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師范大學管理學院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碩士簡介

發布時間:2020-05-20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天津師范大學管理學院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碩士簡介

天津師范大學管理學院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碩士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天津師范大學管理學院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碩士簡介 正文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一級學科(1205)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總體要求:培養適應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堅實寬廣的理論基礎、系統的專門知識和必要相關學科知識,具有一定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與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能力,具有國際學術視野,富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能夠獨立從事科技、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信息與知識服務及管理,承擔圖書館、情報機構、檔案館、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信息中心的信息運營與管理工作的高層次信息人才。
具體要求如下:
1. 牢固地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遵守法紀,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學術修養。 
2. 掌握堅實寬廣的信息資源管理領域基本理論、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和必要的相關學科知識,掌握國內外學科研究成果和發展的最新動向,在信息管理前沿領域具有獨立從事創新性研究的能力。
3.利用計算機和網絡等先進手段與技術從事信息服務,具有獨立從事信息資源業務工作與管理工作的能力,適應社會信息化建設與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
4. 掌握一門外語,能夠熟練閱讀本專業外文文獻,具有一定的外文交流能力,參與國際學術交流活動。
5. 具有進取、創新、唯實、協同的品德和健康的身心條件。
二、質量標準
1.基本知識。掌握本學科更深入的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掌握相關研究方向的專門理論和深入的專業知識;能熟練應用所學理論進行相關研究工作,且能夠應用所學信息管理相關工具解決實際問題。
2.學術素養。熱愛所從事的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研究工作,具有探索真理、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的精神;具有探索信息活動與信息管理發展規律、科學總結等學術素養;具有嚴謹求是的科學態度、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
3.學術道德。遵守國家、學校等部門相關的法律和規章制度,遵從社會公德;遵守學術道德規范,誠實守信,杜絕學術不端行為。嚴禁弄虛作假,尊重他人勞動和權益,合理使用引文或引用他人成果。
4.獲取知識能力。通過閱讀學術專著和學術論文、參加學術交流會等多種形式和渠道,培養主動獲取研究所需知識的自學能力、掌握正確研究方法的能力;能夠從信息管理實踐、研究論文、學術報告、實驗探索中挖掘和發現新問題和研究課題。
5.科學研究能力。了解本研究方向的國內外最新發展動態,具有對本研究方向重要問題的評判能力,能夠對已有研究成果進行價值判斷;具有靈活運用科學理論方法、獨立承擔具體科研任務,開展專門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研究工作;同時,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
6.實踐能力。能夠較熟練掌握大數據時代信息管理、信息分析的基本技能,并能夠將所學到的專業知識運用到信息管理、信息服務實踐中,成為組織內高層次信息管理人才。
7.學術交流能力。碩士生學習期間應積極參加學術論壇、學術報告會、學術專題講座、學術會議等學術活動;熟練運用一種外國語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并能撰寫論文摘要,具有熟練的聽說能力,能夠準確、精煉地表達自己學術觀點和研究結果。
8.其他能力。具有較高的人文和道德素養。具有一定的學術成果。
三、學科方向
1. 圖書館學
(1)數字化信息資源建設:該方向基于數字化網絡化環境,以各類數字化信息資源建設、整合及開發利用為研究重點,注重理論與應用研究的結合,承擔有各級各類研究課題,具有較豐厚的研究基礎,積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2)用戶研究與信息服務:該方向以用戶信息行為與信息心理、數字圖書館服務未來發展為研究重點,既突出新興網絡媒體信息用戶的研究內容特色,又突出實驗研究等實證研究方法特色,承擔有國家重點研究課題,具有較強的研究實力,積累了較豐富的研究成果。
(3)現代圖書館應用與服務:集合了圖書館學、計算機科學等專業背景的教師隊伍,教師都曾主持或參與省部級及以上科學研究項目,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在現代圖書館管理、資源建設與評價、讀者服務方式等方面有著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參與圖書館應用與服務的實踐,努力培養現代圖書館應用型人才。
2.情報學
(1)情報學理論與方法:該方向是天津市情報學中最早的研究方向,既注重基礎理論方法的開發與深化研究,又強調相關理論方法的實際應用,一直是本學科在國內具有較高影響力的研究方向。
(2)競爭情報與商務智能:該方向在整體研究中,將競爭情報與企業戰略管理密切結合,利用該學科所在管理學院的優勢,強調學科交叉,在情報學、企業管理、戰略管理等學科和方向相融合的基礎上,對動態競爭環境中企業競爭情報與競爭戰略的核心問題展開研究。。
(3)信息計量與科學評價:該方向基于文獻與信息計量基本工具,側重于高校及科研機構的信息計量學分析、智庫產品定量評價與分析、網絡計量分析、學者的影響力評價、“雙一流”建設的學科評價分析等方面。研究團隊獲得各級各類多項課題的資助,研究成果豐富。
(4)檔案管理與電子政務:該方向中的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領域,屬于優勢研究方向,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研究團隊,主要針對檔案學科體系中的本質性、基礎性問題開展研究,已經產生了在國內具有較高影響力的系列成果。而數字檔案館建設領域,基于當前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實踐背景,與相關實踐單位開展合作研究,在檔案網站建設、電子文件管理、數字檔案資源建設等領域積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四、學制與總學分
本學科基本培養年限為三年,最長學習年限五年。總學分不少于32學分,其中課程學習29學分(16學時/學分),實踐環節3學分。其中課程學習不少于1年(以課程學習、實踐為主,兼顧論文的前期工作),學位論文工作時間一般不少于1.5年。
提前修滿學分、完成學位論文并達到學校和本學科規定條件的碩士生,可申請提前答辯和畢業。
跨學科或同等學力入學的研究生須補修不少于2門本科學位課程(不計入學分),跨學科入學的研究生如在本科學習階段修習過相同課程可申請免于補修。 
五、課程設置
本學科課程設置和教學進度按三年基準學制安排。所安排的各類課程均需經所在院、學科點同意、核定,才能納入研究生專業培養方案。
各專業具體課程信息詳見表1,各課程簡明大綱見附錄1。
表1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一級學科(1205)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表
課程類別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課學期 備注
必修
程 公
程 M0000B00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32 2 1 全校碩士生必修
M0000B002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 16 1 2
M0000B003 自然辯證法概論 16 1 2
M0000B004 第一外國語 64 4 1、2
一級
學科
基礎
課程 M1205B101 研究設計與研究方法 32 2 2 一級學科內所有碩士生必修
M1205B102 高級信息檢索與分析 32 2 1
M1205B103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原理 32 2 1
M1205B104 信息用戶研究 32 2 2
學科方向專業必修
課程 M1205B201 情報科學理論 32 2 1 情報學方向碩士生必修(檔案管理與電子政務除外)
M1205B202 競爭戰略與競爭情報 32 2 3
M1205B203 信息計量與科學評價 32 2 3
M1205B204 情報學研究前沿專題 32 2 4
M1205B205 圖書館學理論研究 32 2 1 圖書館學方向碩士生必修
M1205B206 數字圖書館技術與應用 32 2 1
M1205B207 信息咨詢與知識服務 32 2 2
M1205B208 圖書館學研究前沿專題 32 2 2
M1205B209 檔案學基礎理論 32 2 1 情報學方向中檔案管理與電子政務碩士生必修
M1205B210 檔案學研究前沿 48 3 1
M1205B211 數字檔案館建設理論與實踐 32 2 2
課程 學科方向專業選修課程 M1205X001 信息分析工具專題 48 3 2 情報學方向碩士生選修(檔案管理與電子政務除外)
M1205X002 網絡傳播與輿情分析專題 32 2 2
M1205X003 企業信息咨詢與服務專題 32 2 3
M1205X006 信息服務機構管理與評價專題 32 2 3
M1205X004 智能信息系統專題 32 2 4
M1205X005 信息構建專題 32 2 4
M1205X007 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專題 32 2 4
M1205X001 信息分析工具專題 48 3 2 圖書館學方向碩士生選修
M1205X006 信息服務機構管理與評價專題 32 2 3
M1205X008 數字資源建設與管理專題 32 2 3
M1205X010 用戶信息行為研究專題 32 2 3
M1205X011 信息組織與信息構建專題 32 2 3
M1205X009 數字參考咨詢服務專題 32 2 4
M1205B203 信息計量與科學評價 32 2 4
M1205X013 檔案文化研究專題 32 2 2 情報學方向中檔案管理與電子政務碩士生選修
M1205X014 檔案學史專題 32 2 2
M1205X012 政府信息管理與服務專題 32 2 3
M1205X010 用戶信息行為研究專題 32 2 3
M1205X015 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專題 32 2 4
M1205X016 電子政務研究專題 32 2 4
M1205X005 信息構建專題 32 2 4
M1205X002 網絡傳播與輿情分析專題 32 2 4
M1205X001 信息分析工具專題 48 3 4
M1205X018 應用圖書館讀者學專題 32 2 1 圖書館學之現代圖書館應用與服務方向選修
M1205X019 資源建設組織與評價研究專題 32 2 1
M1205X020 數字參考咨詢服務專題 32 2 2
M1205X021 信息素養教育研究專題 32 2 2
M1205X001 信息分析工具專題 48 3 2
M1205X006 信息服務機構管理與評價專題 32 2 3
M1205X005 信息構建專題 32 2 4
M1202X004 藝術與審美 32 2 4 一級學科內所有碩士生選修
M0402B102 心理學研究方法1:實驗設計 32 2 3
M0402B103 心理學研究方法2:心理測量與問卷編制 32 2 3
M0402B201 心理學研究技術1:行為研究(眼動、虛擬、行為分析) 64 4 4
跨學科選修課程 選修1 32 2
選修2 32 2
說明:1.選修課程包括學科方向專業選修課、跨學科選修課,不少于10學分。其中:學科方向專業選修課(修讀3門以上,不少于6學分);跨學科選修課(修讀2門以上,不少于4學分)。要求學科方向專業選修課程開設不少于4門,除滿足本學科方向碩士研究生選修要求之外,原則上均可供全校碩士研究生選修。
  2.研究生院開設的公共選修課可作為跨專業選修,體育類課程每人只得選1門計算學分。
課程考試:嚴格考試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是推進競爭、激勵機制和形成必要的淘汰制度的關鍵措施之一。各門課程的考試成績均按百分制評定。各門課程考試中均不采用補考方式。一門必修課不及格允許重修一次;兩門必修課不及格,終止學習。選修課不及格允許重修或經導師及指導小組同意后改修。
六、創新實踐環節
1. 創新實踐環節形式
本學科創新實踐環節主要包括系列學術講座和其他實踐形式。
(1)學術講座
本學科研究生在學期間至少需要參加校、院組織的12場(次)學術講座,計1學分。其中,學風與科學道德建設系列講座可參加由學校研究生院、研工部統一開設并組織相關講座,本學科所有研究生必須參加。其它學術講座由本學院或本學科安排組織。
(2)其他實踐形式
本學科其他實踐環節形式具體包括教學實踐、科研實踐、社會實踐(含社會調查、生產實踐)、學術交流、專業實習、學科(專業競賽)、素養歷練基地活動、“三助一輔”等,計2學分。
其中,社會實踐(含社會調查、生產實踐)、專業實習為本學科必須參加的創新實踐形式,計1學分。
2. 創新實踐工作量計算與考核方式
(1)研究生參加創新實踐環節活動情況須記入《天津師范大學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活動考核表》,由學院研究生辦、導師或學科組進行考核,實踐環節考核合格后方可參加畢業論文的答辯。
(2)學術講座考核:學風與科學道德建設系列講座由學校研究生院、研工部統一考核。學院組織學術講座,設立“學術講座考核卡”,學生每次參加學術講座,由相應管理老師負責在考核卡上簽到。由學院研究生辦進行考核,計1學分。
(3)研究生參加社會實踐(含社會調查、生產實踐)、專業實習等創新實踐活動,要提交不少于1500字實踐體會報告,由導師進行考核。計1學分
(4)研究生以“三助一輔”形式進行創新實踐活動,由所獲批的申請表為考核依據,由導師考核。計1學分
(5)研究生以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形式進行創新實踐,需提交會議邀請函到學院研究生辦備案。會后要在所在導師團隊內或其他范圍內進行交流,由導師進行考核。計1學分。
(6)研究生以學科(專業競賽)形式進行創新實踐活動,以參賽相關證明為考核依據,計1學分。
(7)其他實踐形式考核,根據具體實踐形式,采用科研論文、實踐報告、學術報告、學科競爭成績等方式,有針對性進行考核。
七、科學研究
1. 科研課題。本學科研究生在校學習期間,至少應該參與導師所主持的省部級以上課題一項。具體考核為以下方式之一:(1)導師省部級以上項目申請書中,作為項目組成員;(2)撰寫發表有課題編號的科研文章;(3)碩士畢業論文作為導師所主持項目的階段性研究成果;(4)導師對其參與課題情況開據的證明材料。
2. 科研論文。本學科學術型全日制研究生在校學習期間,至少以天津師范大學為第一作者單位在國內外正式出版物上公開獨立發表1篇本專業的科研文章;若與他人合作撰寫論文,研究生本人必須為第一作者(導師為第一作者的,研究生可以為第二作者);論文須正式發表,接受函等無效。
3. 每人原則上必須完成2次學科內公開學術報告,至少參加校、院組織的12場(次)學術講座,其中本學科學術報告不少于8次。
八、中期考核
為確保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本學科實行中期考核制度,建立淘汰分流機制,對沒有達到培養方案要求的研究生予以淘汰。
研究生在課程學習結束后,學位論文開題前,進行一次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必須達到以下要求,經過學科領導小組審核通過后,可以進入學位論文開題環節。
1.學分修讀情況考核。第3學期對學生的學分修讀情況進行審核,已經修完并達到培養方案所要求課程學習,且成績合格,達到課程學習要求學分的60%。
    2. 文獻閱讀。根據指定閱讀文獻目錄(見表2,包括著作和文獻)。其中必讀文獻為10部,其余均為選讀。每學期期末組織同學讀書會,開讀書報告會。瀏覽前沿學術期刊,閱讀主要學術期刊的文獻。 
  3. 科研能力。根據瀏覽的前沿學術期刊,閱讀的主要學術期刊文獻,撰寫論文選題的前期文獻綜述以及最新研究進展、論文研究內容和基本框架結構、論文的創新點以及論文撰寫的進度等。應該完成提交本學科領導小組一篇與碩士論文開題密切相關的文獻綜述報告,字數不少于8000字。
九、學位論文
撰寫學位論文是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全面訓練,學位論文是衡量研究生綜合能力和能否獲得學位的重要依據。碩士學位論文應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新的見解或新的方法,表明作者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承擔信息管理工作的能力。
碩士學位論文工作過程包括選題、開題報告、學位論文中期檢查、預答辯、論文反抄襲查重、學位論文評閱、學位論文答辯等環節。
1. 學位論文質量要求
(1)選題有一定的新意,具有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能夠通過廣泛閱讀國內外研究文獻,把握本學科領域國內外學術動態和前沿問題,或信息管理實踐中的主要問題,以獨特的研究視角,提煉和明確研究的主要問題,預期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論貢獻和應用價值。
(2)論文的內容應有自己的新見解,應能反映作者掌握了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表明作者已基本掌握從事本學科研究的方法和技能,能夠獨立承擔相關的科學技術工作。
(3)學位論文體現碩士研究生在本學科已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在信息管理相關理論或實踐研究中,有一定程度的創新能力。較好地解決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或相關組織中的某一具體理論或實際問題,論文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4)學位論文所使用的資料和數據必須系統、翔實、可靠,分析和研究邏輯清晰,研究方法規范且科學,即論點明確、論據充分、分析有序、論證嚴密、圖表和公式標準、語言表述嚴謹、文筆流暢、格式規范,體現研究選題、研究思路、研究設計、研究數據、研究方法和研究結論的有機統一,體現碩士生善于提煉科學的研究問題,具有文獻總結評析,數據收集、計算和處理,研究方法運用、觀點綜合分析,以及結論嚴密論證的科研工作能力。
(5)論文應符合科研論文的學術規范。學位論文格式應該遵循《天津師范大學管理學校碩士論文規范》要求。碩士學位論文主要包括中英題目、中英文摘要、關鍵詞、選題依據與意義、國內外研究綜述、論文主體部分、參考文獻、必要的附錄、致謝等部分。論文要文字通順、簡潔,標點符號正確,引用文獻資料和使用的計量單位、圖表等符合規范要求。
(6)學位論文字符數一般不少于40000字。
2. 學位論文工作過程要求
(1)論文應具有一定的工作量。選題確定后,用于論文工作的時間一般不少于六個月。論文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申請者獨立完成,若科研課題是由多人合作的項目,其論文應是屬于本人獨立完成的那部分研究成果,有共同部分應加以說明。
(2)論文選題
論文選題要注意本學科前沿性和創新性,具有學術價值、科學價值和社會價值。要深入了解既有研究成果,避免低水平重復;要研究本選題的研究趨勢,尋找有價值的研究主題。要根據社會發展和學科發展的需要對課題的可行性和重要性進行深入細致的論證。選題應著眼于學科領域前沿,有明確的研究背景,有一定的理論深入和創新性,研究成果要有一定的理論意義或實際應用價值。題目可以從本領域關注的重大現實問題,本學科發展中需要突破的理論問題,本研究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等中進行選取。
(3)開題報告
選題確定后,研究生應撰寫開題報告。開題報告經指導教師審查通過予以推薦后,即可進行開題報告答辯。
開題報告答辯組由3—5人組成,答辯組應由具有副教授、教授或相當職稱的專家擔任。導師不能擔任答辯組組長,成員中正高級職稱的人數不得少于1人。
開題報告答辯組就是否通過開題做出表決,經全體成員三分之二以上同意者方為通過;對開題未通過者,還應做出是否允許在一個月內修改開題重新答辯的決議。
開題報告答辯時間一般定于第四學期進行。開題報告答辯時間每人一般不少于30分鐘,需當場宣布開題報告答辯組決議。
(4)學位論文中期檢查
中期考核于第五學期中進行。
中期考核以提交中期報告的方式進行。中期報告的內容包括:論文選題的前期文獻綜述以及最新研究進展、論文研究內容和基本框架結構、論文的創新點以及論文撰寫的進度等。
導師結合開題報告,對論文撰寫過程中的有關問題,如研究方向、理論支撐、研究重點和深度的把握、結構框架、行文規范等方面進行檢查,并據此提出有建設性的指導論文修改的建議。
(5)學位論文預答辯
學位論文完成后,經指導教師審查推薦,可參加學位論文預答辯。
預答辯組由3—5人組成,答辯組應由具有副教授、教授或相當職稱的專家擔任。導師不能擔任答辯組組長,成員中正高級職稱的人數不得少于1人。
預答辯就學位論文是否通過預答辯做出表決,經全體成員三分之二以上同意者方為通過;對學位論文預答辯未通過者,還應做出是否允許在一個月內修改論文重新預答辯的決議。對第二次預答辯未通過者,不允許參加學位論文答辯,延期畢業。
學位論文預答辯一般定于第六學期開學初進行。學位論文預答辯時間每人一般不少于30分鐘,需當場宣布學位論文預答辯組決議。
(6)論文反抄襲查重
按學院學位辦要求進行,并由學校學位辦組織。未通過者,不允許參加學位論文答辯,延期畢業。
(7)學位論文評閱
碩士學位申請者資格審查合格,學位論文經指導教師審查通過予以推薦后,即可進行論文評閱。學位評定分委員會選聘與論文所研究課題有關的副教授以上職稱(或相當職稱)的專家2—3名,其中至少有1名校外專家對論文進行評閱。如評閱人一致認為論文達到了碩士學位論文要求,可組織答辯;如其中1人為否定意見時,須另請評閱人重新評閱,若新聘評閱人仍持否定意見時,論文應修改,修改后的論文仍請評閱人評閱,直至通過后方可組織答辯;如兩人以上(含兩人)為否定意見時,則該論文不能組織答辯。由校學位辦抽查或普查的學位論文,具體如校學位辦組織。
(8)學位論文答辯
論文答辯委員會成員和秘書名單,須經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審核批準,報校學位辦備案。答辯委員會由3—5人組成,答辯委員會應由具有副教授、教授或相當職稱的專家擔任。導師不能擔任答辯委員會主席,委員中正高級職稱的人數不得少于2人,且至少要有1名校外專家。
論文答辯采取不計名投票方式,答辯委員會就是否通過論文答辯和建議授予碩士學位做出表決,經全體委員三分之二以上同意者方為通過;對論文未通過者,還應做出是否允許在一年內修改論文重新答辯的決議。
論文答辯時間每人一般不少于30分鐘,需當場宣布論文答辯委員會決議。
十、培養方式
1. 采用課程學習、實踐教學、社會實踐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培養方式。課程設置體現厚基礎理論、重實際應用、突出前沿知識,著重強化出專業課程、學科前沿類課程。
2. 堅持科教結合,以高水平科學研究支撐研究生培養,注意研究生的系統科研訓練。
3. 全面實施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以任務為驅動的研究型教學方式,體現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更多采用啟發式、研討式、參與式的教學方式,并在教學時數分配中有合理的安排。
4.充分利用教育信息技術手段,對部分課程實施混合式教學,充分發揮研究生在課程學習中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5.充分發揮集體指導和團隊培養的優勢,積極探索跨學科、跨機構的協同培養方式。
6. 積極搭建研究生培養國際交流平臺,一方面更多請進國際知名學者來學校給研究生做學術報告;另一方面,鼓勵并創造條件資助研究生參加國內外高水平學術會議。
十一、必讀文獻
本學科指定閱讀文獻目錄、期刊清單見表2。其中包括必讀書目、選讀書目和必讀期刊三種類型。
表2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文獻閱讀主要書目和期刊目錄
序號 著作或期刊的名稱 作者或出版單位 備注(必讀或選讀)
1 圖書館情報學概論 于良芝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6年 所有方向必讀
2 證析:大數據與基于證據的決策. 鄭毅. 
北京:華夏出版社,2012 所有方向必讀
3 大數據:正在到來的數據革命,以及它如何改變政府、商業與我們的生活. 涂子沛.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所有方向必讀
4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研究進展 馬費成.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0. 所有方向必讀
5 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思·庫克耶.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所有方向必讀
6 Foundation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R.E. Robin
Neal-Schuman Publishers,2015 所有方向必讀
7 Looking for Information: A Survey of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Seeking, Needs and Behavior Case D. O.
Amsterdam, NL: Academic Press,2007: 所有方向必讀
8 IRM-KM范式與情報學發展研究 馬費成等.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所有方向必讀
9 數字時代情報學理論與實踐:從信息服務走向知識服務. 賀德方等.
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 所有方向必讀
10 現代圖書館學理論. 徐引篪,霍國慶.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 圖書館學方向必讀
11 信息資源管理:概念與案例 (美)Forest W. Horton.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3 圖書館學方向必讀
12 數字化信息服務 胡昌平,鄧勝利.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 圖書館學方向必讀
13 情報分析:以目標為中心的方法 (美)羅伯特.克拉克.
北京:金城出版社,2013. 情報學方向必讀
(除檔案管理與電子政務外)
14 信息資源管理:學科發展與應用前景 王貽志,丁波濤等.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 情報學方向必讀
(除檔案管理與電子政務外)
15 駕馭大數據 (美)Bill Franks.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 情報學方向必讀
(除檔案管理與電子政務外)
16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分析:數據的發現、分析、可視化與表示 (美)EMC教育服務團隊(EMC Education Services) 著.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 情報學方向必讀
(除檔案管理與電子政務外)
17 大數據分行業大解析 彭作文,劉宇航.
中國鐵道出版社,2016 情報學方向必讀
(除檔案管理與電子政務外)
18 中國檔案學的理念與模式 胡鴻杰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情報學方向檔案管理與電子政務研究生必讀
19 文件運動規律研究 何嘉蓀、傅榮校
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1999 情報學方向檔案管理與電子政務研究生必讀
20 魂系歷史主義——西方檔案學支柱理論發展研究 黃霄羽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情報學方向檔案管理與電子政務研究生必讀
21 現代檔案——原則與技術 謝倫伯格(美)
北京:檔案出版社,1983 情報學方向檔案管理與電子政務研究生必讀
22 競爭戰略. (美)邁克爾·波特.陳小悅譯.
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 選讀
23 競爭優勢. 美)邁克爾·波特. 陳小悅譯.
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 選讀
24 情報工程學的探索與踐行. 賀德方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選讀
25 Understand Digital Humanities. Berry, D.M. ISBN 978-0-230-29264-2, Palgrave Macmillan,2012 選讀
26 The citation proces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citations in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Cronin, B.  Taylor Graham: London. 1984 選讀
27 情報學進展(1卷-11卷) 中國國防科技信息學會
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 選讀
28 網絡信息用戶行為研究 鄧小昭等.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0 選讀
29 現代情報學理論. 嚴怡民等.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 選讀
30 Management Information Quality: Increasing the Valve of Information in Knowledge-intensive Products and Processes Eppler M. J.
Heidelberg: Springer, 2006 選讀
31 知識組織理論與方法 王知津, 李培, 李穎.
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2010. 選讀
32 公共圖書館的文化功能:在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作用 柯平.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0. 選讀
33 社會公共服務體系中圖書館的發展趨勢、定位與服務研究 柯平.
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11. 選讀
34 信息行為學 喬歡.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 選讀
35 國外圖書館學情報學最新理論與實踐研究 孟廣均.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0. 選讀
36 情報科學理論 靖繼鵬,馬費成等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年 選讀
37 中西情報思想史 高金虎, 吳曉曉.
北京:金城出版社, 2016. 選讀
38 國內外圖書館學理論研究與實踐進展 國家圖書館研究院.
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11. 選讀
39 圖書館學要旨 劉國鈞.
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13. 選讀
40 檔案學研究進展 王新才.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0. 選讀
41 管理3D:中國檔案學透視與延展 王廣宇.
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15. 選讀
42 網絡信息資源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和測定 朱慶華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2 選讀
43 圖書情報學方法論 王崇德.
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13. 選讀
44 競爭情報的理論與實踐 沈固朝.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8 選讀
1 中國圖書館學報 中國圖書館學會 所有方向必讀期刊
2 情報學報 中國科技情報學會 所有方向必讀期刊
3 圖書情報工作 中國科學院 所有方向必讀期刊
4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美國情報學會 所有方向必讀期刊
5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美國 所有方向必讀期刊
6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英國 所有方向必讀期刊
7 檔案學研究 中國檔案學會 情報學方向檔案管理與電子政務研究生必讀
8 檔案學通訊 中國人民大學 情報學方向檔案管理與電子政務研究生必讀
 
附錄1:
《研究設計與方法》課程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研究設計與方法 課程編號 M1205B101
課程負責人 劉春茂 教學團隊成員 王琳
課程類別 學科基礎課 學分 2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26 6
教學目的及要求
   本課程旨在講授科研的選題技巧、文獻檢索與整理,研究路線的確定,研究的組織與設計,重點是研究方法的選擇與應用等。在學習這門課程時學生不要流于形式,強調實踐,注意時效。同時還要講授學術論文的撰寫,有關國際與國內投稿標準的規定,特別是期刊論文的書面形式。這門課程是重在實踐的課程,學生要想確實得到收益,就應當努力在學習時不斷的實踐,用自己的科研初步成果與教師討論,以期求得教師的指導。教師也應當深入分析與講授自己科學研究的體會與經驗教訓。
課程內容
     本課程以分析管理學的科學研究模式、情報科學的創新性思維、科學研究的過程為切入點,在較為全面地介紹科學方法論發展脈絡的基礎上,分經驗研究方法、理性研究方法和哲學研究方法3個主要的層面關聯具體的研究方法,使學生對研究方法的特點及選擇的邏輯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并結合重點的研究方法展開案例討論,特別是,根據研究生的學習和科研活動的規律,結合學生碩士論文的開題將所學習的研究方法的核心內容及思想體現在學生的“開題報告”及論文寫作中,以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考核方式 研討、論文
使用教材 王崇德: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要論,上海:學林出版社,1990年
參考書目 賈懷勤,管理研究方法,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年9月。
中外文核心期刊相關論文
 
注:可另附頁。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原理》課程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原理 課程編號 M1205B102
課程負責人 劉春茂 教學團隊成員 高潔、黃雪梅、蔣冠
課程類別 學科基礎課 學分 2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26 6
教學目的及要求
    本課程針對研究生新生從“信息活動的原理”角度切入對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工作的理論與實踐的一級學科視角的整體認識,使學生確立一種相關專業活動整體化的思維與認識,并對后續課程有引領作用,并對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的一級學科的知識圖譜的主干有清晰化認識。
    本課程要求學生超越具體的情報學、圖書館學及檔案學的二級學科,整體、整合關聯信息活動的知識結構。
課程內容
一、情報學板塊
    以“信息流”,即“數據→信息→知識→情報”為主線,在分別介紹、研究相關概念本質的基礎上,重點討論其遞進過程的關節點、處理方式、組織方式、發布方式、思維方式,并結合現實情報工作的實際(如智庫等)演繹其過程。
二、檔案學板塊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檔案學學科的基本原理與核心概念,熟悉文件與檔案運動的規律,掌握檔案工作的基本知識,為開展檔案學相關研究與從事檔案管理工作創造條件。本課程的學習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展開:(1)檔案學基本概念;(2)檔案管理原理;(3)文件運動理論;(4)來源原則;(5)檔案館、檔案室工作原理。
三、圖書館學板塊
介紹和評析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圖書館學說;國外圖書館學對國內圖書館學的影響,以及國內圖書館學的自主探索;介紹與分析圖書館各基本部類的專門理論;對近年來國內圖書館學研究熱點的綜述與評析;介紹圖書館學研究理論探索與現實關懷問題;分析圖書館學與圖書館實踐的關系;介紹圖書館學研究理論探索與現實關懷問題;分析圖書館學與圖書館實踐的關系。
考核方式 研討、論文
使用教材 1.馬費城,信息管理學基礎,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1版。
2..胡鴻杰.《中國檔案學的理念與模式》,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3.于良芝.《圖書館情報學概論》[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6.
4.王子舟.《圖書館學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5.范并思.《20世紀西方與中國的圖書館學》-基于德爾斐法測評的理論史綱[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6.
參考書目 1.中外核心期刊相關論文;
2.何嘉蓀、傅榮校:《文件運動規律研究》,中國檔案出版社,1999年
3.黃霄羽:《魂系歷史主義——西方檔案學支柱理論發展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4.謝倫伯格:《現代檔案——原則與技術》,檔案出版社,1983年
5.[荷]斯繆爾·繆勒、裴斯、福羅英《檔案整理與編目手冊》(《荷蘭手冊》)(Manual for the Arrangement and Description of Archives),中國人民大學歷史檔案系編譯,1959年
 
 
 
 
 
 
 
 
 
 
 
 
 
 
 
 
《高級信息檢索與分析》課程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信息技能與信息利用 課程編號 M1205B103
課程負責人 黃雪梅 教學團隊成員 彭立偉 于曦
課程類別 學科基礎課 學分 2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28 4
教學目的及要求
    培養學生的信息獲取的意識、信息檢索的技能、信息管理的技巧、信息分析的策略、信息發布的方法等,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和數據素養,奠定應具備的科學研究基礎方法,初步掌握學術研究成果的寫作與使用規范,具有協作和創新能力。課程建立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模式,不僅僅傳授知識,更注重訓練和培養解決問題的技能。
課程內容
    本課程以講授和實踐想結合方式,以問題為導向,介紹在學習和科學研究的過程中如何掌握文獻信息檢索的方法和技能。課程內容主要包括:文獻信息檢索基礎知識、電子資源各種類型及重要中外文數據庫檢索和使用方法、文獻管理的技能及文獻管理軟件使用技巧,并通過案例學會利用一些數據庫分析功能及分析軟件對獲得的文獻進行有效的評估,以便快速、準確地掌握本學科研究發展的歷史、研究內容及最新學術研究動態等,并使學生掌握學術論文寫作過程中選題策略、文獻閱讀與梳理方法、論文投稿與寫作規范等。
 
考核方式 通過作業(20分)、研討(20分)和撰寫論文(60分)進行考核。
使用教材 花芳.文獻檢索與利用(第2版)[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4
參考書目 [1]黃如花,胡永生.信息檢索與利用實驗教材.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7.
[2]肖瓏.數字信息資源的檢索與利用(第2版) [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3]勞倫斯.馬奇.怎樣做文獻綜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4]馬春暉.信息資源檢索與利用實用教程[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6.
. 注:可另附頁。
 
《信息用戶研究》課程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信息用戶研究 課程編號 M1205B104
課程負責人 劉冰 教學團隊成員 錢蔚蔚、翟羽佳
課程類別 學科基礎課 學分 2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28 4
教學目的及要求
    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基于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視角的信息用戶相關理論、方法和研究發現;掌握認知科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在信息用戶及信息行為研究方面的理論。在此基礎上,通過本門課程學習,使學生能夠運用專業知識對信息用戶心理、需求、行為及信息服務滿意度等進行科學研究,并針對社會和信息用戶的實際需求提出信息服務建議,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信息服務。
課程內容
本課程以講授與討論為主要方式,以信息用戶基本理論、用戶心理、用戶需求、用戶行為為主線,在較為系統的基本理論、基本模型學習基礎上,重點介紹網絡信息用戶的相關內容,并著重對國內外最新研究前沿做出更進一步的學習。主要包括:信息用戶與網絡信息用戶基本特征、信息用戶與網絡信息用戶心理、信息用戶與網絡信息用戶需求、信息用戶與網絡信息用戶期望、信息用戶與網絡信息用戶行為基本行為規律與模型、國內外最新研究等內容。
考核方式 以研討和撰寫學術論文方式進行考核
使用教材
參考書目 Fisher K E, Julien H. Information behavior[J]. 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43(1):1-73.
顏端武. 信息獲取與用戶服務[M]. 科學出版社, 2010.
顏端武, 王曰芬. 信息獲取與用戶服務: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user service[M]. 科學出版社, 2010.
. 注:可另附頁。
 
 
 
 
《情報科學理論》課程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情報科學理論 課程編號 M1205B201
課程負責人 劉春茂 教學團隊成員 宋麗萍
課程類別 方向必修課 學分 2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26 6
教學目的及要求
    本課程旨在學生學習與掌握信息管理學、情報學基本內容的基礎上,討論人類情報行為與活動的機制,探討那些支配與控制情報過程的隱含的底層規律,以使學生在掌握原有基礎理論的基礎上,加深對情報學理論及其規律認識和理解。
    本課程要求學生在學習相關理論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引導和討論、擴大閱讀范圍等形式,發散、互動式地探索現實情報活動的實踐的現狀與問題,規律與現實的對接和聯系。
 
課程內容
    本課程旨在討論人類情報行為與活動的機制,講授那些支配與控制情報過程的規律,使學生能夠在本科生學習信息管理學的基礎上,加深對情報學理論與方法認識和理解。這門課程主要講授以下規律:馬太效應、耗散結構理論、相似原理、大世界悖理、最小努力原則、隨機過程。作為這些理論說明,還要觸及目前出現大情報觀,信息經濟,大數據,智庫等觀點。
    本課程要求學生在學習相關理論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引導和討論等形式,互動式地探索現實情報活動的實踐的現狀與問題。
 
考核方式 研討、論文
使用教材 王崇德編著:《情報科學原理》,臺北:臺灣農業科學資料服務中心,    1991年
參考書目 中外文核心期刊相關論文
A.Vickery 等:Information Scie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Butterworth & Co(Publishers)Ltd,2004
 
 
 
《競爭戰略與競爭情報》課程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競爭戰略與競爭情報 課程編號 M1205B202
課程負責人 劉冰 教學團隊成員 王樹義
課程類別 方向必修課 學分 2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28 4
教學目的及要求
    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基于企業管理的競爭戰略、競爭情報相關理論、方法和研究發現;掌握管理學、決策學等相關學科在競爭戰略與競爭情報方面的理論。在此基礎上,通過本門課程學習,使學生能夠運用專業知識對企業競爭戰略、競爭環境、競爭對手等進行科學研究,并針對企業競爭戰略與競爭情報的實際需求提出信息服務建議,為企業科學決策提供有效支持。
課程內容
本課程以講授與討論為主要方式,以競爭戰略、競爭情報工作為主線,在較為系統的基本理論、基本模型學習基礎上,重點介紹企業基本戰略理論、競爭情報發展理論的相關內容,并著重對國內外最新研究前沿做出更進一步的學習。主要包括:企業競爭戰略基本理論模型、競爭戰略發展趨勢、企業戰略決策關鍵理論、競爭情報最新理論、競爭環境與競爭對手關鍵分析工具、國內外最新研究等內容。
考核方式 以研討和撰寫學術論文方式進行考核
使用教材
參考書目 Liebowitz J. Strategic intelligence : business intelligenc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M]// The intelligence of animals /. Methuen, 2006:págs. 572-574.
Surhone L M, Tennoe M T, Henssonow S F. Society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rofessionals[M]. Betascript Publishing, 2010..
Goria S. Intelligence and Creativ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M]// Methods and Tools for Creativ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7:1-16.
Higgins S. Learning Organizations an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M]// Managing Academic Libraries. Elsevier Ltd, 2017.
. 注:可另附頁。
《信息計量與科學評價》課程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信息計量與科學評價 課程編號 M1205B203
課程負責人 宋麗萍 教學團隊成員 賀穎
課程類別 方向必修課  學分 2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20 4 4 4
教學目的及要求
2014年英國基于計量的評價體系REF的實施,標志著科研評價體系變革,預示著科學計量研究范式的轉移,即從圖書情報分支進化為科研評價與科技政策制定的重要工具。同時,蘭德公司題為《如何測量科研工作:框架與方法指南》研究報告的問世、英國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計量浪潮:研究評價和管理指標作用的獨立審查的作用的報告》的發表,成為信息計量在科研評價中應用的典范。因此,本課程從計量潮出發,基于科技政策視角探討科學評價指標與方法及其應用。
課程內容:
第一講 Metrics tide——計量潮的興起;
第二講 歐美以計量為基礎的科研評價體系(1);
第三講 歐美以計量為基礎的科研評價體系(2);
第四講 REF與科研評價之趨向;
第五講 專題討論:科學界的擬態——科學評價指標與科學家行為;
第六講 英文文獻閱讀指導1;
第七講 科學評價新指標;
第八講 國外Altmetrics理論研究與實踐進展;
第九講 基于計量的科學評價實踐之一——Altmetrics與傳統引文分析實證分析
第十講 同行評議與科學計量
第十一講 基于計量的科學評價實踐之二——F1000與傳統引文分析實證分析
第十二講 英文文獻閱讀指導2——舊金山宣言與萊頓宣言
第十三講 多維科學評價結構
第十四講 專題討論:Responsible metrics與informed peer review
第十五講 引文分析及其可視化
第十六講 科學評價在中國
考核方式 論文
使用教材
參考書目 1.[英]邁克.塞沃爾. 鏈接分析:信息科學的研究方法[M]. 孫建軍,譯.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
2.Cronin, B., Sugimoto, C. R.Beyond Bibliometrics: Harnessing Multidimensional Indicators of Scholarly Impact[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2014
 
注:可另附頁。
《情報學研究前沿專題》課程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情報學研究前沿專題 課程編號
課程負責人 王琳 教學團隊成員 高潔
課程類別 方向必修課 學分 2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26 6
教學目的及要求
 
本課程是情報學碩士研究生的專業必修課,在他們具備了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對情報學基礎理論、應用理論、體系結構、應用技術等前沿內容進行介紹。一方面跟蹤情報學發展的前沿領域并予以綜合評述,讓學生了解領域前沿,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重要的在于激發學生對本學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為他們進一步的專業學習進行必要的先期引導,為進一步從事科學研究奠定基礎
課程內容
本課程內容主要包括:當代情報學發展特征及歷史演變,情報學的理論流派與研究趨勢(具體包括情報學的理論流派,錢學森情報學思想,學科的知識化與智能化,人文化與學體化,主要理論流派與基本原理的研討與分析等內容),信息資源挖掘的方法及進展(包括方法論體系概述,基于文獻和數據的知識發現等內容),情報學課題研究的規范化(包括課題需求分析與研究的總體結構設計,現狀與趨勢的綜合分析,研究模型的構建,研究方案的選擇,對策建議等內容),情報學新的知識生長點與主要分支學科,情報學與交叉學科(包括情報學與科學哲學、戰略管理、數據科學等學科的學科關聯與交叉點,創新點的挖掘等內容)。
考核方式 結課論文
使用教材 情報學進展年度評論系列叢書  國防工業出版社
參考書目 JASIST JoD 《情報學報》、《中國圖書館學報》、《情報理論與實踐》、《現代圖書情報技術》等的核心期刊上的有關文章。
 
注:可另附頁。
 
 
 
《圖書館學理論研究》課程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圖書館學理論研究 課程編號 M1205B205
課程負責人 劉春茂 教學團隊成員 高潔、宋麗萍、王琳
課程類別 方向必修課 學分 2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26 6
教學目的及要求
    本課程旨在講授圖書館學發展中所面臨基礎性理論與實踐的問題,使學生在本質性地認識圖書館學研究及圖書館工作實踐中的所面臨的本質問題,其目的在于使學生在夯實理論基礎的同時,能夠通過教師的引導與討論,科學地認識專業理論與問題,并形成較為清新的學術發展脈絡的認識。
    本課程要求學生形成創新性地對接基礎理論與現實實踐的基本能力。
課程內容
    本課程旨在學生對信息管理學及信息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基礎性認識的條件下,重點從圖書館機構管理及圖書館事業建設與發展的視角,較為系統地介紹圖書館學、圖書館工作及圖書館服務的基礎理論及本質的認識。本課程強調從信息環境及圖書館動態演進發展的角度,在相關基礎理論的指導下,與時俱進地認識圖書館工作環境、工作對象、工作目標、工作方式及未來的圖書館工作及服務方式、手段的創新。
考核方式 研討、論文
使用教材 R.E. Robin. Foundation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Neal-Schuman Publishers,2015
參考書目 于良知,圖書館情報學概論,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16年。
中外文重要核心期刊相關論文
 
注:可另附頁。
 
 
 
 
《圖書館學研究前沿專題》課程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圖書館學研究前沿專題 課程編號 M1205B208
課程負責人 宋麗萍 教學團隊成員
課程類別 方向必修課  學分 2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24 4 4
教學目的及要求
信息技術、信息環境和用戶需求與行為的變化,驅動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范式、學科體系、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發生新的變化。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如何保持理論與學術的前瞻性,更好地適應和推動圖書情報事業的創新發展,是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當前發展的重要問題。
因此,本課程力求跟蹤國內外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熱點與發展的前沿,反映國內外圖書館學發展新動態。
要求學生:跟蹤圖情研究熱點,捕捉圖情研究前沿。
課程內容:
1.Open science下的信息交流
探討開放獲取運動的新進展,包括開放獲取聯盟、機構與項目等;
分析機構庫建設模式、發展現狀、軟件平臺等, 其中以立法保障下的美國機構開放獲取進展與實施為例;
解析信息檢索新實踐——F1000與open peer review。介紹作為事后評議的典型,F1000的特點,分析F1000所代表的信息檢索與過濾、學術出版、同行評議方式新導向。
2.Altmetrics理論研究與實踐進展以及Altmetrics視角下的機構庫深度服務發展。
辨析Article level metrics科學評價與journal-based metrics的科學評價,介紹國際主流平臺Mendeley以及發展比較成熟的4款工具的應用:即PLoS, Altmetric, ImpactStory和Plum Analytics。
3. 計量潮的興起與科學計量研究范式的進化
   伴隨著計量潮的興起,科學計量從情報學分支進化為科技政策管理的主要工具。在介紹美國的STAR METRICS、英國的REF、澳大利亞的ERA,加拿大CASH基礎上解析科研評價、基于計量的循證決策主要發展趨向。
同時,介紹Incite、Scival平臺及其應用、解析h-指數與CNCI(學科規范化引文影響力)等指標。
4.OCLC報告解讀
考核方式 論文
使用教材
參考書目 1. Hicks D.,Wouters P., Waltman L.,de Rijcke S.RafolsI. Bibliometrics:The Leiden Manifesto for Research metrics[J]. Nature. 2015,520(7548):429–431.
2.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注:可另附頁。
《數字圖書館技術與應用》課程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數字圖書館技術與應用 課程編號 M1205B206
課程負責人 黃雪梅 教學團隊成員
課程類別 方向必修課 學分 2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28 4
教學目的及要求
以國內外數字圖書館研究和建設的最新成果為基礎,通過講解和研究結合的方式,學習數字圖書館相關的技術和理論,并將技術和理論與數字圖書館建設實踐相結合。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讓學生掌握數字圖書館建設需要的理論、技術、標準,重點突出理論的嚴謹性、技術的標準化、方法的系統性、應用的實用性,掌握數字圖書館發展趨勢與方向。
課程內容
 
課程以國內外數字圖書館研究和建設的成果為基礎,以相關信息技術為主線,突出理論的嚴謹性、技術的先進性、方法的系統性、實例的實用性。課程內容由數字圖書館理論、技術、應用三大部分組成,主要包括:數字圖書館理論基礎、數字圖書館的發展、圖書館自動化與圖書館自動化、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描述、數字圖書館的互操作、數字圖書館的支撐技術、數字圖書館信息存儲與檢索技術、數字圖書館的知識產權保護、數字圖書館構建、數字圖書館的服務等內容。
考核方式 通過作業(20分)、研討(20分)和考試(60分)方式進行考核。
使用教材 李培.數字圖書館原理及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參考書目 [1]黃如花.數字圖書館原理與技術[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2]劉煒.數字圖書館引論[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
[3]王芬林,吳曉.數字圖書館發展研究[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2.
[4]魏大威.數字圖書館理論與實務[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2.
[5]劉燕權.數字知識寶庫縱覽[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
[6]劉小琴,吳建中.數字圖書館發展研究[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6.
 
注:可另附頁。
《檔案學基礎理論》課程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檔案學基礎理論 課程編號 M1205B209
課程負責人 蔣冠 教學團隊成員 李福君、王向女
課程類別 方向必修課 學分 2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24 8
教學目的及要求
   
   教學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系統掌握檔案學基礎理論與知識,深刻把握檔案學學科理論體系框架與核心概念,提升專業理論素養,提高抽象思維能力與批判分析能力。
    教學要求:通過學習,要求學生在廣度上對檔案學基礎理論體系獲得全局性的認識;在深度上掌握檔案學基礎理論的層次、內在關聯以及歷史軌跡與未來發展趨勢。
 
課程內容
    本課程的學習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展開:(1)檔案學基本概念辨析;(2)檔案學基礎理論框架;(3)檔案價值與鑒定理論;(4)文件與檔案運動規律理論;(5)檔案整理理論;(6)檔案開發與利用理論;(7)檔案機構理論;(8)檔案管理理論;(9)檔案學學科發展與評價理論。
考核方式 圍繞檔案學基礎理論問題撰寫5000字以上的學術論文或文獻綜述。
使用教材 無
參考書目 1.胡鴻杰:《中國檔案學的理念與模式》,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2.何嘉蓀、傅榮校:《文件運動規律研究》,中國檔案出版社,1999年
3.黃霄羽:《魂系歷史主義——西方檔案學支柱理論發展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4.謝倫伯格:《現代檔案——原則與技術》,檔案出版社,1983年
5.《檔案學通訊》雜志社:《檔案學經典著作》(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世界圖書出版上海有限公司,2013年,2016年
6.[荷]斯繆爾·繆勒、裴斯、福羅英《檔案整理與編目手冊》(《荷蘭手冊》)(Manual for the Arrangement and Description of Archives),中國人民大學歷史檔案系編譯,1959年
7.《檔案學通訊》雜志社:《檔案學經典著作》(第三卷)(第四卷),世界圖書出版上海有限公司,2016年
《檔案學研究前沿》課程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檔案學研究前沿 課程編號 M1205B210
課程負責人 李福君 教學團隊成員 蔣冠、王向女
課程類別 方向必修課 學分 3 學時 48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42 6
教學目的及要求
 
    教學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國內外檔案學研究的前沿與熱點,把握檔案學研究發展的規律與趨勢,為其選擇個人研究方向與研究選題提供啟示。
    教學要求:要求學生詳細、全面地把握國內外檔案學研究的現狀與前沿熱點,并通過對熱點問題的研討,從中發現有價值的研究選題。
 
課程內容
    本課程的學習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展開:(1)檔案信息化建設研究前沿;(2)公共檔案館研究前沿;(3)電子文件管理研究前沿,主要包括國內與國外相關研究前沿;(4)國內與國外檔案與社會記憶研究前沿;(5)國外社群檔案研究前沿;(6)國內與國外企業檔案管理研究前沿;(7)國內外檔案公開與利用研究前沿;(8)檔案學專業教育研究前沿,主要包括高等教育與社有關檔案學專業教育相關內容。
考核方式 圍繞檔案學某研究問題撰寫5000字以上的文獻綜述。
使用教材 無
參考書目 1.王新才:《檔案學研究進展》,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2.趙屹:《數字時代的文件與檔案管理》,中國出版集團,2014年
3.丁華東:《檔案與社會記憶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年
4.覃兆劌:《檔案雙元價值論談》,科學出版社,2016年
5.黃霄羽:《外國檔案事業史(第三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
 
 
《數字檔案館建設理論與實踐》課程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數字檔案館建設理論與實踐 課程編號 M1205B211
課程負責人 仇偉海 教學團隊成員 蔣冠、曹玉、王向女
課程類別 方向必修課 學分 2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26 6
教學目的及要求
 
    教學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檔案網站建設、元數據技術、檔案數據庫建設、電子文件管理系統、數字檔案資源建設與開發等方面的基本理論與知識,全面系統地了解國內外數字檔案館建設理論前沿與實踐動態,具備參與數字檔案館建設實踐的能力。
    教學要求:要求學生掌握數字檔案館建設的相關理論與知識,了解國內外數字檔案館建設的戰略規劃、法規與標準以及最佳實踐案例。
課程內容
    本課程的學習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展開:(1)檔案信息化建設歷程與現狀;(2)國內外數字檔案館建設的歷程與現狀;(3)檔案網站建設;(4)數字檔案資源建設與開發;(5)電子文件管理與元數據;(6)檔案數據庫建設;(7)數字檔案館建設相關的法規與技術;(8)數字檔案館生態系統。
 
考核方式 圍繞數字檔案館建設問題撰寫5000字以上的調查報告或學術論文。
使用教材 無
參考書目 1.金波:《數字檔案館生態系統研究》,學習出版社,2014年
2.李澤鋒:《基于OAIS電子文件管理系統體系研究》,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0年
3.王芳:《數字檔案館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
4.李澤鋒:《數字檔案館建設與管理》,中國檔案出版社,2006年
5.趙屹:《數字時代的文件與檔案管理》,中國出版集團,2014年
6.張照余:《檔案信息化理論與實踐》,中國檔案出版社,2007年
7.薛四新:《檔案館信息化與檔案管理變革:數字記憶之思考》,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年
8.朱小怡:《數字檔案館建設理論與實踐》,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
 
《信息構建專題》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信息構建專題 課程編號 M1205X005
課程負責人 王琳 教學團隊成員 劉春茂
課程類別 方向選修課 學分 2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26 6
教學目的及要求
本課程以信息構建的基本理論、方法及其規范系統作為基本內容,讓學生掌握信息組織和信息構建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不同組織工具的實際應用,提高開發和檢索信息資源的能力,為今后從事信息管理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打下基礎。本課程目的是培養掌握信息組織理論方法和技能、能夠從事信息組織與信息檢索、信息開發與構建的專門人才。課程以知識組織理論體系為中心展開敘述。為了便于學生對信息組織和構建知識的準確把握,本課程對信息組織基本知識、原理的講授,力圖在信息組織的整體背景上進行。對于信息描述理論方法的講授,以各國當前在書目著錄以及元數據方面的實踐為基礎展開。分類法、主題法作為以知識關系為依據,從內容角度揭示信息資源的方法。    
課程內容
本課程將以信息構建為主要脈絡,將信息組織、信息構建和知識組織內容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從理論上闡明信息組織的發展軌跡、基本原則、基本方法和類型,展示了數字信息環境下信息組織的變化,發展趨勢和新的信息資源組織方式;探討新的信息組織環境下的技術標準,信息組織分類法、信息組織主題法、集成法和元數據法的應用與發展;著重研究網絡信息組織的基本問題,分析傳統信息組織方法在網絡信息資源組織方面的應用與發展,同時還揭示信息組織中的自然語言應用、適應于網絡信息資源特點的網絡本體語言等方法;在理論的基礎上,從實踐的角度總結了各種信息組織系統的建設問題,包括搜索引擎的信息組織、多媒體信息組織、ELS中的信息組織、數字圖書館的信息組織和電子商務中的信息組織等。在信息構建方面,本課程涵蓋的教學內容包括信息構建的主要內容,信息構建的對象,信息構建的核心要素,萬維網信息構建的原理、一般過程、基本方法和工具和手段。
考核方式 論文研討
使用教材 1.周曉英等.《信息組織與信息構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Bob Glushko. 《The discipline of organizing》(4th edition).MIT  Press, 2016
參考書目 Louis Rosenfeld, Peter Morville, Jorge Arango.《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For the Web and Beyond》(4th Edition). Orelly
《網絡傳播與輿情分析專題》課程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網絡傳播與輿情分析專題 課程編號
課程負責人 王樹義 教學團隊成員
課程類別 方向選修課 學分 2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16 8 8
教學目的及要求
    本課程對網絡傳播的原理、渠道和模式等基本理論進行深入的闡釋和分析,同時研究網絡傳播對受眾的影響。探究輿情的基本概念、生成基礎、傳播規律與分析方法,培養學生分析研究該類問題的思維方式,鍛煉學生對網絡傳播中出現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
    要求學生掌握網絡傳播的基本理論,能夠提出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案;掌握輿情的分析技能,能夠針對某個問題的輿情進行深層次的思維判別和分析研究,得出相關結論。
課程內容
    該門課程將教授網絡傳播與輿情分析的具體內容,與兩者之間的關聯等內容,以期在網絡環境下為同學們帶來全新視野。課程內容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互聯網時代,包含兩章內容,分別從互聯網的特性與其所帶來問題著手,闡釋并分析互聯網時代的優勢與弊端所在。該部分主要以教授為主,學生報告展示為輔。第二部分為網絡傳播,包含兩個章節,分別是網絡傳播的渠道與特性,對網絡傳播環節進行了簡要分析,利用仿真工具對網絡傳播進行模擬演示。本部分以課程教授為主,專題討論、仿真模擬展示為輔。第三部分為網絡輿情原理,包含網絡輿情的概念、輿情分析與前沿問題等三章內容,主要圍繞輿情分析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互動討論。
 
考核方式 學期論文
使用教材 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等,大連接——社會網絡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對人類現實行為的影響[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參考書目 1. 馬修·弗雷澤等,社交網絡改變世界[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2. 阿萊克斯·彭特蘭,智慧社會[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注:可另附頁。
 
 
《信息分析工具專題》課程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信息分析工具專題 課程編號 M1205X001
課程負責人 翟羽佳 教學團隊成員
課程類別 方向選修課 學分 2 學時 48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32 4 4 4 4
教學目的及要求
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從信息分析應用的需求出發,全面、系統地介紹信息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工具以及最新進展。課程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采用理論講解、案例教學、項目實踐以及小組討論等方法進行授課,為學生介紹并講解信息分析相關的應用工具和具體方法。使學生對信息分析的整體架構、基本算法和工具有深入的認識和了解,提高學生分析數據的思維能力與計算能力,培養學生靈活應用所學理論與方法以解決信息分析與數據挖掘相關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課程要求學生認真閱讀參考資料,課前做好預習,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并按時完成案例分析任務,在理解概念和方法的基礎上,要學會選擇適合不同任務場景的方法和工具進行信息分析。同時要求學生積極參加任務小組討論,明確自我分工,培養團隊合作精神,主動尋找創新性問題。
課程內容
課程按照數據收集、整理、鑒別、評價、分析、綜合等系列化的信息加工過程為主線,循序漸進地介紹信息分析中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常用算法,并分別對主要數據挖掘任務進行具體講解,以大量的前沿研究案例幫助學生理解方法的適用場景,以實例分析的方式講解相關分析工具的具體操作。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信息分析概念介紹、數據預處理、相似度與距離、關聯模式挖掘、數據分類、聚類分析、異常檢測、社會網絡分析、文本挖掘、數據可視化等。教學過程中所涉及的軟件工具包括:Excel、R、Gephi、Ucinet、Tableau、Sci2 Tool、KNIME等。
考核方式 成績由 2 部分組成:(1)小組作業(包括平時作業、文獻閱讀報告、項目演示等)40%,(2)個人項目(每位學生尋找感興趣的題目,提交項目報告,演示文檔,數據,程序等)60%。
使用教材 1.卡巴科弗高濤, 肖楠, 陳鋼. (2013). R語言實戰 : R in action: data analysis and graphics with R. 人民郵電出版社.
2.PANG-NING TAN. (2011). 數據挖掘導論: 完整版. 人民郵電出版社.
參考書目 1.Russell, M. A. (2013). Mining the Social Web: Data Mining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Google+, GitHub, and More. O'Reilly Media, Inc.
2.Ding, Y., Rousseau, R., & Wolfram, D. (Eds.) (2014). Measuring scholarly impact: Methods and practice. Springer.
3.Chen, C. (2014). Mapping scientific frontiers: The quest for knowledge visualization. Springer.
4.Aggarwal, C. C., & Zhai, C. (Eds.). (2012). Mining text data.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5.Fayyad, U. M., Wierse, A., & Grinstein, G. G. (2002).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in 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Morgan Kaufmann.
6.Bazeley, P., & Jackson, K. (Eds.). (2013).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with NVivo. Sage Publications Limited.
7.Watts, D. J. (2004). Six degrees: The science of a connected age. WW Norton & Company.
 
 
 
 
 
 
 
 
 
 
 
 
 
 
 
《信息組織與信息構建》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信息組織與信息構建 課程編號 M1205X011
課程負責人 王琳 教學團隊成員 劉春茂
課程類別 方向選修課 學分 2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26 6
教學目的及要求
本課程以信息組織與信息構建的基本理論、方法及其規范系統作為基本內容,并對信息描述的知識和方法,分類組織的理論、類表和方法,主題法的理論、類表和方法以及自然語言檢索與標引進行詳細介紹。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讓學生掌握信息組織和信息構建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不同組織工具的實際應用,提高開發和檢索信息資源的能力,為今后從事信息管理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打下基礎。本課程目的是培養掌握信息組織理論方法和技能、能夠從事信息組織與信息檢索、信息開發與構建的專門人才。課程以知識組織理論體系為中心展開敘述。為了便于學生對信息組織和構建知識的準確把握,本課程對信息組織基本知識、原理的講授,力圖在信息組織的整體背景上進行。對于信息描述理論方法的講授,以各國當前在書目著錄以及元數據方面的實踐為基礎展開。分類法、主題法作為以知識關系為依據,從內容角度揭示信息資源的方法。    
課程內容
本課程將信息組織、信息構建和知識組織內容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兼顧傳統信息組織知識及其在網絡時代發展趨勢,關注傳統的信息組織的原理、方法、流程、技術以及現代的數字資源的微觀組織和宏觀整合;關注作為信息組織新形勢的信息構建的原理、方法、技術和應用;關注作為信息組織高級階段的知識組織的原理、方法和技術。本課程從理論上闡明信息組織的發展軌跡、基本原則、基本方法和類型,展示了數字信息環境下信息組織的變化,發展趨勢和新的信息資源組織方式;探討新的信息組織環境下的技術標準,信息組織分類法、信息組織主題法、集成法和元數據法的應用與發展;著重研究網絡信息組織的基本問題,分析傳統信息組織方法在網絡信息資源組織方面的應用與發展,同時還揭示信息組織中的自然語言應用、適應于網絡信息資源特點的網絡本體語言等方法;在理論的基礎上,從實踐的角度總結了各種信息組織系統的建設問題,包括搜索引擎的信息組織、多媒體信息組織、ELS中的信息組織、數字圖書館的信息組織和電子商務中的信息組織等。在信息構建方面,本課程涵蓋的教學內容包括信息構建的主要內容,信息構建的對象,信息構建的核心要素,萬維網信息構建的原理、一般過程、基本方法和工具和手段。
考核方式 論文研討
使用教材 1.周曉英等.《信息組織與信息構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Bob Glushko. 《The discipline of organizing》(4th edition).MIT  Press, 2016
參考書目 Louis Rosenfeld, Peter Morville, Jorge Arango.《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For the Web and Beyond》(4th Edition). Orelly
《情報系統分析與設計》課程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情報系統分析與設計 課程編號 M1205X007
課程負責人 張輝 教學團隊成員
課程類別 方向選修課 學分 2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30 2
教學目的及要求
《情報系統分析與設計》是為圖情檔專業碩士研究生開設的專業選修課,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使本科階段非計算機及信管專業的學生掌握信息系統分析和設計的基本原理,掌握系統建模的方法和提高系統分析設計文檔的編寫能力。基本要求是能夠針對具體的開發項目運用系統思維分析問題,細化用戶需求,建立系統的邏輯模型和物理模型,并給出系統實施的方案。
課程內容
一、信息系統建設概論(2學時)
二、信息系統的規劃與可行性研究(4學時)
三、用戶需求分析(4學時)
四、結構化系統分析(4學時)
五、UML可視化建模(6學時)
六、系統架構設計(4學時)
七、系統詳細設計(4學時)
八、系統實施與維護(2學時)
 
考核方式 考試
使用教材
參考書目 〈〈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杜娟主編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4.9 第二版
 
 
 
 
《信息服務機構管理與評價專題》課程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信息服務機構管理與評價專題 課程編號 M1205X006
課程負責人 宋麗萍 教學團隊成員
課程類別 方向選修課  學分 2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26 4 2
教學目的及要求
大數據的發展為現代信息服務機構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因此,信息服務機構在實現了現代咨詢、現代信息服務與信息資源保障與服務平臺的整合和集成的基礎上,需要不斷調整自身的服務方式和定位,以適應不斷發展的需求。本課程立足于環境的掃描,進行信息服務機構管理與定位。
要求學生掌握:(1)掌握信息服務管理最新動態;
             (2)了解國外科學評價實踐新進展。
課程內容:
(1)大數據時代的信息服務機構的挑戰與思考:在環境掃描的基礎上,探討圖書情報機構的重新定位,其中通過中國科學院機構知識庫、美國聯邦政府科技信息機構的服務模式、以及基于社交媒體的信息機構服務、信息服務機構到智庫的研究,探討大數據時代的信息服務機構的管理模式。
(2)科學評價新實踐:課程以追溯計量在科學評價和科研管理中的應用為起點,剖析計量潮的興起以及歐美各國基于計量科學評價實踐,其中包括美國的STAR METRICS、英國的REF、澳大利亞的ERA,加拿大的CASH,由此解讀各國科研評價的發展趨向。
(3)科學評價新指標與方法:鑒于Altmetrics在科學評價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課程將引入Altmetrics理論研究與實踐進展,其中以Plos one  和F1000為代表,并引導學生進行Altmetrics視角下的機構庫深度服務發展的探討。
考核方式 論文
使用教材
參考書目 1.Priem, J. Altmetrics. Beyond bibliometrics: harnessing multi-dimensional indicators of performance[M]. Cambridge, MA, USA: MIT Press. 2014.
2.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注:可另附頁。
《用戶信息行為研究專題》課程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用戶信息行為研究專題 課程編號 M1205X010
課程負責人 劉冰 教學團隊成員 錢蔚蔚、翟羽佳
課程類別 方向選修課 學分 2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28 4
教學目的及要求
    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用戶信息行為的基本理論、方法和研究發現;掌握國內外有關各類用戶信息行為具體模型、最新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通過本門課程學習,使學生能夠運用專業知識對信息用戶行為進行更進一步科學研究,并針對社會和信息用戶的實際需求提出信息服務建議,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信息服務。
課程內容
本課程以講授與討論為主要方式,以信息用戶的基本信息行為過程為主線,在較為系統的基本理論、基本模型學習基礎上,詳細介紹信息搜索與獲取行為、信息檢索行為、信息利用行為、信息共享行為等,同時要較為全面介紹與分析網絡信息用戶行為的相關內容,并著重對國內外最新研究前沿做出更進一步的學習。主要包括:用戶信息行為基本特征、用戶信息搜索行為、用戶信息檢索行為、用戶信息利用行為、用戶信息交互行為、用戶信息共享行為等基本規律與模型、國內外最新研究等內容。
考核方式 以研討和撰寫學術論文方式進行考核
使用教材 喬歡. 信息行為學[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
參考書目 Fisher K E, Julien H. Information behavior[J]. 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43(1):1-73.
鄧勝利. 新一代互聯網環境下網絡用戶信息交互行為[M].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4.
鄧小昭. 用戶信息行為理論與方法探究[M].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15.
鄧小昭等. 網絡用戶信息行為研究[M]. 科學出版社, 2010.
顧立平. 型人導論:網絡用戶信息行為與差異化服務策略[M].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13.
丁韌. 網絡信息搜索行為研究[M].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3.
. 注:可另附頁。
《數字資源建設與管理專題》課程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數字資源建設與管理專題 課程編號 M1205X008
課程負責人 高潔 教學團隊成員 姜廣強
課程類別 方向選修課 學分 2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24 6 2
教學目的及要求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通過學習與研討,使學生全面認識數字資源建設與管理的基本問題、深入了解數字資源生命周期管理與測度的基本方法,系統掌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與管理方法及數字資源共建共享的形式與模式,了解國內外數字資源共建共享的成功范例、掌握數字資源的內容質量及服務質量管理與評價的方法,了解數字化信息服務質量的控制方法等,為學生從事數字資源建設、管理與評價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
要求學生通過理論學習與實踐調研,在了解數字資源建設、管理及評價基本理論與方法的基礎上,能夠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數字資源建設與管理方案,并能夠綜合運用所學方法對數字資源的價值、內容質量及服務質量進行科學評價,能夠科學地評價數字資源的使用情況,并從用戶使用行為角度來分析數字資源的利用率,準確地掌握數字資源利用的總體態勢,從而為用戶提供優質的信息服務。
 
課程內容
 
本課程主要內容涉及:數字資源建設與管理的基本問題、數字資源生命周期管理與測度、
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與管理、圖書館數字資源整合、圖書館數字資源的共建共享、國內外數字資源共建共享的成功范例、數字資源的內容質量管理與評價、數字資源服務質量管理、評價與控制等。
 
 
考核方式 研討、論文
使用教材 畢強. 《數字資源建設與管理》,科學出版社,2010 
參考書目 1、肖希明. 《信息資源建設》,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2、程煥文, 潘燕桃. 《信息資源共享》 (第2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曹學艷. 《全媒體環境下的信息資源建設導論》, 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7
 
《信息咨詢與知識服務》課程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信息咨詢與知識服務 課程編號 M1205B207
課程負責人 曹進軍 教學團隊成員
課程類別 方向必修課 學分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20 2 2 2 4 2
教學目的及要求
現代信息咨詢是新世紀圖書館服務創新和業務發展的新的增長點。信息咨詢是貫穿圖書館整個業務流程、影響圖書館各個工作環節的系統工程。深化信息咨詢工作的關鍵是知識服務與信息咨詢的結合。如何在大數據環境下,利用知識分析與知識服務理念、工具來開展信息咨詢,提升信息服務質量,是該課程重要教學目的。
教學要求:
①掌握信息咨詢的概念、過程、步驟和范圍,咨詢工作的環節以及各個步驟中涉及的技巧;
②掌握中外文各學科最常用的檢索工具、數據庫和搜索引擎,以及各種知識分析工具;
③掌握利用社會網絡分析方法、信息處理技巧,分析知識服務中產生的社交網絡群體,并利用群體用戶間的關聯,快速準確地定位用戶的知識需求,發現各種顯性和隱性的知識。
課程內容
   ① 信息咨詢中的文獻信息源、咨詢設備、咨詢形式、檢索技能、信息加工、人才素質、咨詢評估、現代計算機網絡技術、自然語言處理、信息抽取與聚類分析、語言檢索等。
   ② 決策咨詢服務屬于高層次咨詢服務。圍繞咨詢項目進行全方位的信息資源掃描,在全面、準確搜集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出篩選和提煉,以高度濃縮的信息形成咨詢答案。尤其是作為咨詢結果的某些情報產品,例如科技查新、查收查引、定題服務等具體業務產生的情報綜述、研究報告等。
   ③ 知識服務概況與發展、國外圖書館知識服務研究實踐。
④ 利用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分析知識服務平臺上的社交網絡群體與文獻信息,并利用群體用戶間的關聯快速準確地定位用戶的知識需求,發現各種顯性和隱性的知識,同時,鼓勵用戶創造知識、分享知識和合理利用知識。
⑤ 大數據知識服務的典型特征,大數據知識服務模式下各種類型大數據管理和處理技巧, 以及大數據知識服務概念模型。
考核方式 研究論文
使用教材 袁莉, 趙英. 社會網絡視覺下的知識服務[M]. 四川大學出版社, 2012.
參考書目 楊守文. 信息素養與知識服務[M]. 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2011.
詹德優. 信息咨詢理論與方法[M].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0.
宋蘇榮. 圖書館信息咨詢方法概論[M]. 中國線裝書局, 2007.
李昭醇, 莫少強, 李昭淳. 聯合參考咨詢與文獻傳遞服務:文化共享工程網上信息咨詢教程[M].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8.
鄭建明. 信息咨詢學[M].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0.
文庭孝, 張蕊, 羅賢春. 信息咨詢與決策[M]. 科學出版社, 2008.
《企業信息咨詢與服務專題》課程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企業信息咨詢與服務專題 課程編號 M1205X003
課程負責人 李大玲 教學團隊成員
課程類別 方向選修課 學分 2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 √
教學目的及要求
   
本課程通過理論與案例教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了解企業信息咨詢的基本理論,掌握企業信息咨詢與服務基本原理與過程,能夠熟練應用企業信息咨詢常用方法,掌握企業信息咨詢與服務用戶需求特點與需求分析的思路,形成企業信息咨詢與服務的科學思維,具備科技信息、科技情報、市場信息、競爭情報等四種類型的咨詢與服務能夠具有服務規劃、設計、組織、實施的能力。
課程內容
 
本課程在辨析企業信息咨詢與服務概念的基礎上,對常見企業信息咨詢與信息服務的業務類型進行介紹,對信息咨詢理論進行綜述,從而是學生對企業信息咨詢與服務有概況性的了解和認識。在此基礎上,對企業信息咨詢的基本原理與實施過程進行講解,從而是學生掌握企業信息咨詢的程序與模式、企業信息咨詢問題分析路徑以及相關合同與項目建議書的撰寫,咨詢報告的主要內容等。在企業信息咨詢方法論部分,主要從定性和定量兩個維度,對常用的信息咨詢方法進行講解。在企業信息咨詢與服務用戶與需求部分,主要對用戶的類型、用戶需求類型、咨詢溝通等進行講解。在案例部分,對常用的四種類型的企業信息咨詢與服務案例進行剖析,并引導學生掌握這四種服務類型的實施重點和難點,并訓練學生掌握服務規劃、設計、組織與實施的能力。
考核方式 企業信息咨詢報告+考試。
使用教材 柯平編著.信息咨詢概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參考書目 1.詹德優編.信息咨詢理論與方法[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2.胡昌平,柯平,王翠萍主編.信息服務與用戶研究[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
3.陳仲伯著.專利信息分析利用與創新[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2.
 
注:可另附頁。
《智能信息系統專題》課程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智能信息系統專題 課程編號 M1205X004
課程負責人 王世文 教學團隊成員
課程類別 方向選修課 學分 2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28 2 2
教學目的及要求
 
智能信息系統是將智能信息處理技術與信息系統相結合的產物。本課程的主要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智能信息處理與知識管理的基本理論與技術、智能信息系統的設計與開發及應用的方法與技術,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理論與高新技術技能,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研究創新能力。
要求學生掌握人工智能和智能信息系統的基本原理,重點掌握各種新技術在智能信息系統中的應用及信息(數據)處理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智能信息系統的基本架構和開發方法。通過講授、實驗和專題研討,提高綜合運用各種高新技術的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統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程內容
 
智能信息系統涉及信息科學、系統理論、人工智能及信息處理等理論和方法的綜合應用。本課程力求將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神經網絡及知識發現與數據挖掘等現代高新技術與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統理論相結合,研究新型的智能信息系統理論、方法與技術。課程主要內容包括:信息論、系統論、信息系統基本理論;知識、知識的表示、知識的組織與知識庫相關概念;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神經網絡、數據挖掘等智能理論與技術;智能信息系統的開發與語音識別、文字識別、可視化智能人機接口技術;智能信息系統在商業領域的應用。  
 
考核方式 結課論文
使用教材 智能信息系統,武漢大學出版社,張玉峰等著,2008
參考書目 機器學習,機械工業出版社,Tom M.Mitchell
神經網絡原理,機械工業出版社,Simon Haykin
機器學習與智能決策支持系統,科學出版社,楊善林、倪志偉
智能決策支持系統實現技術,浙江大學出版社,俞瑞釗、陳奇
人工智能,清華大學出版社,羅素,諾維格
 
注:可另附頁。
《數字參考咨詢服務專題》課程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數字參考咨詢服務專題 課程編號 M1205X009
課程負責人 曹進軍 教學團隊成員
課程類別 方向選修課 學分 2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28 4
教學目的及要求
本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面對日益普及的數字化信息環境,為用戶提供方便、及時、高效的咨詢服務,解決在利用圖書館文獻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是網絡環境下圖書館開展數字參考咨詢服務的必然。數字參考咨詢服務是數字化信息環境下圖書館開展信息服務的新模式,也是圖書館數字化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課程不僅要了解:數字參考咨詢服務的起源、定義及其特點,數字參考咨詢的服務方法及其服務模式,數字參考咨詢服務的意義,而且注重國內外各類型圖書館開展數字參考咨詢服務的案例及對比研究,數字參考咨詢服務的信息源(資源)建設,數字參考咨詢服務的業務質量標準等,以及網絡環境下數字化參考咨詢服務的產生、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課程內容
    數字參考咨詢服務的起源、定義、特點、意義,數字參考咨詢的服務模式,數字參考咨詢研究的理論基礎,國內外各類型圖書館開展數字參考咨詢服務的個案分析,商業網站數字參考咨詢的現狀及可能對圖書館產生的影響以及數字參考咨詢服務的組織管理,數字參考咨詢服務系統軟件的設計、開發與選擇等,多角度、全方位地研究、了解網絡環境下數字參考咨詢服務的產生、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主要包括:① 數字參考咨詢服務相關概念;② 數字參考咨詢服務開展現狀;③ 數字參考咨詢服務的服務模式、內容與用戶利用流程;④ 數字參考咨詢信息源;⑤ 數字參考咨詢的技術支撐與法律保障;⑥ 數字參考咨詢館員的素質與培養與服務質量控制。
考核方式 1.結合重點章節的學習,對重點問題要求學生自學研究,查找資料,并能構建一個信息化時代特征的參考咨詢模式。
2.結合課程學習的理論或技術寫出學術論文1篇。
使用教材 謝美萍.數字參考咨詢服務:我國圖書館的實踐與研究[M].湖南: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參考書目 [1]李昭醇.數字參考咨詢服務初探[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2]初景利.圖書館數字參考咨詢服務研究[M].北京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4.
[3]袁紅軍,吳起立.圖書館數字參考咨詢服務理論與實踐[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
 
《資源建設組織與評價研究專題》課程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資源建設組織與評價研究專題 課程編號 M1205X019
課程負責人 姜廣強 教學團隊成員 郭偉
課程類別 方向選修課 學分 2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32
教學目的及要求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基本掌握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與組織的基本理論,掌握各類信息資源的采集方法,信息組織的技術方法,分類法和主題法,以及信息資源編目的原理和方法;分析評價各類信息資源,了解開放獲取資源的基本途徑,探討資源共享的理論及實際。使學生初步掌握信息資源配置的基本能力以及資源評價的基本方法。
課程內容
本課程主要講授信息資源配置基本理論,讓學生了解信息資源組織的原則和機制,明確高校圖書館和專業圖書館的信息資源配置目標與策略,掌握各類信息資源的采集方法和信息組織的技術方法。熟練掌握信息資源配置評價的概念和信息資源配置評價的類型和意義。講述信息資源配置評價的傳統方法和現代方法,以及在新的學科影響下,新出現的交叉學科的研究方法。探討在互聯網環境下,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過程中出現的知識產權問題、信息資源的共享問題和未來圖書館的發展方向問題。
考核方式 要求學生寫一篇信息資源組織與評價的論文作為考查。
使用教材 [1]冷伏海等.信息組織概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2]曹作華,徐州.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與評價[M].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3.
參考書目 [1]陳能.圖書館信息化建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馬費成等.信息資源管理. [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
[3]陳疇鏞.信息資源管理[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4]儲荷婷,張茵.圖書館信息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5]孟廣均.信息資源管理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6]陳莊等.信息資源組織與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注:可另附頁。
《應用圖書館讀者專題》課程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應用圖書館讀者專題 課程編號 M1205X018
課程負責人 馬曉聲 教學團隊成員
課程類別 方向選修課 學分 2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32
教學目的及要求
圖書館學通常是以圖書館本位去研究讀者的,這樣讀者總是客體、是對象,而不能給予客觀、準確、積極的定位。讀者本位論是通過視角的轉換,去對讀者進行認知、分析、描述和解釋,其目的是揭示讀者的本質和意義,同時通過相關理論的建構,來豐富和深化圖書館學知識。基本理論預設是,讀者是一個松散的社會群體,具有鮮明的社會性、歷史性、地域性和建構性,正是這些特性決定了讀者的角色和意義。全部課程包括5個部分:1.讀者本位論的基本理論與方法論;2.讀者本體論與歷史論;3.讀者關系論;4.讀者實踐論;5.讀者文化論。這門課程不同于傳統的“圖書館讀者工作”之類的課程,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認識讀者的本質是社會建構出來的,行為是可控的,進而掌握讀者社會建構的理論與方法。本課程要求學生隨教師的授課,共同探討相關問題,在探討的過程中形成相應的人文精神與情懷,掌握批判思維的精髓與方式、方法,學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一般思路與策略。
課程內容
本課程是從一個新的視角——讀者本位——去討論、研究和解釋讀者問題。它試圖超越傳播學、圖書館學、教育學、文學的讀者研究視域,建構一種新穎的、具有一定解釋力的讀者理論。
本課程主要包括的體內容包括:讀者本位的基本理念,讀者分析,讀者與閱讀,讀者關系,讀者-閱讀生態,讀者的閱讀行為,讀者的文學閱讀,讀者與閱讀文化。
考核方式 小論文
使用教材 自編講義
參考書目 [1]周育國.馬克思主義人本理念的當代視域[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楊國榮.成己與成物:意義世界的生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3]龍協濤.文學閱讀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4](新西蘭)費希爾著;李瑞林等譯.閱讀的歷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5](美)達恩頓著;熊祥譯.閱讀的未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6]島石主編.60年中國人的閱讀心靈史[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9.
 
注:可另附頁。
《信息素養教育研究專題》課程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信息素養教育研究專題 課程編號 M1205X021
課程負責人 彭立偉 教學團隊成員 徐文靜  吳晶
課程類別 方向選修課 學分 2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24 8
教學目的及要求
    1.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理論水平,使學生了解信息素養理論發展的范式演變。
    2.信息素養教育各國實踐研究。通過對各國信息素養教育實踐的介紹以及學生的實證調研、學習,使學生了解世界各國信息素養教育發展動態,習得信息素養所需的各種技能,培育批判性思維與終身學習的能力。
    3.國內外先進的信息素養教育類MOOCs課程研究,如元素養課程,創新學習方式,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探討基于問題和任務的泛在式、混合式、啟發式、合作式、反思式、非正式學習方式。
課程內容
本課程將采用混合式信息素養教育的方式,融合國內外MOOCs課程和在線學習資源,系統地講解各種素養的類型;掌握信息素養的基本定義以及信息素養發展的范式演變,區分信息素養與批判性思維和終身學習;了解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信息素養標準的制定與變遷過程;介紹信息行為的基本理論和信息素養教育的各種教育模式;介紹國內外信息素養教育評估案例和方法;介紹世界各國信息素養教育發展動態,習得信息素養所需的各種技能及各國教育實踐的案例。
考核方式 以平時作業為主,研究性論文
使用教材 自編教材
參考書目 1.Koltay T, Spiranec S, Karvalics L Z. Research 2.0 and the futur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M]. Chandos Publishing, 2016.
2.Mackey T P, Jacobson T E. Metaliteracy: Reinvent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to empower learners[M].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2014
3.Ragains P, Wood M S. The new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 best practices[M]. Rowman & Littlefield, 2015
4.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literacy assessments: Strategies for evaluat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M]. Facet Pub., 2010
.
 
《政府信息管理與服務專題》課程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政府信息管理與服務專題 課程編號 M1205X012
課程負責人 謝麗娜 教學團隊成員
課程類別 方向選修課 學分 2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24 8
教學目的及要求
    教學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系統掌握政府信息管理與服務的基礎理論與知識,全面把握政府信息管理與服務的體系框架,具備參與政府信息管理與服務的能力。
    教學要求:要求學生了解政府信息管理與服務理論形成與發展的歷史脈絡,掌握政府信息管理與服務的理論與方法,了解國內外政府信息管理與服務的現狀。
 
課程內容
    本課程的學習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展開:(1)政府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論知識;(2)政府信息的形成與采集;(3)政府信息的組織與存儲;(4)政府信息檢索;(5)政府信息服務的內容與方式;(6)政府信息管理的宏觀調控體制;(7)政府信息公開理論與實踐;(8)政府數據開放運動;(9)政府社交媒體應用;(10)大數據時代的智慧政府。
考核方式 圍繞政府信息管理與服務問題撰寫5000字以上的學術論文
使用教材 無
參考書目 1.王新才,《政府信息資源管理》,科學出版社,2011年
2.顏海,《政務信息管理》,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
3.楊峰,《政府信息資源管理》,四川大學出版社,2017年
4.周曉英,王英瑋,《政務信息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
5.馮惠玲,《政府信息資源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6.蘇新寧,《政務信息資源管理與政府決策》,科學出版社,2008年
7.李緒蓉,《政府信息資源開發與管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8.周毅,《政府信息資源管理研究:視域及主題深化》,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
9.裴雷,《政府信息資源整體規劃理論與方法》,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年
 
注:可另附頁。
 
《電子政務研究專題》課程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電子政務研究專題 課程編號 M1205X016
課程負責人 謝麗娜 教學團隊成員
課程類別 方向選修課 學分 2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24 8
教學目的及要求
    教學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系統掌握電子政務建設的基礎理論與知識,全面把握電子政務建設體系的框架。
    教學要求:要求學生了解電子政務發展的歷史脈絡與研究狀況,掌握電子政務建設的理論與方法,了解國內外電子政務建設與發展的現狀。
 
課程內容
    本課程的學習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展開:(1)電子政務的基本概念;(2)中國電子政務的發展歷程;(3)電子政務與政府管理模式變革的關系;(4)電子政務的運營理念、電子化公務處理、電子化公共服務、政府信息資源管理;(5)電子政務實踐過程中的焦點問題;(6)政府流程的設計與優化;(7)中國電子政務的發展戰略和發展基礎;(8)國外電子政務發展現狀。
考核方式 圍繞電子政務建設問題撰寫5000字以上的學術論文
使用教材 無
參考書目 1.趙國俊,《電子政務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
2.徐曉林,《電子政務》,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3.蔡立輝,《電子政務》,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年
4.張銳昕,《電子政府與電子政務》,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
5.馮惠玲,《政府信息資源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6.姚國章,《電子政務原理與案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7.李緒蓉,《政府信息資源開發與管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8.王晉,《電子政務概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
 
注:可另附頁。
 
《檔案文化研究專題》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檔案文化研究專題 課程編號 M1205X013
課程負責人 汪兵 教學團隊成員
課程類別 方向選修課 學分 3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20 12
教學目的及要求
    教學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系統掌握中、西檔案文化的基本知識、理論和研究方法,在了解中西檔案文化歷史的基礎上,深入探討中西檔案起源及特質,從而提升專業理論素養,提高辯證思維能力。
    教學要求:在向學生普及中西檔案歷史文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對重點和難點問題的研討,引導學生樹立辯證唯物史觀和辯證思維方法,初步建立自主學習的習慣和獨立思考問題的意識。
 
課程內容
    本課程的學習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展開:(1)中國檔案的起源及形成;(2)中國檔案的主要構成及歷史演變;(3)中國檔案文化的特質;(4)西方檔案起源及演變簡史;(5)中西不同人文地理環境對檔案文化特質形成的影響(6)中西檔案文化特質比較(7)中西檔案文化特質對現代檔案發展的影響;(8)檔案文化研究的具體應用。
 
考核方式 圍繞檔案文化研究某個專題,撰寫5000字以上的學術論文或研究綜述。
使用教材 無
參考書目 1.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學林出版社,1986.
2.錢穆:《中國文化導論》,商務印書館,1994.
3.(英)弗斯:《人文類型》,商務印書,1991.
4.(英)馬林諾夫斯基著,費孝通等譯:《文化論》,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7.
5.任漢中:《中國檔案文化概論》,中國檔案出版社,2000.
6.王英瑋主編:《檔案文化論》,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7.黃霄羽:《外國檔案工作縱橫論》,中國檔案AA出版社,2002.
8.陳子丹:《外國檔案事業史》,云南大學出版社,1999.
 
《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專題》課程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專題 課程編號 M1205X015
課程負責人 曹玉 教學團隊成員
課程類別 方向選修課 學分 2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26 6
教學目的及要求
    教學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檔案信息的特性、構成及檔案信息資源的形成、配置和建設等問題,了解檔案信息資源開發的原則、意義、現狀和方法技術等應用問題和解決方案。
教學要求:要求學生掌握檔案信息資源開發的方法與技術以及檔案信息服務的原理,并對檔案信息利用的效益、政策法規以及利用等熱點問題有所了解。
課程內容
    本課程的學習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展開:(1)檔案信息資源;(2)檔案信息資源開發;(3)檔案信息服務;(4)檔案信息利用者研究;(5)檔案信息利用效益與評價;(6)檔案信息利用政策與法規;(7)檔案利用理論與實踐;(8)信息資源公共獲取制度。
考核方式 圍繞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問題撰寫5000字以上的調查報告或學術論文。
使用教材 無
參考書目 1.國家檔案局技術部編:《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試點經驗匯編》,中國檔案出版社,2008年
2.王旭東:《檔案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
3.周銘:《檔案檢索: 理論與方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
4.顏海:《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
5.陳永生,田炳珍:《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及其效益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
6.孫愛萍:《北京檔案信息資源管理理論與實踐新探》,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0年
7.肖冬梅:《信息資源公共獲取制度研究》,海洋出版社,2008年
8.裴雷、馬費成:《政府信息資源整體規劃理論與方法》,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年
 
《檔案學史專題》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檔案學史專題 課程編號 M1205X014
課程負責人 李福君 教學團隊成員 蔣冠 汪兵
課程類別 方向選修課 學分 2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26 6
教學目的及要求
教學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系統掌握檔案理論與學說發生和發展的歷史軌跡與固有規律,宏觀上理解檔案學說的積累過程,微觀上認識檔案理論、方法、策略等的發展歷史。
    教學要求:要求學生掌握歷史上各階段、各學派的學者關于檔案制度、檔案機構、檔案管理理論的主要闡釋,把握且深刻認識歷史傳統以及實踐環境的變化對理論發展影響的歷史軌跡。
課程內容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1)檔案概念基礎及其演變,包括檔案學史范疇、檔案思想基礎變化等內容;(2)檔案整理原則的確立及其影響,包括來源原則的演進與發展等內容;(3)檔案證據思想的構成及意義;(4)關于檔案價值的爭論;(5)社會分析與職能鑒定理論;(6)總體檔案與私人檔案、國家檔案范例到社會檔案范例等理論;⑺文件歷史觀與新詹金遜主義理論;⑻電子文件時代檔案理論的繼承與創新,主要包括文件連續統一體、電子文件與后保管時代等內容。
考核方式 撰寫5000字以上論文或文獻綜述
使用教材 無
參考書目 1.現代檔案——原則與技術[M].T·R謝倫伯格.北京:檔案出版社.1984
2.1898年荷蘭手冊出版以來檔案理論與實踐的相互影響[R]. 特里·庫克..第十三屆國際檔案大會報告集
3..《檔案學通訊》雜志社:《檔案學經典著作》(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世界圖書出版上海有限公司,2013年,2016年 
4.[荷]斯繆爾·繆勒、裴斯、福羅英《檔案整理與編目手冊》(《荷蘭手冊》)(Manual for the Arrangement and Description of Archives),中國人民大學歷史檔案系編譯,1959年 
5.Terry Cook. “The Tyranny of the Medium: A Comment on ‘Total Archives’,” Archivaria9(Winter 1979–80)
6.Duranti. The long-term preservation of accurate and authentic digital data: The interpares project[J].Data Science Journal, 2005(4):106-118.
7.Richard Cox (2005), “The Documentation Strategy and Archival AppraisalPrinciples: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J]. Archivaria,(38):11-36.
 
《藝術與審美》課程簡明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藝術與審美 課程編號 M0000X004
課程負責人 要彬 教學團隊成員 美設學院、音影學院和部分行業人士
課程類別 方向選修課 學分 2學分 學時 32
授課方式及
時數分配 集中講授 組織研討 實驗分析 讀書指導 實地調研 自主學習 其他
22 2 0 8 0 2
教學目的及要求
教學目的: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提高學生認識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樹立高尚的審美觀念和審美理想,從而自覺地按照美的規律改造客觀世界和美化自身,為人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塑造一個完美健康、具有高尚人格、優雅情操和審美能力的人。
教學要求:
了解并把握藝術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了解并熟悉主要藝術門類的基本知識、基本特點,提高藝術鑒賞力與藝術修養,增強人文素質;從美學與文化學角度,了解和認識藝術創作到藝術接受的全過程。要求學生對東西方文化有總體了解,并能對音樂、美術及其他物質和非物質文化具有鑒賞的能力。
課程內容
第一部分 視覺審美
包括建筑審美、繪畫藝術審美、服飾藝術審美等
第二部分 聽覺審美
包括西方音樂審美、中國傳統音樂審美等
第三部分 味覺審美
包括中國茶文化審美、紅酒文化審美等
第四部分 文學藝術鑒賞
考核方式 論文
使用教材 《藝術與審美文化研究》曹桂生,曹陽,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參考書目
 
注:可另附頁。
 
天津商業大學

添加天津商業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天津商業大學考研分數線、天津商業大學報錄比、天津商業大學考研群、天津商業大學學姐微信、天津商業大學考研真題、天津商業大學專業目錄、天津商業大學排名、天津商業大學保研、天津商業大學公眾號、天津商業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天津商業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天津商業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tjcu/yanjiushengyuan_295583.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