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的介紹

發布時間:2020-05-28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的介紹

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的介紹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的介紹 正文

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簡介
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始建于1940年,是西北地區建立最早的一所中醫特色突出,綜合實力雄厚,集醫療、教學、科研、康復、產業、文化為一體的國家首批三級甲等中醫院,也是國家“七五”期間重點建設的七所中醫學院附屬醫院之一。醫院占地156畝,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呈現“一院兩區”發展格局。開放床位2200張,年出院病人6萬余人次。設有臨床科室51個,醫技科室13個,專科專病門診112個。凝練出專科優勢病種114個,開展中醫特色療法105種,有療效顯著、百姓推薦的院內特色制劑68種。
醫院先后獲批國家首批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重點中醫醫院建設單位、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陜西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醫腦病臨床研究中心;腦病、消化、腫瘤、外科4個專科獲批國家級區域診療中心,設有吳以嶺院士工作站;中國-瑞士(日內瓦)中醫藥中心建設項目在我院已正式啟動。醫院是“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擁有博士后創新基地、全國第一批優秀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等各類平臺40個。
醫院融中醫診療、養生保健、經驗傳承、學術研究、中醫藥文化展示為一體,為廣大群眾提供傳統、優質、高效、特色的中醫臨床診療服務,在宣傳、教育、推廣、傳承、對外交流等方面獨樹一幟,形成了“院有特色、科有特術、人有特長,名醫輩出、人才濟濟、名科林立”的良好局面。 
國醫大師領銜 精英薈萃 專家云集
全院教職員工2800余名,醫院診療技術水平領先,塑造了一支具有高度凝聚力和良好職業素質的醫護隊伍,成就了一批德才兼備的學科學術帶頭人。擁有以“國醫大師”張學文教授、郭誠杰教授、雷忠義教授等為代表的國家級、省級名老中醫50位;國家級、省級名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43人;傳承博士后導師、兼職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211人;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專家300余位;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突出貢獻專家23名;陜西省教學名師、三秦學者崗位特聘教授5名。
中醫藥特色鮮明 實力雄厚 中西互融
醫院急救能力過硬,2018年,醫院胸痛中心通過國家胸痛中心標準版新版認證,成為全國第2家、西北地區第1家通過認證的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中心通過整合急診科、院前急救科、心血管科、醫學影像科、檢驗科等多學科優勢,為急性心肌梗死、主動脈夾層、肺動脈栓塞等以急性胸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急危重癥患者提供早期診斷、危險分層及快速診療,從而提高救治效率,改善預后并節約醫療資源。醫院為國家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項目不孕不育病種牽頭單位,通過中西醫協同攻關,探索中西醫結合防治疾病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
醫院在觀念、知識、技術、制度等各方面不斷創新,堅持“專、精、特、新”發展方向,重點專、學科建設卓有成效,中西醫并重,中醫特色凸顯,醫教研協同創新。擁有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腦病科、腫瘤科、骨傷科為代表的國家級、省級重點專、學科37個。作為“陜西省中醫腦病臨床研究中心”,醫院以腦病科和腦外科為依托, 聯合陜西省中醫醫院、安康市中醫醫院、榆林市中醫醫院、西安中醫腦病醫院等省內多個中醫腦病重點學科共同建設。中心通過開展腦病相關專項技術指導與培訓及臨床新技術、新藥品、新器械的研究與評價,推進醫藥關鍵技術和產品的臨床轉化,開展技術聯合攻關,全面提升陜西省中醫腦病診療服務水平。學術領軍人物國醫大師張學文教授在中醫急癥、溫病、腦病及活血化瘀等諸多領域均取得較高成就,對“毒瘀交夾”、“痰瘀交夾”等病機理論的認識有頗多創新,自成體系。他力倡“腦當為臟論”,主張建立中醫學的腦臟系統,提出“顱腦水瘀論”的新觀點,對中風、胸痹等心腦血管病以及高熱、中毒等諸多疑難雜證總結出了一整套獨創的治療方案和方法。他研制的中藥靜脈滴注劑“通脈舒絡液”臨床有效率、治愈率都很高,治療中風急癥患者逾萬人。上世紀八十年代,張學文被任命為全國中風協作組組長,他帶領團隊致力于中風病的研究,通過對大量的中風患者的潛心研究觀察,先后提出了中風先兆證、中風病“四期六證”辨證方法等,對解決中風病這一世界難題做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20《國醫大師張學文腦病痰瘀毒損理論體系構建與臨床驗證》獲得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醫院“陜西省胃腸疾病臨床醫學研究分中心”和“陜西省心血管內科疾病臨床研究分中心”,對全省臨床醫學基礎研究成果向臨床治療的轉化應用,使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更好的向基層延伸服務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西醫水平過硬,中西結合特色明顯,腦病科成功開展全國首例DBS+針灸治療帕金森病患者;腦外科腦室鏡手術治療腦出血;胸心外科實施單孔胸腔鏡肺癌肺葉全切術;重癥醫學科成功搶救誤服大量敵草快中毒患者;脊柱骨科行頸椎后前路聯合手術治療頸椎骨折;新生兒科成功救護27周新生兒均屬于代表性病例。
培育高素質學生 教學相長 醫教互促 
2013年以來,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第一臨床醫學院實行教學、醫療相結合的院系合一管理,下設中醫系、中西醫臨床醫學系兩個直屬教學單位。醫院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不斷加強內涵建設,深化教學改革,后期臨床教學實行“3+2”模式,引入本科生“雙導師制”,采用“集中+自主”見習相結合,實施“三段六站式”技能考核,學生臨床技能水平不斷提升。
中醫專業學生2017年、2018年在全國中醫執業醫師分階段考試中以95.8%、91.6%的通過率連續兩年位列全國第一名。157名研究生參加了執業醫師考試,通過率98%。210名專業碩士參加了住培結業考核,合格率99%。2018年在68所院校參加的全國大學生臨床能力大賽中獲得第五名、二等獎的好成績。2017年獲全國“黃帝內經大賽”二等獎、陜西省中醫藥知識技能大比武一等獎。
“師承與院校交融式中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2018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中醫學專業后期臨床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2014年獲得全國高等中醫藥教育學會教學成果三等獎。“院校教育與師承教育相結合的中醫臨床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2011年度榮獲陜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中醫學專業臨床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2015年獲得陜西省人民政府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常見骨折脫位及中醫手法整復3D交互可視化教學系統”2018年獲陜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醫院不斷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拓展醫務人員學術視野,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完善激勵約束機制,鼓勵職工積極參與科研,營造出良好的科研學術氛圍,取得了豐碩成果。近五年醫院中標國科金項目37項,獲得各級科研獎勵82項。
彰顯文化風采 營造氛圍 和諧共進
以秦漢文化為背景,將中醫藥文化元素充分滲透于庭院環境中,建設中醫藥文化長廊、科普長廊、竹簡式綜合實力墻、中醫藥知識宣傳櫥窗等,增加了醫患間交流互動,突出“大健康”理念下人與自然、環境、健康的和諧統一。將百姓生活安康與中醫治病、防病、治未病理念融為一體,體現了中醫藥文化的韻味與魅力,營造出良好的視覺形象。
名醫館是六層獨立框架結構,綠蔭環抱,竹林相伴,幽雅靜謐。古色古香的裝修風格,文化符號突顯的墻面浮雕、壁畫,融入自主創新設計元素的八卦燈烘托出中國文化的精髓和厚重。它以“權威專家親診、辨證溝通認真、治療方案確切、全程服務溫馨”為服務宗旨,為群眾提供體貼到位的“一對一”診療服務。通過名院、名館、名醫、名術,再配以同仁堂的道地中藥,為廣大群眾提供有特色的中醫臨床診療服務。
醫院堅持“中醫立院、人才強院、管理精院、人文興院”的發展戰略,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職工為核心”的工作理念,不斷加強內涵建設,堅持以服務樹形象,以體驗樹口碑,以特色樹品牌,不斷提高臨床療效,充分發揮大學附屬醫院醫、教、研協同發展的優勢,為百姓健康保駕護航。
陜西中醫藥大學

添加陜西中醫藥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陜西中醫藥大學考研分數線、陜西中醫藥大學報錄比、陜西中醫藥大學考研群、陜西中醫藥大學學姐微信、陜西中醫藥大學考研真題、陜西中醫藥大學專業目錄、陜西中醫藥大學排名、陜西中醫藥大學保研、陜西中醫藥大學公眾號、陜西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陜西中醫藥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陜西中醫藥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sxzyxy/yjsy_305612.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