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業大學林學院林業專業學位培養方案

發布時間:2020-06-23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西南林業大學林學院林業專業學位培養方案

西南林業大學林學院林業專業學位培養方案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西南林業大學林學院林業專業學位培養方案 正文

西南林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專業學位培養方案林業(095400)

Forestry
 
林業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依托林學一級學科,于 2011 年開始招生。設 7 個研究方向,其中林學院負責林木遺傳育種、森林培育、經濟林栽培與利用、數字林業與森林資源管理、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植物方向)研究方向研究生的培養;生物多樣性保護學院負責森林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動物方向)研究方向研究生的培養;生態與環境學院負責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研究方向研究生的培養。
林學學科起始于 1939 年建立的云南大學森林系,1978 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為國家首批具有碩士學位授權點學科,2006 年獲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13 年獲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16 年評為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學科師資隊伍數量、結構合理,骨干教師中 100%具有博士學位,有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 1 人,國家林業局突出貢獻專家 2 人,云南
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 10 人,享受政府津貼專家 9 人,云南省教學名師 7 人。有 3 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國家高原濕地研究中心、國家林業與草原局生態定位觀測站、云南生物多樣性研究院、西南綠色發展研究院、云南森林資源培育與利用協同創新中心等科研平臺,以及國家林業與草原局“昆明滇池面山森林可持續經營國家長期科研基地”。

一、培養目標

林業碩士專業學位是與林業技術推廣和林區發展任職資格相聯系的專業學位,主要為林業技術研究、應用、開發及推廣、林區發展、林業教育等企事業單位和管理部門培養具有綜合職業技能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人才。具體要求為:
1、堅持立德樹人的培養方針,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教學環節,為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計劃實施培養具有高尚品德和實干精神的專業人才。
2、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 具有科學嚴謹和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作風,身心健康。
3、林業碩士專業學位獲得者應掌握林業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以及相關的管理、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具有較寬廣的知識面,較強的專業技能和技術傳授技能,具有創新意識,能夠獨立從事較高層次的林業技術推廣和發展工作。
4、 基本掌握一門外國語,能夠閱讀本領域的外文資料。
 

二、培養方式

1、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實行在校學習和集中學習兩種方式。

2、實行雙導師負責制。雙導師制是指 1 位校內導師,1 位校外社會實踐部門的導師,以校內導師指導為主,校外導師應參與指導工作。校內導師主要負責研究生的業務指導和思想政治教育, 校外實踐部門導師參與實踐過程、項目研究、課程與論文等多個環節的指導工作。

三、主要研究方向

設置 7 個研究方向共,分別為:

1、林木遺傳育種

主要研究內容有林木分子育種、森林植物遺傳與改良、林木細胞遺傳與細胞工程、林木良種繁育等。

2、森林培育

主要研究內容有林木種苗培育、人工林培育、植被恢復與保持,開展良種壯苗培育理論與技術、人工林“定向培育”和干熱河谷植被恢復研究。

3、經濟林栽培與利用

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建立優質高效經濟林栽培基礎理論與技術體系、經濟林開花結實和抗旱生理機制及優良品種的引進、篩選與培育技術體系。

4、數字林業與森林資源管理

基于 3S 技術建立森林資源數字化信息管理技術和軟件開發;探索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管理模式及評價理論和方法,森林資源資產化管理、資產評估、林業分類經營、可持續經營理論和技術體系的理論與實踐等方面的研究。

5、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含森林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

主要研究內容包括生物多樣性編目、空間分布格局,珍稀、瀕危、保護物種瀕危機制及保護措施,自然資源保護,以及動植物資源利用研究。

6、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主要開展水土流失防治、林業生態工程和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研究。

7、森林保護

主要開展森林災害研究,包括森林病害、森林害蟲森林火災、森林鳥獸害、森林氣象災害等。

四、學習年限

學習年限一般為 3 年,全日制學習年限最長不超過 5 年,非全日制學習年限最長不超過 6 年。
 

五、學分要求與課程設置

1、學分要求

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行學分制管理,設置公共學位課(必修)、專業學位課(必修)、選修課和必修環節四個部分。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本專業(領域)總學分最低要求為 29 學分,其中課程

學分不少于 20 學分(學位課程學習 16 學分,選修課程學習 4 學分),必修環節 9 學分。

2、課程設置

課程學習原則上要求在第 1 學期之內完成。同等學力或跨專業攻讀林業碩士專業學位的研究生,應補修林業領域本科階段的主干課程 2~3 門,成績不計入總學分。
具體課程設置如下:
 
類別 序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課
學期
考核
方式
備注
 
 
 
 
學位課
 
公共學位課
[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36 2 1 考試  
[2] 自然辯證法概論 18 1 1 考試  
[3] 專業碩士外國語 64 3 1 考試  
[4] 森林生態系統理論與應用 48 3 1 考試  
[5] 科技寫作主題(含信息檢索) 16 1 1 考查  
專業學位課 [6] 現代森林培育理論與技術 32 2 1 考查  
[7] 資源植物分類學 32 2 1 考查  
[8] 現代林業信息技術 32 2 1 考查  
 
 
 
 
 
 
 
 
 
選修課
 
 
 
 
 
 
 
 
 
選修課
[9] 林木遺傳改良與良種工程 32 2 2 考查 案例課
[10] 林業生物技術 32 2 2 考查  
[11] 林業試驗設計與數據分析 32 2 2 考查 案例課
[12] 經濟林栽培技術與應用 32 2 2 考查 案例課
[13] 林業 3S 技術與應用專題 32 2 2 考查 案例課
[14] 森林資源管理(含測樹學) 32 2 2 考查  
[15] 植物群落學 32 2 2 考查  
[16] 生物多樣性 32 2 2 考查 案例課
[17] 森林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 32 2 2 考查 案例課
[18] 生物活性成分分離分析方法與原理 32 2 2 考查  
[19] 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理論與實踐 32 2 2 考試 案例課
[20] 森林水文學 32 2 2 考試  
[21] 林業有害生物綜合防治 32 2 2 考查 案例課
[22] 保護生物學理論與實踐 32 2 2 考查 案例課
[23] 環境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 32 2 2 考查  
 
 
必 修
環 節
[24] 個人培養計劃   0 1    
[25] 論文開題報告   2 3    
[26] 論文中期檢查   0 4    
[27] 專業實踐   7 3-5    
[28] 形勢與教育政策   0 1-2    
 
要求及說明:
1、研究生課程學習分為學位課和選修課兩部分。課程學習原則上要求在第二學期前 8 周完成。

公共課程由研究生院統一安排,專業課程由學院組織,分兩個學期開設;
2、政治課和外語課由研究生院統一設課。其中政治理論課 2 門,專業碩士外國語 1 門,具體設課方式、授課內容及考核方式參照教育部相關文件執行;
3、考核方式分為考試和考查兩種,考試分開卷考試和閉卷考試,考查主要指課程論文、競賽及各類設計等其他形式的考核。學位課的考核要求以考試方式為主。無論考試與考查,均可結合平時考勤、課堂小測試等綜合評定給出成績;
4、研究生課程設學位課和非學位課。原則上每門課程不得大于 3 學分,每學分對應的標準學
時數為 16 學時;
5、同等學力或跨專業入學的碩士生應在導師的指導下補修本專業大學主干課程 2 門,補修課程不列入培養計劃,不計學分,由導師和學院負責檢查、審核。

六、必修環節(9 學分)

1、個人培養計劃

碩士生入學后兩個月內,導師(組)應根據專業培養的要求,結合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個人情況,指導研究生做好個人培養計劃。培養計劃經學院負責人批準后執行,并在學院研究生管理部門備案。

2、專業實踐(7 學分)

專業實踐是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重要教學和實踐訓練環節,是提高研究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重要保證。研究生要結合基本知識教學和畢業實踐環節,利用相對穩定、特色突出、針對性強的實踐基地條件,采用具有符合職業需求和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多樣化實踐訓練方法,通過林業生態環境理論和專業技術方法的綜合運用與探究,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培養探究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專業實踐由實踐環節和課程講座組成。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學期間,必須保證不少于半年的實踐教學,可采用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實踐環節計 6 學分,研究生按要求要提交專業實踐計劃,撰寫實踐報告(含實踐進度),定期提交專業實踐中期考核材料,由雙導師和學院負責審核;開設“行業安全教育與職業道德講座”課程,計 1 學分,講授行業相關的信息安全、工程安全和職業道德內容,建議以案例課的形式進行。研究生不參加專業實踐或參加專業實踐考核未通過,不得申請學位論文答辯。

3、論文開題報告(2 學分)

開題報告應包括選題的背景意義、國內外研究動態及發展趨勢、主要研發內容、擬采取的技術路線及研發方法、預期成果、進度安排等。開題報告由培養學院組織,除保密論文外,開題報告應公開進行。開題報告在第 3 學期內完成。具體參照《西南林業大學專業學位研究生開題報告的規定(試行)》,各學院應對開題報告的內容、開題時間、文獻閱讀數量(外文文獻所占比例),提出具體要求。開題合格計 2 學分。

4、論文中期檢查

在學位論文工作的中期,各培養單位應組織考核小組,對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綜合能力、論文工作進展情況以及工作態度和精力投入等進行全面考查。各學院可在學校相關制度基礎上制訂相應的學位論文中期檢查的具體規定,學位論文中期檢查不通過者不能申請碩士學位論文答辯。除保密論文外,學位中期檢查應公開進行,在第 4 學期內完成。

5、形勢與政策教育

研究生的形勢與政策教育除將其相關內容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課外,主要采取專題報告的形式進行,與貫穿培養過程的前沿講座相結合。一年級研究生參加專題講座每學期不少于 4 次,上交作業不少于 2 次。該課程每學期考核成績由聽課考勤和考試成績構成并納入研究生必修環節,總成績為各學期考核平均成績,由馬克思主義學院形勢與政策教研室負責統計并錄入成績。成績合格者,視為通過該環節。

七、學位論文

1、論文選題

學位論文選題應來源于應用課題或現實問題,必須要有明確的職業背景和應用價值。

2、論文形式

學位論文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采用調研報告、應用基礎研究、規劃設計、產品開發、案例分析等形式。

3、論文規范要求

學位論文字數應不低于 2.5 萬字。學位論文的撰寫需參照《西南林業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規范》的相關要求。攻讀林業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必須完成培養方案中規定的所有環節、成績合格,方可申請參加學位論文答辯。

4、論文評審與答辯

學位論文須獨立完成,要體現研究生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位論文可以在校內或相關企業完成,具體由導師和學生自主確定。學位論文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成員中,應有相關行業實踐領域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學位論文盲評按《西南林業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盲評辦法(2019 年修訂)》執行。

八、學位授予

完成課程學習及培養環節、獲得規定學分、通過學位論文答辯,并獨立或以第一作者、以西南林業大學為第一單位在公開出版發行的學術刊物(不包括未正式出版的學術會議論文集、報紙及科普讀物等)上發表一篇與學位論文內容有關的學術論文,按照《西南林業大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授予工作實施細則》有關規定,經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討論批準后,可授予林業碩士專業學位,同時獲得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
西南林業大學

添加西南林業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西南林業大學考研分數線、西南林業大學報錄比、西南林業大學考研群、西南林業大學學姐微信、西南林業大學考研真題、西南林業大學專業目錄、西南林業大學排名、西南林業大學保研、西南林業大學公眾號、西南林業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西南林業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西南林業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xinanlinyedaxue/yanjiushengyuan_340651.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