宋玉什等譯.諾貝爾獎獲得者演講集·物理學(第1、2卷).科學出版社,1985.
13.薛鳳家.諾貝爾物理獎百年回顧.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3.
14.教育部師范教育司.中學教師物理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15.王力邦、封小超.高等師范理科寫作.科學出版社,2008.
16.R.P.費曼.費曼物理學講義(第1、2、3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
17.蔡樞、吳銘磊,《大學物理(當代物理前沿專題部分).高等教育出版,1999.
18.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19.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0.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1.[美]國家研究理事會.國家科學教育標準.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
22.[美]阿特·霍布森.物理學:基本概念及其與方方面面的聯(lián)系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23.A·愛因斯坦.物理學的進化.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2.
24.G.Holton著,張大衛(wèi)譯.物理科學的概念和理論導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25.朱鋐雄.物理學思想概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6.郭奕玲等.物理學史(第2版).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7.解世雄.物理文化與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28.倪光炯等.物理與文化(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十一、重要期刊:
1.《物理教師》.月刊,中國教育學會、蘇州大學.
2.《物理教學》.月刊,中國教育學會、華東師范大學.
3.《物理通報》.月刊,中國教育學會物理教學專業(yè)委員會.
4.《大學物理》.月刊,中國物理學會、北京師范大學.
5.《新課程研究》.月刊,華中師范大學.
6.《中學物理教與學》(人大復印資料),中國人民大學.
7.《比較教育研究》.月刊,北京師范大學.
8.《課程教材教法》.月刊,人民教育出版社.
9.《教育研究》.月刊,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
10.《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月刊,東北師范大學,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
11.《心理發(fā)展與教育》.月刊,北京師范大學.
12.《學科教育》.月刊,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北京師范大學.
13.《物理教學探討》.月刊,西南大學.
14.《中學物理教學參考》.月刊,陜西大學.
15.《寧夏教育》.月刊,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教育廳.
16.《大學物理(物理教育專刊)》.半年刊,中國物理學會.
十二、課程介紹
(一)學位基礎課
1 
英文名稱English
開設學期:1、2 學時:72 學分: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通過系統(tǒng)講解和練習語言文化知識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翻譯、寫作等各項能力,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閱讀本專業(yè)的英文文獻,能基本正確地翻譯與本專業(yè)相關的英文資料,在培養(yǎng)學生掌握以上技能的基礎上,加強學生聽說交際能力訓練。
教 材:
毛大威.英語(學生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參考教材:
[1]毛大威.英語(教師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余靜嫻.研究生英語核心教材(上)(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8.
2.政治理論(含教師職業(yè)道德教育)
英文名稱:Study of Political Theories with Instruction of Teachers Moral Education
開設學期:學時:36 學分: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為教育碩士各專業(yè)的學位基礎課,內容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師職業(yè)道德教育。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幫助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為學生確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自覺地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
 材: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編寫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參考教材:
[1]許勝利.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共黨史出版社,2007.
[2]陶德麟,石云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3]宋 濤.政治經濟學教程.中國人民出版社,2011.
[4]田克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中國人民出版社.2012.
[5]錢煥琦.教師職業(yè)道德(第二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教育學原理
英文名稱:The Pedagogical Principles
開設學期:學時:36 學分: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為教育學學科的核心基礎課程,是教育碩士各專業(yè)的學位基礎課。本課程對教育現(xiàn)象特別是學校教育的形成、發(fā)展進行探討,對教育與教育學、教育與社會的關系、教育與人的發(fā)展關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學生、教師、課程與教學、學校德育、當代教育新理念和教育改革等教育基本問題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和自覺的反思,把握其規(guī)律,為教育的合理發(fā)展提供理論指導。本課程教學致力于教育碩士教育意識進一步養(yǎng)成、反思意識和能力進一步形成、教育研究水平進一步提高,為教師提升自身專業(yè)發(fā)展的質量,迅速成長為優(yōu)秀教師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
 材:
石中英.公共教育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參考教材:
[1]黃 濟,王策三.現(xiàn)代教育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金一鳴.教育學原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3]葉瀾主編.新編教育學教程.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
[4]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lián)合編寫.教育學基礎.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4.課程與教學論
英文名稱:Curriculum and Methodology
開設學期:學時:36 學分: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是集理論和實踐為一體,集中表現(xiàn)教師教育課程與教學理念、知識技能、實踐方式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教育類課程;是教育碩士各專業(yè)的學位基礎課。課程以學習者本位、實踐取向和終身學習為基本理念,突出基礎性、工具性、研究性和實踐性,通過對課程的多元理解、課程的基礎、課程研究的歷史與趨勢、課程理論的主要流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課程實施取向與模式,教學研究的歷史與趨勢、教學理論的主要流派、教學組織形式的變革趨勢、有效教學行為研究、學生綜合素質測量與評價研究,學習理論的新進展,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十三個專題進行講授,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正確的學習觀、課程觀、教學觀以及較強的課程開發(fā)和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教學能力以及自我專業(yè)發(fā)展的能力、課程與教學組織與評價能力。
 材:
張 華.課程與教學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參考教材:
[1]施良方.課程理論.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2]石中英.知識轉型與教育變革.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3]陳曉端.有效教學理念與實踐.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4]鮑里奇,易東平譯.有效教學方法.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5中小學教育研究方法
英文名稱:Methods of Pedagogical Research of Basic Education
開設學期:學時:36 學分: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重點介紹在基礎教育教學改革與發(fā)展的大背景下,中小學教師如何有效掌握并合理實施教育教學的研究和實踐,課程內容既有理論的講解又有方法的介紹和應用。通過課程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熟悉理論、遵循規(guī)律、掌握方法,具備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開展一般性教育教學課題研究的意識和從事基礎性研究的態(tài)度、積極開展交流與推廣個人實際教學探索、體驗、成果的實踐應用能力。
 材:
楊小微.教育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參考教材:
[1]陳桂生.到中小學與研究教育---“教育行動研究”的嘗試.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李秉德.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3]葉 瀾.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6青少年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英文名稱:Youngster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開設學期:學時:36 學分: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是研究青少年的心理發(fā)展特點、規(guī)律及其如何根據(jù)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特點進行有效教育教學的一門學位基礎課程。通過該課程學習,使師范生掌握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掌握青少年認知發(fā)展的特點、青少年社會性發(fā)展的特點、青少年人格發(fā)展的特點、青少年道德發(fā)展的特點、青少年自我發(fā)展的特點、青少年情緒情感發(fā)展的特點、家庭與學校對于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影響、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及其教育等,通過課程學習可以增進師范生對于青少年心理發(fā)展與成長的理解,形成基本的教育理念,使得師范生懂得教育就是要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與成長,為師范生將來能夠成為一名優(yōu)秀教師奠定基礎。
 材:
王振宏.青少年心理發(fā)展與教育.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參考教材:
[1](英)惠特莫爾,姜飛月(譯).心理綜合咨詢實務.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2]梅 子.智養(yǎng):一位教師的教子手記-父母必知的兒童心理學.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二)專業(yè)必修課
1.物理課程與教材分析
英文名稱:Physics Teaching
開設學期:學時:36 學分: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主要學習物理課程的目標、內容、體系、物理教材的編寫、物理教學內容與特點分析等,課程內容包括物理課程的演變、制約物理課程的主要因素、物理課程的類型和編制原則、物理課程的內容選擇和結構體系、物理教材的特點實施中應正確處理的幾種關系、以及結合物理課程改革,對有關力學、熱學、光學、電磁學等具體教材內容分析研究。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明確物理課程與教材的關系,提高對中學物理課程的宏觀認識。
 材:
楊薇.物理課程與教學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參考教材:
[1]李新鄉(xiāng).物理教學論.科學出版社,2009年.
[2]孟昭輝.物理課程與教學論.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
[3]盧巧.物理教學論.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年.
[4]封小超,王立邦.物理課程與教學論.科學出版社,2005.
[5]王較過,李貴安.21世紀高等師范院校學科教學論教材:物理教學論.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
2.物理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
英文名稱:Phyics Curriculum Design and Case Studies
開設學期:學時:54 學分: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主要學習物理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與方法,通過講授、研討、報告等形式,使學生了解物理教學的要素、物理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以及教學設計的各種模型;并結合教學案例,分析各種模型的利與弊。另外本課程強調結合特定的物理教學案例,訓練學生的教學設計能力,以及案例分析能力。
 材:
陳剛.物理教學設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
參考教材:
[1]葉建柱,蔡志凌,胡來林,彭小明.物理教學中的邏輯.科學出版社,2013年.
[2]張啟德,李新鄉(xiāng),陶洪,王崇光.物理實驗教學研究.科學出版社,2013年.
[3]廖伯琴.物理教學研究與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4]馮杰.高中物理探究實驗及案例教學設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3.物理教育測量與評價
英文名稱: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hysics Pedagogy
開設學期:學時:36 學分: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是物理教師教育的專業(yè)基礎課程,主要學習物理教育測量與評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則,初步掌握基本的物理教育測量與評價的理論和方法,形成科學的物理教育評價觀念,為從事物理教育工作奠定基本的理論基礎。由于本課程的教學對象主要是學科教學論(物理)專業(yè)的研究生,所以教學內容將體現(xiàn)重在基本的原則,理論聯(lián)系實際,側重了解基礎知識和教育評價觀念的培養(yǎng),并結合當前中小學物理教育的實際需要,探討物理教育評價的發(fā)展問題。
 材:
黃光揚.教育測量與評價.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參考教材:
[1]胡中鋒.教育測量與評價.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金娣,王鋼,袁振國.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楊向東,黃小瑞.教育改革時代的學業(yè)測量與評價.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4物理學科基礎與前沿專題
英文名稱:Discussions on the Newly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al Principle
開設學期:學時:54 學分: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課程旨在向學生介紹物理學科領域各個主要分支的研究狀況、前沿問題和發(fā)展趨勢;同時讓學生學會從高觀點下看學校物理(中等物理),了解作為科學的物理如何轉變?yōu)閷W校物理;學會將學校物理與所謂的日常物理結合起來,感受物理對其他領域的影響以及其他領域對物理發(fā)展的推動。同時讓學生認識物理的學術形態(tài)與教育形態(tài)轉換的意義。
 材:
王順金.物理學前沿——問題與基礎.科學出版社.2013.
參考教材:
[1]黃祖洽.現(xiàn)代物理學前沿選講.科學出版社,2013.
[2]蔡樞,吳銘磊.大學物理:當代物理前沿專題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童國平,當今物理前沿問題選講.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4]王順金.物理學前沿問題.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
(三)專業(yè)選修課
1.現(xiàn)代教育技術應用
英文名稱: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
開設學期:學時:36 學分: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為教育碩士各專業(yè)方向的專業(yè)選修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教育技術的學科特點、應用范圍及在課程教學中的輔助作用。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既要掌握教育技術的理論更要掌握教育技術的方法和手段應用,重點了解各種教學媒體的特性,熟練應用教學中各類信息化教學元素;具備多媒體課件設計與開發(fā)能力,利用互聯(lián)網教育資源開展教學、設計并撰寫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下的學科課程教學方案,在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學科教學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整合的能力;強化將現(xiàn)代教育技術設施運用于教育教學改革的意志和能力。
 材:
徐福蔭,袁鑰鍔.現(xiàn)代教育技術基礎.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參考教材:
[1]雷體男,王峰.現(xiàn)代教育技術.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
[2]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術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黃榮懷,沙景榮,彭紹東.教育技術學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陳久華.現(xiàn)代教育技術應用.學林出版社,2009.
2.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英文名稱:Healthy Education of Youngsters Psychology
開設學期:學時:36 學分: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主要介紹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界定、特點、原則、意義、中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及影響因素、中小學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和內容、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健康心理維護,心理與行為問題干預開展;中小學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與管理以及途徑和方法。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扎實掌握實施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并能根據(jù)中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有效設計心理咨詢及輔導活動,做好中小學生班級及個體的心理輔導。
 材:
鄭日昌,劉視湘.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參考書目:
[1]林崇德,俞國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解讀(2012年修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3.
[2]周廣曾,祝黃河.青少年心理健康與心理咨詢.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3.
[3]《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指導用書》編寫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小學分冊)(初中分冊).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2.
[4]衛(wèi)異,左振英.青少年人格塑造.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
3.教育政策與法規(guī)
英文名稱:Educational Laws and Rules
開設學期:學時:18 學分: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比較系統(tǒng)地獲得教育政策和法規(guī)方面的基礎知識,掌握、理解現(xiàn)行教育政策、法規(guī)及基本理論知識,能夠運用教育法律法規(guī)解決教育活動中出現(xiàn)的法律問題;促進學習者對國家有關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的了解,提高執(zhí)行教育政策與法律的水平,并增進學習者在這兩個領域的理論知識修養(yǎng);培養(yǎng)有較高理論水平和較強組織領導能力的高素質教育管理人才,提高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能力,為依章執(zhí)教、遵循規(guī)律辦學奠定理論和方法基礎。
 材:
張樂天.教育政策法規(guī)的理論與實踐(第二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參考教材:
[1]張樂天.教育政策法規(guī)的理論與實踐.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張維平.平衡與制約——20世紀的教育法.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
[3]孫俊三.教育政策與法規(guī).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1999.
[4]張維平.教育政策與法規(guī).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現(xiàn)代物理與中學物理
英文名稱:Modern physics and Secondary Schoolphysics
開設學期:學時:36 學分: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本課程以現(xiàn)代物理思想為指導,論述了現(xiàn)代物理與中學物理教學的關系和意義,對物理學中的一些概念做了深入剖析,簡要介紹了物理學前沿概況,對于師范生和教師從宏觀上把握物理學知識和物理教育具有指導意義。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將現(xiàn)代物理的思想和方法滲透到初等物理中去,二是用具體材料來說明高等物理對初等物理的指導意義,三是指出初等物理某些難以處理的問題的高等物理背景。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學習,提高學生用現(xiàn)代物理知識解決中學物理教學中有關問題的能力。
 材:
羅瑩,楊錫震.現(xiàn)代物理與中學物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參考教材:
[1]荊永君,李昕.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王順金.物理學前言—問題與基礎.科學出版社,2013.
[3]黃祖洽.現(xiàn)代物理學前言選講.科學出版社,2013.
5物理學習理論與方法
英文名稱:Theories and Its Methods ofphysicsLearning
開設學期:學時:36 學分: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本課程通過物理的認識、物理學習理論、物理思想方法三部分內容,讓學生了解物理化歸思想、類比、歸納、猜想、數(shù)形結合、構造法等物理發(fā)現(xiàn)的基本方法以及它們在物理解題中的應用。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物理學習理論在物理教學的意義、作用,領悟物理思想。
 材:
朱鋐雄.物理學方法概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參考教材:
[1]謝 祥,周北川,趙刊.物理方法論在物理教學教育中的應用.西安交通大出版社,2009.
[2]殷傳宗.基礎物理學專題選講.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朱鋐雄.物理學思想概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4]王瑞旦,宋善炎.物理方法論.中南大學出版社,2002.
6.物理文化與物理學史
英文名稱:physical Culture and the History of physics
開設學期:學時:36 學分: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以物理教育研究生在物理文化素養(yǎng)方面的基本需要以及目前中學物理課程中所滲透的物理文化教育為出發(fā)點,引導學生了解物理科學與人類社會發(fā)展之間的相互作用,體會物理的現(xiàn)實來源和背景,主要內容有:從歷史角度看物理文化;物理發(fā)展的社會文化背景;物理與現(xiàn)代社會;物理與人類文明等。
 材:
厚宇德.物理文化與物理史.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
參考教材
[1]倪光炯,王炎森.物理與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海森堡.物理學與哲學.商務印書館,1999.
[3]海森堡.物理學與哲學.商務印書館,1999.
7物理解題研究
英文名稱:The Study ofphysicalProblem – solving
開設學期:學時:18 學分: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本課程主要介紹物理解題理論的概念,解題研究的現(xiàn)狀分析,解題資料的初步整理,解題基本功的要素分析,各種解題著作的解題觀點,解題程序,解題過程的思維分析、結構分析和長度分析,解題系統(tǒng)論,解題坐標系,解題方法,解題策略,物理習題分類,物理題解檢驗,解題錯誤分析,物理習題的科學性要求與編擬方法。通過課程學習提高學生從事物理教學工作的能力。
 材:
徐輝.高中物理解題方法與技巧.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
參考教材:
[1]李武鋼.普通物理專題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2]王懷玉.物理學中的數(shù)學方法.科學出版社,2013.
[3]廖伯琴.物理教學研究與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物理基礎教育改革研究
英文名稱:Development of BasicMathematicsEducation Reform
開設學期:學時:18 學分: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本課程主要學習國內外物理課程改革發(fā)展趨勢,物理課程標準研修,針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疑難問題進行專題研究,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把握物理課程改革的問題。提高學生對中小學物理教學改革主要問題的認識水平。
 材:
葉立軍.物理與科學進步.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
參考教材: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2001
[2] George J·Posner.課程分析(Analyzing the Curriculu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2005.
[3]廖伯琴.高中新課程必修課教與學(物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4]耿 申.課題研究方案設計.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5]孟昭輝.物理教學論與中學物理課程改革.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6]夏志芳.課堂教學行為研究及案例.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
9.物理實驗設計與教學研究
英文名稱:Research on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Teaching of Physics
開設學期:學時:18 學分: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本課程主要學習國內外物理課程改革發(fā)展趨勢,物理課程標準研修,針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疑難問題進行專題研究,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把握物理課程改革的問題。提高學生對中小學物理教學改革主要問題的認識水平。
 材:
馮杰.高中物理探究實驗及案例教學設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參考教材:
[1]張軍朋,李德安,全漢炎.高中物理課程實驗設計.廣東教育出版,2005.
[2]陳友道.中學物理設計性實驗案例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唐挈.高中物理實驗有效教學設計及案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王平杰.高中物理思想方法提煉與拓展.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
10.物理教育研究方法
英文名稱:Research methods ofPhysics Education
開設學期:學時:18 學分: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本課程主要學習:對我國物理教育發(fā)展影響較大并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教育改革的思想;在西方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以及前蘇聯(lián)、日本和阿拉伯國家作為重要的教育理論,并討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現(xiàn)代物理教育發(fā)展概況,接著就介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現(xiàn)代教育理論,突出對我國物理教育發(fā)展產生過直接影響的內容。通過課程學習,旨在提高學生對中外物理教育現(xiàn)狀的認識和研究興趣。
 材:
馮杰.物理教育研究方法導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參考教材:
[1]萬勇,王春華.物理教育研究方法.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閻金鐸.中學教師物理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3]張憲魁.物理科學方法教育.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0.
11.物理教育心理學
英文名稱: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 Physics
開設學期:學時:36 學分: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本課程以培養(yǎng)物理教育研究生物理的思考方法,運用物理的語言和方法,通過抽象、簡化建立能近似刻畫并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強有力的物理手段。建立物理模型的過程,是把錯綜復雜的實際問題簡化、抽象為合理的物理結構的過程。通過本課程學習,目的是提高物理知識的應用能力。
 材:
喬際平.物理教育心理學.廣西教育出版社,2002.
參考教材:
[1]廖伯琴.物理教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孟昭輝.物理課程與教學論.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張大均.教與學的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朱龍祥.物理教學思維方式.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12.教育統(tǒng)計原理和方法
英文名稱:Education statistics principle and method
開設學期:學時:36 學分: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本課程是為教育碩士開設的專業(yè)選修課,該課程是應用統(tǒng)計學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問題的一門科學,是應用統(tǒng)計學的一個分支,是數(shù)理統(tǒng)計與教育學的交叉學科,其主要內容包括描述統(tǒng)計和推斷統(tǒng)計。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熟練掌握教育統(tǒng)計的基本原理及在教育實踐研究的應用,使學生具備從事教育科學研究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本課程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數(shù)學基礎,同時要預先修完教育學原理、計算機應用基礎等課程,具備一定的教育理論基礎和計算機操作技能。
 材:
張磊,姜孟瑞.教育統(tǒng)計分析方法.科學出版社,2007.
參考教材:
[1]雷體男,王峰.現(xiàn)代教育技術.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
[2]孫杰遠.教育統(tǒng)計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賈俊平.統(tǒng)計學基礎.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4]王孝玲.教育統(tǒng)計學(第4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寧夏師范學院

添加寧夏師范學院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寧夏師范學院考研分數(shù)線、寧夏師范學院報錄比、寧夏師范學院考研群、寧夏師范學院學姐微信、寧夏師范學院考研真題、寧夏師范學院專業(yè)目錄、寧夏師范學院排名、寧夏師范學院保研、寧夏師范學院公眾號、寧夏師范學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寧夏師范學院考研信息或資源

寧夏師范學院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nxsfxy/zypm_173482.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