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Add 武漢科技大學
學姐微信為你答疑

學姐微信為你答疑

武漢科技大學考研資源下載:武漢科技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武漢科技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武漢科技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武漢科技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考研派 okaoyan.com】 為大家提供2024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相關資訊,以下是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和招生簡章,在這里你可以了解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的專業和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報考要求。具體請下載附件,查看武漢科技大學考研專業目錄。
點擊下載:2024年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簡章+招生目錄
2023年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簡章+招生目錄
2022年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簡章+招生目錄
( 二 )初試科目
學術學位研究生:第一單元(思想政治理論,滿分 100 分)、第二單元(外國語,滿分 100 分)、第三單元(業務課一,滿分 150 分;醫學門類滿分 300 分)、第四單元(業務課
二,滿分 150 分)。
專業學位研究生:第一單元(思想政治理論,滿分 100 分;管理類綜合能力,滿分 200 分)、第二單元(外國語,滿分 100 分)、第三單元(業務課一,滿分 150 分;醫學門類滿
分 300 分)、第四單元(業務課二,滿分 150 分)。
101 思想政治理論、199 管理類綜合能力、201 英語一、204 英語二、301 數學一、302 數學二、303 數學三、306 臨床醫學綜合能力(西醫)、396 經濟類綜合能力、397 法律碩士 專業基礎(法學)、408 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497 法律碩士綜合(法學)為全國統一命題 科目,有關考試內容請參照教育部編制的考試大綱。其它科目均由我校自行命題,自命題科
目參考書目或考試大綱詳見招生專業目錄。
(三)復試
復試時間、地點由我校自定,復試辦法和程序將于 2024 年 3 月下旬公布(具體時間和 要求見我校研究生院網站 http://ysxy.wust.edu.cn)。復試時考生須參加我校統一組織的 思想政治審核,政審不合格者不予錄取。體檢工作安排在擬錄取之后進行,體檢不合格者不
予錄取。
四、學制、學習形式和學費標準
1.學制為 3 年(社會工作專業和全日制國際商務專業,學制為 2 年)。
2.學習形式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原則上招收在職定向就業人員。
3.學費以湖北省物價局審批的各招生專業學費標準為準。
五、培養校區及住宿情況
1.培養校區(具體以實際安排為準):學校建有青山、黃家湖和洪山校區。
2.學校原則上為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安排住宿,住宿標準為博士 2 人間,碩士 4 人間或
5 人間(具體以實際安排為準)。
六、其他事項
1.考生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錄研招網自行下載打印《準考證》。考生憑下載打印的《準
考證》及有效居民身份證參加初試和復試。
2.考生可從網上下載《武漢科技大學 2024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3.我校將在網上及時發布招生信息,請考生在報名、初試、復試、錄取等階段前隨時上
網查詢相關信息,也可與各招生學院聯系。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和平大道 947 號 郵政編碼:430081
聯系部門: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電話:027-68862830
網址:http://ysxy.wu st.edu.cn 單位代碼:10488
郵箱:[email protected]
武漢科技大學 2023 級研究生資助體系說明
為激勵碩士研究生潛心學習和科研,我校建立了完善的資助體系,包括國家資助、學校
資助、社會資助等。
一、國家資助 1.按照國家公布的獎助學金政策和標準對符合條件的在校研究生進行資助,博士研究生
國家獎學金標準為 30000 元/人 ·年,博士研究生國家助學金標準為 13000 元/人 ·年,碩士 研究生國家獎學金標準為 20000 元/人 ·年,碩士研究生國家助學金標準為 6000 元/人 ·年。
2.學校配合金融機構為部分生活困難全日制研究生提供助學貸款,國家助學貸款額度不
超過 16000 元/人 ·年。
二、學校資助
1.研究生學業獎學金資助對象為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取得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學 籍、基本學制年限內、無固定工資收入且人事檔案完全轉入我校的全日制非在職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學業獎學金覆蓋面為 100%,標準為 15000 元/人 ·年。
碩士研究生一等學業獎學金為 8000 元/生 ·年,二等學業獎學金為 4000 元/生 ·年,三 等學業獎學金為 2000 元/生 ·年。具體評定按照《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獎助體系實施辦法》 執行。
2.研究生學校助學金:在國家助學金的基礎上,學校另外安排經費資助全日制非在職博 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在職博士研究生標準為原則上不低于 8000 元/生 ·年 (原則上由導師科 研經費資助) 。
3.學校設立研究生“三助” (助教、助研、助管) 崗位助學金。研究生“三助”崗位津 貼標準,具體按照《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三助”工作實施暫行辦法》執行。
4.導師科研津貼:導師根據課題研究的工作量給予研究生相應的經費資助。
5.學校設有博士論文、碩士論文培優基金,用于資助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工作。
三、社會資助
學校設有“鈮鋼”“濮耐”等社會獎學金,用于獎勵在科技成果、學術論文、學習成績、 社會活動等方面表現突出的研究生。社會獎學金中,特等獎學金最高為 10000 元/人,一等
獎學金最高為 5000 元/人,二等獎學金最高為 3000 元/人。
四、國際交流
學校大力支持研究生赴國際知名高校或科研機構進行短期訪學,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的研 究生資助可達 1 萬元/人,出國 (境) 短期訪學研究生資助可達 3 萬元/人,具體按照《武漢 科技大學資助研究生出國 (境) 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及短期訪學管理方法》執行。
![考研派之家公眾號]()
2023年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簡章+招生目錄
2022年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簡章+招生目錄
武漢科技大學2024年碩士研究生考研招生簡章
武漢科技大學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學,是國家國防科技工 業局與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湖北省“雙一流 ”建設重點高校,是“全國深化創新 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首批“ 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 ”、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 化和技術轉移基地 ”、“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 ”、首批“省級雙創示范基地 ”和“省級 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 ”。2023 年,我校在艾瑞深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武書連中國大學排 行榜、軟科中國大學排名均位列湖北省屬高校第一。其中,我校在校友會 2023 中國大學排 名位列 84 位,連續三年躋身全國百強。學校研究生教育始于 1978 年,是全國首批碩士授
權點單位。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特色鮮明,構建了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工、理、管、醫、文、 經、法、哲、藝、教等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學科體系,設置有 22 個舉辦研究生教育 的學院(中心),各類在校研究生 10000 余人。學校擁有 8 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8 個一 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 40 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3 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和 174 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 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建有 1 個國家重點(培育) 學科、10 個省級重點學科,5 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6 個省級優勢特色學科群。材料 科學與工程、冶金與礦業工程、機械工程等 3 個學科入選湖北省“ 國內一流學科 ”建設學 科;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入選湖北省一流學科重點建設學科;材料科學、工程學、化學、 臨床醫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生態學等 6 個學科進入 ESI 全球排名前 1%,ESI 全球前 1%
學科數在湖北省屬高校并列首位。
學校積極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現有教職工 2700 余人,其中專任教師 1900 余人。擁有 全職及雙聘院士 5 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2 人,國家重要人才計劃入選者 22 人,全國 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1 人,全國模范教師 2 人,全國優秀教師 5 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 團隊 1 個,國家級教學團隊 3 個,國家及湖北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入選者 30 人,湖北省人 才引進計劃入選者 291 人,湖北省公共衛生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 1 人,湖北省青年拔 尖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 4 人,湖北名師 15 人,湖北名師工作室 8 個,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 師 37 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33 人,享受國務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 85 人,獲“霍英東青年教師獎 ”5 人。“海洋工程用鋼及應用性能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入選 教育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聯合組織實施的“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 ”;“先進耐火材
料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混合智能引智創新示范基地 ”入選湖北省引智創新示范基地。
學校堅持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著力建設高水平研 究生教育。獲批國家級特色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等國家級專業建設項目 14 項;獲批國家規劃教材 14 部,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實踐教 學平臺 7 個;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6 項(其中一等獎 1 項)。近年來研究生平均就業率達 到 98%以上。學生多次榮獲“互聯網+ ”、“挑戰杯 ”和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大學生 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 ”挑戰賽
等高水平競賽大獎。“十三五 ”以來,學生參加各類學科和科技競賽累計獲得國際級、國
權點單位。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特色鮮明,構建了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工、理、管、醫、文、 經、法、哲、藝、教等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學科體系,設置有 22 個舉辦研究生教育 的學院(中心),各類在校研究生 10000 余人。學校擁有 8 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8 個一 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 40 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3 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和 174 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 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建有 1 個國家重點(培育) 學科、10 個省級重點學科,5 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6 個省級優勢特色學科群。材料 科學與工程、冶金與礦業工程、機械工程等 3 個學科入選湖北省“ 國內一流學科 ”建設學 科;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入選湖北省一流學科重點建設學科;材料科學、工程學、化學、 臨床醫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生態學等 6 個學科進入 ESI 全球排名前 1%,ESI 全球前 1%
學科數在湖北省屬高校并列首位。
學校積極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現有教職工 2700 余人,其中專任教師 1900 余人。擁有 全職及雙聘院士 5 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2 人,國家重要人才計劃入選者 22 人,全國 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1 人,全國模范教師 2 人,全國優秀教師 5 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 團隊 1 個,國家級教學團隊 3 個,國家及湖北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入選者 30 人,湖北省人 才引進計劃入選者 291 人,湖北省公共衛生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 1 人,湖北省青年拔 尖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 4 人,湖北名師 15 人,湖北名師工作室 8 個,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 師 37 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33 人,享受國務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 85 人,獲“霍英東青年教師獎 ”5 人。“海洋工程用鋼及應用性能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入選 教育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聯合組織實施的“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 ”;“先進耐火材
料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混合智能引智創新示范基地 ”入選湖北省引智創新示范基地。
學校堅持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著力建設高水平研 究生教育。獲批國家級特色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等國家級專業建設項目 14 項;獲批國家規劃教材 14 部,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實踐教 學平臺 7 個;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6 項(其中一等獎 1 項)。近年來研究生平均就業率達 到 98%以上。學生多次榮獲“互聯網+ ”、“挑戰杯 ”和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大學生 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 ”挑戰賽
等高水平競賽大獎。“十三五 ”以來,學生參加各類學科和科技競賽累計獲得國際級、國
家級獎勵 4500 余項;學校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布的“2022 年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評 估結果 ”中排名第 47 位。學校女籃在全國享有盛名,多次獲得全國大運會、CUBA 和 CUBS
冠軍,培養了 10 多位國家隊、國青隊隊員。
學校科研實力雄厚,建有湖北省屬高校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耐火材 料與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 ”、湖北省屬高校第一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溫材料與爐 襯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湖北省屬高校第一個生態環境部重點實驗室——“國 家環境保護礦冶資源利用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 ”和 2 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高性 能鋼鐵材料及其應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戰略釩資源利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 擁有 2 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 個教育部(B 類)重點實驗室、1 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1 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聯合)、29 個省級科研平臺。“十三五 ”以來,學校主持和承 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 530 多項,獲 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獎 190 余項。2007 年以來獲得 19 項國家科技成果獎(國
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 項、二等獎 13 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5 項)。
學校堅持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共享,學校積極創新校企、校地合作,與中國寶武、 恒大集團、鞍鋼集團、柳鋼集團、中國一冶、中冶南方等 30 余家大型企業和武漢、隨州、 孝感、無錫等省內外有關地市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成立了“ 中國寶武—武漢科技大學炭 材料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武漢科技大學宜興陶瓷與耐火材料研究院 ”“武漢科技大學— 老河口市科學技術研究院 ”,與恒大集團共建了“恒大管理學院 ”“恒大足球學院 ”;建 有 1 所直屬三級甲等附屬醫院、1 所直屬二級醫院和 8 所非直屬附屬醫院;設立了“鈮鋼
獎學金 ”“濮耐獎學金 ”等社會獎助學金。
學校堅持面向世界、開放辦學,是湖北省最早開展國際教育交流合作的省屬高校,是 湖北省對外工作先進單位,是國家留學基金委“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 ”師生公派 出國留學項目資格高校,是全國“ 中非創新合作中心 ”網絡協作單位。與美國、德國、英 國、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荷蘭、奧地利、新加坡、 日本、韓國等數十個國家和地 區的百余所高校、科研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和合作關系,開展學生交換、師資互訪、聯合 科研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與德國弗萊貝格工業大學、奧地利萊奧本礦業大學、荷蘭阿姆 斯特丹大數據中心和韓國國立首爾大學等共建聯合實驗室和研究中心,與澳大利亞迪肯大 學、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美國橋港大學、意大利福賈美術學院合作舉辦本科教育項目, 與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合作舉辦碩士教育項目。學校大力發展來華留學教育工作,在 臨床醫學、土木工程、國際工商管理等本科專業及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控制科學 與工程、機械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系統科學等一級學科
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招收外國來華留學生近 500 名。
百余年來,學校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各類專門人才 20 余萬人。一大批杰出校友成長為 國內外院士、專家學者、黨政領導、大型鋼鐵企業掌門人,學校被譽為“冶金高層次人才
的搖籃 ”。
冠軍,培養了 10 多位國家隊、國青隊隊員。
學校科研實力雄厚,建有湖北省屬高校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耐火材 料與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 ”、湖北省屬高校第一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溫材料與爐 襯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湖北省屬高校第一個生態環境部重點實驗室——“國 家環境保護礦冶資源利用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 ”和 2 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高性 能鋼鐵材料及其應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戰略釩資源利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 擁有 2 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 個教育部(B 類)重點實驗室、1 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1 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聯合)、29 個省級科研平臺。“十三五 ”以來,學校主持和承 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 530 多項,獲 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獎 190 余項。2007 年以來獲得 19 項國家科技成果獎(國
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 項、二等獎 13 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5 項)。
學校堅持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共享,學校積極創新校企、校地合作,與中國寶武、 恒大集團、鞍鋼集團、柳鋼集團、中國一冶、中冶南方等 30 余家大型企業和武漢、隨州、 孝感、無錫等省內外有關地市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成立了“ 中國寶武—武漢科技大學炭 材料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武漢科技大學宜興陶瓷與耐火材料研究院 ”“武漢科技大學— 老河口市科學技術研究院 ”,與恒大集團共建了“恒大管理學院 ”“恒大足球學院 ”;建 有 1 所直屬三級甲等附屬醫院、1 所直屬二級醫院和 8 所非直屬附屬醫院;設立了“鈮鋼
獎學金 ”“濮耐獎學金 ”等社會獎助學金。
學校堅持面向世界、開放辦學,是湖北省最早開展國際教育交流合作的省屬高校,是 湖北省對外工作先進單位,是國家留學基金委“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 ”師生公派 出國留學項目資格高校,是全國“ 中非創新合作中心 ”網絡協作單位。與美國、德國、英 國、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荷蘭、奧地利、新加坡、 日本、韓國等數十個國家和地 區的百余所高校、科研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和合作關系,開展學生交換、師資互訪、聯合 科研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與德國弗萊貝格工業大學、奧地利萊奧本礦業大學、荷蘭阿姆 斯特丹大數據中心和韓國國立首爾大學等共建聯合實驗室和研究中心,與澳大利亞迪肯大 學、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美國橋港大學、意大利福賈美術學院合作舉辦本科教育項目, 與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合作舉辦碩士教育項目。學校大力發展來華留學教育工作,在 臨床醫學、土木工程、國際工商管理等本科專業及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控制科學 與工程、機械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系統科學等一級學科
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招收外國來華留學生近 500 名。
百余年來,學校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各類專門人才 20 余萬人。一大批杰出校友成長為 國內外院士、專家學者、黨政領導、大型鋼鐵企業掌門人,學校被譽為“冶金高層次人才
的搖籃 ”。
武漢科技大學
2024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說明
2024 年我校擬在工、理、管、醫、文、經、法、哲、藝 9 個學科門類招收碩士研究生 3300 余人,其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 3000 余人,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 300 余人,具體招生人 數以教育部下達我校的實際招生計劃數為準。2024 年招生專業目錄上各學院(中心)所列 專業招生人數包含湖北省卓越工程師學院計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少數民族高 層次骨干人才計劃和單獨考試招生人數等,招生人數僅供參考,復試錄取時根據實際錄取推 免生人數、上線生源情況和社會需求適當調整各專業的招生人數。2024 年武漢科技大學湖 北省卓越工程師學院主要面向低碳冶金、高端裝備、新材料等相關領域開展招生,在新生入 學后進行選拔,相關工作另行通知。
一、報考條件
( 一 )報名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身體健康,符合規定的體檢標準(參見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
4.考生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 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 高等學歷教育等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錄取當年 入學前(以我校當年入學報到時間為具體期限)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或教育部留
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 2 年(畢業后到錄取當年入學前,下同) 或 2 年以上的人員,以本科畢業同等學力身份報考,且須在復試前提供本科階段 4 門主干課
程考試合格成績。
(4)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5) 已獲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或學位的人員。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并在網上確認截止日期之前,向我 校研究生招生辦公室提交所在培養單位“ 同意報考 ”的證明。以同等學力參加復試的考生、 成人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復試時尚未取得本科畢業證書的自考和網絡教育考生,復試時須
加試 2 門與報考專業相關的本科主干課程。
( 二 )報名參加工商管理(MBA,代碼為 1251)、公共管理(MPA,代碼為 1252)、 工程管理碩士中的工程管理(MEM ,代碼為 125601)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考試人員 , 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 一)中第 1、2、3 各項的要求。
2.大學本科畢業后有 3 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或
2024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說明
2024 年我校擬在工、理、管、醫、文、經、法、哲、藝 9 個學科門類招收碩士研究生 3300 余人,其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 3000 余人,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 300 余人,具體招生人 數以教育部下達我校的實際招生計劃數為準。2024 年招生專業目錄上各學院(中心)所列 專業招生人數包含湖北省卓越工程師學院計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少數民族高 層次骨干人才計劃和單獨考試招生人數等,招生人數僅供參考,復試錄取時根據實際錄取推 免生人數、上線生源情況和社會需求適當調整各專業的招生人數。2024 年武漢科技大學湖 北省卓越工程師學院主要面向低碳冶金、高端裝備、新材料等相關領域開展招生,在新生入 學后進行選拔,相關工作另行通知。
一、報考條件
( 一 )報名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身體健康,符合規定的體檢標準(參見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
4.考生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 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 高等學歷教育等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錄取當年 入學前(以我校當年入學報到時間為具體期限)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或教育部留
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 2 年(畢業后到錄取當年入學前,下同) 或 2 年以上的人員,以本科畢業同等學力身份報考,且須在復試前提供本科階段 4 門主干課
程考試合格成績。
(4)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5) 已獲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或學位的人員。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并在網上確認截止日期之前,向我 校研究生招生辦公室提交所在培養單位“ 同意報考 ”的證明。以同等學力參加復試的考生、 成人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復試時尚未取得本科畢業證書的自考和網絡教育考生,復試時須
加試 2 門與報考專業相關的本科主干課程。
( 二 )報名參加工商管理(MBA,代碼為 1251)、公共管理(MPA,代碼為 1252)、 工程管理碩士中的工程管理(MEM ,代碼為 125601)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考試人員 , 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 一)中第 1、2、3 各項的要求。
2.大學本科畢業后有 3 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或
大學本科結業后,達到大學本科畢業同等學力并有 5 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碩士、
博士研究生學歷或學位后有 2 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3.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相關考試招生政策同時按照《教育部關于進一步規范工
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見》(教研〔2016〕2 號)有關規定執行。
(三)報名參加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專業代碼以 1051 開頭)碩士研究生的考試人員, 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 一)中第 1、2、3 各項的要求。
2.臨床醫學專業全日制普通高校應、往屆本科畢業生。
3.尚未取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的人員。
(四)報名參加法律(法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 一)中第 1、2、3 各項的要求。
2.要求報考前所學專業為法學專業(獲得法學第二學士學位的人員可報考)。
(五)報名“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試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考生應為高校學生應征入伍退出現役,且符合教育部和我校規定的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 者,網上確認時應提供本人《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詳見《武漢科技大學 2024
年“退役大學生士兵 ”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說明》。
(六)報名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試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教育部和我校規定的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者,畢業后,必須履行協議回定向地區 和單位就業,不得違約。詳見《武漢科技大學 2024 年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碩士研
究生招生說明》。
2.2024 年我校在醫學部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代碼以 1051 開頭)和工程類(專業代碼 以 08 開頭)專業學位接收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專項計劃考生報考。
(七)報名參加單獨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 一)中第 1、2、3 各項的要求。
2.大學本科畢業后連續工作 4 年以上,業務優秀,已經發表過研究論文(技術報告)或 者已經成為業務骨干,經考生所在單位同意和兩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推薦(其中 至少 1 人為我校專家),回原單位定向就業的在職人員;或獲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或學位 后工作 2 年以上,業務優秀,經考生所在單位同意和兩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推薦 (其中至少 1 人為我校專家),回原單位定向就業的在職人員。該類考生需經我校招生學院
和研究生招生辦公室資格審查通過后方可進行網上確認。
3.我校單獨考試招生只接收報考非全日制定向就業類型的考生。2024 年單獨考試招生
專業詳見《武漢科技大學 2024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八)接收推薦免試研究生(含直博生)
我校 2024 年接收推薦免試研究生(含直博生),被接收的推薦免試研究生不再參加統 考。我校除工商管理(MBA,代碼為 1251)、公共管理(MPA,代碼為 1252)、工程管理碩
士中的工程管理(MEM,代碼為 125601)專業學位專業外,其他各專業均接收碩士推免生;
博士研究生學歷或學位后有 2 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3.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相關考試招生政策同時按照《教育部關于進一步規范工
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見》(教研〔2016〕2 號)有關規定執行。
(三)報名參加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專業代碼以 1051 開頭)碩士研究生的考試人員, 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 一)中第 1、2、3 各項的要求。
2.臨床醫學專業全日制普通高校應、往屆本科畢業生。
3.尚未取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的人員。
(四)報名參加法律(法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 一)中第 1、2、3 各項的要求。
2.要求報考前所學專業為法學專業(獲得法學第二學士學位的人員可報考)。
(五)報名“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試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考生應為高校學生應征入伍退出現役,且符合教育部和我校規定的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 者,網上確認時應提供本人《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詳見《武漢科技大學 2024
年“退役大學生士兵 ”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說明》。
(六)報名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試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教育部和我校規定的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者,畢業后,必須履行協議回定向地區 和單位就業,不得違約。詳見《武漢科技大學 2024 年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碩士研
究生招生說明》。
2.2024 年我校在醫學部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代碼以 1051 開頭)和工程類(專業代碼 以 08 開頭)專業學位接收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專項計劃考生報考。
(七)報名參加單獨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 一)中第 1、2、3 各項的要求。
2.大學本科畢業后連續工作 4 年以上,業務優秀,已經發表過研究論文(技術報告)或 者已經成為業務骨干,經考生所在單位同意和兩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推薦(其中 至少 1 人為我校專家),回原單位定向就業的在職人員;或獲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或學位 后工作 2 年以上,業務優秀,經考生所在單位同意和兩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推薦 (其中至少 1 人為我校專家),回原單位定向就業的在職人員。該類考生需經我校招生學院
和研究生招生辦公室資格審查通過后方可進行網上確認。
3.我校單獨考試招生只接收報考非全日制定向就業類型的考生。2024 年單獨考試招生
專業詳見《武漢科技大學 2024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八)接收推薦免試研究生(含直博生)
我校 2024 年接收推薦免試研究生(含直博生),被接收的推薦免試研究生不再參加統 考。我校除工商管理(MBA,代碼為 1251)、公共管理(MPA,代碼為 1252)、工程管理碩
士中的工程管理(MEM,代碼為 125601)專業學位專業外,其他各專業均接收碩士推免生;
我校一級學科(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
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系統科學)均接收直博生。
二、報名流程
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兩個階段。
( 一 )網上報名
1.網上報名時間為 2023 年 10 月 8 日至 10 月 25 日,每天 9:00—22:00。網上預報名時 間為 2023 年 9 月 24 日至 9 月 27 日,每天 9:00—22:00。登錄“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 (網址:https ://yz.chsi.com.cn)瀏覽報考須知,按網上公告要求報名。網上報名期間, 我校研究生招生辦公室將會對考生報名資格進行審查,針對不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將通知
考生修改報考信息,為避免錯過修改時間,建議考生不要在最后一天報名。
2.報名期間,考生可自行修改網報信息或重新填報報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條 有效報名信息。逾期不再補報,也不得再修改報名信息。凡不按要求報名、網報信息填寫錯
誤、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3.考生報名前應認真了解本人是否符合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因不符合報考條件及 相關政策要求,造成后續不能網上確認、考試、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報名 期間將對考生學歷(學籍)信息進行網上校驗,考生可上網查看學歷(學籍)校驗結果。考 生也可在報名前或報名期間自行登錄 “ 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 ” (網址 :
http://www.chsi.com.cn)查詢本人學歷(學籍)信息。
4.考生按照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的要求繳納報名費。網上確認后,因考生自身原因, 如網報信息不準確,弄虛作假等,不符合報考條件要求,導致報考點或招生單位拒絕報考,
報名費將不予退還。
( 二 )網上確認
1.所有考生均應按照報考點通知要求開展網上確認,網上確認時應當積極配合報考點,
根據核驗工作要求提交有關補充材料,逾期未進行網上確認者,報考無效。
2.所有考生均應當對本人網上報名信息進行認真核對并確認。報名信息經考生確認后一
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寫錯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擔。
3.在錄取當年入學前可取得國家承認本科畢業證書的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本科生,須憑 頒發畢業證書的省級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辦公室或網絡教育高校出具的相關證明方可辦理網
上確認手續。
4.未通過網上學歷(學籍)校驗或在“ 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 ”無法查詢學歷(學籍) 信息的考生,在網上確認時須提供學歷(學籍)認證報告。考生的資格復查工作將在復試前
進行,資格復查不合格的考生不能參加復試。
三、初試和復試
( 一 )初試時間、地點
時間:2023年12月23日至24日;地點: 由報考點安排。
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系統科學)均接收直博生。
二、報名流程
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兩個階段。
( 一 )網上報名
1.網上報名時間為 2023 年 10 月 8 日至 10 月 25 日,每天 9:00—22:00。網上預報名時 間為 2023 年 9 月 24 日至 9 月 27 日,每天 9:00—22:00。登錄“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 (網址:https ://yz.chsi.com.cn)瀏覽報考須知,按網上公告要求報名。網上報名期間, 我校研究生招生辦公室將會對考生報名資格進行審查,針對不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將通知
考生修改報考信息,為避免錯過修改時間,建議考生不要在最后一天報名。
2.報名期間,考生可自行修改網報信息或重新填報報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條 有效報名信息。逾期不再補報,也不得再修改報名信息。凡不按要求報名、網報信息填寫錯
誤、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3.考生報名前應認真了解本人是否符合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因不符合報考條件及 相關政策要求,造成后續不能網上確認、考試、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報名 期間將對考生學歷(學籍)信息進行網上校驗,考生可上網查看學歷(學籍)校驗結果。考 生也可在報名前或報名期間自行登錄 “ 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 ” (網址 :
http://www.chsi.com.cn)查詢本人學歷(學籍)信息。
4.考生按照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的要求繳納報名費。網上確認后,因考生自身原因, 如網報信息不準確,弄虛作假等,不符合報考條件要求,導致報考點或招生單位拒絕報考,
報名費將不予退還。
( 二 )網上確認
1.所有考生均應按照報考點通知要求開展網上確認,網上確認時應當積極配合報考點,
根據核驗工作要求提交有關補充材料,逾期未進行網上確認者,報考無效。
2.所有考生均應當對本人網上報名信息進行認真核對并確認。報名信息經考生確認后一
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寫錯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擔。
3.在錄取當年入學前可取得國家承認本科畢業證書的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本科生,須憑 頒發畢業證書的省級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辦公室或網絡教育高校出具的相關證明方可辦理網
上確認手續。
4.未通過網上學歷(學籍)校驗或在“ 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 ”無法查詢學歷(學籍) 信息的考生,在網上確認時須提供學歷(學籍)認證報告。考生的資格復查工作將在復試前
進行,資格復查不合格的考生不能參加復試。
三、初試和復試
( 一 )初試時間、地點
時間:2023年12月23日至24日;地點: 由報考點安排。
( 二 )初試科目
學術學位研究生:第一單元(思想政治理論,滿分 100 分)、第二單元(外國語,滿分 100 分)、第三單元(業務課一,滿分 150 分;醫學門類滿分 300 分)、第四單元(業務課
二,滿分 150 分)。
專業學位研究生:第一單元(思想政治理論,滿分 100 分;管理類綜合能力,滿分 200 分)、第二單元(外國語,滿分 100 分)、第三單元(業務課一,滿分 150 分;醫學門類滿
分 300 分)、第四單元(業務課二,滿分 150 分)。
101 思想政治理論、199 管理類綜合能力、201 英語一、204 英語二、301 數學一、302 數學二、303 數學三、306 臨床醫學綜合能力(西醫)、396 經濟類綜合能力、397 法律碩士 專業基礎(法學)、408 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497 法律碩士綜合(法學)為全國統一命題 科目,有關考試內容請參照教育部編制的考試大綱。其它科目均由我校自行命題,自命題科
目參考書目或考試大綱詳見招生專業目錄。
(三)復試
復試時間、地點由我校自定,復試辦法和程序將于 2024 年 3 月下旬公布(具體時間和 要求見我校研究生院網站 http://ysxy.wust.edu.cn)。復試時考生須參加我校統一組織的 思想政治審核,政審不合格者不予錄取。體檢工作安排在擬錄取之后進行,體檢不合格者不
予錄取。
四、學制、學習形式和學費標準
1.學制為 3 年(社會工作專業和全日制國際商務專業,學制為 2 年)。
2.學習形式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原則上招收在職定向就業人員。
3.學費以湖北省物價局審批的各招生專業學費標準為準。
五、培養校區及住宿情況
1.培養校區(具體以實際安排為準):學校建有青山、黃家湖和洪山校區。
2.學校原則上為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安排住宿,住宿標準為博士 2 人間,碩士 4 人間或
5 人間(具體以實際安排為準)。
六、其他事項
1.考生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錄研招網自行下載打印《準考證》。考生憑下載打印的《準
考證》及有效居民身份證參加初試和復試。
2.考生可從網上下載《武漢科技大學 2024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3.我校將在網上及時發布招生信息,請考生在報名、初試、復試、錄取等階段前隨時上
網查詢相關信息,也可與各招生學院聯系。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和平大道 947 號 郵政編碼:430081
聯系部門: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電話:027-68862830
網址:http://ysxy.wu st.edu.cn 單位代碼:10488
郵箱:[email protected]
武漢科技大學202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武漢科技大學概況
武漢科技大學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學,是湖北省“雙一流” 建設重點高校,是“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 校”、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 、“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和首 批“省級雙創示范基地”。2022 年,我校在艾瑞深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武書連中國大學 排行榜、軟科中國大學排名均位列湖北省屬高校第一。其中,我校在校友會 2022 中國大學 排名位列85 位,連續三年躋身全國百強。學校研究生教育始于 1978 年,是全國首批碩士 授權點單位。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特色鮮明,構建了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工、理、管、醫、文、 經、法、哲、藝等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學科體系,設置有 21 個舉辦研究生教育的學 院 (中心) ,各類在校研究生 8000 余人。學校擁有 8 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8 個一級學科 博士學位授權點和 39 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3 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 176 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 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建有 1 個國家重點 (培育) 學科、 10 個省級重點學科,5 個省級重點 (培育) 學科,6 個省級優勢特色學科群。在全國第四 輪學科評估中,11 個學科位居湖北省屬高校第一;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與礦業工程、機 械工程等 3 個學科入選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材料科學、工程學、化學、臨 床醫學等 4 個學科進入 ESI 全球排名前 1%。
學校積極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現有教職工 2700 余人,其中專任教師 1900 余人。擁有 全職及雙聘院士 5 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1 人,國家重要人才計劃入選者 21 人,全國 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1 人,全國模范教師 2 人,全國優秀教師 5 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 團隊 1 個,國家級教學團隊 3 個,國家及湖北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入選者 30 人,湖北省人 才引進計劃入選者 267 人,湖北省公共衛生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 1 人,湖北省青年拔 尖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 2 人,湖北省教學名師 7 人,湖北名師工作室 7 個,寶鋼教育基金 優秀教師 36 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31 人,享受國務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 津貼 84 人,獲“霍英東青年教師獎”3 人。“海洋工程用鋼及應用性能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入選教育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聯合組織實施的“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 “先進耐 火材料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入選湖北省引智創新示范基地。
學校堅持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著力建設高水平研 究生教育。獲批國家級特色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等國家級專業建設項目 14 項,精品課程、雙語教學示范課程等 15 門,國家規劃教材 14 部,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 心、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實踐教學平臺 7 個;獲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3 項, 國家級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 1 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4 項 ( 一等獎 1 項) 。近年來 研究生平均就業率達到 98%以上。學生多次榮獲“互聯網+”、“挑戰杯”和全國大學生電 子設計競賽、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 創意及創業”挑戰賽等高水平競賽大獎。“十三五”以來,學生參加各類學科和科技競賽 累計獲得國際級、國家級獎勵 3000 余項;學校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布的“2021 年全國
武漢科技大學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學,是湖北省“雙一流” 建設重點高校,是“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 校”、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 、“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和首 批“省級雙創示范基地”。2022 年,我校在艾瑞深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武書連中國大學 排行榜、軟科中國大學排名均位列湖北省屬高校第一。其中,我校在校友會 2022 中國大學 排名位列85 位,連續三年躋身全國百強。學校研究生教育始于 1978 年,是全國首批碩士 授權點單位。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特色鮮明,構建了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工、理、管、醫、文、 經、法、哲、藝等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學科體系,設置有 21 個舉辦研究生教育的學 院 (中心) ,各類在校研究生 8000 余人。學校擁有 8 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8 個一級學科 博士學位授權點和 39 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3 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 176 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 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建有 1 個國家重點 (培育) 學科、 10 個省級重點學科,5 個省級重點 (培育) 學科,6 個省級優勢特色學科群。在全國第四 輪學科評估中,11 個學科位居湖北省屬高校第一;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與礦業工程、機 械工程等 3 個學科入選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材料科學、工程學、化學、臨 床醫學等 4 個學科進入 ESI 全球排名前 1%。
學校積極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現有教職工 2700 余人,其中專任教師 1900 余人。擁有 全職及雙聘院士 5 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1 人,國家重要人才計劃入選者 21 人,全國 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1 人,全國模范教師 2 人,全國優秀教師 5 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 團隊 1 個,國家級教學團隊 3 個,國家及湖北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入選者 30 人,湖北省人 才引進計劃入選者 267 人,湖北省公共衛生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 1 人,湖北省青年拔 尖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 2 人,湖北省教學名師 7 人,湖北名師工作室 7 個,寶鋼教育基金 優秀教師 36 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31 人,享受國務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 津貼 84 人,獲“霍英東青年教師獎”3 人。“海洋工程用鋼及應用性能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入選教育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聯合組織實施的“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 “先進耐 火材料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入選湖北省引智創新示范基地。
學校堅持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著力建設高水平研 究生教育。獲批國家級特色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等國家級專業建設項目 14 項,精品課程、雙語教學示范課程等 15 門,國家規劃教材 14 部,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 心、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實踐教學平臺 7 個;獲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3 項, 國家級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 1 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4 項 ( 一等獎 1 項) 。近年來 研究生平均就業率達到 98%以上。學生多次榮獲“互聯網+”、“挑戰杯”和全國大學生電 子設計競賽、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 創意及創業”挑戰賽等高水平競賽大獎。“十三五”以來,學生參加各類學科和科技競賽 累計獲得國際級、國家級獎勵 3000 余項;學校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布的“2021 年全國
普通高校學科競賽評估結果”中排名第 71 位。學校女籃在全國享有盛名,多次獲得全國大 運會、CUBA 和 CUBS 冠軍,培養了 10 多位國家隊、國青隊隊員。
學校科研實力雄厚,建有湖北省屬高校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耐火材 料與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北省屬高校第一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溫材料與爐 襯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屬高校第一個生態環境部重點實驗室——“國 家環境保護礦冶資源利用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和 2 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高性 能鋼鐵材料及其應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戰略釩資源利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擁有 2 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 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 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 (聯合)、 28 個省級科研平臺。“十三五”以來,學校主持和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450 余項,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 (社科) 成果獎 160 余項。2007 年以來獲得 19 項國家科技成果獎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 項、二等獎 13 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5 項) 。
學校堅持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共享,積極創新校企、校地合作,與中國寶武、恒 大集團、鞍鋼集團、柳鋼集團、中國一冶、中冶南方等 30 余家大型企業和武漢、宜昌、孝 感、無錫、淄博、湛江等省內外有關地市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成立了“中國寶武—武漢 科技大學炭材料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武漢科技大學宜興陶瓷與耐火材料研究院”“武漢 科技大學—老河口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武漢科技大學—襄州區科學技術研究院” ,與恒 大集團共建了“恒大管理學院”“恒大足球學院”;建有 1 所直屬三級甲等附屬醫院、1 所直屬二級醫院和8 所非直屬附屬醫院;設立了“濮耐獎學金”“鈮鋼獎學金”等社會獎 助學金。
學校堅持面向世界、開放辦學,與美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奧地利、 日本、意 大利、荷蘭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開 展學生交換、師資互訪、聯合科研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與德國弗萊貝格工業大學、奧地 利萊奧本大學、荷蘭阿姆斯特丹大數據中心等共建聯合實驗室和研究中心。與美國橋港大 學、澳大利亞迪肯大學、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合作舉辦本科教育項目,與荷蘭阿姆斯特丹 自由大學合作舉辦碩士教育項目。在臨床醫學、土木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機械工程等 本科專業及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安全科學與 工程、礦業工程、系統科學與工程等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招收外國來華留學生 近 500 名。
百余年來,學校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各類專門人才 20 余萬人。一大批杰出校友成長為 國內外院士、專家學者、黨政領導、大型鋼鐵企業掌門人,學校被譽為“冶金高層次人才 的搖籃”。
學校科研實力雄厚,建有湖北省屬高校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耐火材 料與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北省屬高校第一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溫材料與爐 襯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屬高校第一個生態環境部重點實驗室——“國 家環境保護礦冶資源利用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和 2 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高性 能鋼鐵材料及其應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戰略釩資源利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擁有 2 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 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 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 (聯合)、 28 個省級科研平臺。“十三五”以來,學校主持和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450 余項,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 (社科) 成果獎 160 余項。2007 年以來獲得 19 項國家科技成果獎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 項、二等獎 13 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5 項) 。
學校堅持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共享,積極創新校企、校地合作,與中國寶武、恒 大集團、鞍鋼集團、柳鋼集團、中國一冶、中冶南方等 30 余家大型企業和武漢、宜昌、孝 感、無錫、淄博、湛江等省內外有關地市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成立了“中國寶武—武漢 科技大學炭材料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武漢科技大學宜興陶瓷與耐火材料研究院”“武漢 科技大學—老河口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武漢科技大學—襄州區科學技術研究院” ,與恒 大集團共建了“恒大管理學院”“恒大足球學院”;建有 1 所直屬三級甲等附屬醫院、1 所直屬二級醫院和8 所非直屬附屬醫院;設立了“濮耐獎學金”“鈮鋼獎學金”等社會獎 助學金。
學校堅持面向世界、開放辦學,與美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奧地利、 日本、意 大利、荷蘭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開 展學生交換、師資互訪、聯合科研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與德國弗萊貝格工業大學、奧地 利萊奧本大學、荷蘭阿姆斯特丹大數據中心等共建聯合實驗室和研究中心。與美國橋港大 學、澳大利亞迪肯大學、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合作舉辦本科教育項目,與荷蘭阿姆斯特丹 自由大學合作舉辦碩士教育項目。在臨床醫學、土木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機械工程等 本科專業及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安全科學與 工程、礦業工程、系統科學與工程等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招收外國來華留學生 近 500 名。
百余年來,學校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各類專門人才 20 余萬人。一大批杰出校友成長為 國內外院士、專家學者、黨政領導、大型鋼鐵企業掌門人,學校被譽為“冶金高層次人才 的搖籃”。
武漢科技大學
2023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說明
2023 年我校擬在工、理、管、醫、文、經、法、哲、藝 9 個學科門類招收碩士研究生
3000 余人,其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 2700 余人,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 300 余人,具體招生人 數以教育部下達我校的實際招生計劃數為準。2023 年招生專業目錄上各學院 (中心) 所列 招生人數包含擬接收推薦免試生人數、聯合培養人數、單獨考試招生人數等,招生人數僅供 參考,復試錄取時根據實際錄取推免生人數、上線生源情況和社會需求適當調整各專業的招 生人數。
一、報考條件
(一) 報名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身體健康,符合規定的體檢標準(參見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
4.考生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 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 (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 高等學歷教育等應屆本科畢業生) 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錄取當年 入學前 (以我校當年入學報到時間為具體期限) 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或教育部留 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 (境) 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2) 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 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 2 年 (從畢業后到錄取當年入學之日,下 同) 或 2 年以上的人員,以本科畢業同等學力身份報考,且須在復試前提供本科階段 4 門主 干課程考試合格成績。
(4) 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5) 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并在網上確認截止日期之前,向我 校研究生招生辦公室提交所在培養單位“同意報考”的證明。以同等學力參加復試的考生、 成人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復試時尚未取得本科畢業證書的自考和網絡教育考生,復試時須 加試 2 門與報考專業相關的本科主干課程。
(二) 報名參加工商管理 (MBA,代碼為 1251) 、公共管理 (MPA,代碼為 1252) 、工 程管理碩士中的工程管理 (MEM,代碼為 125601)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考試人員,須符合 下列條件:
1.符合 ( 一) 中第 1、2、3 各項的要求。
2.大學本科畢業后有 3 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或 大學本科結業后,達到大學本科畢業同等學力并有 5 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碩士學 位或博士學位后有 2 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報考類別必須是“定向就業”。
2023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說明
2023 年我校擬在工、理、管、醫、文、經、法、哲、藝 9 個學科門類招收碩士研究生
3000 余人,其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 2700 余人,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 300 余人,具體招生人 數以教育部下達我校的實際招生計劃數為準。2023 年招生專業目錄上各學院 (中心) 所列 招生人數包含擬接收推薦免試生人數、聯合培養人數、單獨考試招生人數等,招生人數僅供 參考,復試錄取時根據實際錄取推免生人數、上線生源情況和社會需求適當調整各專業的招 生人數。
一、報考條件
(一) 報名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身體健康,符合規定的體檢標準(參見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
4.考生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 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 (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 高等學歷教育等應屆本科畢業生) 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錄取當年 入學前 (以我校當年入學報到時間為具體期限) 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或教育部留 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 (境) 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2) 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 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 2 年 (從畢業后到錄取當年入學之日,下 同) 或 2 年以上的人員,以本科畢業同等學力身份報考,且須在復試前提供本科階段 4 門主 干課程考試合格成績。
(4) 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5) 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并在網上確認截止日期之前,向我 校研究生招生辦公室提交所在培養單位“同意報考”的證明。以同等學力參加復試的考生、 成人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復試時尚未取得本科畢業證書的自考和網絡教育考生,復試時須 加試 2 門與報考專業相關的本科主干課程。
(二) 報名參加工商管理 (MBA,代碼為 1251) 、公共管理 (MPA,代碼為 1252) 、工 程管理碩士中的工程管理 (MEM,代碼為 125601)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考試人員,須符合 下列條件:
1.符合 ( 一) 中第 1、2、3 各項的要求。
2.大學本科畢業后有 3 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或 大學本科結業后,達到大學本科畢業同等學力并有 5 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碩士學 位或博士學位后有 2 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報考類別必須是“定向就業”。
(三) 報名參加臨床醫學專業學位 (專業代碼以 1051 開頭) 碩士研究生的考試人員, 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 ( 一) 中第 1、2、3 各項的要求。
2.臨床醫學專業全日制普通高校應、往屆本科畢業生。
3.尚未取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人員。
(四) 報名參加法律 (法學)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 ( 一) 中第 1、2、3 各項的要求。
2.報考前所學專業為法學專業(僅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法學門類中的法學類專業 [代碼為 0301]畢業生、專科層次法學類畢業生、 自學考試形式的法學類畢業生,以及獲得 法學第二學士學位的人員可以報考) 。
(五) 報名“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試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考生應為高校學生應征入伍退出現役,且符合教育部和我校規定的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
者,網上確認時應提供本人《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原件和復印件。詳見《武漢科 技大學 2023 年“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說明》。
(六)報名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試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教育部和我校規定的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者,畢業后,必須履行協議回定向地區
和單位就業,不得違約。詳情參見《武漢科技大學 2023 年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碩 士研究生招生說明》。
2.2023 年我校僅在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 (專業代碼以 1051 開頭) 接收少數民族高層次 骨干人才專項計劃考生報考。
(七) 報名參加單獨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 ( 一) 中第 1、2、3 各項的要求。
2.取得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學歷后連續工作 4 年以上,業務優秀,已經發表過研究論文 (技術報告) 或者已經成為業務骨干,經考生所在單位同意和兩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 專家推薦 (其中至少 1 人為我校專家) ,定向就業本單位的在職人員;或獲得碩士學位或博 士學位后工作 2 年以上,業務優秀,經考生所在單位同意和兩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專 家推薦 (其中至少 1 人為我校專家) ,回原單位定向就業的在職人員。該類考生需經我校招 生學院和研究生招生辦公室資格審查通過后方可進行網上確認。
3.我校單獨考試招生只接收報考非全日制定向就業類型的考生。2023 年單獨考試招生 專業詳見《武漢科技大學 2023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八) 接收推薦免試研究生 (含直博生)
我校 2023 年接收推薦免試研究生 (含直博生) ,被接收的推薦免試研究生不再參加統 考。我校除工商管理 (MBA,代碼為 1251) 、公共管理 (MPA,代碼為 1252) 、工程管理碩 士中的工程管理 (MEM,代碼為 125601) 專業學位專業外,其他各專業均接收碩士推免生; 我校一級學科 (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 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系統科學) 均接收直博生。
1.符合 ( 一) 中第 1、2、3 各項的要求。
2.臨床醫學專業全日制普通高校應、往屆本科畢業生。
3.尚未取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人員。
(四) 報名參加法律 (法學)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 ( 一) 中第 1、2、3 各項的要求。
2.報考前所學專業為法學專業(僅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法學門類中的法學類專業 [代碼為 0301]畢業生、專科層次法學類畢業生、 自學考試形式的法學類畢業生,以及獲得 法學第二學士學位的人員可以報考) 。
(五) 報名“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試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考生應為高校學生應征入伍退出現役,且符合教育部和我校規定的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
者,網上確認時應提供本人《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原件和復印件。詳見《武漢科 技大學 2023 年“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說明》。
(六)報名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試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教育部和我校規定的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者,畢業后,必須履行協議回定向地區
和單位就業,不得違約。詳情參見《武漢科技大學 2023 年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碩 士研究生招生說明》。
2.2023 年我校僅在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 (專業代碼以 1051 開頭) 接收少數民族高層次 骨干人才專項計劃考生報考。
(七) 報名參加單獨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 ( 一) 中第 1、2、3 各項的要求。
2.取得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學歷后連續工作 4 年以上,業務優秀,已經發表過研究論文 (技術報告) 或者已經成為業務骨干,經考生所在單位同意和兩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 專家推薦 (其中至少 1 人為我校專家) ,定向就業本單位的在職人員;或獲得碩士學位或博 士學位后工作 2 年以上,業務優秀,經考生所在單位同意和兩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專 家推薦 (其中至少 1 人為我校專家) ,回原單位定向就業的在職人員。該類考生需經我校招 生學院和研究生招生辦公室資格審查通過后方可進行網上確認。
3.我校單獨考試招生只接收報考非全日制定向就業類型的考生。2023 年單獨考試招生 專業詳見《武漢科技大學 2023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八) 接收推薦免試研究生 (含直博生)
我校 2023 年接收推薦免試研究生 (含直博生) ,被接收的推薦免試研究生不再參加統 考。我校除工商管理 (MBA,代碼為 1251) 、公共管理 (MPA,代碼為 1252) 、工程管理碩 士中的工程管理 (MEM,代碼為 125601) 專業學位專業外,其他各專業均接收碩士推免生; 我校一級學科 (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 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系統科學) 均接收直博生。
二、報名流程
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兩個階段。
(一) 網上報名
1.網上報名時間為 2022 年 10 月 5 日至 10 月 25 日,每天 9:00—22:00。網上預報名時 間為 2022 年 9 月 24 日至 9 月 27 日,每天 9:00—22:00。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網址:http://yz.chsi.com.cn 或 http://yz.chsi.cn) 瀏覽報考須知,按網上公告要求 報名。報名期間,考生可自行修改網報信息或重新填報報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條 有效報名信息。逾期不再補報,也不得再修改報名信息。凡不按要求報名、網報信息填寫錯 誤、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2.考生報名前應認真了解本人是否符合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因不符合報考條件及 相關政策要求,造成后續不能網上確認、考試、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報名 期間將對考生學歷 (學籍) 信息進行網上校驗,考生可上網查看學歷 (學籍) 校驗結果。考
生 也 可 在 報 名前 或 報 名期 間 自 行 登 錄 “ 中 國 高 等 教 育 學 生 信息 網 ” ( 網 址 :
http://www.chsi.com.cn) 查詢本人學歷 (學籍) 信息。
3.考生按照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的要求繳納報名費。網上確認后,因考生自身原因, 如網報信息不準確,弄虛作假等,不符合報考條件要求,導致報考點或招生單位拒絕報考, 報名費將不予退還。
(二) 網上確認
1.考生 (不含推免生) 持本人二代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 (應屆本科畢業生持學生證) 和報名號按報考點通知要求開展網上確認。逾期未進行網上確認者,報考無效。
2.所有考生均應當對本人網上報名信息進行認真核對并確認。報名信息經考生確認后一 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寫錯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擔。
3.在錄取當年入學前可取得國家承認本科畢業證書的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本科生,須憑 頒發畢業證書的省級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辦公室或網絡教育高校出具的相關證明方可辦理網 上確認手續。
4.未通過網上學歷 (學籍) 校驗或在“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無法查詢學歷 (學籍) 信息的考生,在網上確認時須提供學歷 (學籍) 認證報告。考生的資格復查工作將在復試前 進行,資格復查不合格的考生不能參加復試。
三、初試和復試
(一) 初試時間、地點
時間:2022 年 12 月 24 日至 25 日;地點: 由報考點安排。
(二) 初試科目
學術學位研究生:第一單元 (思想政治理論,滿分 100 分) 、第二單元 (外國語,滿分 100 分) 、第三單元 (業務課一,滿分 150 分;醫學門類滿分 300 分) 、第四單元 (業務課 二,滿分 150 分) 。
專業學位研究生:第一單元 (思想政治理論,滿分 100 分;管理類綜合能力,滿分 200
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兩個階段。
(一) 網上報名
1.網上報名時間為 2022 年 10 月 5 日至 10 月 25 日,每天 9:00—22:00。網上預報名時 間為 2022 年 9 月 24 日至 9 月 27 日,每天 9:00—22:00。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網址:http://yz.chsi.com.cn 或 http://yz.chsi.cn) 瀏覽報考須知,按網上公告要求 報名。報名期間,考生可自行修改網報信息或重新填報報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條 有效報名信息。逾期不再補報,也不得再修改報名信息。凡不按要求報名、網報信息填寫錯 誤、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2.考生報名前應認真了解本人是否符合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因不符合報考條件及 相關政策要求,造成后續不能網上確認、考試、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報名 期間將對考生學歷 (學籍) 信息進行網上校驗,考生可上網查看學歷 (學籍) 校驗結果。考
生 也 可 在 報 名前 或 報 名期 間 自 行 登 錄 “ 中 國 高 等 教 育 學 生 信息 網 ” ( 網 址 :
http://www.chsi.com.cn) 查詢本人學歷 (學籍) 信息。
3.考生按照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的要求繳納報名費。網上確認后,因考生自身原因, 如網報信息不準確,弄虛作假等,不符合報考條件要求,導致報考點或招生單位拒絕報考, 報名費將不予退還。
(二) 網上確認
1.考生 (不含推免生) 持本人二代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 (應屆本科畢業生持學生證) 和報名號按報考點通知要求開展網上確認。逾期未進行網上確認者,報考無效。
2.所有考生均應當對本人網上報名信息進行認真核對并確認。報名信息經考生確認后一 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寫錯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擔。
3.在錄取當年入學前可取得國家承認本科畢業證書的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本科生,須憑 頒發畢業證書的省級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辦公室或網絡教育高校出具的相關證明方可辦理網 上確認手續。
4.未通過網上學歷 (學籍) 校驗或在“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無法查詢學歷 (學籍) 信息的考生,在網上確認時須提供學歷 (學籍) 認證報告。考生的資格復查工作將在復試前 進行,資格復查不合格的考生不能參加復試。
三、初試和復試
(一) 初試時間、地點
時間:2022 年 12 月 24 日至 25 日;地點: 由報考點安排。
(二) 初試科目
學術學位研究生:第一單元 (思想政治理論,滿分 100 分) 、第二單元 (外國語,滿分 100 分) 、第三單元 (業務課一,滿分 150 分;醫學門類滿分 300 分) 、第四單元 (業務課 二,滿分 150 分) 。
專業學位研究生:第一單元 (思想政治理論,滿分 100 分;管理類綜合能力,滿分 200
分) 、第二單元 (外國語,滿分 100 分) 、第三單元 (業務課一,滿分 150 分;醫學門類滿 分 300 分) 、第四單元 (業務課二,滿分 150 分) 。
101 思想政治理論、199 管理類綜合能力、201 英語一、204 英語二、301 數學一、302 數學二、303 數學三、306 臨床醫學綜合能力 (西醫) 、396 經濟類綜合能力、397 法律碩士 專業基礎 (法學) 、497 法律碩士綜合 (法學) 為全國統一命題科目,有關考試內容請參照 教育部編制的考試大綱。其它科目均由我校自行命題,自命題科目參考書目或考試大綱詳見 招生專業目錄。
(三) 復試
復試時間、地點由我校自定,復試辦法和程序將于 2023 年 3 月下旬公布 (具體時間和 要求見我校研究生院網站 http://yxsy.wust.edu.cn) 。復試時考生須參加我校統一組織的 思想政治審核,政審不合格者不予錄取。體檢工作安排在擬錄取之后進行,體檢不合格者不 予錄取。
四、學制、學習形式和學費標準
1.學制為 3 年 (社會工作專業和全日制國際商務專業,學制為 2 年) 。
2.學習形式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原則上招收在職定向就業人 員。
3.學費以湖北省物價局審批的各招生專業學費標準為準。
五、其他事項
1.考生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錄研招網自行下載打印《準考證》。考生憑下載打印的《準 考證》及有效居民身份證參加初試和復試。
2.考生可從網上下載《武漢科技大學 2023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3.我校將在網上及時發布招生信息,請考生在報名、初試、復試、錄取等階段前隨時上 網查詢相關信息,也可與各招生學院聯系。
地 址: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和平大道 947 號 郵政編碼:430081
聯系部門: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電 話:027-68862830
網 址:http://yxsy.wust.edu.cn 單位代碼:10488
郵 箱:[email protected]
101 思想政治理論、199 管理類綜合能力、201 英語一、204 英語二、301 數學一、302 數學二、303 數學三、306 臨床醫學綜合能力 (西醫) 、396 經濟類綜合能力、397 法律碩士 專業基礎 (法學) 、497 法律碩士綜合 (法學) 為全國統一命題科目,有關考試內容請參照 教育部編制的考試大綱。其它科目均由我校自行命題,自命題科目參考書目或考試大綱詳見 招生專業目錄。
(三) 復試
復試時間、地點由我校自定,復試辦法和程序將于 2023 年 3 月下旬公布 (具體時間和 要求見我校研究生院網站 http://yxsy.wust.edu.cn) 。復試時考生須參加我校統一組織的 思想政治審核,政審不合格者不予錄取。體檢工作安排在擬錄取之后進行,體檢不合格者不 予錄取。
四、學制、學習形式和學費標準
1.學制為 3 年 (社會工作專業和全日制國際商務專業,學制為 2 年) 。
2.學習形式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原則上招收在職定向就業人 員。
3.學費以湖北省物價局審批的各招生專業學費標準為準。
五、其他事項
1.考生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錄研招網自行下載打印《準考證》。考生憑下載打印的《準 考證》及有效居民身份證參加初試和復試。
2.考生可從網上下載《武漢科技大學 2023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3.我校將在網上及時發布招生信息,請考生在報名、初試、復試、錄取等階段前隨時上 網查詢相關信息,也可與各招生學院聯系。
地 址: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和平大道 947 號 郵政編碼:430081
聯系部門: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電 話:027-68862830
網 址:http://yxsy.wust.edu.cn 單位代碼:10488
郵 箱:[email protected]
武漢科技大學 2023 年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
報考專業 | 報考條件 |
全部專業 (基本條件) |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身體健康,符合規定的體檢標準 (參見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 作指導意見》 ) 。 |
全部專業 (學業水平) |
考生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 (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 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等應屆本科畢業生) 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 畢業本科生,入學前 (以我校當年入學報到時間為具體期限) 須取得國家 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或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 (境) 外學歷學位 認證書》。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4.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 2 年 (從畢業后到入學之日) 或 2 年以上,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的人員, 以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且須在復試前提供本科階段 4 門主干課程考試合格成績。 5 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
“退役大學生士兵” 專項計劃 |
考生應為高校學生應征入伍退出現役,且符合教育部和我校規定的碩士研 究生報考條件者網上確認時應提供本人《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 詳見《武漢科技大學 2023 年“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 說明》。 |
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 專項計劃 |
1.符合教育部和我校規定的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者,畢業后,必須履行協 議回定向地區和單位就業,不得違約。詳見《武漢科技大學 2023 年少數民 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碩士研究生招生說明》。 2.2023 年我校僅在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 (專業代碼以 1051 開頭) 接收少數 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專項計劃考生報考。 |
單獨考試 |
1.取得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學歷后連續工作 4 年以上,業務優秀,已經發 表過研究論文 (技術報告) 或者已經成為業務骨干,經考生所在單位同意 和兩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推薦 (其中至少 1 人為我校專家) , 回原單位定向就業的在職人員;或獲得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后工作 2 年以 上,業務優秀,經考生所在單位同意和兩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 推薦 (其中至少 1 人為我校專家) ,定向就業本單位的在職人員。該類考 生需在網上確認前經招生學院和研究生院資格審查通過后方可進行網上確 認。 2.我校單獨考試招生只接收報考非全日制定向就業類型的考生。2023 年單 |
獨考試招生專業詳見《武漢科技大學 2023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 |
工商管理 (MBA,代碼為 1251) 、 公共管理 (MPA,代碼為 1252) 、 工程管理碩士中的工程管理 (MEM,代碼為 125601) 專業學 位 |
大學本科畢業后有 3 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 畢業學歷或大學本科結業后,達到大學本科畢業同等學力并有 5 年以上工 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后有 2 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報考類別必須是“定向就業”。 |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 (專業代碼以 1051 開頭) |
1.臨床醫學專業全日制普通高校應、往屆本科畢業生。 2.尚未取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人員。 |
法律 (法學) 專業學位 |
報考前所學專業為法學專業 (僅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法學門類中的 法學類專業[代碼為 0301]畢業生、專科層次法學類畢業生、 自學考試形式 的法學類畢業生, 以及獲得法學第二學士學位的人員可以報考) |
備注: 1.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并在網上確認截止日期之前,向我校研究生招生 辦公室提交所在培養單位“同意報考”的證明。 2.以同等學力參加復試的考生、成人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復試時尚未取得本科畢業證書的自考和網絡 教育考生,復試時須加試 2 門與報考專業相關的本科主干課程。 |
武漢科技大學
2023 年“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碩士研究生招生說明
一、報名條件
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應為高校學生應征入伍退出 現役,且符合教育部和我校規定的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者。
高等學校是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批準設立、實施高等學歷教育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學 校、民辦普通高等學校和獨立學院 (以下簡稱高校) 。
高等學校學生是指高校全日制普通本專科 (含高職) 、研究生、第二學士學位的應 (往) 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專科 (高職) 應 (往) 屆畢業生、 在校生和入學新生。
二、報名方式
1. 考 生 應 在 規 定 時 間 登 錄 “ 中 國 研 究 生 招 生 信 息 網 ” ( 公 網 網 址 : http: //yz.chsi.com.cn,教育網址:http://yz.chsi.cn) ,按要求報名。
2.考生網上報名時應選擇填報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并按要求如實填報本人入學、 入伍、退役等相關信息。網上確認時應提供本人《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
3.考生應認真了解并嚴格按照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填報志愿。因不符合報考條件及 相關政策要求,造成后續不能網上確認、考試、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三、招生計劃及招生專業
我校 2023 年“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招生計劃人數以教育部最終下達實際人數為準, 招生專業詳見《武漢科技大學 2023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四、考試錄取
1.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的考生須按規定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招生,或 按規定參加推薦免試招生。
2.我校將依據教育部有關政策,自主確定并公布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考生 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要求。
2023 年“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碩士研究生招生說明
一、報名條件
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應為高校學生應征入伍退出 現役,且符合教育部和我校規定的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者。
高等學校是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批準設立、實施高等學歷教育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學 校、民辦普通高等學校和獨立學院 (以下簡稱高校) 。
高等學校學生是指高校全日制普通本專科 (含高職) 、研究生、第二學士學位的應 (往) 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專科 (高職) 應 (往) 屆畢業生、 在校生和入學新生。
二、報名方式
1. 考 生 應 在 規 定 時 間 登 錄 “ 中 國 研 究 生 招 生 信 息 網 ” ( 公 網 網 址 : http: //yz.chsi.com.cn,教育網址:http://yz.chsi.cn) ,按要求報名。
2.考生網上報名時應選擇填報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并按要求如實填報本人入學、 入伍、退役等相關信息。網上確認時應提供本人《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
3.考生應認真了解并嚴格按照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填報志愿。因不符合報考條件及 相關政策要求,造成后續不能網上確認、考試、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三、招生計劃及招生專業
我校 2023 年“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招生計劃人數以教育部最終下達實際人數為準, 招生專業詳見《武漢科技大學 2023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四、考試錄取
1.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的考生須按規定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招生,或 按規定參加推薦免試招生。
2.我校將依據教育部有關政策,自主確定并公布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考生 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要求。
武漢科技大學
2023 年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碩士研究生招生說明
一、招生政策
招生工作按“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原則,采取“自愿報考、統一考試、單 獨劃線、擇優錄取”的特殊措施執行。
二、招生計劃與招生生源
2023 年我校招生計劃與招生生源具體按照教育部相關文件執行。
三、報考條件
報名參加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 (以下簡稱骨干人才計劃) 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 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立志為西部 大開發和民族地區發展服務。
2.畢業后,必須履行協議回定向地區和單位就業,不得違約。在職考生派遣回原工作單
位;非在職考生(含應屆本科畢業生)派遣回定向省 (區、市、兵團) 就業。
3.2023 年我校僅在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接收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專項計劃考生報
考,考生須滿足我校臨床醫學專業學位 (專業代碼以 1051 開頭) 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
四、報名與考試
1.報考骨干人才計劃的考生,在網上報名前,須到考生生源所在地的省級教育管理部門 確認報名資格,并領取《報考 2023 年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碩士研究生考生登記表》 和網上報名校驗碼,在規定時間內進行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骨干人才計劃考生的網上報名 和網上確認與普通考生的要求一致。
2.骨干人才計劃以報名時身份為準,不得更改。考生須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
五、錄取
所有被錄取考生的錄取類別均為定向就業,且須簽訂定向就業協議書。在職考生與學校、 所在單位和所在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簽訂協議書;非在職考生 (含應屆本科畢業生) 與學校和 生源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簽訂協議書。考生簽訂協議書后,學校發放錄取通知書,畢業 后全部回定向地區或單位就業。
六、其它
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學費、住宿費等按學校相關規定繳納。學校按照國家和學校的有關
規定對符合條件的學生給予獎勵資助。
2023 年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碩士研究生招生說明
一、招生政策
招生工作按“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原則,采取“自愿報考、統一考試、單 獨劃線、擇優錄取”的特殊措施執行。
二、招生計劃與招生生源
2023 年我校招生計劃與招生生源具體按照教育部相關文件執行。
三、報考條件
報名參加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 (以下簡稱骨干人才計劃) 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 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立志為西部 大開發和民族地區發展服務。
2.畢業后,必須履行協議回定向地區和單位就業,不得違約。在職考生派遣回原工作單
位;非在職考生(含應屆本科畢業生)派遣回定向省 (區、市、兵團) 就業。
3.2023 年我校僅在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接收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專項計劃考生報
考,考生須滿足我校臨床醫學專業學位 (專業代碼以 1051 開頭) 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
四、報名與考試
1.報考骨干人才計劃的考生,在網上報名前,須到考生生源所在地的省級教育管理部門 確認報名資格,并領取《報考 2023 年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碩士研究生考生登記表》 和網上報名校驗碼,在規定時間內進行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骨干人才計劃考生的網上報名 和網上確認與普通考生的要求一致。
2.骨干人才計劃以報名時身份為準,不得更改。考生須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
五、錄取
所有被錄取考生的錄取類別均為定向就業,且須簽訂定向就業協議書。在職考生與學校、 所在單位和所在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簽訂協議書;非在職考生 (含應屆本科畢業生) 與學校和 生源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簽訂協議書。考生簽訂協議書后,學校發放錄取通知書,畢業 后全部回定向地區或單位就業。
六、其它
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學費、住宿費等按學校相關規定繳納。學校按照國家和學校的有關
規定對符合條件的學生給予獎勵資助。
武漢科技大學 2023 級研究生資助體系說明
為激勵碩士研究生潛心學習和科研,我校建立了完善的資助體系,包括國家資助、學校
資助、社會資助等。
一、國家資助 1.按照國家公布的獎助學金政策和標準對符合條件的在校研究生進行資助,博士研究生
國家獎學金標準為 30000 元/人 ·年,博士研究生國家助學金標準為 13000 元/人 ·年,碩士 研究生國家獎學金標準為 20000 元/人 ·年,碩士研究生國家助學金標準為 6000 元/人 ·年。
2.學校配合金融機構為部分生活困難全日制研究生提供助學貸款,國家助學貸款額度不
超過 16000 元/人 ·年。
二、學校資助
1.研究生學業獎學金資助對象為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取得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學 籍、基本學制年限內、無固定工資收入且人事檔案完全轉入我校的全日制非在職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學業獎學金覆蓋面為 100%,標準為 15000 元/人 ·年。
碩士研究生一等學業獎學金為 8000 元/生 ·年,二等學業獎學金為 4000 元/生 ·年,三 等學業獎學金為 2000 元/生 ·年。具體評定按照《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獎助體系實施辦法》 執行。
2.研究生學校助學金:在國家助學金的基礎上,學校另外安排經費資助全日制非在職博 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在職博士研究生標準為原則上不低于 8000 元/生 ·年 (原則上由導師科 研經費資助) 。
3.學校設立研究生“三助” (助教、助研、助管) 崗位助學金。研究生“三助”崗位津 貼標準,具體按照《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三助”工作實施暫行辦法》執行。
4.導師科研津貼:導師根據課題研究的工作量給予研究生相應的經費資助。
5.學校設有博士論文、碩士論文培優基金,用于資助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工作。
三、社會資助
學校設有“鈮鋼”“濮耐”等社會獎學金,用于獎勵在科技成果、學術論文、學習成績、 社會活動等方面表現突出的研究生。社會獎學金中,特等獎學金最高為 10000 元/人,一等
獎學金最高為 5000 元/人,二等獎學金最高為 3000 元/人。
四、國際交流
學校大力支持研究生赴國際知名高校或科研機構進行短期訪學,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的研 究生資助可達 1 萬元/人,出國 (境) 短期訪學研究生資助可達 3 萬元/人,具體按照《武漢 科技大學資助研究生出國 (境) 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及短期訪學管理方法》執行。
添加武漢科技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武漢科技大學考研分數線、武漢科技大學報錄比、武漢科技大學考研群、武漢科技大學學姐微信、武漢科技大學考研真題、武漢科技大學專業目錄、武漢科技大學排名、武漢科技大學保研、武漢科技大學公眾號、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武漢科技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2024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全文
90%的同學都瀏覽了: 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武漢科技大學招生簡章 武漢科技大學聯系方式 武漢科技大學考研復試 武漢科技大學成績查詢 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專業 武漢科技大學考研分數線 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導師 武漢科技大學專業排名 武漢科技大學參考書目 武漢科技大學考研經驗 武漢科技大學考研報錄比 武漢科技大學考研問題 武漢科技大學考研真題
因為武漢科技大學專業研究生數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輔導的數量不確定,請加我們顧問的微信進行咨詢和確認,搶先預訂研究生,以免錯失研究生一對一輔導培訓機會。
相關推薦
- 2024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 2024武漢科技大學考研專業目錄
- 2024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簡章
- 2024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專業目錄
- 2024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簡章及招生人數
- 2024武漢科技大學考研科目
- 2024武漢科技大學考研專業目錄及考試科目
- 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 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有哪些專業
- 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2024
- 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參考書
- 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及人數
- 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復試
- 武漢科技大學考研專業目錄及考試科目
- 武漢科技大學在職研究生招生簡章2024
- 武漢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 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簡章2024
- 2024武漢科技大學考研專業目錄及考試科目
- 2024湖北經濟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4三峽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4西南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4大連醫科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4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4湖南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4煙臺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4黑龍江東方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4南寧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4湖南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4臨沂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4寧波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4山東理工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4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4西藏藏醫藥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4北京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4哈爾濱理工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4華中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4遼寧工業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4復旦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4西南交通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4云南民族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4天津外國語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4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4陜西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4川北醫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4北部灣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4合肥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4甘肅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4北京聯合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4中央戲劇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4金陵科技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4天津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4寧夏師范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4沈陽工業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4西安郵電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4湖北文理學院研究生招生
- 2024聊城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4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4哈爾濱商業大學研究生招生
- 2024廈門理工學院研究生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