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導師:沈圣泉

發布時間:2021-10-07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導師:沈圣泉

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導師:沈圣泉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導師:沈圣泉 正文


  姓名:沈圣泉
  性別:男
  所在學院: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職稱:副研究員(自然科學)

  學歷:
  1979年11月~1983年08月:浙江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本科,獲農學學士;
  1990年09月~1994年07月: 浙江農業大學水稻遺傳育種方向碩士研究生,獲碩士學位;
  2000年02月~2004年02月:浙江大學生物物理學學科博士研究生,獲博士學位 ;
  工作經歷:
  1983年08月~1996年05月:浙江農業大學農學系作物遺傳育種教研組任教;
  1996年06月~1999年1月:浙江農業大學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
  1999年02月~至今: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核農所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
  2002年10月~2010年10月:任浙江大學核農所書記、副所長

  工作研究領域
  1、水稻遺傳育種(雜交稻選育;超級稻研究;秈粳亞種間雜優利用;分子設計育種);
  2、水稻生物技術應用研究(花藥培養;組織培養;轉基因研究與應用);
  3、水稻突變種質創新、生理生化、分子標記、基因定位研究;

  教材專著(2000年后):
  1、《植物誘變育種學 》(本科生教材),副主編 2000年;
  2、《水稻生物技術育種》 參著《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年;

  成果獎項(2000年后)
  1、三系雜交稻無性系變異育種技術研究及國際首批組合的育成(2002年度),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4完成人);
  2、雜交水稻不育系葉色標記技術及帶葉色標記不育系的選育(2002年度),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3完成人);
  3、苗期攜帶白化轉綠型葉色標記的光溫敏不育系玉兔S選育及應用研究(2003年度),浙江省科技成果鑒定(第3完成人);
  4、雜交水稻簡易純度檢測、高效排假技術(2003年度),浙江省科技成果鑒定(第3完成人)
  5、苗期攜帶轉綠型白化葉色標記的光溫敏核不育系玉兔S的選育與應用研究(2004年度),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3完成人);
  6、基于QTL定位的秈稻高產育種技術體系(2007年度),中國農業科學院二等獎(第3完成人);

  主要科研項目(2000年后):
  1、優質超級三系雜交水稻新組合選育及分子育種技術研究(“863”項目),國家科技部(2002-2005)(主持);
  2、水稻秈粳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研究(省重大專項),浙江省科技廳(1998-2003)(子課題主持);
  3、雜交水稻新組合選育與中試(省重大專項),浙江省科技廳(2004-2006)(子課題主持);
  4、水稻低糊化溫度突變體的分子定位(聯合國所屬機構和外國政府設立的國際基金),國際原子能機構(2002-2008)(主持);
  5、顯性高光效水稻突變種質WYB的遺傳特性研究(省攻關面上項目),浙江省科技廳(2006-2007)(主持) ;
  6、高鐵蛋白和低植酸雙表達的高效富鐵水稻種質創新與評價(省攻關重點項目),浙江省科技廳(2008-2010)(主持) ;
  7、超級稻新組合研究和應用(“8812”省重大專項),浙江省科技廳(2007-2010)(子課題主持);
  8、核技術農業應用(農業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 國家科技部(2008-2010)(子課題主持);
  9、抗蟲轉基因水稻新品種培育,國家農業部轉基因重大專項(2008-2010)(子課題主持);
  10、轉基因水稻的土壤環境安全性評價技術研究,國家“863”轉基因項目(2009-2010)(子課題主持)

  主要發表論文:
  
1、沈圣泉,嚴菊強,張能義,薛慶中;秈粳交組合若干花器性狀的遺傳分析;《浙江農業學報》;1994,6(4):222-225
  2、嚴菊強,沈圣泉,薛慶中;秈粳核質互作雄性不育恢復基因等位性研究;《植物學通報》;1994,11(2):5-8
  3、沈圣泉,嚴菊強,張能義,薛慶中;三系和二系秈粳交雜種F1農藝性狀遺傳表現的比較,《生物數學學報》;1995,10(1):64-69
  4、嚴菊強,沈圣泉,薛慶中,徐文青;應用花培技術選育粳稻廣親和恢復系;《雜交水稻》;1995,(2):1-3
  5、 沈圣泉,嚴菊強,薛慶中;花培技術選育水稻廣親和恢復系研究;《作物品種資源》;1995 ,(2):21-23
  6、 沈圣泉,薛慶中;水稻亞種間F1雜種優勢在不同播期下的表現;《浙江農業大學學報》;1995 ,21(6):642-646
  7、沈圣泉,薛慶中;不同光溫反應型配組的秈粳交F1雜種優勢的研究;《中國水稻科學》;1996,10(1):7-12
  8、沈圣泉,薛慶中;秈粳雜交種F1農藝性狀的基因型與播種期互作效應研究;《浙江農業學報》;19968(1):1-8
  9、 沈圣泉,薛慶中,張能義,嚴菊強;三系法秈粳雜種在不同播期下的優勢表現;《雜交水稻》;1996(1):36-38
  10、 沈圣泉,薛慶中,嚴菊強,張能義;五類秈粳配組的雜種F1主要農藝性狀表現;《浙江農業學報》;1996,(1);18-21
  11、沈圣泉,張能義,嚴菊強,薛慶中;不同類型秈粳雜種F1的形態和生育期性狀的表現;《種子》;1996,(1):4-6
  12、 沈圣泉,嚴菊強,張能義,薛慶中;4種不同質源三系不育系配組的秈粳雜種F1優勢表現;《中國農學通報》;1996,12(1):23-26
  13、沈圣泉,薛慶中,嚴菊強,張能義;早粳稻及其再生稻農藝性狀的遺傳分析;《浙江農業大學學報》;1996,22(3):274-278
  14、沈圣泉,薛慶中;不同細胞質的核質互作對秈粳雜種F1代主要農藝性狀的影響;《中國水稻科學》11(1):6-10,1997
  15、沈圣泉,朱軍;秈粳雜種主要性狀的遺傳及其與環境互作效應;《浙江農業大學學報》;1997,23(2):217-222
  16、沈圣泉,薛慶中;水稻亞種間雜種基因效應和性狀間相關性分析;《生物數學學報》;1997,12(4):549-555
  17、沈圣泉,夏英武;水稻廣親和不育系的轉育及其秈粳配組特性觀察;《中國農學通報》;1999,15(5)52-56
  18、沈圣泉,趙劍群,夏英武;不同類型粳稻在杭、瓊性狀表現及其相關性;《浙江農業科學》;2000,(2)51-54
  19、沈圣泉,夏英武;利用粳型廣親和不育系進行秈粳配組特性研究;《種子》;2000,(5)44-47
  20、沈圣泉,張仁華;水稻常用的遺傳轉化技術及其應用現狀;《中國農學通報》,2000,17(1):37-40
  21、舒慶堯,沈圣泉,高明尉,徐根富,章志興;應用體細胞無性系變異技術育成雜交秈稻II優3027;《雜交水稻》;2001,16(4)7-10
  22、舒慶堯,陳善福,吳殿星,沈圣泉,崔海瑞,夏英武;新型不育系全龍A的選育與研究;《中國農業科學》;2001;34(4):349-354
  23、陳善福,沈圣泉,吳殿星,夏英武,舒慶堯;水稻葉色突變體的稻米理化品質和配合力分析;《中國水稻科學》;2001,15(4):261-264
  24、沈圣泉,張仁華;02428A和熱研1號A在粳不秈恢配組中若干問題探討;《浙江農業學報》; 2001,13(6):347-351
  25、李旭晨,李培紅,沈圣泉,舒慶堯;雜交稻新組合II優3027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點 ; 《浙江農業科學》;2001,6,299-302
  26、Shu Q.Y., Shen S.Q.,Chen Y.J.,Zhang Z.Q., Wu P.;A study on hot-water-insoluble amylose content in rice (Oryza sativa L.);Cere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2002,Vol 30:403-409(SCI)
  27、Wu D.X., Shen S.Q., Xia Y.W., Shu Q.Y.;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low starch viscosity rice mutant ;Cere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2002,Vol 30: 301-305(SCI)
  28、謝小波,崔海瑞,沈圣泉,吳殿星,夏英武,舒慶堯;水稻轉基因植株后代中外源基因異常分離的研究;《遺傳學報》;2002 ,29(11)1005-1011
  29、Wu D.X., Shen S.Q., Cui H.R., Xia Y.W., Shu Q.Y.;A novel thermo/photoperiod-sensitive genic male-sterile (T/PGMS) rice mutant with green-revertible albino leaf color marker induced by gamma irradiation ;Field Crops Research; 2002 ,4148:1-7(SCI)
  30、吳殿星,段智英,舒慶堯,沈圣泉,韓娟英,夏英武;水稻胚乳突變體的誘變及其微衛星分子標記鑒定;《核農學報》;2003,17(3):175-178
  31、沈圣泉(通訊作者),吳殿星,高明尉,夏英武,舒慶堯;r射線輻照和無性系變異技術創造優良恢復系R3027;《核農學報》;2003, 17(3)165-170
  32、段智英,吳殿星,沈圣泉,韓娟英,夏英武;輻射改良淀粉特性的研究;《核農學報》;2003,17(4):249-254
  33、沈圣泉(通訊作者),吳殿星,崔海瑞,夏英武,舒慶堯;Bt轉基因抗蟲粳稻育種及選育方法研究;《浙江大學學報》;2003,29(5):499-503
  34、沈圣泉(通訊作者),吳殿星,夏英武,舒慶堯;花藥培養獲得轉Bt抗蟲基因純系;《農業生物技術學報》;2003,11(6):561-565
  35、沈圣泉(通訊作者),吳殿星,舒慶堯,夏英武;超級雜交稻協優9308恢復系落粒性的誘變改良;《中國水稻科學》;2003 ,17(4):366-371
  36、包勁松,沈圣泉,謝建坤;RVA輔助稻米食用品質改良研究;《分子植物育種》;2004,2(1):49-53
  37、沈圣泉(通訊作者),吳殿星,夏英武,舒慶堯;Bt轉基因抗蟲雜交稻的選育及其純度鑒定;《農業生物技術學報》;2003,12(6):561-565
  38、沈圣泉(通訊作者),舒慶堯,包勁松,吳殿星,崔海瑞,夏英武;實用轉綠型標記不育系白豐A的應用研究;《中國水稻科學》;2004 ,18(1):34-38
  39、朱小楊,沈圣泉,陳文岳,舒慶堯;酶標儀在稻米表觀直鏈淀粉含量測定及突變體篩選中的應用;《核農學報》;2004,18(3):183-185
  40、戴正元,李愛宏,舒慶堯,左示敏,劉廣青,沈圣泉,孔祥斗,張洪熙;轉Cry1Ab基因水稻種質的育種利用 ;《江蘇農業學報》;2004,20(2):126~128
  41、 李愛宏,戴正元,舒慶堯,左示敏,劉廣青,沈圣泉,孔祥斗,張洪熙;轉Cry1Ab基因水稻種質雜交后代的標記輔助選擇及抗蟲性評價 ; 《分子植物育種》,2004,2(4):481-488
  42、Shen Shengquan1(通訊作者), Chen Shengguong, Wu Dianxing1, Shu Qingyao; Mutagenic Improvement of the Shattering Character of the Restorer Line of a Hybrid Rice “Xie-you 9308”;Rice Science;2004,11(4):222-225
  43、沈圣泉(通訊作者),莊杰云,王淑珍,包勁松,鄭康樂,舒慶堯,夏英武;秈稻落粒性QTL定位與環境互作效應檢測;《分子植物育種》;2004,2(5):627-632
  44、沈圣泉(通訊作者),包勁松,吳殿星,崔海瑞,夏英武,舒慶堯;γ射線誘發水稻長粒型突變體的應用研究;《核農學報》;2004,18(5):340-343
  45、 趙海軍,吳殿星,舒慶堯,沈圣泉,馬傳喜;攜帶白化轉綠型葉色標記光溫敏核不育系玉兔S的選育及其特征特性 ; 《中國水稻科學》;2004 ,18(6):515~521
  46、王玉華,任學良,劉慶龍,陳文岳,沈圣泉,吳殿星,舒慶堯;水稻高無機磷突變體的篩選和培育技術研究;《中國水稻科學》;2005,19(1):47-51
  47、沈圣泉(通訊作者),莊杰云,包勁松,鄭康樂,夏英武,舒慶堯;水稻最大分蘗角度的QTL分析;《農業生物技術學報》;2005,13(1):16-20
  48、沈圣泉(通訊作者),莊杰云,王淑珍,楊國花,夏英武;水稻種子耐貯藏QTL主效應和上位性效應分析;《分子植物育種》;2005,3(3):323-328
  49、沈圣泉(通訊作者),舒慶堯,包勁松,吳殿星,夏英武;應用近等基因系研究Bt基因對水稻性狀表現的影響;《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2005,31(3):283-287
  50、Shu,XL; Shen,SQ; Bao,JS; WU,DX; Nakamura,Y; Shu,QY;Molecular and bio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of rice(Oryza sativa L.)Starch granules ;Jounal of cereal science;2006,44,(1)40-48(SCI)
  51、 王彩霞,吳殿星,沈圣泉,舒慶堯;轉基因及常規水稻幼苗對潮霉素敏感性的研究 ;《核農學報》;2005,19(3):168-171
  52、沈圣泉(通訊作者),莊杰云,王淑珍,舒慶堯,包勁松,夏英武;水稻米粒延伸性QTL定位和基因型與環境互作分析;《中國水稻科學》;2005,19(4):319-322
  53、沈圣泉(通訊作者),舒慶堯,吳殿星,陳善福,夏英武;白化轉綠型水稻三系不育系白豐A的選育;《雜交水稻》;200520(5):10-11
  54、崔海瑞,盧美貞,沈希宏,吳殿星,張明龍,沈圣泉,舒慶堯;轉基因抗蟲水稻矮稈突變體的品質性狀分析;《核農學報》;2005,19(5):336-339
  55、沈圣泉(通訊作者),莊杰云,舒慶堯,包勁松,吳殿星,夏英武;稻米淀粉黏滯性QTL定位及其GE互作分析;《作物學報》;2005,31(10):1289-1294
  56、崔海瑞,沈希宏,陳文岳,忻雅,吳殿星,張明龍,沈圣泉,包勁松,舒慶堯;轉基因抗蟲水稻矮稈突變體與其親本子粒品質的比較分析;《中國糧油學報》;2005,20(5):11-14
  57、X.-S. ZHOU, D.-X. WU, S.-Q. SHEN, J.-W. SUN, Q.-Y. SHU;High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of a rice (Oryza sativa L.) xantha mutant;PHOTOSYNTHETICA;2006,44(2):316-319(SCI)
  58、Xiang-sheng Zhou, Sheng-quan Shen, Dian-xing Wu, Jun-wei Sun, Qing-yao Shu; Introduction of a xantha mutation for testing and increasing varietal purity in hybrid rice;Field Crops Research;2006,96,(1):71-79(SCI)
  59、 Jinsong Bao, Shengquan sheng, Mei Sun, Harold Corke; Analysis of Genotypic Diversity in the Starch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Nonwaxy Rice: Apparent Amylose Content, Pasting Viscosity and Gel Texture;Starch-Starke; 2006,58(6):259-267(SCI)
  60、沈圣泉(通訊作者),莊杰云,舒小麗,包勁松,夏英武;水稻幼苗耐Al3+脅迫的QTL定位分析;《作物學報》;2006,32(4):479-483
  61、沈圣泉(通訊作者),莊杰云,舒慶堯,夏英武;水稻苗期耐高Cu2+脅迫的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6,12(3):352-357
  62、沈圣泉(通訊作者),莊杰云,王淑珍,舒慶堯,夏英武;稻米透明度QTLs主效應、上位性效應和GE互作效應檢測;《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2006,32(4):367-371
  63、沈圣泉(通訊作者),王彩霞,葉紅霞,陳文岳,吳殿星,舒慶堯;r射線誘發水稻粒色突變體的研究;《核農學報》;2006,20(5):358-360
  64、Bao Jin-song,Sheng Sheng-quan ,Xia Ying-wu;Analysis of GenotypeX Environment Intercation Effects for Starch Pasting Viscosity Charcteristics in Indica Rice;Acta Genetica Sinica;2006,33(11):1007-1013
  65、沈圣泉(通訊作者),莊杰云,包勁松,舒慶堯,夏英武;水稻柱頭外露率QTLs定位及其互作分析;《生物數學學報》;2006,21(4):610-614
  66、葉紅霞,李梅,莊杰云,沈圣泉(通迅作者);水稻幼苗對多濃度Fe2+脅迫的QTL聯合檢測;《分子植物育種》;2007,5(1):105-109
  67、沈圣泉(通訊作者),周祥勝,吳殿星,舒小麗,陳善福,舒慶堯;黃葉標記不育系黃玉A的選育;《雜交水稻》;2007,22(1):10-12
  68、葉紅霞,郭澤健,李梅,徐曉暉,包勁松,沈圣泉(通迅作者);豌豆鐵蛋白轉基因水稻純系重要生物學特性的變異;《農業生物技術學報》;2007,15 (2): 251~256
  69、沈圣泉(通訊作者),周祥勝,吳殿星,舒小麗,葉紅霞,舒慶堯;水稻黃葉標記不育系的誘變選育及其應用研究;《核農學報》;2007,21(2):107-110
  70、葉紅霞,郭澤建,舒慶堯,徐曉暉,包勁松,沈圣泉(通迅作者);兩份轉Fer基因富鐵水稻特異種質應用價值的初步評價;《中國水稻科學》;2007,21(3):270-274
  71、葉紅霞,郭澤健,陳淑玲,包勁松,徐曉暉,舒慶堯,沈圣泉(通迅作者);鐵蛋白轉基因水稻純系的稻米礦質元素及淀粉特性研究;《中國糧油學報》;2007,22(3):11-16
  72、 武立權,沈圣泉,王榮富,舒慶堯;水稻黃葉突變體光合特性的日變化;《核農學報》;2007,21(5):425-429
  73、 王淑珍,莊杰云,沈圣泉;水稻幼苗耐Mn~(2+)脅迫的QTL及其互作檢測 ;《分子植物育種》;2007,5(1):105~109
  74、Ye Hong-Xia, Guo Ze-Jian, Li Mei, Xu Xiao-Hui, Bao Jin-Song,Shen Sheng-Quan(通訊作者);Variation i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urified pea ferritin (Fer) transgenic rice;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2007, 15(2): 251–256
  75、沈圣泉(通訊作者),舒慶堯,吳殿星,崔海瑞,包勁松;利用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成抗螟蟲秈稻不育系科龍A;《雜交水稻》;2008,23(5):15-18
  76、李梅,郭澤健,葉紅霞,陸韻,包勁松,舒慶堯,吳殿星,沈圣泉(通訊作者);水稻低植酸突變基因和外源鐵蛋白基因的聚合;《核農學報》;2008,22(2):117-121
  77、李梅,周屹峰,應武,郭澤建,沈圣泉(通訊作者);不同生態環境下鐵蛋白轉基因水稻稻米礦質積累及其品質特性;《分子植物育種》;2008,6(4):645-649
  78、李梅,郭澤建,陸韻,包勁松,舒慶堯,沈圣泉(通訊作者);噴施鐵肥對鐵蛋白轉基因水稻的稻米增鐵效應研究;《科技通報》;2008,24(5):653-657
  79、YE Hong-Xia, Li Mei, GUO Ze-Jian, SHU Qing-Yao, XU Xiao-Hui, BAO Jin-Song, SHEN Sheng-Quan(通訊作者);Evalu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wo High-iron Transgenic Rice Lines Expressing a Pea Ferritin Gene;Rice Science;2008,15(2);51-56
  80、李梅、周屹峰、郭澤建、舒慶堯、包勁松、沈圣泉(通訊作者);4份低植酸鐵蛋白轉基因水稻花培系的生物學特征觀察,《核農學報》,2009,23(1):12-16
  81、周屹峰、趙霏、任三娟、包勁松、舒慶堯、沈圣泉(通訊作者);利用Wx 基因微衛星標記快速育成中等直鏈淀粉含量的秈型優質不育系,《分子植物育種》,2009, 7(6),1064-1069
  82、周屹峰、趙霏、崔海瑞、舒慶堯、沈圣泉(通訊作者);小規模回交法結合GUS標記選擇快速育成水稻轉基因抗蟲不育系,《核農學報》,2009,23(6):11-15
  83、周屹峰、趙霏、任三娟、章志興、舒慶堯、沈圣泉(通訊作者);中等直鏈淀粉含量的秈型優質不育系“浙農3A”的選育,《雜交水稻》,2010,25(3):8-12
  84、王淑珍、趙霏、任三娟、周屹峰、沈圣泉(通訊作者);外源鐵蛋白基因對轉基因水稻重要性狀表達的影響;《核農學報》,2010,24(3)21-25
  85、趙霏、周屹峰、任三娟、傅俊杰、莊杰云、沈圣泉(通訊作者);水稻耐輻射損傷的QTL分析. 《核農學報》,2010,24(5):973-977
  86、周屹峰、趙霏、任三娟、李莉、包勁松、舒慶堯、沈圣泉(通訊作者);;“484/485”快速選育中等直鏈淀粉含量優質秈型保持系;《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 2010,(5):
  87、趙霏、任三娟、郭澤建、沈圣泉(通訊作者);近等基因系研究Pea-Fer基因對轉基因水稻重要生物學特性的影響;《農業生物技術學報》,2010,18(6)
  88、陳深廣、周屹峰、趙霏、金亮、沈圣泉(通訊作者);利用Wx和fgr基因雙功能性標記高效選育實用型優質保持系;《中國水稻科學》,2010,24(6)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更新或錯誤,請聯系我們進行更新或刪除,聯系方式

添加浙江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浙江大學考研分數線、浙江大學報錄比、浙江大學考研群、浙江大學學姐微信、浙江大學考研真題、浙江大學專業目錄、浙江大學排名、浙江大學保研、浙江大學公眾號、浙江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浙江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浙江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浙江大學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zhejiangdaxue/daoshi_481166.html

推薦閱讀