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培養方案

發布時間:2020-06-14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培養方案

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培養方案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培養方案 正文

一、學科(專業)主要研究方向
序號 研究方向名稱 主要研究內容、特色與意義 研究生導師
(博導注明)
1 中國近現代社會轉型與變遷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側重于近代以來中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過程中出現的兩大歷史任務的探索歷程的歷史考察。一是注重梳理中國人民“四個選擇”的歷史進程、歷史背景,著重揭示近現代西南地域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變遷與轉型,中國人民的“四個選擇”是中國近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最適合、最明智的抉擇;二是注重闡釋中國人民“四個選擇”的歷史規律、歷史經驗,堅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心。 潘洵教授(博導)
魯克亮副教授
2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規律和主要經驗研究 本方向立足重慶、依托西南、面向全國,注重考查和總結近現代中國歷史發展演變的基本規律和主要經驗。內容包括: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紅色文化資源研究;近現代西南區域社會史研究、中國近現代“三農”問題研究;中國近現代環境問題研究。旨在打通歷史與理論、歷史與現實之間的隔閡,在紅巖精神、“兩路”精神的歷史溯源與時代價值、近現代西南區域社會發展規律、現當代中國鄉村社會變遷規律、現當代中國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的歷史考察與經驗總結等方面的研究上形成特色與優勢。 鄧群剛教授
3 中國近現代政治發展與文化思潮研究 本方向主要從中國近現代政治發展與文化思潮方面進行研究,內容包括:一是中國近現代政治制度形成發展的歷史進程,探索發展的一般規律和階段性特征,重點闡釋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對發展道路的艱難探索,考察不同階段政治制度建設及其價值意義。二是中國近現代文化思潮的歷史演變,突出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理論創新及其現實意蘊,加深對中國共產黨文化轉型和規律的認識。三是中國近現代社會教育史,重點探究中國共產黨國家紀念史、思想政治教育史,總結歷史經驗為社會現實服務。 熊斌副教授
 
 
二、培養目標與學制及應修學分
培養目標(本表可不填政治標準):
 
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念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比較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較好掌握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的理論與方法;比較熟悉中國近現代史的基本線索;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并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了解本學科的最新動態;能承擔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研究、與本學科相關的教學、科研和理論宣傳、黨政工作等。
 
學制: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生2~5年,基本學習年限為3年。
應修學分:    33學分
其中      必修: 27  學分(含必修環節4學分)
選修不低于:  6  學分
 

三、課程設置(包括主文獻研讀、學術活動等必修環節)
類型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含中英文) 開課學期 學時 學分 任課
教師
考核
方式
備 注  
必修課 公共課 11000001001 第一外國語  2 90 3 外國語學院  考試    
1100000200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2 36 2 馬克思主義學院  考試    
11000002004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 2 18 1 馬克思主義學院 考試    
核心課 11030500001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 1 54 3 導師組 考試 講授討論  
11030500002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題研究 1 54 3 導師組 考試 講授討論  
11030500003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1 54 3 導師組 考試 講授討論  
專業課 11030500036 中國近現代基本問題研究主文獻研讀 2 54 2 魯克亮、鄧群剛、熊斌 考查 講授討論  
11030500037 史學理論與史料學 2 54 2 魯克亮、鄧群剛、熊斌 考查 講授討論  
11030500038 中國近現代社會轉型與變遷專題 3 54 2 魯克亮 考查 每生必修本方向專業課,同時還要另選一門方向課  
11030500039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規律和主要經驗專題 3 54 2 鄧群剛 考查  
11030500040 中國近現代政治發展與文化思潮專題 3 54 2 熊斌 考查  


11030500011 《資本論》創作史與闡釋史研究 2 54 2 胡  劉 考查 講授、討論  
11030500012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基本問題研究 1 54 2 鄧湖川、方建、
史  君、張帆
考查 講授、研討  
11030500013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前沿研究 1 54 2 魯克亮、鄧群剛、熊斌 考查 講授、研討  
11030500014 國外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1 54 2 黃其洪 考查 講授、研討  
11030500015 思想政治教育學前沿專題 2 54 2 黃蓉生 、靳玉軍、張永紅等 考查 講授、研討  
  11030500016 青年學與人才學專題 2 54 2 黃蓉生、羅洪鐵
王華敏、周琪
考查 講授、研討  
其它必修環節 入學教育 1   不計學分,參加學院和各學科組織的新生入學教育  
開題報告 3   不計學分,完清審核簽字手續,向培養單位提交開題報告一份  
學術活動:參加學術報告、前沿講座、學術研討等(至少5次)     2 提交學術報告手冊,導師簽字,培養單位核查  
實踐活動:在實習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開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習,馬克思主義學院相關系部負責實習安排。     2 提交實習報告手冊,實習指導教師和學籍導師簽字,培養單位核查備案。  
中期考核及論文進展檢查 4   完清審核簽字手續,向培養單位提交相關材料各一份  
主文獻自主研讀     不計學分,提交研讀報告,導師審核  
同等學力補修課程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1   不計學分
        不計學分
        不計學分
        不計學分
 
注:1.核心課是指涵蓋本一級學科下所有二級學科或相近二級學科群共有的基礎性課程,可根據實際情況開設。
2.按一級學科制定培養方案者應在專業必修課備注欄內標明所屬二級學科。
3.必修環節在研究生畢業前必須完成,構成答辯的必備條件
 
四、培養方式與方法
培養流程與要求,檢查與考核,質量監督等措施:
 
堅持課程學習與論文并重的原則,用于學位論文研究時間不得少于1年。
1.新生入學教育
新生入學教育是研究生入學的第一課,為使新生們盡快熟悉學校環境和學院文化,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特點,掌握研究生階段學習方法,學院將在入學后的前兩周開展入學教育活動。全體新生要嚴格按照入學指南完成入學教育活動的相關安排,不能無故缺席。
2.制定培養計劃
    第一學期內在導師和導師組的指導下制定“碩士生個人培養計劃”一式兩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報學院備案,此計劃需導師簽字認可,方可有效。
    3.主文獻自主研讀
    在開題報告前認真研讀本學科專業主文獻,填寫主文獻閱讀報告記錄,提交導師審核。
    4.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學位論文研究的一個重要環節。碩士生學位論文開題時間在第三學期末或第四學期初,可與中期考核同時進行。根據研究生選題情況,按二級學科成立若干開題報告審查小組。審查小組由具有研究生培養經驗、副高以上職稱的專家3-5人組成,對論文選題的可行性進行論證,分析難點,明確方向,以保證學位論文按時完成并達到預期結果。
    5.學術活動
    碩士生應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如學術報告、前沿講座、學術研討等,在中期考核前須參加學術活動不得少于5次。應填寫“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記錄冊”,提交導師審查。
    6.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主要是指教學實習,研究生在讀期間接受學院相關系部安排,在實習指導教師的指導下承擔一定數量的教學任務,填寫研究生教學實習報告手冊,提交實習指導教師和學籍導師簽字,報學院核查備案。
7.中期考核
根據本單位研究生規模和學科點現狀,按照學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實施辦法提出本單位研
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體時間和辦法,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四學期初進行。
(1)考核在培養單位統一組織領導下,由各專業負責實施,組成包括培養單位(學科)
負責人、導師代表、班主任等在內的若干考核小組(每組成員3-5人)進行考核,同時較廣泛地聽取其他教師的意見。
(2)業務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課程學習是否達到規定要求,通過課程學習反映出來的科研及思維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學生工作組會同有關人員進行。
(3)填寫“西南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評估表”,對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結論性意見。
(4)經過中期考核的碩士研究生,按考核結果分3種流向:
A.碩-博連讀:具體要求見學校相關文件規定。
B.進入碩士論文階段:學習成績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論文為主要參照),可進入碩士論文階段,繼續完成碩士學業。
C.中止學業:個別成績較差,明顯表現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繼續攻讀學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未改正者中止其學業,按學籍管理的有關規定,發給相應證書。
8.學位論文中期進展及檢查
碩士研究生在第5學期接受學位論文中期進展檢查,檢查由各方向導師組負責組織實
施,檢查可以以檢查答辯或研討的方式進行。
 
 
 
 

五、科研能力與水平及畢業與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與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證明其科研能力與水平的檢驗標志):
1.在正規出版物發表學術論文1篇以上。
   2.每門課至少提交課程論文1篇,且成績達到優良。
   3.參加學術會議或學術訪學至少1次。
   4.參與導師主持的課題研究且取得階段性成果。
畢業與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包括畢業條件、畢業論文等方面的要求):
 
(一)畢業基本要求
在學校規定年限內,按培養方案完成課程學習、學分要求和必修環節,成績合格,完成畢業論文并通過答辯,經審查合格者,準予畢業。
碩士研究生確因學業優秀,經本人申請,指導教師和所在培養單位同意,報研究生院批準,可以申請提前畢業,但在校時間不得少于二年。凡申請提前畢業者,應當達到以下基本條件:
1.中期考核結論為優秀或在校期間被評為優秀研究生;
2.申請畢業答辯前公開發表屬于畢業論文研究組成部分的2篇A類學術論文。學術論文界定標準以學校最新發文公布的為準。
(二)畢業論文基本要求
1.選題符合學科要求,與研究方向有密切的相關性。
2.符合學術規范,無學術不端行為,學術不端檢測符合相關要求。
3.相關技術規范按碩士學位論文標準執行。
4.與以后提交申請碩士學位的學位論文,在研究主題和內容上具有較高的一致性。
5.能夠以畢業論文為基礎,通過進一步深化研究形成一篇合格的學位論文。
6.達到本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應有的學術水準。
 
 
 
 
 
 
 
 
 

六、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
(包括學術水平、創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一)學術水平要求
1.學位論文選題應圍繞學科方向的研究范圍,立足學科前沿,有重要的理論意義或現實意義。研究的主題明確、問題集中、觀點正確、材料詳實、論證充分、文筆流暢。
2.碩士研究生對所研究的課題應當有新見解,能反映出作者掌握了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表明作者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3.自己的研究結果與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觀點、材料、數據等注明來源;論文應以第一手資料為引用原則,轉引文獻資料,應如實說明,避免引發知識產權糾紛。
4.獨立完成論文,在準備和撰寫過程中接受導師指導、采納專家建議、獲得他人幫助等應實事求是地表示感謝,但不能把未對論文提供幫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謝之列。
5.涉及到的背景知識、引用的資料和數據準確無誤,所用概念、術語、符號、公式等符合學術規范,沒有嚴重錯誤或使用嚴重錯譯的譯文;對問題的論述完整、系統、邏輯嚴密,關鍵詞得當。
6.語言精練,語句符合現代漢語規范,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外文拼寫錯誤、筆誤和校對錯誤等總計不超過論文的萬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計)。
7.格式規范,符合國家標準《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GB7713-87)、《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7714-2005),以及《西南大學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及打印要求》的規范性要求。按學校要求,在《學位論文原創性聲明》和《學位論文版權協議書》上簽名,并附在學位論文首頁。
(二)創造性成果要求
1.碩士研究生應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學位論文撰寫,注重論文質量,避免粗制濫造和低水平重復。
2.論文應力求在已有的研究基礎上有所創新,如提出了新命題、新角度、新方法,較好地應對或解決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實踐中的某一具體問題。
(三)工作量要求
碩士研究生用于科學研究和學位論文撰寫的時間不得少于1年,論文一般不應少于3萬字。
 
 
七、主文獻研讀課程書目(列出本學科專業的必讀文獻,不夠可另附頁)

著作或期刊的名稱 作者、出版單位及年月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4卷 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 《毛澤東選集》第1-4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 《中國共產黨歷史》第1-2卷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版、2011年版
4 《中華民國史》第1-4卷 張憲文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5 《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 胡繩著: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版
6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 胡繩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7 《中國思想史》(三卷本) 葛兆光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8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 楊奎松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9 《社會主義學說在中國的初期傳播》 姜義華著:復旦大學出版社1984年版
10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陳旭麓著:上海社會科學院2006年版
11 《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年中國國民黨組織形態》 王奇生著: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9 年版
12 《革命政黨與鄉村社會——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組織形態研究》 李里峰著: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1 年版
13 《新史學第7卷:20世紀中國革命的再闡釋》 王奇生著:中華書局2013年版
14 《張力與限界:中央蘇區的革命》 黃道炫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版
15 《邊區的革命》 岳謙厚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
16 《傳統與變遷:近代華北鄉村的經濟與社會》 李金錚著: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17 《1945-1949:國共政爭與中國命運》 汪朝光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
18 聯合政府與一黨訓政:1944——1946年間國共政爭》 鄧野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
19 《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 陳永發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臺北)1998年版
20 《轉型時期的社會與國家》(修訂本) 朱英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
21 《中國地帶的革命——國際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 楊奎松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22 《鄉土中國》 費孝通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23 《美國在中國的失敗》 鄒讜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4 《中國農民“反行為”調查》 高王凌著:中共黨史出版社2006年版
25 《變遷與重建:1949-1956年的中國社會》 李立志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6 《建國初期農村基層政權建設研究:1949—1957》 陳益元著作:海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6 年版
27 《1949-1956年間的中國》 吳玉才著: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28 《傾聽底層:我們如何講述苦難》 郭于華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9 《農民日記:一個農民的生存實錄》 侯永祿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年版
30 《林村的故事:1949年后的農村變革》 黃樹民著:三聯書店2002年版
31 《中國人民共和國建國史》 楊奎松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2 《土地改革運動史》 羅平漢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3 《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 王汎森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4 《中國現代史史料指引》 張玉法著:新文豐出版公司(臺北)2000年版
35 《觀念史研究》 金觀濤、劉青峰著: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36 《治史三書》 嚴耕望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37 《文化、權力與國家》 【美】杜贊奇著: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8 《劍橋中國史》(民國、國史) 【美】費正清等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1998年版
39 《革命中的中國:延安道路》 【美】馬克·賽爾登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
40 《統治與抵抗的藝術:隱藏的文本》 【美】斯科特耶著:魯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41 《馬克思主義研究》(期刊) 中國社會科學院
42 《中共黨史研究》(期刊)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43 《當代中國史研究》(期刊)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史所
44 《黨史研究與教學》(期刊) 福建省委黨校
45 《黨的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
46 《史林》 上海社科院
47 《抗日戰爭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
48 《近代史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
49 《文史哲》 山東大學
50 《史學月刊》 河南大學
其它說明:
 
 
 
所在培養單位學術分委員會意見:
 
 
負責人(簽名):
年  月  日
學部學術委員會意見:
 
 
負責人(簽名):
年  月  日
研究生院和主管校領導審核意見:
 
 
 
負責人(簽名):       校領導(簽名):
年  月  日
 
西南大學

添加西南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西南大學考研分數線、西南大學報錄比、西南大學考研群、西南大學學姐微信、西南大學考研真題、西南大學專業目錄、西南大學排名、西南大學保研、西南大學公眾號、西南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西南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西南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xinandaxue/yanjiushengyuan_338798.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