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法學理論學科簡介

發布時間:2020-06-25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法學理論學科簡介

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法學理論學科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法學理論學科簡介 正文

一、基本情況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理論學科是西部地區法學理論專業唯一的博士學位授權點。本學科于1979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屬于全國最早一批設立碩士學位授予點的學科。1992年,被確定為校級重點學科;2000年,被確定為重慶市市級重點學科。2003年10月,本學科被批準為法學博士學位授權點,2004年招收第一屆法理學博士研究生。2006年5月,本學科開設的《法理學》課程被評為重慶市精品課程。2006年,重慶市重點學科終期驗收被評為“優秀”。 2007年,法理學教研室課程“法理學”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2008年,本學科開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2016年,法理學入選“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名單。
  2000年以來,學科梯隊成員在《中國法學》、《法學研究》、《法學家》、《現代法學》等核心期刊上發表了大量學術論文,出版專著30余部,在人員結構方面基本上形成了年齡結構合理、理論功底深厚、頗有學術造詣的學術梯隊。以學術帶頭人為龍頭,以學術骨干為中堅,在教學和科研方面都表現出較強的實力。本學科在法學理論改革和法理學課程改革以及新學科建設和發展上都開法學界先河;在新老學者的共同努力下,本學科在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研究、法哲學研究、法治理論研究、法功能與法價值研究以及西部法治發展研究等方面在全國法學界都負有盛名;本學科的學術實力和影響力在法學界獲得了較好評價。與全國高校同類學科相比,西南政法大學法學理論學科位居前列,在西部地區更是首屈一指。本學科的許多研究有著極其良好的學術傳統和優勢。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研究方向是本學科長達79年辦學歷程中,尤其是在改革開放后學校復辦40多年以來,重點發展的學術領域。我校在全國首開對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研究的先河,并最先將其作為研究生學位課程,形成了自己的學術優勢。
  二、學術隊伍
  法學理論學科現擁有年齡、知識結構合理的學術隊伍:現有專職教師和研究人員31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6人,講師9人,助教7人,擁有博士學位的30人。 另有包括卓澤淵教授、鄧曉芒教授、劉小楓教授在內的外聘教師十余人。
  學科學術帶頭人付子堂,男,1965年10月生,河南南陽新野縣人。1981年9月考入西南政法學院,先后獲該院法學學士學位和法學碩士學位;1994年9月考入北京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1999—2002年為武漢大學博士后。現為西南政法大學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黨委常委、副校長,吉林大學兼職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吉林大學理論法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比較法研究會理事,國家司法考試命題委員會委員,國家司法考試協調委員會委員,全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法學課題組成員,重慶市學位委員會委員,重慶市首屆學術技術帶頭人。其研究方向包括現代法理學、法律社會學以及科技法等。出版法學專著、教材、辭書等10余部,其中有多項屬國家或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多項獲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代表性學術著作有《法律功能論》、《法之理在法外》、《現代法理學》、《法律社會學》、《科技法學》等。曾參與國家重點圖書《中華法學大辭典》之《法理學卷》撰稿工作,是《北京大學法學百科全書》編委會委員。現正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當代中國轉型期的法律與社會研究”。發表于《中國法學》、《中外法學》、《法學家》、《現代法學》、《法制與社會發展》和《法學評論》等國家級權威期刊或核心期刊上的學術論文50余篇,有多篇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高校文科學報文摘》等轉載。
  三、學術研究方向
  (一)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研究
  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研究是西南政法大學法學理論專業起步較早、學術積淀深厚的傳統研究強項。本學科一直保持在這一領域的研究特色與優勢。從1979年開始,黎國智等教授在全國率先開設“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研究”課程,帶領研究生探索和開拓這個重要的法學領域。1990年,黎國智教授主編出版了《馬克思主義人權理論概要》(四川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1992年,司法部“七五”重點項目成果,薛倫倬主編的《馬克思主義法學新探》(重慶出版社1992年版)完成出版;1993年的國家規劃教材,黎國智教授主編的《馬克思主義法學論著導讀》(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也由黎國智教授任主編。
  在老一輩學者的帶領下,法學理論學科先后有不少研究生將馬克思主義法學作為碩士論文選題,其中一些論文還產生了全國性的影響。如本學科首屆碩士研究生陳學明撰寫的學位論文《馬克思早期法哲學觀及其法律思想初探》,之后發表于《中國社會科學》 1983 年第 1 期。隨后,本學科的碩士研究生杜萬華、李力、孫啟福、劉想樹、周偉、沈霞、付子堂、張永和等人的碩士學位論文,也比較集中而全面地研究了由馬克思到列寧的每一歷史時期的法律思想。
  進入20世紀90年代,在付子堂等教授的帶領下,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研究得以進一步發揚光大。1990年代,付子堂教授在黎國智教授的指引下,持之以恒地繼續耕耘在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研究這一學術領域,對法理學科編寫的《馬列主義法學論著一千篇目錄和內容提要》書稿的體例結構進行重新調整,作了大量的修改、重寫和增寫。尤其是根據1990年代以來中譯本最新版的經典著作和學術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補充了大量新的內容。經黎國智編審,于2000年主撰完成并出版了《法律意識形態的演進》(重慶出版社2000年版)一書,比較完整、系統地呈現了從馬克思主義開始,經列寧主義到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法律學說,更具體、充實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一脈相承地演進的整個歷程。1999~2002年,付子堂教授在武漢大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期間,繼續將“馬克思主義法律觀的形成與發展研究”作為研究報告選題,完成了《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一書,此書被國務院學位辦公室和教育部研究生工作辦公室遴選為國家級“研究生教學用書”。該書可以說是西南政法大學法學理論學科多年來師承相繼,在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研究領域凝聚而成的又一項成果。教育部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法學課題組首席專家張文顯教授親自為《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研究》一書作序,稱贊本書“是迄今為止法學理論領域最為系統和全面地研究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學術專著”。2010年,付子堂教授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研究項目“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研究”,對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經典理論及其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基本思路、路徑、模式、機制等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了系統性研究。
  進入21世紀,學科一些年輕學者繼續從法哲學、思想史、政治哲學、社會理論等角度推進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研究,進一步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研究路徑與思考視角,讓馬克思主義思想呈現得更為系統、更為豐富。
  概言之,經由70年的傳承,本學科已經形成頗具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的學術思想和傳統:第一,重視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研究,將經典解讀作為研究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基本方法和根本前提;第二,強調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中國化應遵從實踐主導的應用模式;第三,重視研究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與中國法治建設的內在邏輯關聯;第四,系統分析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中國化由政治機制向學術機制和社會實踐機制轉換問題;第五,強調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中國化的首要問題是克服教條主義傾向;第六,提出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中國化的核心和關鍵是其對中國法治建設現實問題的功效;第七,提出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中國化要實現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相融相生;第八,提出要以中國社會現實問題引領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在中國的新發展;第九,強調學術爭鳴和開明的政治環境是實現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中國化的重要條件與機制;第十,強調要在自由和權利的意義上實現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與中國法治建設的結合統一。
  (二)法學經典理論研究與法律社會學研究并重
  法學理論學科長期以來以“回歸經典,關注現實”為訓開展學術研究。在法學經典理論研究方面,除了對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經典文獻展開長期深入研究之外,法理學科也非常重視對西方法理學、法哲學經典理論的研究。經過多年努力,本學科在法學經典釋讀、翻譯等方面積累了一系列頗具影響力的學術成果,覆蓋了中西古今的大部分經典。為展示法學理論學科在經典研究方向的成果,學科于2003年起編輯出版輯刊《經典中的法理》,截止目前,共出版8卷。
  在法律社會學研究方面,早在1980年代初期,王威教授就開始對20世紀最重要的法律社會學家——羅斯科·龐德的思想進行介紹和研究,并在多年資料積累的基礎上,出版了《法律社會學——學科辨析與理論源流》一書。86級法理學碩士生田成有也致力于法律社會學的研究,出版了《法律社會學的學理與運用》。爾后,黎國智教授于1994年在《法學》發表《論腐敗行為及其法律控制》、俞榮根教授于1996年在《中外法學》發表《法社會學在中國社會變革中的興起與發展》。1999年,付子堂教授的博士論文《法律功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出版將法律社會學的研究推向深處。
  近年來,法理學科的法律社會學研究已不再停留于單純的理論研究,而是轉向對法律現象的實證分析,進一步深入現實,推進扎實的田野調查。2006年,張永和教授采用法社會學和法人類學的方法,帶領學科的老師和學生對西安市臨潼區的信訪工作進行了歷時一年半的調研,形成了學術專著《臨潼信訪》,該調研成果基本反映了西安市臨潼區信訪工作的真實狀況,并對中國信訪問題研究的理論假設和研究模式提出了獨創性的見解。年青學者中,周尚君教授、張善根副教授也有相關研究成果產出。
  為展示法學理論學科在法律社會學研究方向的成果,學科于2003年起編輯出版輯刊《社會中的法理》,截止目前,共出版8卷。
  (三)法治與改革理論研究
  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召開以來,中央就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了系列戰略定位和重大部署。在此背景下,回答如何將法治貫穿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過程、各領域,使法治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守護,成為了法學界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問題。2014年,付子堂教授主持國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與全面深化改革關系研究”,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與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理路、邏輯關系及重點問題開展了全面系統的研究,以內在關系視角、歷史視角和社會科學技術,充分提煉和深度分析如何才能發揮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全面深化改革的引領、推動和保障等正功能。以此重大項目為基點,圍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偉大方略,法學理論學科展開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富有創建性的觀點。
  (四)人權理論研究
  人權理論研究是法理學科長期耕耘的另一學術領域。在第一部《中國的人權狀況》白皮書發表后的次年,黎國智教授、付子堂教授便主編出版了中國第一部《馬克思主義人權理論概要》(四川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是全國最早研究馬克思主義人權理論的專著。。該書選取了100多篇馬克思主義經典論著進行分析,展示了馬克思主義人權思想形成、發展和不斷完善的基本軌跡,提煉、總結了馬克思主義在人權問題上的基本理論,對馬克思主義人權理論研究與一般人權理論研究皆有開創性意義。張永和教授1991年撰寫的碩士論文《論人權保護》,是我國有關人權問題研究最早的學位論文之一。
  2011年10月,學校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和人文社科創新基地模式,成立了法學理論學科為主,以人權理論和實踐為主的西南政法大學人權教育與研究中心,中心由學科帶頭人付子堂教授兼任主任,張永和教授任執行主任。2011年11月,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權研究會會長羅豪才一行來校調研,對我校人權研究所取得的成績贊譽有加。認為我校的“人權理論和人權事業的研究走在了前沿”,“西政過去走在前面,我相信現在和將來也會走在前面,特別是人權教育與研究中心的成立,有計劃、有設想,非常好”。2016年,在人權教育與研究中心的基礎上,學校成立人權研究院,成為直屬于學校的實體化科研機構,主要從事人權咨政、人權理論研究、人權實踐調研、人權教育培訓、人權對外宣傳等工作。人權法學也成為獨立的二級學科。可以說,人權法學是在法學理論學科內部培育,成長并獨立出來的。
  (五)地方法治理論研究
  地方法治理論是近年來法理學科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付子堂教授、周祖成教授、周尚君教授等學者積極投入該領域的研究,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理論成果。如付子堂教授在《中國社會科學》2014年第11期發表了《地方法治建設及其評估機制探析》,周尚君教授在《法學研究》2013年第3期發表了《依法治國與地方法治》、在《中國法學》2014年第4期發表《地方法治試驗的動力機制與制度前景》,周祖成教授在《法學研究》2016年第5期發表《法治如何定量——我國法治評估量化方法評析》等。2017年10月,周尚君教授獲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研究》,可以說進一步將地方立法研究推向深入。
  (六)地方立法研究
  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授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2015年《立法法》修改,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的精神,從法律上明確了設區的市的地方立法權。西南政法大學法理學科的立法研究,尤其是地方立法的研究起步較早。2012年,西南政法大學成立地方立法研究院,法學理論學科帶頭人周祖成教授出任執行主任。中心采用“1 + 3+N”模式,即由西南政法大學牽頭,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重慶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為核心協同單位,通過建立協同創新合作關系動態增加中央部委、各省市相關單位共同建設。2013年7月,中心被批準為重慶市2011協同創新中心,下設立法理論研究所、立法評估研究所、立法起草研究所、社會調查研究所、辦公室和編輯部等機構。2014、2015年,中心牽頭,全面完成重慶市人大、市政府委托的現行195件地方性法規和176件政府規章的全面清理。
西南政法大學

添加西南政法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西南政法大學考研分數線、西南政法大學報錄比、西南政法大學考研群、西南政法大學學姐微信、西南政法大學考研真題、西南政法大學專業目錄、西南政法大學排名、西南政法大學保研、西南政法大學公眾號、西南政法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西南政法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西南政法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xinanzhengfadaxue/yanjiushengyuan_341168.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