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2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宣傳簡章

發布時間:2022-09-05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蘇州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2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宣傳簡章

蘇州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2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宣傳簡章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蘇州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2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宣傳簡章 正文

一、學院簡介
蘇州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在2007年創建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及2015年成立的材料科學與器件研究院的基礎上建設的研究為主型學院。學院以“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為依托,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材料與化工”碩士專業學位類別授權點、功能材料和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兩個本科專業。
學院瞄準材料科學與工程前沿,緊密結合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積極響應“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注重學科交叉,形成了能源存儲與轉換材料、納米生物功能材料、環境功能材料和綠色印刷與上轉換發光材料等研究方向。擁有“江蘇省環境功能材料與技術”優勢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江蘇省重點學科、“江蘇高校水處理技術與材料”協同創新中心(建設點)、“江蘇省環境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江蘇省生化傳感與芯片技術”工程實驗室等省市級科研平臺。擁有大型原位制備-表征聯用系統、場發射透射電子顯微鏡、共聚焦熒光顯微鏡、X射線衍射儀、原子力顯微鏡等大型精密分析測試儀器及相應輔助、配套設備4000余臺/套,總價值8000余萬元,是目前蘇州地區現代分析測試手段較為齊全的理化檢測中心之一。同時擁有電催化、二次電池、燃料電池、超級電容器、太陽能電池、光催化系統、生化傳感測試系統等研發、測試與產業化的中試平臺。
學院注重對外交流與合作,定期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來院進行學術交流活動。與國內企業聯合開展產學研合作,推進成果轉化,協同長三角地區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推動新能源和生化傳感領域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建立多個實踐基地,與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地區的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有著廣泛的合作,建立了學生聯合培養模式。應屆研究生學位授予率為100%,近90%的畢業研究生在長三角區域企業從事與專業相關的研發和工程技術工作,且部分畢業生已經成長為副總經理和項目經理等企業骨干。


二、師資與科研
現有專職教師58人,包括教授14名,副教授15名,博士生導師6名,碩士生導師39名,博士學位率100%。國家和省部級人才比例較高: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1名,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2名,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名,江蘇省特聘教授1名,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工程培養對象等省部級人才29人次。“江蘇省環境功能材料”和“江蘇省表界面優化構筑水處理耦合系統創新”高等學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2個,江蘇省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外國院士類)1個。學院教師擔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材料分會委員、中國物理學會固體缺陷專業委員會委員等,在Materials Report: Energy、Joule、Nanoscale、Nanoscale Horizons等國際學術機構擔任主編或委員。
近5年來,學院教師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研發計劃項目、省部級重大項目在內的縱橫向課題60余項,科研經費合計近億元,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0余項,在Nature Energy、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國際高影響力期刊上發表論文400余篇。
研究生導師信息請見:https://clxy.usts.edu.cn/info/1111/1399.htm


三、學科簡介
1. 材料科學與工程
本學科始于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本科專業(2004年),于2011年獲批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現有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2004年)、材料化學(2007年)、功能材料(2011年)和新能源材料與器件(2021年)4個本科專業為支撐。經建設,本學科于2011年,2016年和2021年分別入選江蘇省第一期、第二期優勢學科建設項目和江蘇省重點學科建設項目。
本學科涵蓋材料學和材料物理與化學兩個研究方向。學科以“江蘇省環境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江蘇高校水處理技術與材料”協同創新中心(建設點)、“江蘇省生化傳感與芯片技術”工程實驗室等科研平臺為依托,圍繞“生態環境、新興能源與生物檢測”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需求,在能源存儲與轉換材料、納米生物功能材料、環境功能材料和綠色印刷與上轉換發光材料等研究方向形成了鮮明的特色。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方向:
(1)能源存儲與轉換材料:開發新能源關鍵材料、技術和器件,研發高倍率、大容量、長壽命、高安全性的動力電池材料和技術,實現新型高性能動力電池的應用;開發高效光催化、電催化材料和技術,研發高性能太陽能電池。
(2)納米生物功能材料:研發新型生物傳感材料及新機制,開發生物芯片標準化集成技術,開展生物煉制與生物催化,制備抗病毒藥物中間體非天然糖、甾體激素類藥物中間體等高價值產品,結合細胞代謝等進行生物信息預測與天然活性成分的篩選。
(3)環境功能材料:瞄準綠色環保領域關鍵材料與技術研發及其應用,圍繞環境檢測/監測、高效富集凈化水處理技術相關功能新材料、新工藝與新設備開展深入系統研究,實現“三廢”環境污染有效控制與資源高效利用。
(4)綠色印刷與上轉換發光材料:緊扣有機半導體OLED產業鏈需求,研發三線態激子遷移發光材料、綠色印刷材料、光子晶體涂層材料和印刷電子漿料及配套的綠色印刷技術,探索反斯托克斯發光新機理,開展從“雙光子”到“單光子”弱光上轉換等原創性研究。
2. 材料與化工(材料工程)(專業學位)
材料與化工專業以“江蘇省環境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江蘇高校水處理技術與材料”協同創新中心(建設點)、“江蘇省生化傳感與芯片技術”工程實驗室等科研平臺為依托,擁有江蘇省高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和江蘇省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外國院士類),圍繞“生態環境、新興能源與生物檢測”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需求,在能源材料與器件工程、生化傳感材料與醫藥工程、環境材料與資源綠色工程和綠色印刷與上轉換發光材料四個研究方向形成了鮮明的特色。
材料與化工研究方向:
085601(專業學位)材料工程
(1)能源材料與器件工程:儲能方面:研發高倍率、大容量、長壽命、高安全性的動力電池材料和器件技術,實現高性能動力電池的中試。能源轉化方面:開發高效光催化、電催化材料和技術,研發高性能太陽能電池器件應用。
(2)生化傳感材料與醫藥工程:研發新型生物傳感材料和芯片集成技術,開發生物芯片標準化集成技術。開展生物煉制與生物催化,制備抗病毒藥物中間體非天然糖、甾體激素類藥物中間體等高價值產品,以及結合細胞代謝等進行生物信息預測與天然活性成分的篩選工程。
(3)環境材料與資源綠色工程:瞄準綠色環保領域關鍵材料與技術研發及其應用,圍繞環境檢測/監測、高效富集凈化水處理技術相關功能新材料、新工藝與新設備開展深入系統研究,實現“三廢”環境污染有效控制與廢棄物資源化綜合高效利用。
(4)綠色印刷與上轉換發光材料:對標有機半導體OLED產業鏈需求,研發三線態激子遷移發光材料、綠色印刷材料、光子晶體涂層材料和印刷電子漿料及配套的綠色印刷技術,助力產業鏈升級換代。


四、擬招生專業目錄
   

                                           

最終以學校正式公布的招生簡章為準。


五、入學考試參考書目

六、獎助學金
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獎助體系:由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學業獎學金等組成。
(一)國家獎學金:每生2萬元;
(二)國家助學金:碩士研究生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6000元。由研究生部、財務處按月發放,每學年發放10 個月;
(三)研究生學業獎學金設三個等級:
1. 一年級研究生:(1)第一志愿報考我校錄取或推免錄取的研究生:一等學業獎學金獲獎比例50%,獎勵金額10000元;二等學業獎學金獲獎比例50%,獎勵金額8000元;(2)調劑錄取的研究生:二等學業獎學金獲獎比例50%,獎勵金額8000元;三等學業獎學金獲獎比例50%,獎勵金額6000元;
2. 二、三年級研究生:一等學業獎學金獲獎比例20%,獎勵金額12000元;二等學業獎學金獲獎比例40%,獎勵金額8000元;三等學業獎學金獲獎比例40%,獎勵金額6000元。
獲得研究生學業獎學金獎勵的研究生,可以同時參評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研究生國家助學金以及其他研究生獎助學金。
具體獎助政策,詳見我校學生處或研究生院網站。


學院聯系方式
學院網址:https://clxy.usts.edu.cn/index.htm
聯系電話:0512-68230137
聯系人:蘭老師
另,請各位考生掃描下方二維碼觀看我院于2022年7月15日在“中國教育在線”平臺開展的線上直播回放。

蘇州科技大學

添加蘇州科技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蘇州科技大學考研分數線、蘇州科技大學報錄比、蘇州科技大學考研群、蘇州科技大學學姐微信、蘇州科技大學考研真題、蘇州科技大學專業目錄、蘇州科技大學排名、蘇州科技大學保研、蘇州科技大學公眾號、蘇州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蘇州科技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蘇州科技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szkjxy/zsjz_805484.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