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族大學法學院的介紹

發布時間:2020-06-10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西藏民族大學法學院的介紹

西藏民族大學法學院的介紹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西藏民族大學法學院的介紹 正文

一、法學院教學基本概況
(一)學院歷史沿革
1993年開辦的西藏民族學院法學專業,開創了西藏自治區社會主義法律專業人才培養的先河。經過不懈的努力與發展,法學專業經歷了由專科教育到本科教育再到研究生教育、由傳統教育到綜合型、專業特色教育的歷史嬗變,辦學實力在全國民族院校和西藏高校中具有重要影響和地位。2005年開辦的社會工作本科專業,作為西藏自治區唯一的社會工作專業,在西藏社會研究和社會工作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正呈現加速發展的良好態勢。2010年5月,學校整合法學專業和社會工作專業的教育資源,成立法學院。
(二)師資隊伍和專業建設
   法學院具有一支政治思想堅定、業務水平較高、教學效果良好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35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14名、講師18名。教師學歷結構為博士13名、碩士21名。其它師資11名,相關管理人員11名。本院擁有一支“雙師型”法學和社會工作專業教學團隊。教師隊伍學緣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法學院已經形成以法學和社會工作本科教育為主,法律碩士和民族地區法制問題研究方向碩士研究生等高層次人才培養為特色,西藏政法干部培訓和法學函授教育為輔,保留法律事務專科教育的綜合全面發展格局。法學院的總體辦學思路是:“堅持重點建設法學學科,兼顧社會學發展”、“堅持以本科生教育為主,不斷擴大研究生教育”、“堅持專業理論知識傳授和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相結合”。
(三)學生規模和人才培養
    法學院現有本科生570名,研究生47名,專科生40人。另有法學成人函授生418人。法學院圍繞“培養什么樣的人,怎么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任務,堅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旗幟鮮明地反對分裂,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辦學實力和育人質量,矢志不渝地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已經成為西藏自治區法學和社會工作專業教育與科學研究的重要陣地。
 
二、辦學優勢和辦學特色
(一)辦學優勢
法學院辦學優勢主要在于:第一,擁有一支熱愛教學工作、科研能力相對突出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擁有相對合理的高學歷和高職稱教師隊伍結構,教師教學經驗豐富,受到學生好評,而且取得了良好科研成果和社會評價。其中,法學專業教師中取得律師執業證書4人,擔任立法機關特邀監督員、檢察機關業務咨詢專家7人;社會工作專業教師中取得中級社會工作師1人,二級心理咨詢師1人,擔任全國社會學會理事1人,陜西省社會學會常務理事1人,理事1人。2010年,法學(專業)教學團隊被評定為自治區級專業教學團隊。2015年,法學院牽頭的“西藏社會和諧穩定與法治建設”研究基地獲批國家民委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法律文庫現已收錄專著9部,學院教師發表學術論文共37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發表論文約80余篇。主持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8項,國家民委項目4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5項,自治區級項目5項,校級項目30項。為學校爭得諸多榮譽,將教學科研相結合、以科研促教學的良好形勢逐步形式;第二,在本科教學和管理方面,法學院制定了規范合理的培養方案,開設了齊全、完整的專業必修課程,以及豐富、眾多的專業選修課程。法學教學方面,2006年法學專業被確定為學校品牌專業。2008年法學專業的《經濟法學》課程被評選為西藏自治區級精品課程。2009年法學專業被確定為自治區級特色專業。2011年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確定在法學專業開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同年,法學院正式開展民族地區法制問題研究方向碩士研究生培養工作。2015年,我區唯一的法律碩士在我院開始招生。社會工作教學方面,為了配合社會工作實踐性強的專業特點,社會學教研室教師先后完成兩項實務性強的校級教學改革項目,一項校級重點課程,且該重點課程的主持人劉紅旭博士主講課程入選教育部“馬工程”精彩一課。2014年開始,我校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的社會工作實踐項目在陜西省商洛市山陽縣開始實施,由香港理工大學、西藏民族大學和長安社工中心三家合作的社會工作站,承擔了我校社會工作學生的專業見習和實習;第三,實踐教學資源比較豐富。為了滿足法學、社工專業實習實踐教學的需要,法學院先后與陜西、西藏等省(自治區)檢察院、法院、法律服務等諸多實務部門合作,建立了實習實踐教學基地36個,其中自治區內21個,區外15個。法學專業在校內建有現代化的模擬法庭一個,總面積180多平米。2012年“西藏自治區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西藏法學教學研究實訓基地”獲準立項建設,建立了物證技術實驗室,法律診所與法律援助中心等。社工專業建有個案工作室、小組工作室、案例與數據分析室,在陜西、四川等地掛牌建立了一批教學實習實踐基地。 
(二)辦學特色
在辦學過程中,為避免法學專業趨同化的弊端,學院按照社會需求和教育規律來確定辦學方向和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西藏民族大學法學的辦學特色。第一,辦學定位準確。法學院的辦學定位主要以建設法治西藏、推進依法治藏為目標,根據西藏學生的自身特點和未來發展,合理地規劃學習內容,盡可能提供西藏社會建設亟需的各類法律人才,同時也提倡和引導區外學生積極投身于服務西藏法治建設的事業中去。第二,管理方式創新。為貫徹“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理念,培養社會主義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和法治建設所需要的專門人才。法學院決定從2015級開始實行本科生導師制度,導師制分為班級導師制和小組導師制兩種。實行班級導師制班級每班配備思政導師一名、專業導師一名。通過實行本科生導師制,探索建立“三二一”班級常態化管理機制,讓導師參與指導學生學業規劃、思想教育、專業學習、社會實踐、就業指導、行為規范管理等教書育人工作,從而使學生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第三,社會工作專業的特色鮮明。不同于法學專業成熟的辦學模式,而社會工作專業在探索中不斷發展和完善,其特色是:(1)實踐為本的專業教育。注重實踐教學,教會學生社會調查研究的能力、個案輔導的能力、小組工作的能力和社區服務的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才干。(2)教學為本的教研體系。社會工作要求學生全面綜合的素質,教學的過程就是社會工作行動研究的過程。教師始終以教學為本,從教學中激發科研靈感,以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成長發展,如源于小組工作的教學方式已轉化為每年進行的新生成長小組。(3)科研為本的社會服務。以專業的社會工作為西藏各族群眾提供服務,以優質的社會學研究為西藏社會建設提供理論來源,已成為社會工作專業科學研究的基本出發點。社會學教研室共有8位專兼職教師,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自然基金項目1項,西藏自治區“十二五”教育規劃項目1項,人均承擔的省部級項目為0.625個,即便是在重點大學也不多見。另外,根據依法治藏的總體要求,結合我校實際,法學院積極拓展新的專業設置,申報治安學本科專業。
 
三、 畢業生與就業
據統計,法學、社會工作專業先后培養畢業生2944人,其中法學2785人,社會工作159人。法學院畢業生就業狀況良好,絕大多數被自治區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錄用,就業率2012屆94.92%,2013屆95%。近三年來,先后有22名學生在校期間通過了國家司法考試,18名畢業生考取了碩士研究生。
法學院先后培養出許多優秀學子。“最美武警消防員”陽軍烈士、榮獲2011年團中央和全國學聯舉辦的“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獎的張進學同學、榮獲香港國際藝術節舞蹈一等獎的鄒繼業同學,榮獲西藏自治區2010年度“優秀共青團員”的王秦陽同學,就是法學院優秀學子的典型代表。
西藏民族大學

添加西藏民族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西藏民族大學考研分數線、西藏民族大學報錄比、西藏民族大學考研群、西藏民族大學學姐微信、西藏民族大學考研真題、西藏民族大學專業目錄、西藏民族大學排名、西藏民族大學保研、西藏民族大學公眾號、西藏民族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西藏民族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西藏民族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xicangminzudaxue/yanjiushengyuan_334795.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