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山東理工大學994工程熱力學B研究生考試大綱

發布時間:2020-11-26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2021山東理工大學994工程熱力學B研究生考試大綱

2021山東理工大學994工程熱力學B研究生考試大綱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2021山東理工大學994工程熱力學B研究生考試大綱 正文

    科目代碼:994科目名稱:工程熱力學B
    考試范圍:
    一、概述
    1.理解和掌握熱力學的基本概念,針對實際問題選取熱力系統,列出簡化條件,并進行功和熱量的計算。
    2.掌握熱力學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實質,對閉口系和開口系統進行熱力過程的分析和計算,并能用狀態坐標圖表示過程及能量轉換的特點。
    3.掌握運用理想氣體、水蒸氣、濕空氣等常用工質的熱力性質圖表及公式進行熱力過程的分析和計算。
    4.掌握提高能量利用率的基本原則和主要途徑。把實際熱工設備的工作過程簡化成理想熱力循環或熱力過程,應用第一、第二定律對循環或過程進行分析和計算。
    二、考試主要內容
    1.基本概念
    熱力學系統(包括熱力系、邊界、工質的概念,熱力系分類),狀態及平衡狀態,實現平衡狀態的充要條件,狀態參數及其特性,系統的能量、熱量和功。
    2.熱力學第一定律
    熱力學第一定律實質,熱力學第一定律的基本表達式,閉口系能量方程,熱力學第一定律應用于開口熱力系的一般表達式,穩態穩流的能量方程,焓,技術功,幾種功的關系(包括體積變化功、流動功、軸功、技術功)。
    3.熱力學第二定律
    可逆過程與不可逆過程(包括可逆過程的熱量和功的計算),熱力學第二定律及其表述(克勞修斯表述、開爾文表述等),卡諾循環和卡諾定理(包括卡諾循環、概括性卡諾循環及多熱源可逆循環熱效率的計算和分析),熵(熵參數的引入、克勞修斯不等式、熵的狀態參數特性),熱力系的熵方程(閉口系熵方程、開口系熵方程),溫-熵圖的分析及應用,熵產原理與孤立系熵增原理及其數學表達式,能量的品質和可用能的概念。
    4.理想氣體的熱力性質
    理想氣體模型,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及通用氣體常數,理想氣體的比熱,理想氣體的熱力學能、焓、熵的計算,理想氣體混合物,分壓力和分容積,混合氣體的成分表示及不同成分的換算,混合氣體的比熱、熱力學能、焓和熵的計算。
    5.實際氣體及蒸氣的熱力性質
    實際氣體(包括實際氣體與理想氣體的區別),純物質的P-v-T關系(純物質的P-v-T熱力學面及其有關概念),三相點,范德瓦爾方程,蒸汽的熱力性質(包括有關蒸汽的各種術語及其意義,例如:汽化、凝結、飽和狀態、飽和蒸汽、飽和溫度、飽和壓力、三相點、臨界點、汽化潛熱等),蒸汽的定壓發生過程(包括其在p-v和T-s圖上的一點、二線、三區和五態),水蒸氣圖表及其應用。
    6.濕空氣
    濕空氣的概念,絕對濕度、相對濕度,含濕量,露點,濕空氣的焓,干濕球溫度,濕空氣的焓濕圖及其應用,濕空氣的基本過程(包括加熱和冷卻過程、絕熱加濕過程、冷卻去濕過程)。
    7.氣體的熱力過程
    分析氣體熱力過程的目的、方法和步驟,定容、定壓、定溫和絕熱過程(計算及其在p-v和T-s圖上的表示與分析),理想氣體多變過程(計算及其在p-v和T-s圖上的表示與分析),壓氣機的型式及其工作原理(包括活塞式壓氣機和葉輪式壓氣機),定溫、絕熱和多變壓縮過程的壓氣機功耗計算,壓氣機效率,多級壓縮中間冷卻。
    8.氣體的流動
    一維穩定流動的基本方程(連續性方程、能量方程、過程方程),音速與馬赫數,
    氣體與蒸汽在噴管和擴壓管中流動的基本特性(包括促使流速改變的力學條件和幾何條件、以及兩個條件對流速的影響),絕熱節流及其在工程上的應用。
    9.動力裝置循環
    分析循環的目的及一般方法,分析循環的熱效率法,實際循環的抽象和簡化,活塞式內燃機循環以及各種理想循環(定容加熱循環,定壓加熱循環以及混合加熱循環)的計算和能量分析,各種活塞式內燃機理想循環的比較,燃氣輪機裝置循環以及其理想循環(布雷頓循環)的循環功和效率的計算,提高循環熱效率的方法,蒸汽動力裝置朗肯循環及其效率分析,提高蒸汽動力裝置循環熱效率的各種途徑(包括改變初蒸汽參數和降低背壓、再熱和回熱循環),各種循環的在p-v和T-s圖上的表示及分析。
    10.制冷循環
    逆向卡諾循環,熱泵循環,制冷系數、供暖系數,制冷能力,空氣壓縮制冷循環的計算和分析(包括簡單空氣壓縮制冷循環和回熱式空氣壓縮制冷循環),蒸汽壓縮制冷循環的計算和分析。
    三、題型要求及分數比例
    1.名詞解釋、填空、是非、選擇題等約20%;2.簡答(包括論證、畫圖分析)題約20%;3.分析題與論述題約20%;4.計算題約40%。
    注:考生攜帶特殊工具:簡單計算器(不帶記憶功能的),簡單作圖工具(三角尺、直尺、鉛筆)。
    參考書:
    沈維道,童鈞耕主編,工程熱力學(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科目代碼:897科目名稱:農田水利學
    考試范圍:
    一、概述
    掌握農田水利的任務與研究內容,我國農業水資源的利用現狀,農業節水技術發展趨勢。
    二、農田灌溉原理
    掌握土壤含水率的表示方法,包括體積含水率和質量含水率,二者之間的聯系,并會計算給定深度內層狀土的儲水量;了解農田土壤水分對作物生長的有效性以及土壤水分特征曲線的概念,會區分飽和含水率和田間持水量,凋萎系數和臨界含水率;重點了解入滲條件下土壤水分運動;了解農田水分運動的基本過程,并能指出農田節水的關鍵環節。掌握作物需水量、作物耗水量、參考作物需水量的概念,了解作物需水量的幾種估算方法,包括模系數法、作物參考法和直接計算法;了解農作物灌溉制度制訂的一般方法。掌握充分灌溉、非充分灌溉基本概念及二者之間的區別;作物水分生產函數概念、表達式種類及其在生產中用途和使用條件;掌握凈灌溉用水量和毛灌溉用水量概念及計算方法;灌水流量與灌水率。
    三、灌溉方法和灌水技術
    掌握主要灌水方法的分類及其優缺點和適應條件。了解灌水方法的基本要求、灌水質量的評估指標。了解地面灌水方法的種類,適用作物和特點。掌握噴灌和微灌系統的組成和分類、主要技術參數及其測定、系統的規劃設計方法。掌握灌溉水利用系數、農田降水利用率、水利用率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概念。
    四、灌溉系統規劃設計
    了解灌區規劃的基本原則、類型及總體布置;掌握灌溉水源的類別及其灌溉取水方式;明渠灌溉系統的組成及其規劃布置原則、明渠骨干渠系的典型布置形式;田間工程的規劃布置原則;灌溉渠道的設計流量、輸水損失和各級渠道設計流量計算。
    五、農田排水原理與技術
    掌握農作物對除澇,排漬和防鹽的要求及農田排水標準;排水溝對地下水位的調控作用,重點掌握防治土壤次生鹽堿化的排水措施。
    六、排水系統規劃設計
    了解排水系統的組成及規劃布置。
    七、灌排系統管理
    了解河源來水量預測分析、灌溉用水計劃與配水計劃的編制方法,確定渠首引入流量,掌握供需水量平衡分析計算。
    參考書:
    郭元裕主編,農田水利學(第三版),出版社: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科目代碼:932科目名稱:農業機械學
    第一部分:考試說明
    一、考查目標
    農業機械學是農業機械化工程的專業核心課程,是本專業其他基礎理論知識綜合應用的一門課程,主要考核學生對農業機械學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了解程度,考核對農業機械裝備工作原理、組成結構、適應范圍等熟練程度以及運用上述知識解決農業生產中新設備的開發設計能力。
    二、考試的學科范圍
    本課程的考試包括緒論、耕地機械、整地機械、中耕與植保機械、谷物收獲機、谷物清選機械、谷物脫粒機械、干燥和種子加工機械、玉米收獲機械等部分的相關理論與技術。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試卷分值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2.考試方式
    閉卷筆試形式。
    3.試卷內容及結構
    考試主要包括土壤耕作的目的意義、鏵式犁的構造原理、旋耕機的構造原理、整地機械的類型和結構、播種施肥機械的內容(包括播種施肥的技術要求、播種機的一般構造、典型排種器的結構與設計、播種機的輔助部件、施肥機械等)、中耕與植保機械(包括除草技術及發展現狀、植物保護機械)、節水灌溉機械(包括農用水泵、節水灌溉機械化技術等)、谷物收獲機(包括收割機、脫粒機、谷物聯合收割機、玉米收割機械等)、谷物清選、干燥和種子加工機械和經濟作物收獲機械等內容。
    題型結構主要包括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分析論證四種題型。
    第二部分:考查要點
    1.緒論
    我國農業機械化的作用與地位、農業機械裝備的特性以及國內外農業機械的發展現狀、趨勢與面臨任務。
    2.土壤耕作機械
    了解土壤耕作目的與方法,并以此為基礎掌握耕作土壤的物理學性質,進而掌握鏵式犁的結構、工作原理以及調整方法。
    3.整地機械
    了解整地機械的技術要求,掌握旋耕機、圓盤耙的構造與原理,特別是圓盤耙的調整方式、旋耕機結構參數對工作性能的影響。
    4.播種施肥機械
    了解播種機的技術要求,掌握播種機的一般構造,掌握播種施肥機械核心部件的工作原理與結構、排種施肥機械的性能分析等。
    5.中耕與植保機械
    了解中耕植保機械的技術要求,掌握中耕植保機械的類型、結構、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
    6.收割機械
    了解收割機的類型,掌握收割機的割臺(含切割器、撥禾輪、輸送裝置)的組成結構、工作原理、調整方式以及主參數對工作性能的影響規律分析。
    7.脫粒機械
    了解脫粒機械的技術要求、基本概念和脫粒方式,掌握脫粒機械(含脫粒裝置、分離裝置和清選裝置)的工作原理、組成結構和工作分析。
    8.谷物清選、干燥和種子加工機械
    了解谷物清選、干燥和種子加工機械的主要方式和基本理論,熟悉其組成結構和工作原理,學會結構參數對作業性能的影響分析。
    9.玉米收獲機械
    了解玉米收獲的工藝和玉米聯合收獲機的一般構造、工作過程,掌握玉米收獲機關鍵部件的工作原理及主參數確定方法。
    參考書:耿端陽,等.新編農業機械學.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1.
    科目代碼:876科目名稱:農業機械化管理學
    第一部分:考試說明
    一、考查目標
    《農業機械化管理學》以農業科學理論為基礎,以農業生產信息為對象,以計算機技術為支撐,研究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中應用的理論與方法,目的是為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提供新的思路、手段和途徑。
    二、考試的學科范圍
    本課程的考試包括農業機械化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農機化作業機組的編制與組織管理,機械化作業工藝方案設計,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農業機械系統的選型與配備設計,農業機械作業系統優化,農業機器的技術管理,農業機械化技術經濟分析等部分的相關理論與技術。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試卷分值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2.考試方式
    閉卷筆試形式。
    3.試卷內容及結構
    考試主要包括農業機械化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農機化作業機組的編制與組織管理,機械化作業工藝方案設計,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農業機械系統的選型與配備設計,農業機械作業系統優化,農業機器的技術管理,農業機械化技術經濟分析等內容。
    題型結構主要包括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綜合題等題型。
    第二部分:考試要點
    1.緒論及運用原理
    了解農業機械化的基本概念、農業機械化發展模式及特點;農業機器運用管理學的目的和任務;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及存在問題;農業機組的動力性能、經濟性能及運動性能合理利用的基本概念、理論、原理;牽引力、附著力、工作阻力及牽引功率的計算方法及影響因素;能夠合理地進行選型配備。
    2.農機技術管理
    農業機器計劃預防維護制度的內容和制定依據;農業機器試運轉目的及規程;農業機器正確使用、保管的方法,技術診斷的作用、任務和方法。
    3.農業機械化管理與組織
    農業機器系統的概念、機群管理的目的和意義及評價指標;農業機器作業生產率;機械作業計劃及選型配備計算;農機具更新計算的程序和方法。
    4.管理學基礎理論
    農機管理的基本內容;價值工程的內容、特點及實施過程;質量管理的PDCA循環在農機設計的應用。
    5.農業機械化的經濟管理
    農業機械化技術經濟分析概念及理論基礎;技術經濟研究的方法;農業機械化技術經濟效果指標體系;農業機械化的作業成本;機組的編組計算及評價。
    6.農業機器作用系統優化
    了解流水作業法,掌握農業機具線性規劃配備模型建立方法;了解關鍵作業期、非關鍵作業期及非線性配備法等。
    7.農業機械化服務系統優化
    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標準;農機化服務體系的構成;農機化可行性研究及農機試驗鑒定與推廣的程序和方法。
    參考書:
    李洪文.農業機械化生產學(上冊)(第二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8.
    科目代碼:873科目名稱:人機工程學
    考試范圍:
    一、人機工程學概論
    了解人機工程學的命名、定義、起源、發展、體系和應用領域。掌握人機工程學的研究內容和方法。了解人機工程學與設計的關系,并知道人機工程發展新趨勢。
    二、人體尺寸、人的感知、心理與特征
    了解人體測量與數據應用、人的感知覺過程與特征、人的創造性心理與行為特征。
    三、人體生物力學與施力特征
    了解人體運動系統的組成;理解人體生物力學模型、人體的施力特征。掌握合理施力的設計思路,為設計服務。
    四、人機界面設計
    掌握人機界面的信息特征。熟練掌握顯示儀表的功能和特點。掌握手控操控器的特性和設計。
    五、工作臺椅與工具設計
    掌握控制臺、辦公臺的設計原則。熟練掌握工作座椅設計依據和設計原則。掌握手握式工具設計的人機工程學原則。
    六、作業姿態與空間設計
    掌握作業姿態設計和設計要點。掌握作業崗位設計要求和原則。了解視覺信息作業崗位設計內容和要求。掌握作業空間人體尺度及作業空間的布置的要求和原則。
    七、作業環境界面設計
    了解熱環境、噪音環境、光環境、振動環境。理解環境因素對工作的影響。
    八、安全設計、人機系統總體設計
    掌握事故成因分析。熟悉安全裝置設計的基本思路。掌握總體設計的目標、原則、程序、要點及評價。
    參考書:
    丁玉蘭著,人機工程學(第5版),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7
    科目代碼:832科目名稱:食品化學
    考試范圍:食品化學的概念及研究內容;水分;碳水化合物;脂類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食品中的色素物質;食品滋味和呈味物質;食品香氣和呈香物質;食品添加劑。
    一、水的結構和理化特性;食品中的水分狀態;水分活度和水分等溫吸濕線的概念和意義,水分活度和食品穩定性之間的關系。
    二、碳水化合物的概念、結構和分類,食品中主要碳水化合物;單、雙糖的物理及化學性質;淀粉的特性在食品中的應用:糊化、老化的機理、影響因素及作用,羰氨褐變的反應機理、影響因素及其應用;果膠凝膠的形成機理、影響因素及其在食品中的應用;食品中的低聚糖和膳食纖維。
    三、脂類化合物的共同特征、分類;天然脂肪及脂肪酸的組成和命名;油脂的物理性質,油脂在加工、貯藏過程中的變化;油脂水解和油脂酸敗的概念、機理及影響因素;油脂的質量評價,磷脂和膽固醇的結構和性質。
    四、蛋白質的組成及結構;蛋白質的分類;氨基酸的理化性質;蛋白質的理化性質,變性作用、膠體特性、沉淀作用等機理及影響因素;蛋白質在食品加工、貯藏過程中發生的物理、化學及營養變化以及如何利用或防止這些變化。
    五、維生素的概念及生物學意義,維生素的分類及來源;食品中維生素在加工、貯藏中的變化。
    六、食品中礦物質的分類及其存在形式;礦物質在生物體內的功能;礦物質對食品性狀的影響;礦物質的生物有效性及影響生物有效性的因素;酸性食品與堿性食品。
    七、物質顏色與結構的關系;食品中的天然色素與合成色素;葉綠素、血紅素、多酚類色素的性質、加工貯藏過程中的變化及抑制措施;酶促褐變的反應機理及影響因素。
    八、食品味的形成及分類;食品中各種呈味物質的呈味特點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
    九、嗅覺生理學;化合物的氣味和分子結構;食品中氣味成分及其形成途徑;食品香味增強劑的特點及其在食品中的應用。
    十、食品添加劑的概念、作用、分類、食品添加劑的一般要求;常見食品添加劑。
    參考書:
    闞建全主編,食品化學,第2版,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8
    科目代碼:341科目名稱:農業知識綜合三(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專業)
    考試范圍
    1.機械設計(60分)
    1.1機械零件的強度
    (1)掌握疲勞極限概念、兩種材料疲勞曲線及其方程的應用、材料無限壽命疲勞極限和有限壽命疲勞極限的確定方法。
    (2)熟練掌握塑性材料機械零件的簡化極限應力圖的繪制和應用。對于在非對稱循環應力下工作的零件,應能在該圖上找到工作應力點和求出極限應力點,判斷零件可能發生的失效形式。了解影響實際零件疲勞極限的因素。
    (3)熟練掌握單向穩定變應力時機械零件疲勞強度的三種校核計算;單向不穩定變應力時的疲勞強度計算。
    (4)了解在雙向穩定變應力下工作的零件其疲勞強度的計算方法。
    (5)了解兩平行圓柱體相壓的接觸應力計算。
    1.2螺紋連接和螺旋轉動
    (1)了解連接螺紋的主要參數;螺紋連接的主要形式、特點和應用,掌握它們的結構和畫法;螺紋連接件的常用材料、強度級別,掌握螺紋連接許用應力的確定;掌握螺紋連接的預緊和防松;螺栓組結構設計的一般原則;掌握分別受用橫向載荷、旋轉力矩,軸向載荷和翻轉力矩的四種典型螺栓組的受力分析方法。
    (2)掌握普通螺栓和鉸制孔用螺栓的不同失效形式和計算準則,熟練掌握松螺栓連接、只受預緊力作用的緊螺栓連結、受預緊力和軸向工作載荷的緊螺栓連結、受橫向載荷的鉸制孔螺栓連結的螺栓強度計算。
    (3)了解提高螺栓連接強度的措施。
    1.3鍵、花鍵、無鍵連接和銷連接
    (1)了解鍵連接的類型、特點和應用。
    (2)掌握平鍵連接的失效形式,尺寸選取和強度校核計算;半圓鍵、楔鍵、切向鍵的強度計算;各類花鍵連接的特點、定心方式和應用;矩形花鍵連接的強度校核計算。
    (3)了解銷連接的種類和應用。
    1.4帶傳動
    (1)了解各種帶傳動的類型和傳動特點;掌握V帶的結構、型號和規格;帶傳動中各力的關系;理解帶傳動的彈性滑動和打滑概念。
    (2)掌握帶傳動中的應力分布規律,最大應力的位置及應力的計算;帶傳動的失效形式,計算準則及工作能力的確定方法。
    (3)了解影響V帶傳動傳遞功率的各主要因素;掌握V帶傳動的設計步驟;V帶傳動設計參數的合理選擇原則;V帶帶輪的結構型式;V傳動張緊裝置的應用。
    1.5鏈傳動
    (1)了解鏈傳動的主要類型、特點和應用;套筒滾子鏈鏈條結構與規格,鏈輪材料與結構;鏈速不均勻性及動載荷;鏈傳動的受力分析;套筒滾子鏈傳動的主要失效形式;套筒滾子鏈的額定功率曲線及其使用方法;套筒滾子鏈傳動的設計步驟。
    (2)掌握設計參數的合理選擇原則。
    (3)了解鏈傳動的布置和潤滑
    1.6齒輪傳動
    (1)掌握直齒、斜齒圓柱齒輪主要幾何尺寸計算。
    (2)了解齒輪傳動的五種失效形式,失效產生原因,為防止失效而采取的相應措施。
    (3)掌握閉式和開式齒輪傳動的計算準則;了解對齒輪材料的基本要求和選用原則;掌握常用的齒輪材料及熱處理方法;熟練掌握圓柱齒輪傳動的工作載荷和計算載荷的概念,明確各載荷系數物理意義。
    (4)熟練掌握圓柱齒輪傳動的法向力及各分力的數值計算和方向判斷;了解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計算模型,嚙合區輪齒受載情況,最大載荷作用點的位置及簡化計算方法。掌握齒面接觸疲勞強度,齒根彎曲疲勞強度的計算方法,能應用公式進行設計或校核計算。
    (5)掌握圓柱齒輪傳動主要參數的選擇原則;直齒圓錐齒輪的各主要參數及幾何關系;熟練掌握直齒圓錐齒輪傳動的受力分析。
    (6)了解直齒圓錐齒輪的強度計算特點;齒輪常用結構形式;齒輪傳動的潤滑方式及其與齒輪圓周速度的關系;齒輪傳動所使用的潤滑劑。
    1.7蝸桿傳動
    (1)了解蝸桿傳動的主要參數;掌握蝸桿分度圓導程角、分度圓直徑及傳動中心距等主要幾何尺寸的計算;了解蝸桿和蝸輪的齒面滑動速度;嚙合效率的計算;導程角對嚙合效率的影響、自鎖條件;蝸桿傳動發生膠合和磨損的原因;蝸桿傳動的失效形式、閉式蝸桿傳動的計算準則;掌握蝸桿傳動的受力分析。
    (2)了解對蝸桿材料,蝸輪材料的基本要求和選用原則;掌握蝸桿和蝸輪的常用材料和使用條件;蝸輪齒面接觸疲勞強度和齒根彎曲疲勞強度的計算方法。
    (3)了解蝸桿傳動主要參數的選擇原則;蝸桿傳動的剛度計算和熱平衡計算;蝸桿和蝸輪的結構。
    1.8滑動軸承
    (1)了解推導一維雷諾方程的假定條件及建立油膜微單元體的力平衡關系的過程;掌握一維雷諾方程的常用形式。
    (2)熟練掌握動壓油膜的承載機理及建立動壓油膜的必要條件;單油楔向心軸承的工作狀況;單油楔向心軸承的主要幾何參數;單油楔向心軸承的承載能力的計算。
    (3)了解向心滑動軸承熱平衡計算的意義及熱平衡計算的一般步驟;向心滑動軸承主要參數的選擇原則;非液體潤滑滑動軸承的校核計算。
    (4)了解滑動軸承的結構型式;滑動軸承材料的選用原則;常用滑動軸承材料的主要性能和特點。了解軸瓦的結構。
    1.9滾動軸承
    (1)掌握滾動軸承類型的選用原則,對于幾種常用軸承應能根據載荷、轉速、剛性及調心性能合理選用。
    (2)掌握滾動軸承的代號表示法,特別應熟悉表示軸承內徑尺寸、直徑系列和軸承類型的中段代號以及表示軸承精度等級的前段代號。
    (3)滾動軸承工作時軸承元件上的載荷分布;滾動軸承工作時軸承元件上的載荷及應力變化情況;滾動軸承的失效形式和計算準則。
    (4)掌握基本額定壽命、基本額定動載荷、當量動載荷等基本概念;軸承壽命計算的基本公式;滾動軸承當量動載荷的計算;掌握角接觸軸承和圓錐軸承的載荷計算。了解基本額定靜載荷,當量靜載荷概念;滾動軸承當量靜載荷的計算方法。
    (5)掌握簡單的軸承組合結構的設計;掌握軸承組合結構的結構錯誤分析和改正方法。
    1.10聯軸器和離合器
    掌握聯軸器與離合器的主要類型和用途;了解聯軸器和離合器的結構特點、工作原理;掌握常用聯軸器正確選擇和計算方法;掌握常用離合器的正確選擇。
    1.11軸
    (1)掌握轉軸、心軸和傳動軸的承載特點;了解對軸材料的基本要求和選用原則;按使用條件確定軸的結構形狀尺寸;掌握零件在軸上的固定的方法。
    (2)了解提高軸的疲勞強度的方法,軸的結構工藝性;熟練掌握軸的強度計算三種方法的特點,使用條件和應用范圍;了解軸的剛度、振動穩定性的概念。
    2.程序設計(60分)
    2.1基本知識
    掌握C語言的數據類型;C語言中各種類型常量的表示法;各類數值型數據間的混合運算;C運算符;關系表達式及運算,邏輯表達式及運算。
    2.2順序、選擇與循環結構程序設計
    (1)賦值語句,格式輸入與輸出。
    (2)if語句,switch語句。
    (3)goto、while、do-while、for、break、continue語句。
    2.3數組
    (1)掌握一維、二維、字符數組的定義和引用;
    (2)掌握數組的定義、數組元素的引用、數組的初始化,掌握與字符串相關的庫函數。
    2.4函數
    (1)函數定義與調用,局部變量和全局變量,變量的存儲類型,內部函數與外部函數。
    (2)掌握函數的定義語法,掌握函數調用中參數的傳遞機制;掌握局部變量和全局變量的有效范圍,掌握auto、static、register、extern變量的概念及特性。
    2.5指針
    (1)了解地址和指針的概念,數組的指針和指向數組的指針變量,字符串的指針和指向字符串的指針變量,函數的指針和指向函數的指針變量,指針數組和指向指針的數組。
    (2)掌握地址和指針的基本概念;重點掌握如何使用指針來處理數組、字符串以及結構體;掌握函數指針的基本概念以及使用。
    2.6結構體和共同體
    (1)掌握結構體變量的定義和使用方法,指向結構體類型變量的指針,用指針處理鏈表,共同體變量的定義和使用方法,枚舉類型。
    (2)掌握結構體類型變量的定義、結構體變量的引用、結構體變量的初始化方法;掌握結構體數組的定義、初始化和結構體數組的應用;掌握共同體變量的定義和使用方法;掌握枚舉類型的一般概念、定義格式及使用方法。
    2.7位運算
    (1)了解位運算符和位運算,位段。
    (2)了解位運算符的使用方法,能利用它們處理具體問題;了解位段的概念及使用規則。
    2.8文件
    (1)了解文件類型指針,文件操作,包括打開、關閉、讀寫和定位等。
    (2)掌握FILE的定義以及對文件進行的各種操作的庫函數。
    3.農學概率(30分)
    3.1農學的基本概念與特點
    掌握農學、農業的概念,農學的性質及特點,作物生產的地位與作用,了解作物生產發展的目標和途徑。
    3.2作物的起源、分類與分布
    掌握栽培作物的特點,主要作物的起源中心,狹義作物的概念,作物分類方法,了解作物傳播方式和我國種植業分區。
    3.3作物的生長發育與產量、品質
    (1)掌握作物生長、發育、作物生育期、生育時期、作物溫光反應特性、頂端優勢、種子的休眠等概念,明確主要作物的生育時期,作物器官生長的相關性,種子萌發過程及要求的環境條件,作物各器官的形態特征、組成、功能、變態及生長過程。
    (2)掌握作物產量、品質、作物群體、群體結構、密度的概念,明確作物產量形成特點以及各產量構成因素的關系,群體結構的組成、分布,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徑,作物品質的指標、類型以及影響作物品質的因素。
    3.4作物生產與環境條件
    (1)掌握光照對作物生長發育的影響,作物溫度三基點、有效積溫的概念,極端溫度對作物產生的危害,水分的生理生態作用,我國水資源的特征,旱、澇害以及大氣環境對作物生產的影響。
    (2)掌握土壤、土壤資源、土壤肥力、作物營養臨界期的概念,明確土壤的組成,土壤質地的類型,作物必需的營養元素及判斷標準等。
    3.5作物種植制度
    (1)掌握種植制度、作物布局的概念,明確建立合理種植制度的原則,作物布局的地位和作用,作物布局的原則以及作物布局設計。
    (2)掌握復種、間作、混作、套作、輪作、連作的概念,明確復種的意義、條件技術及主要方式,間作、混作、套作的意義、效益原理、技術及主要類型,輪作的意義、連作的危害、特點應用及主要輪作類型。
    3.6作物育種及種子產業
    (1)掌握種子、品種、育種目標、引種、雜種優勢、雜交育種的概念,明確品種的特征,品種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現代農業對品種的要求,制定育種目標的基本原則,選擇的基本方法,育種程序,作物育種的主要方法,特別是引種的作用、方法和注意事項,系統育種的方法,雜交親本的選配原則、雜交方式及雜交技術,遠緣雜交的作用,雜種優勢的表現和利用途徑。
    (2)掌握種子產業、良種繁育、種子檢驗的概念,明確現代種子產業的目標和主要途徑,品種審定的程序,良種繁育的任務、程序,品種混雜退化及防止方法,了解種子檢驗的內容和種子經營的基本原則。
    3.7作物生產技術
    掌握密度、有機肥料、復合肥、基肥、種肥、追肥、需水臨界期、作物灌溉制度、灌溉定額的概念,明確高產土壤的特點及土壤培肥的措施,土壤基本耕作及表土耕作的作用及方法,播種前種子處理的方法,播種期確定的依據,播種方法,合理密植增產原因及確定合理密植的原則,施肥的基本原則,無機肥料的種類,作物的施肥方法,灌溉方法,地膜覆蓋的效應和不同作物的收獲適期和收獲方法。
    3.8植物保護
    掌握植物保護、有害生物、作物蟲害、病害循環、農田雜草的概念,明確昆蟲的生殖方式、昆蟲的個體發育階段以及昆蟲的主要習性、害蟲危害的癥狀以及害蟲的主要防治方法,作物病狀、病癥的類型、作物病害的病原生物、病原物的侵染過程、作物病害的防治方法。
    3.9作物生產現代化
    掌握作物生產現代化、現代作物生產的特點,了解什么是作物生產機械化、作物生產設施化、作物生產標準化、作物生產智能化、作物生產安全化以及發展趨勢。
    參考書:
    1.楊可楨.機械設計基礎(第6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譚浩強.C語言程序設計(第3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3.李存東.農學概論(第二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
    科目代碼:341科目名稱:農業知識綜合三(食品加工與安全專業)
    考試范圍
    一、食品衛生學(50分)
    1.掌握食品安全與衛生學的主要內容,了解食品安全與衛生學的形成與發展狀況、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及國內外食品安全現狀,熟悉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的種類,有害因素的分類。
    2.掌握常見細菌性污染的菌屬及其危害、細菌生長繁殖的條件,掌握食品腐敗變質本質和控制細菌的生長繁殖方法;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概念。
    3.掌握細菌性食物中毒、真菌食物中毒、致病性病毒的種類;掌握食源性寄生蟲及其危害。
    4.掌握動植物天然有毒物質的定義及種類、中毒條件。
    5.掌握環境污染(大氣、水體、土壤、環境激素)、化學物質(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的危害;掌握容器和包裝材料污染的危害。
    6.掌握N—亞硝基化合物、多環芳烴和二噁英污染及其預防。
    7.掌握各類食品及加工過程中存在的主要衛生問題及控制措施。
    8.掌握HACCP、GMP和SSOP的概念。掌握HACCP計劃的制定包括哪些方面、制定HACCP體系的基本原則。
    二、食品安全管理與法規(50分)
    1.了解法律法規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國的立法過程和食品法律法規的體系和淵源。掌握食品法律法規的概念、適用范圍、食品行政執法與監督。
    2.了解我國食品法律法規的主要內容及其結構,重點掌握《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內容。明確法律法規對食品生產的要求。
    3.了解國際食品法律法規的基本概況,掌握其實質性要求;了解有關發達國家食品標準和法律法規體系,掌握WTO/TBT協定和WTO/SPS協議主要內容。采用國際標準的原則和方法;
    4.了解標準的分類和標準體系;明確標準和標準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標準的結構、制定標準的基本原則和一般程序。
    5.了解食品基礎標準;熟悉綠色食品標準、有機食品標準、無公害食品、保健食品標準、輻照食品標準的相關內容。了解食品檢驗方法標準、食品添加劑標準、食品流通標準。
    6.掌握食品良好生產規范(GMP)的內容,了解實施GMP的意義,了解衛生標準操作程序的內容,掌握HACCP體系的七大原理及食品生產中的應用實例。
    7.掌握食品安全法(2018)。
    三、食品分析與檢驗技術(50分)
    1.了解食品分析與檢驗的性質、任務和作用,掌握食品分析與檢驗的內容,了解國內外食品分析檢驗技術的發展動態。
    2.了解正確采樣的重要性,掌握采樣步驟、采樣的一般方法、采樣數量、采樣的注意事項,掌握樣品的制備及保存方法。
    3.了解樣品預處理的原則,掌握食品分析常用的樣品預處理方法、原理。
    4.掌握分析方法的評價指標及測定結果差異性的檢驗方法。
    5.掌握食品分析的誤差來源、控制和消除方法,掌握分析數據的處理方法。
    6.了解感官檢驗的意義,掌握感官檢驗的種類、基本要求、常用方法和感官檢驗數據的統計分析。
    7.了解食品物理檢驗的意義,掌握相對密度法、折光法、旋光法等物理檢驗方法的基本原理。
    8.了解水分的作用、存在狀態及水分測定的意義,掌握水分測定的常用方法、原理、特點、適用范圍及注意事項。了解測定水分活度值的意義,掌握水分活度值的定義、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的區別、水分活度值的常用測定方法、原理。
    9.了解灰分測定的意義,掌握灰分的含義、總灰分的測定方法、原理、測定條件選擇,掌握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的測定方法。掌握鈣、鐵、碘等礦物元素的測定方法、原理。
    10.了解脂類測定的意義,掌握脂類的含義、存在形式,掌握測定脂類常用的有機萃取溶劑及其特點。掌握脂類的測定方法、原理、適用范圍與特點、注意事項等,測定方法包括索氏提取法、酸水解法、羅紫-哥特里法、氯仿-甲醇提取法、巴布科克法和蓋勃法,重點掌握國家標準分析方法-索氏提取法。
    11.了解還原糖的含義,掌握還原糖的測定方法、原理、適用范圍及特點、注意事項等,包括直接滴定法、高錳酸鉀滴定法、薩氏法、碘量法等,重點掌握國家標準分析方法-直接滴定法。掌握蔗糖、總糖的測定方法。了解淀粉、纖維素、果膠的存在形式、主要性質、測定意義,掌握淀粉的常用測定方法、原理、適用范圍及特點、注意事項等。
    12.了解蛋白質的含義、測定意義,重點掌握測定蛋白質的凱氏定氮法原理、注意事項。掌握蛋白質的快速測定方法、原理、方法特點及應用范圍,包括雙縮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燃料結合法、水楊酸比色法。了解氨基酸的分離與測定方法。
    13.了解脂溶性維生素的種類、特性、測定意義,掌握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ß-胡蘿卜素、維生素D、維生素E)和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的測定方法原理、適用范圍及特點、注意事項。
    14.了解食品添加劑的定義、分類、性質、測定意義,掌握糖精鈉、苯甲酸和山梨酸、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二氧化硫和亞硫酸鹽、食用合成色素等食品添加劑的常用測定方法、原理、注意事項。
    參考書:
    1.白晨,黃玥主編,食品安全與衛生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
    2.王永華主編,食品分析(第三版),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6
    3.吳澎主編,食品法律法規與標準,化學工業出版社,2015
    科目代碼:342科目名稱:農業知識綜合四
    (農村發展和農業管理領域考生適用)
    考試范圍說明:
    考試內容分為綜合必答題和專業選答題兩部分,總共150分。綜合必答部分考核“管理學”內容,占40分;
    農村發展專業考核“發展經濟學”和“農業經濟學”兩部分內容。農業經濟學70分;發展經濟學40分。
    農業管理專業考核“農村社會學”、“農村政策學”兩部分內容。農村社會學70分;農村政策學40分。
    考試范圍說明:
    第一部分:管理學原理(必答部分)
    三、管理學原理
    (一)管理總論
    1、管理
    (1)管理的涵義
    (2)管理的應用范圍、管理的特性
    2、管理的主體
    (1)管理主體、管理者角色的涵義
    (2)管理主體與客體的范疇、管理者角色的分類
    3、管理與環境
    (1)管理環境的涵義
    (2)管理的環境構成與特點、管理(組織)與環境之間的作用
    4、道德與社會責任
    (1)道德與社會責任的涵義
    (2)道德觀與社會責任觀
    (二)管理理論的演進
    1、早期管理思想
    中國古代樸素的系統管理思想、用人思想、經濟管理思想;國外古代的行政管理思想、生產管理思想
    2、近代管理理論的產生
    亞當、斯密、小瓦特和博樂頓等人對管理理論的貢獻
    3、科學管理理論
    科學管理理論的主要內容
    4、一般管理理論
    一般管理理論的主要內容
    5、管理組織理論
    管理組織理論的基本內容
    6、行為科學理論
    (1)行為科學的涵義
    (2)早期行為科學理論的主要內容;需要層次理論、雙因素理論和X-Y理論等理論的主要內容
    (三)決策
    1、決策概述
    決策的涵義;決策的原則;決策的特征;決策的劃分標準與決策類型
    2、決策程序
    (1)決策的程序
    (2)決策每一步驟的基本要求
    3、決策的方法
    (1)各種決策方法的涵義
    (2)運用決策樹法和量本利分析法等方法進行決策
    (四)計劃
    1、計劃及其性質
    (1)計劃的概念;計劃的性質
    (2)計劃與決策的關系
    2、計劃種類
    (1)計劃種類的劃分標準及各種計劃的涵義
    (2)每種分類中各種計劃的相互關系
    3、計劃編制過程
    (1)制定計劃的程序
    (2)每一步驟的基本要求
    4、目標管理
    (1)目標管理的涵義
    (2)目標制定的原則和步驟,目標管理的評價
    (五)組織結構與設計
    1、組織結構的定義:討論傳統的和現代的關于工作專門化的觀點;描述部門化的五種方式;解釋交叉職能團隊;區分指揮鏈、職權、職責和統一指揮;討論傳統的和現代的關于指揮鏈的觀點;討論傳統的和現代的關于管理跨度的觀點;說明影響組織的集權化和分權化程度的因素;解釋正規化在組織設計中是如何運用的。
    2、組織設計決策:對比機械式組織和有機式組織;解釋戰略和結構之間的關系;說明組織的規模是如何影響組織設計的;討論伍德沃德在技術與組織結構關系方面的發現;解釋環境的不確定性是如何影響組織設計的。
    3、常見的組織設計:對比傳統的三種組織設計;解釋基于團隊的結構、矩陣型結構和項目型結構;討論虛擬組織、網絡化組織和標準化組織的設計;描述學習型組織的特征。
    (六)領導
    1、領導
    (1)領導的內涵;領導影響力及構成;領導方式及特點;人性假設理論與領導方式;
    (2)應用領導理論進行案例分析
    2、激勵
    (1)激勵的涵義、過程
    (2)需要層次理論、雙因素理論、期望理論、公平理論、強化理論等各種激勵理論的主要內容及作用
    (3)結合實際運用激勵理論
    3、溝通
    (1)溝通的涵義與重要性;
    (2)溝通過程;
    (3)溝通的類型及特點;
    (4)溝通的渠道及特點
    (七)控制
    1、什么是控制以及控制為何重要:控制的定義;對比設計控制系統的三種方法;討論控制很重要的原因;解釋計劃一控制鏈。
    2、控制過程:描述控制過程的三個步驟;解釋為什么衡量什么比如何衡量更重要;闡述管理者在控制過程中采取的三個行動過程。
    第二部分:選做題部分(根據各領域選用)
    一、農業經濟學(適用“農村發展”)
    (一)農業經濟學基本概念
    1、農業的概念和特點
    2、農業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
    3、農業的地位和作用
    (二)農業組織制度
    1、中國的農地制度
    2、中國農業組織制度的演變
    (三)農業家庭經營
    1、有關農業生產組織的理論
    2、農業家庭經營的必然性
    3、中國的農業家庭經營
    4、農業規模經營
    (四)農業合作經濟
    1、合作思想的產生與發展
    2、農業合作社的原則與特點
    3、中國農業合作社的發展
    (五)農業產業化經營
    1、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作用
    2、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利益機制
    3、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
    (六)現代農業與農業現代化
    1、現代農業的特征
    2、中國的農業現代化
    3、農業可持續發展
    (七)農業產業結構與布局
    1、農業產業結構概述
    2、我國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
    3、農業生產布局
    (八)農業支持與保護
    1、農業支持保護的依據
    2、農業支持保護政策
    3、農業保險
    (九)農業土地與水資源
    1、農業中的自然資源
    2、農業土地資源
    3、農業集約經營
    4、農業水資源
    (十)農業勞動力資源
    1、農業勞動力資源概述
    2、農業勞動力資源的利用
    3、農業勞動力轉移理論
    4、中國農業剩余勞動力轉移
    (十一)農業中的資金
    1、農業資金概述
    2、財政農業資金
    3、農業信貸資金
    4、農戶和企業資金
    (十二)農業科技進步
    1、農業科技進步概述
    2、農業技術創新
    3、中國農業的科技進步
    (十三)農業信息資源
    1、信息與信息化
    2、農業信息化
    3、中國農業的信息化
    (十四)農產品需求與供給
    1、農產品需求
    2、農產品供給
    3、農產品供求均衡
    (十五)農產品流通與市場
    1、農產品流通與市場概述
    2、農產品批發市場
    3、農產品零售市場
    4、農產品期貨市場
    (十六)農業開放與國際化
    1、國際分工原理
    2、WTO農產品貿易規則
    3、中國農業的國際化
    二、發展經濟學(適用“農村發展”)
    (一)經濟發展
    1、經濟發展的含義
    2、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3、衡量發展的指標
    4、千年發展目標
    (二)經濟增長理論
    1、什么是經濟增長
    2、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有哪些
    3、經濟增長方式及其類型
    4、哈羅德一多馬模型、索洛模型、內生經濟增長理論
    5、經濟波動和經濟增長的階段性
    (三)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
    1、影響發展中國家增長實績的因素
    2、生產率與增長核算
    3、中國的經濟增長
    (四)資本形成與經濟發展
    1、資本的含義
    2、資本匱乏與貧困
    3、資本形成與經濟發展
    4、資本形成的來源
    5、金融深化與經濟發展
    (五)人力資源與經濟發展
    1、人口增長及其變動規律
    2、教育與人力資本
    3、就業與勞動力充分利用
    4、中國的人口、人力資本投資與就業
    (六)自然資源與經濟發展
    1、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
    2、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
    3、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及原則
    4、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七)技術進步與經濟發展
    1、技術進步的含義
    2、技術進步的類型
    3、技術進步的源泉
    4、技術進步的影響
    5、技術進步的途徑
    6、技術引進與中國經濟發展
    (八)發展中國家的二元經濟結構
    1、劉易斯模型——勞動力無限供給條件下的經濟發展
    2、費景漢一拉尼斯模型
    3、二元結構與中國的經濟發展
    (九)農村發展
    1、小農經濟及其出路
    2、傳統農業的改造
    3、發展中國家的農村工業
    4、中國“三農”問題
    (十)工業化與城市化
    1、工業化的含義及其模式
    2、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
    3、城市化的含義及其與工業化的關系
    4、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化
    5、農村—城市的人口流動
    (十一)平衡與不平衡增長戰略
    1、平衡增長戰略
    2、不平衡增長戰略
    3、平衡增長與不平衡增長的相對性
    4、發展中國家的區域發展問題
    (十二)內向型與外向型發展戰略
    1、進口替代戰略
    2、出口替代戰略
    3、內向型戰略與外向型戰略的比較
    4、中國的對外開放戰略
    (十三)增長與分配戰略
    1、庫茲涅茨的倒“U”形理論
    2、增長與分配戰略的類型
    3、中國的增長與分配戰略
    (十四)市場與經濟發展
    1、市場及其效率
    2、市場的局限性
    3、中國的市場化改革與職能轉變
    三、農村社會學(適用“農業管理”)
    農村社會學部分測試以下內容:
    (一)農村社會學概念與研究方法
    1.農村社會學的產生和發展
    2.農村社會學的含義和特征
    3.農村社會學研究的基本領域和基本觀點
    4.農村社會學研究方法體系
    5. 農村社會調查的程序和方法
    6.農村社會調查資料的整理及分析
    (二)農村社會結構及結構轉型和二元經濟社會結構下的農(漁)村社區
    1.改革開放以前的中國農村社會結構
    2.改革開放與農村社會結構的轉型
    3.農村社會結構轉型的模式與特征
    4.二元結構的界定與形成
    5.中國二元結構的形成與歸因分析
    6.二元結構下的農(漁)村社區
    (三)農(漁)村社會群體(家庭)與社會組織及農村社會的主體——農(漁)民
    1.農民、漁民與農村社會
    2.農民、漁民的社會屬性與特征
    3.農(漁)民的社會化及影響因素
    4.農(漁)村社會群體與社會組織
    5.農(漁)村家庭結構及功能
    6.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家庭的變遷
    7.當代中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8.當代中國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四)農村社會分層、社會流動與社會保障
    1.農村社會分層與農村社會保障
    2.中國農村社會的分層結構
    3.中國農村社會流動
    4.現階段中國農村社會保障的基本狀況
    5.完善農(漁)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對策
    (五)農(漁)村社會問題與發展
    1.社會問題與發展
    2.當前中國農村的社會問題
    3.當前中國漁村的社會問題
    4.中國農村社會發展
    5.中國漁村社會發展
    (六)社會主義新農(漁)村建設
    1.新農村建設的背景、意義與內涵
    2.新農村建設的基本模式
    3.新漁村建設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考試要求:
    1.農業社會學的含義及相關基本內容。
    2.采用分析討論問題的方式考核學生對基礎知識的了解,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農村政策學(適用“農業管理”)
    農村政策學部分測試以下內容:
    (一)農業政策學理論部分,
    1.農業政策的本質及內涵
    2.農業政策的經濟原理與方法
    3.農業政策的制定
    4.農業政策的執行過程
    5.農業政策的評估及調整
    (二)具體的農業政策
    1.農業結構政策
    2.農業土地政策
    3.農村人力資源政策
    4.農業科學技術政策
    5.農產品流通政策
    6.農業財政與金融政策
    7.農業可持續發展政策
    8.農村社會發展政策
    (三)WTO
    1.WTO協議中有關農業的主要規則
    2.我國入世在農業方面的主要承諾
    3.農業政策案例分析。
    考試要求:
    1.農業政策的含義及相關基本內容。
    2.采用分析討論問題的方式考核學生對基礎知識的了解,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教材:
    1.雷海章,現代農業經濟學,中國農業出版社
    2.李秉龍,薛興利,農業經濟學(第2版),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2.馬春文,張東輝,發展經濟學(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周三多,管理學--原理與方法(第7版),復旦大學出版社
    4.《農村社會學》編寫組.農村社會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1月版;
    5.張廣勝,農業政策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5月版;
山東理工大學

添加山東理工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山東理工大學考研分數線、山東理工大學報錄比、山東理工大學考研群、山東理工大學學姐微信、山東理工大學考研真題、山東理工大學專業目錄、山東理工大學排名、山東理工大學保研、山東理工大學公眾號、山東理工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山東理工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山東理工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sdlgdx/cksm_381483.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