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理工學院2019年研究生招生簡章

發布時間:2019-07-30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四川理工學院2019年研究生招生簡章

四川理工學院2019年研究生招生簡章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四川理工學院2019年研究生招生簡章 正文

學校簡介
四川理工學院(教育部已公示,更名為四川輕化工大學)是一所工學、理學、管理學和人文社會學科等九大學科門類協調發展的具有五十余年本科、近二十年研究生教育歷程的普通全日制高等學校。學校有兩個校區,分別坐落于四川省的兩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一是享有“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美譽的自貢市,二是具有“中國酒都、萬里長江第一城”美譽的宜賓市。學校連續兩次獲得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是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高校、首批四川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四川省首批創新改革試點高校、四川省第二批省級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四川省高新技術產業示范科研單位。
歷史沿革:學校是一所“三線建設”西遷的本科高校,于1965年響應毛澤東主席號召、周恩來總理批示,將原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的部分保密專業西遷至四川自貢建立西南分院,1979年更名為四川化工學院,1983年更名為四川輕化工學院,2003年四校合并組建為四川理工學院,2018年6月教育部已公示更名為四川輕化工大學。
經過50余年的辦學歷程,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立足四川、服務西南、面向全國、胸懷世界,建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的辦學定位日益明確,培育并凝練出了“以黃嶺精神為底蘊,崇尚學術、發揚民主、追求卓越”的大學精神,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辦學思想體系。
基礎建設:學校設施齊全,校園環境優美,是學生奠基人生夢想、教師實現學術抱負的理想之地。校園占地面積近4000畝,校舍建筑面積130多萬平方米,國有資產總值60多億元,位于成都天府新區的成都高等研究院(165畝,20萬平方米建筑物)正在建設中。目前圖書紙質文獻總量270余萬冊,中外文獻數據庫50多個,電子資源本地鏡像50T,折合電子資源500余萬冊。
師資隊伍:學校擁有一支業務精湛、奮發有為、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學校現有教職工22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800余人:教授、副教授占比超過40%;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占比近80%。學校現有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四川省學術帶頭人等省部級以上專家60人次。學校聘請特聘教授、兼職教授、客座教授共計100余人,其中“兩院”院士4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2人。
學科建設:學校擁有化學工藝、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發酵工程等3個四川省重點學科;現有化學工程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化學、數學等7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涵蓋38個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有工程碩士、法律碩士、教育碩士、藝術碩士、會計碩士、農業碩士等6個專業學位類別,涵蓋16個專業學位領域。形成了以輕工化工為特色,工學、理學、管理學、人文和社會學科等五大學科門類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辦學格局。
學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了基礎寬厚、文理交融、突出應用與創新的辦學特色。以省級重點學科發酵工程為核心,形成了優勢突出的食品與輕工學科群,被業界譽為“中國白酒人才培養的搖籃”;以化學工程與技術為核心,構建起以化工、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環境與安全、材料科學與工程等支撐化學工業發展的學科群。創新成果“有機氟單體及高性能氟聚合物產業化新技術開發”獲得201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以藝術學科為核心,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設計”學科方向,引領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彩燈文化產業的傳承與發展,已成為支撐“自貢彩燈”文化品牌和產業不斷做大做強的重要人力資源保障。
人才培養:學校現有21個二級學院,82個本科專業,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等3萬余人。
學校堅持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大力實施教學質量工程。學校現有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省級特色專業,5個國家級“卓越計劃”教育培養專業,9個省級“卓越計劃”教育培養專業;3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3個省級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2門省級精品課程資源共享課。
學校以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不斷強化學生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近年來,在校學生參加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等全國重大比賽,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獎勵1000余項。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5%,得到社會高度認可,是四川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先進單位。
學校堅持走“政產學研用”合作發展之路,積極發揮學科、人才和技術優勢,以多種形式與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開展合作,共同承擔各類縱橫向合作項目2500余項。積極推動特色優勢學科與行業優質資源共建共享共贏,共建產學研創新平臺。2017年我校獲中國酒業協會授牌建設“中國白酒學院”。聚焦服務白酒產業轉型升級發展,以生物工程學院為平臺,與五糧液集團共建五糧液白酒學院、與遂寧市政府共建“中國生態釀酒產業技術研究院”、與邛崍市政府共建“邛酒產業技術研究院”。與自貢市人民政府、自貢燈彩文化產業集團合作共建“彩燈學院”,實現人才培養和產業需求聯動。
半個世紀來,學校培養了20余萬畢業生,涌現出如中科院院士顏德岳、瀘州老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良、美國南伊利諾伊大學愛德華茲維爾分校(SIUE) 杰出教授羅朝俊等一大批在科學界、企業界、教育界成就斐然的杰出校友。
  科學研究:近年來,學校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70余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60余項,到位年均科研經費近5000萬元;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40項、市廳級科技成果獎150余項;出版學術著作160余部,獲得授權專利400余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160項),發表學術論文7200余篇(其中SCI、EI、CPCI-S、CSSCI等收錄論文2480篇)。
我校擁有釀酒生物技術及應用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人工智能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材料腐蝕與防護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等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中國鹽文化研究中心、川酒發展研究中心等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民俗燈文化普及基地四川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1個,四川省創新團隊5個,四川省院士(專家)工作站1個,四川省工程實驗室2個,四川省產業技術研究院2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5個,四川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4個,四川省旅游科研重點基地1個,四川省知識產權教育培訓基地1個,四川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4個,四川省技術創新聯盟3個。
社會服務:學校始終堅持“學科支撐產業、專業服務行業”的理念,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加強“政產學研用”的“研學合用、產教融合”的合作模式,構建起了“為政府決策提供咨詢、為企業發展解決難題、為市民學習提供機會”的服務地方體系。
學校先后與省內外10余個市級人民政府,與五糧液、瀘州老窖、中昊集團晨光化工研究院、華西能源等100多家知名企業簽訂了全面戰略協議和產學研合作協議,全面開展人才培養與科技攻關合作,為地方產業轉型升級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為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學校結合川南經濟區的產業規劃,專門成立了川南發展研究中心、產業轉型與創新研究中心、地方特色文化對外傳播普及基地、彩燈設計與文化研究所、過濾分離與凈化技術設計研究所、閥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造紙科學與技術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所等數十個直接服務地方的研究機構,為地方發展提供支撐。
合作交流:學校秉承開放辦學理念,積極開展對外交流活動,與華東理工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諸多國內高校建有合作辦學機制;與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古巴、白俄羅斯、巴基斯坦等國外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派出老師和學生赴海外交流;積極開展海峽兩岸教育文化交流和大學生香港行活動。
為積極響應和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布局,學校積極尋求“一帶一路”沿線高等教育合作伙伴,堅持走出去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大力招收培養國際學生。目前已招收了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法國、韓國、巴基斯坦、老撾、尼日利亞等50余個國家的留學生。
新時代,新作為。展望未來,學校將繼續“解放思想、勇于創新、敢于擔當、跨越發展”開創652(2.0)版新篇章,將始終遵循國家教育方針和高等教育規律,秉持“厚德達理,勵志勤工”的校訓,緊緊圍繞建設創新大學、開放大學、智慧大學、和諧大學的目標,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社會適應性強,基礎扎實,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
 
 
熱忱歡迎廣大有志青年報考四川理工學院!
 

 招生說明
一、招生計劃
2019年我校擬招收全日制學術型、專業學位及非全日制專業學位(部分專業)碩士研究生550人左右,具體招生人數以2019年國家文件下達為準,我校部分專業接收推免生報考(具體見推免生招生專業目錄),我校所有專業均接收“退役大學生士兵” 專項計劃考生報考。
二、報考條件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 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 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招生單位規定的體檢要求。
4.考生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錄取當年9月1日前必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2年(從畢業后到錄取當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員,以及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符合招生單位根據本單位的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學業要求的,按本科畢業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4)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5. 報名參加法律(非法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除符合第4條中的各項要求外,還須符合:報考前所學專業為非法學專業(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法學門類中的法學類專業[代碼為0301]畢業生、專科層次法學類畢業生和自學考試形式的法學類畢業生等不得報考)。
6. 報名參加法律(法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除符合第4條中的各項要求外,還須符合:報考前所學專業為法學專業(僅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法學門類中的法學類專業[代碼為0301]畢業生、專科層次法學類畢業生和自學考試形式的法學類畢業生等可以報考)。
7. 報名參加我校教育碩士(0451)各領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除符合第4條中的各項要求外,前置學歷所學專業須與報考領域(方向)一致或密切相關(具體前置專業要求請關注我校研究生部網站通知)。其中職業技術教育領域(045120)不接受高校教師報考。
8. 具有推薦免試資格的考生,須在國家規定時間內登錄“全國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信息公開暨管理服務系統”(網址:http://yz.chsi.com.cn/tm)填報志愿并參加復試。已被我校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報名參加當年碩士研究生考試招生,否則取消其推免錄取資格。
9. 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應為高校學生應征入伍退出現役,且符合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者〔高校學生指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含高職)、研究生、第二學士學位的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專科(高職)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下同〕。考生報名時應當選擇填報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并按要求填報本人入伍前的入學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關信息。正確填報本人《入伍批準書》編號和《退出現役證》編號。
三、報名
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現場確認兩個階段。
1. 網上報名:報考2019年碩士生一律采取網上報名方式。
(1)網上報名日期:網上報名時間為 2018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網上預報名時間為2018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考生應在規定時間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公網網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網址:http://yz.chsi.cn,以下簡稱研招網)瀏覽報考須知,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管理機構、報考點以及報考招生單位的網上公告要求報名,凡不按要求報名、網報信息誤填、錯填或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報名期間考生可自行修改網上報名信息或重新填報報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條有效報名信息。逾期不再補報,也不得修改報名信息。
考生要準確填寫本人所受獎懲情況,特別是要如實填寫在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成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等國家教育考試過程中因違紀、作弊所受處罰情況。對弄虛作假者,將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等嚴肅處理。
報名期間將對考生學歷(學籍)信息進行網上校驗,考生可上網查看學歷(學籍)校驗結果。考生也可在報名前或報名期間自行登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網址:http://www.chsi.com.cn)查詢本人學歷(學籍)信息。
考生應當認真了解并嚴格按照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選擇填報志愿。因不符合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造成后續不能現場確認、考試、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2. 現場確認: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須到報考點現場確認網報信息。
現場確認時間:以研招網及各報考點公布時間為準,一般在11月上、中旬。逾期不再補辦。
考生現場確認應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證、學歷證書(應屆本科畢業生持學生證)和網上報名編號,由報考點工作人員進行核對。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的考生還應提交本人《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的原件或蓋有存檔單位紅章的復印件。
四、資格審查
1. 我校將在全面審查考生網上填報的報名信息的基礎上重點核查考生填報的學歷(學籍)信息,未通過網上學歷(學籍)校驗的考生,應在規定時間內提供學信網“學歷證書電子注冊備案表”或“學籍在線驗證報告”后再準予考試。
2. 考生參加復試時我校將對其報考資格進行審查。參加復試的考生需按復試通知的要求攜帶本人身份證和本科畢業證(應屆本科畢業生攜帶學生證)原件等材料。
3. 入學報到時,學校將檢查應屆本科畢業生的畢業證書原件。對未獲得畢業證書的應屆本科考生,學校將按照教育部有關規定取消其入學資格。
4. 不論何時,對弄虛作假者一經查實,學校即按有關規定取消報考、復試、錄取資格或學籍、學位等。
五、考試  (入學考試分為初試和復試)
1. 初試
(1)初試科目參見《招生專業目錄》,其中政治理論和外國語成績滿分均為100分,兩門業務課成績滿分均為150分。統考科目政治、英語一、英語二,數學一、數學二、數學三,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法碩聯考專業基礎(非法學)、法碩聯考綜合(非法學)、法碩聯考專業基礎(法學)、法碩聯考綜合(法學)等均采用國家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的全國統一考卷,其余專業基礎課由我校自行命題,考試內容范圍附后。
(2)初試科目考試時間為3小時/科。
(3)準考證打印:考生應在2018年12月14日至12月24日期間,可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錄研招網下載打印《準考證》。《準考證》使用A4幅面白紙打印,正反兩面在使用期間不得涂改或書寫。
(4)考生憑下載打印的《準考證》及居民身份證參加初試和復試。
(5) 初試時間:2018年12月22日至12月23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 17:00)。
2. 復試
(1)我校執行教育部一區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一志愿上線考生直接進入復試名單,復試時間一般在3-4月。
我校依據教育部有關政策自主確定并公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要求和接受其他招生單位“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考生調劑的初試成績要求。
(2)復試成績滿分為100分,其中外國語(聽力、口語)成績滿分為10分,筆試成績滿分40分,面試成績滿分50分,復試筆試科目及考試內容范圍附后。
(3)除法律 (非法學)外,其余以同等學力身份(含高職高專、成人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復試時尚未取得本科畢業證書的自考和網絡教育考生)報考的考生,須加試兩門本科主干課程,加試方式為筆試。加試科目不得與初試科目相同。
(4)會計碩士的思想政治理論考試在復試中進行,成績計入復試總成績。
六、體檢
考生復試時按照教育部有關要求進行體檢,凡不符合教育部規定體檢標準的考生不予錄取。入學報到時仍需按照教育部有關要求進行入學體檢,凡不符合教育部規定體檢標準的考生,建議休學治療痊愈后再根據相關規定辦理復學手續。
七、錄取
1. 入學考試成績按照“總成績=(初試成績/5)×50%+復試成績×50%”計算。
2. 錄取原則
(1)按初試、復試綜合考核的總成績排序錄取。
(2)考生按招生專業錄取,入學以后再分研究方向。
3. 我校錄取的碩士研究生按其學習形式分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兩種,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考試招生依據國家統一要求,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按就業方式分為定向就業和非定向就業兩種類型,定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業,非定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按本人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辦法就業。
八、學費、學制及學習形式
學科(類別) 學費標準 學制 學位類型 學習形式
07理學 8000元/學年.生 3年 學術型 全日制
08工學 8000元/學年.生 3年 學術型 全日制
12管理學 7200元/學年.生 3年 學術型 全日制
0351法律 7200元/學年.生 3年 專業學位 全日制、非全日制
0451教育 7200元/學年.生 3年 專業學位 全日制、非全日制
0852工程 8000元/學年.生 3年 專業學位 全日制
0951農業 8000元/學年.生 3年 專業學位 全日制、非全日制
1253會計 12000元/學年.生 3年 專業學位 全日制、非全日制
1351藝術 12000元/學年.生 3年 專業學位 全日制
九、獎助政策
1、獎學金(僅限全日制碩士研究生)
(1)研究生新生獎學金:3000-15000元,具體情況如下:
推免生:15000元/生,且第一年享受一等學業獎學金。
一志愿考生:按報考專業6000-10000元/生,除破格外,100%覆蓋。
工學、管理學、工程碩士:10000元/生;理學、會計碩士、藝術碩士:8000元/生;其余專業:6000元/生
調劑考生:國家一流大學、一流學科高校畢業生或初試成績高于所報考門類一區(A類)分數線50分,獎5000元/生;初試成績高于所報考門類一區(A類)分數線30-49分,獎3000元/生。
(2)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0000元/年,覆蓋面以當年實際下達比例執行;
(3)研究生學業獎學金:6000-10000元/年,覆蓋面以當年實際下達比例執行;
(4)研究生創新成果獎: SCI、EI、CSSCI等收錄的學術期刊論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獲得省、校級優秀碩士論文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獎勵,金額為1000-5000元;
2、助學金(僅限全日制碩士研究生)
(1)研究生助學金:15000元/年(含國家助學金6000元+學校助學金9000元),除有固定工資收入者外,100%覆蓋;
(2)三助一輔:3000-5000元/年,按需設崗,覆蓋面不低于30%;
3、助學貸款:學校根據生源地助學貸款規定,協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向國家開發銀行、農村信用社申請貸款;學校同時開展校園地助學貸款工作,解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入學問題。
4、培養業務經費:用于資助研究生開展課題研究和學位論文等工作。培養費額度為不低于8000元/年;
5、研究生創新基金:用于加強研究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經專家評審立項,每項資助經費3000-6000元。
十、其它
1、涉及錄取和調劑方面的政策以教育部當年錄取工作文件為準。
2、我校招生專業目錄中公布的研究方向,是為了使考生了解各專業的研究動態,入學以后,再進行師生互選,確定研究方向。
3、我校無培養視力殘疾考生的導師,暫不具備招收視力殘疾考生的條件。
十一、聯系方式
通信地址:四川省自貢市自流井區學苑街180號
四川理工學院研究生招生辦公室(匯南行政樓411室)
郵  編:643000
聯 系 人:彭老師
聯系電話:(0813)5505850
網  址:http:// yjs.suse.edu.cn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培養學院及學科專業簡介
 
化學工程學院
(一)學院簡介
化學工程學院源于1965年建設的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西南分院化工系,是學校辦學歷史最長、實力最強的學院之一。學院擁有一支業務精湛、奮發有為、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20余人,近50%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38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四川省千人計劃專家2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2人,四川省勞模1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6名,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30余人。近5年,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50余項,其中國家級、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及質量工程項目30余項;獲各類成果獎勵28項,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發表科研論文400余篇,其中SCI、EI收錄120余篇;申請專利100余件,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60余件。
學院以服務過程工業需求為導向,構建了以化工過程開發、制藥與精細化工、工業分析與檢測、化工新材料、廢棄物處置與資源化利用、化工安全等支撐化工與制藥工業發展較為完備的學科專業體系,為區域產業發展和產業升級提供技術支撐。學院現有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和材料工程(化工新材料方向)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
學院擁有保障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的教學和科研條件,具有良好的學術氛圍和較強的科研實力。建有四川省級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化工實驗中心、四川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化工仿真實驗中心、國家城市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川南分中心)、工業有機固體廢物資源化處理協同創新中心、精細化工助劑及表面活性劑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有機氟材料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參建)等重點研究平臺。
(二)學科專業簡介
● 0817 化學工程與技術
化學工程與技術是我校十三五學科發展規劃的一流建設學科群之一。該學科涵蓋化學工程、化學工藝、應用化學、工業催化、制藥工程、綠色化學與技術、再生資源化工、腐蝕與防護、材料化學工程等9個二級學科。本學科與地方經濟發展緊密結合,注重解決企業生產技術問題,以應用技術研究和工藝開發為主,同時重視與生物工程、材料學等學科的結合,積極開展交叉、前沿領域的科學研究,形成學科間的融合與滲透,促進化學化工技術與方法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和創新。
圍繞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建有“材料腐蝕與防護”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和“綠色催化”、“精細化工助劑及表面活性劑”等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與企業共建了“有機氟材料”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和“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與自貢市共建自貢國家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形成多學科平臺對化學工程與技術的支撐。
培養目標
根據區域經濟發展需要,本學科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以化學工業為代表的過程工業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具有在化工及相關行業獨立從事教學、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等方面的高級人才。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在化工、能源、冶金、煉油、輕工、醫藥、環保、軍工、商品檢驗、衛生防疫、海關、食品等相關行業,從事產品研制、工藝開發、工程設計、技術開發、設備強化、技術改造、質量控制與檢測、分析測試、環境保護和企業管理等工作。
二級學科簡介及研究方向
081701 化學工程
化學工程:研究化學工業等過程工業中相關化學與物理過程的一般原理和共性規律,解決過程工業涉及裝置的模擬、放大、開發、設計、操作及優化的理論和方法問題。
研究方向:01化工過程開發/模擬  02傳質與分離  03過程強化與節能
081702 化學工藝
化學工藝:以數學、物理、化學等理論為基礎的面向工業生產的高度綜合性專業。化學工藝是研究化學品的技術開發、生產原理、過程與裝置優化設計以及新產品的開發。
研究方向:01有機化工  02無機化工  03精細化工  04化工新材料
081704 應用化學
應用化學:研究有明確應用前景的精細化學品、專用化學品、功能材料等的制備原理和工藝技術。主要內容包括化工產品結構與性能關系、制備工藝、產品復配及商品化,以及各類化學品、化學材料及器件制造過程中的化學合成、物理化學、化工單元反應及工藝、生物技術和分析測試技術的應用等。
研究方向:01表面活性劑合成及應用  02工業分析
081705 工業催化
工業催化:以近代化學和物理為基礎,并與材料、能源、環境、食品等多個領域密切聯系的理工結合學科,催化反應技術是化學品、燃料、材料、醫藥、食品等生產和環境保護的支柱科學技術之一,它是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發展不可缺少的科學技術。主要研究與能源、環境等相關的催化新材料和環境友好的催化新反應。
研究方向:01綠色催化技術  02催化劑工程
0817Z2 制藥工程
制藥工程:由化學、藥學、化學工程以及生物工程等交叉結合發展而形成的新興交叉學科,主要解決藥品生產過程中的工程技術問題和實現藥品的規模化生產和規范化管理。主要涉及化學制藥工程、中藥制藥工程、生物制藥工程、藥物制劑工程和GMP在藥品生產中的應用。
研究方向:01生物制藥工程技術  02藥物合成工程與工藝  03藥物活性成分分離純化及結構修飾
● 085204 材料工程化工新材料方向、專業學位)
化工新材料:涉及化工新材料的研究與開發、材料生產工藝和設備的開發和設計、材料的特性分析與試驗、材料成品的檢測與質量控制、材料制品的加工及改性、材料制造業的管理等。
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化工背景,應用化工學科“三傳一反”經典理論解決材料合成過程中的技術難題、工程實踐能力較強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就業方向
畢業生適應能力強,就業面廣,可在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用材料、化工等行業技術、行政部門從事應用研究、科技開發、生產技術和管理工作,或到科研院所和學校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
研究方向: 01化工新材料
 
生物工程學院﹒五糧液白酒學院
(一)學院簡介
生物工程學院緊密圍繞區域經濟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要,形成了以“釀酒工程、調味品釀造、果蔬精深加工、農畜產品加工、竹材低污染制漿造紙技術”為主的學科特色方向,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被譽為“中國白酒人才培養的搖籃”。現有專任教師100余人,企業兼職教師30余人,其中教授21名,副教授20名,博士40名,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6人,中國釀酒大師4名,國家級白酒嘗評員1名。近五年承擔各級科研項目30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省級項目80余項;發表科技論文600余篇,其中SCI/EI等收錄70余篇,出版教材和專著23部,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獎10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5項),地(市)級科技進步獎11項,榮獲各級教學成果獎12項,其中四川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42項,專利成果產業化6項。
(二)學科專業簡介
0832 食品科學與工程
本學科現涵蓋食品科學、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釀酒工程3個二級學科,在白酒釀造、果蔬加工等方面特色明顯,擁有“固態釀造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等3個國家級平臺和“釀酒生物技術及應用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等9個省部級平臺,是我校十三五學科發展規劃的一流建設學科群之一。
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掌握食品科學與工程領域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具備解決食品科學與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能承擔食品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指導、產品開發、工程設計、質量控制和生產管理等工作,成為食品科學與工程領域的高級技術人才。
就業方向
本學科碩士畢業生科研能力強,將成為未來食品科學與工程領域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的生產和管理骨干力量,主要到食品生產企業及工商、質監、農業等政府部門就業,也可在高校、公益性組織和其他與食品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就業;主要從事科學研究、教育教學、產品開發、技術指導、新技術推廣與應用、質量控制、工程設計與實施、工程規劃與管理等工作。
二級學科簡介及研究方向
083201食品科學
食品科學:研究食品的物理、化學、生物特性及其加工技術原理與方法的學科。重點研究食品及其原材料在生產、加工、貯藏、流通中的物理、化學、生物特性和感官品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人、環境和食物相互作用關系。經過30多年發展,已形成了圍繞地方產業特色的研究方向,研究領域主要涉及食品原料品質、風味物質基礎、食品生物技術、營養成分與人類健康等方面。
研究方向: 01食品生物技術  02現代食品加工理論與基礎  03食品原料與品質  04食品健康與安全
083203 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以農產品為研究對象,以生物學和工程學為基礎,研究農產品貯運、加工及加工中副產品的綜合利用等基礎科學與工程技術問題的學科。主要研究現代食品加工技術與裝備、農產品貯藏工程、副產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等內容。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果蔬加工技術與貯藏、畜禽產品精深加工及貯藏、調味品加工及代謝控制、食品加工特殊裝備、加工副產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等方向。
研究方向:01現代食品加工技術與裝備  02農產品貯藏工程  03副產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
0832Z1 釀酒工程
釀酒工程:主要涉及釀酒功能菌的選育及其應用、酒類風味與標準化、白酒食品安全體系、白酒生產機械化與智能化、白酒清潔化生產與節能減排技術等方面。圍繞釀酒領域重大科學問題,聚焦制約產業發展的重點突破方向,整合多方資源,面向釀酒發酵機理、釀酒工藝優化、釀酒微生物、釀酒機械化和智能化等科研方向熱點問題,開展原創性研究。
研究方向:01釀酒生物技術及應用  02釀酒過程分析與調控  03釀酒機械化與智能化
085231 食品工程(專業學位)
食品工程:通過基礎理論與工程應用相結合,主要開展現代農產品加工原理與工藝、食品工程高新技術與裝備、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技術、食品生物技術、食品產業發展與規劃、食品質量標準等方面的工程研究。
培養目標
本領域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為食品相關企、事業單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技術扎實、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復合型、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
就業方向
本領域碩士畢業生工程實踐能力強,社會需求大,將成為未來食品工程領域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的生產和管理骨干力量,主要到食品生產企業及工商、質監、農業等政府部門就業,也可在高校、公益性組織和其他與食品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就業;主要從事科學研究、教育教學、產品開發、技術指導、新技術推廣與應用、質量控制、工程設計與實施、工程規劃與管理等工作。
研究方向:01農產品精深加工  02食品安全工程  03釀酒工程
095135 食品加工與安全(專業學位)
食品加工與安全:是與農業生產、食品加工、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方面任職資格相聯系的農業碩士專業學位,該領域已形成糧油精深加工、食品安全控制技術兩個研究方向。本領域師資隊伍結構合理,理論與實踐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改革成果、科研成果豐碩。注重參與式教學,培養學生理論運用于實踐能力。
培養目標
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農業碩士旨在培養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德智體全面發展、技術扎實、實踐能力強的掌握食品加工與安全方面理論基礎,了解本學科現狀和發展趨勢,具備獨立從事科學工作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人才。
就業方向
本領域碩士畢業生工程實踐能力強,社會需求大,將成為未來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的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生產和管理的骨干力量,主要到食品生產企業及工商、質監、農業等政府部門就業,也可在高校、公益性組織和其他與食品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就業;主要從事科學研究、教育教學、產品開發、技術指導、新技術推廣與應用、質量控制、工程設計與實施、工程規劃與管理等工作。
研究方向:01糧油精深加工  02食品安全控制技術
 
機械工程學院
(一)學院簡介
機械工程學院始建于1965年的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西南分院化工設備與機械專業,擁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和機械工程領域碩士學位授予權,同時招收產品設計方向(藝術碩士)和金屬材料制備與成型技術方向(材料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學院現有專任教師125名,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及副高職稱38名,博士31人,在讀博士16名。聘任了10多名科研水平優異、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擔任兼職導師。
學院擁有四川省礦山尾渣資源化利用工程實驗室、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四川省運輸裝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閥門工程研究中心、過濾與分離創新聯盟、特種技術加工研究中心等研究平臺。實驗室面積10000余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3500余萬元,具有良好的教學科研條件。
近年來,承擔了國家級、省級等各級項目100余項,獲發明專利20余項,實用新型專利50余項,發表論文500余篇,其中三大檢索收錄100余篇。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2項,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獎2項,地市級科技進步獎6項。
(二)學科專業簡介
0802 機械工程
機械工程學科是學校重點建設學科,擁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和機械工程領域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涵蓋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過程設備與機械、過程裝備檢測及自動化等5個二級學科。
本學科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強化特色、提高質量、服務地方”為宗旨,立足四川,輻射全國,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和行業需要。以過程裝備設計制造為特色,依托學校材料化工、生物食品和智能控制等優勢學科群,以中國制造2025為引領、四川五大高端產業為導向、成渝區域產業經濟為驅動,在節能環保、能源裝備和智能制造等方面開展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促進地方產業轉型升級和協調發展。
培養目標
面向機械工程行業及相關工程部門,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系統掌握機械工程相關專業知識,具備較強的研究能力或工程實踐能力,能夠開展機械裝備、節能環保裝備、能源裝備以及釀酒裝備等的研究、設計、制造、檢測與控制的高層次人才。
就業方向
可在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事業單位、大中型企業等單位從事機械工程及其相關領域的研究、技術開發、教學以及管理等工作。
級學科簡介及研究方向
080201 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
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主要包括特種加工技術、數控技術與柔性制造單元、智能制造技術及裝備、智能系統與智能工廠、工藝數據庫與大數據分析等相關制造理論、制造技術、制造系統和先進制造模式,擁有數控技術與智能制造創新團隊,依托企業信息化與物聯網測控技術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固態釀造關鍵技術研究四川省院士(專家)工作站,在能源裝備、釀酒智能裝備、電火花機床、高端智能機床以及智能工廠等方向具有特色優勢。
研究方向:01數控技術與柔性制造單元  02智能制造及裝備  03智能系統與智能工廠  04制造業信息化
080202 機械電子工程
機械電子工程:以機械工程、電子工程、計算機控制技術等相關學科交叉融合形成的學科方向主要包括機電系統基礎理論、機電系統及產品關鍵協調性應用技術研究,以及各類機電產品和系統的設計、制造、試驗和開發。該方向依托人工智能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和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在專用機床驅動控制系統集成、工業機器人技術、機電設備及生產過程裝備設計開發、數控機床狀態檢測與智能控制等方面具有特色。
研究方向:01工業機器人技術、02專用機床驅動控制系統集成、03機電設備設計開發、04生產過程控制與自動化
080203 機械設計及理論
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功能分析與綜合并定量描述、控制其性能的基礎技術學科。研究領域主要包括機械設備運動和動力學、材料疲勞、機械創新設計、現代設計方法等。結合泵閥、能源裝備和軌道交通等方面的區域經濟需求,在產品創新與優化設計、虛擬設計與仿真、可重構設計、產品逆向工程、智能機構與仿生等方面具有特色與優勢。
研究方向:01產品創新與優化設計  02虛擬設計與仿真  03產品逆向工程    04 可重構設計  05智能機構與仿生
0802Z1 過程設備與機械
過程設備與機械:面向過程工業,融合機械、化工、控制等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在多相流、節能環保、承壓設備等方面開展研究。在多相流理論及工程、分離與凈化技術及工程、節能減排與特種設備、水污染控制裝備與工程、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工程、承壓設備安全及可靠性保障等方面具有鮮明的特色優勢。
研究方向:01多相流理論及工程  02分離與凈化技術及工程  03節能減排與特種設備  04水污染控制裝備與工程  05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工程  06承壓設備安全及可靠性保障
0802Z2 過程裝備檢測及自動化
過程裝備檢測及自動化:以過程裝備及系統為對象,通過新型傳感方法及技術、數據處理及智能算法、分布式智慧監控方法及系統、機器視覺關鍵技術的研究,為過程裝備及系統的安全可靠性保障和智慧監管提供新方法和技術。在分布式監測與智能控制、機器視覺、承壓設備監測與預警、智能傳感與數據融合等方面形成特色。
研究方向:01分布式監測與智能控制  02機器視覺  03承壓設備監測與預警  04 智能傳感與數據融合
085201機械工程(專業學位)
機械工程領域是通過研究并實施各種制造技術,為人類生存和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各類機械制造產品、裝備和相應服務的重要基礎工程領域,其涵蓋的制造業是國家的支柱產業之一。主要覆蓋基于各種科學原理的制造工藝類技術,滿足不同需求的機械裝備自動化技術,面向產品、裝備及制造系統的設計類技術、控制類技術,產品檢驗、試驗、診斷技術,以及制造企業信息化技術等。
培養目標
面向機械工程行業及相關工程部門,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扎實、素質全面、工程實踐能力強并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掌握機械工程領域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先進技術方法和手段,熟悉本領域相關的職業及技術規范,具有獨立從事工程設計、工程實施,工程研究、工程開發等能力。
就業方向
畢業學生可在科研院所和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機械裝備設計、研發、生產制造以及管理等工作。
研究方向:01先進制造技術與智能化  02機電系統設計與開發  03機械優化與創新設計方法及應用  04過程裝備設計與開發
085204 材料工程(金屬材料制備與成型技術方向、專業學位)
該專業學位方向圍繞新型金屬材料的開發及金屬材料的熔煉、制備、表面處理等制備工藝以及材料成形與加工技術,開展新材料設計與開發、材料制備新技術等的研究,注重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
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系統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理論、掌握金屬材料制備、成形與加工技術及計算機應用,掌握材料加工工程學科的前沿發展動向,工程實踐能力強并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方向
畢業學生可在科研院所和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科研、教學、新材料開發、工程設計、管理等工作。
研究方向:01金屬材料制備與成型技術
135108 藝術設計(產品設計方向、專業學位藝術碩士)
產品設計方向通過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的滲透和交融,結合藝術和產品,研究各類產品的設計理論和方法,開展工業產品創新設計及相關的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設計、傳播設計、人機交互設計、環境與展示設計等領域的開發、研究、策劃,體現系統、創新、應用的思想,提高學生的產品設計能力、藝術創造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注重學生個性發揮。
培養目標
培養具備堅實的產品及藝術設計基礎理論,具有國際化視野和社會責任感、綜合性的創新思維方式,能在企事業單位、專業設計機構和科學研究單位從事工業產品創新設計及相關的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設計、傳播設計、人機交互設計、環境與展示設計等領域的開發、研究、策劃、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設計人才。
就業方向
畢業學生可在企事業單位和專業設計機構從事產品開發、藝術設計、工程設計等相關領域的設計、教學和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01產品設計
 
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人工智能學院
(一)學院簡介
  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成立于1985年,是以原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自動化專業為基礎組建而成,是我校辦學歷史長、具影響力的學院之一。學院具有一支教學科研并重、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有國家杰青1人,國家千人計劃1人,四川省千人計劃3人,省突貢專家1人,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后備人選4人,省級教學名師1名,學院現有教授近20名,副教授近40名,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以上教師的比例為90%以上。學院還從國內知名高校、研究所、四川電力科學研究院等知名企事業聘任有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兼職教授20余人。
學院擁有完善的教學實踐和科學研究平臺,2009年獲批建設有四川省唯一的人工智能四川省重點實驗室,2018年由教育部聯合國內知名IT企業與學院共建人工智能學院,學院擁有國家工程實踐中心1個,省級實踐基地1個,2000年首批列入四川省高等學校電子與信息類本科人才培養基地,擁有實驗儀器設備價值在四千萬余元以上。近三年承擔國家級項目10余項,省、廳級項目120余項,獲省、市級科技成果獎10余項,專利20余項,發表論文300余篇,其中被SCI、 EI收錄的期刊論文100余篇。
(二)學科專業簡介
0811 控制科學與工程
本學科相關專業具有近50年本科和14年研究生教育歷史,形成了完善的學科培養管理體系。本學科為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涵蓋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系統工程和電力系統與智能控制、非線性系統優化與控制、企業信息系統與工程等7個二級學科,已形成非線性復雜系統理論、智能信號與信息處理、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人工智能與專家系統、智能檢測與工業自動化儀表、大型設備故障監測診斷技術、控制網絡控制技術、工業復雜控制系統的建模、優化與控制、智能控制與智能機器人、嵌入式技術及其應用、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非線性大系統的建模、仿真及優化、機器視覺與電網狀態監測、智能云電站等穩定的研究方向。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與區域經濟發展緊密結合,注重解決川南地區乃至西南地區化工、輕工、電力、機械、新能源新材料等行業中關鍵技術問題,與學校優勢學科的交叉融合,立足四川,面向全國,服務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培養目標
    本學科培養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與職業道德,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扎實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知識,了解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發展的前言和動態,運用涉及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系統工程和電力系統與智能控制等方面的專業技術和方法,從事自動化工程領域的教學、研發、設計、實現、運行和管理等工作,適應國家尤其是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要求的高級專門人才。
就業方向
   本學科屬于控制科學與工程及信息領域。畢業生可到工廠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從事以自動控制、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物聯網技術、先進儀器設備等方面的科研、教學、設計開發和技術管理等工作。
二級學科(領域)簡介及研究方向
081101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以工程領域內的控制系統為主要對象,以數學方法和計算機技術為主要工具,研究各種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統的建模、分析、綜合、優化、設計和實現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本學科培養從事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領域的研究、設計、開發和系統集成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
研究方向:01先進控制與優化  02非線性理論及應用  03智能機器人 04計算機控制技術及應用
081102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研究被控對象的信息提取、轉換、傳遞與處理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的一門學科。它的理論基礎涉及現代物理、控制理論、電子學、計算機科學和計量科學等
研究方向:01智能傳感器與智能測試  02檢測技術與信號處理  03自動化儀表  04計算機測試系統  05環境安全檢測  06橋梁檢測
    081103 系統工程
系統工程:解決日益復雜的社會實踐問題而形成的從整體出發合理組織、控制和管理各類系統的綜合性的工程技術學科,重點解決非線性大系統建模優化、評估預測;計算機網絡安全系統及復雜工業過程控制系統的建模優化和智能控制等問題。
研究方向:01信息系統和網絡安全工程  02系統的建模、仿真與控制  03基于網絡環境的系統工程
081104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模式識別與系統:以信息處理與模式識別的理論技術為核心,以數學方法與計算機為主要工具,研究對各種媒體信息進行處理、分類和理解的方法,并在此基礎上構造具有某些智能特性的系統。主要研究信息的采集、處理與特征提取,模式識別與分析,人工智能以及智能系統的設計等。
研究方向:01智能計算  02模式識別  03圖像處理  04信號處理
    0811Z1 電力系統及智能控制
電力系統與智能控制:以智能信息處理及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著重培養從事電力輸配電系統的智能檢測、智能云平臺、故障分析及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等方面的高端人才。
研究方向:01智能電網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  02電力系統運行和控制  03人工智能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085210 控制工程(專業學位)
本領域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本學科主要針對工程應用領域中面臨的復雜控制問題,應用控制理論,研究和發展先進的控制技術和自動化系統,設有過程控制系統、仿真系統、PLC等實驗室。
培養目標
控制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主要培養目標是面向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面向企事業單位對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自動化工程領域人才的需要,培養注重控制工程領域的工程研究、開發應用、基礎扎實、素質全面、工程實踐能力強、并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
就業方向
控制工程研究生直接為企業、事業單位培養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可在設備制造及生產系統的控制,工程施工及生產系統的控制,經濟、金融、社會系統的分析、決策、管理,航空、航天、化工、交通等專用生產設備及生產系統的控制等行業,從事控制工程設備及系統的設計與開發,控制工程設備及系統的生產與制造,控制工程設備的管理、使用、保養和維護,經濟、金融社會系統的分析、決策及管理等。
研究方向:01智能控制與系統優化  02智能測試與專家系統  03智能信息處理 04嵌入式系統與智能控制  05大數據與智能電網 06網絡系統與信息安全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一)學院簡介
四川理工學院材料類專業源于上世紀70年代本校開辦的腐蝕與防護本科專業,在西部地區開設最早,特色鮮明,在業界有廣泛知名度與美譽度,材料學院現有材料科學與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材料化學等四個本科專業,擁有腐蝕與防護、材料化學工程兩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和一個材料工程領域專業學位授予點,現有本科1200余人、研究生100余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現有專職教師75名,其中教授12人,博士39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四川省“千人計劃”專家5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4人,教育部材料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系四川省腐蝕與防護學會掛靠單位,擁有腐蝕與防護省級教學團隊、材料失效分析與耐蝕集成技術省級創新團隊,是一支治學嚴謹、充滿愛心、積極向上的師資隊伍。
學院貫徹教學、科研并重的指導思想,強調科研對學科建設的推動作用,學院近三年來每年均對社會發布十余項新材料、新產品,學院承擔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四川省科技廳、教育廳等各類在研項目200余項,在國內外發表科研論文450余篇,其中被SCI收錄150余篇,出版教材8本,獲得國家授權專利42項,獲得省、市級科技成果獎20余項。
學院建有材料腐蝕與防護四川省重點實驗室,面積4000余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價值3000余萬元,下設材料腐蝕電化學、材料先進表面技術、耐蝕高分子材料、金屬材料高溫腐蝕、新型碳材料、防腐蝕工程應用技術等研究室,為研究生培養提供保障。
(二)學科專業簡介
0817Z3 腐蝕與防護(化學工程與技術
腐蝕與防護:腐蝕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現象,具有普遍性、隱蔽性、漸進性和突發性的特點,不僅消耗大量的資源與能源,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污染環境,甚至突發災難性事故,危及人類的安全與健康。人類無法根除腐蝕,但可以控制腐蝕。據估算,通過積極推廣采用現有防腐蝕工藝與先進的新型耐蝕材料、防腐蝕新技術,可以大大延長設備與裝備的使用壽命,減小和避免突發腐蝕事故的發生,減少腐蝕損失約30%左右。目前,在國家提倡自主、創新、新工業化、節能環保,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大背景下,腐蝕問題顯得尤為重要。培養高水平腐蝕與防護碩士研究生,對于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可持續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培養目標
掌握腐蝕與防護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對腐蝕與防護學科的設計及理論與發展趨勢有較系統的了解,并了解本學科的國內外研究前沿與動態;有較高的實驗研究和理論分析水平,能獨立地從事本學科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工作,并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有一定的項目組織才能。
就業方向
本專業畢業生適應能力強,就業面廣,適合于到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油氣化工、交通運輸等行業的企業、高校、研究院所等單位從事教學、科研、產品開發、管理等工作。
研究方向:01腐蝕電化學  02材料表面技術  03化工新材料
0817Z5 材料化學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
材料化學工程:是一門以材料、化學、化工為基礎,運用化學工程的方法做材料和用材料,通過對產品的微結構進行調控,降低材料生產對能源的消耗和環境的污染,為材料的高質量、低成本、規模化制備提供保障,涉及化學化工、物理、材料科學、材料工程、表面科學、計算數學、生物工程、環境工程等多門學科交叉滲透所形成的新型應用科學。新材料、新能源、化工、核工業、先進制造技術等是今后工業經濟發展和科技工作的重點領域。在這些關鍵領域,如何調控、降低材料生產對資源與能源的消耗和環境的污染,為材料的高質量、低成本、規模化制備提供技術支持,需要大量的材料工程高層次人才的支撐。新材料與多學科交叉融合是發展的趨勢,也是緩解我國過程工業中的資源、能源、環境瓶頸問題,是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大需求。培養高水平材料化學工程復合型高層次專門人才,對于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本領域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適應以化學工業為代表的過程工業發展和新材料產業需求,有較高的實驗研究和理論分析水平,能獨立地從事本學科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工作。
就業方向
本專業畢業生適應能力強,就業面廣,適合于到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油氣化工、交通運輸等行業的企業、高校、研究院所等單位從事教學、科研、產品開發、管理等工作。
研究方向:01功能高分子材料  02功能薄膜材料  03新型碳材料
 085204 材料工程(專業學位)
材料、信息、生命科學是人類現代文明的三大支柱,新材料是推動人類進步的關鍵,根據材料的組成結構,可分成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復合材料。目前,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材料在高強、高韌、耐熱、耐磨、耐腐蝕與環境材料的協調性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和解決材料的質量和工程問題,開發新材料,將成為材料生產技術改造的重點。因此,培養高水平的材料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可滿足我國經濟建設對材料工程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需要。
培養目標
掌握材料工程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熟悉材料工程領域的相關規范,具有獨立擔負工程規劃、工程設計、工程實施、工程研究、工程開發、工程管理等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具有服務國家和人民的高度社會責任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業精神、科學嚴謹和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作風,身心健康。
就業方向
本專業畢業生就業面廣,適合于到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油氣化工、交通運輸等行業的企業、高校、研究院所等單位從事教學、科研、產品開發、工程設計、管理等工作。
研究方向:01材料表面技術  02特種高分子材料  03碳材料  04防腐蝕工程
 
計算機學院
(一)學院簡介
計算機學院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工程、電子商務、物聯網工程五個本科專業。學院具有一支教學科研并重、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其中教授11人、客座教授8人,具有博、碩士學位教師76人。擁有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1人,市級杰出創新人才、優秀專家3人。有“四川省院士(專家)工作站”、“企業信息化與物聯網測控技術”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智慧旅游四川省旅游重點科研平臺”、四川省物聯網技術及應用青年科技創新研究團隊,以及計算機應用研究所、高性能計算中心等市級、校級研究機構。近年來,承擔并完成國家、省、廳級及橫向合作項目10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600余篇,SCI、EI收錄90余篇;獲各類成果獎勵20余項,獲得國家授權專利50余項。
學院與Cisco(美國)、深圳華為公司、中軟國際、華清軟件、達內科技、北京凌陽科技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校企合作機制,共建有“思科網絡技術學院”、“華為信息與技術網絡學院”、“紅帽網絡技術學院”、“人工智能學院”。“思科網絡技術學院”2010年獲得思科公司大中華區“最佳學院獎”榮譽。亞信聯創、神州數碼思特奇、中科軟、易思博、博彥科技、達內科技等六家知名IT企業聯合授予“校園英才”名企定制就業人才培養基地。學生畢業就業于IBM、網易、新浪網、搜狐網、騰訊網,淘寶(中國)軟件有限公司、優酷網、深圳市迅雷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興通信股份公司等知名企業。
(二)學科專業簡介
0811Z3 企業信息系統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企業信息系統與工程:是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設二級學科,主要研究企業信息系統與工程建模、企業信息系統與工程管理、物聯網技術及應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等。
培養目標
本學科主要研究對象為企業信息化,運用數學方法和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究各種企業信息系統與工程的建模、分析、綜合、優化、設計和實現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培養從事企業信息系統與工程領域的研究、設計、開發和系統集成應用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
就業方向
企業信息系統與工程直接為企業、事業單位培養高層次企業信息化工程技術人才。企業信息系統與工程碩士研究生可以從事企業信息系統與工程開發、管理和維護工作,物聯網應用系統開發、企業大數據分析及應用開發、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也可在各級各類學校、科研單位從事科研、教學、技術服務和技術管理等工作。
研究方向:01企業信息系統與工程建模  02企業信息系統與工程管理  03物聯網技術及應用  04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
 
土木工程學院
(一)學院簡介
土木工程學院教師8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6人,博士14人,雙師型教師36人,四川省“千人計劃”專家1人,享受四川省政府特殊津貼人員1人,45歲以下中青年教師超過50%,是十分有活力的專業教師隊伍。學院建設有升拓-理工無損檢測、建筑材料和防災減災等十個實驗室和一個BIM/BQIM技術研究中心,1個橋梁無損檢測與工程計算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四川理工建筑與環境工程設計研究所。科研平臺固定資產2000余萬元。近三年,土木工程學院獲得國家級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4項,出版專著6本,專利授權3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10余項,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高水平論文80余篇,其中SCI論文10余篇,EI論文20余篇,科研經費1000余萬元。
(二)學科專業介紹
085204 材料工程(建筑材料方向、專業學位)
建筑、交通和市政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而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建筑材料研發離不開高素質技術型人力資源的支撐。耐腐蝕、節能環保型等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發在五大戰略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因此,培養高水平的建筑材料專業學位研究生,可滿足我國經濟建設對建筑材料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需要。建筑材料方向涉及建筑節能環保材料、綠色建筑材料、裝配式建筑節點處理材料、道路橋梁材料等領域。
培養目標
建筑材料方向培養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和寬廣的專業知識,掌握解決建筑材料工程領域實際問題的先進技術與方法,工程實踐能力強,創新意識突出,動手操作能力強,具備獨立進行建筑材料的開發、設計和管理的應用能力,能從建筑工程材料研發、工程材料實驗檢測和應用,并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以適應我國經濟建設對建筑材料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需要。
就業方向
全日制建筑材料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畢業后,將主要到節能環保、綠色建筑、新型材料、交通運輸等行業的企業、高校、研究院所等,從事建筑節能環保材料、綠色建筑材料、裝配式建筑節點處理材料、道路橋梁材料等領域的材料研發、檢測、設計與管理等工作。
研究方向:01建筑材料
 
數學與統計學院
(一)學院簡介
數學與統計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師86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9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1人,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1人,自貢市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7人(含在讀)。
學院科學研究氛圍濃郁,獲授權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7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3項,主研4項,承擔省部級項目10余項,地廳級項目50余項;在國際、國內專業性刊物公開發表論文600余篇,被SCI、EI收錄論文230余篇。擁有橋梁無損檢測與工程計算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非線性物理研究院、統計實驗室、數學建模實驗中心等完備的基礎實驗室和專業實驗室。
(二)學科專業簡介
數學與統計學院現有數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非線性系統優化與控制(控制科學與工程)、統計與決策(管理科學與工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數學學科下設基礎數學、計算數學、應用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等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
● 0701 數學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一門學科。透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由計數、計算、量度和對物體形狀及運動的觀察中產生。數學的基本要素是:邏輯和直觀、分析和推理、共性和個性。隨著時代的進步,數學科學的迅猛發展進一步確立了它在整個科學技術領域中的基礎和主導地位,并形成了當代數學的三個主要特征:數學內部各學科高度發展和相互之間不斷交叉、融合的趨勢;數學在其他領域中空前廣泛的滲透和應用;數學與信息科學技術之間巨大的相互促進作用。
培養目標
具有扎實的現代數學基礎和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具有獨立進行理論研究的能
力和自學能力,具有運用專業知識與有關專業人員合作解決某些實際應用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科交叉,了解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具有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注重學術交流的國際化,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可從事數學研究、數學教學和數學應用的各類科研、教學或管理實踐的應用型高水平人才。
就業方向
就業前景廣闊,可從事程序開發工作,或可集中在與信息產業相關的各大集團公司、科研設計單位、金融機構等,還可到各級各類學校、科研單位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二級學科簡介及研究方向
070101 基礎數學
基礎數學:側重于數學科學的基礎理論與應用基礎理論的研究,同時也為自然科學及科學與工程實際問題中的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提供強有力的數學思想、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手段。
研究方向:01代數方法在大數據分析中的應用  02函數空間與算子理論  03微分幾何及其應用
070102 計算數學
計算數學:由數學、運籌學與控制科學、計算機科學、物理學等學科交叉滲透而形成的具基礎性、應用型和邊緣性的數學學科。該學科研究現代社會中工業、農業、交通運輸、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領域相關的數值計算的理論、分析及其應用。
    研究方向:01高性能數值計算  02金融數據分析  03圖像識別技術
070104 應用數學
應用數學:數學理論知識與應用科學、工程技術等領域聯系的重要紐帶。以數學各個分支的應用基礎理論為研究主體,同時也研究自然科學、工程技術、信息、經濟、管理、金融、社會和人文等科學中的數學問題,包括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利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研究方向:01神經網絡動力學  02混沌系統分析  03不確定性處理的數學
070105 運籌學與控制論
運籌學與控制論:以數學和計算機為主要工具,從系統和信息處理的觀點出發,研究解決社會、經濟、金融、軍事、生產管理、計劃決策等各種系統的建模、分析、規劃、設計、控制及優化問題。
研究方向:01運籌與優化  02網絡優化與智能控制  03隨機優化與決策
0811Z2 非線性系統優化與控制(控制科學與工程)
該學科是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設置的目錄外二級學科碩士點,以數學和計算機為主要工具,從非線性系統和信息處理的觀點出發,研究解決交通、環境、軍事、生物、醫學、經濟、金融、人口和社會等各種非線性系統的建模、分析、規劃、設計、控制及工程優化問題,是一個多學科交叉、滲透和融合為重要特征的復雜性學科。
培養目標
了解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發展的前沿和動態,在某一子學科上受到一定的科研訓練,有較系統的專業知識,初步具有獨立進行理論研究的能力,或運用專業知識與有關專業人員合作解決某些實際應用問題的能力,在某個專業方向上做出有理論或實踐意義的成果。
就業方向
從事非線性復雜系統的科學計算、金融數學、工程數據處理等方面的系統開發、優化控制與管理,也可在各級各類學校、科研單位從事教學、科研及技術服務等工作。
研究方向:01神經網絡與非線性信息處理  02智能信息挖掘與決策優化
1210Z4 統計與決策(管理科學與工程)
該學科是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設置的目錄外二級碩士點,主要研究金融統計、運籌與優化、復雜系統建模與仿真、工程項目最優決策、風險管理與決策、戰略投資與經濟預測的決策方法、經濟系統統計與決策。
培養目標
掌握統計與決策領域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有效地運用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解決統計與決策問題,具備扎實的統計學、經濟學、運籌學、數學及計算機應用等知識,能夠從事科研、教學或管理實踐。
就業方向
金融領域、企業或事業單位、管理部門從事統計調查、統計信息管理、數量分析、優化決策等開發、應用和管理工作,也可在各級各類學校、科研單位從事教學、科研及技術服務等工作。
研究方向:01金融統計與風險管理  02決策分析及應用 03統計建模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一)學院簡介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現有化學一級學科、再生資源化工、綠色化學與技術2個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環境催化材料(材料工程專業學位)方向。化學學科、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是學校“十三五”重點學科。建有國家城市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川南中心)、四川省工業有機固體廢物資源化處理2011協同創新中心、綠色催化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功能材料研究所等重點科研平臺。學院專兼職教職工93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及高級實驗師25人,具有海外留學經歷教師11人,博士學位教師36人、在讀博士4人,碩士生導師18人。還擁有外聘教師、校外專職科研崗人員等共40人。專兼職教師和外聘教師有長江學者1人,杰青2人,“鄧稼先科技獎獲得者”、四川省千人1人、四川省青千3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4人,自貢市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2人。
近幾年學院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項以及教育部、四川省科技廳項目、四川省教育廳重大培育項目、自貢市科技局重點項目等100余項,發表科研論文600余篇,其中被SCI收錄200余篇(其中JCR 1、2區論文40余篇,ESI高被引論文2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7件。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地廳級成果獎、自然科學論文獎近20項。完成省、校級教改項目40余項,發表教改論文35篇,出版教材8本。現有《無機化學》省級精品課程1門。
學院擁有較為豐富的基礎實驗室、專業實驗室和科研實驗室,實驗室面積近萬平方米。除可共享學校分析測試中心的大精設備外,學院實驗中心擁有Alga count 多功能生物檢測儀、土壤碳通量自動測定系統、總有機碳/總氮測定儀、全自動水質分析儀、全自動比表面積及孔徑分析儀、雙光束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水下光合速率測定儀、紅外光譜儀、氣相色譜、液相色譜、超高速離心機、X-射線粉末衍射儀、紫外可見分光光度儀(帶積分球)、制備色譜、表面光電壓、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等大型精密儀器,總價值2000余萬元。
(二)學科專業簡介
0703 化學 
化學學科是學校“十三五”重點學科,擁有綠色催化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功能材料研究所等重點科研平臺。在有機氟化學、人工酶催化、光催化、電化學與傳感器、功能無機材料等學科方向不斷潛心研究,獲得了對學術研究和行業技術進步有推動作用的成果。同時,化學學科為我校化學工程、制藥工程、材料科學、環境工程、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給排水等學科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培養目標
根據區域經濟發展需要,本學科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系統掌握化學基礎理論及實驗技能,具有獨立從事教學、科學研究、應用開發和科技管理的能力和基礎,擁有優良的外文水平、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并具有良好的敬業精神、合作精神、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層次化學專業人才。
就業方向
化學專業畢業碩士研究生適宜到制藥、有機合成、材料、石油化工、環保、商品檢驗、精細化工廠等生產、技術、行政部門和廠礦企業從事應用研究、科技開發、生產技術和管理工作;還可以到科研部門和學校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還可繼續讀博深造、留學等。
二級學科簡介及研究方向
070301 無機化學
無機化學:致力于功能無機配合物、金屬有機框架材料、氫化酶模擬物以及表面防腐材料研究。利用超分子自組裝手段合成新型金屬有機框架結構,研究其在氣體吸附與分離、有機小分子與金屬離子或陰離子熒光識別檢測等方面的應用;研究具有電導性、單分子磁體(磁性)以及催化氧化還原等性能的配合物合成及性質;合成新型[FeFe]和[NiFe]等氫化酶模型物,考察制氫性能、構效關系。
研究方向:01功能無機配合物
070303 有機化學
有機化學:主要開展天然酶的人工模擬,研究人工酶的設計、合成及其性質研究,同時圍繞含氟功能有機分子合成困難這一迫切解決的問題,利用過渡金屬獨特的催化偶聯反應性能,探索氟原子在有機反應中的氟效應。
研究方向:01人工酶催化  02有機合成方法學
070304 物理化學
物理化學:主要在“催化化學”與“電化學”領域開展研究工作。其中催化化學方向主要開展光催化新材料合成,光催化反應中光生電荷行為規律等研究;電化學方向主要開展非貴金屬基氧還原、氧析出反應催化劑的研究以及電化學分析傳感器的研究等。
研究方向:01光催化  02電化學及傳感
0703Z1 綠色催化
綠色催化:主要瞄準日益嚴重的環境及能源問題,通過催化體系的優選解決化學、環境領域中某些特定反應過程的“綠色化”或消除有毒有害的環境污染物。同時,設計不同的催化劑并用于催化不同氫源釋放、制備清潔的“H2”能源。
研究方向:01環境催化  02能源催化
0817Z1 再生資源化工(化學工程與技術)
再生資源化工:針對制約國民經濟建設的瓶頸問題(資源枯竭和環境保護問題),該學科采用化學化工技術手段,融入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的產業發展理念,以廢物為研究對象,以廢物資源化利用為研究目標,培養國家經濟建設急需的高層次廢物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方面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
培養目標
培養掌握化學化工、環境工程、再生資源科學與技術等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獨立從事固廢、廢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研發、工藝設計、設備設計與選型等能力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在工礦企業、設計院、環境保護、科研院所和各級各類學校等企事業單位,從事關于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環境監測、環境評價等方面的工程設計、運營管理、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工作。
研究方向:01固體廢物處理及資源化利用  02廢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
0817Z4 綠色化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
綠色化學與技術:由化學、化學工程、工業催化、環境科學、材料科學、生物科學、信息科學等多學科交叉的新興學科。它致力于經濟技術上可行、能采用可循環的原料、對環境不產生污染、對人類無害的環境友好化學品的設計、生產和使用,其研究主要圍繞化學反應、原料、催化劑、溶劑和產品的綠色化及其技術研究,是現代化學工業的核心技術。
培養目標
培養掌握綠色化學與技術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掌握解決化工過程綠色化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對綠色化學新產品、新工藝研究、開發和設計的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具備熟練閱讀相關外文文獻以及撰寫學術論文的能力。
就業方向
綠色催化與技術碩士研究生可以在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的化學、化工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經營和管理工作以及在各級各類學校從事教學、科研及技術服務等工作。
研究方向:01綠色催化新材料與新技術  02環境友好材料的開發與應用
085204 材料工程(環境催化材料方向、專業學位)
環境催化材料:以解決典型的環境污染物的消除、降解為出發點,開展新型催化材料的設計、制備與性能評價等研究應用。
培養目標
面向環境保護與治理的行業及管理機構,培養基礎扎實、素質全面、工程實踐能力強并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掌握面向環境污染物消除和降解的催化新材料的設計理念,熟悉環境催化材料的制備、成型與性能評價方法、技術等。
就業方向
畢業學生可在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環境保護、環境催化材料的設計、研發、生產制造以及管理等工作。
研究方向:01環境催化材料
 
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
(一)學院簡介
我校法學專業是四川省專業綜合改革專業,也是學校首批重點特色建設學科、首批重點特色建設專業,現擁有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本學位點擁有“基層司法能力研究中心”、“四川省知識產權教育培訓(四川理工學院)基地”、“四川省法學會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三大省級重點研究平臺。
學位點擁有一支學歷、職稱、年齡、學緣結構相對合理,法律實踐能力較強,教學科研能力較為突出的師資隊伍。專任教師 26人,其中教授 5人,副教授 13人,講師 8人;博士學位教師7人,碩士學位21人(含在讀博士4人);具有海外訪學經歷的教師1人。校內專職導師 12 人,校外專業實踐導師 10人。
近5年,本學科團隊主持省部級(含省級平臺)項目12項,市廳級61項,到位科研經費152.9萬元,先后獲得省市級獎勵20余項。發表北大核心以上級別文章47篇,其中C刊及以上10余篇,出版專著和教材7部。
(二)法律碩士簡介
0351 法律(專業學位)
2006年12月,法律碩士專業學位(Juris Master簡稱JM)正式成為一項以培養高層次的復合型、應用型法律人才為主要任務的學位制度。法律碩士與法學碩士在學位上處于同一層次,但規格不同,各有側重。該學位獲得者應達到勝任政法系統和法律服務部門中級以上(含中級)專業與管理職務的任職要求;德才兼備,具有良好的法律實務知識,具有寬口徑、復合型、外向型的知識與能力結構,要求能夠綜合運用法律、經濟、管理、科技、外語和計算機等方面的專業知識,獨立地從事法律實務工作和有關管理工作。
 035101 法律(非法學)
招生對象為非法學專業畢業生,如文、理、工、農、醫等學科的學生,主要為各行業領域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法治觀念、德才兼備、高層次的復合型、應用型法律人才。
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具有秉公執法、公平正義、高效經濟、嚴肅文明的法律信仰和法律倫理,全面掌握司法實務的法律語言、法律知識、法律思維、法律技能,具有較強的專業基礎知識,知悉所從事研究方向的國內外發展動態,能夠運用本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司法實踐中的實際問題,具有較強的寫作能力與科研水平,知識扎實、實際運用技能熟練的高層次復合型、應用型法治人才。
就業方向
畢業生適合在國家機關、司法部門、仲裁機構、法律服務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法學理論研究和法律實務工作。
研究方向:01基層司法實務  02知識產權法務
 035102 法律(法學)
招生對象是法學專業畢業生。主要為法治專門機構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法治觀念、德才兼備、高層次的專門型、應用型法律人才。該領域招收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非全日制與全日制在招生條件、培養標準與授位要求等方面是相同的,僅在學習形式上有區別。
培養目標
立足四川、服務西部、聯動全國,針對我國特有的社會經濟條件、法律運行環境和發展趨勢,整合相關法律教育資源,培育和發揮比較優勢,以目標市場需求為導向,為實務部門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多樣化法律職業要求的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系統的法學理論知識,具備實務操作技能,具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創新意識,獨立從事法律職業事務的高層次專門型、應用型法治人才。
就業方向
畢業生適合在國家機關、司法部門、法律服務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知識產權代理機構從事法學理論研究和法律實務工作。
研究方向:01基層司法實務  02知識產權法務
 
美術學院
(一)學院簡介
美術學院創辦于1986年,2001年開辦本科教育,2014年獲得藝術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015年開始招收研究生。現有專兼職教師71名,其中專兼職碩士生導師25人;另有碩士生專業實踐導師18人。現有5個本科專業和藝術碩士2個領域共5個專業方向,在校研究生、本科生達1500余人。
近五年來,學院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子課題1項,國家藝術基金青年創作人才項目1項、國家藝術基金創新人才培養項目1項,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年度規劃項目1項、四川省科技廳年度項目1項;師生作品入選第四屆全國漆畫展、“為中國而設計”第七屆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展、第四屆“江山如畫”中國油畫寫生作品展等國家級展賽50余項;獲四川省第八屆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獲四川省十六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獲教育部第五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1項。
學院現有四川省“民俗燈文化普及基地”和“四川省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三十二年的辦學為地方彩燈行業培養了大批設計與制作人才,為名揚天下的“自貢燈會”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二)藝術碩士簡介
1351 藝術
藝術碩士(Master of Fine Arts;MFA)是一項在世界范圍內藝術相關領域的碩士研究生學位。課程上以藝術為主,包括各種藝術理論、藝術創作與藝術研究。我校藝術碩士學位(MFA)點自2015年開始招收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現有音樂、美術、藝術設計三個領域。
135107 美術(專業學位)
美術是繪畫、雕塑與建筑的總稱,是人類審美創造的重要形式;美術不僅以視覺媒介創造美的作品,而且承載著人類的思想、技能與可視的歷史信息。中、西方美術是世界藝術的兩大體系,從古至今留下了大量傳世的美術杰作,經典的作品不僅表達了豐富的情感和思想,而且改變著我們對人和自然的觀看方式,由此影響著人類的世界觀。
美術領域以注重繪畫創作實踐能力培養為目的。其人才培養以實踐性和應用型為特征,以專題創作為主要研究手段,通過創作過程指導與理論問題研究,提升研究生的創作實踐能力和理論研究水平。
培養目標
本領域旨在培養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具備系統專業知識與技能的高層次美術創作專業人才,以及勝任文化藝術事業與產業方面所需的創作、管理與策劃等相關工作的高層次專業人才。
就業方向
本領域培養的人才適合在博物館、出版社、學校、畫院、畫廊、文化館和各類創意產業等藝術文化機構中,從事美術創作、研究、教學和管理工作。
研究方向:01中國畫創作研究  02油畫創作研究 03水彩畫創作研究
135108 藝術設計(專業學位)
藝術設計是以現代藝術設計為主體,不同學科間相互交叉、滲透、融合的綜合性發展學科;涵蓋藝術設計實踐、管理、教育及相關交叉學科中的多個專業方向,可分為藝術設計實踐、藝術設計管理、藝術設計教育等類型。
藝術設計領域以注重設計實踐能力培養為目的。其人才培養以實踐性和應用型為特征,以專題設計為主要研究手段,通過設計過程指導與理論問題研究,提升研究生的設計實踐能力和理論研究水平。同時,立足中國彩燈民俗文化產業化發展,針對相關企業的實際需要,培養適應地方經濟和文化特色發展的高層次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
培養目標
本領域旨在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系統專業知識和高水平藝術設計技能,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層次、應用型藝術設計專門人才。為國家藝術設計事業的發展提供優秀的藝術設計實踐、管理、教育和藝術設計活動策劃、組織者,并具備自主創業的能力。
就業方向
本領域培養的人才能夠在設計單位、院校、研究所及政府部門等機構中,勝任藝術設計實踐、管理、教學和研究等工作。
研究方向:01視覺傳達設計研究  02環境藝術設計研究
 
音樂學院
(一)學院簡介
音樂學院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辦學實力強,藝術教育成果豐碩。近年來,學院緊抓機遇,加快發展,強化特色,突出優勢,在西南地區乃至全國取得了良好的聲譽。
學院現有專業教師5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4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5人。教師在中國音協第三屆神州唱響全國高校聲樂展演、第四屆全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聲樂大賽、第六屆全國高等藝術院校中國聲樂展演、海倫鋼琴第三屆全國高校音樂學鋼琴專業教師演奏邀請賽、芬蘭國際青年鋼琴比賽、美國德彪西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多個獎項。教師們承擔了科研、教改項目近50項,發表科研論文400余篇,出版專著、音樂作品、教材30余部。
學院以“擴外延、抓內涵、引外力”為發展主方向,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活動。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范競馬;著名鋼琴家、指揮家石叔誠;上海歌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楊小勇;青年鋼琴演奏家沈文裕、陳韻劼;中央音樂學院張前、于紅梅教授;解放軍藝術學院周蔭昌教授;美國特洛伊大學施坦威藝術家楊惠婷博士及意大利都靈威爾第音樂學院、意大利巴里音樂學院、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昆士蘭藝術學院等院校專家學者曾來我院舉辦大師班或講學。我院已與白俄羅斯國立音樂學院、匈牙利佩奇大學簽訂合作協議,將在教師互訪、學術活動等方面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
(二)領域簡介
135101 音樂(專業學位)
音樂領域碩士研究生培養結合國家及地區對人才需求分析和發展前景需要,以云、貴、川傳統音樂文化為根基,發揮綜合性大學的優勢,堅持高水平、有特色辦學方向。本領域注重專業實踐與應用能力的培養,以藝術實踐與專題研究相結合的方式,培養具有系統專業知識,并具備高水平演奏(唱)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專業藝術人才。
培養目標
音樂領域碩士研究生教育,旨在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具備系統專業知識、高水平技能和一定藝術造詣的高層次應用型音樂專門人才。培養藝術團體、院校、藝術場館、文化館站、各種音樂媒體和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所需要的能夠勝任音樂表演、音樂管理等相關工作的高層次專業人才。
就業方向
畢業生主要服務于藝術團體、院校、文化館站、音樂媒體、文化行政部門等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化創意、藝術表演、實踐活動等工作。同時,針對中國音樂文化事業的發展,畢業生能在相關領域從事藝術活動管理、音樂編輯與策劃等相關工作。
研究方向:01鋼琴  02聲樂  03器樂
 
管理學院
(一)學院簡介
管理學院從1980年開始招生,是省內高校中最早開設管理類專業的系科之一。學院具有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和會計專業碩士學位點,開設工程管理、會計學、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5個本科專業。現有專任教師79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9人。擁有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川酒發展研究中心和7個校、院級研究中心(所)。近5年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級項目70余項,地廳級項目120余項以及90余項政府決策咨詢項目和企業橫向課題,獲得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四川省科技進步獎、四川省教學成果獎等1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275篇,其中SCI、EI、CSSCI等收錄89篇,專著11部。
(二)學科專業簡介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
我校管理科學與工程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10年審核增列的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是我校 “十三五”重點學科之一。該學科以管理科學、經濟學為基礎,與工程科學、統計學、數學、教育學等緊密融合,形成了理、工、文、管交叉結合的學科優勢。2015年順利通過教育部學位授權點評估,2017年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進入前120名。
培養目標
本學科是管理理論與管理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科,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較強的研究工作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專門人才,培養具有扎實的管理理論基礎和系統深入的管理知識,能夠正確地運用管理方法、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系統分析方法及相應的工程技術方法解決管理方面的有關理論與實際問題的高級人才。
就業方向
畢業生能在政府各級管理部門、工商企業、金融機構、事業單位、非營利性組織、科研單位等部門從事戰略規劃、流程優化、管理評價、項目管理、運營管理、財務分析等工作;高等院校或科研機構從事相關專業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01會計與財務管理  02工程管理  03建設工程與項目管理  04戰略管理  05人力資源管理  06信息管理與電子商務
1201Z1 企業發展與創新
培養目標
本學科是管理理論與管理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科,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較強的研究工作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專門人才,培養具有扎實的企業管理理論知識,能夠正確地運用現代管理方法和現代先進技術手段,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解決企業發展與創新問題的高級人才。
就業方向
畢業生能在政府各級管理部門、國內外大中型工商企業、外資企業、跨國公司、事業單位、非營利性組織等從事決策咨詢、商務運作及管理工作;高等院校或科研機構從事相關專業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不區分研究方向
1201Z2 產業組織與規制
培養目標
本學科是管理理論與管理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科,培養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扎實的經濟學、管理學、運籌學、數學及計算機應用等知識和能力,具有扎實的產業組織與規制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掌握解決產業組織與規制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科研、教學或管理實踐的高級人才。
就業方向
畢業生能在政府各級管理部門、工商企業、金融機構、事業單位、非營利性組織等從事產業組織、戰略規劃、流程優化、管理評價、項目管理、運營管理等工作;高等院校或科研機構從事相關專業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不區分研究方向
1253 會計(專業學位)
2018年我校獲得會計專業學位授權點,2019年首次招收會計碩士研究生。我校會計碩士將以“厚基礎、強交叉、重創新”為方針,突出學科交叉與創新,專注培養“精會計、善管理、懂技術”的卓越會計師,切合職業發展動態,著力為區域經濟和酒產業鏈可持續發展培養高層次、高素質管理型會計人才。
培養目標
本專業學位旨在培養具有良好職業操守、進取精神和創新意識,系統掌握現代會計學基本理論及相關領域的知識和技能,熟悉區域經濟和行業特點,具有國際視野、戰略思維和較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會計人才。重點圍繞區域經濟和酒產業鏈的發展需求,對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公司治理、公司戰略等方向問題展開持續、前瞻性研究。
就業方向
畢業生能在大中型企業、金融機構、會計師事務所等從事會計、財務、審計、經濟管理工作以及留學、讀博等繼續深造。
研究方向:01公司治理與戰略  02公司財務與會計  兩個研究方向按學習形式,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經濟學院
(一)學院簡介     
經濟學院是一個有較強科研實力和較高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能力的教學研究型學院。學院現有專任教師4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5人,高級職稱教師比例為41.67%;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3人,碩士學位教師26人,碩士學位以上教師比例為81.25%。學院現有1個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農村發展農業碩士)、3個研究中心(產業轉型與創新研究中心、智慧旅游研究基地、空間經濟研究中心)。學院先后承擔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4項、省部級科研項目40余項。承擔了地方政府的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五年規劃、重大課題和省委省政府部門委托的重要研究課題20余項,出版專編著、教材20余部,發表SCI、SSCI、EI、CSSCI和CSCD等收錄論文和北大核心期刊論文200余篇;先后獲省、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40余項。
(二)農業碩士簡介
0951 農業
我校農業碩士是在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農村區域發展本科、旅游管理本科、食品質量與安全本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旨在培養服務于我國農業及其相關產業體系、經營管理體系、服務體系及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高層次人才,直接面向“三農”,融人才培養、技術推廣、管理服務、科學研究于一體,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服務。師資隊伍結構合理,理論與實踐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改革成果、科研成果豐碩。注重參與式教學,培養學生理論運用于實踐能力。現有農村發展、食品加工與安全兩個領域。  
095138 農村發展(專業學位)
農村發展是與農業農村發展、農村發展規劃等方面任職資格相聯系的專業學位,主要為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科研機構和社會組織等培養能夠掌握社會學、管理學和發展規劃等學科的農村發展理論和知識、能夠運用其中的工具和工作方法對農村發展問題進行分析和應對的實踐型、應用型和專業型的高層次農村發展專門人才。
培養目標
    農村發展農業碩士主要培養掌握農業農村發展、農村發展規劃等理論、技術和知識,能在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和社會組織等從事決策管理、規劃設計、經營管理、推廣咨詢、教學研究等工作的實踐型、應用型和專業型的高層次專門人才。
就業方向
畢業生能在政府各級管理部門、農工商企業、事業單位、金融機構、科研院所、社會組織等部門,從事產業組織、資源利用、環境保護、農村發展、區域規劃、企業管理、科學研究、教育教學等工作。
研究方向:01農業農村發展  02農村發展規劃   兩個研究方向按學習形式,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
(一)學院簡介
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于2017年2月組建,學院秉承“以黃嶺精神為底蘊,崇尚學術、發揚民主、追求卓越”的大學精神。學院現有應用心理學和學前教育2個本科專業。2016年獲得“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在校本科和碩士學生共計500余人。
學院現有教職工4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者40人。有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后備)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四川省“千人計劃”1人。學院聘請長江學者、中山大學教授施俊琦為名譽院長。
學院擁有省級精品課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學”。學院擁有實驗中心、心理咨詢室、蒙氏工作室、情緒宣泄室、琴房、練功房等多個實驗室。先后獲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二、三等獎、四川省普教成果三等獎。
高等教育研究所掛靠教心學院,擁有市廳級科學研究平臺“職業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擁有“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研究”和“川南文化協同創新與國際化傳播研究”兩個四川省社會科學高水平研究團隊。
近五年來,學院共有國家社科基金、省部級、市廳級等各類課題立項40余項,在《教育研究》、《學前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學刊》、《教育與職業》、《高教研究》、《中國高教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7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10余部。科研(教學)成果獲省部級一、二、三等獎共計5項。
(二)教育碩士簡介
0451 教育
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職業背景的專業性學位,主要培養面向教育教學實踐及其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層次人才。該學位獲得者要掌握某門學科的堅實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同時還要懂得現代教育的基本理論和學科教學或教育管理的理論及方法,具有運用所學理論和方法解決學科教學或管理實踐中實際問題的能力,能比較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現有學科教學(思政)、學科教學(語文)、學前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四個領域。
045118 學前教育(專業學位)
學前教育領域密切結合學前教育行業專業教學、管理與研究的現實需求,采取理論學習與專業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方式,實行學前教育導師和學前教育行業實踐導師合作培養的雙導師制,培養高素質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
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和道德素質,掌握教育和學前教育學科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及學前教育技能方法,具有較強的從事學前教育教學實踐及研究能力的高素質學前教育教師。
就業方向
學生可在中等職業院校從事學前教育領域的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也可以在學前教育相關行業從事本學科及相關領域工作。
研究方向:不區分研究方向
045120 職業技術教育(專業學位)
職業技術教育領域緊密結合職業院校教學和管理實踐的需求,以“職業教育理論+專業技術+企業實訓”的理念為指導,實行教育教學導師、專業技術導師和企業實踐導師合作培養的三導師制,包含加工制造、信息技術、財經商貿、土木水利、體育與健身等五個研究方向。
1、加工制造
(1)培養目標
培養掌握現代教育理論、技術和方法,具有扎實的加工制造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從事中等職業院校加工制造類專業教育教學實踐及研究能力的優秀教師和相關行業高素質職業教育教學管理人員。
(2)就業方向
學生可在中等職業院校從事加工制造方面的教育教學管理及研究工作,也可以在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相關領域的各項工作。
2、信息技術
(1)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科學的信息技術教育理念,具有扎實的信息技術知識和專業素養,具有現代教育理論、技術和方法,具有較強的從事中、高職信息技術類專業教育教學實踐和研究能力的優秀教師和高素質職業教育教學管理人員。
(2)就業方向
學生可在職業院校從事信息技術方面的教育教學及研究工作,也可以在企業從事相關領域工作。
3、財經商貿
(1)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科學的財經商貿教育理念,具有扎實的財經商貿知識和專業素養,具有現代教育理論、技術和方法,具有較強的從事中等職業院校財經商貿類專業教育教學實踐及研究能力的優秀教師和高素質職業教育教學管理人員。
(2)就業方向
學生可在中等職業院校從事財經商貿方面的教育教學管理及研究工作,也可以在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相關領域的工作。
4、土木水利
(1)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扎實的土木水利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結構,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指導能力,具有較高教育理論素養和先進的現代教育理念,具有較強的職業技術教育實踐能力,勝任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的高水平土木水利類職業技術教育人才。
(2)就業方向
學生可在中等職業院校從事土木水利方面的教育教學管理及研究工作,也可以在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相關領域的工作。
5、體育與健身
(1)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扎實的體育與健身相關理論基礎、原理和專業知識結構,具有較強的體育與健身相關職業的實踐指導能力,能夠撰寫質量較高的體育與健身學術論文和研究報告,能夠從事體育與健身教學實踐及研究能力的中職學校優秀教師和相關行業高素質體育與健身教學管理人員。
(2)就業方向
學生可在中等職業院校從事體育與健身方面的教育教學管理及研究工作,也可以在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相關領域的各項工作。
 
人文學院
(一)學院簡介
人文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教學嚴謹、學術思想活躍、科研能力較強、綜合素質高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72人,專任教師5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6人,具有碩、博士學位教師40人。擁有教育碩士·學科教學(語文)專業學位授予權。2012年取得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正高級職務任職資格評議權。現有漢語言文學、廣播電視學、歷史學三個本科專業,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和本科學生近1000人。
學院秉承“人文奠基、應用為本”的辦學理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科研工作。近年來獲得各級各類優秀教學成果獎10余項,承擔包括國家級、省級等各級各類科研、教改項目和質量工程項目50余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6項),出版專著、教材近20余部。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400余篇。“現代漢語”為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學院擁有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鹽文化研究中心,禪宗詩書畫樂研究所、口述史研究所兩個特色鮮明的校級科研科研平臺。學院建設的“四川理工學院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與就業創業教育綜合實踐基地”于2013年被教育部批準為國家級校外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綜合類)。
(二)專業(領域)簡介
    045103 學科教學(語文)(專業學位)
學科教學(語文):掌握中學(含中職)語文教育的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及方法,能運用所學理論和方法解決我國基礎教育和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語文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能創造性地開展相關教學和研究工作。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會教學、會學習、會管理、會研究)骨干教師和教育研究人員。
培養目標
培養擁有良好思想道德素養,具備先進現代教育理論、技術和方法,掌握扎實語文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語文學科教育教學實踐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質中學語文教師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文化課教師。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在中學(含中職)從事教育教學及研究工作,也可在企事業單位從事本學科及相關領域工作。
研究方向:不區分研究方向,按學習形式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馬克思主義學院
(一)學院簡介
馬克思主義學院創建于2011年,辦學經驗豐富,師資隊伍強大,學科特色鮮明,學術積淀深厚。學院現擁有專任教師61人,其中高級職稱40余人,博士研究生16人,特聘全國思想政治教育專家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宇文利教授為我院名譽院長;擁有“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地廳級)、“黨的建設創新研究中心”(地廳級)等2個科研平臺和6個教學實踐基地。近年來出版各類著作10余部,發表權威期刊論文400多篇,主持/主研各級別項目100余項,多項科研成果獲得四川省教育廳、自貢市政府等獎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馬克思主義學院將結合自身優勢、特色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特點,開啟學院發展新征程。
(二)專業(領域)簡介
045102 學科教學(思政)(專業學位)
學科教學(思政):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的理論問題、前沿問題和熱點問題,同時探索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及方法,以及如何將這些理論運用于我國基礎教育和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當中,培養高素質的基礎教育學校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思想政治課程專任教師。
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和道德素質,熟悉國家教育方針政策,具有先進的現代教育理念和寬廣的教育視野,掌握學科教學(思政)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及教育技能方法,具有較強的從事學科教學(思政)教育教學實踐及研究能力的基礎教育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優秀的思想政治課程專任教師。
就業方向
從事基礎教育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育教學工作。
研究方向:不區分研究方向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一)學院簡介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的前身為1965年建校之初成立的普通物理教研室,是我校辦學歷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學院現有教職工7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學位22人,博士后經歷4人,碩士36人,碩士研究生導師4人。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擁有四川理工學院微納光電材料與器件實驗室、物理實驗中心、電工電子技術實驗中心、電子系統設計綜合實驗室等實驗科研平臺。實驗儀器設備價值1000余萬元,實驗室面積3000余平方米,具有較好的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條件。
近年來,學院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國家基金委公派留學項目3項,承擔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地廳級項目30余項,獲得國家授權專利10余項,發表論文150余篇,其中SCI、EI收錄100余篇,獲省市級科技成果獎10余項。
(二)專業(領域)簡介
085204 材料工程(光電材料設計及應用方向、專業學位)
光電材料是能實現光電、電光能量轉換的一類功能材料。光電材料設計及應用方向主要涉及到光電材料制備、性質及應用試驗研究和前期理論分析。主要包括:各種新型有機、無機發光材料,電子材料的合成;各種光電、電光能量轉換器件,光電探測器的設計、制備和性能研究;基于第一性原理、分子動力學、Monte Carlo、時域差分等方法對光電材料的結構、合金設計、電磁場分布等進行建模分析,對光電器件的性能進行模擬等。
培養目標
培養具備扎實的數理基礎,熟悉光電子學、半導體理論、光電子材料與器件、電子信息科學、計算機科學在光電材料性能模擬上的基本理論和應用技術,受到嚴格的科學實驗與科學研究初步訓練的應用型理科高級人才。
就業方向
本專業畢業生就業面廣,適宜在光電子技術、光電子材料與器件應用技術、電子信息技術,特別是LED半導體照明、太陽能光伏電池企業等從事科學研究、產品設計和開發、生產技術管理。也可以在科研機構或學校從事相應的科研和教學工作。
研究方向:01光電材料設計及應用
 
 

招生專業目錄
院系所、專業、研究方向 主要
指導教師
考試科目 備注
001化學工程學院 聯系人: 劉興勇0813-5505279、羅麗梅0813-5505860    郵箱:[email protected]
0817化學工程與技術      
081701化學工程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1英語一
③ 302數學二
④ 802有機化學或804化工原理
 
復試:化學綜合
加試:物理化學、分析化學
 
_01化工過程開發/模擬
_02傳質與分離
_03過程強化與節能
楊虎、杜懷明、張峰榛
081702化學工藝  
_01有機化工
_02無機化工
_03精細化工
_04化工新材料
劉興勇、黃斌、衛曉利、于海蓮
081704應用化學  
_01表面活性劑合成及應用
_02工業分析
王洪輝、顏杰、李敏嬌、付大友、張述林、胡震、呂永軍
081705工業催化  
_01綠色催化技術
_02催化劑工程
郝世雄、楊郭
0817Z2制藥工程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1英語一
③ 302數學二
④ 802有機化學或 804化工原理或805微生物學
_01生物制藥工程技術
_02藥物合成工程與工藝
_03藥物活性成分分離純化及結構修飾
潘明、丁杰、張利、程純儒、梁興勇、劉義、李再新、趙志平、張智、劉忠淵、付清泉、左之利、黃勝雄
085204 材料工程(專業學位)    
_ 01化工新材料 顏杰、劉興勇、楊虎、黃斌、付大友、劉義、衛曉利、胡強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4英語二
③ 302數學二
④ 801材料科學基礎或802有機化學或804化工原理
002生物工程學院 聯系人:李老師0813-5505872  郵箱:[email protected]
0832食品科學與工程      
083201食品科學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1英語一
③ 302數學二
④ 805微生物學或803食品化學
復試:食品工藝學
加試:化工原理、生物化學
_01食品生物技術
_02現代食品加工理論與基礎
_03食品原料與品質
_04食品健康與安全
左勇、黃丹、劉君、王川、趙興秀、李麗、鄒偉、張強、趙長青、龔利娟、潘明、葉陽、魏丕偉、馮治平、劉達玉
083203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_01現代食品加工技術與裝備
_02農產品貯藏工程
_03副產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
周健、李文俊、管秀瓊、劉軍、李麗、袁先鈴、李東、劉清斌、鐘世榮、吳華昌、鄧靜
0832Z1釀酒工程   復試:微生物工程工藝原理
加試:化工原理、生物化學
_01釀酒生物技術及應用
_02釀酒過程分析與調控
_03釀酒機械化與智能化
羅惠波、黃治國、曹新志、明紅梅、宗緒巖、衛春會、張楷正、趙金松、邊名鴻、葉光斌、趙海、張文學、張良、沈才洪、張宿義、許德富、倪斌、敖宗華、趙東、盧中明、唐圣云
085231食品工程(專業學位)      
_01農產品精深加工 左勇、曹新志、李麗、劉清斌、葉陽、李東、馮治平、李麗、吳華昌、鄧靜、劉達玉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4英語二
③ 302數學二
④ 805微生物學或803食品化學
復試:食品工藝學
加試:化工原理、生物化學
_02食品安全工程 袁先鈴、鐘世榮
_03釀酒工程 羅惠波、黃治國、宗緒巖、周健、張楷正、黃丹、衛春會、明紅梅、趙金松、鄒偉、張強、邊名鴻、葉光斌、趙海、張文學、張良、沈才洪、張宿義、許德富、倪斌、敖宗華、趙東、盧中明、唐圣云 復試:微生物工程工藝原理
加試:化工原理、生物化學
095135食品加工與安全      
_01糧油精深加工 魏丕偉、王川、趙興秀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4英語二
③ 341農業知識綜合三
④ 805微生物學或803食品化學
復試:食品工藝學
加試:化工原理、生物化學
 
_02食品安全控制技術 劉軍、劉君、趙長青、龔利娟、潘明、王世寬
003機械工程學院 聯系人:胡光忠0813-5506768  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系人:楊先超0813-5506785  郵箱:[email protected]
0802機械工程      
080201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1英語一
③ 301數學一
④ 806機械設計或807機械原理
復試:機械設計基礎
加試:工程力學、機械制造技術基礎
_01數控技術與柔性制造單元
_02智能制造及裝備
_03智能系統與智能工廠
_04制造業信息化
劉康、胥云、田建平、廖映華、張捷、張良棟、郭翠霞
080202機械電子工程  
_01工業機器人技術
_02專用機床驅動控制系統集成
_03機電設備設計開發
_04生產過程控制與自動化
何慶中、胡蓮君、黃丹平、孫祥國
080203機械設計及理論  
_01產品創新與優化設計
_02虛擬設計與仿真
_03產品逆向工程
_04可重構設計
_05智能機構與仿生
李開世、胡光忠、唐克倫、楊長牛、孫澤剛、文華斌、羅云蓉、張杰
0802Z1過程設備與機械  
_01多相流理論及工程
_02分離與凈化技術及工程
_03節能減排與特種設備
_04水污染控制裝備與工程
_05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工程
_06承壓設備安全及可靠性保障
曾濤、柳忠彬、賀元成、林海波、石艷
0802Z2過程裝備檢測及自動化  
_01分布式監測與智能控制
_02機器視覺
_03承壓設備監測與預警
_04智能傳感與數據融合
何慶中、李俊、黃丹平、楊大志
085201機械工程(專業學位)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4英語二
③ 302數學二
④ 806機械設計或807機械原理
_01先進制造技術與智能化
_02機電系統設計與開發
_03機械優化與創新設計方法及應用
_04過程裝備設計與開發
劉康、李開世、曾濤、胡光忠、柳忠彬、胥云、田建平、何慶中、胡蓮君、李俊、廖映華、唐克倫、黃丹平、賀元成、林海波、張捷、張良棟、郭翠霞、孫祥國、楊長牛、孫澤剛、文華斌、羅云蓉、張杰、石艷、楊大志
▲085204 材料工程(專業學位)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4英語二
③ 302數學二
④ 801材料科學基礎
復試機械工程材料
加試材料制備科學技術、材料概論
_01金屬材料制備與成型技術 謝文玲,李秀蘭,王佳
135108藝術設計(專業學位)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4英語二
③ 701 藝術概論
④ 821產品設計基礎
復試:命題設計
加試:工業設計方法論、工業設計史
_01產品設計 胡光忠、張玲玉、張久美
004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 聯系人:熊興中0813-5505870、楊平先0813-5506188 郵箱:[email protected],
0811控制科學與工程      
081101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1英語一
③ 301數學一
④ 809自動控制原理或810數字電子技術或811電路分析基礎或816數據結構與算法
復試:自動控制原理、電路分析基礎、數字電子技術、高級語言程序設計四選一(所選科目與初試科目不重復)
加試:模擬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
_01先進控制與優化
_02非線性理論及應用
_03智能機器人
_04計算機控制技術及應用
庹先國、熊興中、黎克麟、傅成華、任小洪、譚功佺、羅毅
081102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_01智能傳感器與智能測試
_02檢測技術與信號處理
_03自動化儀表
_04計算機測試系統
_05環境安全檢測
_06橋梁檢測
庹先國、賈金玲、姚婭川、江華、陳昌忠、侯勁、劉永春
081103系統工程  
_01信息系統和網絡安全工程
_02系統的建模、仿真與控制
_03基于網絡環境的系統工程
蘭恒友、蔡樂才、彭、史方、丁菊蓉、劉長江
081104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_01智能計算
_02模式識別
_03圖像處理
_04信號處理
熊興中、楊平先、孫興波、周順勇、陳明舉、劉小芳、鄧小燕
0811Z1電力系統及智能控制  
_01智能電網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
_02電力系統運行和控制
_03人工智能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宋弘、姚毅、羅毅、傅成華、吳浩、干樹川
▲085210控制工程(專業學位)    
_01智能控制與系統優化 庹先國、譚功全、侯勁、蔡樂才、劉小芳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4英語二
③ 302數學二
④ 809自動控制原理或810數字電子技術或811電路分析基礎或816數據結構與算法
 
_02智能測試與專家系統 姚毅、賈金玲、姚婭川、江華、鄧小燕
_03智能信息處理 熊興中、楊平先、周順勇、丁菊蓉、鄧小燕
_04嵌入式系統與智能控制 任小洪、陳昌忠、賈金玲、干樹川、劉永春、陳明舉
_05大數據與智能電網 傅成華、宋弘、江華、羅毅、吳浩
_06網絡系統與信息安全 彭龑、葉曉彤、朱文忠、史方、孫興波
005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聯系人:陳建0813-5505699、曾憲光 0813-5505549  郵箱:[email protected]
0817Z3腐蝕與防護      
_01腐蝕電化學
_02材料表面技術
_03化工新材料
龔敏、謝斌、林修洲、羅宏、曾憲光、楊瑞嵩、馬建軍、姜彩榮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1英語一
③ 302數學二
④ 801材料科學基礎或802有機化學或804化工原理
復試:材料工程基礎或化學綜合
加試:材料制備科學技術、材料概論
0817Z5材料化學工程  
_01功能高分子材料
_02功能薄膜材料
_03新型碳材料
顏杰、陳建、李新躍、王紅、李明田、王兆華、鄒智揮、崔學軍、金永中、附青山
085204 材料工程(專業學位)    
_01材料表面技術
_02特種高分子材料
_03碳及碳化物材料
_04防腐蝕工程
龔敏、顏杰、李建章、謝斌、陳建、林修洲、羅宏、曾憲光、金永中、楊瑞嵩、崔學軍、李明田、羅昌森、王紅、李明田、鄒智揮、附青山、彭傳豐、李玉璽、黃春蓉、李兵紅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4英語二
③ 302數學二
④ 801材料科學基礎或802有機化學或804化工原理
006計算機學院 聯系人:彭龑0813-5505885 張弘 0813-5505877  郵箱[email protected]
0811Z3企業信息系統與工程      
_01企業信息系統與工程建模
_02企業信息系統與工程管理
_03物聯網技術及應用
_04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
彭龑、劉小芳、蔡樂才、賈金玲、朱文忠、葉嘵彤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1英語一
③ 301數學一
④ 816數據結構與算法
復試:高級語言程序設計
加試:模擬電子技術
信號與系統
007土木工程學院 聯系人:郭毅  0813-5505953、司馬衛平0813-5506018、李俊18708328330
郵箱:[email protected]
085204材料工程(專業學位)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4英語二
③ 302數學二
④ 801材料科學基礎
復試:土木工程材料
加試:材料制備科學技術、材料概論
_01建筑材料 吳佳曄、張應遷*
008數學與統計學院 聯系人:張老師0813-5505662  郵箱:[email protected]
0701數學      
070101基礎數學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1英語一
③ 601數學分析
④ 808高等代數
復試:常微分方程
加試:復變函數、數學建模
 
_01代數方法在大數據分析中的應用
_02函數空間與算子理論
_03微分幾何及其應用
張金山、江治杰、王  瑜
070102計算數學  
_01高性能數值計算
_02金融數據分析
_03圖像識別技術
吳樹林、藺富明
070104應用數學  
_01神經網絡動力學
_02混沌系統分析
_03不確定性處理的數學
黎克麟、盧天秀
070105運籌學與控制論  
_01運籌與優化
_02網絡優化與智能控制
_03隨機優化與決策
蘭恒友、謝凡榮
0811Z2非線性系統優化與控制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1英語一
③ 301數學一
④ 809自動控制原理
復試:高級語言程序設計
加試:模擬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
_01神經網絡與非線性信息處理
_02智能信息挖掘與決策優化
余玅妙、李天增
1201Z4 統計與決策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1英語一
③ 303數學三
④ 812管理學原理
復試:企業管理綜合
加試:微觀經濟學、戰略管理
_01金融統計與風險管理
_02決策分析及應用
_03統計建模
劉長江、尹鳳
009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聯系人:蔣維東0813-5505601、18980239056  郵箱:[email protected]
0703 化學      
070301無機化學 蔣維東、李建章、謝斌、鄭興文、鄒立科、李玉龍、鐘俊波、楊義、劉應樂、王軍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1英語一
③ 702無機化學
④ 802有機化學
復試:化學綜合
加試:物理化學、分析化學
 
_01功能無機配合物
070303有機化學
_01人工酶催化
_02有機合成方法學
070304物理化學
_01光催化
_02電化學與傳感
0703Z1綠色催化
_01環境催化
_02能源催化
0817Z1再生資源化工    
_01固體廢物處理及資源化利用
_02廢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
庹先國、王成端、劉興勇、袁東、袁基剛、桂明生、李瑞楨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1英語一
③ 302數學二
④ 802有機化學或804化工原理
0817Z4綠色化學與技術  
_01綠色催化新材料與新技術 李建章、蔣維東、鐘俊波、楊義、劉應樂
_02環境友好材料的開發與應用 謝斌、李慎新、鄒立科、李玉龍、王軍、鄭興文
085204 材料工程(專業學位)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4英語二
③ 302數學二
④ 801材料科學基礎或802有機化學或804化工原理
_01環境催化材料 李建章、蔣維東、鐘俊波、楊義、謝斌、劉應樂
010法學院 聯系人:邱老師0813-5364828   郵箱:[email protected]
0351法律(專業學位)      
035101法律(非法學)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1英語一
③ 398法碩聯考專業基礎課(非法學)
④ 498法碩聯考綜合課(非法學)
復試:刑法學和民法學綜合
加試: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
 
_01基層司法實務
_02知識產權法務
吳斌、陳于后、宋平、鄒國正、繆鋅、楊帆、楊麗、張天智、余文、李楊、蔣宗濤、徐宏
035102法律(法學)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1英語一
③ 397法碩聯考專業基礎課(法學)
④ 497法碩聯考綜合課(法學)
_01 基層司法實務
_02 基層司法實務(非全日制)
_03 知識產權法務
_04 知識產權法務(非全日制)
楊漢國、支果、鄧肄、江凌燕、凌瀟、秦雙星、梁云春、黃曉春、田豐、詹永斌
011美術學院 聯系人:鄧婷尹0813-2107907  郵箱:[email protected]
1351藝術(專業學位)      
135107美術(專業學位)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4英語二
③ 701藝術概論
④ 817繪畫素描
復試: 中國畫方向:水墨寫生;油畫方向:油畫寫生;水彩畫方向:水彩寫生
加試:中外美術史、繪畫構圖
_01中國畫創作研究 彭永馨、余遠花、張恨雨、徐祥麟
_02油畫創作研究 羅小兵、鄧軍、范益民、楊坤
_03水彩畫創作研究 蔣才坤、梁川、趙霞
135108藝術設計(專業學位)      
_01視覺傳達設計研究
 
周靖明、黃磊、楊劍、朱玉梅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4英語二
③ 701藝術概論
④ 818 圖形創意
復試:商業設計
加試:現代設計史、
字體設計
_02環境藝術設計研究 李平毅、李蓮、唐莉英、李富彬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4英語二
③ 701藝術概論
④ 819環境快題設計
復試:環境設計與計算機表現
加試:現代設計史、
環境設計手繪表現
 
012音樂學院 聯系人:石敦崗13990093969   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系人:王倩18381357773    郵箱:[email protected]
135101音樂(專業學位)      
_01鋼琴 石敦崗、毛波、鄭培、黃曉東、代曉琴、曾慧敏、王瑋立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4英語二
③ 701藝術概論
④ 820中外音樂簡史
復試演奏4首鋼琴作品、練耳
加試:基本樂理、和聲學基礎理論
_02聲樂 魏玉梅、吳踴、黃志勇、鐘迪、羅立章 復試:演唱4首聲樂作品、練耳
加試:基本樂理、和聲學基礎理論
_03器樂(小提琴、二胡) 譚勇、毛羽 復試:演奏4首器樂作品、練耳
加試:基本樂理、和聲學基礎理論
013管理學院 聯系人:毛老師0831-5980143  郵箱:[email protected]
120100管理科學與工程      
_01會計與財務管理 王霞、龍承春、郭嵐、曾馨瑢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1英語一
③ 303數學三
④ 812管理學原理
復試:企業管理綜合
加試:微觀經濟學、戰略管理
_02工程管理 陳一君、毛亮、吳佳曄、曾紹倫、林明華
_03建設工程與項目管理
_04戰略管理
_05人力資源管理 肖興政、張朝孝
_06信息管理與電子商務 劉小芳、李暉
1201Z1企業發展與創新 陳一君、林明華、楊曉宇
1201Z2產業組織與規制 何凡、李啟宇、曾紹倫
1253會計(專業學位)      
_01公司治理與戰略
_02公司治理與戰略(非全日制)
陳一君、毛亮、曾紹倫、曾祥鳳、葉一軍、林明華、張朝孝、李暉 ①199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
②204英語二
復試:思想政治理論、會計綜合
加試:中級財務會計、財務管理
_03公司財務與會計
_04公司財務與會計(非全日制)
 
王霞、龍承春、曾馨瑢、毛國育、侯懿、郭嵐、冉景亮、張春國
014經濟學院 聯系人:何凡13890088228    郵箱:[email protected]
0951 農業(專業學位)      
095138 農村發展(專業學位)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4英語二
③ 342農業知識綜合四
④ 813農村發展概論
復試:產業經濟學
加試:微觀經濟學、區域經濟學
_01農業農村發展
_02農業農村發展(非全日制)
何 凡、李啟宇、呂福玉、羅 洎、  黃元斌
_03農村發展規劃
_04農村發展規劃(非全日制)
吳曉東、李鵬舉、王艷紅、樊玉然
015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 聯系人:黃英杰13808152970、孫山13990015348  郵箱:[email protected]
0451教育(專業學位)      
045118學前教育(專業學位)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4英語二
③ 333教育綜合
④ 814教育管理學
復試: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
加試:心理學、教育學
_00不區分研究方向 孫山、黃英杰、謝華、沈明泓、熊麗娟、陳理宣
045120職業技術教育(專業學位)    
_01加工制造 劉康、何慶忠、胡光忠、李登萬、武友德 復試:職業教育學
加試:心理學、教育學
_02信息技術 彭龑、葉曉彤、陳斌
_03財經商貿 陳一君、何凡、易思飛、王瑤
_04土木水利 司馬衛平*、孫新坡*、晁春峰*
_05體育與健身 林闖*、秦勇*、周建輝*
016人文學院 聯系人:楊躍嘉13540110177   郵箱:[email protected]
0451教育(專業學位)      
045103學科教學(語文)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4英語二
③ 333教育綜合
④ 814教育管理學
復試: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加試:中國文學基礎、漢語基礎
_01不區分研究方向
_02不區分研究方向(非全日制)
代曉冬、曾凡英、王余、劉小文、何清、唐瑛、李東平、陳家春、萬燚
017馬克思主義學院 聯系人:葉文明0813-5364721、13990029106  郵箱:[email protected]
0451教育(專業學位)      
045102學科教學(思政) 葉文明、支果、陳于后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4英語二
③ 333教育綜合
④ 815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
復試:《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加試:心理學、教育學
_00不區分研究方向
 
018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聯系人:任品云0813-5505297  郵箱:[email protected]
085204 材料工程(專業學位)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4英語二
③ 302數學二
④ 801材料科學基礎
復試:材料工程基礎
加試:材料制備科學技術、材料概論
_01光電材料設計及應用 任品云、胡燕飛*、任先培*
注:1、本表中除研究方向后有(非全日制)的專業領域外,其余全部學習形式為全日制。
2、本表中的加試是指以同等學力身份(含高職高專、本科結業、成人應屆、復試時尚未取得本科畢業證書的自考及網絡教育考生)報考的考生,在復試時需加試兩門考試科目。加試方式為筆試。
3、主要指導教師欄加“*”上標的為2019年待遴選導師。
4、我校無培養視力殘疾考生的導師,暫不具備招收視力殘疾考生的條件。

考試內容范圍
初試
考試科目 考試內容范圍
333教育綜合 教育學原理;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學四門教育學科基礎課程,詳細考試大綱參考全國教育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制訂的《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入學考試大綱》
341農業知識綜合三 食品衛生學、食品安全管理與法規、食品分析與檢驗技術各50分。食品衛生在現代食品中的地位和作用;國外的概況和發展趨勢;原理與方法;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國內外食品安全的現狀,食品質量安全體系的基本概念、理論體系與方法,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
342 農業知識綜合四 現代農業與農業現代化、農業科學技術進步、農產品市場、土地規模經營、土地產權及流轉、現代農業的微觀組織、農業宏觀調控、農村社會分層與流動、農村婚姻與家庭、農村村落文化、農村城鎮化、制度因素與政府作用、發展要素與國際條件、工業化與結構變動。    
601數學分析 數列、一元二元函數極限;函數的連續與一致連續;一元與多元函數微積分; Beta、Gamma函數的定義性質、遞推公式及二者之間的關系;常數項級數;函數列與函數項級數一致收斂性的定義、性質與判定方法;冪級數;函數的冪級數與傅立葉級數展開。
701藝術概論 藝術本質論:藝術的本質與特征、藝術起源、藝術的功能與藝術教育、文化系統中的藝術
藝術系統論:藝術創作、藝術作品、藝術鑒賞
藝術門類論:實用藝術、造型藝術、表情藝術、綜合藝術、語言藝術
702無機化學 化學反應原理(熱力學、動力學基礎),酸堿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 氧化還原反應; 配位化合物; 原子結構; 分子結構; 主族元素; 第一過渡系元素及Ag、Hg。
801材料科學基礎 晶體結構、晶面指數、晶向指數、晶體缺陷、固溶體、化合物、金屬結晶條件、均勻形核、非均勻形核、鑄態晶粒的控制、相圖、鐵碳相圖、杠桿定律及應用、鑄錠組織與偏析、擴散、滑易、孿生、多晶體塑性變形、合金塑性變形、回復、再結晶、晶粒長大。
802有機化學 烷、烯、炔;芳香烴;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及其衍生物;含氮化合物;雜環化合物;立體化學;波譜基礎;反應機理;典型人名反應(Wittig反應、狄-阿反應、Michael加成、胺徹底甲基化及其季銨堿的霍夫曼消除);重排反應;有機合成
803食品化學 構成食品的六大基本成分(水、糖類、脂類、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的結構和性質;這些成分在食品加工、保藏、運銷過程中的變化及其對食品質量和加工性能的影響;食品的色澤、食品風味、食品添加劑等。
804化工原理 流體流動;流體輸送機械;傳熱;氣體吸收;蒸餾;蒸餾和吸收搭設備;固體干燥。
805 微生物學 各類細胞型、非細胞型微生物的形態、結構與功能;微生物營養、生長、代謝、調控等特點;微生物遺傳與育種技術;微生物的生態;傳染與免疫;微生物的分類命名;微生物實驗技術原理與應用。
806機械設計 機械設計概論、機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及計算準則,螺紋聯接及強度計算,鍵聯接,帶傳動設計分析及參數選擇,鏈傳動的多邊形效應及影響因素,齒輪傳動設計及分析計算,蝸桿傳動,軸系及結構設計,滑動軸承的承載機理及參數選擇,滾動軸承類型和壽命計算。
807機械原理 機構的結構分析、平面機構的運動分析、平面機構的力分析、機械的效率和自鎖、機械的平衡、機械的運轉及其速度波動的調節、平面連桿及其設計、凸輪機構及其設計、齒輪機構及其設計、齒輪系及其傳動比計算。
808高等代數 行列式;矩陣;向量組的相關性、秩; 線性方程組的解;特征值與特征向量;二次型;多項式;線性空間;線性變換。
809自動控制原理 自動控制的一般概念,控制系統的數學模型,線性系統的時域分析方法,線性系統的根軌跡法,線性系統的頻率分析法,線性系統的校正方法,線性離散控制系統分析,非線性控制系統分析。
810數字電子技術 邏輯代數基礎、門電路、組合邏輯電路,觸發器,時序邏輯電路,脈沖波形的產生和整形、數模和模數轉換。
811電路分析基礎 集總參數電路中電壓、電流的基本關系,網孔分析和節點分析,網孔分析法,電路定理與單口網絡分析,動態電路的時域分析,正弦穩態電路的相量分析,拉普拉斯變換在電路分析中的應用。
812管理學原理 管理與管理學、管理思想的發展、管理的基本原理、信息化管理、決策、計劃與計劃工作、組織設計、激勵。
813農村發展概論 參與式發展理論、人本發展理論、貧困與反貧困理論、中國農村發展、農村經濟發展、農村人力資源發展、農村政治發展、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農村可持續發展、現代農村發展模式、城鄉統籌發展。
814教育管理學 現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論基礎及流派,教育行政體制,教育法,教育計劃,教育督導,教育財政,教育課程,教師人事,學校效能與學校管理,學校管理過程,學校質量管理,學校組織管理,學校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學校公共關系。
815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基本范疇、學科體系、發展進程、理論基礎和知識借鑒、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教育過程及其規律、教育者和教育對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原則、方法和藝術、載體、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等。
816數據結構與算法 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和算法特性及評價標準;線性表、棧和隊列;樹和二叉樹;查找;排序;圖。
817繪畫素描 人物頭像造型。
818圖形創意 基于指定主題的圖形創意方案手繪設計。
819環境快題設計 基于指定場地、特定要求的環境設計方案快題表現。
820中外音樂簡史 一、中國音樂史: 
原始社會至四十年代:樂舞;音樂制度;音樂機構;音樂作品;樂器;樂律理論;音樂家;音樂思想和音樂理論著作;記譜法。
二、外國音樂史:
古希臘羅馬至二十世紀:音樂作品;音樂家;樂器;音樂風格;音樂思想;音樂理論著作;樂派。
821產品設計基礎 工業革命前\后的設計、1940年至當代的工業設計、設計方法論概述、設計的概念、現代設計方法、創造性思維及創造技法、功能論和系統論的設計思想及方法、商品化設計思想及方法、人機工程學設計、人性化的設計觀念、設計調查、設計流程、設計評價等。

復試、加試
學院 考試科目 考試內容范圍
化學工程學院 化學綜合 不指定考核知識點,化學綜合知識(包含有機、無機、物化、分析、少量實驗理論及操作知識以及個別實驗安全知識)
物理化學 熱力學三大定律;多組分系統熱力學;化學平衡;相平衡;電解質溶液;可逆電池的電動勢及其應用;電解與極化作用;化學動力學基礎(一);界面化學
分析化學 分析化學概論、分析試樣的采集與制備、分析化學中的誤差與數據處理、酸堿滴定法、絡合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分離富集原理與方法。
生物工程學院 食品工藝學 食品加工原理(低溫處理、熱處理、脫水處理、腌制處理、熏制處理、輻照處理、化學保藏和發酵技術);畜產品加工工藝(肉、奶);農產品加工工藝(果蔬、谷物、豆類)。
微生物工程工藝原理 微生物工程工藝原理(微生物工程概念、菌種與種子擴大培養、培養基制備與滅菌、發酵機制、發酵動力學、發酵過程控制、工業發酵染菌的防治、發酵產物提取與精制概論、發酵產物提取與精制方法、廢水的生物法處理、固態釀造相關基礎知識)。
化工原理 化工單元操作(流體的流動與輸送、沉降、過濾、固體流態化、傳熱、蒸發、結晶、干燥、精餾、吸收、萃取等)的基礎理論與基本計算,典型設備的結構原理、性能特點和設計計算。
生物化學 重要生物分子如糖、脂質、蛋白質、酶、核酸、維生素、激素等的結構與功能;細胞的基本結構、生物膜結構與物質運輸的機理;受體理論與細胞信號轉導概述;物質代謝及其調節;生物氧化與呼吸鏈;分子生物學基礎如DNA復制、轉錄和翻譯,基因表達調控等。
機械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基礎 平面機構自由度及瞬心法、平面連桿機構、凸輪機構、齒輪機構、螺紋聯接、齒輪傳動、帶傳動、鏈傳動、蝸桿傳動、軸系結構、滑動軸承、滾動軸承
工程力學 受力分析及受力圖、平面力系平衡條件及平衡方程、軸向拉壓強度及剛度、扭轉強度及剛度、彎曲應力及彎曲變形、應力狀態及強度理論、組合變形、壓桿穩定
機械制造技術基礎 金屬切削理論,金屬切削機床及加工方法,機械加工工藝規程,金屬切削加工質量,機床夾具設計
命題設計 根據主題和要求完成指定產品的設計方案,用手繪草圖、軟件建模、渲染效果圖表達設計構思。
工業設計方法論 設計本體論、設計認識論、設計方法論、創造性思維及創造技法、設計方法與實踐
工業設計史 工業革命前的設計、1750-1914年的設計、設計改革、1915-1039年的工業設計、1940年至當代的工業設計
機械工程材料 工程材料分類、力學性能(強度、塑性、韌性等)評價指標、晶體結構;晶體結構與材料性能、晶體缺陷類型、晶體缺陷與材料性能、固溶體、固溶強化、中間相、合金元素與Fe-C合金力學性能;制備新型材料的方法、強化材料的途徑、冷塑性變形過程中的材料行為及性能變化、熱處理類型(淬火、正火、退火、回火)C曲線、U曲線、材料使用環境與熱處理
材料制備科學技術 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概論 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 自動控制原理 見初試科目
電路分析基礎 見初試科目
數字電子技術 見初試科目
高級語言程序設計 C語言程序基本結構、基本數據類型及表示;C語言運算符及表達式;C語言流程控制語句;數組的定義和使用,常用字符串函數的使用;函數的定義、調用及參數傳遞;數組作為函數參數;變量的存儲屬性。編譯預處理;指針及指針的應用;結構體和共用體類型的定義及結構體的應用;位運算;文件基本操作。
模擬電子技術 半導體器件伏安特性、放大電路的概念及分析、差分電路的概念及分析、反饋的判斷及計算、運算放大器的分析及應用、功放電路的分析計算、直流穩壓電源的組成和應用。
信號與系統 信號與系統的基本概念、描述與分類,系統的時域分析,連續時間傅里葉變換及其應用,拉普拉斯變換及其應用,Z變換及其應用。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工程基礎 金屬冶金工藝、鋼鐵及有色金屬冶煉、鑄件成型原理及性能、砂型鑄造、特種鑄造、金屬壓力加工、鍛造、沖壓、軋制、熱處理原理、鋼的熱處理、焊接原理、熔化焊、壓力焊、陶瓷原料制備、陶瓷成型原理及工藝、典型陶瓷材料、聚合物的制備、高分子材料、復合材料。
化學綜合 見化學工程學院
材料制備科學技術 晶體結構及缺陷、成核理論、界面的平衡結構、晶體生長動力學、單晶材料的制備、薄膜材料的制備、陶瓷材料的制備、復合材料的制備、納米材料與制備技術
材料概論 材料的定義和分類、材料的地位和作用、材料科學基礎理論與加工工藝、黑色金屬材料、有色金屬材料、新型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玻璃、陶瓷、混凝土、人工晶體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膠、纖維、復合材料、功能材料、光功能材料、超導材料、新能源材料、 C60-富勒籠球、智能材料、材料與生態環境、材料與循環經濟。
計算機學院 各科目 見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材料 堆積密度、密度及表觀密度;孔隙率、開口孔隙率、閉口孔隙率與空隙率;親水性、憎水性、吸水性、吸濕性;質量吸水率、體積吸水率、含水率、平衡含水率;材料耐水性、抗滲性、抗凍性;導熱性,導熱系數;熱容量與耐熱性;彈性變形、塑性變形及彈性模量;材料標號及其劃分方法。比強度、理論強度,沖擊韌性,硬度、磨損及磨耗;材料耐久性。
加試科目 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數學與統計學院  
常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常見微分方程的解法;積分因子存在的條件及計算公式解相應的微分方程。線性微分方程的解的求法;線性微分方程組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基本解矩陣的性質,常系數線性微分方程組基解矩陣的計算方法,特別是expA的定義、性質及計算方法;高階線性微分方程與線性微分方程組的關系,并將有關結論推廣到高階線性微分方程;微分方程解的穩定性的定義與簡單判定。
 
復變函數
復數的概念性質;復變函數的基本概念、性質及其判定;初等解析函數的性質及簡單計算;多值函數、復積分的定義性質與計算方法,柯西積分定理、柯西不等式、劉維爾定理;摩勒拉定理;泰勒定理、羅朗定理及將函數展開成泰勒、羅朗級數;孤立奇點的分類與判別;解析函數唯一性定理、本性奇點的魏爾斯特拉斯定理和畢卡定理、幅角原理及儒歇定理;留數的定義定理,利用留數定理求積分的方法。
 
數學建模
問題驅動建立數學模型的思想和步驟;插值與擬合;數學規劃模型;微分方程模型;差分方程模型;圖論模型;概率統計模型;計算機模擬;現代智能計算方法及各種方法綜合應用建立模型。
其余科目 分別見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與管理學院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各科目 見化學工程學院
法學院 刑法學民法學綜合 刑法學:刑法概述、刑法的基本原則、刑法的效力范圍、犯罪概念、犯罪構成、犯罪形態、共同犯罪、罪數形態、刑事責任、刑罰概述、刑罰執行制度、刑法罪名。
民法學:民法概論、民事法律關系、自然人、法人、民事法律行為、代理、人身權、物權法、知識產權法、債法、婚姻家庭法、侵權責任法。
刑事訴訟法學 刑事訴訟法概述、刑事訴訟的基本范疇、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刑事訴訟證據、辯護與刑事代理、回避制度、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管轄與立案、偵查與強制措施、起訴、審判、執行、特別程序。
民事訴訟法學
 
訴與訴權、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制度、管轄、當事人和訴訟代理人、多數人訴訟、民事訴訟證據 、民事訴訟證明、法院調解、臨時性救濟、第一審普通程序、簡易程序、上訴審程序、再審程序、特殊程序、強制執行程序
美術學院 水墨寫生
油畫寫生
水彩寫生
人物半身肖像或風景寫生
商業設計 基于指定主題的商業設計方案計算機表現
環境設計與計算機表現 基于指定場地、特定要求的環境設計與計算機表現
中外美術史 中國美術史部分:先秦美術、秦漢美術、魏晉美術、隋唐五代美術、宋元美術、明清美術、近代美術、20世紀下半頁中國美術。
外國美術史部分:古希臘羅馬美術、歐洲中世紀美術、文藝復興美術、17-18世紀歐洲美術、19世紀歐洲美術、20世紀西方現代美術。
繪畫構圖 以命題的方式,考查考生的立意與構思能力,畫面形式構成與形象塑造的把握能力。
現代設計史 世界現代設計史源流、發展及現狀,世界現代設計史的基本輪廓、基本框架,各時期重要流派、重要人物、重要作品。
字體設計 基于指定主題的字體創意設計方案計算機表現.
環境設計手繪表現 基于環境設計方案手繪效果圖表現。
音樂學院 鋼琴演奏 自選練習曲(肖邦、李斯特、克列門蒂、莫什科夫斯基等相應程度)、樂曲(中、外作品均可)、三聲部以上前奏曲與賦格、大型樂曲(奏鳴曲快板樂章或變奏曲、回旋曲)各一首
聲樂演唱 美聲:演唱4首聲樂作品【自選外國歌劇選曲、外國藝術歌曲、中國藝術歌曲、中國近現代創作作品各一首(外國作品須原文原調)】
民聲:演唱4首聲樂作品【自選中國歌劇選曲、中國藝術歌曲、中國近現代創作作品、中國民歌改編曲各一首(男聲歌劇選曲可不作硬性要求)】
器樂演奏 小提琴:自選《羅德24首隨想曲》一首、樂曲(中外作品均可)一首、自選巴赫無伴奏組曲中的前奏曲或薩拉班德舞曲一首、自選大型協奏曲第一樂章或第二、三樂章
二胡:大型樂曲一首、傳統樂曲一首、創作作品一首(含改編移植,題材不限)、技術展示練習曲一首
練耳 聽寫:a.八度以內的和聲音程;b.和弦(密集排列):四種三和弦原、轉位,四種七和弦原、轉位;c.節奏:2/4、3/4、4/4、6/8拍;d.單聲部旋律:兩個升降號以內大、小調式,民族調式
基本樂理 1.音的高度與記譜法;2.音的長短與記譜法;3.節奏、節拍;4.調、調號、調號的產生、譯譜、臨時記號;5.裝飾音、略寫記號及其他記號;6.速度、力度及感情術語;7.音程、和弦、調式調性判斷;8.調式中的音程及和弦;9.調、調性變換。
和聲學基礎理論 1.正三和弦原位和六和弦的連接運用;2.經過、輔助四六和弦連接運用;3.終止四六和弦的連接運用;4.終止,樂段和樂句;5.完全功能體系和副三和弦的連接運用;6.屬七、下屬七、導七原位和轉位的連接運用;7.弗里幾亞進行;8.重屬和弦及其變音的連接運用;9.調性關系類型;10.離調;11.調內和離調模進;12.轉調及到一級關系調轉調;13.和弦外音的使用。
管理學院 企業管理綜合 管理學基本原理、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運營管理、市場營銷、質量管理
微觀經濟學 預算約束、偏好、效用、需求、不確定性條件下的選擇、均衡、技術、利潤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成本曲線、廠商供給和行業供給、.壟斷和壟斷行為、要素市場、寡頭壟斷、博弈論、外部效應、公共物品、不對稱信息
戰略管理 戰略管理導論、宏觀環境分析、行業環境分析、內部環境分析、戰略目標和使命、總體戰略、經營層戰略、職能戰略、戰略評估和控制
思想政治理論 十九大報告
會計綜合 考試執行全國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階段專業課指導性大綱(2016),內容含: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審計學。
中級財務會計 參照當年全國會計專業技術中級資格考試《中級會計實務》考試大綱
財務管理 參照當年全國會計專業技術中級資格考試《財務管理》考試大綱
經濟學院 產業經濟學 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市場集中度、進入與退出壁壘、企業并購行為、博弈論與企業策略性行為、市場績效、產業關聯、產業結構的演進、產業布局與集群、產業結構政策、產業組織政策。
微觀經濟學      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成本理論、市場理論、分配理論、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區域經濟學 區域產業發展模式與結構、區域產業布局、城市與區域發展、總部經濟、區域競爭力、區域創新、要素流動與區域貿易、區域空間結構、 區域規劃、 區域政策、區域可持續發展、區域經濟分析方法。
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 學前兒童的認知發展,學前兒童的情感發展,學前兒童的審美發展,學前兒童的交往,學前兒童的游戲與活動,學前兒童的樸素理論,尊重學前兒童。
職業教育學 職業教育的內涵與特點,職業教育功能,我國現行職業教育體系的基本結構與特點,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職業教育課程,職業教育教學,職業學校德育,職業教育教師的成長與發展,職業教育研究。
心理學 心理的神經生理機制,感覺和知覺,意識和注意,記憶、思維、語言,動機與情緒,能力、人格、學習。
教育學 教育的概念,教育與人的發展,教育與社會發展,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課程與教學,德育,美育,體育,綜合實踐活動,教師與班主任,學校管理。
人文學院 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語文課程的性質與目標、語文課程內容、語文教材及應用、課程資源、語文教學的內容與方法、語文課程設計與實施(模擬授課)、語文學科基本專業知識
中國文學基礎 中國文學基本理論知識、中國文學代表性作家作品、經典文學作品解讀
漢語基礎 漢語基本理論知識、漢語的發展與規范、漢語應用
馬克思主義學院 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兩大歷史性飛躍形成的理論成果 :包括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內涵和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五位一體”總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
加試科目 見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各科目 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四川輕化工大學

添加四川輕化工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四川輕化工大學考研分數線、四川輕化工大學報錄比、四川輕化工大學考研群、四川輕化工大學學姐微信、四川輕化工大學考研真題、四川輕化工大學專業目錄、四川輕化工大學排名、四川輕化工大學保研、四川輕化工大學公眾號、四川輕化工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四川輕化工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四川輕化工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sclgxy/zsjz_211855.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