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科學裝置研究院啟動接收推薦免試攻讀2025年研究生(含博士)報名意向統計
添加四川外國語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保研喵Pro”,關注[保研喵Pro]微信公眾號,在保研喵Pro微信號輸入[四川外國語大學保研夏令營條件、四川外國語大學保研加分細則、四川外國語大學保研群、四川外國語大學保研學姐微信、四川外國語大學保研真題、四川外國語大學夏令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四川外國語大學保研信息和免費資源。
回復[夏令營信息][保研去向][保研來源][入營名單]即可查看蕞新蕞全的保研數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科學裝置研究院啟動接收推薦免試攻讀2025年研究生(含博士)報名意向統計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
微信,為你答疑,送資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科學裝置研究院啟動接收推薦免試攻讀2025年研究生(含博士)報名意向統計 正文
招生學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招生學院 大科學裝置研究院 報名截止 2024-09-17 原文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pO67DvrWvmL8HbuetASrWQ 為做好2025年推薦免試研究生(含博士)接收工作,我院現啟動接收推薦免試攻讀2025年研究生(含博士)報名意向統計,以便廣大考生提前做好申請相關準備工作。
我院熱烈歡迎全國廣大考生積極報名!后續我院將公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科學裝置研究院接收推薦免試攻讀2025年研究生(含博士)招生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招生工作方案》)并正式接收報名。
本報名僅用于意向統計,不作正式報名。
正式報名按后續發布的《招生工作方案》執行。
推免報名意向調查鏈接:https://www.wjx.cn/vm/QDaeYIM.aspx,問卷收集截止到2024年9月17日24點。
一、研究生招生專業我院招收的博士生和碩士生專業代碼和名稱見下表。
我院每年博士生和碩士生都各招收100余名,歡迎大家報考,特別歡迎報考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直博生)。
表中所列為導師可招生專業和研究方向,實際招生專業和研究方向以公布的招生方案和招生系統的數據為準。
表1博士招生專業代碼及名稱表2碩士招生專業代碼及名稱二、相關本科專業歡迎以下專業(包含但不限以下專業)本科生報考我院推薦免試研究生(含博士)。
表3相關本科專業(包括但不限所列專業)三、招生導師信息大裝置院擁有房建成院士牽頭的高水平的“大團隊”。
我院現有博士生導師77人(其中校內博導37人,校外兼職博導40人),碩士生導師9人(不含博士生導師)。
校內博導招收博士和碩士研究生,校外兼職博導只招收博士研究生,校內碩士生導師僅招收碩士研究生。
博士和碩士均按照一級學科和研究方向招生。
團隊帶頭人:房建成院士房建成,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校學術委員會主任,極弱磁場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總設計師、首席科學家。
長期從事慣性定位與導航、量子精密測量與傳感和極弱磁場測量及醫學應用研究。
曾主持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
榮獲首屆國防科技工業杰出人才獎、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稱號、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等。
四、大科學裝置研究院簡介(一)歷史沿革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科學裝置研究院(下簡稱“大裝置院”)于2022年3月正式成立。
大裝置院源于1952年北航建校伊始成立的國內第一個航空儀表與傳感器專業。
前身是1958年為滿足“兩彈一星”慣性制導的急需,由錢學森先生提議、我國慣性技術的奠基人林士諤先生創建了國內第一個“航空陀螺及慣性導航”研究室。
為了做出中國人自己的陀螺儀,以林士諤先生為代表的第一代科研先驅不畏困難,勇于創新,研制出了中國人自己的第一臺液浮陀螺、動壓氣浮陀螺,撓性陀螺,實現了陀螺儀的從無到有。
1981年,以張惟敘教授為代表的又一代胸懷大志的科學家,在國內率先開展光纖陀螺儀的研制。
經過40余年的不懈奮斗,攻克了層層技術難關,實現了從機械陀螺到光學陀螺的跨越。
2003年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成立,由房建成教授帶領第三代陀螺人自主創新。
2008年團隊瞄準國際最前沿的原子陀螺發起攻關,實現了原子自旋慣性測量靈敏度、漂移指標與國際最高指標相當,逐步成為北航“四大模式”(“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大成果”)團隊典型代表之一。
2019年,團隊加入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而成立的前沿科學技術創新研究院,2022年3月,北航正式成立大裝置院。
(二)學科發展大裝置院支撐的一級學科“儀器科學與技術”,于2007年被評為首批國家一級重點學科,2012年在教育部一級學科評估中排名全國第1,2017年在教育部“雙一流”學科評估為A+。
在鞏固優勢學科方向基礎上,研究院瞄準學科交叉,2022年在已有儀器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基礎上新增生物醫學工程、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的學術學位博士和碩士授權點,同時具有電子信息和機械專業學位博士和電子信息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加強了量子精密測量與傳感技術等學科未來發展方向的探索力度,提升學科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國際水平。
(三)組織架構大科學裝置研究院下設4個管理服務部門和3個業務部門,包括8個技術創新中心。
機構設置如下:大科學裝置研究院機構設置圖(四)科研隊伍大裝置院擁有房建成院士牽頭的高水平的“大團隊”。
現有博士生導師77人(其中校內博導37人,校外兼職博導40人),碩士生導師9人(不含博士生導師)。
到今年9月份,研究生總人數達到771人,其中博士生459人,碩士生312人;另有極弱磁大設施研究院和地磁大裝置研究院專職科研人員610余人,其中北航校外合作博導26人,校外合作碩導11人,博士99人,在站博士后36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科學裝置研究院、杭州極弱磁場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研究院、浙江莫干山地磁大科學裝置研究院三院聯合優化平臺配置和研究力量,推進團隊式培養模式,為每一位學生發展把關定向、保駕護航,助力每一位學生成長為原始創新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和國際交流能力一流的高層次、創新型復合人才。
··北航大科學裝置研究院合影(五)科研平臺大裝置院擁有多個“大平臺”,包括極弱磁場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慣性測量全國重點實驗室、中醫證候全國重點實驗室、空間科學與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等四個國家級研究和國際合作平臺,“量子傳感技術”工信部重點實驗室、“極弱磁測量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極弱磁空間及應用技術”浙江省重點實驗室、“零磁醫學”山東省重點實驗室、“量子傳感及應用系統”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高速磁懸浮電機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六個省部級研究平臺,以及“中英量子傳感技術”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中英空間科學與技術”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國家航天局“中英(NLAA-RAL)空間科學與技術”聯合實驗室、“先進傳感與智能控制”教育部高校學科創新(111)引智基地等四個省部級國際合作平臺。
獲批“導航制導與傳感——先進慣性儀表與系統技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先進慣性儀表與系統技術”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新型慣性儀表與系統技術”教育部創新團隊、“先進慣性儀表與導航系統技術”國防科技創新團隊、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等多個國家級創新團隊。
(六)項目成果大裝置院承擔了多項“大項目”,不僅獲批了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還承擔了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國家重大儀器專項、國家“973計劃”項目、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民用航天技術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多項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
大裝置院科研團隊堅持自主創新,取得了一系列“大成果”。
研制成功核心指標國際領先的超高靈敏極弱磁場與慣性測量實驗研究裝置、小型化原子自旋陀螺儀原理樣機、高性能原子磁強計樣機、高精度光學陀螺位置姿態測量系統及磁懸浮慣性穩定平臺、衛星新型姿控儲能兩用飛輪、大抽速超高真空磁懸浮復合分子泵等具有國際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的系列創新成果。
主持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第十九屆中國專利金獎1項等。
(七)人才培養大裝置院適應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具有領軍領導潛質的拔尖創新人才,對標量子精密測量與傳感、人體功能信息成像等國際學術創新前沿和國家發展重大戰略需求,突出先進儀器裝備及相關配套技術的引領性和主體性,為培養造就儀器科學與技術、量子科學儀器、生物醫學工程、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等相關領域人才奠定基礎。
目前已取得豐碩的人才培養成果,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篇、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1篇、國家一級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6篇、北航/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8人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研究生5人、首屆中國(國際)傳感器大賽特等獎1項、北航“研究生十佳”博士生7人。
團隊培養的博士榮獲國家一級學會優博大裝置院將所獲科技獎等成果進課堂、進教材、進實驗,堅持院士名師引領、特色精品課程示范,團隊主持教育部、北航教改項目4項、研究生核心課程立項1門、建設研究生核心課程4門、研究生實驗課4門。
推進課程教育數字化轉型,建設2門卓越工程師數字課程和1門研究生精品課程數字課程。
此外,教學團隊獲第三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所形成的教學成果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3項,北京市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校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
團隊榮獲的教學獎項大裝置院科研團隊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提供完善、高額的研究生獎助體系。
研究院研究生獎助學金包括助學金、校級獎學金、社會獎學金、行業獎學金、先進榮譽、培養環節獎勵及研究院優秀科研貢獻獎(企業獎學金)等。
(八)招生情況基于大裝置院承擔的重大任務,北航每年在原有招生指標基礎上為大裝置院增加專門招生指標。
近年來,大裝置院招生指標中推免生比例呈現穩步增長態勢。
大裝置院生源優質,2024級研究生21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02人(其中直博推免48人),碩士研究生114人。
2025年計劃繼續擴大推免學生比例,歡迎各位考生報名推免!(九)技術創新中心簡介1.大型零磁空間與磁屏蔽技術創新中心1.1中心基本情況本中心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醫學攻關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等重大項目中大型零磁空間和高性能極端探索磁屏蔽艙的研發為主要任務,下設大型零磁空間技術研究所和磁屏蔽艙技術研究所,通過控制、機械、電氣、材料等多學科交叉融合,開展電磁分析與結構設計、精密電磁控制、系統集成與測試等技術攻關和預研工作,建成國際領先的大型零磁空間和高性能磁屏蔽艙,為世界科技前沿、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生命科學及醫學研究等提供理想的近零磁極端環境條件,有力支撐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進行相關成果轉化。
大型零磁空間縮比效果圖和中心合影1.2研究方向(1)大均勻區主動磁補償設計與控制(2)高性能大尺度被動磁屏蔽設計(3)主被動結合磁屏蔽設計方法(4)大功率消磁設計與控制技術(5)空間磁場擾動分析與建模方法2.量子科學裝置與儀器技術創新中心2.1中心基本情況本中心圍繞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任務。
重點開展超高靈敏極弱磁場測量裝置、超高靈敏慣性測量裝置、高精度原子自旋陀螺裝置、超高靈敏計量原子磁強計等科學裝置與儀器研究,包括磁光操控原子自旋機理及技術、低噪聲磁屏蔽技術、近零極微振動抑制技術、高精度自旋檢測技術、光子壓縮檢測機理及技術、窄線寬高性能激光器、抗弛豫堿金屬氣室、精密閉環控制技術等關鍵技術和科學問題,挑戰極弱磁場和慣性測量靈敏度紀錄,助力基礎物理學、生命科學和極弱磁性物質分析等前沿命題研究,鼓勵探索新思想、新理論和新方法,支持基礎研究領域的原創性探索和突破,產生從“0”到“1”的原創性科學新發現,進一步支撐弱磁計量測試、高精度慣性導航領域的發展,培養量子精密測量領域高端人才。
超高靈敏原子自旋極弱磁場和慣性測量科學裝置計量原子磁強計和原子自旋慣性測量儀器2.2研究方向(1)超高靈敏極弱磁場測量裝置(2)超高靈敏慣性測量裝置(3)高精度原子自旋慣性儀器(4)超高靈敏計量原子磁強計(5)高性能激光器研發(6)低噪聲磁屏蔽研發(7)抗弛豫堿金屬氣室技術研發3.芯片化量子傳感與應用系統創新中心3.1中心基本情況本中心圍繞集成量子傳感器所需的前沿微納光機電與光電子集成技術,對芯片化量子傳感器進行研究,目標是地縮小器件體積,降低功耗和成本。
量子傳感器的芯片化是未來高精度、微型化、陣列式量子傳感器件的必經之路。
我國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的腦科學、深地深海和量子信息等攻關領域中的關鍵設備如高分辨腦磁成像裝置、體內介入式生物磁測量設備、微型量子導航系統、微型深海探潛系統等都對量子傳感器的芯片化提出了迫切需求。
左:芯片化量子傳感器;中:芯片集成光學芯片;右:芯片集成光學器件3.2研究方向(1)芯片化原子磁強計(2)微納光學與光電器件(3)微納封裝技術(4)微機電技術(5)小型化激光器(6)傳感器與激光器控制4.零磁科學裝置及應用技術創新中心4.1中心基本情況本中心面向心磁、腦磁、細胞磁等極弱磁場檢測的急需,圍繞高性能零磁科學裝置研制的需求,重點突破高精度主動磁補償、高性能磁屏蔽、低噪聲高磁導率材料、磁強計陣列集成與控制等核心關鍵技術,研制國際領先的零磁科學裝置,持續開展磁屏蔽系統關鍵技術迭代升級,實現對人體功能的精準檢測,推動醫學功能信息成像裝備的跨代發展,支撐高端醫療裝備“中國制造”,培育零磁醫療裝備產業,服務于零磁醫學臨床應用和基礎研究。
高性能零磁科學裝置高精度主動磁補償系統4.2研究方向(1)高精度主動磁補償控制及測試技術(2)高性能被動磁屏蔽優化設計技術(3)大功率閉環消磁技術(4)低噪聲高磁導率材料技術(5)集成測試及EMC技術(6)磁強計陣列集成與控制5.零磁醫學與零磁科學技術創新中心5.1中心基本情況本中心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世界科技前沿,基于超高靈敏極弱磁場測量和高性能磁屏蔽技術,將儀器科學與生命科學、材料學、化學等多學科交叉,開展零磁醫學、零磁生物學、零磁材料學等研究,開拓零磁科學新領域,產生原創性科學發現。
重點發展零磁醫學,開辟新一代人體功能信息成像技術新賽道,推動心、腦、腫瘤等重大疾病診療方式的變革,支撐高端醫療裝備跨代發展。
目前已在心磁腦磁成像及其醫學應用方向取得重大突破,在心腦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重大疾病臨床診療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零磁醫學與零磁科學研究????心磁成像科研設備和腦磁成像科研設備????5.2研究方向(1)心磁成像及醫學應用(2)腦磁成像及醫學應用(3)基礎科學研究及應用6.地磁測量儀器與傳感器技術創新中心6.1中心基本情況聚焦地磁演化與地球動力學、地震機理及預報等重大科學問題,以及礦產資源勘探、電力計量與故障監測、地磁導航、穿戴式健康監測等重大應用需求,開展地磁測量儀器與傳感器技術研究,突破高精度NMOR原子磁強計、芯片化新型光泵原子磁強計、芯片化CPT矢量原子磁強計等關鍵技術,形成高靈敏和芯片化配合、標量和矢量測量協同的磁場測量體系,支撐天空地海一體的地球磁場監測網絡構建,培育地球磁場模擬與監測系統大科學裝置。
中心研制的系列地磁測量儀器與傳感器6.2研究方向(1)高精度NMOR原子磁強計技術與應用(2)芯片化新型光泵原子磁強計技術與應用(3)芯片化CPT矢量原子磁強計技術與應用(4)地磁原子磁強計電子學與控制技術7.慣性測量與智能導航技術創新中心7.1中心基本情況本中心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經濟主戰場,依托慣性測量全國重點實驗室,開展芯片化原子陀螺儀核心器件與系統、慣性/衛星組合導航與智能導航、定位導航微系統(Micro-PNT)等新技術創新研究、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等工作,以及引力波探測、地球運動測量等前沿科學研究,并在自動駕駛、低空經濟、遙感測繪、物聯網、智能控制等領域開展應用研究,支撐微小型低成本高精度量子定位導航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和發展。
芯片化原子陀螺儀核心器件與系統慣性/衛星組合導航與智能導航慣性測量與智能導航技術未來應用7.2研究方向(1)芯片化核磁共振原子陀螺儀與系統(2)微小型原子自旋(SERF)陀螺儀(3)慣性導航與智能導航系統及應用8.磁懸浮微電機與應用技術中心8.1中心基本情況本中心面向超高真空系統、氫燃料電池等國家重大需求,圍繞高端裝備及尖端精密儀器等對高性能微電機技術的亟需,開展磁懸浮高速微電機相關技術研究,研制超高真空分子泵、氫氣循環泵等,應用于半導體工藝、光伏鍍膜、掃描電鏡、質譜儀、氫燃料電池等先進裝備及新能源等領域,實現微特電機性能突破及相關產業升級。
核心部件與應用領域8.2研究方向(1)微機電系統設計(2)芯片化軸承系統控制(3)高效電機系統控制(4)葉輪流體機械設計五、北航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簡介(一)超高靈敏極弱磁場和慣性測量裝置2021年10月,“超高靈敏極弱磁場和慣性測量裝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以下簡稱“極弱磁大設施”)獲批立項。
2023年5月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批復,2024年5月通過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的初步設計評審,2024年6月完成工程規劃許可核發,標志著項目正式啟動實施。
極弱磁大設施服務于國家發展戰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面向經濟主戰場,支撐科技強國、質量強國、制造強國的建設,建設性能最高、空間最大的大型“零磁”空間以及指標領先的科學裝置與儀器,提供極端弱磁環境和極端測量手段;建成后,可使我國超高靈敏極弱磁場和慣性測量技術保持領先優勢,開展從0到1的原創性研究;支撐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健康、腦科學、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科學、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與國家安全、生命科學及醫學科學研究,成為極弱磁場和慣性測量技術領域國際一流且有重大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基地、高水平專業人才培養基地、學術交流與合作基地,使我國超高靈敏慣性測量和極弱磁測量技術持續保持世界領先優勢。
極弱磁大設施規劃效果圖,時長02:00相關鏈接:重磅!國之重器落地杭州,正式啟動!極弱磁大設施將建成一個大型“零磁”空間、三類磁屏蔽艙、九種科學裝置與儀器。
其中,大型“零磁”空間包括超高“零磁”區域(核心區)、高“零磁”區域(中間區)、近“零磁”區域(拓展區)。
三類磁屏蔽艙包括位于核心區的極端探索艙、位于中間區的技術攻關艙、位于拓展區的專業應用艙。
九種科學裝置與儀器包括位于核心區的三種極端探索類裝置:超高靈敏極弱磁場測量研究裝置、超高靈敏慣性測量研究裝置、超高靈敏生命科學研究裝置;位于中間區的四種技術攻關類裝置:高精度原子陀螺儀研究裝置、超高靈敏慣性計量測試研究裝置、超高靈敏原子磁強計研究裝置、超高靈敏極弱磁場計量測試研究裝置;位于拓展區的兩種專業應用類裝置:極弱腦磁超高分辨率成像研究裝置、極弱心磁超高分辨率成像研究裝置。
大型“零磁”空間效果圖1.交叉研究平臺(成果轉化平臺)大裝置院在推進極弱磁大設施項目的同時,建設大型磁屏蔽空間技術交叉研究平臺、超高靈敏極弱磁場和慣性測量裝置與儀器交叉研究平臺、芯片化量子傳感器工藝技術交叉研究平臺、零磁科學裝置技術交叉研究平臺(國際零磁科學中心)、量子傳感器及應用系統技術交叉研究平臺等5個交叉研究平臺(成果轉化平臺),開展“沿途下蛋”,進行重要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并培育建設未來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
同時將平臺打造成研究生培養的重要載體,推進研究生高層次人才培養質效。
5個交叉研究平臺(成果轉化平臺)分布圖,目前平臺3已開工建設相關鏈接:杭州極弱磁大設施首個交叉研究平臺基建項目啟動奠基儀式大設施西翼交叉研究平臺建設迎新進展,力爭9月底前開工2.國際零磁科學谷杭州高新區(濱江)以極弱磁大設施為核心,構建了“1+2+6+N”的創新平臺體系,打造環大科學裝置創新生態圈。
為進一步推進“科學-技術-產業”的全鏈條創新體系落地,高新區(濱江)還謀劃了一座37平方公里的新城——國際零磁谷·杭州江南科學城。
零磁谷位于城西科創大走廊、城東智造大走廊這“兩廊”聯動的核心節點上,將以“點”的突破引領帶動“廊”的提升,為杭州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提供有力支撐。
以下視頻來源于杭州江南科學城地球磁場模擬與監測系統大裝置院在有序推進極弱磁大設施建設的同時,按照“建設一代、預研一代”的模式,在湖州德清啟動培育“地球磁場模擬與監測系統”大科學裝置(地磁大科學裝置),圍繞杭州灣布局“新型”大科學裝置群,為浙江省打造“重要窗口”提供硬核載體。
在地方各級政府的支持下,大裝置院聯合極弱磁大設施研究院、浙江工業大學、中國計量大學、浙江省地震局、莫干山地信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等政府機構及科研院校共同建設地磁大裝置研究院,培育和建設地磁大科學裝置,構建天空地海一體地球磁場監測網絡系統和地球磁場超算模擬系統,開展地球動力學、地磁場建模反演、地震機理及預報等重大科學問題研究,支撐地信國際合作。
同時圍繞大科學裝置進行地磁測量與導航儀器及應用系統等重大技術創新,推進地磁信息獲取與應用裝備的成果轉化,培育地磁信息與裝備未來產業,構建“科學—技術—產業”全鏈條創新的新體制機制。
地磁大科學裝置主要開展地磁測量儀器與應用技術、功能成像高端醫療裝備技術、導航定位新技術、空天地一體化磁場監測技術等研究。
1.地磁測量儀器與應用技術面向地磁環境下高靈敏磁場測量和計量應用需求,開展非線性磁光旋轉原子磁強計技術研究;面向芯片化地磁測量應用需求,開展新型光泵原子磁強計和相干布居囚禁原子磁強計技術研究;面向人體心腦健康監測,開展穿戴式地磁原子磁強計技術研究;同時開展地磁測量儀器電控系統研發與應用技術研究。
預期形成高靈敏和芯片化配合、標量和矢量測量協同的磁場測量儀器體系,推動地磁原子磁強計向工程應用方向發展,服務于磁場計量、地震預警、資源勘探、地磁導航、健康監測等領域。
2.功能成像高端醫療裝備技術通過機械、控制、儀器科學、醫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開展芯片化原子磁強計、高性能窄線寬半導體激光器、抗弛豫微小型堿金屬原子氣室、精密電磁控制、系統集成與測試等前沿技術與工程化研究,突破零磁醫療裝備及核心器部件關鍵技術,打通完整的技術攻關鏈條,形成完備的系列化功能成像高端醫療裝備產品設計、研發、測試及中試生產能力,培育和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醫學功能信息成像裝備的跨代發展,支撐高端醫療裝備“中國制造”和人體功能信息診斷的“中國標準”,服務于零磁醫學研究、重大心腦疾病的機理研究和臨床診斷。
3.導航定位新技術依托慣性測量全國重點實驗室,開展新型慣性器件與系統、多傳感器組合導航與應用等產品的技術研發、測試鑒定、批產應用及技術轉移轉化工作,在自動駕駛、物聯網、智能控制等領域開展示范應用,支撐微小型低成本高精度定位導航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聚焦新概念新原理陀螺儀、加速度計等核心慣性器件研發、微小型高精度慣性測量單元集成、慣性/衛星組合導航及新型多源融合導航系統研制等技術方向,不斷推動高性能定位導航系統在自動駕駛、物聯網、室內外無縫定位導航等領域的應用,帶動新興定位導航技術產業創新和發展,培育核心器件、部件、系統及應用全產業鏈高科技企業,引領定位導航技術產業發展。
4.空天地一體化磁場監測技術面向地球科學研究和環境監測領域,開展基于無人機、衛星等平臺載體的地磁測量工作。
利用先進的航空航天技術,如無磁平臺、智能GNC、星座自組織等,結合精密地磁傳感器,實現對地球磁場的全球范圍、高精度、高分辨率、高頻次的監測,深入研究地球磁場的時空變化規律,探索地球內部結構與地表空間活動之間的關系,為地球科學研究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持。
預期形成用于地磁測量的空天飛行器技術體系和裝備,推動地磁測量技術的創新與應用發展,服務于地球科學研究、災害監測預警、導航定位、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等領域。
六、其他信息1、報考咨詢方式:電話咨詢:0571-867980812、請大家及時關注大裝置院網站(http://piqs.buaa.edu.cn)發布的最新推免招生通知。
也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北航大科學裝置研究院”了解我院更多動態。
結束語期待有志青年早日加入大裝置院,深入前沿研究,擔負起建設北航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這一國之重器的光榮使命,與我們一起貢獻才智,共同奮進! 本主題由保研通管家于2024-9-1323:51添加圖標985 1舉報轉播淘帖回復使用道具提升卡置頂卡沉默卡喧囂卡變色卡千斤頂照妖鏡
四川外國語大學相關保研資源下載:
四川外國語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編.pdf四川外國語大學保研夏令營信息匯總表.xls
四川外國語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四川外國語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四川外國語大學本科生保研去向分析表.xls
各重點院校保研夏令營信息匯總表(報名截止時間).zip
各重點院校推免生條件及要求匯總表.zip
四川外國語大學
添加四川外國語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保研喵Pro”,關注【保研喵Pro】微信公眾號,在保研喵Pro公眾號輸入【四川外國語大學保研夏令營條件、四川外國語大學保研加分細則、四川外國語大學保研群、四川外國語大學保研學姐微信、四川外國語大學保研真題、四川外國語大學夏令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四川外國語大學保研信息和免費資源。
回復【夏令營信息】【保研去向】【保研來源】【入營名單】即可查看蕞新蕞全的保研數據。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scwgydx/byxly_949503.html
推薦閱讀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科學裝置研究院接收推薦免試攻讀2025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科學裝置研究院接收推薦免試攻讀2025年研究生(含博士)工作方案……
日期:10-08 閱讀量:2378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接收推薦免試攻讀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接收推薦免試攻讀2025年研究生(含博士)工作方案……
日期:10-08 閱讀量:23785 -
北京工業大學2025年接收推薦免試研究生(含直博生)工作辦
北京工業大學2025年接收推薦免試研究生(含直博生)工作辦法……
日期:10-08 閱讀量:23785 -
北京工商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接收推薦免試2025級碩士研究生
北京工商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接收推薦免試2025級碩士研究生工作辦法……
日期:10-08 閱讀量:23785 -
北京工商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關于接收推薦免試攻讀2025級碩
北京工商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關于接收推薦免試攻讀2025級碩士研究生的通知……
日期:10-08 閱讀量:23785 -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關于接收2025級免試攻讀碩士研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關于接收2025級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的通知……
日期:10-08 閱讀量:23785 -
北京工商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關于接收推薦免試攻讀2025級碩
北京工商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關于接收推薦免試攻讀2025級碩士研究生的工作辦法……
日期:10-08 閱讀量:23785 -
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關于接收推薦免試攻讀2025級碩士研究生
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關于接收推薦免試攻讀2025級碩士研究生的通知……
日期:10-08 閱讀量:23785 -
北京工商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關于接收2025級免試攻讀碩
北京工商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關于接收2025級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的通知……
日期:10-08 閱讀量:23785 -
北京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關于接收2025級推免研究生的通
北京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關于接收2025級推免研究生的通知……
日期:10-08 閱讀量:23785 -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關于接收推薦免試攻讀2025級碩士研究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關于接收推薦免試攻讀2025級碩士研究生的通知……
日期:10-08 閱讀量:23785 -
北京工商大學接收推薦免試攻讀2025級碩士研究生的通知匯總
北京工商大學接收推薦免試攻讀2025級碩士研究生的通知匯總(持續更新中)……
日期:10-08 閱讀量:23785 -
北京工商大學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關于接收2025級免試攻讀
北京工商大學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關于接收2025級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的通知……
日期:10-08 閱讀量:23785 -
北京工商大學關于開展2025年接收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的
北京工商大學關于開展2025年接收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的通知……
日期:10-08 閱讀量:23785 -
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關于接收2025級推免研究生的通知
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關于接收2025級推免研究生的通知……
日期:10-08 閱讀量:23785 -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2025年接收推免生工作安排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2025年接收推免生工作安排……
日期:10-08 閱讀量:23785 -
北京大學哲學系關于接收2025年推薦免試研究生的通知
北京大學哲學系關于接收2025年推薦免試研究生的通知……
日期:10-08 閱讀量:23785 -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2025年接收推薦免試研究生(直博生)辦法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2025年接收推薦免試研究生(直博生)辦法……
日期:10-08 閱讀量:23785 -
四川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2024年優秀本科生夏令營招生簡章
四川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前身為歷史悠久、享譽西南的英語系(始建于1959年)。目前,學院擁有本科、碩士、博士以及博士后完整人才培養體系,英語語言文學和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所……
日期:07-15 閱讀量:22106 -
四川外國語大學商務英語學院2024年優秀本科生夏令營招生簡
商務英語學院是2013年組建的一所旨在培養高層次復合型國際商務英語人才的應用研究型學院。學院整合了四川外國語大學在外語與經管法等學科多年形成的人才資源和教學科研優勢,在創新……
日期:07-15 閱讀量:2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