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導師:包勝

發布時間:2021-10-07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導師:包勝

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導師:包勝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導師:包勝 正文


  姓名:包勝
  性別:男
  所在學院:建筑工程學院
  職稱:副教授

  個人簡介:
  包勝,博士,副教授。男,1979年出生,浙江諸暨人。
  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留學、工作于美國芝加哥,期間于2004年5月和2007年5月在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以全A的成績取得土木工程學碩士、博士學位。
  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就職于美國著名結構設計公司Thornton Tomasetti,期間作為主要結構設計者之一參與設計芝加哥螺旋大廈(Chicago Spire,高610米)。
  2008年10月至今就職于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主要從事基于壓磁效應的鋼材疲勞損傷機理研究。
  2008年6月發表的基于壓磁效應的鋼材疲勞壽命預測的論文“Piezomagnetism and Fatigue: II”及其研究成果報道于NATURE,內容刊登在2008年7月17日出版的第454期NATURE的研究亮點(Research Highlights)上。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以及鐵道部科技開發計劃重點課題1項。

  主要學習、工作經歷:
  學習經歷:
  2004.5-2007.5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A), Civil Engineering, Ph.D
  2002.1-2004.5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A), Civil Engineering, MS
  1997.9-2001.7 北方交通大學 土木工程 學士
  工作經歷:
  2008.10至今 浙江大學 建筑工程學院 教師
  2007.1-2008.6 Thornton Tomasetti (USA), Structural Engineer

  主要研究興趣:
  鋼材疲勞損傷機理研究
  超高層建筑結構設計
  鋼結構節點及連接性能研究
  結構檢測與加固

  主要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于壓磁效應的鋼材疲勞壽命預測的方法研究,項目負責人,2010-2012
  (2) 鐵道部科技開發計劃重點課題:高速鐵路檢測監測技術研究---基于壓磁效應的高鐵鋼軌疲勞損傷檢測的新方法,項目負責人,2010
  (3) 中國博士后基金特別資助:一種基于壓磁效應的鋼材疲勞損傷檢測的新方法,項目負責人,2010-2011

  主要工程項目:
  芝加哥螺旋大廈(Chicago Spire,高610米),鋼-混凝土結構超高層住宅、商用建筑
  芝加哥聯合車站(Chicago Union Station)垂直增建辦公樓工程
  底特律機場(Detroit Metropolitan Wayne County Airport)擴建工程
  芝加哥Shedd水族館(Shedd Aquarium)擴建工程
  芝加哥消防站、警察局結構加固工程

  代表性論文:
  [1] Guralnick, S.A., Bao, S., Erber, T., 2008. Piezomagnetism and Fatigue:II.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41(11): 1-11. (SCI). NATURE對本篇論文及其研究成果進行了報道,內容刊登在2008年7月17日出版的第454期NATURE的研究亮點(Research Highlights)上. Discuss this paper at http://blogs.nature.com/nature/journalclub/materials_science/
  [2] Bao, S., Jin, W.L., Huang, M.F., Bai, Y., 2010. Piezomagnetic Hysteresis as a Non-destructive Measure of the Metal Fatigue Process.NDT and E International, 43(8):706-712. (SCI)
  [3] Bao, S., Erber, T., Guralnick, S.A., Jin, W.L., 2010. Fatigue, Magnetic and Mechanical Hysteresis. Strain. [doi: 10.1111/j.1475-1305.2010.00739.x] (SCI)
  [4] Bao, S., Jin, W.L., Guralnick, S.A., Erber, T., 2010. Two-parameter Characterization of Low Cycle, Hysteretic Fatigue Data.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 (Applied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11(6):449-454. (SCI)
  [5] Bao, S., Jin, W.L., Huang, M.F., 2010. Mechanical and Magnetic Hysteresis as Indicators of the Origin and Inception of Fatigue Damage in Steel.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 (Applied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11(8):580-586. (SCI)

  獎勵、榮譽或社會兼職:
  (1) 基于壓磁效應的鋼材疲勞研究論文“Piezomagnetism and Fatigue: II”發表在期刊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上,由于研究具有原創性和先驅性,NATURE以“A physicist links magnetism, force and fatigue”對本論文及研究成果進行了報道,內容刊登在2008年7月17日出版的第454期NATURE的研究亮點(Research Highlights)上 。詳見http://blogs.nature.com/nature/journalclub/materials_science/
  (2) 研究生杰出學術成就獎,伊利諾伊理工大學,2004
  (3) 研究生杰出學術成就獎,伊利諾伊理工大學,2007

  教學工作:
  高等結構動力學
  結構設計競賽中的創新思維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更新或錯誤,請聯系我們進行更新或刪除,聯系方式

添加浙江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浙江大學考研分數線、浙江大學報錄比、浙江大學考研群、浙江大學學姐微信、浙江大學考研真題、浙江大學專業目錄、浙江大學排名、浙江大學保研、浙江大學公眾號、浙江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浙江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浙江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浙江大學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zhejiangdaxue/daoshi_480950.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